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范文第1篇

文言文阅读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内容之一。纵观历年来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不管是课内文言文还是课外文言文,字词考查必不可少。因为我们只有准确地掌握文言字词的意思,才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文言文众多字词出卷者如何选择拟题其实也有规律可循。字词考查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由于古今词义的变化而导致词的古今异义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古今义完全不同。

【例题讲解】

词义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含在今义之中。例:

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

“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已成为河流的统称,词义比过去扩大了。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城”本义是“城墙”,后来城墙内外的地区也叫城;现代城市即使没有城墙也叫城。

词义缩小

古义大于今义。汉语由于词汇的发展变化,数量增加了,分工细致了,词义也就缩小了。例: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②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石壕吏》

“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今仅指男子的配偶。“致词”古义是“对……说话”,今义是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所说的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词义比古代显然缩小了。

词义转移

指一个词原主要表示甲概念,后转移到表示乙概念。例:

①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涕”古指眼泪,今指鼻涕。“烈士”本指抱负远大、建功立业的人,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的人。

古今义完全不同。例: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

“卑”指地位低,“鄙”指见识浅;今指品行恶劣。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山穷水尽、没有出路的境地。

【答题技巧】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般在课文注释中均有解释,因此我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应该认真阅读注释,比较它们的古今差异,并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分类整理,加深记忆。临考时要看清试题认真回忆。弄清类型,切不可想所当然,望文生义。

【实战演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线的字词。

1.患其塔动《梵天寺木塔》

2.默而识之《论语》八则

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4.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赵普》

5.稍出近之《黔之驴》

6.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7.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8.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9.语时了不悲《人琴俱亡》

10.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1.虽人有百手《口技》

12.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13.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1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16、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17.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1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曾刿论战》

1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2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曾刿论战》

21.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22.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2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24.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二、下面哪两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相同?()()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选出下列画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或遇其叱咄(《送东阳马生序》)

或王命急宣(《三峡》)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2008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古今异义范文第2篇

例1 汤

“赴汤蹈火”“扬汤止沸”“固若金汤”中的“汤”,是指烧沸的开水;现代汉语的“汤”,是指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如按今天的常用义,把“金汤”释为“金黄色的汁水”,解释的含义就有误了。

例2 涕

“感激涕零”“破涕为笑”中的“涕”,指眼泪;而现代汉语则指“鼻涕”。

例3 走

“不胫而走”“走马观花”“远走高飞”中的“走”,是“快跑”的意思。与今天的“走路”“行走”的意思有一定的区别。“落荒而走”“走投无路”中的“走”,则是“逃跑”的意思,这与今天的常用义大相径庭。

例4 长

“身无长物”“别无长物”中的“长”,是多余的意思。“长物”即“多余的东西”。现代汉语中此义已经不用。若按今义把“长物”释为“长长的物件”,就会让人笑掉大牙。

另外,同学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已都知道,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居多。所以在解释某些成语时,万不可把两个单音词看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如:

例5 走狗

“飞鹰走狗”中的“走狗”,是“走”与“狗”两个词。意为“驱狗出猎”。现代汉语中“走狗”却是一个词,常用义为“受坏人豢养而供其驱使并作恶的人”。

例6 身体

“身体力行”中的“身体”,在古汉语中是“身”和“体”两个词。“身”是“亲身”,“体”是“体验”,意思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行”。而在现代汉语中却是一个词,指人的躯体。

古今异义范文第3篇

2.小大之:古义: 案件;今义: 监狱

3.弗敢也,:古义: 虚报,;今义: 增加;

4.玉帛 :古义: 用来祭祀的牛、羊、猪;今义: 为革命事业献身;

5 .肉食者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轻视;

6 .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今译:能,行;

古今异义范文第4篇

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

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今义:棉布衣服。

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7.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8.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例: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9.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例:兵甲已足(《出师表》)

10.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

11.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例: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2.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例: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3.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4.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5.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例: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6.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1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18.烈士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9.虽然古义: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今义:连词。

例: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古今异义范文第5篇

“河内凶”,如何翻译这句话呢?如果用“现代意义”来解释似乎也通顺,那就是“河内出现险情”或者“河内出现了性格暴躁、心肠歹毒的歹徒”,稍微联系一下上下文,马上就能发现这种理解不合情理,这里的“凶”只能理解为“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可见,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文言实词“凶”,而“凶”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差异又很大。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的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已经不用了。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文言实词,即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常常习惯于用实词的“现代意义”来解读它的“古代意义”,从语法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窜译”一般大体还能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殊不知,这样的实词是文言文阅读中最容易迷惑我们的陷阱,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引起特别注意。

文言词语的古今意义有较大差别,其原因有下列几种情况:词义扩大。如古代典籍中的“江”“河”“山”专指长江、黄河和崤山,现泛指一般河流和山川;词义缩小。再如“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专指黄金;词义转移。如“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行李”,本指“外交人员”,现则专指“出门时带的包裹”。词语感彩变化,一种是古褒今贬,如“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中的“风流”,古指“杰出、英俊”,现指“轻浮放荡”;二是古贬今褒,如“行为偏僻性乖张”(《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乖”,古指“偏执,不驯顺”,现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数量较多。如何在学习文言文时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呢?关键是要有基本的辨析能力和一定的识记基础。

(1)辨清“单双”。要分辨清楚一个文言实词的属性到底是单音节词还是多音节词。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明显的差别。特别是有些古汉语中的双音节组合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单词同形,很容易被作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节词,而只是两个单音节词的组合。解决办法如下:

①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词。如“然/后”“地/方”“其/次”“学/者”“其/实”“祖/父”“智/力”“于/是”“交/通”“妻/子”“指/示”“以/为”“因/为”“无/论”等。

②不要把文言文的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文言文中也有双音词。古文中的双音词有很多种类。一类是专有名词,如“女娲、天子、社稷”等;一类是属于单纯词的双音词,如“窈窕、参差、翩翩、仓皇”等;另一类是合成的双音词,如“公姥、作息、缓急、异同、率尔”等;还有一类是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偏指“作”,“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偏指“入”。这样的理解只要稍微结合文章就不难判断。

(2)分析“微异”。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今词义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今词义完全相同或完全无关只是语言中极少数的现象。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仔细辨析,因为稍不注意差异,可能就会“差之毫厘,谬矣千里”。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字,在此句中是“吝惜”的意思,与“爱护”“爱惜”意思相近,但又有根本区别。再如“劝学”中的“劝”,解释为“勉励”“鼓励”是妥当的,如果解释为“劝告”,就有了一定的“误差”。

(3)牢记“迥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文言实词,要尽可能多地牢记它们之间的“迥别”之处。例如“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中的“除”字,在句中当“整理”讲,在现代汉语中是“除去”、“去掉”的意思,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又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去”字,在句中是“离开”,现代汉语是“到……去”,古今词义刚好相反。再如“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中的“憾”字,在句中当“不满”讲,而现代汉语则解释为“遗憾”。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牢记这些“迥别”。

当然,对于同一个词语,古今意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的不同,仍然是以现代汉语为参照义予以辨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古文的时候,时时具备“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辨析意识。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1.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4.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5.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6. 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7.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8.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

9.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10.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

11.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12.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1. 古义:不平凡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2.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3. 古义:托身、安身。今义:把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者某种事情上。

4. 古义:盟约,名词。今义:限制,动词。

5. 古义: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6. 古义:拐棍。今义:扶着老人。

7. 古义:地位卑微,见识浅陋。今义:人格低下,品性恶劣。

8. 古义:狂放不羁。今义:肆无忌惮。

9.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10. 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确实如此。

相关期刊更多

古今农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古今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

中州今古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地方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