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小学;比例尺;教学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以及比例尺分类,会说出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含义;会将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互化;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比例尺。

三、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分类,会说出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含义;会将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互化。

四、教学难点

会将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互化。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喜欢)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说一个。说是一只蜗牛从上海爬到北京只要两分钟,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在地图上爬。

师:说得很好,因为它是在地图上爬。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准备好的地图拿出来,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幅地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我国的地图,你觉得我们祖国的版图形状像什么呢?

生:像一只高昂的雄鸡。

师:我们的祖国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做为青少年,我们应维护民族尊严、国家统一完整,同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你手中的地图与老师的地图有什么区别呢?

生:大小不一样,但形状一样。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

师:虽然每一幅中国地图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是按照一定比缩小进行绘制的,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比例尺)

2.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①出示图例1:

师:那什么叫比例尺呢?(学生自读下面两段,然后回答)

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出示,学生齐读)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师:同学们,这幅祖国版图就是按1:100000000将它缩小进行绘制的。这里的比1100000000分别代表哪两个量的比呢?

生:代表的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像第一幅图的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师: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这里的一段线段的长度是1cm ,那么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想一想,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多少的实际距离呢?

生: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2厘米的距离又表示地面上多少的实际距离呢?

生: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00km。

师:图上3厘米、4厘米呢?谁来说说?

生:图上3厘米表示150 km,4厘米表示200km。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我们书上的线段比例尺,看看每一段是不是1厘米。

学生量,然后汇报。

师:好,同学们,每一段是不是1厘米呢?

生:是。

师:在每一幅地图上都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你们能说出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吗?

生:能

师:很好,请同学们说说你中的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所代表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

②出示图例2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

出示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学生看图,师: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这也是一个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2:1。师:看一下这个比例尺与前面看到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比例尺的前项是1,而这个比例尺的后项是1。

总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我们把前项为1的比例尺叫做缩小比例尺,把后项为1的比例尺叫做扩大比例尺。

3.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有比数值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和扩大比例尺。你们知道吗?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还可以相互转换,现在让我们将课本48页北京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数值比例尺,你们会做吗?小组合作完成。

因为图上1cm的距离表示地面上实际是50km,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列出式子。

师说明:因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师:那应该怎么化呢?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厘米后实际距离仍是整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要把米化作厘米。)

师:请同学们小组商量一下怎么化?

……

师: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讲解。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第48页的“做一做”。

①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再化简。

②批名板演。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1”。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最后教师指出:(全班齐读)

①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

②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③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④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5.布置作业

参考文献

[1]武维民.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算法多样”[J]. 教育科学研究,2008(12).

[2]陈永仑.“比例尺”教学设计与评析[J].陕西教育(教学),2007(1).

教育学知识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第1课时

比例尺(1)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1及练习十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两种比例尺进行互化。

2.能根据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幅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教师: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课件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

认识比例尺。

(1)根据预习明确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理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含义。可以指导学生测量地图上天津到北京的距离,并告诉学生天津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

km。

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注意单位换算),明确这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

出示比例尺为1∶100000000的中国地图。学生找出图中的比例尺,并写下来。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图上距离是1

cm时,相当于实际100000000

cm的距离。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这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的比例尺。教师说明:1∶1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写成。

出示一幅比例尺为2∶1的零件图,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图上2

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1

cm的距离。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这是把实际距离扩大了的比例尺)

(3)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一幅比例尺为的中国地图,学生找出比例尺并写下来。

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尺,适时讲解: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

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

km的实际距离。

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互化。

提出问题:怎样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1)根据线段比例尺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单位统一。

(3)化成最简整数比。

在转化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

3.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例1。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如何求比例尺。组织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汇报。

小结: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可以求出比例尺,要化成最简整数比(前项或后项是1),并要注意统一单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1题。

五、拓展提升

判断下面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1∶400。

(2)实际宽与图上宽的比是400∶1。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400∶1。

(5)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2∶1。

(1)(4)是比例尺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比例尺,如何求比例尺。你还有哪些收获?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第2~4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根据预习回答。

动手测量并计算。

小组内讨论得出方法和注意事项。

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解决。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比例尺(1)

例1

120

km=12000000

cm

2.4∶12000000=1∶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利用具体生活情境探究新知,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并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经验;思维参与度

张奠宙教授认为,所谓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本文将就以上问题,结合“比例尺”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从情境入手,了解学生学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在创设情境时,借助脑筋急转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充分了解了学情,为进一步探究比例尺知识做好铺垫。

【片段一】了解学生学情

“脑筋急转弯”:珠海到阳春的距离大约260千米,老师开车从珠海到阳春大约需要2小时30分钟,而一只蚂蚁从珠海爬到阳春只用了3秒钟,这是为什么?

我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这一环节,因为珠海与阳春是对口帮扶城市,我校跟阳春陂面中心小学也是结对帮扶学校,作为送教的教师,我结合珠海和阳春的路程,通过这一情境:一是把两地的关系突显出来,二是巧妙地让学生应用生活中的比例知识进行思考,把基本知识和情感态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接着,我提出:“你知道蚂蚁爬的路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探究新知的领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对操作结果分类,让思维更加有序

【片段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画平面图研究和归纳比例尺的意义

教室地面长8米,宽5米。现在请你当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的平面图画在A4纸上。

师:能按照原来的长度来画吗?

学习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

3.写出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并化简。

(1)将学生的不同画法一一展示。

(2)交流汇报,说出自己画图的设计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操作并不表示思维就获得了发展,教师需带领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本质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

片段二中的操作是让学生经历画图的思考过程,从而研究和归纳比例尺的意义。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本质,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比例尺”这一概念。为此,教学时,教师可注重对概念的不同表征方式,通过操作画图的理解文字叙述,领着学生总结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时,先让学生结合刚画的教室地面的平面图,谈谈自己对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的理解,使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地从多角度思考比例尺的意义,最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比例尺的意义,这样很好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参与度。

三、利用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化,让思维更加灵敏

数学教学中,不能仅靠直观表象使学生达到对数学的认识,而应找到数学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利用对数学操作结果的比对辨析,提升教学中的思维含量,使操作与思维共融,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敏。

【片段三】认识线段比例尺,寻找与数值比例尺的联系

请学生看教材第54页做一做,四人一组交流什么是线段比例尺?它与数值比例尺有什么关系?你会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师:先看线段比例尺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

生1: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

师:将线段比例尺用数值比例尺表示为1厘米∶600米。

师:将数值比例尺统一单位,转化为1∶60000,表示什么意思?

生1: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60000厘米。

生2: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倍。

师:测量出河西村和汽车站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数值比例尺,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师:我们学习了将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你能将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吗?自己试一试,将数值比例尺

1∶10000转化成线段比例尺。

要求:

1.一般情况,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或多少千米?

2.画出线段比例尺。

有了上面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的基础,学生能够利用比例尺的意义,很自然地知道1∶1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厘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画出线段比例尺。

以上教学过程,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的操作、分析、思考,获得关于比例尺意义的深刻认识。这一过程,就是由身边的实物到画图操作,再由平面图到实际图的比较,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归纳出比例尺的意义,获得归纳的实际经验和体会,是积累思维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参与的体现。

四、提出放大比例尺,让思维更加深刻

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容易停留在直观表象层面,在遇到问题时还不愿深入思考。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讨论,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片断四】放大比例尺

师: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你知道这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2∶1表示什么吗?

通过这个环节,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式,不要总认为比例尺的图上距离总会比实际距离小,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时当一个物体比较小,无法很好地观察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它放大,在图纸上,这样便于观察研究,这是放大比例尺,图上距离就比实际距离大。像2∶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学生在观察这幅零件图纸时,同时在思考自己刚画的教室平面图。对照1∶10000,能及时推动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理解,思维在比较中更加深刻。

五、运用新知,发展思维,让思维更加开放

【片断五】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尺子。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0∶1,表示把实际距离扩大80倍。

(3)比例尺的后项一定比前项大。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固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重要,教师的“教”要基于学生的“想”。到底学生能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1)小题让学生通过把测量工具尺子与比例尺的比较,使学生更加理解比例尺是两个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间的一种倍数关系,而不是测量工具。第(2)(3)小题进一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为了研究的方便,有时要把实际距离缩小,有时却要把实际距离放大,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这样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

【片断六】首尾呼应

珠海到阳春全程约26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两城间的距离是2厘米,你会计算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有了前面的悬念,学生此时可以利用刚掌握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一举两得。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真实的思维水平,充分利用资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在遵循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思维拓展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在感受、品味、思辨的过程中孕育、凝练、升华。

参考文献: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这段时间在进行比例的教学,一直以为正比例,反比例是这单元最难突破的,学生最难掌握的,答题错误最多的,但从完成练习的情况看,比例尺学生的完成情况出乎我的意料。课时上比例尺只安排了2节课,我却上了足足4节课。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不同大小国旗的平面图并制作成了课件,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引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会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1:1000等,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缩小功能。

    但学生在做课后习题时,发现了以下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复习中要好好注意:第一,单位的换算,1KM=100000CM。第二,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转换,学生有困难,可以多练练此类型的题目。因为现在新课程编排的教材中有种类型的题目是要自己确定合适的比例尺,一部分学生只能靠猜来碰运气。第三,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学生计算错误较多。最后,用方程答题时,未知数后不要有单位页不要出现连等号来进行单位的换算,要另起一行。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学 好课 探索 “学”得好

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智力的优势不在于语言智力和逻辑智力方面,而在于形象思维智力比较突出,一般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所以,作为类型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应表现为促进学生擅长的智力成长。那么,在挖掘学生擅长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设计中,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理念的“好课”呢?

我们以机械类专业基础《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对绘图基本技能训练的“绘制平面图形”内容部分,对照以下几种颇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过程,看哪一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实效。

教学内容:绘制某零件的平面图形。

一、学科式教学设计

就“绘制图形”的基本技能训练来说,传统的学科教学是先系统地讲解国家标准中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图纸幅面的格式、绘图的比例选取、绘图的图线选用规定、尺寸的标注要求等;还有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常用几何图像的画法、平面图形的画法等。然后让学生绘制如图1所示的零件平面图形。结果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绘图难以顺利进行:图纸的选取与绘图的比例不匹配的现象有,尺寸标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有,加粗描深不符合线型标准的有…

图1、手柄零件的平面图

这些现象,教这门课的教师深有体会。在“这些学生真难教”的无奈中,要么赶教学进度匆匆而过,要么心存疑虑却苦于不得法。总之,学生应该具备的“绘制平面图形”的绘图基本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即教学没有产生实效。

二、常规式项目教学设计

先来看看“绘制平面图形”项目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部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能够手工抄绘零件的平面图形。具体说,就是合理选用绘图比例、图纸幅面,熟练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能够准确绘制图形、标注图形尺寸等。

第二,项目任务给出:绘制某零件平面图形。

第三,教师案例示范手柄的平面图形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明示绘制平面图形的步骤:

1、准备绘图。识读图形,对图形的尺寸进行分析,确定各线段性质(已知线段、中间线段、链接线段);确定绘图比例,选取图幅;画出图框和标题栏。

2、绘制底稿图。匀称布置图形,先画出作图基准线——横向尺寸基准线和竖向尺寸基准线;依次画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以及链接线段。校对无误后,擦去多余的作图辅助线。

3、描深加粗各种线型。对照于线条选用标准,遵照先曲后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规则加粗图线。

4、标注尺寸。依据尺寸要素及尺寸标注要求,正确标注图形尺寸。

第四,讲解项目任务相关制图标准的知识点。包括制图标准对图纸、图框、标题栏、比例、图线的规定,尺寸标注方法,常用图形的画法。

第五,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笔者也尝试过这样的项目教学设计,结果是少部分学生能完全符合制图标准规定,把平面图形画好。这说明,学生对运用制图标准基础知识画图,只凭观察教师的示范画平面图与“听讲”画平面图所需的知识,并没有更多更仔细地查询核对制图标准知识,力求准确画出图形(事实上,画得好的学生,是自觉地依照教师的思路探索了相关的知识点),那么,教师即使再怎么努力教学——教的不少、引导学生学的不多,学生依然从“手上”出不来,即没有产生教学实效。

三、知识探索型项目教学设计

就这个手柄的平面图形绘制,笔者曾经尝试采用另外一种方式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前面提到的项目教学设计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能抄画出零件的平面图形。

第二,给出项目任务:绘制某零件平面图。

第三,教师案例示范手柄零件的平面图形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明示绘制平面图形的步骤:

1、准备绘图。分析图形的轮廓尺寸φ32mm、90mm(75mm+15mm),确定绘图比例2:1,选取图幅a4;画出图框(不要装订边的)和标题栏。

这里主要说出为什么这么确定绘图比例、图幅,简要描述总共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标准中规定的“比例”类型、“图幅”类型。同时,引导学生去相应地参考教材探索如何确定绘图比例、选取图幅的知识点:制图标准中绘图比例、图幅的规定,以备自己绘图时能合理、准确地选择。

2、绘制底稿图。分析图形的具体尺寸,确定φ20mm、15mm,φ5mm、8mm,r15mm,r10mm、75mm为已知线段,要首先画出。再接着要画出中间线段r50mm、φ32mm。最后该画出r12mm的链接线段。此处,对照手柄图形分析线段中什么是“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并边画手柄的圆弧连接便说明圆弧连接的画法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探索、参照教材中线段分析、圆弧连接的知识点,在自己画图时针对不同图形线段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线段性质以找到画图的切入点,进而准确地抄绘原平面图形。校对无误后,擦去多余的作图辅助线。

3、描深加粗各种线型。对照于线条选用标准,遵照先曲后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规则加粗图线。此处,先说明适合于手柄的线条类型作为描深加粗的依据,再引导学生探索“常用图线的名称、线型、应用”制图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点。而且在引导中要强调,对不同图形的线型一定要在绘图过程中反复探索、总结制图标准线型规定的知识点,达到熟练准确地运用。

4、标注尺寸。依据尺寸要素及尺寸标注要求,正确地标注图形尺寸。此处,边标注手柄尺寸边插入“尺寸标注的要素、标注法”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在绘制其他的图形时注意探索“尺寸注法”的细则,做到标注尺寸的准确明了。

到学生完成项目任务阶段,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疏通遇到的问题,比如比例的选择更合理、尺寸的标注更准确等。

在该项目完成的评价中,根据学生绘图的情况,除常规的评价外,尤其要注意肯定他们已有的积极思考、探索知识解决绘制平面图中遇到的学习障碍的可贵之处。同时,对平面图形绘制方法、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绘图中不容易做好的地方(如圆弧连接、尺寸标注等)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在此时视学生的绘图情况做补充式讲解(或者诸如“尺寸标注”知识点先不讲解,等到学生出现自行探索中解决不了的学习障碍时再详细讲解),不仅能疏通学生的学习障碍,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去更有效地探索知识。

项目基本任务完成后,再适当增加难度更大些的项目拓展训练,让学生在绘图技能进一步巩固好的情况下,体验不断地、更多地探索知识、解决所遇学习问题的成就感,以及知识增长、技能娴熟的自信感。

正如戴士宏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一书语录里谈到的: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知识,但要带领学生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到了知识,这是真正的“好课”。高级的好课,不是教师“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

高职教学的“好课”,顺应职业教育理念的导向,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做事中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去解决所遇实际问题。以学生如何能“学”得好为教学设计宗旨,以教师少讲解、学生多探索为教学实施指引方向,这样的“好课”,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为实效,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积淀以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戴士宏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庄国帧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期刊更多

液压气动与密封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工程勘察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劳动保障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