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冠心病的护理

冠心病的护理

冠心病的护理

冠心病的护理范文第1篇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不仅可左右治疗效果,而且对病人的机体康复和预后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要重视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当,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对冠心病人的护理,其护理措施包括下面几方面。

情志护理

冠心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无论在疾病的发生或恢复过程中,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都不可忽视。在冠心病的护理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身体因素,更要重视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护理人员必须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喜恶嗜好等,要提供治疗性、安慰性、礼貌性、认真性的原则。让患者保持乐观、松弛的精神状态、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发怒。所以在本病护理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因素,更要重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如有的老年患者在病情好转出院的次日,因和子女吵架而病情恶化。情绪紧张激动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供血不足而诱发本病。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护理人员必须经常提醒患者遇事要心平气和。

饮食护理

饮食不当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健康的饮食可显著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冠心病患者需要禁食三高食物即为高胆固醇、高热量、高钠食物,应保持每天膳食注意清淡。清淡饮食是指少盐、少油、少动物性食物的饮食。食盐中的钠具有增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引起水肿的作用,有的冠心病的患者每天食盐的消耗量应限制在5g 以内。盐腌、盐渍加工的食物及酱油中均含有大量的食盐,应控制用量。味精虽无咸味,但其钠的含量是食盐的80%左右,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多使用。通常情况下冠心病病人烹调应选择植物油,且用量应控制在每天 25g以内。鱼类含胆固醇少,且鱼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止粥样硬化作用,故不必严格限制。

冠心病患者应戒烟限酒。香烟的尼古丁对心血管有直接的损伤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并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绞痛。酒精有扩张血管作用,饮用少量低度酒并不禁忌,但大量饮用烈酒是绝对禁止的。适量饮茶是允许的,但饮浓茶及咖啡可导致病人心律失常、心肌耗氧增多,对病人不利。

冠心病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饮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冠心病患者忌暴饮暴食。冠心病患者要注意节制饭量,控制体重,切忌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可使血脂、血黏度突然增高,并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注意晚饭不宜吃得过饱。

运动护理

在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运动的方法和运动量加以指导。冠心病人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进行适当运动。冠心病患者不宜长期静卧,长期静卧会使冠状动脉脂质沉淀加重,管腔更加狭窄,加速病情发展。指导患者在恢复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它能促进脂肪和胆固醇的分解代谢,降低血脂,促进微血管扩张,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指导冠心病患者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教育冠心病患者体育锻炼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以不感过度疲劳为宜。

日常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的内容主要有生活环境,睡眠等方面。良好的环境使病人精神愉快,促进病体恢复,室内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注意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护理,冠心病患者多于夜间发作,应加强夜间巡视,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口唇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睡前可用温水洗脚以消除疲劳,不要夜间工作,养成规律性睡眠。

注意便秘的预防和护理。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发生便秘,特别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病患者的便秘发生率高。这与患者的用药、卧位、生理、心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病人长期卧床进食少,消化功能减退,易引起便秘。也有患者不习惯使用便器,大便用力时深吸气后屏气,可诱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死病人大便时用力可促使心脏破裂。因此,重视病人的便秘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对冠心病患者要因时护理。这一方面的护理一般不为人们重视。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生理机能是随昼夜的流逝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因此冠心病患者心脏病人在昼夜的不同时间会表现不同的情况,所以要提倡因时护理。因时护理也包括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进行护理,如春天百病生长,室内应注意定期消毒,开窗通风;夏天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凉爽;秋天应保持室内湿润;冬天应注意保暖等。

讨 论

冠心病的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冠心病整体护理综合康复护理

1I期康复护理

1.1康复护理目标保持现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废用”的出现;解除焦虑和忧郁,增强信心;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并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为出院后的康复打好基础。

1.2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2)合理饮食,排便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调整与监护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

(4)制订出院计划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2Ⅱ期康复护理

2.1康复护理目标防止心脏功能的退步,保持和进一步改善出院时的心脏功能水平;从日常生活自理逐步过渡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包括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心理的恢复,克服忧郁、压抑和消沉的心态,使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自己的危险因素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主动地改变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介入所处的环境和社会。

2.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活动监测嘱患者康复活动注意循序渐进,禁止过度用力,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所有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均为高强度活动,应避免或减少。训练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可制订合理的作业和日常活动的程序,但应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体力消耗。在I期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再次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可能发生的疾病恶化和运动造成的严重反应的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方式。

(2)指导运动训练要鼓励患者终生运动,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冠心病病人以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较为安全。

(3)门诊随访患者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有任何不适均应暂停活动,及时就诊。

3Ⅲ期康复护理

3.1康复护理目标在安全的前提下,巩固Ⅱ期康复成果,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休息或运动时心电图无变化或与以前心电图比较有改善;日常活动时不引起心绞痛发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控制危险因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3.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运动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个好、疾病诊断和病期、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目标、心理状态和需求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兴趣选择训练项目,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康复活动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

(2)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康复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参考文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1-317.

[2]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392.

[3]华晴岚,梅柳蓉.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进展.上海护理,2005,2(5):52-54.

[4]黄素英.护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及尝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85-798.

冠心病的护理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248.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19-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多发生在四十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其病死率为所有心脏病之首[1]。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也是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病人发病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消极情绪,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均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诱发病情加重。因此,在护理中要用护理心理学的方法,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增强彼此信赖感,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沟通彼此之间护患感情,使患者消除恐惧不安心理,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2月-2010 年6月入院的93例冠心病患者,男性59例,女性34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63岁。93例冠心病患者中90例经护理病情缓解出院,3例由于病情恶化死亡。

1.2 方法

通过采用临床收集本科住院患者的基本健康资料,由主管护士向老年冠心病患者作入院介绍,并收集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资料,填写入院患者护理信息采集表,然后对心理状态进行归纳分类。根据心理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计划。

2 结果

2.1 发现由于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质、性格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敏感性、耐受性不同,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不健康的心理情况(见表1),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后,需予以重视。

2.2 通过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后,不同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孤独心理状态的28例患者中,25 例患者孤独感消失,情绪平稳,2 例患者孤独感减轻,1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焦虑心理状态的40例患者中,35患者焦虑症状消失,4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2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多疑心理状态的13例患者中,10例患者多疑心理消除,3例减轻。恐惧心理状态的7例患者中的恐惧心理均缓解。抑郁、绝望心理状态的5例患者中,经过个体化心里护理,其抑郁、绝望情绪均消失,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古老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学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无论是恐惧、焦虑、多疑等都会对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产生一种刺激,而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氧耗,诱发心血管病急性事件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如果忽视了心理护理这一环节,就会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失。护理人员对于老年冠心病的防治除了要考虑生物、医学的因素外,还必须顾及到心理的、行为的因素。根据采集到的患者资料,对各种不同人群心理归纳分析,制定个体化、规范化护理方式,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性,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3.1 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护士要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扶持或搬运,帮助家属一起把病人安排到病床上,而且运作一定要轻柔,并协助病人安排好舒适的卧位,使病人尽快熟悉住院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同时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耐心为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认真解答病人对冠心病的疑问和相关知识,并向病人介绍医生治疗本病的成功经验,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减轻了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3.2 需了解患者,为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人因资历高、贡献大、经验足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他,要求别人依从,脾气固执,自尊心强[2]。可以通过闲谈,聊天,拉家常,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3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冠心病的信心。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往院时往往经历了剧烈的疼痛,休克或急性心衰,甚至濒死感,再加上入往CCU后周围环境和气氛的刺激及限制饮食、制动等一系列的规定,使患者自觉心理状况更差,无能为力感,沮丧感更强[3]。要多用亲切的语言和患者谈心交流,以祥和的态度去照顾病人,使病人了解心理因素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教会病人使用音乐、想象、肌肉放松、深呼吸等各种自我镇静的方法以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对于病情、检验指标的好转及时告知患者,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可敬,从而点燃患者心中希望之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4 尽力解决患者的需求。他们需要安全,希望有经验的医生为其看病,熟练的护士为其打针、发药。根据老年患者的这些特点,护理人员接待病人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动作要迅速,操作熟练准确,使病人一进病房就感到有好转的希望。要用和蔼轻松的语气和患者交谈,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也争取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更好地配合治疗。老人特别怕孤独,因病离开家而住院,感到一切陌生,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务人员身上。而医务人员与患者缺少沟通,自然引起患者孤独、寂寞感,久之烦躁不安、易怒。护士要主动劝告患者处病不惊,“三分治疗,七分休养”,时时关心体贴他们,使其感到像在自己家一样,同时适当安排家属探视,鼓励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

通过加强对冠心病患者全面、系统、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入院时的恐惧、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情绪稳定,自觉症状减轻,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活动强度逐渐增大,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降低,同时使患者对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和发作时的应对措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提高了病人自身健康维护能力,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医护人员多关心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有利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72-297

[2] 仇丽华,周燕.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14(3):242.

冠心病的护理范文第4篇

吉林省前郭县中医院吉林省前郭县138000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把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之后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有效护理,两组患者病情都有所改善,相比较来说,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论:在冠心病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值得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如今,优质护理已经被应用到了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当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在冠心病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还可以大大改善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了研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优质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研究和相关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相关信息和相关资料主要来自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主要包括男性患者54例,女性46例,冠心病患者的年龄都在39-70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64岁。把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有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的例数为25例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5例,患者年龄都在39-69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53岁。观察组男性患者例数为26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4例,患者年龄都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54岁。两组患者在相关研究资料和相关研究信息上都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病房清扫工作,保持病房清洁度,加强病房管理,对于那些生活可以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监督患者及时进食,并帮助患者翻身;对于那些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要监督患者用药,并做好日常指导,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病情。观察组主要接受优质临床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得高血压患者和家属掌握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要定期为患者进行血压测量,时刻观察患者的项目指标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长期治疗和保健护理方案,定期供药;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饮食,让患者多吃清淡少盐的食物,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多和患者进行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拥有乐观的心态和愉快平静的情绪,防止患者受到各种不好的刺激;让患者定期进行适当程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开阔患者的眼界,还可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促进患者康复。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1.3观察指标

(1)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

(2)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择spss3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研究和相关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主要选择t检验,而计数资料主要选择X2检验两组患者信息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在患者护理有效率上的比较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2.2两组在患者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临床护理满意程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优质护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卫生问题,及时发现自身护理的不足之处,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有效解决,还可以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团结协助能力[2]。还能更好的实现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得患者的需求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管理有效率[3]。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注意事项。加强交流沟通,增强治疗信心,得到家庭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4]。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饮食方案和活动方案,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参考文献

[1]徐成程.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66-1967.

[2]刘瑞,马超慧.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满意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13(9):116-117.

冠心病的护理范文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5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53-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1]。由于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从而被称作“人类的第一杀手”[2]。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多种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变化上[3]。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情绪,从而加重病情,所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综述近年来心理护理在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对心理护理的认识。

1 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

1.1 紧张焦虑 多见于初次发病患者。有90%以上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如失眠、多梦易醒、极度恐惧、烦躁、易怒、自卑、情绪低落、神经过敏等,其中出现中度以上焦虑症状的占90%。焦虑的原因多因起病较急,症状重,缺乏思想准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缺乏;疼痛引起的濒死感以及没有亲人陪伴或经济压力等,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

1.2 抑郁消极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1.3 安定积极 此类多见于病情较轻反复发作且有一定自护知识的患者。这类患者情绪相对稳定,对疾病有所了解,因掌握了一些常用治疗方法,故能积极配合治疗,但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来防治疾病,以便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1.4 敏感多疑 这类患者对冠心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很严重,有时甚至把书上的症状想象成自己的症状,稍有不适就认为是病情加重,把一过性的头痛、牙痛、肩背痛、右侧胸痛均看成是心绞痛发作,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对他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是担心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治疗等,因此整日卧床不起,依赖性强,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1.5 盲目乐观 这类患者对冠心病及应注意问题缺乏了解,对病情发展认识不足,或虽有认识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2.1 紧张焦虑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治疗上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同时要做好保护性治疗,病情控制后,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增加安全感,并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来消除不良情绪,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减少紧张焦虑。

2.2 抑郁消极患者的心理护理 可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安慰开导鼓励患者,帮助他们认识复发的诱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语速要慢,语调舒缓平和。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同时应争取家属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

2.3 安定积极患者的心理护理 以指导性心理治疗为主,向他们介绍先进、简单、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保持安定积极的心理状态。

2.4 敏感多疑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上应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解释和安慰,特别注意要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必要时给予综合性暗示疗法,包括心理支持、言语诱导,配合药物,强化暗示,使患者达到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

2.5 盲目乐观患者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重点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讲解有关冠心病的知识,采用简短的语句、明确的词汇和果断的结论,使患者加强对冠心病症状、转归、诱发因素的了解,认识到即使在恢复期或康复期,工作及活动亦需要量力而行。

3 结 语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的,及时地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更加了解病情,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进行自我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陶寿淇,武阳丰.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防治知识[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3-4.

相关期刊更多

心血管康复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心脑血管病防治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卫生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