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陶弘景 生平 医学贡献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出身于南朝士族,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平生好学,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通晓历代典章制度,与江?、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公元477年),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公元477~493年),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后拜左卫殿中将军。齐永明十年(公元492年),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今江苏茅山),创立茅山宗道教,不与世交。句曲山有一山洞——第八洞宫,以“华阳之天”命名,故建馆名“华阳馆”,自号“华阳隐居”。 梁武帝萧衍即位(公元502年)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 天监三年(504年),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其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陶弘景一生经历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博学多才,通晓阴阳、五行、山川、地理、方舆、产物、医药、本草、天文、历算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炼丹家、文学家。为我国的古代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本文试就陶弘景在医学、药学、化学等方面所做的贡献进行初步探讨。

陶弘景对医学的贡献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长生成仙,而追求长生则首先须祛除疾病,因为疾病可以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导致人的死亡;人要生存,而且还要追求永生,当然要能够却病强身才能延年益寿,却病是益寿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而重视养生的道教必然要同医药学发生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道教养生之道有赖医药学;而医药学的 发展 ,在 历史 上确有不少道教士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此外,道教还有着同其他宗教一样的慈悲胸怀,以广行善事、积功累德、济世利人为务,甚至以之作为得道成仙的条件之一,这也促使道士们不仅关心自身的病痛,而且去拯救他人的疾苦。故学道者往往兼习医术,以致有所谓“十道九医”的说法。陶弘景即是其中之一。

陶弘景祖上十分重视医术,有祖传秘方《范汪方》。这部方书是范汪(公元309~373年)编写的,又称为《范东阳方》,共105卷。陶家几代人都利用此书卫生保健或给人治病,这对陶弘景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

陶弘景十分重视道教医学养生学的 研究 ,主张道士的修炼应从养神、炼形入手。为 总结 道教在养神、炼形方面的修炼经验,撰写了《养性延命录》一书。强调养神当“少思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调节喜怒哀乐情绪,防止劳神伤心;炼形则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辅以导引、行气之术,方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陶弘景读过葛洪的《肘后方》后,十分推崇葛洪的学术观点,对葛洪评价甚高:“葛氏旧方,至今已二百许年,播于海内,因而济者,其效实多……”。又说:“抱扑此制,实为深益……”。然因年代久远,传到陶弘景 时代 已有缺漏,脱简不全。于是,他就“辄更采集补缺,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于杂病单治,略为周遍矣,昔应璩为百一诗,为箴规心行”。 他将《肘后备急方》的 内容 进行整理合并,在归纳为七十九方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二十二方,共一百零一首,取书名为《补缺肘后百一方》,是一部 治疗 内外诸疾及论述药物学的专著。全书共三卷,上卷三十五首,主要讲内科疾患 ,中卷三十五首,主要讲外发病,下卷三十一首,讲“治为所物所苦疾”。他在补缺葛洪《肘后方》 时,为了避免后人将其所添补的内容误认为葛氏原著,而把自己所加入的注,以红笔写出来,以示区别,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可贵的。另外,他在补缺《肘后方》时 ,并不是盲目继承葛洪之学,而是对其缺点错误进行了删改,提高了原书的 科学 价值 。由此看来,他于“补缺”之余,也作了大量考证修改工作。因此,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葛洪学术成就 ,在很多地方融合有陶氏的学术思想。

他曾在浙江永宁福泉山结草为庐,读书采药,为民治病。群众感其恩,将其所居之地称“陶山”,种药之处称“药齐”,练功之地称“白云乡”。

陶弘景一生著书很多,约二百二十三篇。其中关于医学,除《补缺肘后百一方》三卷外,还有《梦书》一卷,《效验施用药方》五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尺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养性延命录》二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集药诀》一卷等。其中绝大多数均已散失。

陶弘景对药学的贡献

道教的修炼 方法 有很多,如行气、导引、内观、存想、服食、辟谷、外丹术、内丹术等等,其中服食又名服饵,即服用一些有益于健康的药物以求养生成仙。因此为了更好的服食,就必须深入地 研究 药物。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道经仙方,服食断谷,延年却老,乃至飞丹转石之奇,云腾羽化之妙,莫不以药道为先。”仙道与医道的异同在于“用药之理,又一同《本草》;但制御之途,小异世法。”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经典之作,到梁代时手抄的版本较多,所载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各不相同,“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卅一,或三百一十九”,且错误很多,“或三品混糅,草石不分,虫兽不辨,且所主治,互有多少,医家不能备见”。陶弘景将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增补修订,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共七卷。在 内容 上经过“苞综诸经,研括烦省”,兼顾“仙家道术所需”,“精粗皆取,无复遗落”;在体例上“分别科条,区畛物类,兼注名世用,土地所出”。首创按药物性质分类,改《神农本草经》的上、中、下三品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在药物的数量上,是在上述载药数量不等的《神农本草经》中选取了365种药物,再加上汉、晋两代名医所用的药物365种,计730种。365是一年的天数,陶氏云:“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倍其数合七百卅名”。该书充分体现了道家“天人相应”的思想,是陶氏在医药学著作中的代表作,是我国继《神农本草经》之后,又一部按照当时较先进的 科学 方法分类的,有条理,有系统,并有丰富内容的中药学名著。该书对药物名称、来源、产地、形状、药性、鉴别、功用、炮制、保管等均加记述,为我国药物学留下了珍贵的资料。书中明确指出药物的产地、采制方法和药物的疗效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考订了古今药物的度量衡,为我国药学的 发展 做出了贡献,对隋唐以后本草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影响 ,在 中国 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

服饵炼丹是道教重要的修炼方术,陶弘景对此非常重视,积极从事炼丹活动。史载,他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开始,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在梁天监(公元502~519年)中曾献丹于武帝。在获得丰富炼丹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集金丹黄白方》等炼丹服饵著作。

道教另外的一个修炼方法是外丹术,外丹术就是用炉鼎烧炼矿物类药物,企图炼制出令人长生不死之仙丹的一种实验活动,属早期道教中影响最大的、用以追求成仙的方法。较早的炼丹活动是企图得到黄金之类的性质稳定、不易朽坏之物,并希望通过服食之而达长生不朽。后来道教认为,“道”生万物有着特定的程序(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人们只要能够在丹炉中浓缩地再现这个过程,依“道”之造化 规律 来运用“火候”烧炼药物,令这些药物逆宇宙生成之程序而返回它们从“道”生来时的状态,然后服食之,便可令人长生不死,是即所谓“夺天地造化之功,盗四时生成之物”。道教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性质不稳而比较容易发生变化的物质(如水银和铅粉等),却不能真正认识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化学反应,而是以为一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变化为另一种物质,象征着它从宇宙生化程序的一个阶段返回了另一个阶段,并以为其经过多次“还炼”之后即可回复至“道”的状态,而人若服用了这种经过还炼的丹药(如“九转还丹”)之后,即可随之回复至“道”的境界,永存不灭。六朝时期,道教多以为服食外丹乃是成仙的唯一途径,如晋代葛洪说:“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唐末五代以后,外丹术由于所成丹药多具有毒性而常常令服用者中毒身亡,故开始逐渐衰落而终被内丹术取代。

陶弘景做为道教上清派的实际创始人,对服饵炼丹必然非常重视。他在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获得丰富炼丹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前述如《太清诸丹集要》等多种炼丹服饵著作。其炼丹成就,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后世本草学,推动原始化学的进展具有积极作用,是继魏伯阳、葛洪之后又一著名炼丹家。虽然他在追求长生成仙上遭到了失败,但发现了许多化学反应现象,对古代化学的贡献却很大,对近代化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炼丹术,依方法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加热使固态物质发生反应,称为火法;另一类是通过溶解固态物质再发生反应,称为水法。这两种方法,也是 现代 化学反应最基本的形态。

古时所说的“消石”实际是硝酸钾(kno3),“朴消”实际是硫酸钠(na2so4),由于两者都是白色晶体,且均易溶于水,当时人们难以识别,陶弘景云:“消石治病亦与朴消相似,《仙经》多用此消化诸石,今无真识别此者”, 他提出用火焰法来鉴别硝石(硝酸钾)“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这种将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由此可见,远在1400多年以前,陶弘景就已经发现了“焰色反应”,并 应用 于实际,利用它来鉴别硝石和朴。据西方化学史记载,德国的化学家马格拉夫(1709~1782年)发现“焰色反应”,马格拉夫1758年在一次实验中,将两种“碱”(苏打和锅灰碱)的粉末分别撤在酒精灯火焰上,结果他发现苏打(碳酸钠)把火焰染成黄色,而锅灰碱(碳酸钾)却把火焰染成紫色。陶弘景发现硝石(硝酸钾)存在“焰色反应”,比德国的马格拉夫要早1200多年。

陶弘景在炼丹过程中对化学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的见解。他提到,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也”,讲的是水银在镀金、镀银中的独特作用。他还说,黄丹为“熬铅而作”,胡粉为“化铅所作”。黄丹即四氧化三铅,胡粉为碱式碳酸铅,这里指出铅及其化合物能相互转换。陶弘景还认为,醋酸能加快铁对铜盐的置换反应:“鸡屎矾……投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鸡尾矾可能是碱式碳酸铜,苦酒是酒作酸后变成的醋酸。总之,陶弘景知识渊博,在道教、药学、医学、化学以及天文、地理、气象、文学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现代对于陶弘景及其成就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但愿这位曾经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先贤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能为更多的世人所知,造福于人类,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 参考 文献 】

1 陶弘景著,尚志钧等辑校.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2 唐慎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影印本)[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一、紧扣小人物,细读林冲,读出林冲的“侠义”

金圣叹在评注里说:“此角色极小,但切莫等闲视之。”此小角色便是李小二。李小二有姓无名,但却是施耐庵用心安排的一个角色。从情节上看李小二的出场丰富了林冲在草料场的故事;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按金圣叹的注来说:一显林冲侠义心肠,二则为后文李小二努力报恩张地,三则反衬陆谦这位“朋友”。读过金圣叹的注,学生就会更加留意李小二这个小角色,而林冲的形象也在李小二的映衬下更见丰满。林冲发配沧州,人生地不熟,施耐庵安排李小二出场。他乡遇故人,李小二夫妻既知林冲是罪囚,得罪的又是权倾一时的高太尉,但他们就是“恩人”“恩人”地叫着,又是送饭食又是洗浆添补衣服,悉心照料林冲生活,时时留心林冲安危。因此,当一个京城口音出现在酒店之中时,李小二那根敏感的神经顿然紧张起来,于是他吩咐大姐仔细偷听。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恩情能让李小二这样不顾自身安危为林冲赴汤蹈火呢?

李小二有言:“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金圣叹评林冲有四重恩德:一是“林冲看顾”,二是“林冲赔话免送官司”,三是“林冲赔钱,方得脱免”,四是“京城安不得身,林冲赍发他盘缠”。一个小小的酒保,林冲一次又一次救助于他,可见林冲是一个侠义之人。

二、咀嚼人物语言,细读称呼,读出林冲的“容忍”

在这篇课文里,有几处语言描写,尤其是林冲脱口而出的称呼,十分传神地反映林冲的性格特征。

其一,林冲刺配到沧州后遇到故知李小二,李小二问林冲:“恩人不知何事在此?”林冲答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其二,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妇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其三,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面皮,不曾抬举得你……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林冲应道:“小人便去。”

俗话说,官大压死人。尽管高太尉逼得林冲妻离子散,对他一路陷害,但林冲为了保全性命,幻想曾经衣食无忧的风光生活,不敢对仇人有所反抗,口口声声叫着“高太尉”。“罪囚”二字道出了林冲自我反省的结果:面对官大过自己的“太尉”,林冲认为太尉仗势欺人没错,错的是自己有眼不识泰山。为了一家老小林冲把所有过错揽到自己身上,选择了“忍”。

三、捕捉人物动作,细读小节,读出林冲的“小心”

人物的动作就是人物内心活动、处事态度、思想品质的外在反映。因此,要深入把握林冲形象,也要细读林冲的动作。

林冲来到草料场交割后,身上觉得寒冷,便想去买些酒来吃。林冲离开草料场时,作者对林冲的动作有一段精细的描述:“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而去。”

“盖”“拿”“拽”“锁”“带”一系列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林冲此时的小心谨慎。在这荒无人烟穷乡僻壤的地方,一个没什么值得偷盗的草料场,一间四处透风的破草屋,林冲心系看护重任,官职虽小但自感责任重大;二是一路被追杀增加了林冲的思想负担,怕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他将火炭盖上,小心防止意外,拿了钥匙把草厅门拽上,把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当然还不忘带上钥匙。

四、推测人物心理,细读内心,读出林冲的“幻想”

人物的心理描写主要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法。直接描写是指心理剖析、内心独白等,间接描写是指借助表情、动作、语言和景物来实现心理外显。细读课文,发现本文有几处心理描写富含深意。

其一,在管营告知林冲去看管草料场后,林冲与李小二说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其二,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其三,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其四,林冲来到草料场后,看到即将倒塌的破草屋,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接到管营通知,告别李小二,一路走来,心中虽曾有疑惑,但终究没往坏处想,于是他心情大好,把使他备受寒冷之苦的大雪,看作“碎琼乱玉”,极美。林冲的欢喜不仅在路上,还延续到了明年,修理草屋的愿望是他对来年的看好,是对未来的希冀。这份幻想使他忘却了曾经被燃起的仇恨。

五、揣摩人物走向,细读杀人,读出林冲的“仇火”

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必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一块大石挡住仇人进入山神庙,巧妙的设计让林冲有机会亲耳听闻仇人陷害自己的真相,帮助一个心存幻想的好人揭开迷雾,彻底觉醒过来。(金圣叹有注:好块大石!此石挡林冲不能迅速出来,才使林冲隔门听见三人自泄狠计,省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种种麻烦,使明暗两条线索巧妙交织在一起;此石挡陆谦等人不能迅速进来,避免冲突双方过早接触,把谜团留给我辈读者;三者,石是大石,林冲掇是“轻轻”,举重若轻,显林冲武艺)得知真相的林冲恍然醒悟,长久积压在心中的复仇大火瞬间炸开而来,于是挥舞起复仇的花枪。细读怒杀仇人的过程,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一是杀人的工具。一把花枪始终挑着一个酒壶,迷醉着林冲复仇的神经,但在今日:“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后心只一枪,富安又搠倒了”,可谓一枪致命。到这时才显出禁军教头的几分真功夫,也解得了读者压在心头的愤愤之气。然而,轮到陆谦,林冲兴冲冲买下的解腕尖刀才有了用武之地:自幼相交的兄弟,为了一己富贵竟然不念一丝一毫兄弟之情,一次又一次置自己于死地。一个“贼”字,喊出林冲心中的满腔怒火,正如他所言“杀人可恕情理难容”。于是林冲掏出解腕尖刀,剜出你这厮的心来瞧瞧。

二是杀人的顺序。先是差拨,继而是富安,最后才是陆谦。陆谦与林冲相熟(金圣叹有注:自幼相交,熟知林冲手段,故不能动),另外杀死陆谦是重头戏,把陆谦放到最后符合林冲复仇的心理,让林冲有更多的时间来看清这个“朋友”的黑心肠,也更能全面展示林冲禁军教头的一身好武艺。在层层渲染中,林冲胸中的怒火一团一团地吐出来,直到最后如火山般彻底喷发。

金圣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得细致,通过细读,我们在李小二的身上读到了林冲的善良和侠义;在怒杀仇人的过程中,我们还能读到林冲的侠义,读出林冲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但英雄也不完美,他善良,他本分,所以他苟安,他容忍。他的容忍是善良本性的表达,也是软弱自贱的表现。金圣叹的评注像一把阅读《水浒》的金钥匙,借助这把金钥匙,学生就能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真真实实的林冲,也能领会到作者施耐庵的构思之妙。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化学与生活实践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也是一门起始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生活的实例能更充分地体现化学这一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化学教学和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化学理论知识从无形到有形,同时通过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会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处处都有化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加以利用。比如,吃水果可以解酒。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在讲到酯化反应时就可以提及这一点,让他们觉得这个知识离我们并不远,而且很有用。再比如,打开碳酸饮料的瓶子会有气泡冒出。原因是,人们在制汽水时常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和柠檬酸配制,当把小苏打与柠檬酸混溶于水中后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瓶子已塞紧,二氧化碳被迫呆在水中,当瓶塞打开后,外面压力小了,二氧化碳气体便从水中逸出,形成气泡翻腾的景象。这个现象是学生们熟悉的,在教学中引用会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乐趣。兴趣被激发了,求知欲产生了。还有,照相用的胶卷上涂着薄薄的一层乳胶,里面均匀地布满了溴化银微粒。溴化银有淡淡的黄色,对光线非常敏感。照相机的快门一开,光线就透过镜头,照到胶卷上。有一小部分溴化银迅速分解,变成了黑颜色的银颗粒和溴。通过老师的讲解这一神奇的过程不再那么令人匪夷所思了。还有最早的墨水是染料的水溶液。这种墨水写出字来,沾水渗化,容易褪色,不能经久保存。后来,化学家发现,五倍子等植物里含有的鞣酸和铁离子生成的黑色物质鞣酸铁可以牢牢地粘附在纸、布等纤维上,形成字迹,还永不褪色。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教学,学生应用已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了解、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尤其在周围的人不懂得这些时,更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无形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理论知识需要到生活中去实践

实践出真知,课堂上讲述的理论知识不防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

食用醋是厨房里最常用的调味品,气味和味道是大家所熟悉的。但人们在烹饪排骨和鱼头时,为什么常常加一点醋,使味道更鲜美,更利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食用醋为什么不宜用金属炊具盛装?这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将适量的醋倒入有水垢的开水瓶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观察瓶底水垢的变化。会看到水垢溶解。然后将少量的碱面加入到适量醋中,观察现象。会看到有气泡产生。

现象解释:CaCO3+H+Ca2++H2O+CO2

CO32-+2H+H2O+CO2

食用醋含有酸即醋酸,排骨和鱼头中含有不溶性的碳酸钙,不溶性的碳酸钙与醋酸反应后生成了可溶性钙离子,便于人体吸收,因此提高了排骨和鱼头的营养价值。铁铝制品的金属炊具,若用来盛装醋或烹煮醋制品,酸会和金属反应会腐蚀金属。在家庭小实验中,学生必须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对象,作好记载这样学生会在不断地生活实践中学会探究,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利用家庭现有的化学物质,可以设计出很多小实验。如:为什么腌制食物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将一个萝卜一段挖空,盛进适量的食盐水,过一会儿,会发现液面上升,溶液量增多。在此基础上解释渗透原理,指导学生探讨家庭中常用腌制方法保存食品的原因——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食盐腌制原理是用食盐吸收掉生物细胞里水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所以医学上常用食盐做消毒剂,这样可让学生学会探究并发散思维。

学生常用于蒸饭的铝饭盒,长期盛装酸碱性物质,饭盒的使用寿命会缩短。饭盒用久了会发灰,若用它蒸煮干竹笋,会使其而目一新,究其原因是:竹笋中有生物碱,金属铝及其氧化物既可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的原因。

即:Al2O3+H+——Al3++H2O(变白变新)

所以用酸菜炒竹笋可以去掉竹笋涩味的原因,也就是酸碱中和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三、用生活中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学生从生活中可以更多地撷取化学知识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理性思考,充分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有时水结冰而菜汤和酒不结冰;做馒头加碱和成面团,经发酵蒸熟后会使馒头疏松多孔,如何将着火的油锅熄灭,如何防止菜刀生锈,为什么说“蓬材火焰高”?为什么剩饭会变馊?为什么洗衣粉、洗涤剂能去污?漂白粉为什么能漂白?

采石工人采下白色或青色的石灰石,运到石灰窖中锻烧后变成白色的固体,这种白色固体遇水放热后变成白色的粉末。这就是熟石灰的烧制过程。用于谦的话说:“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其化学原理为:

石灰石CaCO3(高温)CO2+CaO(生石灰)

CaO+H2O——Ca(OH)2(熟石灰)

播种季节,农民们在忙着施化肥,喷农药,在喷撒的农药中有杀虫剂,除草剂,有生长剂等等,它们都是化工产品。尿液是肥的,因为它含有尿素即含有氮元素;草木灰也是肥,因为它含有碳酸钾。草木灰是不能淋雨的,否则它会失去肥效,因碳酸钾易溶于水,会随雨水淌走。草木炭是不宜于铵态肥混合施用,否则也会失去肥效。

其化学原理是:草木炭是碱性,即OH-+NH4+――H2O+NH3。农民们也常常用热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这是酸碱中和原理在农民们手中的运用。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分类

(一)白玉藏刀的主纹

白玉藏刀装饰主纹是指刀柄、刀鞘的装饰上的主体装饰纹样。白玉藏刀装饰主纹在各种不同的白玉藏刀上有不同的装饰主题。白玉藏刀从尺寸规格上分为长刀和短刀。第一,白玉长藏刀,两尺多长,刀鞘主纹装饰多为吉祥八宝纹、七珍宝、和气四瑞、双鹿、火焰宝、金刚杵和莲花等。白玉长藏刀的刀柄造型多采用如意云型和神兽头型、鹰(雕)头型造型。白玉长藏刀正面的宝石镶嵌基座为单层莲花型。第二,白玉短藏刀按使用性别分为:男式藏刀和女式藏刀。白玉男式短藏刀有两种;一种长40厘米左右,也称为腰刀。刀鞘正面主纹多为虎、狮、鹞鹰、龙、鹿、鹏、莲花、七珍宝、火焰宝、和气四瑞、卷草纹、饕餮纹和海水江崖纹等,背面主纹有狼、兔与卷草纹等。另一种白玉男式短藏刀长10厘米多,也叫小刀。其刀鞘正面主纹装饰錾刻有卷草纹和龙纹,背面主纹则为卷草纹。以上两种白玉男式短刀刀柄和刀鞘上还常有奔跑回首状或回首静卧状鹿纹。白玉女式短藏刀也称为白玉女式堆珠翘刀,其装饰主纹则是卷草纹。卷草纹(又称“唐草”,藏语称“甘青”)是白玉女式短藏刀中最普遍使用的装饰纹样,主要用于它的刀鞘正面和背面主纹装饰。

(二)白玉藏刀的底纹

白玉藏刀的底纹(也称地纹),是指衬托主纹的辅助纹样,与主纹协调一致,起丰富装饰的作用。白玉长藏刀底纹使用龙纹、鹞鹰、法螺、七珍宝、和气四瑞、卷草纹和鱼子纹等搭配。白玉男式短藏刀的底纹大片使用卷草纹和鱼子纹。白玉女士短藏刀正面底纹为卷草纹镂空的纹样,背面底纹为鱼子纹。鱼子纹(又称珍珠地)是由錾花工艺制作的密集的小圆圈纹样。

(三)白玉藏刀的边纹

白玉藏刀的边纹是白玉藏刀边沿与厚度的装饰纹样。其纹样多为藏族传统的网形纹、菱形纹、水纹、雍仲纹和汉族的回纹、城墙纹(也称“丁”字纹)等几何化纹饰构成二方连续纹样带,装饰白玉藏刀刀柄和刀鞘的边沿与厚度。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艺术风格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在各种形式因素、多样排列组合以及多种装饰材料、技法的不断融合、传播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与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

(一)分块装饰与密集装饰相结合

白玉藏刀的装饰纹样突出表现在刀柄和刀鞘上。其刀柄和刀鞘以分块装饰与密集装饰为特色,分块中区块连着区块,每块装饰区域内花纹层层密布、构图对称、布局整齐、密而不乱、整体协调一致。如白玉男士长藏刀刀柄分成三块,块面大小从柄端依次向下减小,每块上布满了密密的卷草纹和动物纹样。白玉男士长藏刀刀鞘正面主纹区域多分为横向三排或一排纹样布局。刀鞘底纹区域横向分成三排,中间区域稍大,两边稍小大小相等,成对称排列;底纹区域纵向多分为三块长方形连接,中间小,上下大,成对称式。每个区域的底纹装饰带密集的花纹上还装饰有凸出的主纹,纹样多种、密集而丰满。白玉男式短藏刀刀柄、刀鞘纹样布局多分为三个区块。刀柄纹样以阴槽錾线分成三分:一种刀鞘纹样由三组纹样构成没有明显的分割线,形成隐形的三段式构图,狮、鹞鹰和龙纹依次排于刀鞘;另一种刀鞘纹样明显分成三块,每个区块成长方形,以阴槽錾线分隔开,注重比例与均衡,每个区块花纹层层密布。白玉女式短藏刀刀鞘纹样以鳄鱼皮把装饰纹样分成两块三段,鳄鱼皮两边的卷草纹连绵不断、枝繁叶茂。无论白玉藏刀刀鞘和刀柄的装饰纹样怎样分割布局,最终刀的各个部分装饰纹样相互衬托,凹纹的装饰带精细、纤巧、华丽给凸纹突出体的厚重、敦实、体感增添了风采,整把白玉藏刀在严谨的节奏和悦目的比例中,将多种繁茂的装饰纹样集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体现出分块装饰与密集装饰的完美结合。

(二)多层次空间装饰,突出凹凸变化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主要采用凸花、凹花、镂花和宝石镶嵌工艺等,这些装饰纹样形成多层次空间装饰效果,高低错落、凹凸变化、主次分明。特别是白玉男士长藏刀正面刀柄和刀鞘上镶嵌有高高突出于所有纹饰的各种宝石(珊瑚、松耳石、玛瑙、九眼石),第二层次才是由一个个单体的高浮雕凸花凸显于阴线錾刻的凹花底纹之上,即使是底纹之上的阴线錾刻的凹花浅浮雕錾刻纹样,也是依照纹样主次按高低不等、深浅不一、粗细不同的层次装饰。白玉女式短藏刀装饰纹样的立体层次也很突出,除了高高的宝石镶嵌外,在镂空的底纹上还采用旋转堆高的卷草纹,底与纹形成凹凸有致,虚实相生的多层次空间。对于这些精妙雕刻所产生的多层次凹凸变化的空间追求,成为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艺术准则。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审美造型,实为青藏高原凹凸多变的地形地貌的艺术反映。

(三)装饰材料多样,装饰技法多种

白玉藏刀主要纹样装饰材料有纯银、白铜、黄铜、紫铜等金属,还有珊瑚、松耳石、玛瑙、九眼石等宝石。多种装饰材料的自然色泽白、黑、黄、蓝、绿、红等色相互映衬,显得富丽堂皇。白玉藏刀装饰纹样造型多采用高浮雕凸花(藏语称“布尔擦”)、浅浮雕錾刻雕花(藏语称“江木擦”)、镂空雕刻(藏语称“锥擦”)和堆花工艺等,多种雕刻工艺融于一体,精彩纷呈。白玉藏刀装饰纹样在装饰手法上还采用宝石镶嵌和镀金等。宝石镶嵌工艺多用于白玉男士长藏刀和女式短藏刀的刀柄、刀鞘的正面装饰。白玉男士长藏刀刀柄装饰有三颗或一颗不同颜色的宝石,其鞘头和鞘尾也镶嵌有一颗、三颗、五颗或七颗不等的红、黄、蓝宝石。白玉女式短藏刀一般刀柄镶嵌一颗蓝色或红色宝石,刀鞘装饰三颗等距排列的红蓝宝石。镀金工艺,又称“西番水镀砑金”,用于白玉男士长藏刀和白玉男式短藏刀刀柄中段和刀鞘中段浅浮雕卷草纹上或鞘口、鞘尾的镂空卷草纹上。各种宝石的镶嵌与金碧辉煌的镀金使白玉藏刀装饰纹样色彩丰富,精美绝伦。这些精美的装饰材料和多样的装饰工艺是藏族审美理念、审美情趣的充分反映。这既是衡量一把白玉藏刀身价的标准,也是衡量持刀主人财富的象征。#p#分页标题#e#

(四)錾花工艺精湛,线性造型突出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精湛的錾花工艺和善于用线造型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要识别一把白玉藏刀的优劣,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看纹样錾花工艺是否精美。白玉藏刀突出的錾花工艺表现在对虎、狮、鹏、龙、鹞鹰和卷草纹的精雕细刻中,虎的吼叫,狮的回首遥望,龙的盘旋、鹞鹰的展翅,鹏的高飞,卷草纹的圆润舒展,其生动的艺术造型充满了激情飞扬的精神活力,显示了白玉藏族人奔放的性格特征。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无论是主纹、底纹,还是边纹,主要以线性造型为主,长线、短线、直线、曲线相互协调,具有东方造型艺术的特点。如既是主纹又是底纹的卷草纹,无论是镂空堆高的还是阴线錾刻的,造型都以S型曲线为主,卷草纹主杆S型曲线的弧度尽量接近于圆形的弧度,卷草纹主杆分枝由圆润、舒展具有弹性,充满活力的长短曲线构成,体现了古朴、大气又不失精致。又如,作为直线型造型的“卍”、“卐”、回纹、菱形纹、网纹作为边纹,线条挺直,遒劲有力。柔婉动感的S型曲线与刚劲静态的直线型纹样相互协调,产生急缓的节奏,形成阴阳刚柔之美。

艺术的基本原则有共性,也有个性,遍观世界各民族,“几乎在所有民族的艺术中都可以看出特定的风格”。一把藏刀从共性上看是大体相同的,但从个性上看,其风格却是大不相同的。白玉藏刀制作艺术上的典雅、远奥、精约、华美,刀鞘、刀柄苑囿其中,实为川藏高原白玉藏民族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白玉藏刀“各种操作方法、形式因素及排列方法,在当地传播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各个民族的艺术风格”。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体现了白玉藏族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以及艺术的积累。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无论从藏族传统文化意义上看,还是从历史层面、艺术角度来看都有着很深的社会文化价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浓郁的宗教色彩是白玉藏刀装饰纹样观的突出显现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题材并不是一种可以自由创作的艺术,它必须严格按照自己的文化体系进行表现。白玉藏刀装饰纹样题材始终受制于宗教膜拜型的文化体系,信仰是高于一切的精神追求。宗教纹样在白玉藏刀装饰纹样中占有突出位置。如源于藏族原始宗教对动物灵魂崇拜的鹏、龙、狮、虎。在早期苯教中具有某种神性的动物鹿、鹰,本教的教符“卍”和藏传佛教的瑞祥符号“卐”、吉祥八宝纹、七珍宝、莲花纹、大象纹、双鹿、金轮四宝等,这些代表藏族宗教的纹样处处妆点着白玉藏刀,使它既具有装饰美,又承载着宗教文化观,暗示着藏族能够意识到的普遍具有的宗教意义。除纹样题材外,圆形的纹样造型、圆波形二方连续构图形式和密集的纹样布局以及对称的构图形式,都是藏族对佛教轮回观念以及佛法圆转不息、永无休止意识的物化,体现了对“圆通”、“圆觉”、“圆满”境界的追求和对称、旋转、回环的佛教美学特征。白玉藏刀作为藏族宗教文化的载体把宗教的内在精神提炼为程式化的装饰纹样充分展示了出来。在制作白玉藏刀装饰纹样和欣赏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过程中使得到加强和巩固,于审美过程中达到“净化”心灵的境界,对创造物产生一种神秘的敬畏和审美的愉悦。

(二)浓厚的求吉思想是白玉藏刀装饰纹样世俗文化的集中体现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不仅仅在于装饰意义,它更是藏族吉祥祈福的内在文化精神的充分展现,“实际上,纹样系统也成为特定文化内部的一种工具”。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正是传递藏族吉祥祈福这一特定文化思想的一种工具,它承载着藏民族对吉祥、平安、快乐、如意、圆满等美好愿望的祈福和祝愿,是功利和审美的和谐统一。如卷草纹、和气四瑞等都充满了浓郁、温馨的人情味,彰显趋吉辟邪的作用。又如藏族认为鹏、龙是天上的,虎、狮是地上的,它们都代表吉祥,都是藏族的吉祥物,象征运气好,象征胜利,它是男子汉的护身法器,起着驱灾避祸、敬畏神灵、祈求保佑的作用,也表现出彪悍威武的民族气质。水纹则反映了藏族希望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卍”和“卐”构成雍仲拉曲纹样为吉祥延续不断、牢固之意。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构图中的三区块和三排式构图,体现了藏族人崇尚奇数,把奇数“三”看作吉祥数,它是吉祥数字观念在白玉藏刀构图中的表现。吉祥观是白玉藏刀装饰纹样表现的核心,是对连绵不断的吉祥、美好、祝福的民间世俗文化的表达。

(三)格萨尔图腾群的运用使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打上了格萨尔文化的烙印

白玉藏刀创作地处于格萨尔文化的腹地,在白玉藏刀装饰纹样风格中处处都感受到了格萨尔文化的影响。格萨尔认为必须借助于许多图腾群(“维尔玛”)的综合威力,才能战胜邪恶,逢凶化吉。强烈的格萨尔图腾群形象体现了白玉藏刀独具的地域化格调。格萨尔的图腾群综合了岭国四大氏族图腾、叔伯兄弟图腾、家族图腾和个人图腾等。如在白玉男士短藏刀刀鞘的主纹装饰中常常看到有鹏、龙、狮、虎,这“四个瑞兽”是格萨尔岭国四大氏族季、仲、伯和大荣氏族的图腾,是藏族神话传说中的战神、保护神。而象是格萨尔岭国众兄弟的共同图腾,狮是格萨尔的家族图腾,鹞鹰是酋长查根的家族图腾还是伯父氏族的尼朋达雅的个人图腾,雕是仲父氏族的阿努巴森个人图腾,狼是季父氏族的仁钦达鲁个人图腾。这些动物图腾象征战无不胜。因此在白玉男士短藏刀刀鞘上有鹏、龙、狮、虎、象、鹞鹰、雕和狼的纹样,他们是格萨尔文化的物化形式,是格萨尔文化的历史传承。

(四)多元一体的装饰特色是白玉藏刀装饰纹样多元文化交融的映射

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是融合多元文化为一体,而又不失藏族装饰特色的文化复合体,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体现。白玉藏刀主纹受藏传佛教和格萨尔文化的影响较深,同时也受到汉族风格和北方草原艺术、动物风格或斯基泰艺术风格影响;白玉藏刀地纹受汉地风格的影响多一些;而白玉藏刀边纹更多地体现了藏族原始文化、本教文化。如卷草纹,具有藏式风格的卷草纹底纹为镂空,卷草纹波形骨架中讲究纹样的圆润、旋转和高堆凸花、强调立体层次效果,叶、茎上有阴刻细线装饰;而汉式风格卷草纹讲究纹样的线形自由、舒展和流畅,叶片上很少有细部装饰,与鱼子纹搭配使用。这两种风格的卷草纹在白玉女式堆珠翘刀中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汉藏文化的交融。又如龙纹,造型与汉族的龙相似,构成上龙纹与鹞鹰纹、鹿纹、卷草纹互相缠绕在一起,还有神兽头形、鹰(雕)头型造型和奔跑回首状或回首静卧状鹿纹、双翅展开的鹞鹰以及网形纹、菱形纹、水纹、雍仲拉曲纹等。这些纹样既有汉族风格的影响,又吸收了北方草原文化动物艺术因子,也是藏族原始文化、苯教思想和藏传佛教思想的体现。白玉藏刀装饰纹样显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思想,是独特的审美观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晶。#p#分页标题#e#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目前,小学阶段教师大多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欣赏与评价能力,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只有学会欣赏,才能去思考领悟语言的内涵、文字的精髓,从而最终在不自觉中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关键词]

阅读教学;欣赏;评价;朗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阅读教学中的感受,体现的是阅读的初读感知,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由直观感知向理性认知的自然过渡,而欣赏和评价,是建立在感受、理解之上的认知升华。小学生虽然语文基础较浅,思维经纬度也非常有限,但其思想认知也必然要经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过程。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欣赏和评价,从朗读切入,从经典语言展开认知欣赏和评价,实现阅读欣赏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朗读切入,直观感知文本内涵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时,要根据学生不同学力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以教材为载体,以朗读为突破口,这应该是小学阅读欣赏的重要选择。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对文本展开朗读时,需要先理顺文意,解决字词,大体了解文本内涵,掌握作者作品情感趋向。通过反复朗读训练,学生感知也会随之得到强化,由直观感知向理性感知过渡。学生对文本一旦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自然会对文本经典内容形成美感体验,阅读欣赏自然生成,阅读评价也会随之萌生。

在学习《金色的草地》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听范读音频,教师给出朗读指导:朗读需要掌握作者情感方向,要读出文本情感因素,找准朗读语气、语调和语速,特别是抑扬顿挫朗读技巧的把握,需要从文本细微之处做起。教师组织学生自由仿读,再进行小组内朗读展示。教师给出思考练习问题:①为什么说草地是金黄色的?②找出文本最经典描写,体味其内涵。③根据文本填空:早晨,花朵( ),是( ),草地是( )。中午,花朵( ),是( ),草地是( )。傍晚,花朵( ),是( ),草地是( )。学生继续朗读文本,找到文本相关内容,解决这些思考练习题。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设计具体思考练习题目,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文本形成理性认知。学生通过朗读文本,大多能够顺利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训练任务看似简单,但学生需要整理思维,对各种感知信息进行整合归类处理,这样,才能形成阅读认知。如找出课文经典描写,进行品味体验,这已经是标准的文本欣赏了。

二、体味经典,理性解读文萃精华

让学生对文本中经典语句进行欣赏,这是阅读教学常态方法运用。但很多教师只会从语言应用角度展开赏析,特别是修辞角度,是很多教师阅读欣赏的重要选择。语言表达的确是阅读欣赏重要切入点,但单纯进行语言赏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思想感触联系不到位,其收获也会太过单一。只有从不同维度出发,对文本经典展开多元探索,才能获得丰厚的欣赏成效,形成重要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风筝》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鲜花盛开的画面。教师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花朵美丽,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说:我看到了蜜蜂和蝴蝶,它们应该是花朵的好朋友;还有的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因为生活美好了,我们的环境改善了。教师继续引导:看到鲜花,我们感触颇多,找找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有学生找到第一段说:这一段描写非常精彩,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朵写活了。教师对此给出肯定评价。

从学生感知来看,学生对文本经典内容有深刻体味,欣赏评价也是水到渠成,这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经典方法对路,学生不用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也可以顺利获得阅读感知体验,对文本展开的欣赏和评价可谓是顺手拈来。

三、多元评价,展示个性阅读观点

阅读评价是阅读认知的至高境界。小学生认知基础较差,很难对文本展开批评性评价,但学生情感呈现多元性,阅读评价也是重要至极,教师不可轻视,更不能忽视。学生对文本展开个性评价,正是对阅读认知的整理、归类、优化、应用,实现阅读思维的自然升级。教师不能因为学生阅读评价幼稚而剥夺其评价权利。相反,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积极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亮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学生认知进行对应引导、探讨、交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认知维度,帮助学生阅读认知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学习《孔子拜师》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演绎活动,让同桌学生合作,分别饰演孔子和老子,进行现场展示。教师指名让学生演绎,并让其他学生展开评价。第一对演绎结束,有学生评价:孔子拜师应该是诚心诚意的,不应该嬉皮笑脸;第二对演绎结束,有学生评价:孔子和老子都属于大学问家,其思想一定很深刻,我们要展示其形象,需要从语言、表情、动作等多个方面考虑。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针对性引导:孔子和老子都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们身上自然具备特有的气质,庄重、朴素、专注、平和、睿智等品质非常突出,需要大家细心体会。

教师让学生从学生演绎角度展开评价,表面上看是对学生演绎好坏进行评说,其实不然,这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的欣赏和评价。学生从孔子、老子身份地位展开评价,正是对文本深层意义展开的欣赏。

四、拓展域度,提升师生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要提升欣赏和评价水平,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欣赏评价素质过硬。教师不仅要保证自身阅读欣赏和评价水平维持在一定高度,还要有科学有效的教学素质,要给学生以正面的积极影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其次是制定阅读教学策略。教师要对学情有明确认知,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需要制定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阅读认知质的提升。再者是增加学生知识量。小学生阅读欣赏评价能力较低,与其知识占有量有重要关系,要想办法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认知厚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阅读欣赏评价水准。

例如,在学习《五花山》时,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板书题目:五花山。教师设问:为什么叫五花山呢?是不是山上有五种花色呢?找找相关的描写,综合一下。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阅读,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答案:五花山的春天、夏天和秋天都很美,特别是秋天,颜色丰富,有的树林变成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紫红色、翠绿色,这就是五花山的来历。教师继续拓展:同学们想一想,你熟悉的山,和五花山相比有什么特别的景色呢?教室内顿时热闹起来,大家讨论充分,学习渐入佳境……

总之,教师让学生总结五花山名称的来历,然后展开认知横向联系,将阅读视野向周边延伸,学生思维顿时呈现发散状态。学生认知开始拓展迁移,这自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让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已经将学生思维充分激活,学习效果当然是值得期待的。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阅读教学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思想情感认知体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充分享受美文带来的美感,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