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范文第1篇

   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举国上下掀起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热潮。近日,在市南区“童心向党跟党走,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我非常荣幸地作为慧创城“好声音”代表,以红歌新唱的形式演唱了歌曲《追寻》。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是史实大片《建国大业》的主题曲,怀着对这首歌曲的喜爱之情,我认真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定都北平、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寻那段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峥嵘岁月,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领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含义。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如今的新时代,百年间,中国风雨兼程;百年间,中国沧桑巨变。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引领,让我们的祖国从沉睡到崛起到强大,让一个个东方奇迹屹立在祖国大地上;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唱响最嘹亮的中国梦之歌。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抗疫,各地医疗工作者不断奔赴前线;人民有的捐赠物资,有的亲自前去帮助,用爱心搭建了一堵堵生命之墙。由此,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也成为了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主要经济体。

   看完《建国大业》这部电影,我的内心是震撼的,我更加尊敬老一辈的革命家,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也很庆幸自己从小就有家庭的熏染。我的爷爷奶奶和爸爸都是军人,妈妈和他们一样也是共产党员。小时候,我最喜欢趴在爷爷奶奶的膝前,听他们讲红军故事,奶奶最喜欢唱的歌曲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时还有些懵懵懂懂。上学后,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从多方面了解学习了中国的历史,我渐渐的懂得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渐渐明白了幸福生活的由来只因有无数先烈的奋勇前行。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牢记习主席的殷切嘱托,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电影《建国大业》小学生观后感

   今天上午,我在学校观看了一部抗日影片,名字叫做《建国大业》。看了以后令我受益匪浅。《建国大业》讲的是共产党为了与国民党抗战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新中国的成立也有很多人做出了牺牲,比如,1946年10日,李先生被国民党暗杀了,闻一多先生为李先生的死而感到愤怒,他当众说:“李先生到底做了什么事被暗杀,他不过就是拿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已。”从此,闻一多先生就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料,闻一多先生当晚就被暗杀。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心里充满了惋惜。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范文第2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1

8月1日当天,电影《建军大业》在北京市王佐镇正式开机。开机会前,一份《建军大业》的内部演员名单在网上流传开来,其中鹿晗饰演邓小平、舒淇饰演宋美龄、郑爽饰演、马天宇饰演、王凯饰演,演员阵容令人咋舌,不少网友感叹片方用人之大胆。

目前除了马天宇饰演得到确认、演员变更为吴樾,其他演员阵容仍未得到证实,但不排除鲜肉加盟。此外,刘烨将继《建党伟业》之后再度出演,而的扮演者为朱亚文。“小鲜肉”欧豪、刘昊然则分别饰演叶挺、粟裕。

谈到为何启用年轻的面孔,导演刘伟强解释道:“领袖们和将领们在当年革命时也都是一些年轻人,因为他们的年轻和对国家的热血忠诚,才造就了建军的伟大事业。”同时,刘伟强希望这些年轻演员能让电影更具有观赏性。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透露电影《建军大业》经过长达五年的精心筹备,在服装、道具和场景布置上以最大程度还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中影“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建军大业》将延续《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两部前作的宏大风格。

执导了系列前两部的导演韩三平此次担任影片总策划及艺术总监,黄建新担任影片监制,与香港导演刘伟强共同完成该片。

韩三平坦言,《建军大业》的前提是一部热血青春片,“电影里的领袖们都非常非常年轻,他们才二十多岁就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其实是非常励志的。所以我们找来了刘伟强导演,来解决我们以往同类型电影不好看的问题。”

黄建新也认为,刘伟强的加盟势必会为影片带来全新的国际化叙事,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部电影。对此刘伟强表示压力非常大,“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想要怎么拍,我也希望可以拿出年轻人的激情,拍好这部电影。”

目前除了以上提及的演员,还确定了饰演陈独秀的于和伟、饰演向警予的马伊琍、饰演瞿秋白的白客、饰演蔡和森的刘循子墨、饰演周逸群的李岷城、饰演陈赓的梁大维。

对于网上流传的名单,片方负责人表示并不准确,今天只是公布部分演员,其他演员还没定也未进组,会陆续公布,一切以官方统一出口为准。另外,据鹿晗经纪公司壹心娱乐的内部消息,鹿晗因为档期问题,可能无法接下这一角色。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2

给中国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演员阵容有多强大家喻户晓吧,可以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第三部《建军大业》即将开拍,在小鲜肉当道的影视圈,该电影会是什么阵容呢?

《建国大业》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历史电影,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由黄建新执导,韩三平担任制片人,云集了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影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故事,主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突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3

电视剧《建军大业》,是由张多福执导,黄海冰、郭广平、李信睿、周惠林等主演的革命历史剧。

《建军大业》主要讲述了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以、、等为代表的先驱们,积极开展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

为真实再现19世纪20、30年代人民的真实生活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剧组先后转战七八个拍摄场地,足迹纵贯祖国南北。

剧中,“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由李信睿扮演。相对首次出演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还是饰演鼎鼎大名的元帅,李信睿深感压力的同时也倍感荣幸。

之前他曾多次出演过军人形象,不过这次却与以往大有不同。这是他第一次出演有历史原形的人物,还是将帅之才。虽是年轻时期的聂荣臻,但也不能失了大将之风,既要有军人的礼仪形态,又要保持元帅的风范,两者兼顾,缺一不可。这对李信睿的演技是一大考验,既不能太松弛也不能太紧绷,要求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现场,李信睿获得了导演的认可与肯定,等《建军大业》播出以后,是否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一起拭目以待。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4

由郭广平等主演的《建军大业》已经圆满杀青。该剧由张多福导演拍摄,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建军90周年而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剧中,演员郭广平“三度”饰演伟人。

该剧主要讲述了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以、等为代表的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此次郭广平在戏中饰演从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的,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奉献给革命事业和自己的人民。郭广平将为观众诠释伟人的一生。郭广平曾动情的表示“他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是我最敬佩的人。”

中国人民建军90周年之际,《建军大业》将致敬中国人民,也将打响新年戏第一炮。对于参演此剧的郭广平来说,无疑是演艺生涯的又一次升华。期待好剧,期待郭广平的又一个好角色。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5

近日,演员党伟宣布自己已经完成了重大革命历史献礼片《建军大业》中个人戏份的拍摄任务,正式杀青,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东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中国人民八一电影制片厂荣誉出品,汇集了众多实力演员,自开机以来便受到了万众瞩目,党伟在剧中出演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一角。

电视剧《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以、、等为代表的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的红色经典故事,党伟在剧中出演的“张太雷”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12月12日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

枪击身亡,献出自己29岁的年轻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位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在拍摄张太雷牺牲的戏份时,党伟感触良多,他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烽火岁月中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这种感觉就是震撼,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有一种威慑人心的力量”。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范文第3篇

泛情化是指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其行动的环境、所得到的社会评价以及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情感为中心而被感情化。尹鸿曾在其《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一书中写道:由于英雄神话的解体和权威话语的弱化, 那种作为先驱者、布道者或万能助手出现的超现实的人物形象已经很难具有在场效果了。当编码失去了与现实表象的相似性以后, 编码作为一种意识到的虚构往往会受到概念化公式化的指控。[7]早先的主旋律电影只注重社会现实的矛盾和不同权力之间的较量, 影片中的历史伟人常凌驾于现实之上, 忽略其实际的生活境遇与经验感受, 因此形成落差明显的类型化人物, 使这些历史伟人的形象被道德定位, 呈扁平化特征。这一系列新主流大片通过伦理化的政治形象的塑造, 为意识形态主题注入伦理感情, 使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他行动的环境、他所得到的社会评价、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感情为中心而被感情化, 为英雄形象与民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主流思想做了有效证明, 成功调动了观影者的伦理感情, 打开了一条主旋律电影一直希望的面向大众的传播渠道。

如《湄公河行动》整体上在讲述解救中国公民、展现国家力量的故事, 但它是通过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完成这个宏大叙事。例如方新武这个角色, 作为长年潜伏在金三角的中国缉毒情报员, 为人沉稳老练, 处变不惊。然而其女友因沾染毒品而自杀, 使其对毒品和引诱其女友吸毒的毒贩深恶痛绝, 也因此在与引诱其女友吸毒的毒贩直接较量中, 复仇意志战胜了理智直接违反纪律将毒贩击毙。他的这种行为并不符合中国主旋律电影中警察一贯伟光正的气质, 甚至已经严重背离了这种气质, 但却更加人性化、人情化, 更易激发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其他如建国三部曲《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等新主流大片的人物塑造莫不如是。

(二) 电影工业美学的表意机制

詹庆生认为, 主旋律电影应该尊重电影类型规律, 提升作品的艺术质量, 探索如何将艺术表达与思想传达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合理地建构故事、人物、情感, 引导观众产生对于角色、故事、人物及其所传达价值观的内在认同, 在此过程中让观众享受观影的愉悦和快感, 同时得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升华[8]。中国新主流大片秉承好莱坞类型电影创作法则, 在创作思想上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 同时追求商业娱乐效果的一整套制片路线和方法 (如明星制、制片人中心制等) ;在电影生产环境、生产过程 (策划、制片、编剧、导演、演员、剧组人员、摄影机) 、产品形态 (语言、形式、结构、影像、叙事、形态、类型) 、电影工业管理 (观众、批评家、媒介舆论、影院、营销、后产品开发) 等方面都遵循了电影工业美学的法则;在电影生产的领域遵循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 但同时又力图兼顾对电影创作艺术美的追求, 构建了一套电影工业美学, 创作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和制作良心的中国主旋律电影, 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统筹协调起来以达到美学的统一。

中国新主流大片从建国三部曲, 到《智取威虎山》《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空天猎》, 多是沿袭好莱坞电影工业制作流程和体系标准而制作出来的成熟的商业大片。如《战狼2》作为一部纯由民营公司制作完成的新主流商业大片, 作为一部试图获取最大范围目标观众认同的商业类型片, 在艺术上采用了经典的三幕剧叙事模式, 借鉴了美国超级英雄类型片的人物塑造方式, 并融合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元素, 在视觉效果上追求奇观的呈现, 使影片做到好看。而在后期宣发上, 更是大量借鉴使用了商业电影的营销策略, 促成了影片票房的巨大成功。影片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叙事视角, 都大量学习并借鉴了好莱坞剧作法, 影片除个别情节外, 每一个段落都基本与节拍表对应。正如《洛杉矶时报》所评价:看到了一部如此接近好莱坞的战争大片。[9]而尹鸿也认为《战狼2》从三个方面为国产电影树立了标杆。首先就是精益求精的制作, 《战狼2》的成功首先是专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成功, 这也恰恰是很多粗制滥造的国产电影最缺乏的[10]。

(三) 鲜肉美学

演员作为电影银幕万众瞩目的焦点, 其形象与演技都承载着电影的成败, 凝聚着影片主创的心血和重托。纵观中国新主流大片, 在演员使用上, 几乎无一例外遵循一个模式, 即小鲜肉和小花演员的大量使用。建国三部曲即套用同一个方程式。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使用总计187位明星参演, 平均每43秒就有一个大流量的明星闪过, 而且制作成本仅3000万。2011年《建党伟业》使用108位明星, 从而正式派生出数星星的全新观影模式。《建军大业》的明星数量虽然无法与前两部作品相提并论, 但也多达四十余个, 《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同样是小鲜肉当道, 连影片中两个女特种兵, 也都是以中性形象出现。一众小鲜肉为其制造了足够的话题量和高关注度。

眼下, 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 其中年轻人作为主流观影群体起到了主导作用, 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导向决定了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粉丝经济时代, 《建军大业》利用小鲜肉们强大的明星效应和票房号召力, 借助强有力的宣传, 提高了作品的关注度, 也更容易实现中国精神的传播与渗透, 通过粉丝对所喜爱的鲜肉明星的移情, 为中国精神的传播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与能量, 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对中国精神的传递, 极大激发了观众的认同感。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范文第4篇

贯彻主流意识形态并以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或正面人物形象)为主要导向的影片被认为是主旋律电影的主要内含。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左右着一个国家文化总的走向,主流意识形态电影或具有此种倾向的电影就必然存在,而且为各国政府所鼓励。

如前苏联电影被大卫•波德维尔称作“唯物史论”的电影范本,就是主流意识形态电影的典范,在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影响。“论说性的叙述模式”和“寻常的故事,不寻常的叙述”成为其特点。“举例成论的情节处理以及强烈的政治论说,使前苏联唯物史论电影的叙述模式独树一帜 。”①美国好莱坞电影一直以商业片取胜,但很多商业片中还是融入了主流意识形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拯救大兵瑞恩》《巴顿将军》《珍珠港》等。一向以艺术电影闻名于世的欧洲电影,也涌现出不少意识形态的电影名作,比如英国的《桂河大桥》、法国的《老枪》、德国的《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法国、德国、波兰合拍的电影《钢琴家》等等,这些影片中的意识形态不像中国的主旋律电影那样直奔主题,而是常常被艺术片品格所掩饰,证明了意识形态电影也可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另一条道路。这些影片的成功,给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借鉴。

一、摆脱政治化说教的阴影

以“唱响时代最强音”为己任的主旋律电影在中国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发展的轨迹。宣扬社会与民族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电影在中国很容易蒙上政治化说教的阴影,特别是经历了前期的政治话语为电影的第一话语以后。因此有些人往往把主旋律电影局限于意识形态导向性十分鲜明、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的认识上。在以后的艺术实践中,证明了此种认识存在着偏颇。

在摆脱政治化阴影的主旋律影片中,“献礼片”和“伟人片”无疑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以及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电影献礼的高潮。《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重庆谈判》《国歌》《横空出世》,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些影片“将视野投向今天正直接传承着的那段创世纪的辉煌历史和今天还记忆着的那些创世纪的伟人。历史在这里成为一种现实的意识形态话语,它以其权威性确证着现实秩序的必然和合理,加强人们对曾经创作过历史奇迹的政治集团和信仰的信任和信心……主流政治期待着这些影片以其想象的在场性发挥历史教科书和政治教科书无法比拟的意识形态功能。”②

《的故事》《》《邓小平》《青年》则是“伟人片”的代表。不管是献礼片还是伟人片,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投入了新的人文关怀和新的理解判断,如《》以“”为叙事的起点,塑造了一个高度伦理化的政治形象。影片所塑造的的人格感染力使这部影片成为历史传奇片中的优秀作品,它以一种悲悯和敬爱的情怀,在中国政治大背景下,刻画了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感染力的政治人物形象,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20世纪主旋律电影选材集中的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主要颂扬的是共产党和军队的创世神话,在反复的轰炸下观众形成了接受和审美的双重疲劳,并且这种以党军和伟人为鲜明集中颂扬对象的策略事实上没有使国产电影成功抵御好莱坞电影的冲击。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发展,电影业也经历着深刻的体制变革。主旋律电影虽然有着政府的资金投入、政策的强硬支持,但市场的压力对主旋律电影的挤压仍然存在。团体包场是我国电影消费的特有现象,也是主旋律电影票房的可靠保障。在电影市场不健全的90年代,《》《大决战》《孔繁森》《生死抉择》等影片都曾雄踞票房榜首,新世纪的电影体制的改革,占据电影票房榜首的是清一色的商业片,主旋律电影遭到了质疑。面对内忧外患,主旋律电影采取了多种调整策略。

二、主旋律电影的突围

外国主旋律电影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主旋律电影离不开电影本体,离不开电影自身的发展规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电影的本质是商业性还是艺术性的讨论在中国电影学界激烈地展开,给迷惘期的中国主旋律电影拨开了迷雾。这场争论虽然没有结果,但是它更多地提供了一个思考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的氛围。进入新世纪以后,面对美国进口大片和娱乐片争夺国内电影市场的形势,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都感到了衰落的颓势日渐逼近。主旋律电影开始了对自己生存困境的思考,开始了多方面的尝试,以期能找到突破口。

1崩故佑

首先,主旋律影片结合时代精神,扩展了影片所表现的视域。一切以“弘扬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为主旨,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奋进的力量”的电影作品都被列入了主旋律电影的范畴。除了“献礼片”和“伟人片”,一些以平民化的视角描绘当代生活和当代人物为题材的影片也被归入了主旋律影片中。如《龙年警察》《背着爸爸上学》《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在观众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此外对传统的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和伟人的影片的叙述模式进行了改变,以往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和伟人的影片往往由于叙事方式的单一,有类型化之嫌。主旋律电影就此进行了调整,一方面注重挖掘革命历史和伟人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如《邓小平•1928》,选择了邓小平在法国留学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并公然打着披露伟人初恋的旗号,从而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2鄙桃祷运作

除了电影视域的扩大,主旋律电影也开始了商业化的尝试和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旋律电影制作者在拍摄影片时,开始自觉地在影片中加入一些商业电影元素,使影片更贴近大众。主旋律电影融入商业电影元素的同时,一些商业电影又进行了主旋律内容的改造,两者结合,使这类融入和改造都获得了良好的效应。如“《龙年警察》试图完成侦破类型片与对警察颂歌的统一,《烈火金刚》试图完成革命英雄传奇与枪战类型片的统一,《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试图完成民族团结寓言与马上类型片的统一,《红河谷》试图完成西部类型片与爱国主义理念的统┮弧…”③这一类型的影片具有新颖化和平民化的特征,加上商业化的因子,为它们赢得了观众。

3比宋锲椒不

除此以外,主旋律电影还采取了另一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有些主旋律电影并不刻意地追求题材的新奇,而是极力使它们表现的人物、故事平凡化,让英雄平民化,平民被赋予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与感情,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精神不再是一种裸的政治性表述。在价值体系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旋律电影则关注日常人生,采用“泛情化”策略将英雄平凡化,不平凡的事迹往往被转写成一个个充满道德伦理意识的人生故事,用人物的道德节操和伦理情感来唤起观众心理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在受到感化的同时获得道德的提升与情感的陶冶。这些影片所宣扬的道德情操和伦理价值实际上是建立在普通人的基础上的。这种价值选择也必然是大众的、世俗的。

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是这一时期主旋律的典范,他的电影从另一层面说明“商业片的外观和创作模式同样可以包含很严肃的内涵”。《集结号》虽然也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但它所关注的是在那场宏观战争中的微观的个体命运,影片既没有着力于谷子地的英雄事迹,更没有宏观地展现那场战争的惨烈,反而凸显出战争背后的东西。影片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那种革命英雄主义已经淡化,英雄神话也已经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是那些战争中平凡而又真实的个体生命以及他们对自我命运的求索。视听效果的逼真性,战争场景的真实感和震撼效果,这些又为影片的后半部的感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主旋律电影再续辉煌

在经历了多方的尝试和实践以后,主旋律电影逐渐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随后重回“献礼片”的《建国大业》总结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实践经验,在影片与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能够真正沟通的桥梁。《建国大业》无疑把主旋律电影推向了另一座高峰。

题材的新颖处理、情节的戏剧化、奇观的视觉、明星加盟、快节奏等等,这些给中国主旋律电影带来过新生机的因素在此片中均有展现。《建国大业》启用了172位明星的加盟,从各个人物、各个角度、各个利益集团去反映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来之不易,由众多不同心理的人物构建起影片。在人物的处理上,不再是脸谱化的处理,如蒋经国,他以一个相对正面的形象出现,有所想,有所为,却又受限于时局,理想和抱负终成空。又如在轰炸时,穿着睡衣被抬到防空洞,这些对于伟人的更人性化的处理,也证明着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解放进程。此外在影片中还进行了一些戏剧化的处理,如王宝强扮演的通讯员和葛优扮演的将领的对话,充满着喜剧效果,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本片也进行了商业化操作,导演黄建新:“我一直说主旋律只有进入了市场,借助市场的手段才可以真正地起到传播的作用,没有人看的主旋律再说它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既然是文化,传播了才有意义,没有传播是没有意义的。”该影片上映以来的高票房,证明了影片的成功。《建国大业》虽然同属于“献礼片”,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空间、新的视域和新的情感体验。

从“献礼片”“伟人片”到反映平民英雄的影片,主旋律影片从思想内容上进行着不断的革新和摸索,同时从《开国大典》到《建国大业》,中国主旋律电影对电影的本体进行着不停的认知,对主旋律电影的运作方式进行着不停的尝试。《建国大业》的成功,是在总结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经验基础上的成功,同时也给中国的主旋律电影提供了新的借鉴模式。

注释:

① [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叙事――剧情片中的叙事活动》,李显立等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490页。

② 尹鸿、凌燕:《新中国电影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页。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长影电影;现实主义;主旋律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的电影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艺术创作宗旨。长影是党的电影基地,不断寻找着能够反映时代风潮、净化人们心灵、彰显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故事题材,在多年的电影实践中,长影人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影片,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不同历史时期引导着人们的精神走向。值得关注的是,主旋律影片的艺术性得到不断加强,许多作品震撼人心,令人观后潸然泪下。长影正是用这些昂扬着爱国主义精神、爱党敬业精神的作品感动了观众,从而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新时期,长影的主旋律电影表现在:一是描述重大历史事件,再现宏大的历史场景;二是歌颂创世纪的历史伟人,展现人物风采;三是颂扬当代英雄人物,弘扬爱党敬业精神;四是把握时代思潮,关注社会变革,宣传正确的思想倾向。这些电影堪称当代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一、描述重大历史事件,再现宏大历史场景的作品

长影从建厂起就拍摄了再现革命战争或表现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作品,《钢铁战士》《白毛女》《平原游击队》《》《上甘岭》《党的女儿》《冰山上的来客》等许多优秀的电影都以高昂的革命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正义的革命战争和那些为迎来祖国新生而奉献生命的革命战士。新时期的长影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拍摄了《直奉大战》《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等一些歌颂现代革命战争的电影。2011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长影出品了史诗巨片《辛亥革命》,缅怀对新中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革命历史,讴歌高瞻远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革命志士,同时也鼓舞当代人们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这些电影或歌颂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对辉煌的革命历史进行史诗性的描述,或描述重大历史事件,展现历史风云,作品格调高扬,同时注重对电影艺术性的经营,宏大的历史场面,感人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受到感染,从而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深爱恋。

二、歌颂创世纪的历史伟人,展现人物风采的作品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诞生承载历史重任的伟人,因此对历史伟人的歌颂经常会进入艺术家的视野。长影的主旋律影片中虽然没有直接将、等革命伟人作为刻画对象,但在《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七・七事变》《佩剑将军》《吉泓昌》等电影中,伟人的魅力还是带给观众以深沉的情感震撼。、等革命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他们亲和的人格魅力都通过影像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开国大典》是一部影响非常广泛的主旋律影片。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李前宽和肖桂云没有将领袖神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与的较量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远离了战争的场面,他还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在他与儿子和女儿的对白中,我们能够看到他更富有人性光辉的一面。《重庆谈判》中,的形象也十分生动,在这部电影中,编导着意表现大义凛然、慷慨赴重庆的姿态和他在谈判桌上的充满智慧、卓然超群的风度。在这两部电影中,导演对的对立面也作了生动的描绘,在《开国大典》中,是一个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元首,但在家人面前,他也同样显示了内心软弱的一面,而在大海孤轮上与孙儿的对话则浸透着一个落寞英雄的惆怅与凄凉。《吉泓昌》是一部获得广泛好评的电影,影片剧本发表于1961年。影片在坚决抗日和投降卖国打内战的矛盾焦点上,刻画了吉昌这个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从一个旧军人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过程,并以宏伟磅礴的画面、雄浑悲壮的笔触、着力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凛然的民族正气。该片注重细节的描写,借以展示时代、烘托情感、点染主题。

三、颂扬当代英雄人物,弘扬爱党敬业精神的作品 对当代英雄人物的表现在长影首先是对知识分子题材的关注,长影先后拍摄了《苦难的心》《人到中年》和《蒋筑英》等表现知识分子奋斗和命运的影片,这些电影摒弃了表面化的夸赞,而是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了他们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苦难的心》拍摄于新时期早期,这部作品表现的背景是“”结束前夕,南方某大城市滨海医院医生罗秉真不畏强权,始终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历经劫难仍痴心热爱祖国的医疗事业,而在“”被粉碎、滨海医院重见光明时,他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人到中年》拍摄于1982年,导演是王启民和孙羽,这部电影 1982年获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诸多奖项的获得并非偶然,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影片创作者以可贵的艺术敏感和社会责任心,大胆触及了社会中的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处境问题,同时又以深情的笔触表现出知识分子任劳任怨、忠于事业、热爱祖国的高尚品格,概括了在新中国成长的一代知识分子崇高精神面貌,触及了一个富于时代意义的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蒋筑英》是一部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导演宋江波对这部电影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感情。蒋筑英才学出众,一生热爱科学、追求光明,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影片描写了他忘我工作、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这两部电影在全国引起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观众为电影中主人公忘我的工作精神感动得落泪。《任长霞》作为2005年长影60年大庆的献礼片,讲述了“感动中国第一人”任长霞的英雄事迹,这位被群众誉为“任青天”“女包公”的公安局长多年来秉着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宗旨,对工作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她“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岗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 2011年,长影推出了以地震心灵重建为题材的电影《大太阳》,这部电影在第七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暨“金天使奖”颁奖典礼上荣获第七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女演员奖杯,该片导演杨亚洲获得最佳导演奖,电影《大太阳》成为本届中美电影中惟一斩获两项大奖的中国电影。《大太阳》以汶川地震灾后人民克服悲痛重建家园为主题,歌颂了灾区人民勇于面对困难、毁灭和绝望时与命运抗争坚强、乐观、积极的不屈精神,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心灵的震撼。这些当代英雄成为祖国经济建设的脊梁,他们用最朴素的工作精神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力量,甚至生命。

四、把握时代思潮,关注社会变革,宣传正确思想倾向的作品 “”结束,中国的社会政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突出的一点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成为新时期祖国建设的核心任务。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也以敏锐的目光关注着社会生活一朝一夕的变化,并及时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这种社会巨变,艺术家在作品中提出社会变革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并期待着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残雪》将“”残留在社会上的余毒比作是严冬过后的残雪,必将被温暖的春风所融化。影片通过党的高层领导干部周丰对抛弃发妻的儿子周伟光的批评和教育,表现了周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也预示了粉碎“”后,祖国春天的到来。影片《在被告后面》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企业家形象,编导们在塑造李江川这个人物时,并没有把他描写得完美无缺。他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疾恶如仇,但也有苦恼,有时甚至还违心就范。影片中这些情节是真实的,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丰富的人物塑造较好地反映了李江川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坚决抵制不正之风的决心和勇气,使人感到可敬可信。《不该发生的故事》则正面展开了因党风不正所引起的党群关系的裂痕,提出一个极为尖锐的问题,即恢复党的优良传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影片立足于生活真实,善于揭露和解决矛盾,重视环境和细节的真实感及生活气息,促进了人物的性格发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这部电影紧跟时代步伐不回避新时期的新矛盾,努力反映现实,敢于揭露问题,将恢复党风、加强党员联系群众的课题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思想内容的敏锐和大胆,令人刮目相看。《花园街五号》根据李国文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电影。花园街五号是一幢俄罗斯式的建筑,像一块碑石,记载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凡能住进这幢房子的主人,都曾经是主宰临江市命运的人物。1982年,花园街五号的第五代主人,市委第一书记韩涛即将退居二线。于是,作为权力象征的花园街五号又要换主人了。是选择未任命的干部刘钊接班,还是选择副市长丁晓接班?作者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故事,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也从此展开。这部电影成功塑造了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刘钊,赞扬了他的工作作风和正直的品格,影片将人物的塑造放置于改革的大背景中,从而对社会改革予以歌颂。《解放》是一部以汽车工业为题材的电影。故事以长春一汽为背景,叙述了在北方某城,一个拥有数万名职工的大汽车制造企业,出现了“解放”牌汽车滞销的严重局面,这个20世纪50年代的骄子,在80年代几乎成了弃儿。由于产品滞销,厂内资金缺乏,局面严峻,以厂长彭汉为首的领导班子做出了老车停产、换型改装、全厂职工背水一战的决定。电影着眼于现实问题,是对工业题材电影的可贵探索。电影《大城1990》则表现了中国北方拥有数百万人口的某大城市与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一样,被交通堵塞、住房紧张这两大城市病困扰着。尤为严重的是,这两大城市病不仅拖住了城市改革的步伐,而且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此锐意改革的新任市长闫唤立志改变旧貌。在他的带领下,一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战役打响了。几经周折,城市的面貌和党的形象大大地改观了。影片谱写了一曲党群间血肉相关的颂歌。这些电影都不同程度地对社会改革做出了思考,在新旧势力与观念的对抗中提醒人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

综上可以见得长影的主旋律电影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这些成就的获得离不开长影艺术家对社会主导文化的关注与反思。长影的导演始终坚持着长影电影创作的优秀传统,努力将伟大的历史进程、当代的英雄人物、进步的思想倾向搬上银幕,以影像的方式来歌咏伟大的时代和英雄的业绩。我们从他们的创作中看到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用电影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可贵的是,他们没有在银幕上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历史事件和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打动人、震撼人,从而鼓舞人和教育人。

[参考文献]

[1] 张凤铸.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骏祥,程季华.中国电影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3] 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1995.

[4] 舒晓鸣.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