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第1篇

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500字优秀范文,希望你喜欢。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500字优秀范文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万众欢腾、全国人民载歌载舞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建国大业》是一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而拍摄的献礼影片,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故事片。看完整部电影,不禁让人为之感慨,为之动容。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起到关键性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怀着激动的心一起喝酒,喝醉了酒的他们一起拥抱,一起欢呼的情景让人感动万分。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一次次突破围剿,一次次突破封锁线,一次次穿过茫茫雪山,一次次穿过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红军由防御转向进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起尽情的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在国军飞机轰炸共军大本营时,毛主席刚刚吃了颗安眠药。周恩来好几个人冒着危险冲进毛主席的卧室硬是把毛主席给抬到了防空洞里。而毛主席的厨师却为了为毛主席端走饭菜,被国军那不眨眼的炸弹,炸死在厨房。毛主席还亲自在安葬的那天和他告别。看到这里任何人都会流泪。共产党胜利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团结的中国人终于打败了小日本,推翻了残忍的蒋政权,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台湾那边,是落寞的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电影看完了,我受益匪浅。共产党才几万条破枪就把拥有飞机坦克的日军、国军打败了,这靠的是什么?就像吉鸿昌所说的:“日本有飞机大炮,我们有热血,有四十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怒已经达到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是啊,中国人民不就是这样才成功的吗?让我们团结起来吧!!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500字优秀范文2为了庆祝祖国妈妈60华诞,几天前学院党委组织了大家去影院观看《建国大业》,要求看完后要认真总结,交流心得体会。

我认为,这部电影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一百六十多位影星的加盟就说明了这一点,只要韩三平愿意,一千六百人参演都不成问题。什么万人太极、二十万群众游行、六十万奥运志愿者,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参加集体活动的干劲,绝不逊色于五十年前。虽然效率低了点,但搭上祖国荣誉两个字,那就是不容置疑的正确,佛挡杀佛。这些活动在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很难开展起来,还是社会主义好。

影片的内容不用赘述,反正是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高考和考研政治中,在相关的题目里答上这句话,必然是要加分。从表演上来说,冯小刚、葛优、道明、郭德纲、冯巩他们的点还是不错的,个人觉得陈坤扮演的蒋经国很好,事实上大多数人去看这部电影也就是想看看这些人如何热闹,顺便爱一下国。

每一次接触类似的题材,都会想起彭总、刘少奇他们的晚年,挺寒心的,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走过来了,却栽在了带头大哥的手里,奈何共苦而不能同甘。食指的诗说,“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是的,后人或许会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但前人离开的时候,是否能够瞑目?

很自然的想起了《明朝那些事》,现实没有朱元璋只留下汤和一个人那样严重,但其中的道理其实都差不多。在这个世界上,那些历史的小混混会被英雄收拾,英雄说不定就被带头大哥给拿下,大哥又常被女人迷惑,女人一不小心又被小混混摆平,万物相生相克的自然法则,循环着生存的食物链。看《明朝那些事》,明白了一些历史的规律,也就更好的理解了现实中的这些事,曾经发生的现在还在发生。

在北京生活了这几年,很能感受到这些年中国的崛起,没有经历但可以想见,三十年的中国经历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我们感到振奋和自豪。但是,表面、局部的和谐和繁荣很大程度上只是假象,我们都清楚这个国家大部分地区的落后,知道那些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管怎样,应该祝福走过六十年风雨的祖国,憧憬一百华诞的时候,这个国家能民主、法制、公平、“有天理”一些,人民的素质更高,普通老百姓能更加富裕,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

《山坡羊·潼关怀古》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一直笃信这句话。希望再过几十年,在我快挂掉的时候,资本主义的中国能让我改变这种看法,那时候,我告诫我的子孙,在文明的社会里就做个普通人。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500字优秀范文3一直期待观看电影《建国大业》,不仅因为其豪华的演员阵容,更想去重温那段历史。本剧反映的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到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最终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领袖戏”,但是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领袖们,这回充满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边。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早已被观众认可,但这次着力展现的,不是主席的雄才伟略,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唐国强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个人认为也更好看。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泽东把蜡烛吹灭了,摸着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呢;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有看头,这种细节都很好看。

刘劲扮演的周总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印象。有一场戏,当总理得知我方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平时一向亲和儒雅的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总理的确生气,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机”,先把下属狠批一顿,毛主席反倒不会再发怒了,目的还 是为了保护下属。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个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领导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场。他们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平素领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泽东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恩来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完全不是平时总理的样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也感动的跟着掉下眼泪。

其实任何戏剧,最后刻画的都是人,你触摸到这个人的心,作品基本就成功了。历史又何尝不是?历朝历代的推进更替,人心始终是成败的关键。《建国大业》中,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不管有多少的因素在里面,最关键的还是民心所向。《建国大业》最终有多少票房,最终还 是取决于观众的心。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500字优秀范文4暑假期间,妈妈陪我一起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通过电影,我了解了共和国建立的艰辛过程,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我深刻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美好的一切。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为了消灭共产党,撕毁了《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共产党在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无情揭露了蒋介石的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通过三大战役,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武装。以弱胜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特别是电影描写了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豪迈说道:“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共产党十几年精力的苦难斗争,一幕幕回想,把心中的情感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的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转折,这一刻,伟人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笑起来,我们的眼睛在这一刻也湿润了。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了,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通过电影,我还知道了很多历史知识,比如国旗和国歌的诞生、西柏坡会议、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等等。在电影中,不仅看到了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浴血奋战的过程,也学到了很多革命历史知识。

共有172名明星无偿参加了电影拍摄,其中有很多演员是我很喜欢的。他们高超的演技,把历史人物还原真实,原来革命前辈都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很多人没有听到胜利的号角,没有看到国旗升起的的瞬间,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永远的丰碑。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500字优秀范文5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三是剧情牛: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四是表现手法牛。《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资料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超多篇幅,又到达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透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之后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超多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发奋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第2篇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首映的、翘首以盼、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电影放映前举行了见面会。导演黄建新、邓颖超、宋美龄的扮演者与观众见了面;赶不及参加映前见面会的导演韩三平也放映结束后与观众见面互动,征求观众意见。现将观后感一吐为快。

《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居民建筑美感;社会归属感;经济影响

我国虽为发展中国家,但在经济实力方面一直处于国际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与其内部建筑建设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纵观我国建筑行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评价建筑的好坏,归根结底就是对该建筑整体上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进行评判,好的建筑能提升居民的欣赏水准。近年来,城市中的居民建筑越来越注重美感的提升,更是近乎于所有的建筑物都兼顾到了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共同提升,可以说城市居民建筑美感度的提升已经成为了目前阶段建筑行业的首要目标。本文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对城市居民建筑美感度的提升对整体经济影响做出了简要分析。

1城市居民建筑美感现状分析

自从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各行各业纷纷进入了事业发展的高峰期,这其中以建筑行业的进步尤为显著。过去我国建筑的整体风格以黑白灰三大色调为主,可以说不论何种建筑外观上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建筑的目的出发点都是实用性。在当时,人们所居住的房屋大都为“筒子楼”,一层一间公用的卫生间,多户家庭共同使用走廊内的集体厨房,每家每户的私人空间相对较少。而现在我们所居住的楼房,在外观上拥有了更丰富的色彩变化,红色、绿色等鲜活跳跃的色彩被大胆应用于各大建筑的外观之上,可以说放眼望去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说房屋的内部结构,每家每户都拥有了独立的厨房与卫生间,私人空间得到了满足。现在这些建筑作为旅游景观每日向游客开放,通过门票费用的收受为国家带来经济收益,也可以说是运用了城市居民建筑的美感度为整体经济提高了收益水平。

2提高城市居民建筑美感的对策

2.1融合西方美学概念

如果站在传统观念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崇尚的美学本身应该是含蓄、内敛的,比如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单薄精致的脸庞,才是我国传统观念上的美。与西方国家热情洋溢的美不同,我们更喜欢安静沉稳的美。但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如今的社会更能接受强烈的美感形式。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美学意识,吸收西方国家美学理念中对我们有益的部分,将其融入进我国的美学意识之中,在丰富内涵的同时,加强外部表现形式,并将这种富含中国特色的美感运用于城市居民建筑当中,相信日后我们一定会创造出美感度更强的城市居民建筑。

2.2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对美的形式进行改革

不能否认的是任何一幢建筑在建设之初的最基本目的,都是为了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居住享受。建筑本身形态不管进行了怎样的改变,都不能破坏其本身的实用性价值。比如曾经在浙江省出现的“斜塔式”住宅,虽然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眼球,但由于其本身不能满足居住者的基本生存需求,所以在大规模推广之前,就被建筑大环境所淘汰了。这种建筑形式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需要的建筑类型应该是在能够满足群众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之上,对外观进行适度美观的,归根到底最注重的还是基本实用性。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完成的极为出色,他们所开发的楼盘,外观色彩极具吸引力,且内部设施又满足了居民的生存需要。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建设美感度更强、实用性更高的城市居民建筑,来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影响力。

3城市居民建筑美感度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3.1提升城市居民建筑美感增强整体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基本竞争软实力,而提升城市居民建筑美感又对增强经济实力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其经济实力不光在中国,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具有极强影响力的,而这些城市中居民建筑的整体美感也是比其他城市具有更高的水平。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城市的旅游业都是相当发达的,每年大批量的游客为他们带去了丰厚的旅游收益,在宣扬城市文化的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收益,使得经济发展得到了更好的促进。所以其他城市也应向一线城市进行学习,加强城市居民建设的美感度,提高经济影响力,保障城市的稳定发展。

3.2保证城市居民建筑美感度稳定经济发展状态

居民生活状态的稳定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稳定来为其进行保证。而稳定的社会经济体系又与城市整体建筑美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般来说整个城市的建筑如果从外观上来看就十分的新颖、美观,那么就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来此游览,以增加更多的经济收益,也会吸引一部分优秀外地人员长期留在该城市,为城市的整体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3.3城市居民建筑美感度的提升有助于稳定城市的经济状态

通常情况下,建筑行业是对整个城市经济收益影响力最大的行业。在过去城市中的建设往往没有在美观度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一般都是普通样式即好。虽然整体上来看,整个城市的格局显得十分和谐,但这些建筑并没有突出各自的优势,看起来有些太过统一,这样可能不会给城市经济的增长带来明显的进步。我们主张建设美感度高的居民建筑,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城市个性化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快速的促进城市经济影响力的增强。

4结束语

总结各大城市成功的居民建筑案例,分析其内在的美观性,并将所相关的技术,运用于其他城市的建筑当中,为建设美感度高的城市而贡献力量,进而增加整个城市的经济状况,是未来我们的整体研究方向。相信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大幅度的提升城市居民建筑美感度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英子,张丽.北京市住宅消费者满意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07,(6):176-178.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第4篇

《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余震;意义;思考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在今年,也很少有人不知道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时下,虽然这部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的档期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但它给中国电影带来的“余震”还远没有结束,由它而引发的国人对这部电影本身及中国电影产业的思考与争议依然没有停息。

带着对冯小刚导演的尊敬和期待,以及对唐山大地震中遇难的24万同胞的缅怀,笔者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无论如何,电影《唐山大地震》都可以称得上是震撼中国电影的一部成功力作。它的成功不禁让人思考,意义深远。

一、从票房表现上看,奠定了华语电影的新高度《唐山大地震》自今年7月22日公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截至9月10日0时,在全国票房达到6.6亿元。据有关统计,《唐山大地震》自上映以来共创下了10项国产片票房纪录――单场票房10万、零点点映票房300万、首日票房3790万、单日票房5250万、3天破亿、4天1.7亿、5天破2亿、7天破3亿、11天破4亿、16天破5亿。那么, 6.6亿票房是个什么概念?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票房2.5亿,创下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从此中国导演开始在亿元票房道路上你追我赶。2008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被吴宇森的《赤壁》上集凭借3.12亿刷新;2009年,韩三平的《建国大业》票房4.2亿元,又为国产电影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当年冯小刚的贺岁大片《非诚勿扰》的票房虽然只有3.02亿元,但经此一役,冯小刚个人作品票房总和达到13.5亿,成为中国内地首个作品票房过10亿的电影导演。而电影《唐山大地震》使冯小刚导演在此之后,再次创造单片票房的奇迹,成为“国产电影票房之王”。

二、从制作技术上看,打造了真正的首部国产大片在国外,IMAX就是大片的标签。华谊兄弟老板王中军和冯小刚都认为,“IMAX品牌享誉全球,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唐山大地震》正是世界领先的娱乐科技公司IMAX与华谊兄弟联手推出的第一部国产IMAX2D电影。这也是IMAX首次在美国之外的国际市场,运用IMAX数字转换技术打造的一部国际巨作,为观众带来无可比拟的视听效果。影片《唐山大地震》令人最为震撼的就是23秒大地震的场景,山崩地裂,哀鸿遍野,摧枯拉朽般摧毁一切的力量, IMAX太过真实、立体的画面和音效,似乎让世界都在为之哭泣,这23秒把人们带回唐山大地震的现场,23秒经历了一场人间炼狱般的恐惧和折磨,强烈的感官效果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把人们紧紧吸引进去,这是对以往国产影片的全面超越。随着《唐山大地震》在25~30家覆盖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IMAX影院上映,使其成为第一部使用IMAX技术的中国主流商业电影,而此次插上IMAX翅膀的《唐山大地震》也成为最真实、最有表现力的中国大片。大多数提前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的业内人士都认为该片代表了目前国产电影的最高水准,让人心生崇敬,而且有一种自豪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大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兄弟与加拿大IMAX公司宣布合作发行的三部影片的急先锋,率先把IMAX技术带给中国影片,从此次预告片来看,尝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IMAX把电影艺术的极致参与和感同身受的理想完美融合,颠覆了已有的欣赏模式,让人最大限度享受视觉、听觉和心灵震撼的极限,加之中国电影自身“宏大叙事和细节描摹”的优势,两者完美的“联姻”,推进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时代步伐,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将带来强烈冲击。

三、从产业发展上看,实现了商业化运作的新突破纵观《唐山大地震》的成功,不能不提的是政府资金与商业资本的结合。此次素有“中国商业片之王”的冯小刚导演以接受政治任务的心态,受唐山市政府之托拍摄《唐山大地震》,可谓是借风行船珠联璧合。而且当地政府还在资金、宣传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得冯小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有报道揭示:《唐山大地震》是唐山市政府、“华谊兄弟”和“中影集团”三方联合投资,投资额分别为6000万元、5400万元和600万元。而作为最大的出资人,唐山市政府的6000万元中有15%作为投资,其余5100万元为“赞助”,但享有影片50%的利润。这是政府资本首次为大片“托底”。而政府托底,其实也意味着《唐山大地震》本质上并非商业片,而是一部政治宣传片,只不过它披了一层商业的外衣。

说到商业外衣,就是影片中的植入广告。虽然植入广告一如既往地成为舆论对《唐山大地震》诟病的最大罪状,但抛开艺术上的纠结,事实上,植入广告使这部影片在尚未公映之前便开始回收成本了。据悉,电影《唐山大地震》仅凭植入广告部分,就已经收益1亿。而冯小刚导演向来不忌讳从商业角度去谈自己的创作,“提前回收成本,何乐而不为?”对他来说,这也是一门生意,只有让投资人赚了钱,才能令电影重新步入朝阳产业。而他需要做的,则是在商业与艺术中进行周旋,适度坚持,适度妥协。面对冯氏电影中颇为争议的广告植入问题,冯小刚则认为,“中国电影的产业链太薄弱,在好莱坞电影收益有十多种渠道,除了票房,植入广告是一部分,还有DVD和电视频道的收购。但是在中国只有票房,因为我们要面对盗版,要面对电影院偷漏瞒报,要面对电影频道的低价收购。所以,植入广告是我们的一种自我保护。”冯小刚也表示,植入广告今后会成为中国电影产业链里面的一环。 “好比说片中娘俩喝酒,反正都要喝酒,为什么不找个品牌来赞助?而且剑南春是个老牌子,这种结合对电影有很大帮助。”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表示,“电影投资是个很残酷的行业,2010年上半年全国亏损率达到70%,华谊兄弟能够留下来,正是因为它是一家商人气息很浓的公司――商业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追求诚信。”冯小刚作为中国电影第一┕伞―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人,持有该公司2.28%股份,而冯氏电影的广告植入及其所带来的收益,未尝不是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实践。

四、从反映主题上看,关注了灾后情感重建的社会问题,传递了灾后心灵重建的温暖一直以来,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与现实贴得很近,关注更多的是社会现实问题,观影过后引人思考。纵观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从《甲方乙方》到《大腕》,到《集结号》《天下无贼》,再到《手机》《非诚勿扰》,不管是调侃的,还是贺岁的,也不论是历史题材的,还是军事题材的,他的电影从来不是靠震撼的视听效果吸引观众眼球的,而是用人性的温暖与人道的关爱抓住观众的心,使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电影院贡献票房。笔者想,这也是电影《唐山大地震》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正如媒体人谭飞所讲:“到《唐山大地震》,冯小刚已经逐渐清晰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电影之路。他的电影开始探索中国人最细微的内心真实世界,多了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中国人在面临战争、地震这些大事件时刻的心灵面目。”

电影《唐山大地震》不同于《2012》《后天》等灾难片,影片场面并不是电脑特效的堆砌,而特别注重情感的传达。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华裔女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位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而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也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难以弥合的情感困境,但终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释怀。影片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如何让心活下来的温暖故事。正如冯小刚导演所讲,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人“心灵的拷问”。 影片让观众在震撼中体会到,轰然倒塌后的满目疮痍,骨肉分离的撕心裂肺,只是震动的初始,而最让人心痛的却是守着心灵废墟过了32年的心灵“余震”。

“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是一个起点,把遭遇地震的母亲和女儿推向了情感的悬崖,他们活下来了,但各自内心却经历了32年的煎熬。影片通过了一位32年生活在情感“余震”中的母亲内心深处的痛和因“救弟弟”三个字压在心底32年不能释怀的女儿的内心纠结,展现了地震带来的灾难,不仅仅是生存方面的,还有情感方面、心理方面的,表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脆弱。正如方达所说的,“76年大地震把我妈这辈子给毁了,她心里碎得跟渣一样,倒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盖起来。32年了,老太太心里就守着这些废墟过日子。”也正如方登面对养父的亲情,打开心结,揭开不愿揭开的心底伤痛时说的,“我不是想不起来,而是忘不掉啊。”32年里,母女二人煎熬在各自的情感困境中不能自拔。正如影片的宣传曲《23秒32年》歌词所述:“23秒32年,让一生失眠;23秒32年,月就没有圆。”“当挖开记忆那一层土,就像经历没有麻醉的手术;耳朵塞满了孤独,我听不见幸福。”一个家庭的几个人物,因为一场特殊灾难导致后来生活失衡,情感失衡,他们的感情纠结,互相抱怨又在思念,不能原谅又彼此牵挂,同时又涵盖了一个30年变迁的时代话题,让人看到希望和温暖。小说《余震》的作者张翎对电影《唐山大地震》非常满意。表示“小说让人看见了痛,电影让人看见了暖”。 “电影使人通过图像再次重温了地震对家园、生命和心灵的残酷摧毁,人被天灾猝然击倒时的无奈和失措,失去亲人和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巨大疼痛以及他们在重建家园和重建心灵过程中的艰难和勇气,这些都是极为感人的。”影片的情节是感人的,结局是温暖的,传递着家园重建希望和心灵重建的温暖。片尾曲《心经》,制作方特别选用了王菲2009年5月在参加陕西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大型晚会时献唱的歌曲,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祈祷,为受灾人们的一种祈祷和祝福。香港资深电影人文隽,是催泪大片《我的兄弟姐妹》的监制,他看《唐山大地震》时哭得一塌糊涂。他认为,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哭完就完了,而是带有一种冷静而温柔的张力,引发人们对真实而复杂的真实人性的反思。正如制片人姚建国坦言,“这部片子之所以能超越《建国大业》,成为新的国产片票房之王,主要是由于《唐山大地震》延续了《建国大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但在感情上要比前者更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