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

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

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

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范文第1篇

欧志君眉清目秀,是一个很棒的女孩。她的成绩在班上向来是数一数二的。她成绩稳定,是我们很佩服她。

她不但成绩优秀,而且还是老师的左右手。每逢老师交待给她一个任务,她总是很认真地去完成,想得很周到,做得很周全,很多老师都夸她能干。

他画画得很好看,每次比赛都获得了奖。

欧芷君最棒的当然是弹钢琴了。她已经考过了九级,而且有两次考级是优秀呢!记得有一次她表演钢琴,轮到她时,她一点都不紧张,面带微笑的鞠了一个躬,坐在钢琴椅上。她弹得很投入,感情、动作……都做得很好,博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这就是我身边的小能人——班长欧芷君。

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范文第2篇

一走进我的好朋友高可的房间,就会看到玻璃橱上摆放着一排奖状和荣誉证书。其中,那张“如皋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演讲竞赛小学组一等奖”的奖状最为显眼,那次她可是唯一代表我们学校参赛并勇摘桂冠的呀。

高可和我一样,也读五年级,我在一班,她在三班。高可的确是一个“多面手”。她是“小作家”、“小画家”,更是一个出色的“小小演讲家”。上学期期中考试前夕,经过层层选拔,高可将代表我们学校参加全市演讲比赛。每天放学之后,她都会留下来练。有一次我值日打扫教室,当我出校门时,天色已经黑了。这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高可!“我们一起走吧!”高可笑着说。咦,高可清脆的声音怎么变得沙哑了?我急忙问:“高可,你的嗓子怎么了?”“练演讲稿练的呗。”高可告诉我,“没关系,好好休息一夜就行了。”“你这样累吗?”我问她。高可轻轻摇了摇头,回答:“不累!再说能为学校争光,就算累一点也值呀!”望着她那自信的眼神和疲惫的面容,我从心里默默地祝福她能夺冠……

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校园广播电台播出一则新闻:“我校五(3)班的高可同学不负众望,在2006年如皋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演讲竞赛中获小学组一等奖!”下午第二堂课,校园电视台转播了比赛录像,全校几十个班级几千名同学的眼睛都盯着教室的电视机,欣赏着高可的“演讲家”风采。啊,高可出场了!她身穿鹅黄亮片衣,足蹬白皮靴,有力的步伐,甩动的马尾辫洋溢着活力。“这只手臂正挥舞着党旗呐喊,发出强劲节奏的召唤,那是革命必胜的信念,那是死而无憾的宣言!……”她的演讲吐字清晰,感情充沛,仿佛把我带入了70年前那波澜壮阔的长征岁月……她完全地投入了,不大的眼睛放射着飞扬的神采,胖胖的身子此时也显得挺直而灵活。现场的评委老师不住地点头,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用羡慕的目光望着荧屏上的她接过了那张闪着金光的奖状……

高可,好样的,让我们为你喝彩!

高三:kris吴亦凡

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学作品 文化身份 大学英语教学

一、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身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整个二十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作家们已将各种不同的文化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无论是犹太人、黑人还是华裔,不同文化的人物身上具有的特质都一一被描述出来。作家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生动地刻画了历史趋势,心理动态,宗教冲突,社会模式,语言变化,及日常生活中平凡和不平凡的事件。

这些作家在作品中描写了“异化世界”和“寻找自我”,塑造了一系列充满矛盾的“反英雄”。本着对当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代人的心理的精妙分析和思考,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深刻地展示了当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自我与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阐明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异化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中所面临的重重困境,表明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以及现代人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索尔·贝娄就是这些敏锐的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长久以来,在美国小说中,主人公们都是受害者的形象,他们或者是没有身份的黑人,或者是牵连到犯罪并进行自我救赎的犹太人,他们是孤独而荒唐的弱者。然而,索尔·贝娄对这种生活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有其深层的原因的,同时,主人公们这样生活应该感到耻辱。因此,他笔下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拒绝将自己沉浸在传统小说的“社会隔离”之下。他笔下的人物都在与丧失自我和生活的空虚做斗争。贝娄描写的人物由于自己的性格和具有的文化特殊性,都具备一种“边缘化”的特性。

这些文化背景是分析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基础常识,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日常交际至关重要,许多学生不具备这些常识,往往在理解英语文章时贻笑大方。同时,对文化身份的认识也会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方面,教师可以更新自己对文化教学的理念,以便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材料并选择更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语言操练活动。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分析更好地意识到,他们并不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两种文化的沟通和融合。

二、美国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文化身份边缘性

理论上说,边缘性是一种易受伤害的状态,尽管承受着抗拒这种状态,然而这种状态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这种边缘性对边缘性人物的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们生活中的边缘性体现在以下三种形式中:

首先,这些人物经历了一种“物质边缘性”,即金钱被认为是一个人的愿望和被满足的需要之间的斡旋者;又或者,这些人物会经历“工作边缘性”,在他们的生活中,工作地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地方,然而,他们与劳动力市场的边缘化联系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有了重新认识。

其次,这些人物面临“社会边缘性”,这种边缘性通常被定义为“极少参与社会机构,被排斥在社会结构之外”。这种边缘性是两种文化的重叠造成的,因为作者往往是战后移民一代的一员,因此他们笔下的主人公生活在移民的传统文化和移民后的新文化之间的边缘。从政治理论角度说,边缘性指的是一种人们被排除在经济利益、社会权利和社会影响之外的状态。

最后,这些人物身上还体现了一种“文化边缘性”,这种边缘性明显是由于移民们不得不面对两种或更多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移民很难完全与他们面对的任何一种文化完全契合。无论他们是否感到自在,这些移民都是游移在文化的边缘。

三、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身份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笔者以索尔·贝娄1944年的作品《晃来晃去的人》(Dangling Man)为例分析如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身份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本文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故事以一位失业人物约瑟夫(Joseph)为故事的主人公,用一种反传统的手法,描写了其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及其同妻子以及朋友的关系。约瑟夫是一位知识分子、一位下岗者,他生活在芝加哥,之后被选中要去参军。而这本小说的故事就是以他失业后及其去参军前(参加二战)这段生活为主的。在小说中,主人公百无聊赖,甚至不知道怎么样支配自己的空余时间。他和自己大哥的女儿打架,认为她侮辱了他;他和自己的房东打架,认为其没有尽责等等,让我们看到了现代人生活的空虚与无聊。主人公在伟大的理想和卑微的现实间晃来晃去,无意义地消磨着每一天。

小说主人公约瑟夫却代表了一群群当时思潮的受害者,他所经历的苦恼正是二十世纪文学中普遍存在的边缘性的表现。在他生活的社会里,他在他人眼中是一个生活在边缘的人,同时他自己又觉得自己如同被监禁,而记日记是唯一可以释放他的挫败感的方法。

事实上,约瑟夫是现代社会中边缘化的代表人物。他没有工作,靠妻子养活,这些都是当时许多人所面临的危机。他强迫自己思考生活的意义,并通过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来评判自己。他经常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应该这么做吗?”“我要做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参了军,认为这样做就可以逃脱这种空虚的晃来晃去的生活了。然而,他真的可以吗?在部队里,他就可以摆脱自己的边缘性吗?他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吗?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作者并没有给我们答案。在小说的结尾,约瑟夫依然在等待,困惑,晃来晃去。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找出体现约瑟夫边缘性的句子和段落,在分析语言的同时指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表现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行为的,从而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写作中。另外,时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阅读和写作中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涤.诺贝尔文学奖要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性美;地域文化;现实与超现实;反思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曾用笔名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他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直切的欲望!”并称自己创造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这种表现“人性”之常的创作宗旨,决定了他的创作疏政治而亲“人性”,即主要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而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审视和剖析人生。

通过对沈从文先生的人生经历及他所创作的作品的整体把握,本文以小说《边城》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小说创作中表现的人性文化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特殊人生经历与特定的自然地域文化造就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特殊的创作风格。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在军队生活的那段时间,正是近代中国史上所说最混乱、腐败的军阀时代,当时所见让他看尽人世间的辛酸,人世的黑暗让他产生厌恶的心理,这些对他以后的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他追寻着陶渊明的足迹,去寻找那片充满欢笑与和谐的桃源世界。湘西,作为他所生活的故土,便在他心中构造着那片充满人世间真情的“世外桃源”,三十年代起,他心中的“湘西世界”便通过他的笔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他的代表作《边城》里得到充分的展现。

沈从文的小说里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叙述显得平淡自然,但是平淡而不造作,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在边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善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在这片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乡村世界里。在作品中,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天宝的豁达大度,傩送对感情的执著,顺顺的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诚质朴等,这些都体现在边城的人们身上,在他们身上都体现着一种人格的魅力,展现着理想人生形式的人性美,作者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刻画,将自己的感情融注在故事情节里,表现出作者对美丽的、充满人性美的桃源般的湘西世界的向往,在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争夺,对于作者来说,正是他所追寻的“世外桃源”。

二、现实与超现实——美丽的湘西桃源世界

《边城》把自然和谐的人生形式推向了极致,边地的美丽景色、淳朴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人物的美好心灵融为一体,表现了边地人们的人性之美。作者在《边城》中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作者将湘西极力渲染成世外桃源,其实也就是沈从文的文化价值寄托。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用这种新的文化信仰为人们描绘着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自然、自主、自为的生命形态和美好人生,赋予翠翠等湘西人们以象征意义,她们是这种自然人性文化的象征和最完美的模特。翠翠没有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化和现代都市文明的浸染,完全是大自然孕育和教化的女儿,翠翠就是湘西健全人性和自主、自为、自然生命形态的活的标本,是一种原始本真的人性生命形式,是沈从文所要创立和张扬的自然人性文化至善至美的模特,作者就是要借她们——这些自然人性的模特,来反对人为的、社会的、道德的文化,表现出其对现实生活的愤慨,表现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客观地反映生活的真相或本来面目,就是真实性。但是在当时,沈从文笔下的那个充满人性和谐的湘西世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作者借用现实的湘西,加以作者自己的感彩,塑造出这样一个美丽的和谐世界,表现了一个城市人对家乡或一种远去了的生活的怀念。《边城》寄托了沈从文对故园的本真怀念,然而不能说《边城》中的故乡就一定是本真之所寄,也不能说只有边城这世外桃源才叫真实,否则我们不能理解沈从文先生年轻时,为什么出走家乡,也不能解释他为什么晚年也终于没有离开城市而回到边城。

作者正是将现实中的湘西边地进行艺术的加工再塑造,从而展现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充满田园牧歌式的湘西桃园世界,让人无限地神往。

三、对社会的强烈反思,《边城》中体现人性的美

“反思性在哲学上指的是我思主体对思考本身的思考,在社会理论中,反思性指的是涉及理论自身,即所有知识都可以从社会方面加以解释。”《边城》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世界,正是作者自身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从而体现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在《边城》里描写乡村中人们的生活,反映了湘西下层人们的生活,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侮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

在边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善良,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天宝的豁达大度,傩送对感情的执著,顺顺的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诚质朴等。在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湘西人们的纯朴、真诚和豁达,正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反思。在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候,边地的美好生活图景只是作者的一种幻想,表现出作者自身的情感,从而反映边城人们的悲哀,鞭策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在小说《边城》里出于对过去人生形式追忆的茫然和对现实人生形式探索的失落,沈从文在想象中用理想之光烛照湘西人生历史图景,再造了完美的人生形式,以《边城》和《长河》唱出了理想的生命之歌。

从沈从文对鲁迅和其他小说家的评论,可清楚地看出,他努力建立一个小说的新传统,这个传统由鲁迅开始,他们都是摆脱许多二三十年作教条观念的拘束,贴近地去描写被物质文明毁灭的乡村小镇。这种作品的语言文字表现的风格特点是充满抒情的语言冷静、感伤、忧郁还混合着颓废、冷嘲、幻想美。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陈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潜心于表现的“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性之“常”。抨击了现代异化的人性,讴歌了古朴美好的人性,体现出他的“希腊小庙”中所供奉的“人性”之美。

参考文献:

[1]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北京三联书店,1985-12.

[2]吴立昌.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台北业强出版社,1992.

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 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学科作文学习的目标以及重点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均有侧重。小学一二年级以识字为主,关于作文的练习是“看图写话”,还称不上“作文”。到了三年级则不一样,进入了小学中级阶段,识字不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作文从这个年级开始跨入了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三年级是小学学段的一个转折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写作文,学习任务相对繁重。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这个小学中学段的习作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小学生来说归结起来无非是使学生乐于表达,喜欢表达,愿意表达。

从写话到写段,字数有所增加。从单纯的写话到一定的描写,语言上还需有所提高。对于刚刚迈入写作门槛的三年级学生来讲,作文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

作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都是让学生爱作文,老师费尽心思也是为了此目的。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畏惧,而且由此产生了厌烦感,作文的本质就变了,作文的初衷也背离了。所以,从三年级,这个作文的初始阶段开始,兴趣,应该是老师首先也是重点应该关注的。写的水平暂且不着急,一定不宜把学生的写作兴趣给抹杀了。

兴趣是一种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再难的事也敢做,都可以做好。那么,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开启写作之旅呢?小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让学生写身边事,说身边人,描身边景,述心里话,关注孩子的生活环境,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观察自己的生活,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心思,从多渠道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说激发写的兴趣。听说读写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技能。说是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写是一种书面表达方式。说在写先,满足了口语表达的欲望,或者学生先会用口语组织起自己想说的语言,有助于激发起学生书面表达即写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之前,不妨先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遵循他们的思维特点,让孩子们在自然的交流过程中主动地说,积极地说,畅快地说。只要学生觉得感兴趣了,自然而然就想说了。说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也会出现有的时候,有的学生即使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无从说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埋怨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低,而是要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发表意见。也就是说,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说的环境,调动起他们说的欲望。在学生说话出现问题或说不下去的时候,教师需要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指点一下或拉一把,让学生能说得对,说得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随之进步。

二,从身边挖掘兴趣。

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其世界也不复杂。写作,自然应该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身边事,身边境写起。比如先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开始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校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所以不妨先从校园写起。在教学生写《我们的校园》这篇作文时,不宜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里,而要把学生们带到校园里,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写自己想写的,最后再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结,概括自己的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源泉,他们的思路活泼了,就不会按照老师出的题目一句句拼凑,而是写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写自己心里有感悟的东西,有丰富的材料可写,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不至于内容贫乏,无话可说。

身边事的变化,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好像很小。写日常生活,一次两次可以,时间长了,学生极有可能会失了兴趣。为了给学生提供可写的东西,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身边给学生创造“生活”。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没有生活事例可以写,所以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去用耳朵听、用手触摸,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多组织学生活动,以此积累作文素材。例如:为了写好活动类作文,可以组织学生玩“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游戏;为了写好人物作文,不妨组织学生给同桌,给爸妈画相,观察每个人的五官有什么不同;为了写好状物作文,也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来,向同学介绍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喜欢它……只有生活丰富了,学生才有富足的作文素材,为写作打好基础。

三,让兴趣在展示和肯定中得到巩固。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可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成就感。比如可以选几篇写得比较好的或者有特色的文章,请学生上台朗读给同学们听。读的同学会有一种认可感,听的同学会从身边的好作文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除了让学生把写得好的文章读出来外,还可以打印好,张贴到班级公布栏中,也可以定期把优秀作品打印成“习作快报”发给全班同学阅读学习。学生对于自己的文章能够在“快报”中出版都觉得是一种荣誉,平时就爱写作文的学生更加积极写文章,更乐意去看书了;而其他同学也心向往之,羡慕之余以此为目标,尽力把文章写好。渐渐地,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氛围。

作文,本应是“我以我口说我心”,却曾经使很多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究其原因,过早地丧失了对其的兴趣不能不说是一大原因。小学三年级,作为作文的起步阶段,最该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三年级作文教学最该做的是,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开启作文之旅。

参考文献:

[1] 陈诗懿.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文献综述.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3.01期

[2] 董俊英.来源于生活 流露于自然――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1期

相关期刊更多

高校招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初中生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