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摘 要:教学反思是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课后教学反思立足于课堂教学之后,是教学反思的核心内容,具有即时性、实效性。课后教学反思不能单一地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和评价等方面入手,也不能简单地反思亮点和不足,它必须结合新课程理念,综合教师和学生两大“人”的因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文章着眼于人的因素,从“五有”:有序、有趣、有声、有汗、有效入手,展开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后反思;五有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3

1 反思 “有序”课堂

“有序”课堂应以有利于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为目的,以有序的“教”和“学”为标准,以保障教与学有效性为评价依据的课堂。有序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其课后应重点反思有序的“教”、“学”和“管”。

1.1 “教”“学”需遵循“序”的规律

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中实施“教”与“学”的过程都应遵循序的规律。教师要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一般和特殊规律有序地组织教学,开展师生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现有序地“教”和“学”。常态体育课顺序基本包括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序的衔接,不能轻易的调换,否则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如高中耐久跑教学必须通过准备活动进行热身,预先动员学生身体机能;在基本部分中,身心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运动量逐渐加大,收获最大效益;最后通过整理活动放松身心,消除疲劳。课堂上,技能教学要遵循动作的泛化、分化和动力定型发展规律;人体机能遵循负荷、疲劳、恢复、提高的循环过程规律等。

1.2 课堂管理要有序

课堂管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贯穿教学始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管理的有序应该落实到学生有“序”地“学”上面。只有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保障的体育课,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保障教学中师生双边有效互动。如学生在耐久跑的走跑交替练习过程中讲话、推搡、打闹等,此种现象不仅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学练质量,也容易发生安全问题。课后必须要反思课堂管理的有序性。

2 反思 “有趣”课堂

有趣课堂包括学生学习之趣和教师教学之趣。要想学生能够对体育课堂产生兴趣,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教学设计、学习方法必须要“走心”。 耐久跑是体育课堂教学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本身是枯燥的,不受学生喜欢,为了使耐久跑教学的课堂既实效又精彩,教学中必须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利用游戏法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通过定时或定距离分组比赛法激发学生竞争兴趣,通过帮教合作跑、朋友伴随跑等练习方法提高学生情意合作之趣。创设出趣的意境,设计趣的环节引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在趣的作用下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能力。

教师教学之趣是有趣课堂的“火车头”,但却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要想激发学生的趣,教师先要从运动项目中找到“趣点”,要对该项内容教学产生兴趣,然后带着趣的意识设计教学、将趣付诸实践。如将体育史引入课堂,以“史”引趣;利用体育赛事实现以“赛”促趣;设计趣味教法,以“法”调趣等。只有有心和有趣的教师才能导出有趣的课堂,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乐趣,体验运动的快乐。

3 反思 “有声”课堂

声音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因素,但却最容易被体育教师、学生、听课者忽略,体育课中的笑声、掌声、辩论声是学生学习状态的最直接体现。

笑声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运动负荷、享受运动乐趣和展现自信时的一种“恰到好处”的愉悦状态体现。体育课堂是运动的课堂,更是欢乐的课堂,一节没有笑声的体育课是失败的课,例如在经过反复演练的公开课上我们很难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声,很多时候学生都表现出一副死气沉沉的状态,整堂课都缺少活力。

掌声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赞扬和鼓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课上学生学习状态和参与程度的主观反映。体育课中,教师的优美动作示范,学生漂亮的动作展示,游戏比赛中的同伴加油鼓劲等都会引发学生情不自禁的鼓掌。相反,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会有看到学生的“面子掌声”,如教师说:“同学们,看这位同学表现的这么好,我们是不是要给一些掌声啊!”学生听到这样的话,看看周围这么多听课的教师,勉为其难的“被”鼓掌了。

辩论声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意见的声音。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生之间因认知差异不同就会产生碰撞、疑问和争辩,也正是这种辩论促动了学生的思考、探究,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4 反思 “有汗”课堂

汗水是人体的代谢产物,是学生体育课堂承受生理负荷的间接反映,是学生练习时间、练习次数、运动强度等指标综合体现形式。合理的运动负荷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无汗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显然是不达标的,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是无效的;反之,体育课堂运动负荷过大,会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不适合的。反思体育课堂运动负荷应该让师生从了解运动负荷、体验运动负荷和掌控运动负荷着手。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明确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二者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验运动负荷需要学生通过变换练习次数、时间、距离、重量、速度、负重量、密度、难度等来完成;掌控运动负荷要求学生学会监测自身的体能和健康状况,明确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学会利用脉率测定法评估运动负荷的合适程度。

5 反思 “有效”课堂

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是有效课堂的最直接体现形式。

课时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依据该课次体育教学目的而预设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对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期望,同时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行为指南。一般包括条件、行为和标准三个部分,即在什么情境中、做什么和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在课后反思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达成目标对预设目标进行对比,反思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正确有效,目标内容表述的是否具体、明确,在教学中是否具有操作性和观测性,目标设置的难易、具体和全面与否,通过课后反思进一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深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现在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课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以个别课代替了一切,其他授课模式只是流于形式。这种随意性、单一性声乐模式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声乐教育的发展,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专业的声乐人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传播中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将教师的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整合在一起。在这个前提下研究探索声乐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才符合新时期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模式的探究

1.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着因材施教、挖掘潜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声乐技巧、歌唱能力、声乐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制定练声曲、教学曲目,使学生的歌唱理论水平和技能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声乐课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参与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同时,探究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多人合作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如在研究歌唱的共鸣器官时如何运用时,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不同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信息的组织整理,最终形成文字。派小组发言人来进行对问题的理解和提出的疑问。通过分组合作使学生学会了交流和如何进行分析研究,发展了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意识和能力。

个别辅导的重要性。声乐教学主要是进行声乐技术的传习,声乐技术所表现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性等特点,恰好是需要采用个别教学方式的。每个教学对象都有他们的特殊性,如发声器官形态的差异、音乐基础的差异、声部的却定、以及个人感悟差别等等,这就要我们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联系模式,因人而异,有重点的抓每个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弱点,给予个别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询问学习情况,即使的收集反馈信息。声乐技术的传习在客观上也有这样的要求。教师对声乐技术的讲解示范效果,立刻就从学生的模仿上得到反馈;学生的进一步练习也立刻给教师提供一个又一个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如果得到及时处理,就会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2.学导探究式声乐教学模式

教学是按“学-教-练”的固定程序进行的。以学生自学为先导,再由教师为之指导并定向。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课上课下组织学生探究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一项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及开放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为主,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提供更肥沃的土壤,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在学习声乐理论过程中针对某个问题如:关于歌唱感觉记忆的心理过程,通过让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将问题总结归纳出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采用教师引导,开展讨论分析等多种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声乐科学规律的认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发现学习,带着问题学习

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些实事(或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实;树立假说;上升到概念:转化为活的能力。学生通过发现的步骤而进行的相关学习,这种发现是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教育角度加以再编制,使其成为学生能步步学习的途径。发现学习离不开直觉思维的作用,

4.掌握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就是将教学测试化整为零,然后分别固定地将零星测试安排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的结尾。不以考试、考核为前提,不是判定优劣,而是查看学习效果。所以学生不必担心因为没掌握好学习内容而得到一个不好的评价,就不会放松努力或失去信心:由于仅仅是效果诊断,所以师生能够坦然而清楚地得知教学质量。这是一种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师根据诊断性测试结果,指明每一个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需要加强什么;对那些未能达到“掌握”程度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学习机会,对已完成“掌握学习”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个学生也都能适时而熟练地从教师或同伴那里得到帮助和指导。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声乐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35-01

随着我国课程改课的不断推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能有效促进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启发式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将启发式教学法用于声乐教学中是实现学生将音乐与实物相结合的良好途径。[1]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将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高度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启发式教学方法正好符合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2]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同时还能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启发式教学关注的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抢答、自由发挥等各种各样的环节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思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思考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思维模式,培养其逻辑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的学习,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年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时间能力。[3]

3.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声乐教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将声乐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形成一种逆反心理。除此以外,教师进行声乐课程讲授时,需要注意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否则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学习一无所获。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能有效将声乐知识丰富形象化,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声乐课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声乐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用于歌唱气息。声乐教学中歌唱气息的学习实际上是教授学生掌握正确调整气息的方法,这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熟悉的案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想象情境下进行发声练习,学生通过对想象情境的理解和感受,自然正确学会发声,同时掌握好呼吸的要领。跳音训练也是一种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发声训练的方法。[4]跳音训练能促进学生把握好声线,在练习中能放松身心,保证腹部轻松,处于吸气状态。同时练习跳音能帮助学生锻炼腹肌,使腹肌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变得灵活富有弹性,这样更有利于在歌唱时调整气息。对发声技巧的掌握主要是进行基础练习后,采用正确的调整呼吸方法,掌握气息的调节要领,这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唱出长音。

2.用于声音训练。声音是声乐教学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声音训练是提高歌唱者发音技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声音训练所选用的歌曲是旋律比较单一的曲子,主要是由上下音节构成的,这样的旋律是难以体现出美感的。因此大部分初学者对这样的声音练习感觉到枯燥乏味,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也难以掌握连音和跳音的技巧,非常不利于声乐的学习。[5]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声乐教师也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发声技巧。

3.用于启感。演唱者感染观众的主要方法是表达出歌曲的主题思想,因此启发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部分声乐的初学者,其经历较少,社会阅历较浅,其知识结构也具有局限性,因此在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主体思想、情感等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情感不够丰富,无法诠释歌曲的内涵。启发性教学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遇到具有历史性的音乐题材时,可对歌曲的历史背景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感受时代的魅力,理解歌曲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歌曲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塑造歌曲中丰富的艺术形象。

三、结语

启发性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掌握所学知识。声乐教学是一个具有阶梯状、阶段性的教学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气息、发声、情感表达方面进行提高和训练。同时学生通过启发性教学能熟练掌握声乐知识,更新自我思维模式,唱出动听的歌曲。

参考文献:

[1]杨颖迪.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音乐大观,2014,06:72-73.

[2]王丽春.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通俗歌曲,2015,05:94-95.

[3]王涛.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6,05:41-42.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导学案代替备课笔记。

当前许多教师在“三为主”高效课堂教学中用导学案代替备课笔记。县教研室为了促进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的进程,聘请我县教育专家认真编写了一套适合我县学情、生情的导学案,以便我县教师有章可循、参照实施。可是,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我县的部分教师为了减少劳动量,就直接使用了导学案,根本不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盲目跟进,机械使用,以导学案代替备课笔记,按照导学案的编排顺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不负责任的模仿,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导学案的使用价值,致使使用者的课堂效率是低效的、零效的甚至是负效的,从而产生了对“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整体推进。

误区之二:以“学生展示”代替“教师讲解”。.

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于是一些老师就片面地理解为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于是在我县高效课堂教学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小老师,拿着教鞭,模仿着老师的言行,代表着各自的小组积极地发言,大胆地在课堂中展示着自我。这样做的好处确实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老师也渐渐地淡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讲台。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确实能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但是,本人坚持认为:学生决不能代替老师,因为学生没有老师的灵敏度与洞察力,学生也没有老师的丰富知识与高深的教育机智。所以,本人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关键知识点必须由老师传授讲解,不能以“学生展示”代替“教师讲解”。

误区之三:以“掌声”代替“鞭策”。

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这也是我县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终极目标。“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运用课堂教育评价体系,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语言。”这都是本次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于是在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中,老师们把教育评价真正地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黑板上出现了每个小组绚丽的名称,代表着成绩的五角星也赫然醒目,课堂中出现了噼里啪啦的掌声。尤其是在各级此类观摩课中,掌声更是连绵不绝,忽而热烈,忽而轻快,忽而杂乱无章。而真正发自内心给予的掌声是不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麻木的和机械的掌声。这就让接受掌声和给予掌声的学生都感到很尴尬和很无奈。教学中不能没有鞭策,否则,这样的教学就是不完美的。

误区之四:只重视“形似”而忽视了“神似”。

改革之初,大家确实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老师的角色彻底转变了,学生的成绩好像也真的“提高”了。这样的改变让老师们感到惊喜,让学习变成了乐趣,让学校出现了勃勃生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新鲜感没有了,积极性降低了,于是借助座位的便利说起了悄悄话,有的甚至拉起了小手。更令老师措手不及的是学生的小动作更加隐蔽、更加大胆甚至是肆无忌惮。于是许多教师有点力不从心,个别老师甚至连最基本的课堂纪律都无法维持,这样的课堂又怎会高效?

误区之五: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探究性教学。

在“三为主”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引下,我县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排对探究性教学非常重视。本人坚持认为,初中数学中的有关公理、定理、性质、数学思想的教学,如果过分偏重于通过探究性教学去获得,那将是徒劳的,因为初中学生是无法通过一两节课时间就能探究出诸如勾股定理、韦达定理、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是严肃的,数学也是严格的,数学更是严谨的,不是通过学生的随便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的。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及时反思,走出误区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声乐教学;应用

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将教学观与教学原则融为一体的教学思想,主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并通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1]。声乐是较为抽象的一门学科,因其训练过程漫长且枯燥,再加上声乐课教学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不仅使教师在课堂上疲劳乏力,还促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受到影响,进而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整体学习效率较为低下。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1)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声乐知识。声乐不同于其他学习课程,其具有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生动、形象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知识难点和重点。而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点,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将抽象转换为形象,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要点,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提升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声乐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启发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声乐教学中,促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并更好更快地吸收新的声乐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由于以往声乐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展现学生的优势,因而教师更应重视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形成探索的心理,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并且帮助学生在往后的学习发展中利用这一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及工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启发式教学法在气息训练方面的应用。气息训练在声乐教学中是最为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每一位学生学习声乐时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2]。这便需要教师在声乐练习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并通过生活中具体的行为来指导学生在想象的情境下应该发出什么音,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歌唱气息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调整气息,掌握呼吸的要领。

例如,在慢吸慢呼这一声乐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气息训练,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想象眼前的物体,可以是对新生活的憧憬,或者是美味佳肴。然后指导学生呼气、吸气,告知学生此时的呼吸气感觉便是唱歌时气息的实际感觉。另一方面,在进行换气训练时,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800米或1000米的跑道上奔跑,并告诉学生奔跑中应做到口鼻同一时间呼吸,以便呼吸处于稳定状态。通过以上训练,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调整气息的方法,并将想象的知识转换成生动灵活的教学知识,促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使得学生在歌唱时有效调整气息。

(2)启发式教学法在声音训练方面的应用。在声乐教学中,除了气息训练是其练习关键之外,声音训练也是声乐教学的一大关键,并且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发音技巧的有效途径之一。练声过程中,通常选用旋律较为单调的歌曲,很难体现美感,因此大部分初学者在这一练习中只能机械反复地练习,继而降低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以及难以掌握连音和调音的运用。鉴于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发音技巧。

例如,在连声训练中,由于声音的连贯性需要歌唱者在实际歌唱中应有清晰且自然的音符进行过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放风筝式的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训练。也就是说,连声训练应当像放风筝一样,具备一定的力道,既不能让风筝吹走,又要试着慢慢地放线,而放线时又要掌握好伸放的速度。根据放风筝的对比,在连声教学时,声音就像是风筝,气息便像那风筝线,这也提醒学生在歌唱时气息需慢慢地放,把握好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声音具有连贯性。

(3)启发式教学法在吐字咬字方面的应用。众所周知,语言在歌曲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而准确掌握歌唱语言是提升歌唱技巧的关键部分[3]。因此,在歌唱的过程中,要极为严格要求吐字咬字及发音,其中每一部演唱作品都需要通过融入声音和语言来阐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只有在吐字咬字上注入大量的精力,才能帮助歌唱者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分析演唱作品的情感,同时启发学生在朗诵作品的过程中如何应用感情,并明白什么地方停顿、什么地方轻或重等。

例如,在《家乡美》这一歌曲演唱时,教师通过列举一完全相反的例子与之相对比,让学生加深对歌曲吐字咬字的印象。比如将“家乡美,家乡美,最美是那悠悠的家乡水”的文字发音,与《保卫黄河》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进行对比,第一个要求吐字咬字具备清澈、明亮的特点,第二个则要求声音具备有力、慷慨激昂的特点。通过形象的对比,让学生及时发现吐字咬字方面的要求有哪些不同,从而使得学生在歌唱中准确抒感,使歌唱作品更加完美。

(4)启发式教学法在情感表达训练方面的应用。演唱歌曲的真正目的在于向观众演绎和表达歌曲中的思想和情感,而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情感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是当前声乐教师值得重视的一大问题。同时,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太少,知识面较窄,对于歌曲创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创作的背景等方面不是特别理解,因而在演绎歌曲时无法达到真正的标准。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好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案例丰富学生的见识,改变学生在唱歌时缺乏情感的缺点,进而有效解决以上难题。

例如,在《我爱你,中国》这一歌唱练习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讲解一些相关历史背景,以及描述一些历史人物报效祖国的伟大信念等。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和人物,增强学生对当时那个时代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继而在演唱时抒发演唱作品中的情感。另外,利用讲述历史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意义,并且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在演绎歌曲时流露出真实的情感,有效增强艺术观感。

总的来说,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并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声乐学习当中,并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桑素萍.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J].大舞台,2014,(2).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土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海土族研究会

小学语文教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教育报刊社

新课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