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范蠡与西施

范蠡与西施

范蠡与西施范文第1篇

于是,我们打开历史的长卷,试图寻找界中这一璀璨夺目的明珠……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户人”。据考证,从春秋到战国宛是管辖不了现今南阳市境内除宛城区和卧龙区以外的任何县市的。无可置疑,这就先期排除了宛城区以外的任何说法。

而《宏道日记》里有段真实的文字记载:《宏道日记》出自《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清代修编的大型类书)。明代著名的小品文大家袁宏道(湖北公安县长安里人,著名文学家,万历二十年的进士)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1年)到过南阳,他在日记中写道:“从林水驿(今瓦店)出发,过光武故里(白水村,今叫八里铺),经范蠡乡,宛三户也”。在该篇日记中,袁宏道把地理位置交待的极为清楚。即从瓦店出发自北向南走,先是路过光武故里、白水村,而后过范蠡乡,三户。袁宏道在此明确指出宛三户就是范蠡乡界中。司马迁的《史记》和袁宏道日记可相互佐证。

在南阳地方文献里我们看到了叶佩荪知府的诗。叶佩荪,字丹颖,进士出身,清代归安(今湖州)人。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176年)任南阳知府。后任湖南布政使等。他的诗是这样描述的:

界冢范蠡庙

叶佩荪

涅阳古道没沙墟,界冢何年少伯庐。

故国久辞三户远,扁舟长向五湖疏。

风流今古吴宫怨,霸气春秋越绝书。

总为楚材能雪耻,寒潮不必怨灵胥。

第三句诗应译作“离开故国(楚国)时间久了,并且离开老家三户的距离也很遥远”。很显然,这句诗中的三户指的就是界中。

朱翔在《有关范蠡的遗迹及纪念地》中说:范蠡乃春秋时期楚宛(今河南南阳)人,他于公元前473年9月携西施等家人出三江入五湖。于公元前472年定居于今南洞庭的赤山岛,国策家用,竟很快先富起来,一“致千金”。五年之后(公元前468年)北上老家宛之三户,仍躬耕陇亩,再“致千金”。公元前465年,往宋致“陶”(山东定陶),耕作之余,且行商介入“市场经济”竟积“百万”,自称“陶朱公”。乃三“致千金”。

值得注意的是,朱翔说的是“北上老家宛之三户”,强调老家是三户不是别的地方。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历代宰相传略》(大象出版社),他在此书中说:“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户(南阳瓦店附近)人”。

安徽著名学者魏应鹏在《商圣范蠡研究》一书中说:“‘蠡,宛人,祠即故宅也’。据此认为,即以‘祠为故宅’可信,故宅未必籍贯所在地,范蠡籍贯以三户为是”。 此学者强调范蠡籍贯三户为正确,故宅可不是籍贯所在地。

曹文萃有一首诗作。

范蠡庙

曹文萃

扁舟漂泊五湖间,遗庙空存白水湾。

剩有西L招不得,寒烟落月苎萝山。

郭玉琨有一首诗作。

范 蠡

郭玉琨

扁舟何处去?浩渺费追寻。

文种非同调,谁知三户心。

学者周新献在他主编的《走遍南阳》中说:“范蠡,字少伯,宛城区瓦店镇界中村为范蠡故里”。

今天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探讨范蠡故里时,都曾引用郦道元的《水经注・U水》,书中记载:“U水左右,旧有二蹋所谓南瘫陶摺!倍在清朝光绪《南阳县志》记载,“县南四十里有北躺剑亦称蔓荆山,沙体少石,左濒U水,跨南阳新野之界。”现在界中一带的人都知道蔓荆山就在界中对河的新野县辖的沙窝村,难怪界中西南寨门门额为“荆山映辉”,该门额现在还在孙光聚家保存着,最近我们又查到了《清光绪年间南阳县境全图》(部分),在该地图界冢地名右下方明明标着“范蠡故里”四个字。

被称为南阳文化的挖掘机的逵富太老师,在所写的《界中是商圣范蠡的故里》一文中说:民国时界中南寨门上方还有一石匾,白底红字,上写“范蠡故里”四个字。在书中还叙述“范蠡坟坐落在界中五条路旧时称为南湖的地方,原有墓祠和石像生。”范蠡坟墓在界中见证人孙凤阁老师这样讲述:范蠡、西施坟就在自己家里的田里,早在1952年,他十来岁的时候,跟随父母到田里干活,曾见很多在范蠡坟前烧纸祭奠,风一刮纸屑满天飞,当时年幼不知道范蠡是何许人,更不知道前来祭拜的人是谁,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范蠡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后来孙凤阁老师上了中学,以至于考上河大中文系,离开了家乡界中,他想,像范蠡这样的人物故里一定会有人整理挖掘写出来。毕业后就投身到繁忙的教育工作中,每年教毕业班的重任,使他无法停息下来,范蠡故里的事就搁在一旁了。

“孙喜公墓志铭”、“古范蠡乡”匾额的惊骇问世给范蠡故里是界中提供了更进一步的证据。情况是这样,界中孙氏家族在十年前续写家谱时,找到了《界中孙喜公墓志铭》,现存放在界中孙满坡家中。该墓志铭的撰文者是朱诰,在《南阳地方志・明清两代进士表》中查找到,他是明万历十四年丙戌科进士,制作时间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9年),距现在已有418年了。该墓志铭,一开头就写着:“翁姓孙氏,字世美,西河叟其别号也,世居于郡之南界中镇,古称范蠡乡焉。……翁貌朴而中有泾渭,每为里闾人排难解纷,人亦无不推伏翁。”

该墓志铭,明确说明界中镇,古称范蠡乡(是村庄名)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是孙喜公的墓志铭,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范蠡的事迹呢?正因为该墓志铭的重点是在赞扬孙喜公住在范蠡故里(界中),说他学习范蠡身体力行学得特别好。教育后人要像孙喜公一样学习范蠡。“古范蠡乡”匾额似乎也在无声的证明着什么……原来早在1995年4月29日,新瑞、国真二位先生在《南阳晚报》发表过题为《范蠡故里新考证》的文章说在界中11组孙道奎家中发现了一块石匾额上面刻着“古范蠡乡”四个大字,落款为清乾隆二十七季(年)桂月立。2005年5月11日曹会冬和刘尚军二位先生在《南阳晚报》上发文称界中就是范蠡故里,2005年1月24日,张文俊和蒋宁宁二位先生在《南阳晚报》上以《清乾隆“古范蠡乡”石额惊现南阳》为题发表评论说:“它的发现使范蠡故里就在南阳这一历史事实,得到了相关历史实物的印证。”2008年《南阳晚报》记者黄翠以《珍贵的“古范蠡乡”碑》为题说:“此石刻发现于宛城区瓦店镇界中村孙道奎家红薯窖里,印证了商圣范蠡出生地在南阳。”根据逵富太、孙凤阁老师的自述介绍,旧时界中六个寨门上都有匾额,南寨门的外侧上下有两个匾额,上面是“范蠡故里”,下面是“古范蠡乡”;北门外侧为“金华旧址”,内侧为“气接舂陵”;东门外侧是“镜开五湖”;西门外侧是“U水锦带”;东北门外侧是“紫气东来”;西南门外侧是“荆山映辉”共九块匾额。这些匾额,现在能找到的仅四块,其他的下落不明。“古范蠡乡”匾额从前在界中小学门前的大坑里放着,妇女们常在上面洗衣服,我也曾在上面洗过脚。后被孙道魁先生的父亲搬回家中做红薯窖盖子用。时孙道魁先生的父亲把它隐藏在自己家的红薯窖中,得以保存至今。在采访孙道奎时,他透露为了“古范蠡乡”这块石刻匾额,无论官方还是私人多次三番五次地去他家要购买,出到三至十万元要来买这块碑,他都不肯卖。后经宛城区地方志主任的于金献劝说,才象征性的给了点保管费,这块碑现由宛城区宣传部保管。

这块匾额的制作还有一段故事。清乾隆二十七(1763)年,距今252年,乾隆帝微服私访,途经界中,夜宿界中南门外西侧华严寺内,寺中主持古道热肠,见客人精神欠佳,亲手熬制姜丝香醋茶以祛风寒,次日乾隆爷龙体康健,行前重金答谢,主持坚持不受,乾隆皇帝身感此地民风淳朴,遂手谕“免除界中三年赋税”和“古范蠡乡”四个大字,一不小心却将“界冢写为界中”。皇上一言九鼎,从此就易名为“界中”至今。原称界冢是因为界中位于南阳县与新野县交界处有一冢子,该冢子就在范蠡乡,故称“界冢”,清乾隆二十七年,又改称“界中”。

最近又查到了《清光绪年间南阳县境全图》(部分),在该地图界冢地名右下方明明标着“范蠡故里”四个字。

根据新瑞、国真二位先生在《范蠡故里新考证》中确认界中在唐朝时是原金华县城所在地,他说范蠡根据长期对勾践的观察体验,认为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共乐,果断决定辞官退隐,于是范蠡和西施沿五湖方向逃到金华城(界中保存有“金华旧址”匾额)下,隐姓埋名。现界中附近施庄就是西施隐姓埋名时住过的村庄。范蠡坟就在界中与施庄之间。

已故的界中小学教师翟先珍曾多次带着小学生们在清明节时给范蠡扫墓。

袁海东同志所著的《中州名镇钢瓦店》上记述,“每到清明时节,界中学校的教师都会带学生前去扫墓,当时的教师刘善堂曾教学生唱歌曲:“川林巍巍,U水泱泱,唯我家园,范蠡故乡。”(这是界中老私塾课本上印的一首民谣)

范蠡与西施范文第2篇

人物:范蠡,诸葛孔明

时间:21世纪

地点:诸葛家

诸葛:范蠡兄声名显赫,孔明徒羡慕不已啊!

范蠡:像诸葛兄这样千年难得一见的能人,为何不去外面闯一翻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在小山村埋没自己呢!

(范蠡啊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诸葛:(无奈的)我何不想去外面闯闯,可没有刘黄叔的“三顾茅庐”,何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呢!

范蠡:(劝解到)现在是个开放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想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现出自己地闪光点,才能被“伯乐”相中啊!

(范蠡啊在勾践吃了败仗,只剩5000士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卧薪尝胆,“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范蠡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西施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她的美貌。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婵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国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指,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吴,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如醉如痴,

范蠡,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智者看清局势的眼光特别敏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隐退,这种人物是值得所有人来借鉴的!可历史的长河里面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诸葛:我能奈命如何:“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范蠡: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只有你自己主动才能让别人见识到你的能力,“三顾茅庐”那是古代的美谈,现在不同了,自己做什么事都应该主动。

(诸葛孔明家的窗外有个人,云雾中她若隐若现,她的形躯,轻盈像惊飞的鸿雁,柔顺像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天里的松树。忽隐忽现,好象浮云遮蔽着月亮;飘上飘下,好象旋风吹卷着雪花。远远地看她,明洁如太阳刚从早晨的云霞中升起;靠近去看她,艳丽如荷花刚从清水里长出。胖瘦适中,高矮恰好。肩膀匀称有如刀削而成,腰围纤细有如紧束着绢带。修长清秀的脖子,呈现出白皙的皮肤……她像谁,是西施呀!)

诸葛:范蠡兄,那不是西施吗?是你一手塑造了她!

范蠡与西施范文第3篇

前言

欢迎大家来陶公岛旅游!陶公岛是宁波130多个景区中的二十强景区之一,是宁波及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主力景区。陶公岛景区特色鲜明,又具有综合性多功能,龙舟活动是宁波唯一,野炊烧烤是宁波老大,拓展训练有成套设施,湖鲜美食有独特做法,有山有水为同行所无,会议培训联谊晚会条件优越,亲子度假学生春游富有教益,同时更是一个充满神奇的财富与爱情圣地,它紧扣人们的美好愿望,吸引一代代人在此寻觅最想要的东西。俗话说:读书拜孔子,习武拜关公,赚钱拜范蠡,范蠡陶公的财神祖庭就在这里。这里是中国商祖菩萨陶朱公范蠡和中国爱神东方维纳斯西施2500年前生活的地方,他们是宁波历史上最早、知名度最高、文化内涵最丰富、社会影响最深广、人民大众最喜爱的名人福人,他们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秀品德,是事业、爱情、财富、智慧的代表,是健康、美丽、平安、幸福的象征,东钱湖和陶公岛因陶公而得名,是宁波最吉祥浪漫的地方。拜一拜财神爱神,取财神之火烧烤,才旺业旺人生旺,划一划陶公龙舟,乘龙舟之势前进,才旺情旺百年旺。做人要做人气旺,经常走走陶公岛,陶公身上得一毛,世人一生用不光。请大家千万注意,在本次旅游过程中,说不定谁一不小心就捡到了宝贵的人生金钥匙……

(一)西子迎宾

陶公岛有十大景十小景八大传奇,包括财神祖庭、万金神坛、宝典展馆、陶公钓矶、天降金钥、财气金牛、名士风流、天街花园、龙舟竞渡、一本万利、西子迎宾等等,个个都有故事,事事令人回味。这是一座白色的西施塑像,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的大姐大,另外三个是谁?貂蝉、王昭君、杨贵妃,所谓沉鱼落雁、羞月闭花之美,指的就是这四位,大家说说她们分别是谁?这个西施站在葫芦花坛上,面向景区大门,她既是在欢迎大家,又是在祝福大家。看:大家进来的是什么门?“如意门”。门上说什么?“人人心想事成,个个幸福快乐”。大家围着她看,围的又是什么?一个大葫芦。葫芦是什么?葫芦就是“福禄”。所以说。大家来到陶公岛,一进门,就是祝福,多喜气,多美好,多快乐!请大家猜一猜,西施几岁了?她到陶公岛多少年了?她是公元前473年同陶公范蠡一起来到这里的。范蠡西施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他们在这里又做了什么?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什么?大家游完陶公岛,一定会知道的。

(二)财神祖庭

财神祖庭门口有十个金葫芦,什么意思大家已经知道了吧?是十福。什么是十福呢?为什么十个葫芦九个小一个大?那个大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大八小连在一起,一个小的放在远处?先卖个关子放一放。财神祖庭里面有个五福堂,五福堂是什么呢?一种解释是:五福分别代表福、禄、寿、喜、财五位福星;另一种解释是:五福就是富贵、安康、长寿、好德、善终;两种解释包含了:事业、爱情、婚姻、家庭、财富、智慧、健康、平安、品德、善报,这些都是人们所追求所期盼的生活境界和生命质量,也叫十全。世界上有没有五福十全之人呢?有!陶公范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五福堂里的五福,就是陶公的五个化身,它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写在展板上,叫做《两只鸡蛋的故事》,也叫《五福临门的故事》,很精采,也很有意味,大家可以看一看。因此,这个财神祖庭财神道场又叫五福庵,也称上乘庵。

财神祖庭的正大殿财神殿,供奉的是五路财神,大家可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又分别代表着什么?中间这位是陶公范蠡,民间俗称文财神,他是怎么成为财神的?我们到陶公宝典展馆再说。陶公左手边是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商朝丞相,他为表忠诚,把自己的心挖出来给商纣王看,是红的还是黑的,民间称他为公平财神。陶公右手边的叫丙吉,是东汉时的宰相,也就是许多人家厨房里供奉的灶君菩萨灶王爷,他“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也称饮食财神或好事财神。红脸的这位大家一定知道,三国名将关羽关云长,是与文圣孔子并起并坐的武圣人,他以忠义著称,民间俗称武财神,也叫信义财神,在尔虞我诈的生意场上,特别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压一压,维持诚信正义。武财神还有骑虎的这一位,他叫赵公明,是封神榜里的赵吉元帅,能呼风唤雨,本事大得很,他做财神可能与骑虎有关,虎,就是富。五路财神分居东南西北中,分属金木水火土,分管红黑蓝白黑,分掌甜酸苦辣咸,至于谁是谁?大家自己猜。五路财神中,真正做过商人,做过生意,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首富的,只有陶公范蠡一人,有自己的经济理论、经商理念,并有《生意经》流传后世的,也只有陶公范蠡一个。自古以来,财神崇拜在中国民间十分流行,但历朝历代的帝王对此却并不推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基本国策是重农抑商,怕商人的势力大起来,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总是发展不起来。财神殿两边是许多信众供养的财神,其中不乏大企业和大企业家。财神殿的香火向来很旺,还有很多人到这里来请财神请回去供在家里或单位里。请问各位朋友,财神文化到底是迷信还是科学?社会发展到今天所谓的现代化时代,财神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奉?求财神拜财神请财神供财神还有没有意义?大家先不要说?等看了宝典展馆后再说。财神祖庭道场为什么会是在这里?有一个五路财神叠金山的传奇故事,故事写在看板上,大家可以看一看。

财神祖庭天井里有个九台大元宝,这就是五路财神叠金山叠出来的,到这里旅游的朋友,总是要在此一试身手,挺好玩的,图个吉利。

财神祖庭里还有个祖堂,祖堂是谁的呢?供奉的又是谁?陶公?不对,他是这座财神祖庭也叫上乘古庵、五福庵的开庵祖师无己和尚。这个和尚不简单,他本是南朝王子,他到这里来的本因可不是做和尚,那么他又为什么做了和尚呢?大家看一看展板,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整个社会,改变了陶公岛,因为他,世上省去了许多战争,给百姓以安定的生活,也因为他,才有了上乘古庵,有了财神祖庭,有了后来的一系列故事传说。

无己和尚睡过的山洞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走过佛堂,走过菩萨堂,到财神祖庭后面去看。这个山洞不大,但很神奇,大家可以先看一看菩萨堂里的一个展板,讲的是一个《观音下凡和尚升天》的故事,这个故事太奇妙了。至于故事里面提到的升天树,就在古佛洞上方的悬崖上。

由于上乘古庵财神祖庭具有那么多的灵异传闻,后来王安石在鄞县做县令时来到这里,书写了“古佛洞”三个字,种植了天伦树一组,还在山后的大海口留下了拜水故事。大海口旱则涌水,涝则吸水,也被传为美谈。这里我们顺便谈一下“古佛洞”石匾重现的真实故事。那是在2001年陶公岛景区开发建设的时候,一天一阵雷雨过后,烈日烘烤着大地,我们景区董事长在庵前路边发现地上隐隐约约有字迹显示,刨去表土,下面是一块石匾,就这样古佛洞石匾得以重现。因为石匾上古佛洞三字是阴刻的字上的泥土比别的地方多,雨后日晒,别的地方已经晒干了,这几个字还没晒干,字就显现出来了,恰好不早不迟在这个时候,被董事长看到了。这实在是因缘巧合,也可谓奇事一桩。

(三)天伦树和一本潭胭脂潭百药潭

天伦树相传为王安石所栽,二大一小三颗树,形同父母牵领小孩,尽享天伦之乐。天伦树也称爱情树,看,这两棵依偎在一起,多么恩爱,多么美好。

一本潭,虽然其貌不扬,但与东钱湖的来历相关,当然更与陶公范蠡有关。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天下,灭了吴国报了大仇,按理说功劳大大的,可以享受富贵。但范蠡知道勾践这个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功成名就之后,就悄悄地带着西施泛舟江湖而去。他们来到东钱湖过起了隐居生活。范蠡隐姓埋名自称陶朱公,做起了生意。他把赚来的钱贮存在这个水潭中,水潭中存不下了,又把钱存到湖湾里。他三次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翁,又三次把钱散发给社会大众,还为地方上做了许许多多善事好事。后人为纪念他,把他住过的地方叫做陶公山、陶公岛,把他存过钱的地方叫做一本潭、万金湖,因湖在宁波城东,后来又叫东钱湖,而一本潭更是具有一本万利之意,也称“一本范蠡”。据说,往一本潭里投钱,投得越多,赚得越多。

胭脂潭,相传是西施梳妆沐浴的地方,潭水本来是积满的,后来大家知道了在此沐浴可以使人漂亮美丽,来沐浴的人越来越多。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怕天下美女太多会使社会不安,就派龙鲤在潭里钻了几个洞,从此以后,胭脂潭水就只有这么多了,但不管天多干旱,潭水却也永不干涸。

百药潭,是范蠡西施当年生活时的饮用水源,潭边上长满了各种各样草药。饮用此潭之水,可以健身强体,生津解渴,草药也可治疗百病。人们总是喜欢在此采集草药。现在草药是越来越少了。潭水本来是澄清澄清的,后来来了一个鱼精,时不时甩甩尾巴,水中就有了泥浆,人们也就不再取水饮用了。其中的原因,谁也说不清楚。

(四)陶公祠宝典展馆

来到宝典展馆门口,首先看到一幅对联:“史因一人全改写,地凭片语足称道”,说的是由于范蠡这个人,吴越两国的历史全部被改写了,因为如果没有范蠡,被灭掉的将不是吴国,而是越国,如果是吴国灭了越国,巩固了后方,北上争霸中原一统天下的,就可能不是秦国,而是吴国。所以说,史因一人全改写。然而历史是没有如果的,我们看到的只能是现在的历史。而作为东钱湖、陶公岛,也全凭陶公在此隐居,才有了今天的种种故事,而这些故事将永远被人们津津乐道。

陶公祠里有八组十八尊彩绘香樟木雕神像,展示了陶公一生的传奇经历和辉煌事迹。第一组是范蠡西施初次相见,剑琴相和,郎才女貌,情意融洽,结为知己。第二组是吴越相争,越国战败,范蠡劝越王姑且投降,留得青山在,慢慢图报复。当时越王想叫范蠡治理越国,自己去吴国做人质。而范蠡则建议由文种治理越国,自己陪伴越王夫妇去吴国做奴隶。第三组是在范蠡的周旋和谋划下,越王获得吴王释放,君臣回到越国,范蠡为越王卧薪尝胆、生聚教训献计献策,培育军事力量。第四组是为了麻痹吴王,越国向吴国称臣纳贡,范蠡在无奈之下,忍痛割爱,将西施献给吴王。第五组是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发奋图强,国力大振,经过几次战役,终于灭掉吴国。第六组是范蠡西施一叶扁舟归江湖,过上了隐居生活。范蠡临行告诫文种,越王只可同患难,不可共享福,文种不听,终被越王所杀。第七组是范蠡经商成巨富,三致富而三散其财,美德感动天下,又留下《生意经》等经商理论,被后世尊奉为中国商祖、商圣、财神菩萨。第八组是范蠡不慕富贵,不恋功名,不贪权财,乐为钓翁,过起了逍遥自在的渔翁生活。与陶公祠中生动的陶公故事相映的是,宝典馆中尽情地展示了陶公的为官、为财、为人理念和陶公出色的经济理论,经商理念,生意法则,其中许许多多东西,在当代人看来,依然具有借鉴作用。

总之,陶公能文能武,善进善退,会做官会赚钱,懂爱情懂生活,大智大勇,大慈大爱,五福十全,不愧为智范德模、人生标杆。大家应该仔细浏览,一定会有启发帮助。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来说财神文化有没有意义?一定是有答案了。再来讲十个金葫芦中的那个大葫芦是什么意思,大家应该也会想到,那就是“智慧”,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所谓以功立身,以德立言,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方若圆,等等等等,令人浮想联翩,惊叹不已。现在,东钱湖管委会把东钱湖定位为“东方财智之湖”,财富与智慧,说得好不好?参观完陶公祠宝典馆,一定会让人觉得今天到陶公岛不虚此行。请大家记住这里还有两联对联,一副是:“天赐吴天赐越何去何从?人作福人作祸谁承谁受?”另一幅是:“渭水河、东钱湖、富春江鱼儿一样乎?姜子牙、陶朱公、严子陵钓术异同否?”很值得嚼嚼味道。

(五)天降金钥

这是天降金钥匙景点,请问朋友们,天会降金钥匙吗?不用回答,大家心里一定明白。也许今天在此的各位,已经一不小心捡到了金钥匙。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下这枚金钥匙的来历。话说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是范蠡西施经常舞剑弹琴的地方,每到剑飞琴鸣,总有青鹿从山林中跑来,白鹤从云朵里飞下,一起唱歌跳舞,人与自然相融,美妙无比。后来范蠡西施不在了,青鹿就筑了一个台,白鹤衔来一把金钥匙放在台上,象征着充满智慧的陶公永远留在青山绿水间,让后人缅怀,给人无穷的启发。

(六)万金神坛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万金台上巍巍屹立的陶公财神神像,多慈祥又多威严,心诚的人看到他会满心欢喜,心黑的人看到他会胆战心惊。他位于正财神位,面向大湖,又面向宁波城市,在这里还能欣赏美丽如画的东钱湖山水和村舍民居。这里是信众朝拜财神的圣地,是举行财神庙会的神坛。人们有多少心愿,可以在此默默倾诉。但大家千万别忘了看一看台上的一首《陶然诗》,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概括了陶公一生,写出了陶公的心境:“平吴霸越心淡然,三聚三散心怡然,孤舟w笠心旷然,胆剑琴心总陶然”。好一个陶然,你做得到吗?

另外要告诉大家的是:此处另名望鱼跳,也叫黄鱼跳、望雨跳、望远跳、望越跳,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大家自己想一想吧,也是很有味道的。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这与范蠡为什么自称陶朱公有关,也算是了解陶公的一个大问题吧。话说当年,越王发现范蠡西施双双不辞而别,随即派人四处追杀。一天,有两个杀手来到陶公岛,就在万金台下面的湖边,看到一个老翁在钓鱼,就问老翁可知道一个自称陶朱公的人住在哪里?老翁说知道,还随即带他们来到陶公草堂。草堂就在现在的财神祖庭那里,只见这老翁边敲门边放声大喊:陶公在家吗?有朋友来找他。

这时屋中走出西施,看到渔翁带着两个人,就说:老头子外出了。那两人问:陶公什么时候回来?西施答道:不知道啊,说不定马上回来,说不定十天半个月回来。这时老翁说:你们自己聊吧,笠大山下还有人等着我,我先走了。那两个人满心欢喜,找到了陶公住处还怕等不来陶公,也就告辞走了。都走了,西施进了屋,但随后她拎了一个篮子也走了。他来到笠大山下,见到那老翁,两人相对一笑,双双离开了笠大山。却说那两个人,在陶公岛上潜伏了半个月,怎么等也等不到陶公回家,进屋一看,西施也不见了,又跑到望鱼跳上,四处眺望,直跺双脚。这个故事就叫《望鱼跳上跳又跳》。原来那个老翁就是陶公范蠡,这时不知已与西施一起到了哪里?好一个陶朱公。原来“陶朱公”的含义早就明明白白了,那就是“逃俎公”,逃离的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俎,怪不得警惕性这么高,再加上他的智慧,一眼就看出两人来者不善,便使了个金蝉脱壳,好在西施也是心知肚明,怪不得两人相视而笑。

(七)陶公钓矶

陶公钓矶位于东钱湖十景之首,其他九景分别是:芦汀宿雁、殷湾渔火、霞屿锁岚、百步耸翠、上林晓钟、二灵夕照、白石仙坪、余相书楼、双虹落彩。

陶公钓矶位于望鱼跳嘴,因为整个陶公山像个乌龟,这里刚好是头部,所以也叫鼋头嘴,湖光山色,景色绝美,水深流急,波光粼粼,正如大文学家郭沫若题写东钱湖的名句那样:西子风韵,太湖气魄。陶公经商之余,常在此处垂钓,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湖天一色,自得其乐。

陶公钓矶有陶公钓翁形象的塑像,旁有石碑,一刻“东钱湖之魂”,说得非常贴切,陶公山因陶公而得名,先叫万金湖,因湖在宁波城东,又称东钱湖,说陶公是东钱湖之魂,真是名至实归。其实,陶公不仅是东钱湖之魂,还是宁波商城的城魂,中国商业的商魂,当然也是吴越争霸的霸魂。另一块石碑上刻着的是:“古今中外第一人”,看起来有点过,但再看看题款,身兼那么多的“家”,说第一人也不为过。据上海社科院王振川先生研究,范蠡的确有许多第一,请大家听听:中国历史上功成身退五福十全第一人,中国历史上全国首富第一人,中华慈善事业第一人,中国儒商道商义商第一人,中国商业祖师爷,中国国际贸易祖师爷,中国陶瓷业祖师爷,中国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祖师爷,中国航运和海运业第一人,中国国际航海第一人,中国沿海地区开发和上海开发第一人,中国列国旅游第一人,中国十六两老称发明人,娶中国美女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财富与爱情完美结合第一人,也是宁波商城商根,宁波帮祖师爷。

离陶公钓矶不远,有一个大算盘,这是园艺作品,上面展示着陶公岛景区的开发建设时间,大家看看是什么时间?这个算盘可称得上天下第一吗?

(八)财气金牛

这里是财气金牛景点。说到牛,大家会想到哪些牛呢?美国的华尔街金牛,深圳城市象征性雕塑拓荒牛,西班牙民族风情斗牛奔牛,非洲大草原成群野牛,道家祖师爷老子青牛,都很有名吧?可是大家是否知道,陶公范蠡与牛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上海社科院王振川先生有个说法,说范蠡也是老子的学生,至少他肯定是老子学生计然的学生,还说老子的青牛也是范蠡送的。至于我们这里的这头财气牛的来历,更是同陶公息息相关。陶公岛也叫陶公山,形状像一头牛伏在湖水中,陶公到来之前叫做伏牛山。民间有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说的是自从范蠡西施来到这里,人们便时而可以看到一个金童骑在金牛上吹金笛,看到的人个个都能发财,即使只听到笛声,也能做事顺利,心想事成。因此,财气牛也称好运牛,有两层意思,一是带有财气的牛,二是财气很牛。据传,历朝历代,总有许多人闻名而来,寻觅牛踪,期盼发家致富,只要是见到牛听到笛,还挺灵验的。东钱湖有个杨淼与山西太原狄国富斗富的故事。杨淼因在这里看见过金牛听到过笛声,很快就成为东钱湖大富翁,即使整个宁波整个浙江都没人可以与他比。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山西太原狄国富想来看个究竟,他随带十车金、十车银、十车珠宝、一百个佣人,浩浩荡荡而来。杨淼闻讯,随即用金灿灿的稻谷从东钱湖到宁波铺了一条迎宾大道。狄国富见了叹息一声,回头就走。杨淼斗富成功得意洋洋,殊不知用谷铺路犯了天条,后来一场大火把他的千万家产烧了个精光。因此东钱湖地方上留下了一句老话:“做人弗做好,杨淼家基也败光”;还有一句:“严嵩权势也要倒,杨淼家基也败光”。可见,人的品德比运气更重要。与此不同的是,有许多宁波人,也包括许多东钱湖人,不光称陶公为做生意的祖师爷,而且学习陶公的好品德,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创造了闻名中外的宁波帮传奇,为上海的繁荣,香港的崛起和国内、国际经济的发展,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大家可以看看财气牛景点背景墙上的宁波帮展板,一定会有很多感想。

(九)钱湖风流名人园

陶公是钱湖之魂,陶公岛是钱湖之魂所在,把东钱湖的历史和历史上的名人安排在陶公岛上,以钱湖风流为主题展示他们的风采,让大家了解东钱湖,可谓非常妥贴。东钱湖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名人,各有个性特色,有的可敬,有的可亲,有的可爱,有的可以为师为表。这里选取了十八位,仿古铜雕塑,配有文字简介,其中有国王,有宰相,有将军,有地方官吏,有平民百姓,有文人学士,有起义领袖,他们或治湖有功,或惠泽乡里,老百姓为他们立庙祭祀,流芳千古。他们既是东钱湖的杰出代表,也是宁波的杰出代表。俗话说:游宁波必游东钱湖,游东钱湖必游陶公岛。通过钱湖风流名人园,可以了解很多东西,这不仅是身游眼游,而且是心游神游,这是旅游的最高境界。风流园里有一组金桌玉凳,大家可知道是给谁坐的吧?

在风流园上方的是一道照心壁,在一个大大的金心两边是《心之歌》和《心之语》,像一面大镜子,可以照出人心百态。金心左下角的《照心偈》大家一定要读一读,也许能让人终生有用:“世上本无事,皆有心生成;千古是与非,尽在一念间;千差万别人,千奇百怪形;千姿百态心,千变万化情;甚因结甚果,孰心得孰名;照心壁前过,善恶自分明。”朋友们,给钱湖名人照照心,也给自己照照心。

范蠡与西施范文第4篇

历史天空下的奇星

中国历史的长河浩瀚多彩,长达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更是一个风起云涌,英才辈出的时期: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百家争鸣。兵家名将也不乏伍子胥、白起、李牧、廉颇、王翦等士,而政客中管仲、晏婴、蔺相如、李悝、商鞅等也都政绩卓著。在这些闪烁的群星中,有一个很特殊的人,他前半生从政,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政治生涯走到顶峰时又适时隐退,改走从商之路,从商19年中三度富甲天下,财富过千金,在国家危难,百姓流离时又散尽家财,救济苍生,后被世人奉为文财神。这个人就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学家、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一代商圣的范蠡。可惜的是,对于这样一个为官即至卿相,经商速达千金的旷世奇才,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却并不多。

虽然范蠡所处的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时代,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甚至是价值取向和当今社会都不尽相同,但是其身上的很多特质与精辟独到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学习的。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范蠡,了解一代商圣的传奇人生与其行于道而高于技的商道理念。

德为立身图强之本

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楚国宛地三户人,幼时家境贫寒,但范蠡从小就酷爱读书,十几岁就学富五车,更难得的还不是其渊博的学识,而是他独到的思维见解,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宠辱不惊,泰然处事的能力。

范蠡青年时,在周围人看来却是思想疯癫的人,因为范蠡常和大众的观点不同,有时语出惊人,使人目瞪口呆,因此,和他接触的人都说他是疯子。其实他有时是不屑与某人交谈,更多的时候则是其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思考的更深刻与透彻,别人没法理解而已。无论从商还是从政,这种迅速洞悉事物本质并准确果断地做出决策的能力都非常重要,也是一个成功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范蠡在20岁时遇到文种,两个人一见如故,相约要建立功业,做一番大事。范蠡与文种都是楚国人,但是,当时楚国已经是列国中的霸主,国君傲慢自大,皇亲贵族结党专权,政治混乱,于是范蠡和文种投奔越国为官。初到越国,范蠡和文种并未受到越王的重用,不久,势力相对弱小的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国乱显忠臣,很多越国大臣在越国战败后另投他处或叛离投吴,而范蠡与文种对越王不离不弃,因此得到勾践的重用,范蠡更自愿随勾践赴吴国为奴。

吴王夫差知道范蠡是个大才,几次劝范蠡离开勾践,封赐显爵,范蠡不为所动。为奴的三年时间里,范蠡同勾践夫妻一起耕作劳动,粗食、卧薪,并且不忘和勾践的君臣之别,时刻敬主、护主,三年如一,不离不弃,让吴王即赞许又羡慕。一次吴王在范蠡经过的路上扔了一块黄金,范蠡经过时丝毫没有犹豫就跨过黄金,径直离去,从此吴王才打消了劝范蠡降吴的念头。

其实范蠡忠诚的不仅是勾践,更是在履行对自己人格的承诺。在现代社会中,像范蠡那样笃信诺言,处顺境不骄,于逆境不疑的为人品格已经弥足珍贵。甚至按照现在的一些价值观来看范蠡的表现只是一种愚忠,其实不然,范蠡的这种品德不仅换来了伙伴的信任,也换来了对手的崇敬,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在有聪颖的智慧,怎么可能不成大事呢?我们今天的企业中,不乏因为个人德行的缺失而制约了企业发展的领导者。

蒙牛集团老总牛根生先生将企业经营的核心根本表述的很精辟: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今天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能深刻感悟此中道理并亲身例行者,想来不会有很多。而那样去做了的人,虽然暂时可能会被社会的主流思想所嘲笑,甚至吃一些小亏,但是,最终大成的,还是这些以德为本的人。

儒、道相济的思维哲学

儒家的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方正的治国大道,是春秋战国及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处事、治国的主流思想,甚至一直沿袭至今。道家思想则追求道法自然,虚静无为,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道家思想者中很少有人从政,因此,在当时基本没有以道家思想领导与管理国家的领袖阶层。而范蠡有一个开放睿智的头脑与宽广的胸怀,其兼具儒、道两家之长,更广纳百家之思,又不囿于其中,跳出百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样的思想特点构成了独特的,即有儒家的礼信才德与直勇,又有道家,应天时,融入自然,顺应环境,借助环境,至韧至柔的特性。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借鉴法家、墨家、阴阳家等诸子的治国统军之法,使范蠡之思、之行,坚时如磐石,韧时似皮革,而柔时又似湍流入溪,无影无形。

在从政时范蠡就体现出一种儒道相济的思想与人格特性,也唯有这样的特性才能带领极衰的越国走出困境。在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处于市场环境复杂,企业生存艰难时期的企业管理者,正应该具备儒、道相济的思维,才能带领企业于逆境中不挫,顺境中不骄,客观机敏地应对宠辱,并发现其背后的机会。

在吴国为奴时,范蠡与勾践卑膝求全,吴王夫差要出门时,勾践趴在地上让夫差踩着自己的背上马,夫差生病时勾践舔舐他的粪便为其诊病,终于感动了吴王,三年后放勾践君臣归国,这些委曲求全的计谋都是范蠡为勾践所出。

春秋时期不乏儒家推崇的,具有“士”精神的政客,但能够适应环境,委曲求全,想出范蠡这样办法的人几乎没有。由于范蠡的奇谋,勾践也成为了历史中唯一一位能够忍受巨大屈辱与折磨,在逆境中坚韧生存,怀大志,卧薪尝胆,最终灭敌复国的君王。

勾践被吴王释放回国后,此时的越国处于百废待兴,国内饥荒不断,瘟疫肆虐,民不聊生,外部吴国时时监控打压越国,四周又有其它诸侯虎视。这样的环境下,生存都成问题,如何迅速走出困境,强大起来,雪耻复国呢?此时范蠡才真正展现出其卓越的领导与管理才能。

范蠡与文种规划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灭吴九术”等兴国灭吴的策略规划。越国作为战败国,是不允许有国防的,包括不能建城墙、不能组建军队、不能打造武器等。范蠡想出一些妥协的办法:建造只有三面的城墙,面对吴国的一侧不建设城墙,并告知吴国,建设城墙是为了防止匪寇与其他诸侯国的侵扰,但面对吴国一侧永不建城墙;不让组建军队就秘密组建“民兵”,私密进行训练,各户家中藏有武器,遇到战事时这些百姓随时可以参战;不让打造武器,就把炼造场所搬到深山中,与外界隔绝,以密道往来运输。

勾践回国后,转年就要攻打吴国雪耻,被范蠡拦住,范蠡认为:现在天时、地利、人事,条件都不成熟。三年后,勾践再次提出罚吴,范蠡再次阻止,范蠡认为现在地利条件有了——周围虎视的国家都已经和越国建立了邦交,水患也已经清除,但是此时天时与人事还没到机会。7年后,勾践再次提出罚吴,依然被范蠡拦下,范蠡认为,经过7年的休养生息,越国兵强马壮,士气高涨,反观吴国,连年征战,虽然依然强大,但是已显疲态,士兵疲乏,百姓厌战,此时人事已经具备条件,但是现在还缺少天时。10年后,吴国与晋国争霸,发重兵与晋国会盟,吴国空虚,此时范蠡找到勾践,告诉勾践:天时、地利、人事都已齐备,可以出兵了。

出兵后,越军一举攻破吴国国都姑苏,吴王回兵后向越国讲和,勾践想一鼓作气踏平吴国,但范蠡清醒的看出,此时虽然占领了吴国的都城,但是吴国的精兵良将都被夫差带在身边,因此,并没有伤到元气,硬拼的话即使获胜,也将是两败俱伤。而经历此次打击,已触发了吴国国力开始盛极而衰的转折,不应急于一时,而是应该顺天时,等待彻底摧毁吴国的机会。如同孙子在《孙子兵法》“形篇”中所讲:“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范蠡就是在等待这个敌人可以被彻底战胜的机会,于是,双方讲和,越国退兵,待到10年后,吴国外患不断,国内又遭遇罕见天灾,越国乘机发倾国之兵,彻底覆灭了吴国。

从范蠡为人、处世、治国、罚兵,都可以看出,其深谙道法又不拘泥其中,思维开放、灵活,有刚有柔,是典型的儒、道相济型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晓利害,知进退

吴王夫差在彻底失败后,勾践不忍心杀他,要给他一块封地,让夫差做属臣,夫差则无法接受失败与屈辱,羞愤自尽。这又验证了那句话:活着才是赢家,当台风过后,小草有资格嘲笑倒在身边的参天大树。勾践与范蠡的胜利也可以理解为是道家思想的胜利。

吴国被彻底灭亡后,勾践举行庆功宴会,分封功臣,范蠡官至上将军,仅于勾践一人之下,百官之上。此时范蠡在巨大的成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冷静的分析了局势:现在能对越国构成威胁的吴国已经灭亡,其他诸侯国不是离的比较远,就是周围的小国实力很弱,根本对越国构不成威胁。也就是说,天下已经太平,这个时候本来功高盖主就是很危险的,容易让君王感觉受到威胁,加之多年的相处,范蠡发现了勾践是一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人,自己官居极品,树大必然招风。范蠡清醒的认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政治生涯达到顶峰的时候急流勇退,向勾践辞官,勾践以平分国家为条件来挽留范蠡,几天后,范蠡携妻儿悄然离去。

范蠡在离开越国的时候曾留给文种一封信,信中陈述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劝文种也马上离开,可惜文种在高官厚禄面前没有做出明智的选择,范蠡走后不久,功劳仅次于范蠡的文种被勾践无故杀死。文种是一个典型的儒派,认为食君禄,报君恩,建功业,享封赏,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没有看透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招致杀身大祸。而范蠡凭借冷静的头脑,敏锐的眼光,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人性的特点等多角度,洞察了一切,逃脱了虎口。如果吕不韦和李斯如范蠡一样,可以看清利害,不被利益冲昏头脑,也许不会落得身首异处。

我们今天的企业领导者不缺乏逆境中奋起的精神,但是往往冲过艰难险阻,却倒在了胜利与荣誉面前。尤其一个企业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的规模后,领导者头脑是否冷静,目光是否敏锐就变得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荣耀与利益面前是否能说服自己,晓厉害,知进退,有所为之后冷静的分析,应该何所不为,“不为”往往是成就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

诚、信、仁、义,成就一方巨贾

范蠡携妻儿与弟子、门客悄悄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范蠡自此隐姓埋名,开始他另一段同样辉煌的人生旅程。在齐国范蠡购买了一些靠海边的土地,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开盐田等。范蠡与妻儿一起下地耕作,同穿布衣,进粗食。范蠡一反商家精苛细算,盘剥敛财的做法,对待雇工十分慷慨、亲和。遇到灾年减产,就减免地租,同时,开粥场赈济灾民。在年初,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由此,各国商人都愿意和范蠡做生意,工匠与农民也愿意为范蠡作工,虽然表面看来这样做吃些亏,但是却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使总成本降低很多。

一次范蠡资金周转不灵,向一个富户借了10万钱,一年后,这个富户带着各家的借据出门讨债,不慎包裹掉到江中,几十万钱的借据和路费都没了,恰好走到范蠡家,于是投奔范蠡,在没有借据的情况下,范蠡不仅连本带息还了钱,还额外赠送一笔路费给这名富户,由此,范蠡的仁信之名广播天下。之后范蠡为了扩大生意,三次短缺资金,各富户均主动送钱上门,帮助范蠡度过了危机,抓住了机会。

短短几年时间,范蠡就成为齐国首富,家资巨万。据说在齐国闹灾时,灾民听闻其乐善好施,千里之外都来投奔,领取施舍,被后人颂称为“富行其德者”。

消息传到齐国国君的耳中,齐王请范蠡进宫,拜其为相国。为相期间,范蠡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冲抵灾年对齐国物资短缺的困扰,也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三年之后,齐国国富民强,百姓奉范蠡为神明,朝野中也是颂德声一片。就在此时,范蠡再次辞官:““居官致卿相,治家达千金,这对于一介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致。久受尊名,恐怕不祥”。于是,范蠡挂印封金,尽散家财,分赠给好友与贫苦的百姓,随后带着妻儿飘然离开齐国。

可以说范蠡是功成身退的典范,他清楚凡事物极必反,好事到了极致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与其等待势的反转,不如适时主动身。这个道理说来简单,但是在巨大的名利面前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因为,一旦获得成功,人的自信心也会增加,很少能做到主动后退。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也很少有急流勇退者,似乎商道就是一条不许回头的路,而企业的发展有时需要的恰恰是回头与反思。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反思是为了更加明智,就如范蠡的急流勇退,这不是道家的消极思想,而是行止于知的睿智。凡事盛极必衰,在顶峰的时候主动退下来是为了有机会攀登其他的山峰,而不是重重的摔下来,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范蠡举家迁至齐国西北的陶地,再次改姓更名——朱公,又以一介布衣之身,空空双手之本,再次开创家业。范蠡认为,陶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邻齐、鲁,南通楚、越,西达秦、郑,北连晋、燕,是天下的中心,非常适合经商,果然,不久此地就在范蠡的推动下,成为春秋末期东周的经济枢纽,贸易之都。

大道自然,顺势而为

范蠡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从事早期的各国贸易,范蠡对经营贸易的理解是:越国盛产蚕桑、齐国广耕锄、秦国多冶炼、赵国善土木,各国有各国的特产与需求,经商就是促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流,互通有无,在使各国受益的同时,我们自然得利”。同时,范蠡还经营农业、养殖等,并且总结出了很多经营方略,其精髓特点为:顺应自然环境与趋势,预测事物发展规律,而后,借其力,驱其势。

范蠡认为,天时决定农业,天时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谷物收成的好坏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他根据五行更替总结出了丰年与灾年出现的大概规律。在一个农业社会,粮食价格的波动必然引起其它各类相关商品价格的波动,那时的贸易也以农产品为主,顺应这种变化规律来进行贸易,等于抓住了市场的关键环节,获利自然丰厚。范蠡总结了按照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自然特点进行灵活差异的经营。经营策略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他提出:“水则资车,旱则资舟” 意思就是在发生水灾时做车的生意,在旱灾时做船的生意。因为,当水灾时,大家多用船作为交通工具,这样必然导致船舶的稀缺,价格上涨,而没有用武之地的旱路交通工具车辆,则大量积压,价格便宜,这时乘便宜大量购入车辆,待水灾过去,车辆必然稀缺,价格就会上涨。

在两千多年前,范蠡就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判断价格的涨落,他提出“论其有余与不足,便知贵贱。”,也就是发现市场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据此调整下一步的经营策略。他还发现价格涨落和自然规律是相同的,即商品的波动规律与幅度极限。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到极点后就会下落,价格下跌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其所谓的“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这和现代经济学原理的论点完全一致。范蠡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一套购买与销售的原则与方法: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对待降价的物品,尽量卖进,在像收藏珠宝一样精心的把货物存贮起来。等到该商品价格上涨之后,范蠡认为,应该 “贵出如粪土”,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吝惜地将货物全部卖掉,不要期待价格会不断上涨,因为,价格的涨跌是要往复的。

这些理论在今天看来并不深奥精妙,不过是一些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但是却非常有效,我们往往在华丽的技术与纷繁的诱惑中迷失了这些最基本的认知——追涨杀跌,在简单的自然规律面前左冲右突,而清醒的人则抓住规律,轻松赚钱。范蠡能在那个文明尚且不发达,更谈不上经济发达的农业社会时期就综合天时变化、农业生产、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量,不能不让我们叹服。

天下己任,道义于肩

有一句话叫做“无商不奸”,虽然说法有些片面,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由古至今,商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此采用各种手段:投机取巧、哄抬物价、小秤入大秤出等技巧,甚至是违背道德的手段。而范蠡不仅做到了“君子生财,取之有道”,更有一股侠商的气概。范蠡认为:商人能够牟利的根本是百姓,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消费者,对待百姓要存感激之心,予以其回报,这样百姓才更愿意与你打交道。这和彼得德鲁克的观点:企业必须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才会回报给企业以利润的观点不谋而合。道家创始人老子也有同样的观点:“天地不为自生,故能长生”。

范蠡虽然是一个生意人,但从不急功近利,对于经营的利润只求成本的10%,不再多取,遇到灾年等特殊情况,这个利润比例还会降低,甚至赔钱救济灾民。在那个历史时期,商品10%的利润率是非常低的,因为,那时运输极其不方便,战乱、匪寇导致经营风险很大,做生意的人很少,属于绝对的买方市场,而且,从当时的经济发达情况分析,那时还没出现利润率精确的计算方法,因此,范蠡赚取10%的利润应该是毛利率,而非净利润。这样低的利润率却能使范蠡迅速成为巨贾,主要是其交易数额巨大,其次,资金从不闲置,迅速周转,范蠡经营的商品从未积压过,因为其为人信誉好,为商磊落,更关键的是其商品价格比别人的要低很多。能做到价格低于同行,不仅是降低利润率,更有赖于范蠡的经营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营思路,在某种商品过剩,价格很便宜时大量购入,同时,抛售那些稀缺,受人追捧的商品。

范蠡一生为避名利而三次迁徒,但名利反倒一直跟随他,这其中的辩证哲学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深思。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盛赞范蠡:“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范蠡一生中两次官至极品,三次富过千金,每次富达千金又都施济天下,但不久后又迅速再至千金。从政时,范蠡奉行了一个臣子的忠义,为商时,又尽了一个商人的良心。范蠡真可谓是一个宏略于胸,又悲悯天下的智者。到了古稀之年,家资富可敌国,儿孙满堂,88岁时无病而终,后人尊名陶朱公。范蠡留给后人了多部治国之策与兵法,经商方面著有《致富奇书》、《陶朱公术》。司马迁用16个字精确地对范蠡进行了概括:“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相较起范蠡,同样富甲天下,也有“商圣”美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没有范蠡那么明智,结局也大不相同。胡雪岩人生顶峰时,家产近3000万两白银,可谓富可敌国,生意遍布全国,官至二品,御赐黄马褂。胡雪岩的为人处事与经营之道深受儒家的影响,但是却少了份道家的哲思,没有意识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自然规律,在事业顶峰,甚至已经出现危机时,不是急流勇退,固守前功,而是逆势而为。其在上海开办蚕丝厂,斥资2000万两白银,高价尽收国内蚕丝数百万担,妄图垄断中国对外的丝业贸易,而后在高价抛售,此举激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次年,胡雪岩手中大量的蚕丝被迫贱卖,亏耗超过1000万两白银,家资去半。胡雪岩生意失败的消息迅速传开,官商百姓都到胡雪岩开办的钱庄提款挤兑,致使资金链断裂,各地商号倒闭,接着,朝廷下令革职查抄胡雪岩。最终一代传奇商人在失意,贫困中抑郁而终。

反观范蠡,从唐代诗人李白在《悲行歌》中对范蠡的赞赏:“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还有元代诗人王昙在《留侯祠》中的描写:“君不见五湖范蠡载西施,一舸鸱夷去已还。”。就能看出,范蠡无论从商还是从政,都显得那么睿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又都那样洒脱。

范蠡与西施范文第5篇

西施生于浙江苎萝村,因家境贫寒,自幼跟母亲在溪边浣纱。西施虽才疏学浅,却不甘平庸擅于炒作,其沉鱼之貌众人皆知。

但凡美女有点智慧,人生一定多姿多彩,西施也不例外。

于是,帅哥范蠡听闻西施的美貌,想一睹芳容。

碧瑶溪畔,流水淙淙,西施挽着袖子捂着胸口,双眉紧蹙,姿态柔然,尽显病态之美,原来,西施有心绞痛的毛病,他的心,凛冽地疼了一下,怜爱之情油然而生。

他目光温软,笑容温暖,浸润得她的春心一片酥麻。人面桃花相映,春光流水多情,彼时的西施,正值妙年,鬓发如云,桃花满面,腰肢轻盈,而她最具美好之处,在于她从内到外的轻盈,她可以轻盈地从男人生命里飘过,犹如一朵粉艳的流云,让人无法忘怀。

每个灰姑娘都渴望遇到驾着南瓜车的王子,显然此时的范蠡还未具备王子的条件,除了长着一张俊脸外,其他皆无。

不过,这并不妨碍郎情妾意在他们眼波间流转,都是思春年纪,渴望如火如荼地燃烧一场。

可惜好景不长,彼时正值越王勾践,经历了忍辱十年的卧薪尝胆,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弱点,甄选民间绝色女子为“赤裸特工”。自发献女者,赏银,加官。

彼时的范蠡只是一个初出茅庐,满腔激情的进步青年,没有骄人的事业,更没有富可敌国的资本,看到这则告示,不是没有心动。

只是,他没想到,西施竟主动请缨,这样不仅他可以加官进爵,成就事业理想。同时自己也可以借此嫁入豪门,成全灰姑娘的爱情梦想,简直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望着这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女子,市侩绝然,范蠡的心,坠入了冰窖。

西施是何等聪慧的女子,一眼便觉察出范蠡的不快。

于是,佯装凄楚地说:“我不指望你能懂得,但是我希望你能原谅。最爱的人,我要留在最远处。”

有时候,爱的天堂在眼前,却让人无法触及,连仰望都是一种奢侈。

而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得必然有所失。

终于,西施靠媚眼功从众多进献美女里脱颖而出,而范蠡也因进献有功,由士大夫晋升为将军,平步青云。

越王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是个有志向的姑娘,为了梦想,勤学苦练。

在以三寸金莲为美的古代,西施却有双大脚,为了掩盖缺点,她为自己特制了一双木屐,不仅看不出脚大,反而突出娉婷身材,更显摇曳生姿。

三年特训结束后,西施成功嫁入吴国,深得夫差宠爱。

而她自创的那套响屐舞,更迷得夫差神魂颠倒,甚至命人专门为她筑了一条“响屐廊”。

他眼里只有她,其他粉黛无颜色,他对她的宠,不亚于幽王为博美人笑烽火戏诸侯。

伴君如伴虎,何况她还肩负特工的使命。对这段宠幸,她不存奢望,却勇于探索,以一颗平常心,在惊涛骇浪里,一苇渡江。

其实,她也想过放弃,与夫差现世安稳地长相厮守。

可是,忍辱十年的勾践怎会放过她,他命范蠡时刻提醒她的身份。

就在吴王夫差沉溺在温柔乡时,越王勾践发起进攻。

吴国覆灭,夫差自刎。

西施揣着一颗矛盾的心回到越国,本以为可以得到嘉赏,继续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却不知越王勾践是个残忍而无信的人,竟派人追杀她。

危难时刻,范蠡救了她。

她是他的初恋,他一直无法忘怀。

正如书上所说,情感上的处男比身体上的处女更珍贵,因为他会为初恋情人奋不顾身。

范蠡亦是如此,他为了西施放弃权贵,远走他乡。

俗语云,红颜祸水,一点不假。

深爱她的两个男人,一个丢了命,一个丢了官。

面对爱情,她一直清醒而决绝,从未画爱为牢,将自己困顿其中。

相关期刊更多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伊犁师范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伊犁师范学院

淄博师专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