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车载多媒体

车载多媒体

车载多媒体

车载多媒体范文第1篇

 

目前,国内车载电子设备市场极度缺乏多媒体综合软件,该软件能有效地将车载导航、影音图像、倒车雷达、娱乐互动等多个功能整合,方便乘客和车主的使用[1]。将多种娱乐和使用功能整合统一,使得设备简洁美观,同时降低了重复安装的成本和投入。可以极大地减少车内空间消耗,降低整车油耗[2]。多媒体共屏展示也能保证驾驶员的操作强度,保证行车安全。因此,将行车信息、娱乐互动、交流通信、车载导航等功能集于一体的嵌入式综合媒体系统符合市场和环境的发展要求[3]。

 

1 车载嵌入式播放器总体设计

 

出于应用领域、自带资源、可扩展资源、功耗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Linux 内核为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操作系统核心。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面临着诸多的技术难题,嵌入式设备的特点决定了其资源通常非常有限,而有限的资源意味着需要进行多方面技术的优化[4]。

 

首先,嵌入式设备采用蓄电池提供能源,所以对系统的功耗要求比较严格;第二,嵌入式设备上通常没有实用的图像加速器,声卡等硬件加速设备的支持;第三,不存在DirectX,DirectShow等高层多媒体的支持。基于上述考虑,有必要设计适用于嵌入式应用的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根据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功能需求及技术特点,通常将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体系结构划分为硬件层、内核层和应用层,具体如图1所示。

 

系统的硬件层的硬件平台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和设备,通过合理选型和匹配可以完成满意的底层硬件组合。本系统的嵌入式MCU使用三星公司的S3C2410高速微处理器,S3C2410高速微处理器作为整个硬件系统的控制核心,接收、处理相关数据并实时发出控制指令。与其配合的系统设备是完成系统功能的必要组建和模块,涉及系统存储模块FLASH和E2PROM,LCD输出单元、主控电路和音频输出模块等。

 

软件部分包含应用层和内核层两个部分。应用层包含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硬件驱动程序,包括BootLoader, 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3部分。应用层包含嵌入式用户应用程序、音频解码器和GUI。本系统选择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操作系统[5]。

 

2 操作系统平台的构建

 

内核是整个Linux系统的核心,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内核的配置进行选择,本质上指根据开发系统的功能需求对已有的操作系统进行选择,保留开发需求的系统单元,删除不需要的模块单元。在本系统中,嵌入式Linux内核选择ARM?Linux内核。Linux内核的配置系统由Makefile、配置文件(config.in)、配置工具组成[6]。完成内核的数据参数配置后,不能将程序数据直接下载到嵌入式系统中进行调试运行,因为此时数据仍然以源代码的形式存在。此时,为了生成最终能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可执行代码[7],需要进一步对内核进行编译。

 

过程结束后,Image和zImage两个内核映像文件会在arch/arm/boot目录下生成,zImage为压缩后的映像文件,Image为正常大小的映像文件。得到内核映像文件后,首先在开发板使用的宿主机(PC)上建立一个tftp服务,使用DNW工具,在开发板上电时按任意键进入U?Boot提示符,执行以下命令:

 

在嵌入式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时,需要使用根文件系统支持各种功能[8],在内核刚启动运行时根文件系统需要挂载起来用于支持访问外部设备,同时完成内核模块应用程序的装载和运行,避免出现Kernelpanic的情况,防止系统内核在启动时没有根文件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嵌入式操作系统使用动态随机存取器、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器、FLASH存储器作为存储设备[9]。基于存储设备,使用JFFS2,YAFFS,CRAMFS,ROMFS,RAMFS等常见系统作为存储设备的嵌入式文件系统。在本系统中,选择NANDFLASH作为硬件提案所使用的存储芯片,选用NANDFLASH上使用比较广泛的Cramfs文件系统作为嵌入式根文件系统。

 

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统的启动流程如图2所示。系统启动流程包括六个步骤:

 

(1) 系统复位,从地址0x00开始执行,进入步骤(2);

 

(2) 启动Bootloader模块,进入步骤(3);

 

(3) 判断系统是否进入Linux,启动Linux内核映像,不启动则进入U?boot的命令操作环境,如果启动内核,进入步骤(4);

 

(4) 系统从NANDFLASH加载内核到内存中,完成对硬件设备的初始化工作,进入步骤(5);

 

(5) 挂载根文件系统,执行init进程,并从/etc/inittab取得配置文件,进入步骤(6);

 

(6) 提示执行用户应用程序或用户登录信息。

3 视频播放器软件设计

 

3.1 基于Mplayer实现多媒体播放器

 

Mplayer是一个Linux下的电影播放器(也能运行在许多其他的Unices和非X86的CPU上)。Mplayer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输入层、分流层、解码层和输出层,其结构如图3所示。

 

本文选择Mplayer作为后台设计播放软件。利用Qt/E为软件平台设计GUI图形控制界面,对多媒体播放器的播放过程进行控制。由于条件限制,本实验在宿主机上编译并安装了Mplayer,通过Qt设计基于X86的多媒体播放器。

 

3.2 软件总体模块设计

 

由于Qt/Embedded工具可以绕过X Windows System协议客户端库,直接读/写帧缓存的FrameBuffer的数据信息,因此实现Qt类库对帧缓存的直接读/写操作,使用基于Qt/Embedded的应用程序可以完成。本系统使用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通过Qt的图形平台和函数库完成嵌入式多媒体综合播放。多媒体播放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其架构如图4所示。

 

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包含五个主要的模块:

 

(1) I/O(输入/输出模块):用于多媒体文件的读入和输出。

 

(2) UI(用户界面单元):用户界面单元的作用是方便用户操作嵌入式媒体播放器的各项功能,提供良好的人机操作互动界面和使用体验。

 

(3) 插件接口单元:读入多媒体数据(通过输入插件获取I/O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调用Mplayer对文件进行解码播放、文件总的时间长度、编码类型、比特率等信息的获取、暂停、快进、快退、停止、输出、输入等的动作,输入动作具体指将输出插件完成解码的数据信息传送到系统输出输入单元的过程。

 

(4) Mplayer解码单元:为了对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文件进行解码操作,系统选择的Mplayer解码单元由分离器、音视频解码器等部分组成。

 

(5) GUI单元:为了方便快捷的产生读/写FrameBuffer以及用户界面, GUI单元通过使用Qt/E嵌入式工具作为底层图形库。

 

软件总体模块中各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是:通过输入/输出单元读入音视频信息数据,用户界面单元在接收到播放信息指令后,调用插件模块相应的函数,产生相应的信号,调用Mplayer完成对多媒体文件的解码,完成解码之后将数据送到I/O模块输出。

 

3.3 控制流程设计

 

主程序设计流程如图5所示。当从菜单项打开视频文件时会触发triggered()信号,执行slotopen()槽函数,调用Qfiledialog的getOpenFileName()函数从对话框中选择要播放的视频文件。系统首先判断文件格式是否为*.avi格式,如果是,则创建一个Qprocess进程,通过该进程调用Mplayer后台对视频文件进行播放,并在指定区域进行输出显示。

 

4 交互式图形界面设计

 

QImage类提供了一种与硬件访问无关的图片存储方式。QPainter则主要用来完成绘图事件。QPushButton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最长用到的命令按钮部件。此GUI交互界面利用Qt Designer以QMainWindow类为基础设计了主框架,包括菜单栏以及状态栏等;同时,以QWidget类为基础创建了一个对视频播放进行控制的插件接口,并通过合理的布局与主窗体组合在一起。

 

在指定目录打开avi格式视频文件,运行效果如图7所示。在播放过程中,通过状态栏实时显示当前视频文件的播放时间。通过界面下方的按钮对播放器的播放过程进行音量调节、暂停、快进、快退、停止等控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打开视频文件时,终端开始输出文件的加载路径,开始读取并输出ANS_TIME_POSITION(视频播放时间)参数值,在Qt与Mplayer之间完成了通信。

 

当在控制台实施各种控制操作时,在终端输出执行的操作动作并发送该信号,调用相应的槽函数完成对视频播放的控制动作。

 

以上是在主机上运行播放程序执行播放控制的过程。在主机上运行的Qt程序是基于X结构的,而在实际的嵌入式开发中,需要直接通过FrameBuffer进行显示。由于条件限制及其他因素,通过qvfb模拟程序在嵌入式开发板中运行的情况,如图8所示。

 

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qvfb中运行该程序时,菜单项的中文显示出现了方块型的乱码,这说明菜单项已经得到了识别,只是qtopia中缺少相应的中文字体库,在默认的情况下,qvfb会调用字体库中的默认字体,这样在显示中文时会出现如上问题。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相应的中文字体库并拷贝到Trolltech/Qtopiacore?opensource?4.3.0/lib/fonts中。

 

5结 论

 

本文通过对车载播放系统的设计,根据车载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选择一款合适的嵌入式处理器,在此平台上构建了功能完整的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平台。经过对Qt的GUI设计的研究,以Qt的基础类库为前端设计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前端控制图形界面。通过创建QProcess进程,实现了对播放过程的控制,与后台Mplayer进行通信,实时读取并显示播放信息,并在指定窗口对音视频码流进行输出显示。通过测试表明,本系统达到了应用于车载音视频播放的要求,对相关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车载多媒体范文第2篇

尽管事故处理时并未将车载信息屏提供方触动传媒公司列入事故当事人,但事发后舆论对车载信息屏的关注和质疑仍然不断。

触动传媒高管对《新财经》记者表示:“这是一次因媒体报道引发的集体声讨。”

据了解,这一事件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微博热议后,多家传统媒体介入报道,认为“出租车安装信息屏存安全隐患”,应予以拆除。

出租车内装置智能化、高科技的信息屏,究竟是有益公众,还是给乘客带来伤害?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一次车祸引发的声讨

所有争议都源于2012年发生在上海的一起车祸。

时间倒回至2012年10月1日,当天凌晨5时,26岁的沈先生偕妻子搭乘强生公司出租车前往浦东机场,当车子行驶在华夏高架桥接近唐黄路出口时,与同一条快车道前方一辆挂河南牌照的轿车发生剧烈碰撞,并将其撞到高架护栏上。事故致司机与沈妻受伤,而沈先生因头部受重创身亡。

这次车祸后果比较严重,但并不算离奇,警方与受害人家属均未认定车载信息屏是事故的原因,上海公安局浦东交警支队事后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结果称,由出租车司机承担主要责任,并未将车载信息屏提供方——触动传媒列入事故当事人。

但由于沈先生的头部正对着出租车上的车载信息屏,因此事件被报道后,引发出一场关于“出租车安装信息屏存安全隐患”的大争论,而事故原因中更值得思考的“不系安全带”问题却鲜有人关注。

最先引发这一争议的是微博上的大量转载,之后传统媒体介入。

一些媒体将在国内外已有普遍应用、符合国家安全性能测试标准的车载信息屏及其商家触动传媒列入了“媒体被告席”。这些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更是对原本偏离了客观和理性的舆论导向推波助澜,将事故与问题的焦点直接指向出租车信息屏的安全与否。

由于触动传媒正在筹划上市,上海一家媒体做了题为《触动传媒业绩飘红,上市却遥无期》的报道,直言“连续多年业绩翻倍增长的出租车广告屏幕运营商触动传媒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并指出出租车信息屏“并不能证明在使用中是安全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媒体外,一些专家也加入了这场争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周青就自称“站着躺着都中枪”,因为有记者采访周青后,对其“相对于安装广告屏幕可能导致的危险来说,乘客不系安全带带来的危害则更大”这一言论不加以强调,而是曲解其观点的真意。

就这样,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连番热议后,出租车内装置的智能化、高科技信息屏遭遇了一次集体声讨。

车载信息屏的是与非

出租车内到底该不该装车载信息屏呢?

据了解,车载视频是业内广泛使用的产品。早在2007年,美国纽约市就已经在出租车内强制安装车载微型电视。目前在国内外已普遍应用,不仅是豪华轿车的标配,许多出租车副驾驶坐椅后也安装了这一产品。

2010年底,新华社海南分社与海南亿丰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推出“新华频媒车载电视”。中广传播集团也先后与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客户需求配置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中国三大汽车集团已全部采用CMMB技术标准。

也就是说,使用打造车内信息交互平台的车载信息屏,已经成为智能化时代的世界潮流。

新兴车载显示屏运营企业触动传媒也一直致力于这一领域。触动传媒是全球出租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屏的开发者与经营者,是一家集互动技术服务、体验营销服务和数据调研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传媒企业,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车载媒体集团。目前业务涵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青岛、香港等七大城市,并在2012年拓展了加拿大和中国台湾市场。目前这家企业正酝酿在美国上市。

据触动传媒执行副总裁刘江波介绍,车载信息屏是城市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屏蕴涵了最先进的触摸互动技术,兼具乘客满意度调查、交通数据采集、城市生活指南以及移动支付等多种公众服务功能,包括餐饮、娱乐、公共信息等,乘客可以随意触摸点击选择浏览。

在刘江波看来,现在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GPS定位技术、GSM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统一的城市智能叫车系统平台。对出租车智能叫车实行技术整合,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出租车查询、召车、服务,以短信或电话方式实现自主预约、实时召车、实时等车等功能,能大大提高叫车服务的成功率,降低出租车空驶率,缓解城市拥堵。

尽管刘江波对车载信息屏产品引发的质疑有些不满,但他仍坚定地认为,交通现代化和智能化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出租车在优化公共交通方面大有可为。

而对于业内比较关注的出租车信息屏安全问题,刘江波认为,完善标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他介绍,触动传媒新一代车载信息屏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进行了系统的安全性能测试,包括头枕能量吸收性试验、燃烧测试、极端情况下的碰撞测试等,试验标准测试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触动车载信息屏已通过了国家现有标准的检验,也准备配合国家主管部门一起制订更细分类的行业与产品标准”。

在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赵忠义看来,国内应该学习一些国外经验,让出租车信息屏不仅具备商业广告功能,还能提供充分的社会服务信息,例如让乘客便捷查看司机信息、进行满意度评价、支付车费、查看实时路况等。

赵忠义还认为,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引导和管理,让地图服务、生活服务、旅游线路等都成为未来出租车视频信息服务的趋势。“出租车智能化、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不应因其偶发的问题而因噎废食。”

车载多媒体范文第3篇

一、国内现有公交车载电视运作模式与发展规模

基于公交车载电视的诸多特点,特别是对于传统电视在传播范围上的一个“盲区传播”的互补。移动电视成为传统电视业之外一个后劲强劲的经济增长点。正是对于这一良好经济前景的预期分析,国内相当数量的城市都在积极推行或论证公交车载电视平台的建设。运作模式:多方筹资政策支持作为丰富的满足人们途中碎片时间需求的公交车载电视,虽从属于电视行业。但是其运营管理与传统电视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目前正处于公交车载电视发展最好的时间,首先是政策面的支持。国家通过减免税收等政策支持相关境内外及民营资本进入市场,包括资金投入、节目资源建设及联合运营等。公交车载电视在运营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普通传统电视一样,公交车载电视首先需要完成基础设备的铺设,包括要根据各城市地理特点建设发射基站及其传输网络系统。另外,各台公交车配备的终端接收设备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珠海为例,东西条状结构的地理位置至少需要两个发射基站才能基本看解决珠海公交车载电视的信号传输问题。现阶段车载电视市场平均每辆公交车安装成本约为1万元,铺设基础设备最少都是以千万元人民币计。目前公交车载电视的发展一方面是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方面是民间资本的跃跃欲试,两者的结合可以为公交车载电视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多保障。发展规模:两强领跑异彩纷呈综观全国公交车载电视的市场,基本形成了以华视传媒和世通华纳为第一梯队,两强领跑,其他地方城市独立运营车载电视为第二梯队的市场格局。华视传媒成立于2005年,根据其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视传媒覆盖61个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联播网城市和8个地铁电视联播网城市。有用92000多辆公交车和35条地铁线路,近15万个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终端和73000个地铁电视终端,覆盖中国无线发射技术播放终端数占比81.6%,并延伸至香港地区,影响中国主流消费城市4亿人次。而世通华纳,在资源覆盖上来说,主要垄断着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资源,性价比突出。截至2011年三月世通华纳打造的移动电视全国广告联播网业已覆盖中国35个主流城市及17个二三线城市,9万余辆公交车,13万余台电视收视终端,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移动电视网络。

二、公交车载电视媒体分析及珠海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发展建议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急速膨胀,珠海的公交运输能力也急速攀升,公共交通工具几乎已经成为市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珠海公交集团拥有公交巴士800多辆和相当数量的出租车,涵括了整个珠海城区,覆盖了城郊及周边城乡。依托丰富的公交路线和集中的客流,珠海公交集团1996年成立了珠海市公交广告有限公司,开展了包括车身贴电子屏、座椅靠背、拉手等公交广告媒体。广告的形式和载体相对单调。同时,作为更为直接、受众更为喜爱和具有较高认同度的移动电视在珠海却一直未曾出现。因此本文认为,在珠海推广公交车载电视不仅有利于珠海公交集团的广告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可以提升城市公交形象和城市形象,丰富广大市民的生活,为众多商家、广告公司、公交公司共同拓展利润空间。在全国范围来看,公交车载电视广告却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移动电视并没有覆盖到中小城市,只是出现在一些经济增长较快的大城市中。同样有公交车载电视,上海已经在推出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吸引受众,其他城市却还在为收回成本大伤脑筋,广告收入入不敷出。本文认为珠海在发展车载电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车载多媒体范文第4篇

近30%受众选择网络了解奥运信息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正式成为奥运会持权转播商,这是奥运百年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从CSM媒介研究奥运会传播效果调查中显示,受众对于媒体的选择和倾向中,电视媒体仍然是人们了解奥运信息的首选媒体,比例高达92%,但网络媒体和其他新媒体成后起之秀,近30%的奥运受众希望从互联网上获得北京奥运的信息,这个数字超过了平面媒体。其中,奥运金牌榜作为最具总结性和时效性的奥运信息传达,成为互联网受众最受欢迎的奥运节目内容。

网络成为受众第二大收看奥运视频转播、了解奥运信息的渠道。针对这一现象,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文斌表示,中央电视台对此非常重视,将通过央视网、手机电视和车载电视等新媒体,全面延伸、拓展电视报道方案,全程直播所有奥运赛事。汪文斌告诉记者:“电视转播的奥运赛事,央视网上会有,电视上不转播的,央视网上也会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黄升民为互联网等新媒体与奥运结合所带来的聚合力量感动不已,称奥运会进入新的历史时代,从“英雄的奥运会、欣赏的奥运会”转为“平民的、参与的奥运会”。

CSM媒介研究调查称,受众更乐于在互联网上收看体育赛事实况,在手机电视和移动电视上观看奥运新闻,在楼宇电视和户外街上电视上观看天气预报等信息。

车载多媒体范文第5篇

2014年美国音频市场发展概况

尼尔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美国全国广播受众总数达2.44亿,①91.5%的12岁以上美国受众每周都会收听广播,比2013年91%的受众覆盖率上涨0.5个百分点。每周收听人数超过1.81亿。②

美国广播广告局(The Radio Advertising Bureau)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美国“线下广播”广告收入③和“数字化广播”广告收入④增长率超过两位数,而传统的“点播广播”广告收入⑤和“广播网”广告收入⑥却呈现负增长。(如表1)其中,“数字化广播”广告收入为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两位数增长态势。⑦

表1:2014年美国广播收入对比图(百万美元)

总体来看,美国广播市场受众人数平稳增长,行业总体收入增长乏力(增长率为-1%)。但美国的“数字化广播”和“线下广播”广告收入增长迅猛。

2014年美国音频市场发展特点

(一)公共广播数字化发展成效显著,尽显活力

美国的公共广播电台有900多个,覆盖受众3200万。目前美国公共广播的资金来源主要靠350万个成员台的资助,每年收入大约为4.5亿美元。

美国公共广播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较早,比如像NPR、⑧纽约的WNYC电台、芝加哥的WBEZ电台和加利福尼亚的KPCC电台的《Radiolab》、《Freakonomics Radio》、《Planet Money》和《Here’s the Thing》等节目,都已位列苹果市场下载量前列。

再比如,纽约公共广播电台(New York Public Radio)的《On the Media》和《Studio 360》等节目相继推出幻灯片网站、博客和播客平台。目前,《On the Media》节目网站的独立访问用户已达7万,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访问路径都来自于社交媒体。

除了广播节目的数字化分发以外,美国公共广播也很重视移动应用的开发。比如NPR推出了新闻音频客户端“NPR One”,WNYC的APP立足于纽约新闻,PRX(Public Radio Exchange)的客户端“Remix”则专注于讲故事。这些应用也可以在电脑、手机、电视、汽车等移动终端进行操作。

(二)商业广播加速数字化转型,但依然无法摆脱赤字困境

美国第一大商业广播电台运营商“清晰频道(Clear Channel)”于2014年9月正式改名为iHeartMedia。iHeartMedia第三季度用户数达5000万,收入增长4250万美元,增长率为3%。与2013年同期相比,iHeartMedia第三季度收入增长700万美元,增长率仅为1%。⑨

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iHeartMedia的数字化平台iHeartRadio的注册用户较2013年同期增长50%,甚至超过了Twitter、Facebook和Pinterest的用户增长速度。⑩iHeartRadio的内容涵盖iHeartMedia旗下的848个地面广播电台节目,在美国音频应用市场中占比9%,仅次于潘多拉(Pandora)。目前,iHeartRadio已经进入亚马逊的Fire Phone、Fire TV,三星的New Samsung Gear 2、Smartwatch,摩托罗拉的Moto 360,LG的G Watch,谷歌的Android Wear 、Chromecast和苹果的CarPlay系统,并与捷豹路虎、沃尔沃等汽车厂商长期合作。

虽然iHeartRadio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依然无法扭转iHeartMedia的债务危机。由于前些年iHeartMedia为并购广播电台而负担高昂借款,加之iHeartMedia收入增长乏力,截至2014年9月,iHeartMedia依然背负207亿美元债务。⑾其他商业广播电台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三)数字广播受众呈增长态势,与车载系统紧密结合

图1:2012~2018年美国数字广播每月收听人数预测(百万)

据eMakerter统计,2014年数字广播每月覆盖受众1.6亿。预计未来五年,这一增长趋势将会保持继续。

截至2014年1月,美国共有2200个广播电台提供数字服务,在所出售的共计1750万个HD广播接收器中,多达1500万个被装置到了车载系统中。HD数字广播被广泛安装到奥迪等30余种车型,美国范围内每天出售2万辆带有数字广播接收装置的汽车,平均每4秒卖掉1部。

iBiquity的车载应用不仅具有收听功能,还开发了“应急警示”功能,在气候灾难、地质灾难等来临时,和联邦与地方政府形成联动。频道指南、书签、交通等功能也一应俱全,项目实现集音频、图像、数据服务和公共服务于一体。⑿

(四)卫星广播用户数增长,但净收入有所下降

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美国唯一运营卫星广播业务的公司――天狼星XM卫星广播公司(Sirius XM)净增长用户数达到43.28万,总用户数为2670万,增长率为5%。付费用户数增长37.96万,总付费用户数为2200万,增长率达7%。收入10.57亿美元,但净收入有所下降,为1.36亿美元。⒀ (五)数字音频应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2014年,很多美国人在选择数字音乐时出现了“选择恐惧症”,大家不知在潘多拉、声破天(Spotify)、Rdio、Rhapsody、Wonder.fm、Beats等众多音频应用中如何下手。Statista的“流媒体音频市场份额排名”可以作为参考。截至2014年2月,潘多拉位于“流媒体音乐市场份额”排名榜首,占比31%;苹果的iTunes Radio占比8%,声破天占比6%。除了音乐节目,苹果iTunes Radio还与NPR开展合作,为受众提供新闻、体育类等综合性节目。

而声破天的优势则在于其付费用户数最多,覆盖全球55个国家。截至2014年5月,声破天在全球的付费用户数量突破1000万,活跃用户数量超过4000万。⒁2014年声破天不仅收购了音乐数据平台The Echo Nest,还与优步(Uber)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发展车载音频服务。

与此同时,苹果、谷歌等网络巨头也开始“跑马圈地”。已经拥有iTunes radio的苹果公司以32亿美元收购流媒体服务Beats Music和Beats Electronics,成为苹果史上规模最大的交易。谷歌收购Songza“音乐发现”服务公司并纳入Google Play Music。⒂亚马逊推出了Prime Music。YouTube亦将推出YouTube Music Key。Twitter正在谋划收购SoundCloud。美国的数字音频应用市场呈现白热化竞争局面。

(六)2014年成为“播客复兴年”

据爱迪生研究(Edison Research)报告,近年来,美国每周播客收听率一直保持25%的增长率。每周收听播客人数覆盖率从2013的12%增长到2014年的15%,⒃2014年,每月的播客独立用户访问量为750万, 覆盖人数达4800万。每月播客下载量为100万次,是2010年的两倍。⒄

近年来,传统广播媒体制作的播客广受欢迎,比如WNYC的Radiolab、PRX的Radiotopia、American Public Media的Infinite Guest、PRI的SoundWorks等。在2014年播客市场中,最亮眼的要数在“苹果iTunes播客下载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一的播客“Serial”。

播客“Serial”开播于2014年10月3日,短短两个月即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在下载量增长最快的播客。截至2014年年底,下载量总量达到800万次。Serial由在公共广播播出的《This American Life》节目制作组制作,播客内容为一起1999年发生的真实的谋杀案所引出的长达数年的调查。Serial第一季共有12期,每期时长40分钟。Serial制作精良,形式近似于调查性新闻特写,有旁白、陈述,有对谈、考问与法庭陈词录音。故事矛盾迭现,引人深思。

目前,已经有好莱坞导演联系Serial的制作人,欲将其翻拍成电影,其节目音乐也风靡美国,英国广播公司更是在频率中反复播出。Serial的“走红”已然成为席卷欧美的一种文化现象,使播客在2014年成为音频市场一颗亮眼的明星。

2014年美国音频市场呈现的趋势

(一)音频APP较受欢迎

从公共广播到商业广播,在美国,几乎各家媒体都已推出APP,独立应用程序开发十分普遍。美国网络流量统计公司comScore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广播”类应用占到18岁以上美国人移动应用总使用时间的8%,排名仅次于“社交网络”和“游戏”应用(“其他”类除外),在“多媒体”、“零售”和“即时通信”等应用之上。音频APP在美国较受欢迎。另外,美国“广播”类应用多为iOS系统,更倾向于移动使用场合,广播移动应用的受众抵达率高达70%。

在“美国独立用户访问量最多的前十五名移动应用”中,Pandora和iTunes Radio两个广播音频移动应用跻进榜单。同Facebook、YouTube和谷歌等跨平台“大佬”们同台竞争,对于单纯的音频媒体来说,这已然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传统广播应用没有入围其中。

(二)借力社交媒体扩大传播渠道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触受众,美国音频广播还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平台开展了广泛合作。从节目制作来看,美国广播与Facebook、Twitter、 Snapchat、Pinterest等社交媒体的互动已经非常普遍。目前还有为数不少的美国广播记者热衷于使用Soundcloud ⒅和Mixcloud ⒆录制与编辑音频节目。

美国广播节目播放利用网络流媒体拓展出口的案例也很多:比如听众可以在iTunes Radio、TuneIn上收听到ESPN和NPR的节目。更为深入的合作,还表现在把广播音频应用程序嵌入到手机、网络电视、户外屏幕、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种移动终端。比如Rdio和iHeartRadio已经嵌入了谷歌的互联网电视Chromecast;Pandora和iHeartRadio已经嵌入到多个品牌的智能手表和眼镜中,受众只要摇摇胳膊、眨眨眼就能为好节目“点赞”。

(三)数据分析技术盘活节目制作、传播与服务

传统媒体NPR一直以来十分关注数据分析,并专门组建一个由45人组成的数字服务部门,全面开展节目后台数据分析,为节目评估提供了有力依据。并不断推陈出新数据新闻项目,比如在2014年广受关注的《货币星球:制作T恤(Planet Money:Makes A T-Shirt)》等,在美国中期选举等主题报道中也表现不俗。另外,NPR还开放节目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为受众、联盟台与其编辑员工提供了很多开源应用。

再看数字音频公司,声破天和iHeartRadio的节目推送背后靠的是音乐数据分析平台The Echo Nest。⒇潘多拉的“基因组工程”背后是数据科学家团队。2014年,潘多拉为了给内容提供者与品牌广告商提供受众喜好数据,开放了“艺术家市场平台(Artists Marketing Platform)”。(21)iHeartMedia也基于其音频数据库,推出“受众交付优化器Audience Delivery Optimizer (AuDiO)”,为美国政治竞选团队提供使用音频的精确目标选民。

(四)车载广播带来机遇

美国麦格理资本(Macquarie Capital)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车载收听在美国广播受众收听场景份额中占比高达44%。根据美国移动运营商行业组织GMSA预测,到2015年美国将有一半的新车联网,到2025年所有新车将实现联网。

在美国,传统广播、商业广播、数字广播、卫星广播和数字音频流媒体都已意识到未来车载收听的重要性,并积极与车载厂商取得联系,这种迹象从上文所介绍的NPR、潘多拉、iBiquity和卫星广播的车载发展中可见一斑。如果能在车载界面系统占有一席之地,无疑会使传统广播在移动互联时代取得突破性发展。

但对于传统广播来说,车载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2014年,苹果与谷歌推出的CarPlay、(22)Android Auto成为美国车载娱乐系统中的有力竞争者。(23)声破天、Slacker Radio、Rdio等一系列数字广播媒体也在抢占车载市场。

(五)音频市场资本收购动作不断

2014年,美国广播市场资本交易与收购动作不断:除了上文谈到的苹果、谷歌、声破天的收购动作之外,音频公司Deezer还收购了Stitcher,以期扩大车载终端服务。值得关注的是,继收购Beats Music后,苹果又以3000万美元收购了个性化新闻/谈话电台应用Swell。

宏盟媒体集团(Omnicom Media Group)与iHeartMedia达成的2亿美元交易为传统广播带来利好消息。2013年宏盟媒体集团对于广播的投入扩大了一倍,2014的2亿美元投资亦会惠及iHeartMedia旗下的众多广播电台。

亦有专家预测,声破天可能在2015年IPO,估值或最多达80亿美元。仅次于清晰频道和积云媒体的美国第三大广播集团Townsquare Media也在准备上市,届时首次公开募股达1.44亿美元。(24)

(六)积极打造新媒体品牌,沿袭主品牌背书

早在2010年,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就进行了品牌重塑,宣布不再使用“National Public Radio”,而改为NPR。同时“R”的含义也不再单纯指称“Radio”。

2014年,很多音频媒体纷纷整合旗下广播、户外媒体、电视、出版等业务,相继更改了公司名称与标识。比如拥有百年历史的“清晰频道”改为了“iHeartMedia”、“Envision Radio Networks”改为“Envision Networks”、“Journal Broadcast Group”改为“Journal Communications”。从“频道”到“媒体”、从“广播网”到“网络”,从“广播集团”到“传播”,这些公司的易名规律预示着公司业务正在向数字媒体领域发展。

对传统广播的启示

(一)传统广播市场增长乏力,数字化转型时不我待

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报告,近十年来美国广播受众覆盖率一直稳定在91%左右,广播受众变化不大。据美国广播广告局数据,近五年来,美国广告收入也增长缓慢,从2009年的160.29亿美元到2013年的176.49亿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为1.7%。2014年前三季度更是出现负增长。

需要关注的是,美国广播广告局并没有纳入潘多拉等数字音频应用和卫星广播收入。2014年的美国数字音乐市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数字音频用户猛增,Rdio、Rhapsody等音频应用层出不穷,苹果、谷歌、亚马逊“疯狂”收购音频公司。与此同时,First Look Media和苹果iTunes Radio等数字媒体纷纷从NPR、积云媒体(Cumulus Media)挖走负责广告营销的数字业务的高管。美国的数字音乐市场,还未等传统广播进入,就已然发展成为红海。

(二)传统广播应立足音频,把能做的做好

诚然,数字化转型并不意味着广播要抛弃传统音频业务,去发展视频、游戏等全媒体业务。广播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内容为王”,美国公共广播的很多高质量的节目不仅在频率广播方面广受欢迎,而且获得了很高的下载量。多年以来,美国水平参差不齐的播客行业一直波澜不惊,而随着制作精良的Serial的推出,才掀起了美国播客收听浪潮。虽然iHeartRadio的用户增长迅速,但iHeartMedia本身没有一档叫得响的栏目,最终导致其总体收入不济。从2014年美国音频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出,只有对内容深耕细作,才能在数字平台上吸引更多受众。

传统广播能做的有什么呢?除了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以外,还应该做好一切和音频有关的业务,比如音频节目网站、播客、音频APP等。好的音频内容才是传统广播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传统广播在数字化时代赢得尊严的保证。

(三)传统广播还应放眼长远,勇于抓住数字化商机

根据BIA/Kelsey美国当地媒体预测,2014年美国数字化广播广告收入占广播广告整体收入的6.5%,这一比例将在2019年攀升到11.6%。我们应该看到音频数字广告的快速增长态势与巨大的上涨空间,勇于探索数字化平台上广告、电子商务等多元收入方式。

注释:

③线下广播收入:即非插播类广播、非传统广播收入。包括门票、户外、赞助、商品销售和印刷活动等收入。

④数字化广播收入:包括所有传统广播网站与商业网站收入,比如网络广告、电子商务、邮件等移动媒体与数字广播收入。但不包括潘多拉、声破天等数字音频应用和卫星广播收入。

⑤点播广播收入:60分钟或者更短的传统插播类广播收入。

⑥广播网收入:即美国七大主要广播网公司与交通网广播等传统广播收入。

⑧2010年,NPR品牌重塑之前名称为“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⑨#.VKU-p_Sl_HI

⑾自美国实施《1996年电信法》(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后,经营广播的企业可以在同一市场购买多家电台,同时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电台的数量限制也被取消。这项新的法令掀起了业内收购与重组的高潮,并购巨头大多依靠借款来承担水涨船高的广播公司估值,清晰频道就是典型代表。

⑿http:///cgi-bin/rol.exe/dailynews

⒀http:///article/36842/siriusxm-q3-revenue-up-10-over-2013

⒁http:///archives/tag/spotify

⒂谷歌已经把“Google Play Music All Access”更名为“Google Play Music Key”

⒃http:///the-infinite-dial-2014/

⒄http:///publishers/nielsenes-rise-podcast/

⒅http:///en/stories/soundcloud-basics-journalists

⒆http:///wiki/Mixcloud

⒇http:///topic/editorial

(21)http:///85553

(22)CarPlay API已经开放给了播客Podcasts、音频流媒体Beats Music、Spotify、Stitcher、CBS Radio和iHeartRadio。预装汽车品牌包括沃尔沃、丰田等29家。

(23)Android Auto API开放给了播客Pocket Casts、新闻音频收听应用Umano和音频流媒体Google Play Music、Pandora、Spotify、Songza、Stitcher、iHeart Radio和TuneIn等。预装汽车品牌有斯巴鲁、大众等共计28家。

相关期刊更多

车载微电脑音响改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音响改装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铁路计算机应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