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范文第1篇

近年来,本市偷盗单位内工业原材料的案件呈上升趋势,20__年发生偷盗单位工业原材料案件比上年增加了15,造成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个别案件不仅给被盗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被盗物品系剧毒或放射性物质,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影响局部地区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因此,遏止住这股危害社会治安稳定的暗流,对确保本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至关重要。本文试在剖析此类案件作案特点、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对策。

本文所涉及的工业原材料案件系指:犯罪分子结伙利用大、中型交通工具,在企事业单位内部仓库、料场盗窃工业用特种铝合金、进口铝合金、铝锭,铜、锡、钢筋等型材;工业用氧气瓶、乙炔瓶、切割机、电焊机、钻孔机、探伤仪等工具;装潢用塑钢、变压器、漆包线、空调外机等(不含犯罪分子盗窃野外架空电线、电缆案件)。

一、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的特点:

(1)节假日作案多于平时。据对20__年“五一”、“十一”及今年春节前后的案况采样分析,节假日作案多于平时。20__年4月30日至5月8日共发生盗窃工业原材料案件26起,比节前九天(20__年4月20至4月29日)发案17起,上升52.9;20__年9月30日至10月8日共发案34起,比节前九天(20__年9月20至9月29日)发案16起,上升112.5;今年春节期间(20__年1月23日至1月30日)又发案件24起,比节前九天(20__年1月14日至1月22日)发案16起,上升50;被盗物品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如20__年1月30日,本市某化工厂铸造车间职工上班时发现放在车间库房内的四台探伤仪被窃,价值人民币30万元。

(2)团伙作案人数增多。过去盗窃工业原材料案件多是2至3人结伙作案,而现在是8至10人团伙作案,有的甚至更多。不仅团伙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有事先到现场打样踩点的,亦有准备作案工具的,而且犯罪嫌疑人为了躲避晚上被巡逻警察盘查,往往在打样踩点时就把作案工具放置在现场附近。

(3)作案工具升级,机械化程度高。过去犯罪分子作案多数使用撬棒、扳手等手工工具,用手推车、黄鱼车运赃,现在则动用事先盗窃来的切割机、用卡车或雇佣个体出租货车到现场运赃。为逃避打击,汽车到了现场后,往往将车灯关闭,车子不熄火,一旦被发现就可驾驶车辆逃跑。如20__年1月29日晚,本市某区一塑钢仓库被盗。仓库内40捆进口铝合金型材被窃,价值人民币16万元。

(4)作案对象、销赃对象往往系同一籍贯地。从已破获的案件看,犯罪嫌疑人以江苏省淮阴籍和安徽省霍丘籍对象最多。其次为安徽省阜阳、阜南、淮南籍为多。而盗窃者与销赃者又多以老乡关系为纽带,形成盗、销一条龙。

(5)发案地以市郊结合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居多。据统计本市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以浦东、宝山、普陀、闵行、青浦、松江、南汇、嘉定等区中小企业发案最集中。而上述地区的外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被偷盗的则较少。

(6)发案时间以下半夜12:00以后最多。从已经发生的案件情况看,90是下半夜12:00以后作案。犯罪分子针对上半夜单位内部值班人员警惕性较高,夜巡警察刚上岗,兴奋点高,盘查率高的特点,将作案时间多数选择在下半夜。因为下半夜值班人员多数精力不济,大多睡觉了,内部值班形同虚设;夜巡警察兴奋点也由于劳顿所累而降低,盘查少,盘问率低,作案风险低。犯罪分子趁机潜入仓库大肆偷盗。甚至一夜掠空一间仓库。

二、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多发的原因

(1)企业内部管理和防范设施上存在漏洞。节前各单位忙于应酬,准备过节的各项事宜,内部管理普遍较松,特别是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开工不足,内部管理更为松懈,有的围墙残缺不全,漏洞缺口随处可见,有的货物乱堆乱放,货物被盗了还浑然不知;

(2)值班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值巡不到位,形同虚设。有的值班室没有电话,发生案件无法及时报警,有的值班人员缺乏基本业务培训,有警不会报;有的慑于犯罪分子,有警不敢报,听到声响假装睡觉;不少单位值班人员多数是老、弱、病,根本不符合值班员的基本要求。

(3)犯罪分子掌握内部管理规律,踩“点”作案。犯罪分子基本摸清了上半夜值班人员要列行公事在厂区巡视一番,警惕性较高,下半夜巡察力度明显降低,边缘地区夜间防控网漏洞大,设卡不到位的特点,有准备有预谋的进行盗窃,而且销脏渠道畅通。有的晚上刚被盗,第二天“货”就到了废品回收站里。

(4)技防设施安装率低,安装率不到5。从破获的案件看,多数企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安装技防设施,有的安装位置不合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防范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的对策

(1)堵源截流严格清查管理加大审查力度。针对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案发以浦东、宝山、普陀、闵行、青浦、松江、南汇、嘉定等区中小企业发案最集中,以及犯罪嫌疑人多系江苏省淮阴籍、安徽省霍丘、阜阳、阜南、淮南籍,盗窃者与销赃者又多以老乡关系为纽带,形成盗、销一条龙的特点。上述各区(县)公安派出所(警署)应抓住此次严打整治的契机,充分发挥本市外来流动人口“”信息系统的优势,认真抓好外来流动人口落脚点的整治管理,要依法严格外来流动人口房屋租赁和废旧收购摊点的管理工作,特别要将江苏省淮阴籍、安徽省霍丘、阜阳、阜南、淮南籍的外来流动人口列入清查整治的重点,对无证经营废旧收购的一要坚决予以取缔,二要对有前科劣迹的,现在沪又无正当职业的外来流动人口一律送收容待遣,并要认真做好从人到案的审查及相关信息资料的采集工作;对已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各区(县)公安派出所(警署)应加大审查工作的力度,切实做好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来沪时间、暂住地点、交往关系、随身物品等情况的核查工作。要从嫌犯随身手机、各种信用卡、消费卡等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审讯、调查工作。

(2)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 则,切实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针对近期犯罪分子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突出的情况,根据《上海市社会治安防范责任条例》和公安部、国家经贸委《国有企业保卫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公安内保部门要积极指导、督促辖区企事业单位,认真做好单位内部的治安防范工作,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防范教育,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把治安防范工作与厂长(经理)、职工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层层签约,明确责任。使各单位的负责人牢牢记住自己是本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防范工作负全责。节假日和双休日要安排领导或骨干值班,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3)加大投入,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防范力量、设施建设。针对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中普遍存在的防范漏洞,建议有经济能力的单位一定要在防范的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加高、加固厂区围墙,有条件的要加大对技防设施资金的投入,安装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同时要调整、充实值班人员,选拔责任心强、年富力强的人担任值班员,企事业单位一律不准聘用老、弱、病人员担负值班岗位,对值班人员要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持证上[,!]岗。

(4)充分发挥企事业治安联防作用。针对偷盗工业原材料案件作案危害性大,公安警力有限等情况。治安防范工作更要注重发挥企事业治安联防作用,应从上海企业实际出发,根据市郊结合部地域大,夜间人少,企事业又相对较多的特点,由所在地公安部门牵头,组建企事业单位夜间治安联防队,加强夜间安全防范,探索一条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下新型的治保工作模式。

原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53-1

1 原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检测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些检测单位的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甚至对建筑原材料检测知识知之甚少,设备使用操作不规范,检测数据很难得到保证和准确。有些检测员的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接受个别建设施工单位的好处,出具假报告,为假冒伪劣原材料提供了方便。这样不仅没有把好建筑原材料的检测关,还为使用假冒伪劣建筑原材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有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不合格的建筑原材料不送到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或者送合格的建筑原材料,但使用的却是不合格的。采取各种欺骗的手段躲避检测部门的检测,使建筑成本降低,利益最大化。三是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管理不严格,没有把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来管。

2 提高检测质量

2.1 要在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建筑原材料的检测

每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内部应设立一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材检测单位,选派或任用有专业知识、清廉正直的人担任检测部门的领导,使原材料检测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保证原材料检测的科学、公正和准确。

2.2 进行设备更新,提升检测能力

要舍得投资,购买先进和达标的检测设备,淘汰故障多、检测不够准确的老设备,以适应现代建筑原材料品种繁多的新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检测的设备要求。用微机自动控制检测设备,变过去手动检测、手填数据和检测报告单为微机自动采集检测数据和出具报告单,避免操作人员手工计算及出具检测数据和报告单时出现误差,从而使原材料检测更为公平、公正、准确。

2.3 检测设备要有专人管理、维护、使用

对检测设备要进行随时保养和定期检测,要由有资质、有信誉的专业设备检测部门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检定,保证检测设备性能良好,检测准确。检测人员的素质对检测的结果、报告至关重要,建筑原材料检测单位要改变专业检测人员少,雇用临时工的局面,要录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业部门培训合格的人员,从而保证建筑原材料检测的工作质量。

2.4 要严格按国家规定进行检测

国家对建筑原材料检测工作非常重视,颁发了建设部令141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实施了“通用硅酸盐水泥”,“建筑用卵石、碎石”,“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外加剂”,“ 建筑用砂”,“建筑节能检测”,“防水检测”,“砌体材料检测”等建筑材料国家标准,对建筑原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检测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检测。要认真保管原始数据和记录,保证其真实、准确。对检验不合格的建筑原材料,需要复检的可以进行复检,没有复检的一律不得用于建筑工程中,不得以次充好。

2.5 取样要按规范进行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原材料、半成品材料和现场制作的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焊件等应在建设单位或有资质的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理下在施工现场进行取样和送检。送检单位对送检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负责。取样数量和取样方法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相关标准进行,譬如:水泥,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 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采用取样管,插入水泥适当深度,用大拇指按住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总量不少于12kg。钢筋,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代表数量不大于60t,任选2根钢筋截取,取5根,重量偏差和尺寸偏差取一根,长度为500mm,如不合格应复检,取双倍。门窗物理性能,同一品种、类型和规格的窗每100樘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樘也为一个检验批。取样方法:每个检验批至少抽查5%,并不得少于3樘。高层建筑的外窗,每个检验批至少抽查10%,并不得少于6樘。焊件、砌体材料、砂、碎石、卷材、试块等也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检测单位对每一个在建工程应进行一次抽样检测。

2.6 要强化建筑原材料检测的管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质量检测的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抓好建筑原材料的检测工作,要责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检测,没有检测的建筑原材料或经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得使用在建筑工程上,对于不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仍然用于建筑工程的行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十四条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生产、销售伪劣假冒的建筑原材料的生产商,有关部门应当加大调查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对检测单位加强监督检查,检查检测单位是否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要求,是否按规定进行检测,是否依法出具检测报告,是否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等,发现问题应按国家《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予以处理,从根本上确保建筑原材料检测工作的准确,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原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反倾销公共利益国家经济安全环境保护

在各国的反倾销案例中,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对基础原材料如金属、化工品等的反倾销。我国自1997年对进口产品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件以来至2006年2月,已经对三氯乙烯、丙烯酸酯、不锈钢冷轧薄板、冷轧板卷等共41种产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其中基础原材料就占了2/3多。

1成为反倾销对象的原因

1.1与基础原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

基础原材料可以分为化工制品和基础资源。基础原材料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特点比较显著,容易区分。发生倾销案件时,容易认定同类产品,对倾销的认定有利,而且大多基础原材料属于初级产品,处于生产链的上游,产品涉及面广、品种众多,下游产业应用范围广泛,在许多后续加工时常常能给加工产品带来较高的附加值,所以发生反倾销的几率也较高,有时甚至出现产业链的上下游产品同时都遭到反倾销调查的现象。

1.2与基础原材料适合规模化生产的特性有关

基础原材料大都是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在规模化生产的行业,为了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企业必须维持甚至扩大生产规模。但为了避免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发生,同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转移部分生产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当市场竞争激烈,而国外市场需求无法确保时,出口企业就会倾向于选择倾销这种竞争手段,则相应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几率就较高。

1.3与关税结构有关

根据关税结构有效保护理论,关税结构一般都体现为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制成品的由低到高的梯形关税税率结构,其关税税率是随加工程度不断提高而提高的,体现了对产业的有效保护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基础原材料产业一般不会通过提高关税来抵制进口和进行保护国内产业,否则将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各国普遍对基础原材料实行较低的进口关税税率,甚至实行零关税,于是反倾销便成为保护国内基础原材料产业的有力工具。

2利益分析

对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究竟是利是弊?如果仅是从倾销对国内竞争性产业造成损害角度考虑,显然是不合适的。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从公共利益、国家经济安全、对外贸易关系、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2.1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

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在依照反倾销法决定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国家需要平衡利益主体,其中包括受倾销损害的国内产业、以倾销产品为原料的下游产业以及最终的消费者。

2.1.1国内产业的利益分析

对基础原材料进行反倾销,与对其他产品的反倾销一样,无疑给国内受损竞争产业提供了贸易保护。在采取措施征收反倾销税后,进口产品价格止跌反弹,进而限制了该产品来自诉讼国对象的进口量,有利于涉案产品在数量和价值方面呈稳步增长趋势的情况下,使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摆脱低迷状态。这有利于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有利于国内竞争性产品市场恢复有序竞争的状态。

同时对于国内同类产业的发展而言,通过反倾销调查,如果采取措施,一般都会对国外进口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且经过复审后还可继续征税,这样对于国内的同类产业而言,就为其赢得了宝贵的调整时机,国内产业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得以利用当今世界前沿技术改进设备,提高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

但是如果受损竞争企业把反倾销仅当作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思进取,或者无法从技术上加以突破,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最终还是无法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另外,国内竞争性企业反倾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最终取得胜利后,最终得益的却不一定是其本身。首先,反倾销会导致贸易转移效应的产生。由于反倾销税只适用于指定来源的产品,在限制特定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同时,会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低价产品进口的增加。反倾销保护引发的贸易转移效应,使得进口来源由被指控存在倾销的出口企业,转向未遭受指控的其他出口企业;或者从裁定倾销幅度较高的出口企业,转向倾销幅度相对较低的其他出口企业。这样就导致反倾销保护的实施效果不一定能够达到进口国的预期目标,真正受益的可能不是进口国的进口竞争产业,而是那些未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其他国家的出口企业。其次,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削弱了相关国家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一些外国公司并不是坐以待毙,为了维持乃至扩大在进口国市场的份额,外国公司可能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入进口国市场,或者进一步扩大在进口国的投资规模,由此引发反倾销保护的投资跨越效应,削弱了反倾销对受损企业的保护作用。

2.1.2下游产业角度的利益分析

基础原材料的产业特点是产业链条长,下游产品多。当上游产业获得了反倾销保护后,上游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将上游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下游产业的竞争力。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下游产业也会进行反倾销申诉,当这种申诉被授予时,最初由上游产业提起的反倾销就产生了继发性保护效应。反倾销行动的继发性保护效应,使得反倾销措施在上下游产业间发生了传递,从而加大了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成本,增加了进口国的消费者福利损失。

同时,在对基础原材料产品进行反倾销后,短期内抑制了进口产品数量,如果国内同类竞争原材料产品生产厂家很少,国内的产品可能由原先的供大于求变成奇货可居,有可能价格发生惊人上涨,发生价格垄断,由此造成下游企业成本成倍增加,甚至难以为继,最终遭受到灭顶之灾。

由于上下游企业实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旦下游企业失去竞争力,则下游国外产品会趁机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下游企业更加难以为继,甚至停产、倒闭。国内上游企业产品进而会失去下游的产品生产商,可能会由紧缺资源到过剩资源,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甚至也会面临停产、倒闭的地步,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受损,由此引发的后果使反倾销措施的作用适得其反。

2.1.3消费者角度利益的分析

基础原材料不是供消费者直接消费的产品,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消费品,但上游产业由于反倾销价格上涨,进而会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影响到下游产业的成本,最终会间接提高消费品的价格,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总之,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对于竞争企业而言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否能真正得益与该企业是否能通过反倾销保护真正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关。而对于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而言,他们无疑是反倾销的受害者。

2.2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分析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在整体上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不会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各地区对基础原材料进行全球性的采购。由于基础原材料大多属于掌握国家命脉的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低价倾销的基础原材料是否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有观点认为,如果基础原材料产业供应链掌握在进口方手中,由于基础原材料产业链长,涉及产品多,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会给进口国带来诸如将不得不支付大量外汇以保证供应,下游产业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问题,会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事实上,对于国内资源相对丰裕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要的。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反倾销措施,建立自己的产业。产业可以通过这种保护提高本身的竞争力以及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不仅保障该产业的安全,同时带动下游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但对于国内资源相对稀缺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对该类产业作出保护后,由于本身受资源限制,产业无法在有利的条件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国内经济从一开始就处于资源供应不足的“不安全”状态,下游企业由于产业资源供应不足,发展受到抑制,产业竞争力下降甚至丧失,最终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导致的结果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相反使国家经济安全置于更不稳定的状态。

2.3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一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对于这一类产品,如果限制进口,加强出口,恐怕是贪小利而失大利,是以子孙后代的长远福利为代价的。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资源性基础原材料限制出口、加强进口,充分运用国外基础性原材料资源。我国发改委能源所战略室主任高世宪表示,高耗能、高投入换取了经济的增长,却引发了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高能耗行业的低水平扩张,几度致使中国的能源供应出现紧张,高耗能带来的高污染又要企业投入巨额进行补救。

2.4从对外贸易角度考虑

很多国家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损害,而是要报复其他国家对本国出口产品实施的反倾销限制,以“以牙还牙”的方式来遏制其他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本国的出口利益。这不利于国家及地域间的对外贸易关系。例如,1993年1月27日,美国商业部宣布向来自19个国家的钢材进口征收0.03%~10%(平均2.7%)的临时反倾销税,导致了世界范围的“钢铁战”,其中加拿大对来自美国和其他五个国家的热轧钢征收4.5%~124.2%的尝试性反倾销税,而加拿大是美国的最大钢铁客户,此举严重阻碍了美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3启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国家在准备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基础原材料产业形势和特点,综合考虑其对于下游用户及其进口产品的消费者利益、国家经济安全以及对外贸易关系的影响,权衡利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化工业这一类国内资源较为丰富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如果通过采取反倾销措施,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得到迅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则国家机关可以通过权衡上下游企业利益,适当采用反倾销措施加以保护,鼓励、支持这一类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果该类企业尽管实施反倾销措施后仍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则该种反倾销保护则应该停止;由于我国是属于资源稀缺却又是资源消耗大户,对于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性基础原材料,如煤炭、有色金属等应该鼓励低价进口,充分利用国外进口资源,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对于高能耗、高污染基础原材料,如造纸业,可以充分依靠国外产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对国内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要兼顾进口国与出口国的经贸关系,维护特定贸易关系而不采取反倾销措施有时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潘悦,高文书.迎战“反倾销”——国际经验与中国对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王明明,马胜华,马荣花.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5(13)

3李君.中国反倾销效果实证分析——以丙烯酸酯为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l0)

4宋长青.必须强化国家经济安全监测预警体系[J].经济要参,2003(2)

5庄芮.我国重要原材料进口现状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J].经济学家,2005(5)

6朱庆华,唐宇.中国反倾销措施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6)

原材料范文第4篇

作为企业的采购人员,必须关注原料行情。首先要理解各项物资的生产原材料,总结出他们的主要上游原料,这些原料的价格行情及走势、市场分析将是你每天必修课。你要做到原料行情与供应商一样清楚了解。

一、应对材料涨价的策略

首先要界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分担问题,成本应由供应商承担、客户承担,还是共同承担?这个在于你和供商的合作关系。

价格被双方所承认(当然供应商还是在里面加了水分),也将作为以后价格变动的基础。这样,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供应商带来的实际成本增加应该由客户承担,但采购此时可以和供应商讨论:如何合理降低他的采购成本?如何在成本结构其他项目上寻找降低的机会?此时需要供应商的合作,而其是否合作决定于你公司的实力,或者你是否具备了踢人的条件!

如果没有清楚的成本信息,采购可以要求其提供,供应商尽管不乐意或不同意,他也知道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如果他不同意,你就慢慢要,在要的过程中拖延新价格的实施,并且做好寻找新的供应商的工作。

要强调的是,除非你公司很有实力,否则一定要有合适的供应商储备,并且对于专用的模具一定自己控制所有权,以便在转换供应商的时候方便行事。比如GE,GE在找供应商时花费的精力很大,签订的合同很多,一大堆英文的,很多公司因为其声誉而愿意一味接受,所以GE的每个part的供应商只有一个,这样便于他管理,如果供应商不合作,GE会拿出一堆文件和他说事,谁都知道GE是大公司,是做大生意的,一旦有闪失损失肯定不会小,供应商怕担当不起,所以即便不乐意也得继续做,当然GE会因为你合作不好会愿意让你退出来,但是还得是他表示主动踢你。但更多的客户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不要参考GE的做法。

以上分析的是配套产品的供应商关系,而我们还会接触直接的原料供应商。要相信,现在还没有什么原料被一家公司垄断,因而有国产和进口,品牌和非品牌的差别,这时你要看你公司产品的定位了。若公司对产品品质和原料近于品牌崇拜的话,那你就不要想着选择国产或非品牌的东西。此时如果你是跨国公司的话,你可以和其他兄弟公司一起向供应商签订集团采购合同,如果你联合采购的量也让人家没兴趣,或者你公司的品牌或影响力在行业里不行的话,你就像经理如实打报告吧。如果公司愿意,则可以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考虑国产或非品牌公司产品。

但有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原料供应商往往会有很多,换个有时会很有用,可能你会在他那里可以拿到低一点的价格,原因在于作为,制造商会给他在价格上有优惠,而商愿意通过跑量给你比市场上价格低一点的价格,还有,大公司可能对小客户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对小客户的报价会高,以此把小客户挤出,或者转给商来做,比如EXXOMMOBILE公司。

关于大公司产品的,其实也有方式可以降低采购价格。要知道各个地方的产品价格往往是不一样的,所以采购可以根据公司采购量和运输费用的比较来确定是否可以从外地进货。当然,有些公司规定全国各地的须在本区域内销售,要相信有差价就会有人去冒险,采购可以引入新供应商从外地调货,外地的不会拒绝,因为他也想赚钱。

二、节约采购成本的策略

就企业采购来说,节约成本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九种:

1.价值分析法与价值工程法(VA与VE法):适用于新产品,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过剔除、简化、变更、替代等方法,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价值工程是针对现有产品的功能、成本做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现在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已被视为同一概念使用。

2.谈判:谈判是买卖双方为了各自目标,达成彼此认同的协议过程。谈判并不只限于价格方面,也适用于某些特定需求。使用谈判的方式,通常期望采购价格降低的幅度约为3%-5%。如果希望达成更大的降幅,则需运用价格、成本分析,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VA、VE)等手法。

3.早期供应商参与ESI:在产品设计初期,选择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小组。通过供应商早期参与的方式,使新产品开发小组依据供应商提出的性能规格要求,极早调整战略,借助供应商的专业知识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杠杆采购:避免各自采购,造成组织内不同单位,向同一个供应商采购相同零件,却价格不同,但彼此并不知的情形,无故丧失节省采购成本的机会。应集中扩大采购量,而增加议价空间的方式。

5.联合采购:主要发生于非营利事业的采购,如医院、学校等,通过统计不同采购组织的需求量,以获得较好的折扣价格。这也被应用于一般商业活动之中,如第三方采购,专门替那些需求量不大的企业单位服务。

6.为便利采购而设计,DFP-自制与外购的策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利用协办厂的标准与技术,以及使用工业标准零件,方便原材料取得的便利性。这可以大大减少自制所需的技术支援,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

7.价格与成本分析:这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对采购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购不了解所买物品的成本结构,就不能算是了解所买的物品是否为公平合理的价格,同时也会失去许多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

8.标准化采购:实施规格的标准化,为不同的产品项目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设计、规格,或降低订制项目的数目,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但这只是标准化的其中一环,应扩大标准化的范围,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9.寻求新的供应渠道。如果原材料价格有增无减,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企业可以考虑寻求新的供应渠道,如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寻求材料价格较低的供方,寻求处理积压产品(同类材料)的供方,有条件的企业必要时也可考虑实施国际采购等。

另外还有电子采购(逆向竞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流程等。

三、降低采购成本所需考虑的因素

以上所说的几种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只是理论上的方法,就现实实践中,企业拟定采购策略的时候,应同时考虑下列几项因素。

1.所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型态。所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型态,是属于一次性的采购,或者是持续性的采购。这应是采购最基本的认知,如果采购的型态有所转变,策略也必须跟着作调整,持续性采购对成本分析的要求远高于一次性采购,但一次性采购的金额如果相当庞大,也不可忽视其成本节省的效能。

2.年需求量与年采购总额。年需求量与年采购额各为多少,这关系到在与供应商议价时,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议价优势。

3.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卖方、传统的供应商、认可的供应商,到与供应商维持伙伴关系,进而结为策略联盟,对成本的分享方式不同。如果与供应商的关系一般,则肯定不容易得到详细的成本机构资料,只有与供应商维持较密切的关系,彼此合作时,才有办法做到。

原材料范文第5篇

化纤服装的原材料就是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是经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加工而制得的纤维材料,例如涤纶、锦纶、腈纶、粘胶、天丝、竹炭纤维等等。也可以说,除了自然界中可以直接利用的天然纤维(棉、毛、丝、麻等)之外,其他经过加工而制得纤维材料都是化学纤维。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期刊更多

绝缘材料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精彩鞋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人才资源开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