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恩母校的作文

感恩母校的作文

感恩母校的作文

感恩母校的作文范文第1篇

一.活动目的意义

“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是师德建设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师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意识,培养师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的能力;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培养师生高尚品德,促进小学健康成长。

1.知恩: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养教导之恩和亲人·同学好友的帮助之恩。

2.感恩: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老师以及所有有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3.报恩:让学生学会报恩,增强·培养师生报答父母·老师以及所有有恩自己的人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二.活动内容与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10月6日-10月7日)

1.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活动动员,部署全校开展“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的有关事宜。

2.下发《“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活动的倡议书》 进行“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二)活动实施阶段(2010年10月6日-10月30日)

1.班主任召开班会,组织学生了解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老人节的由来及有关知识。(10月6日第八课班主任主持)

2.班级召开“我的爸爸(妈妈)最爱我”主题班会和“算算亲情帐,感受父母恩”主题班会。(10月13日第八课班主任主持,全校学生参与,活动后将班会活动方案及活动照片于10月15日前上交德育办)

3.开展《爸爸(妈妈)勤劳的一天》和《我的爸爸(妈妈)最爱我》《我与老师》征文比赛。(高一 高二学生参加,每班级于10月14日前上交5篇班内评选好较好的文章,参加学校评选)

4.布置孝敬作业:一是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二是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三是在父母生日·父亲节·母亲节,主动给父母过节,祝福父母生日·节日快乐;四是开展给父母捶背·打洗脚水或洗脚活动;五是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六是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生活·思想和学习·工作情况。(此项活动将在调查问卷中得以体现)

5.学校举行“听从父母 老师正确教导,不与父母 老师顶撞,不向父母 老师发脾气”宣誓和签名活动。(具体通知方案另行通知)

6.学校在师生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的表现。(10月10日下发高一高二学生,10月13日班级将反馈表上交校团委)

7.举办“感恩父母”和“感谢师恩”演讲比赛活动(10月20日第八课在实验楼报告厅举行,高一各班选派一名选手代表班级参赛)

8.“孝敬文化”知识竞赛。(10月15日在教学楼二楼大教室举行,高一各班级选派三名选手参赛)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11月)

感恩母校的作文范文第2篇

感恩节到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明确感恩节的意义,感受到感恩季的气氛,更是应该好好的策划感恩节的活动。那么你们知道关于校园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校园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2020五篇,欢迎参阅。

校园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一一、活动目的

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是西方传统节日感恩节。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我们特别借以感恩节让同学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什么是感恩文化,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老师、朋友或对手,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二、活动主题

感恩爱心人,回报恩情人。

三、活动时间

20__年_月_日

四、活动地点

__校区、南北院校区和学术报告厅。

五、活动单位

策划书:__学院志愿者工作部。

参于本次活动的是所有学生。

六、活动准备

1、购买各色卡纸、蜡烛,制成卡片或字条的形式。

2、准备一块展板,修饰一下成为感恩板。

3、张贴海报,宣传感恩的意义及本次活动的内容,鼓励大家感恩,并联系学校广播,希望他们能在广播中宣传本次活动,感恩节当天反复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

4、拉横幅宣传、组织青协在各系部宣传。

5、收集有关感恩父母,老师,祖国等图片。

6、摄影师摄影、会场的音响、灯光、调试。

7、请领导、赞助商、学生父母等到晚会现场。

七、活动内容

第一(两周时间):在全校发起感恩的倡导,以打电话、发短信、写信、QQ聊天的方式为身边的人献上祝福,带去感恩。即让广大学生能够在感恩节那天给父母打电话、发短信致以问候。为老师、朋友、献上感恩的祝福,诚挚的谢意。

鼓励提倡离家偏远的同学提前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发放卡纸让同学写下最理想感恩的人或事,然后贴在感恩板上;组织各系部横幅上签名,完后悬挂横幅,使感恩深入人心;

第二(7天时间):感恩演讲比赛,内容涵盖:自己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件、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言、要感谢的人、或是深情的讲诉身边发生的感恩故事等等;时间在3—5分钟左右。

对于演讲的评分规则:演讲的内容深度、演讲者的神情、仪表、语速、观众的认可度几方面进行评分。

评分细则:满分为10分、内容肤浅的扣掉1分、紧张怯场,忘词扣掉3分、仪表不整扣1分、语速太快,咬字不准扣2分。

初赛选拔出15——20人进入决赛,决赛最后选出6人。要在晚会时进行朗诵表演。晚会结束颁发奖状。

第三:感恩节晚上举办感恩晚会,晚会的节目紧绕感恩开展,节目有:《感恩的心手语表演——钢琴伴奏》、《感恩话剧》、《感恩小品》《感恩朗诵》感恩歌唱——《母亲》、《父亲》、《朋友》。

互动环节:“选两个观众现场给父母打电话问候”。晚会中途,由领导抽取第一环节的卡片并念出内容,作为中途互动,主持人宣布贺词、赞助商。晚会结束后由领导颁发演讲比赛奖状。领导接见演出人员,并合影留念并合唱《爱的奉献》。然后在理工大楼前放飞感恩气球。

八、注意事项

1、注意人身安全。

2、活动前安排好人员,准备好物品。

3、晚会现场秩序的维护。

4、后台人员安排好演员出场顺序。

九、活动总结

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经费的核实上报,召开活动总结大会。

校园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二一、活动背景:

20__年11月22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感恩节,正好是我校“百草园”实践基地果蔬成熟之际,我们结合“收获节”开展了本次感恩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将感恩的进行延伸,不只是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更多的是感恩社会、感恩世界、感恩大地。

实践基地里果蔬的成长凝聚着老师和同学们劳动的汗水,让学生参与这次感恩活动,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丰收的喜悦,感悟付出中有回报,体会劳动的滋味。另外,让学生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体会那份快乐。

二、活动目的:

让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老师,朋友或者对手,快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

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劳动的快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感悟到付出才有回报,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__年11月__日——20__年11月__日

地点:“百草园”实践基地

四、活动对象:三——五年级学生、老师

五、活动内容:

采摘成熟果蔬,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感恩、学会分享。

六、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活动,采摘果蔬,分工合作。

2、清理实践基地。

3、清洗摘的果蔬。

4、与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七、注意事项:

1.一切以安全第一。

2.在活动中注意不要踩踏其它菜。

3.注意实践基地环境卫生。

校园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以“知恩、报恩、施恩”教育活动为主线,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结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组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使其在实践中自我完善,感恩情怀不断升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目标要求

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知恩报恩;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文明礼貌;在社会,遵守公德,尊老敬贤,关爱他人。

三、活动时间

20__年11月

四、活动主题

感谢父母回报社会

五、活动内容:

1、感恩走进家庭——感谢父母养育我

2、感恩走进校园——感谢教师教育我

3、感恩走进身边的人——感谢他人帮助我

4、感恩走进社会——感谢祖国培养我

5、感恩自然,就是要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爱一草一木,增强环保意识。

六、活动安排

(一)宣传活动

1、制定实施方案,下发并要求各班级认真学习

2、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营造班级感恩氛围(每年级选一个优秀的班会作为示范班级)

3、进行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发出“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倡议。

4、以“感恩”为主题布置学校宣传板。

各班出一期“感恩”专题黑板报,并进行评比。悬挂感恩主题条幅,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5、文艺部组织各班学习感恩歌曲,让感恩之歌响遍校园。

6、校广播站每天中午播放“二十四孝”故事。

(二)体验实践活动

全面实施四个“感谢”活动: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感谢祖国培养我。

1、算算亲情帐:

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计算学习投入的成本,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2、举行作文比赛,参考题目: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师恩难忘,师情永存》《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3、开展“一封家书”活动,以书信的形式给父母写一封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情。

4、结合学习雷锋活动周,开展以“五个一”活动:

(1)帮父母做一次家务,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2)做一件让老师满意的事,感谢老师的辛苦教诲。

(3)帮助同学做一件事,感激同学的真诚相助。

(4)为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感激集体的温暖。

(5)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感激自然的赐予与社会的关怀。

5、举行一次“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评

6、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以“感恩”为主题的优秀影片

(如《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一个也不能少》、《妈妈,再爱我一次》等)。

七、活动要求:

1、各班级要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和有关材料,了解具体内容,积极开展活动,认真落实每项活动。

2、要认真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动员工作,讲清活动的目的意义,以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要求有条件的家庭拍照活动照片、活动录像。

4、认真做好活动总结、交流工作。

望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为建立理解校园、和谐乐园、幸福家园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校园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四一、活动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然而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

因此学校将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尽全力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三、活动时间:20__年11月_日至11月_日

四、活动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学校制订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2、举行“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3、积极营造“感恩文化”,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

(二)实施阶段

1、“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一次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学会感恩、爱心永恒”主题,按照学生特点,组织关于亲情、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具体内容可自行安排。或讨论或演讲或讲述,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尤其是对父母、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提示:用比较大的美术字在黑板写上活动主题。

2、寻恩、感恩、报恩实践活动。

寻恩,要让学生每天学会观察,不断寻找身边人的恩德,用文字记录这些恩德,即是寻恩。感恩,是感受到恩德,感动于恩德,用心体味,用行动回报。报恩,报答恩情。用多种方式去报答身边人的恩情,可以是送去一句感谢的话语,可以是长期坚持为班级、为同学、为家人做一些事情等等,也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献给母亲的爱”征文活动

活动目的:

让我们凝聚对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五月里,在这个亲情融融的日子里,留下对母亲的祝福、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把我们最真挚的情感,用最优美,最朴实的文字献给我们慈爱的母亲。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学生感恩母亲、知荣明耻、不断进取,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作品要求:

①体裁不限,围绕中心,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和通讯报道等。

②作品必须是自我原创,不得抄袭、套改。

③字数在600字以内。

④参赛作品必须是电子文稿、信纸手写板,请注明作者姓名、班级。

⑤评选办法 :学校组织教师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及奖品。

(三)总结展示阶段

活动结束时,各班举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认真总结班级在感恩节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发生的变化,对典型人和事要进行总结、表彰。

学校也将举行总结表彰活动,对班级好的做法,对在此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进行大会交流和表彰,并向家长发送喜报。

校园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五一、活动主题

感恩从小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二、活动目的

1、让全体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3、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三、活动时间

_月_日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通过国旗下演讲,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以“感恩”为主题,班级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第二阶段:活动推进阶段

(一)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

(二)三个感谢系列活动。

1、感谢父母养育我

(1)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2)“感恩信”汇亲情。组织孩子们给父母写一封信。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热情高涨的氛围中,将自己的心里话用书信向父母尽情表达。让父母也知道,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让父母与孩子的心更加贴近了。让孩子们学会珍惜,学会将心中的爱表达出来。

2、感谢老师教育我

(1)在全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到年长者,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

(2)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五个一”(谈一次心、做一张爱心小卡片、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把学生的心意卡片贴在班级文化建设墙上。

3、感谢社会关爱我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社区进行义务清扫活动,红领巾爱心服务小分队到五保户老奶奶家进行爱心服务。引导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组织学生开展看两部感恩影片,传唱两首感恩歌曲的活动。

1、各班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春暖》、《华罗庚》、《国庆阅兵式》、《背着爸爸上学去》、《闪电行动》、《和你在一起》、《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小鞋》、《美丽人生》、《外婆的家》等影片(各班从中选出两部影片)。

感恩母校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感恩;感恩教育

一、“95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一)感恩教育的概念

感恩一词,在2005年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1],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感恩的思想始终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关于感恩的教育,如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等,很多的教育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见解,如孔子、朱熹等。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活着并不只是单纯地在为自己,人与人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淡薄和冷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感恩,感恩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体现。所谓感恩教育即教育者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教育,使受教育者从认识感恩、了解感恩、学会感恩、懂得报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过程。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含三个层面:第一,认知层面,即认识感恩和了解感恩的阶段,认识和了解到自身从别人身上所获得的恩惠,并在内心深处产生认可之情。第二,情感层面,即学会感恩的阶段,在认知的基础之上,产生出一种幸福和愉悦的情感,从而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之情。第三,实践层面,即开始报恩和施恩的阶段,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于施恩的具体行动,并养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好习惯,这是感恩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我们对“95后”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95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当代“95后”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对父母、师长和社会都表现出感恩之心、感恩之意和感恩之情的缺乏。然而,要想顺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感恩意识的培养已经显得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代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当今高校的德育体制中,感恩教育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大部分高校感恩教育还是呈现空白的状态。既然,在我国中小学没有感恩教育的相关课程,那么高校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和义务,为培养新时期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感恩教育对于当代“95后”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德育实际效果,实现德育目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2]。因此,对“95后”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刻不容缓的。

二、“95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

(一)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缺乏感恩之心

当今的“95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较为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以及父母的宠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不知感恩,不懂得父母亲劳动的艰辛。经过初高中的紧张学习,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大学。一方面是想走出家门,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想摆脱父母的管理和唠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那么对于父母亲来说,孩子出门在外,一定要保障经济来源,才能让其好好学习。殊不知,在高考的巨大压力和学习模式下,进入较为宽松的大学环境后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无心学习,取而代之的是在外的各种潇洒,同学聚会、盲目攀比,对于他们而言,父母亲的关心只是唠叨,只有需要钱的时候才想起和父母打电话。大部分同学在节假日不知道打电话向父母亲问候,更有鲜少的同学记得父母亲的生日。有些同学不顾父母的反对和家庭的现实情况盲目地与同学攀比,超前消费,手机、电脑都要用最好的,更有甚者,拆东墙补西墙,根本无心学业。有的同学甚至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本事,不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2011年4月,留日学生汪某向母亲讨钱未果,竟然当众将生他、养他,自己省吃俭用供其出国留学,并到机场迎接他的母亲连刺九刀,不管母亲生死,反而扬长而去。[3]为此种种,都是对父母缺乏感恩之心的表现。

(二)对师长的谆谆教诲缺乏感恩之情

教师的成就感主要来自于学生,同学们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老师,辛苦了”都能够让老师体验到来自同学们的喜爱和尊重。相比于中小学生,大学生更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与老师的交流较少,一方面导致了学生和老师不太熟悉,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对老师不尊重。有的学生看到老师视而不见,有的远远看到就绕道而行,这一切不禁让我们感到心寒。有人在对500名在校大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回答“如何对待老师的教育”方面的问题时,有78.2%的同学认为“十分感激老师的培养之恩,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有21.8%的同学则认为“教书是老师的职业要求,不必在意”[4]。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够尊师重道的,那么对于小部分同学不知感恩之情的现状,我认为教师能够做的就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了。

(三)对社会的无私救助缺乏感恩之意

国家和社会企业为了支持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提供了许多供他们上学的渠道,如“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等。一方面是为了让贫困学生上学无顾之忧,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大学生好好学习,不要辜负父母亲和社会、国家的期望。但是,很多大学生非但不懂得感恩,有些同学毕业之后甚至拖欠国家的贷款,对赞助者无感恩之心,因此背上信誉差的坏名声。2007年8月,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资格被取消,原因是获资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他们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因而取消了这5名同学的资助资格。[5]这些都是对社会的无私救助缺乏感恩之意的表现。尽管这些只是部分同学的行为,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仍会影响和损害大学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况且这种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父母、师长、国家和社会的行为,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的态度,已经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种种都足以表明了大学生缺乏感恩教育的现状,正成为学校的暗流,令人担忧和深思。

三、“95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陈旧

相比于“95前”的大学生而言,大部分“95后”都是独生子女,成长于“6+1”模式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大部分父母对于孩子都是比较溺爱的,除了学习之外,似乎任何事情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做,并且常常会告诫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要管,你的任务只有学习”等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什么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然而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在卸去繁重的学习任务后,他们就开始寻欢作乐,不懂得父母的艰辛,更别提感恩之心了。因此,“95后”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富有个性,不太为别人考虑,在他们看来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这种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甚至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危害。

(二)学校教育的不全面

无论我们如何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智力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位,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一切都是为了升学和高考,很多学校的德育、体育都被语、数、英等文化课程所取代,何谈感恩教育呢?进入大学之后,同学们也无心学习,对于高校的德育课程和辅导员的谆谆教诲漠不关心,在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就业问题,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带有极强的功利性。而且很多高校也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没有设置相关的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应该把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第一要务,要注重学生的感恩教育,这才是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95后”注定是压力山大的一个年代,这一代人出生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各方面取得飞速发展的年代,从出生到成长就与压力相伴。家长的高标准、教师的严要求,时常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竞争、敦促和批评。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的转型期,而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都极其容易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当代大学生模糊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导致了他们扭曲的价值取向,责任感的缺乏、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缺乏等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95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乏。

四、对“95后”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对策分析

“95后”大学生缺乏感恩教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等,因此,我们要想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具体而言包括:重视家庭教育熏陶,父母应该改变教育理念和方式;学校应该重视感恩教育,教师应该将感恩教育贯穿于课堂之中;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等等,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家长应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氛围的熏陶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理念,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教孩子懂规矩、懂礼貌、知感恩,而不是知识和技能。一方面,父母亲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多与其沟通和交流,让孩子多说“辛苦了”“谢谢”等礼貌话语。教育孩子节假日主动和父母打电话,关心长辈等等。在长辈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中国传统佳节等节日中,都要引导孩子主动地表达关心和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爱父母、尊长辈的习惯,并且敢于表达,勇于说出自己对父母亲和长辈们的感激之情。同时,对待同学、朋友都要讲礼貌,对待陌生人也不能漠不关心。另外,家长要言传身教,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亲平时就孝敬自己的爸妈,那么孩子一定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父母亲是爱岗敬业、诚实有信、孝敬父母、对他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那么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是懂得感恩,将来也会对社会、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二)高校应重视感恩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应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那么对于“95后”大学生而言,高校显然已经成为其感恩教育的主要阵地,那么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呢?首先,高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除了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外,还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导向、激励和熏陶的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广播、作文大赛、标语、横幅的设计、网络等方式来推广感恩教育,广泛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树立校园感恩文化的典型,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中,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其次,高校应该开设有关于感恩教育方面的课程和活动。感恩教育应该纳入高校德育体系之中,开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也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进行相关教育。同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广泛关注,如相声、小品大赛等等活动,都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最后,高校政工干部应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思政工作中。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我觉得可以通过和学生谈心谈话、主题班会、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来宣传感恩教育。辅导员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亦师亦友”的角色,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合适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我们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我相信感恩教育会取得成效的。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做学生的好榜样。

(三)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教育方面主要是加强宣传和指导的力度,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后盾力量。政府应该大力宣传感恩教育,制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树立感恩的楷模和典型,要加强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电视、新闻等等媒介来宣传。对社会上典型、积极的形象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对于违背感恩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负面典型给予批判和否定,给大学生树立一个识恩、知恩、感恩、施恩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95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功夫可以完成。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等各方面应该通力合作,形成一股感恩教育的合力,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会学习、懂生活、知感恩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43.

[2]陈军莲.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47-49.

[3]夏安.旅日留学生因学费问题在机场连刺接机母亲数刀[EB/OL].

[4]卢水萍.90后大学生感恩现状及感恩教育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2:22.

感恩母校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感恩 感恩教育 当代大学生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淡化甚至缺失。从“一名心酸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到“研究生嫌家贫欲解除父子关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淡化与缺失已经凸现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十分薄弱。因此,弘扬感恩文化、加强感恩教育对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表现

1 漠视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个人而言,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经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够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愿意通过各种途径感念父母给予的爱。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却对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或理所当然地接受,只知道要求父母来关心自己,却不知道关爱父母;不虚心听从父母教导,在父母面前经常顶嘴耍脾气;在生活上奢侈浪费,不能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甚至还有大学毕业生有业不就,成为“啃老一族”。

2 淡化教师的教导之恩

父母给了我们血肉之躯,而教师传授给我们知识、经验和做人的道理。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成人,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有的大学生却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反而对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表现出反感、厌烦的情绪;而且许多时候师生关系仿佛变成了“商品关系”。部分大学生认为教师付出劳动是理所当然的,是自己出钱买来的,所以不尊重教师的劳动,随意旷课:更有甚者还辱骂教师,对教师的工作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 冷落社会的关爱之恩

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生活在他人的关爱之中,都应当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前行。但个别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回报意识减弱。2007年8月中旬,湖南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其原因就是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让资助者寒心。

4 淡漠朋友的帮助之恩

现代社会物质利益充斥着人们的大脑,人际关系往往会被贴上实利化和物质化的标签,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沟通被疏远和冷漠取代,个人利益大于一切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处世哲学的形成。对待朋友是否心存感恩,部分大学生认为是有选择性的。友谊源于“相互需要”,学生间的交往因利益驱使而缺乏真情和友爱。有的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只要与自己利益无关的。就不会去关心,更不会去帮助别人。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原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中感恩意识淡化和缺失的种种不良表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大学生本身,学校、家庭和社会也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 家庭教育存在严重误区

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具有启蒙作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父母的行业是教育子女。”而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在教育观念上,许多父母认为只要子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父母的过度溺爱,使子女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不会对父母心存感激之情。本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成了父母对子女无私奉献的“单边行动”,子女不能从父母的爱中学会去爱、去回报。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有些家庭中,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子女应该做到某些行为,而自己却做不到。心理学证明青少年具有“模仿性”,所以在教子方法上应是“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应该做好子女的榜样。

2 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

虽然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很多高校仍然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忽略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学校以科研成果及数量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最重要的尺度,德育教师、辅导员得不到高度认同,重智育轻德育。另一方面,传统的德育往往采取灌输式、注入式的方法,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在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引起共鸣。感恩教育本应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普遍的情形是感恩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被忽略甚至被遗忘,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 社会环境存在不良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西方国家的种种思想随之而来,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观念,也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盲目追求西方所谓的“个性”和“自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金钱和利益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感恩意识被削弱。

4 学生自身修养与自我教育不足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虽然自主意识、权力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强烈,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淡薄,享乐思想、依赖思想严重。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品质缺乏锤炼。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认为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还经常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自身修养的匮乏,导致当代大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而不是自己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

三、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对策

有效的感恩教育,除了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外,学校、家庭、社会还应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感恩教育的责任,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感恩教育体系,让大学生在这个体系中感受学校的栽培之恩、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塑造。

1 学校教育

(1)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

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感恩教育只有渗透在各学科的课堂的教学中。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才能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健康成长起到有效和持久的促进作用。

(2)营造校园感恩文化氛围,陶冶大学生感恩情怀。

校园文化会渗透到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精神和行为方式中,因此建设校园感恩文化,在文化中陶冶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尤为重要。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中要体现知恩、谢恩、感恩的观念和行为,利用感恩制度文化,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和规范大学生养成感恩习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领悟感恩的意义。

(3)加强师德建设,影响学生感恩行为。

高校教师不仅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是践履笃行的典范。在感恩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和学识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感染力,自觉培养感恩意识,并用实际的感恩行动去影响大学生,为大学生树立履德践行的榜样。发挥教师在感恩教育中的感染作用。

(4)重视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感恩体验。

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要重视把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校园教育延伸至社会教育: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注重让大学生感受生活,实践生活,让大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感受恩德,感念恩情,履德践行。

2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和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中所起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1)转变观念。

家长不能错误地认为“只要子女学习好,其他都无所谓”,而是要在努力提高子女智商的同时,注重子女情商的培养,让子女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2)树立榜样。

家长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长辈要关心体贴尽孝道,平时在与人交往时要温和谦逊、有情有义、知恩图报。家庭的日常生活处处充满着道德情景,应让孩子融入其中,获得道德体验,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亲子关系。

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关系,时常保持与孩子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对孩子正确施爱,而不能过分溺爱与娇生惯养。要做孩子的朋友,与其平等对话,让孩子了解到生活的艰辛,这样才能让孩子识恩、知恩、感恩、报恩。

3 社会教育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因此,我们应增强在社会环境领域对大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指导与宣传力度。

(I)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感染功能。

社会进行感恩教育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可以同时对多数人进行教育。可通过播放有关感恩方面的影视剧或公益广告等来启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2)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

感恩母校的作文范文第5篇

余姚市三七市镇中心小学 陆慧慧

【摘要】解决农村小学生的感恩教育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感恩品质,还能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深化教师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理念是解决感恩教育问题的关键之举。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下逐渐培养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怀,开展多样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体悟感恩,实践感恩。引导农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将感恩行为化为红丝带,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关键字】感恩教育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实践

【缘起】——不懂感恩的小单

笔者对于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源于一个二年级学生——小单,他是一个喜欢唱歌的男孩,一般热爱音乐的孩子都比较阳光,但他不是。他与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时常有,比如同学帮他捡笔,他却反告同学偷他的笔;同学借他橡皮,他从来不还,还把橡皮扔进垃圾桶。作为班主任,笔者也会及时给予批评指正,并加以正面教育引导,但是每次教育的效果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于是笔者对其进行了家访,想更深入地了解小单、帮助小单。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笔者还没进小单家的门,就听到小单对他的母亲大吼大叫,还用老家的脏话辱骂指责他的母亲,而她的母亲却在一边流泪。笔者当时大为震惊,这还是我认识的小单吗!以前只觉得他在同学面前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哪里想到在家里会有这样的一面。当天与他的母亲聊了很久,这次吵架的原因是他想买一个ipad,但妈妈不同意,只因这样一个小事!从他母亲那里得知小单经常对母亲大声叫骂,目无尊长,从来不体谅父母生活上的艰辛,没有一颗感恩仁孝之心。

小单的问题让笔者陷入了沉思,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却没有一颗感恩之心,是什么样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小单的个性,那其他学生呢?于是笔者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43.2% 的学生景仰科学家,33.5% 的学生景仰体育与影视明星,只有4.5% 的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只有5.9%的学生景仰自己的老师 ……

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己成为德育的重中之重。

【发现】——农村小学生在感恩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其一,漠视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农村,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处在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时期,经济上完全依靠父母,生活上还需要父母的照顾。然而一些小学生却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顾家庭生活困难,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不懂得感激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二,淡忘教师的培育之恩

多数农村小学生能做到尊敬老师,从心底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教育。然而,在小学校园里,上学迟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老师教导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不打招呼,甚至有些同学看见老师绕道走;还有些同学因为老师生病而高兴,认为这样就可以不上课了。

其三,无视他人的相助之恩

“谢谢”是我们最基本的文明用语,可是部分小学生却不愿意说或者懒得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漠视宝贵的仁爱和友情。

其四,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也是当代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苗头。对于小学生而言,校园是他们较家庭而言较为频繁的活动地点。然而仍有少部分小学生对学校感情冷漠,不能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以及自己对学校肩负的责任。不爱惜学校的公共财物,在课桌上乱写乱画,不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在校园里乱丢垃圾,不懂得保持学校的环境卫生。

【剖析】——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

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薄弱是由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总结起来主要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校教育的原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升学率摆在第一位,教学成绩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那么德育就只是摆在桌上的绣花球而己,忽视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正是这一系列的教育缺陷,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感恩。

第二,家庭教育观的原因。随着农村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小学生在家里不仅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而且家长的过度溺爱更是让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这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错误价值观,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为了孩子,父母不求回报地一味奉献。

第三,社会坏境变革的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西方一些不良思想也涌入我国,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盛行,导致一些人目光短浅、唯利是图、忘恩负义,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很恶劣的负面影响。

第四,学生自身的原因。小学生在前三个因素的影响下成长,自主意识很强烈,但是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差,而且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事情就满腹牢骚,抱怨社会不公。他们从来不会去反思自身的原因,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更不知道何为感恩,怎样感恩。

【探索与实践】——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笔者认为,一般来讲,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观点,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培养他们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现感恩教育的价值关怀和人文情怀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应该选择涉及面广、可操作性强、具有实际意义的策略。

一、以“家庭”为依托,积极推动家庭感恩教育

家庭感恩教育是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重视起来,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父母让孩子生活幸福,疼爱子女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过分的宠爱反而使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不知道感恩。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应从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开始。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格。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家长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家长明确自己在感恩教育上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大人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父母应成为孩子孝敬长辈的表率。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地打动孩子的心,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爱的种子。其次,要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孝敬父母的机会。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生日,送祝福,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意识。再次,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苦与乐,父母要平等地与孩子谈话,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当父母辛苦劳动一天回家后,可以让孩子帮忙倒杯水;在吃饭时,家长可以让学生帮忙拿碗筷等,并在他们完成这项工作后对其进行感谢。感恩教育更应注意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

二、以“活动”为载体,切实推进学校感恩教育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应重视德育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感恩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比如在庆祝“感恩节”时,可以开展“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首赞美妈妈的诗,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一首先献给妈妈的歌……这些都承载着亲情的温暖。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我帮妈妈扫扫地”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干农活” 、“我当一天家”等活动。通过下田干农活、洗衣叠被、打扫卫生、烧火做饭等实际生产和生活尝试,不仅使孩子们体会到父母每天劳作的辛苦以及持家的不易,还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锻炼了基本的生活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孩子能够主动帮助父母揉肩、捶背和分担家务,形成了关心家人、孝敬父母的意识。2、开展关于感恩方面的主题演讲比赛。3、学做家务,体验辛劳。通过亲身体验家务甚至是农活劳动,学生们会有真切的感受,能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4、 利用语文课上的感恩教材进行教育。语文教材有很多很好的感恩材料,让学生多读,多学习,可以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多种途径才能“亡羊补牢”,培养起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以“传统美德”为背景,全力营造社会感恩氛围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早已经渗透着感恩教育。我们从“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句子中就不难看出。今天的孩子还需继承这一传统美德。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关注孩子,也对孩子寄予着厚望。教师可利用影视媒体,播放有关感恩方面的影视剧或公益广告,从而引起小学生的关注,启发小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表彰活动,在全社会弘扬知恩报恩美德,塑造鲜活的感恩典型。宣传一些在施恩报恩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逐渐树立以知恩报恩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的道德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农村社区已经作为人们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家中活动之外,还有很多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社区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社区应与家庭、学校一起,共同配合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一个社区有着浓厚的感恩氛围,生活在这个社区中的人们也会自觉主动地进行感恩。许多社区感恩活动是班级中的家长组织的,由于同学们大多住在同一个社区,组织活动比较方便,参与率较高。他们暑假里组织了“给环卫工人送凉爽——小风扇”、“给敬老院爷爷奶奶送温暖——亲手做的点心”、“给公交车叔叔送清凉——冷饮”等一系列感恩活动,全力营造社会感恩氛围,这对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有着积极的作用。

【深思】——感恩于行,培养新时代美德少年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感恩显得尤为重要。感恩不是哥们义气,也不是以性命作为代价,感恩要在自己力所能及和社会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小学生不能因为报恩而付出自己终身的幸福,更不能用国家、社会的财产或者他人的利益去报答自己所受的私恩。如果自己现在受到的帮助在青少年阶段没法进行报恩,可以在成年之后报答别人,也可以将这种施恩行为传递下去,以此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于施恩来说,我们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只是为了帮助别人更好地实现其理想价值,追求到属于他自己的幸福。对于小学生而言,具备正常的施助心态对他们以后的人生特别重要,从小就形成这种价值观,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将大有裨益。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祖国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更要学会感恩。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让学生学会感恩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对长辈成员的感恩,二是对同辈成员的感恩,显然前者比后的难度大得多,晚辈与长辈之间存在代际鸿沟。历史地看,对父母及家庭其他长辈成员的感恩一直受到传统孝文化的重视,善待父母为孝,百善孝为先。但是怎样善待父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却受到忽视。但其实对父母的感恩是一种人性化的感恩,对父母长辈的感恩情怀与感恩的表达艺术能催生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伦理关系,也能促进代际之间爱的传递和善的互动。感恩他人是天地之间人性的伟大所在,是万物之中人性的高贵所在,是社会生活中人性发展的渊源所在。教育若不重视培养学生感恩教育必定是不完美的教育。学会感恩,这不仅关涉着学生个体当下的幸福,也关涉着家庭的和睦,还间接关涉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感恩教育于学校教育而言非常重要,培养新时代施恩、知恩、感恩于行的美德少年理应成为现代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首先,教师把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可为小学生输送积极的感恩知识。其次,开发和整合课程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恩意识。再次,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践行学生的感恩行为。最后,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鼓励学生践行感恩。小学生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在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与其说是试图解决问题,不如说是希望在某些方面使这些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和重视,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下逐渐解决问题。由于时间较匆促,资料收集不够丰富,加上笔者经验、能力有限,对小学生感恩教育这一问题的研宄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进行更加细致的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