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洛阳纸贵出自

洛阳纸贵出自

洛阳纸贵出自范文第1篇

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和《汉书・叙传上》都记载,燕国寿陵有一个年轻人,羡慕赵国人走路姿势好看,专门跑到邯郸去学习,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怎样走路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后遂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长处丢掉了。懂得这个典故,就会明白“邯郸学步”强调的不是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而是这种行为的恶果。2011年8月,前国手赵蕊蕊曾撰文批评当时的中国女排一味追求欧美的高大化,结果不但没有学到人家的长处,反而丢掉了快速多变的传家宝。她没有使用“邯郸学步”这条成语,但她所指的这种状况正是典型的“邯郸学步”。

这条成语本来就比较难用,加之有些人又没有弄清它的出处和特定含义,只在字面上兜圈子,以致把它同“亦步亦趋”“生搬硬套”之类的词语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例如:

1.踩着别人的脚印“邯郸学步”,就不可能摆脱先粗放再集约、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后发展地区更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广西日报》,2010年8月22日)

2.(我们)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结合本州实际……坚持走好、走准、走快自己的工业发展路子。(《青海日报》,2010年11月1日)

3.“洋为中用”的要义在于结合国情,结合实际……并不是照搬照抄,并不是邯郸学步或“克隆”。(东方网,2010年10月13日)

前一例是说“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就不可能超越别人,显然是把“邯郸学步”同“亦步亦趋”混为一谈。后两例“邯郸学步”或与“结合实际”对举,或同“照搬照抄”连用,肯定是同“生搬硬套”画上等号了。

祸起萧墙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是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借指内部。“萧墙之内”指的就是鲁国国君。当时季孙把持鲁国朝政,同鲁君矛盾很深,季孙担心一旦鲁君收拾自己,颛臾会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帮助鲁君,于是想抢先下手消灭颛臾。所以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后来遂用“祸起萧墙”比喻祸乱发生在家里或内部。例如汉・蔡邕《刘镇南碑》:“俄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童煦《中国后妃列传》:“朱温晚年暴虐残酷,老臣宿将凡被疑者,都加杀害,结果祸起萧墙,竟为其子朱友圭所弑。”

有人不明典故,不懂得“萧墙”指什么,只要祸起,不管起自哪里,都说“祸起萧墙”,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为网吧隔壁一出租屋内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引发……网吧爆炸事件“祸起萧墙”再次证明一个铁律――人祸酿成的悲剧完全可能被改写。(《广州日报》,2010年12月6日)

2.邵海的腐败案件祸起萧墙……比较起以往大多数官员腐败案线索来源于“网友曝”“案中案”“知情者举报”或“情妇起义”等外部发端,反腐部门的主动出击是值得肯定的。(《楚天都市报》,2010年11月24日)

3.祸起萧墙,63岁女环卫工凌晨被撞。(四川新闻网,2011年6月13日)

例1,网吧爆炸事件祸起隔壁,明明不在内部而在外部,怎么能说“祸起萧墙”呢?例2,反腐部门就是监督贪官的,是贪官的对立面,被反腐部门揪出当然不是“祸起萧墙”。其实“情妇起义”倒是货真价实的“祸起萧墙”,反而被作者归为“外部发端”,连墙内墙外都没有分清。至于例3,一位环卫女工在打扫街道时,被过路的汽车撞伤,说“飞来横祸”则可,说“祸起萧墙”就近乎荒唐了。

洛阳纸贵

仅仅从字面上根本看不出“洛阳纸贵”的含义是什么。一查才知道,原来《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受到司空张华的赏识,“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后遂以“洛阳纸贵”四字成文,借指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例如明・丁绍轼《郑公治青实记叙》:“公以明经高第,成庚戌进士,一时传诵其制艺,几令洛阳纸贵。”阎纲《文坛徜徉录》:“一九八年年初,谌容同志的名篇――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发表,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有些人不明典故,望文生义,误以为“洛阳纸贵”就是纸张价格上涨,于是用来形容纸张或其他商品价格,甚至人工费用上涨,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例如:

1.安徽泾县生产的宣纸价格大幅度上涨引发洛阳纸贵。(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11年4月7日)

2.(由于天气太热)番茄只长苗不结果,导致上海的供应链无法衔接,番茄一时洛阳纸贵。(《东方早报》,2010年11月9日)

3.这次的欧洲抄底游,让导游也洛阳纸贵起来。这几天,记者想找导游做采访也不是容易的事。(《羊城晚报》,2010年6月21日)

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xǔ,吐气)以湿,相濡(rú,沾湿)以沫。”意思是泉水干涸了,鱼一起困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嘘吸,用口沫互相浸润。后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薄之力互相救助。例如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爹爹很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知道了这个典故,就会懂得“相濡以沫”只能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薄之力互相救助,而不能比喻在顺境中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例如:

1.这位科学巨匠(按,指钱学森)和妻子长达六十余年的相濡以沫……却鲜为人知。(《新民晚报》,2009年11月13日)

2.高锟以他特别的方式感谢在他身后默默支持、相濡以沫50年的妻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2月15日)

3.这光辉的六十年……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尽展中华民族神韵的精彩。(《陕西日报》,2009年10月1日)

钱学森夫妇在美国被软禁的五年间处境险恶,前途未卜,说他们相濡以沫是可以的,而此前此后基本上都生活在顺境之中,说“六十余年”始终相濡以沫,就不符合事实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先生,长期在英国从事科学研究,他和夫人黄美芸女士的处境一直很好,显然也不能使用“相濡以沫”。至于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间解放后相处的历史,绝没有到“相濡以沫”的地步,这样说不仅有乖史实,而且也同“光辉的六十年”自相矛盾。

坐怀不乱

传说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柳下惠夜宿城门,一个年轻的女子因为赶不上进城,要求与柳下惠同宿。柳下惠担心冻坏了她,便解开衣服将她裹在怀里,就这样坐了一夜,却没有发生任何越轨的行为(见《荀子・大略》和《诗・小雅・巷伯》毛传)。从此柳下惠便成了为人称颂的正人君子,“坐怀不乱”也成了形容男子作风正派,不为女色所动的成语。现在有人不了解这个典故的出处及其特定的含义,只看到“不乱”,便置“坐怀”于不顾,断章取义,不恰当地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例如:

1.面对金钱坐怀不乱、敢于舍我,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的人民公仆!(人民网,2009年12月7日)

2.热点知识的储备对申论备考意义重大……准备充足的热点知识能让你在作答时坐怀不乱、胸有成竹。(人民网,2010年11月1日)

3.组织部长……遇到突况不仅要冷静,要临危不惧、坐怀不乱,还要……多谋善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魄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6月9日)

例1说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已经超出了这条成语的使用范围,但是金钱与女色对一般人都有难以抗拒的诱惑,连类而及,还勉强说得过去。例2说准备充分便能在考场上沉着冷静、应付自如,例3说领导干部遇到突况要临危不惧、从容应对,都与“坐怀”了不相涉,显然都不能使用“坐怀不乱”。

沐猴而冠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进入咸阳后,有人劝他就在此地建都,项羽看到秦宫室已被他烧得残破不堪,执意不从。“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讽刺项羽就像沐猴(猕猴)戴上帽子,尽管装成人样,却办不成人事。后遂用“沐猴而冠”比喻表面上装得像个人物,徒有其表而无其实。常用来讽刺无德无才而窃取高位的小人。例如《晋书・张载传》:“至如轩冕黻班之士,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韦君宜《洗礼》二:“这晚,两个人在一起只是怒骂这些想当官想疯了的‘头头’们,那一个个馋样子简直是沐猴而冠。”有人不明典故,任意曲解,随处乱用。例如:

1.人并不是只要有钱就行了。良知,人性,公德,文明,爱心等等不可或缺。否则将无异于沐猴而冠的衣冠禽兽。”(光明网,2005年6月10日)

2.文化人要自觉,不要别人送你什么“高帽子”,你就欣然接受,乐呵呵地戴在头顶上。告诉你,那叫“沐猴而冠”,只能留下笑柄。(《文学报》,2009年6月12日)

3.正面报道,也要有一说一……如果米不够水来凑,沐猴而冠,不但起不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还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济南日报》,2010年9月19日)

把“沐猴而冠”等同于“衣冠禽兽”“戴高帽子”,已属误用,而说 “正面报道”不能“沐猴而冠”,便不知所云了。

洛阳纸贵出自范文第2篇

欲知古都名城事,请君先看牡丹花。

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洛阳,是牡丹的原生地、发祥地和传播地,是“中国牡丹花都”。 牡丹,是洛阳的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

上溯历史,洛阳牡丹兴于隋,盛于唐。自隋炀帝辟二百亩地建西苑,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九朝古都丰厚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洛阳牡丹无以伦比的魅力和独特的气质。

盘桓于牡丹花都街头,耳闻目睹,感同身受,诸多信息在心头汇集、碰撞,爆发出一串奇异而强烈的声音:智慧的洛阳人,实实在在地做好了举世艳羡的牡丹大文章。

当地高层是牡丹大文章的布局谋篇者,更是强力推手。遥想那风雨如磐的解放前,洛阳城内牡丹几近绝迹,城外也寥若晨星。五星红旗升起后的洛阳城的历届领导者,积极践行总理于1959年视察时的指示精神,给牡丹大发展带来了转机。特别是始于1983年的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后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为牡丹发展创造了一个阳光明媚、惠风和畅、生机勃勃、争奇斗艳的春天。尤其是近两年,洛阳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牡丹产业发展的意见》与《洛阳城区增植牡丹和牡丹元素符号应用工作三年规划实施方案》,开创了牡丹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两年新发展牡丹九万亩,使全市牡丹种植总面积达到十一万亩,城区广植牡丹近百万株。牡丹元素符号广泛应用,牡丹商品已呈缤纷之势。面对那新开发的牡丹燕菜、牡丹饼、牡丹酒、牡丹花茶、牡丹食用油、牡丹灯具、牡丹茶具、牡丹丝绸等等琳琅满目的物品,你是否觉得洛阳人比那只知道提升城市美誉度的人略高一筹呢?

洛阳牡丹的主人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洛阳城的主体,做好牡丹这篇大文章自然离不开他们的广泛参与。唐代诗人徐凝诗云:“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的洛阳人爱牡丹胜过古人。他们懂得“唯有牡丹真国色”的高雅,懂得“天下第一品”的华贵,懂得钟爱牡丹就是热爱生活,就是崇尚美好,就是热爱家乡,就是憧憬未来。就个人而言,观赏牡丹养眼――享受美景,愉悦视觉;观赏牡丹养心――陶冶性情,心旷神怡。于是乎,便有了“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赏花盛况,便有了竞相种养牡丹花的新风,便有了社会上牡丹元素的异彩纷呈。道路,桥梁,绿化带,公交车,出租车,加油站,公交站亭,高铁服务亭,高楼顶端造型,地毯,壁画,台历,纸杯,餐桌布,餐巾纸盒,等等,无不是牡丹元素之所在。由此看来,洛阳一位文友说的“满城尽是牡丹花”并非妄语,诚哉斯言!

深秋的一天,我随着参加“河南杂文名家写洛阳笔会”的文友兴趣盎然地走进神州牡丹园,看到了花工们正忙着牡丹枝条的嫁接,还看到了在一座库房里反季节绽放的盆盆牡丹。倏地,我的眼前一亮,宛如清楚地看到了洛阳牡丹的科技元素,仿佛看到了洛阳牡丹闪动的创新精神的光芒。此刻,我方读懂了洛阳牡丹何以有一千二百多个品种,盛开时又何以灵性十足、溢光流彩、风情万种,那是难以用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述的。“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红的艳若蒸霞,灼灼发亮;黑的端庄别致,姿貌绝伦;蓝的素洁淡雅,神态清秀;粉的妖嫩妩媚,色香兼备;紫的气度不凡,华而不俗;白的洁白如玉,清爽袭人;绿的色奇出众,别具风韵。一言以蔽之,洛阳牡丹,艳冠群芳,名甲天下,实至名归。

洛阳纸贵出自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洛阳纸贵,抄书现象,抄书精神

 

成语“洛阳纸贵”是说东晋左思做《三都赋》,由于文章记载全面,文笔优美,人们争相抄写,致使京城洛阳纸价上涨,供不应求。这个典故反映了在中国古代,抄写是一种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学者抄书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引发了社会的连锁反应;而在抄写的过程中,学者也受益匪浅。抄书人的活动与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古籍中关于抄书人的记载,试图剖析中国古代的抄书现象,揭示其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晋代抄书现象十分普遍,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抄书现象及抄书人伴随着文字的出现产生,战国晚期,有了明确的抄书人的记录:“张仪、苏秦二人同志好学……或佣力写书”①。张、苏二人曾受佣于人抄书。产生之初的抄书人,有着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抄书人大多是经济贫困的读书人,依靠抄书维持生计。而雇主是一些经济独立的官僚、学者或其他人,为了读书、藏书,及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宣传言论,脱颖而出,雇人抄书。这种雇佣关系的产生是新的生产关系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其次人文历史论文抄书精神,抄书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充当这种既需要体力、更需要智力的“佣工”。再次,抄写内容是记载“圣人之言”的“天下良书”。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此时儒家思想在学术研究领域的统治地位。第四,抄写不仅为抄书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也为其入仕准备了条件。抄写绝不是简单的重复。相对于一般的浏览,持续不断接触典籍的抄写活动在加强记忆的基础上,会给人以新的启发。苏、秦二人由地位低下的抄写员而成为战国时期自成一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与抄书的经历不无关系。第五,抄书行为贯穿于书籍复制活动的始终,抄书人进行了一些编辑活动。在木简时代,抄书人除了抄写图书,还要编辑、校对、制作、装帧等,直至一本书完成中国论文网。他们先把抄好的书“编”连成册,或先编连再抄写;一边抄写一边校对,发现有错误,立即用刀削掉改正;然后制作封面,据记载张、苏二人“剥树皮编以为书帙”;随后在书的背面题写书名和制作目录。如今一本书的完成需要多部门紧密配合,虽然那个时代书写材料或笨重或脆弱,书写工具也并不完备,抄书量不大,但是,身兼数职地抄书人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如此复杂的工作,也十分难能可贵。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从开始使用至广泛应用,经历了一个过程。东汉时期,纸张开始作为书写、抄写材料,但仍然主要应用于王公贵族。他们持“缣贵纸贱”的看法,常常是在纸上写或抄一份,在缣帛上再复制一份。从考古出土实物来看,纸张与帛书的形制基本一致,可见那时纸张主要是作为缣帛的替代品。三国时期书写、抄写材料是纸张、简牍和缣帛并用。

西汉及东汉前期,古籍中有了一些关于抄书人和抄书现象的记载。《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桓荣)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桓荣(约公元前24—17年),抄书时是太学生,后来成为有名的经学大师。《太平御览?李合别传》记:“(李合)常以佣书自给”。西汉李合(生卒年不详),抄书时也是太学生,后官至太常、司徒。《后汉书?列传六十六》说:“(卫飒)家贫好学问,随师无粮,常佣以自给”。卫飒(约公元前10—60年),抄书时也是太学生,后任桂阳郡太守。《桓子新论》说:东汉高君孟(生卒年不详)“颇知律令,尝自伏写书,著作郎哀其老人文历史论文抄书精神,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

与产生之初相比,这个时期的抄书人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人员构成上,太学生充当了抄书人的“主力军”。西汉时设置太学,一些家境贫寒的求学者通过抄书,一方面“勤工俭学”,另一方面也积累了知识。他们在抄书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强烈的求知欲、恒心和毅力,后来成了功成名就的人。

到了晋代,纸替代了简牍、缣帛,开始普遍使用。史载,东晋崇德太后令曰:“临纸悲塞,如何可言。”② 西晋名将刘锟(271—318年)面对圣旨,“伏纸饮泪”。③可见当时纸张成为王公贵族生活中书写的必需品,就连圣旨也写在纸张上。鉴于纸作为书写材料的诸多优点,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权臣桓玄代晋自立,并下令:“古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皆用黄纸代之。”④另外,书写工具在这一阶段也进行了创新。晋代,一种优良的毛笔产生,它的笔头由紫毫兔毛制成,笔锋较短,坚挺耐用,十分便于抄写。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采自天然的墨先比质量更好的人工墨的生产制作技术已经成熟,《齐民要术》中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制墨配方,即三国魏时书法家韦诞发明的“一点如漆”的优质人工墨。书写材料和工具的改进,使抄书人队伍迅速扩大,抄书现象也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随着纸的日益广泛应用,史籍中关于抄书人的记载越来越多了。《后汉书?班超列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为官写书,受值以养老母”。班超(32—102年)曾在政府机构中担任校书郎,从事抄书,后来官至将军长史。《拾遗记》记载:王溥(107—125年)“家贫不得仕,乃挟竹筒插笔于洛阳市肆佣书……一日之中,衣宝盈车而归。积粟于廪,洛阳称为善笔而得富。”他后来官至中垒校尉。《后汉书?文苑列传第七十下》记载:刘梁(147—167年)“梁宗室子弟,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他通过抄书、卖书,后来官至尚书郎。《后汉书?列传六十六》记载:公孙瓒(?—199年),初入太学,“授尚书人文历史论文抄书精神,写书自给”,后来官至奋武将军。《梁书?列传第二十七》记载:王僧孺(465—522年)“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他起初只是一介书生,后来入仕担任尚书左丞等要职。《晋书?葛洪传》和《抱朴子?内篇?杂应》都说:葛洪(284—364年)“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后来成为东汉时期有名的方术学家,官至关内侯。《北史?列传第三十二》记载:崔亮(生卒年不详) “居贫,佣书自业”,他后来官至中书博士。《三国志?吴书?阚泽传》记载:阚泽(170—243年):“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后来官至尚书中国论文网。《南史?陶弘景传》记载:陶弘景(452—539年)“家贫以写经为业,一纸直价四十”。后来官至孝昌相。《魏书?列传第四十三》记载:刘芳(北魏)“昼则备书,以自资己,夜则读诵,终夕不寝;芳常为诸僧备写经论,笔迹称善,卷直以一缣,岁中能入百余匹,如此数十年,赖以颇振……”,后来官职是中书令。《高僧传?释僧肇传》记载:释僧肇(384—414年)“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及历观经史,备尽文籍”,后来成为著名的佛教学者。

这个时期,虽然国家政局动荡不安,频繁易主,抄书业继续向前发展,无论抄书人数量还是自发的行业分工,达到了顶峰。抄书现象所影响的社会领域非常广泛。抄书业内部分工也更加细致。一些生活窘迫的读书人通过抄书解决了生计问题。因为抄书业在社会领域中地位的提升,除前代一些读书人借此途径入仕途,成功名外,也有一些人如前例王溥、陶弘景、刘芳等人通过替人抄书致富。像刘芳那样长期临写汉字,成为书法家的抄书人也不少。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为了对外传播宗教,对内保存佛典,抄写佛经的抄书人越来越多人文历史论文抄书精神,人称“生员”。在抄书业发展的各个时期,学者对知识的执著追求是贯穿始终的,这是抄书人产生的根本原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影响下,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中,抄书人的性质有所不同。“佣力写书”时期,抄书人摆脱了人身的不自由。而在抄书业的鼎盛期,出现了出售自己所抄之书的抄书人,如上述刘梁等。又如《北齐书?列传第三十一》记载不远千里到东魏推销、“发行”《华林遍略》一书的南朝梁祖珽。

抄书现象与我国文明史相伴相随,经过抄书人的不断积累、磨砺,在这一行业形成了独特的“抄书精神”。在这个抄书人群体里,有载入史册的“行遇圣人之文,无题记,则以墨画于掌内及股里;夜还,更折竹写之”⑤的苏秦、张仪,有“一字当十读”的高君孟,有为抄书“终夕不寝”的刘芳和“十五年不窥家园”的桓荣……以及不见经传的抄书人,他们折射出这个人群所特有的对追求知识的谨慎、执著与不倦的精神。“抄书精神”也正是中国古代学者的精神精髓所在。

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人类由抄写时代渐渐步入印刷时代。抄书现象零星地存在着,仅仅为了特殊用途,抄书人已经不是时代的主角。然而,抄书人所具备的“抄书精神”却沉积下来,对社会影响至深。

注释:

①⑤(晋)王嘉.拾遗记?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异闻之属②晋书卷八

③晋书卷二十六

④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墨池编卷六

洛阳纸贵出自范文第4篇

洪迈的《容斋随笔》认为唐代官员的工资其实不高,白居易的收入,应该说是微薄的。很显然,如今的什么粮补、菜补、独生子女费,或者国家特殊津贴,或者哪家文学杂志的高额奖金,都不可能有的。但就这点工资,诗人还是很满足的,还有点感恩戴德,不过要写进诗里,大概有点难度,因为工资总离不开数字,这还不仅仅是化腐为奇的事情了。

但是,白乐天是大手笔,把这些一一都写了出来,真不简单。

为校书郎时,也许是个科级干部吧!“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不久,升左拾遗,工资增加了一倍,“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这二千张谏纸,纯系诗人为了三十万俸钱的对仗而虚拟的了。

为苏州刺史时,地县级干部,又是江南头等富庶地方,好像油水更充足一点了。“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随后,白居易调进中央政权机关,为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工资已是他参加工作时的十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接着,升为太子少傅,工资达到他一生的最高程度,而且工作还相当清闲自在。“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一直到了晚年,退居林下,回到洛阳履道里他的大宅子颐养天年,还能领到百分之五十的养老金,“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也就很不错了。

从二十几岁参加工作时的月薪万六千,到七十五岁吃劳保时的五十千,看来唐代的通货膨胀情况,还说得过去。从苏轼羡慕白居易的诗“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可以看出,即使如洪迈所称的清贫,诗人仍拥有这样的兴致和乐趣,使一生颠沛流离的坡向往不已。这证明诗人的工资收入相当可观,才能过上优越的生活。

那时,他在洛阳龙门一带,经常请客聚会,野游踏青,笙歌弦诵,赏花吟月,晚景是很惬意的。苏轼还写过一首诗,提到了“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他认为自己与白居易同样很浪漫,但没有白公在洛阳家中拥有一个小歌舞班的条件。这素与蛮,一位善舞,一位能歌,都是相当漂亮的年轻女子。诗人能供养得起这样具有艺术才能的女侍以娱悦晚年,可让坡着实地羡慕。

洪迈说白居易一生清贫,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的。洪迈的父亲为洪皓,礼部尚书,大哥洪适,尚书仆射兼枢密使,二哥洪遵,中书舍人,官至资政殿学士。一门皆为官宰,大富大贵的官宦人家,自然会在《容斋随笔》里说白居易的生活清贫了。其实,诗人行将下世时,还不能说薄有资财,他曾在诗中交待:“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

洛阳纸贵出自范文第5篇

欧式风格设计是当代设计风格中的一个热门风格,而如何将欧式的设计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创意中更是一个重点。本文择取欧式风格作为主要论述对象,简述欧式风格的特点与含义,分析其给人的印象及感受,且从欧式风格的材料、家具、色彩三个设计要素解析欧式风格如何运用在室内设计中。将以上的分析与理解运用到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对欧式风格的售楼处设计做以设计说明。

关键词:欧式风格室内设计材料家具色彩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欧式风格是当今设计领域中比较流行的设计风格,也是各个设计风格之中最受关注的设计风格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欧式就是古典主义和巴洛克,欧式风格泛指欧洲特有的风格,一般用在建筑及室内行业。

一般说到欧式风格,会给人以豪华,大气的感觉。具体来说欧式风格强调以华丽的装饰、浓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达到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欧式风格的空间有的不只是豪华大气,更多的是惬意和浪漫。通过完美的典线,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带给人不尽的舒服触感。欧式风格的设计哲学是追求深沉里显露尊贵、典雅中浸透豪华的设计表现,并期望这种表现能够完整地体现出居住人追求品质、典雅生活,视生活为艺术的人生态度。

欧式风格的室内装饰有几个极具特色的装饰项目,包括:罗马柱、阴角线、挂镜线、腰线、壁炉、拱形或尖肋拱顶、梁托、拱形门洞、丰富的墙面装饰线条或护墙板以及顶部灯盘或者壁画。由于以上的特色装饰,就注定了一些材料的选择。

在柱子的塑造上,多力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是希腊建筑的基本柱子样式,也是欧式建筑及室内设计最显著的特色。以及阴角线、腰线的塑造,都可以用到玻璃纤维强化水泥。玻璃纤维强化水泥轻质高强,克服了石膏性脆、玻璃钢易变形、可满足用户任何独特设计,且重量轻,可安装在各种建筑物及墙体上。

另外,在柱子的表面上以及墙面的局部装饰上还可运用真石漆。真石漆装修后的建筑物,具有天然真实的自然色泽,给人以高雅,和谐,庄重之美感,适合于各类建筑物的室内外装修。特别是在曲面建筑物上装饰,可以收到生动逼真,回归自然的功效。

在地面的装饰上材料可选择欧式地砖、实木地板、仿古砖、石材、地毯等等。地砖作为一种大面积铺设的地面材料,利用自身的颜色、质地设计营造出风格迥异的居室环境。地砖花色品种非常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仿古砖属于普通瓷砖,所谓仿古,指的是砖的效果,具有极强的耐磨性。欧式风格装修中地面的主要角色应该由地毯来担当。地毯的舒适脚感和典雅的独特质地与西式家具的搭配相得益彰。

在装饰面的选择上有木材、壁纸等等。常用的木材有胡桃木、樱桃木以及榉木。壁纸具有色彩多样、图案丰富、豪华气派、安全环保、施工方便、价格适宜等多种其它室内装饰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墙纸装饰房间,比如画有圣经故事以及人物等内容的墙纸就是很典型的欧式风格。北美风格中,条纹和碎花也是很常见的。

在灯的选择上应选择具有西方风情的造型,比如壁灯,像铁艺枝灯是不错的选择,有一点造型、有一点朴拙。从材质上看,欧式灯多以树脂、纯铜、锻打铁艺为主。其中树脂灯造型很多,可有多种花纹,贴上金箔银箔显得颜色亮丽、色泽鲜艳;纯铜、铁艺等造型相对简单,但更显质感。

在欧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中,家具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想要设计出优秀而有品位的欧式风格的室内空间,在家具的选择及运用上是至关重要的。欧式家具讲究手工精细的裁切雕刻,轮廓和转折部分由对称而富有节奏感的曲线或曲面构成,并装饰镀金铜饰,结构简练,线条流畅,艺术感强,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华贵优雅,十分庄重。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法国洛可可风格以贝壳和巴洛克风格的趣味性的结合为主轴。洛可可风格的家具装饰造型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造型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

维多利亚风格的家具在造型上,庞大、饱满、不拘一格。从各种复古风格中衍生的母题。维多利亚式风格喜欢对所有样式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包括了各种装饰元素,样式的混合和没有明显样式基础的创新装饰的运用。矫饰古典细部配合繁复线板及壁炉,搭配水晶灯饰、蕾丝窗纱、彩花壁纸、精致瓷器和细腻油画,这些都是体现维多利亚风格缺一不可的要素。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家具线条简洁,完全不使用雕花、纹饰。瑞典家具追求式样简单,色彩淡雅,在设计上没有一丝一毫的铺张浪费。在家具的造型上,几何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被柔化了,边角形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因而时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家具更富人性和生气。北欧家具原材料偏爱木材、藤、棉布织物等天然材料,造型追求简洁、实用富有设计感,只靠比例、色彩和质感,来向消费者传达美感。以极尽简单的白色、灰色、原木色调来代替复杂而无用的装饰,设计上以功能性为主。

欧式风格在色彩上比较大胆,采用的或是富丽堂皇,或是清新明快,或是古色古香,从整体色彩来说,欧式风格的底色大多采用白色、淡色为主,家具则是白色或深色都可以,但是要成系列,风格统一为上。具体上来讲,与家具的风格相对应,在色彩上欧式风格也有三个较有代表性的风格,分别为以法国、俄罗斯为代表的传统欧式风格,以瑞士、瑞典为代表的简约风格,以英国维多利亚为代表的宫廷风格。

传统欧式风格中的洛可可风格为鲜艳浅色调,代表国家是法国。法国式的洛可可风格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如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纤巧、精美又浮华、繁琐。线脚大多用金色,表现了贵族阶层奢侈、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

浓烈对比色调的维多利亚风格,代表国家是英国。维多利亚风格在颜色的采用上,用色大胆、色彩绚丽、色彩对比强烈,黑、白、灰等中性色与褐色和金色结合突出了豪华和大气。不同浓烈对比色的混搭出更加华丽繁复的效果。不可否认,维多利亚风格带来的是视觉上的绝对华丽与分割取舍,人类对于自然和装饰的唯美体现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

纯白自然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代表国家为瑞典。北欧家居的色彩或曲线无论是在白天的阳光下还是夜晚的灯光照射下,都极为强调温馨感。北极圈内寒冷的大地让斯堪的纳维亚人萌发了对大自然无尽的热爱和尊重,阳光非常宝贵,为了弥补光线的不足,北欧风格在颜色的采用上,用色简单,主要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以确保最大程度的光线反弹。

参考文献:

[1]张光俊、张晓川,《室内设计》.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08

[2]郑曙, 《公共空间设计》.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6.04.

[3]吴蒙友 李记荃 李远达, 《建筑室内灯光环境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05

相关期刊更多

洛阳考古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洛阳市文物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

洛阳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