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热带雨林的雨季

热带雨林的雨季

热带雨林的雨季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第1篇

世界热带雨林都分布在哪里?

英国植物学家理查斯(P.W.Richaids)在其专著《热带雨林》中,把全世界的热带雨林分为3个群系:美洲亚马逊流域的美洲雨林群系、非洲西南部刚果盆地与几内亚湾一带的非洲雨林群系、南亚和东南亚的印度-马来雨林群系。其中以美洲雨林面积最大,约有40亿公顷,并以亚马逊河流域为中心向西扩展到安第斯山,向东止于圭亚那,南达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北及墨西哥南部和安的列斯群岛。

热带雨林中分布有极其丰富的植物种类。据统计,全世界有绿色开花植物约25万种,其中约17万种分布在热带,包括约8万种分布在热带美洲、4万种分布于热带亚洲、3.5万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在南美洲哥斯达利加热带雨林100平方米样地中,有233种植物,是世界上种类最丰富的植物群落之一。在马来西亚50公顷热带雨林样地中,有植物830种,而整个不列颠群岛仅有植物1380种,北美洲东北部仅有171个树种。相比之下,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植物类型最多样化的植被类型。而且,热带雨林因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而成为许多古老生物的冰期避难所。

分布纬度偏高的中国热带雨林

世界上哪些地方属于热带呢?天文学中认为,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就是热带。但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划分热带、亚热带界线非常难,牵涉到纬度、地形、气候等诸多因素,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陈建伟教授在编著的《多样性的中国森林》一书中考虑了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后认为,从台湾南部北回归线略偏南往西,到雷州半岛北部,再到云南南部拐几个弯后,经德宏出境往缅甸,这条线继续往西,在藏东南再有一条向上的线拐进拐出而结束。这条在中国陆地的断续线以南的国土部分就是中国的热带。

根据中国的热带地区范围,加上科学家数十年的实地考察发现,中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南部、台湾南部、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在自然地理上,这些地方是热带亚洲的边缘,总体上是属于印度-马来雨林群系的一部分,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的雨林,有别于赤道雨林。

但长期以来,许多外国专家认为这些地方没有真正的热带雨林,甚至认为这些地区的森林是热带雨林与季雨林之间的过渡类型,或者是一种在很多方面与真正热带雨林存在区别的亚热带雨林类型。尤其是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云南西南部和东南部,其中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的最南部边缘,属于横断山系南端无量山脉和怒山山脉的余脉,在自然地理上是热带生物区系向亚热带生物区系过渡的地带,在历史地理上是古南大陆与古北大路的融合地带。世界上与西双版纳同纬度的地区,分布的植被类型基本上都是稀树草原或荒漠,即所谓的“回归沙漠带”。

由于西双版纳处于这种“高纬度”地区,加上海拔较高,及在地质史上的早第三纪时处于干旱环境。因此,长期以来,很多外国专家认为这里没有热带雨林。但是,中国老一辈科学家蔡希陶等人经过艰苦考察,发现西双版纳有热带雨林的分布,尤其是1974年在云南勐腊发现了龙脑香科植物,该类植物是东南亚赤道雨林的标志性树种。

海南岛

中国最靠近赤道的雨林

从纬度上讲,海南热带雨林是中国最靠近赤道的雨林,主要分布在鹦哥岭、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和吊罗山五大部级自然保护区。

鹦哥岭是海南岛保存原始雨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海南岛总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的保护区,地跨5个县市。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地处偏远,大部分属于无人区,保存了大面积完好的热带雨林及丰富的生物种类。2005年在晋级资源综合考察中,我们分3次耗时近4个月的时间,才大概摸清了鹦哥岭的植被与资源状况。五指山海拔1869米,是海南最高峰,从海拔600米以上即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沟谷雨林与山地雨林,雨林特点明显,物种极其丰富。霸王岭林区的热带原始山地雨林是海南岛保存最好的山地雨林区之一。这里雨林面积达10.7万公顷,是海南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霸王岭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生态功能齐全。林区内有植物239科3000多种,热带雨林的典型生态老茎生花、板根、寄生蕨类等十分普遍。其中独有的海南长臂猿是全球现有灵长类动物中数量最少、极度濒危的物种。尖峰岭分布有中国最低纬度的热带雨林,雨林特征鲜明。吊罗山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是海南气候最温暖、湿润的地区。

西双版纳

极限条件下的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境内,保存有完好的大面积连片的热带雨林,也是当今中国高纬度、高海拔地带保存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年平均温度24℃以上的热带潮湿低地,而西双版纳雨林地区的最低平均温度比热带雨林气候下限低约3℃,最干月的降雨量比热带雨林降雨量低一半。因此,西双版纳的雨林是远离热带雨林水热条件范围的典型热带雨林。但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却有着在结构及功能上与赤道雨林毫不逊色的雨林类型。其区系成分具有热带北部边缘性质和过渡性质,并表现为在水分、热量和分布海拔上均到了极限条件的热带雨林类型。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还具有奇特的植物垂直分布“倒置”现象。通常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逐步变为亚热带类型。但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植被随着海拔升高由亚热带却变为热带类型,出现了“倒置”的特殊现象。这在世界上其他热带雨林地区尚未发现。

墨脱,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

如果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高纬度下的特殊雨林,那么东南部的墨脱却保存了一定面积的极限纬度下的热带雨林,是中国最北的热带雨林。这里纬度超^北纬29°30′,大大超过了北回归线。这块非常特殊的热带雨林,是由它极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所决定的。

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低海拔的河谷降到了海拔200米以下。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高耸,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受到了阻挡,形成了最为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并以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为中心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大拐弯,构成了特殊的水汽通道,使热带气候沿河谷一直到达北纬29°30′,海拔600米以下的山麓河谷地段,出现了大量龙脑香科植物为主的湿润雨林。这片雨林的出现简直是一个奇迹。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峡谷,高差在7000米以上。这种特殊地形,使得该地成为地球上最北的热带气候区域,同时,也创造出地球上最神奇的自然植被景观。从峡谷底部的热带雨林一直到海拔4000米以上冰雪区域,拥有从中国海南岛到极地的各种主要植被类型,是中国唯一具有完整植被垂直带的地区,堪称森林类型的“大自然博物馆”。低山雨林主要分布在大峡谷海拔600-1100米间的加拉萨以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及其支流河谷内。上层乔木高达约40米,具有大板根等明显的雨林特征,被誉为“的西双版纳”,主要树种有阿丁枫、千果榄仁、尼泊尔天料木、云南黄杞等。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主体在墨脱县境内,墨脱,藏语是“花”的意思。其寓意不但说明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更说明植物种类丰富,四季有花,如同仙境一般。早在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为了入侵,派出大批探险者进入墨脱,但由于墨脱地形险峻,多数探险者都命丧黄泉,只有一名叫金塔普的探险者于1880年到达墨脱,后被抓住卖为奴隶。1884年侥幸逃回印度后,将其见闻以报告的形式出版发行,才让世人得知墨脱不但有热带雨林,还有独特的植被垂直带。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派出的墨脱勘测队才真正目睹到墨脱浓密雨林的奇特景观。当地人形容墨脱环境“山顶在白雪间,山脚在江河边,说话能听得见,走路可要一天”。这就是神秘的墨脱雨林。

广西西南,残缺的热带雨林

通常南北回归线以内才有热带森林分布,北回归线位于北纬23°附近。在广西南部,由于东南季风北上的影响,其北界北移至24°左右。然而,广西境内的北热带地区,原始热带森林由于人类的过度干扰已残存无几。根据2014年出版的《广西植被志要》记载,广西境内的热带森林主要有分布在酸性土壤地区的季节性雨林和分布在碱性土壤的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以及少量的季雨林。

目前,广西境内的热带森林多为人为干扰后的次生林。例如以龙脑香科植物为标志的季节性雨林,按理说是比较典型的热带树种,在防城港、崇左等桂西南的一些地区原本都有广泛分布。遗憾的是,经过多年的采伐目前只有零星分布,在局部山谷有小片残留。防城港十万大山和龙州大青山等地的以山榄科咛及肉豆蔻科等植物为主的季节性雨林,一些小片保存较好,热带性质比较明显,大部分是1958年砍伐后恢复起来的。最近,我们在西大明山沟谷中发现小面积的望天树群落,也是因为环境特殊而残存下来的。

台湾

没有龙脑香科植物的热带雨林

台湾南部的绿岛、兰屿的热带雨林和印度-马来雨林群系的特征有所不同,没有雨林标志树种龙脑香科植物。可以认为,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雨林的特殊类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垦丁“国家公园”内的南仁山生态保护区雨林,该地区保存了台湾海拔500米以下唯一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热带森林。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南仁山生态保护区共有2200多种植物,约占整个台湾岛的一半。

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上,地处热带季风区域,气温高、雨量充沛,年均温达25℃,年均降水2200毫米,干湿季分明。分布于南仁山的雨林植被中,植物以壳斗科、桑科、樟科等树种为主,板根、支柱根、老茎生花等雨林特征明显。有些科学家认为,该地雨林的树种是第四纪冰后期气候转暖后,由附近的菲律宾吕宋岛迁移而来。

《中国植被》记载,台湾南端的高雄、恒春一带海拔500米以下的少数山麓或河谷斜坡上,有湿润雨林类型的分布,结构特征与菲律宾吕宋岛的雨林类似,但优势种类组成有显著差异,即台湾的雨林不存在龙脑香科植物种类,而是以台湾肉豆蔻、白翅子树、长叶桂木等为优势种类。

中国对热带雨林的认知和保护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雨季造林;管理研究

1 合理整地

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40厘米左右,深20-40厘米:鱼鳞坑长径30-50厘米,短径30-40厘米,深20-40厘米土堰宽,高10-20厘米。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米。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80厘米。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米,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厘米,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米的生土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2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

雨季造林种植时机非常重要,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盛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艄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

3树种选择和苗木规格

雨季并不是所有的树种都适宜造林,要选择水分蒸散强度较小,萌芽力强的树种。山区宜选择松类、柏类、刺槐、臭椿、花椒、金银花等;河岸滩涂、低湿地区宜选择旱柳、杞柳、紫穗槐、白腊条、黄杨等树种。具体说来,荒山以营造防护林和薪炭林为主;青石山宜选用侧柏、火炬树、刺槐、紫穗槐等树种。沙石山则宜选黑橙、油松、臭椿、紫穗槐等树种苗术规格:荒山荒地植树造林时,针升树苗选用1.5~2.5年生,阔叶树1.5年生。杨柳插条应从优良母株上采集l~2年生直径2~4cm,长度30~80cm发育充实无病虫害枝条。城市园林绿化,宜用3~10年生太苗栽植。雨季造林的苗木,尽量采用容器育苗,即省时间又保成活高,裸根苗要进行科学处理。①针叶树苗应带宿土(老坨土),每坑2~3株丛植。②阔叶树栽前要剪去部分枝叶,沾泥浆草袋包装。③萌芽力强的树木可截于(枝)造林,如柳枝等。

4植树造林技术

1)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当天苗木当天栽完,雨季温度高,湿度大,苗木易失水发热霉烂,降低生命力。据报道,油松起苗后在阳光下裸露10min栽后成活率30%,1h后全部死亡侧柏裸露1h成活率67%,裸露4h成活率3.1%。因此,雨季造林一定要做好苗木保护措施,最好在阴天,清晨或夜间起苗,包装好。运输中每隔3h喷水降温1次,放置在阴凉、通风、湿润处;栽植时将苗放在桶内,以减少手握裸露时间有利成活。

2)荒山造林要园地制宜,15°以下缓坡可开挖“大卧牛坑”或整理水平阶水平梯,规格:宽1~2m,深30~45cm,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间保留2~3m生土带。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方式,规格:长1~1.2m,深20~35cm,垒双层石堰。25°以上地段,可采用“穴状”,规格:穴径40cm,深l5~25cm,也可搞“一镢松”

造林。

3)栽植方法。不同树种栽植方法有所不同。松柏类一般栽在山坡中上部,挖一镢见方的坑,每坑栽2~3株。杂交杨剪叶留叶柄,顶梢留13个嫩叶,挖一米见方的大穴,深埋于半米以上。浅根性刺槐,紫穗槐苗栽植时可把升全部捋去,沾满泥浆埋结实。旱柳、杞柳、白腊条可挖坑或开沟截干(30cm)埋橛造林,踏实,以提不动为准,上端高出地面一扁指,最后盖一层松上保墒采用种子(刺魄、臭椿)播种造林时,播前用50热水浸种(随倒热水随搅拌20min以不烫手为止),浸泡一昼夜即可。刺槐种每穴10粒,臭椿每穴5~7粒 培上垄厚度2~3cm,待种子发芽时划破土垄除草管理。

4)造林密度。松柏类造林密度可掌握在每667m2,220~331株。花椒一般裁于地堰、水平阶、梯田边,株距可掌握2m左右,成片造林130~160株/667m2,株行距2m×2~2.5m。金银花地堰株距1.5m,每墩3株,成片造林330~440墩/667m2。阔叶树造林密度一般日可掌握在每667m274~110株。(如刺槐、臭椿),将株行距lm×l~1.5m。

5)大力推广新技术造林如容器育苗造林,高分子吸水剂以及阿斯匹林泥浆沾苗根造林(3克阿斯匹林溶于5奴水加2.5稀泥浆可处理苗4000~5000株)等新技术 ,大大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

5做好雨季造林组织准备工作

雨季造林是在高温炎热多雨情况下完成的,条件艰苦,且时间短,任务急,一旦雨季来临,必须全力以赴,一气呵成。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第3篇

一、热带季风气候区有两类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和萨瓦纳带(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地区差异显着。在降水多的地区如南亚的东北部、印度半岛西岸、中南半岛东西两侧和菲律宾群岛北部,都处在迎风坡,降水很丰富,植被以高大茂密的森林类似热带雨林,只是在旱季时,不少树木有落叶现象(如抽木)所以叫热带季雨林(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属之)。

而在内陆或背风坡的平原低地,降水较少,有的年降水量甚至不足100mm,如印度的中部、德干高原内地、缅甸中部、泰国中部东部等处,植被以热带稀树草原(即萨瓦纳带)。这里也就成了亚洲唯一分布有热带稀树草原的地区(我国海南岛西南部也有分布)。

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有多种自然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个广泛的概念,因气候差异显着,可分为四个亚类: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故相应必有四个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如中欧东欧和北美五大湖及东部沿海,往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而过渡至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由于还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影响,有的荒漠不一定在大陆中心地区,各带延伸方向也不尽相同,但具有明显经向地带性。在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北侧,就是东西向呈完整带状分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几乎横贯整个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多,但蒸发弱,仍相当湿润,能生长耐寒的针叶树(如云杉、冷杉、落叶松、柏等)。南半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只分布在南美洲南部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只有一个亚类:温带荒漠气候,所以也只有一个自然带—温带荒漠带,且呈纵向分布。这是由于本区的西风,受安第斯山阻挡,背风坡降水稀少,而沿岸又有北上的福克兰寒流影响的缘故、这是世界上大陆东岸有荒漠分布的唯一地区。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共同对应一个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两类气候影响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都较湿润,能满足阔叶树的行长,但冬季都有一个相对低温过程,故树木都要落叶。这一自然带在欧洲就同温带大陆性气候湿润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联成一片,范围很大,从西海岸一直延伸到东欧平原甚至越过乌拉尔山抵西西伯利亚平原南端。在东亚温带季风区的北部则属亚寒带针叶林带(如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日本的北海道等)。

四、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相同的自然带,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非洲南部东侧也有这类自然带分布。这里处在德拉肯斯堡山的东侧,面向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降水较多。在南美洲,只在其北部(巴西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在南部地区(乌拉圭和阿根廷的潘帕斯)却是草原带。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气候因子;光照;温度;降水;空气和风;哀牢山

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0303

1引言

常绿阔叶林是发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一种顶级森林植被,是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下形成的独特植被带(吴征镒,1980)。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区、工农业发达的区域恰好处于常绿阔叶林区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开发,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已经很少,且森林呈片段化、斑块状分布。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面积达504km2 ,是我国此类阔叶林面积最大的保护区之一(Young & Wang,1989)。如图 1 所示,哀牢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以及云南亚热带与热带北缘的过渡区,使得热带、亚热带、温带(亚高山)区系成分在此区域交错汇集,具有较多特有成分,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极丰富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极为复杂的格局(邱学明,1998)。本文通过研究气候因子对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限制作用,探明阔叶林的建群机制和生长发育规律。

2研究区概况

哀牢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部哀牢山山脉中北段上部,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和云贵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结合部(图1)。地理位置为23°36′~24°56′N, 100°44′~101°30′E, 海拔2400~2600m,跨越景东县、南华县、双柏县、镇沅县、新平县和楚雄市六县(市),面积达到677km2(朱华和闫丽春,2009)。根据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长期监测资料, 研究区域的平均年降雨量为1931 mm, 旱季、雨季分明, 雨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5%左右。年平均蒸发量为1485 mm, 年平均温度为11.3℃, 最热月(7月)气温为16.4℃, 最冷月(1月)气温为5.4℃, 无霜期为200 d左右。土壤的成土母质由片岩、片麻岩和闪长岩组成, 多发育为典型的黄棕壤, 土壤肥沃、偏酸性(pH值为4.4~4.9), 土壤表面由厚度为3~7 cm的凋落物层覆盖, 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为12.91%、0.52%和0.06%, 土壤表面的C/N比为14.4, 深度为30~50 cm土壤的C/N比为15.3(Liu et al., 2002)。

图1哀牢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示意图哀牢山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保护完好, 主要由壳斗科、茶科、樟科和木兰科的树种组成。其中, 壳斗科的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变色锥(Castanopsis wattii), 茶科的南洋木荷(Schima noronhae)、翅柄紫茎(Stewartia pteropetiolata)、云南连蕊茶(Camellia forrestii), 樟科的黄心树(Machilus gamblei)、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 木兰科的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多花含笑(Michelia floribunda)是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

3气候因子及其对哀牢山常绿阔叶林的

限制作用3.1光照因子

哀牢山属我国西部型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朱华和闫丽春,2009)。一般而言一地的太阳辐射量会随着海拔的升高,总辐射量会逐渐增加。但是这种变化规律仅针对晴朗乌云的天气,哀牢山山脉上部多雾雨,各月的太阳辐射量均要比山麓少。如表1所示,西麓的景东年太阳辐射量总量仅为89.7 kCal/cm2·年,却比纬度高的武汉(117.0 kCal/cm2·年)还低。保护区在雨季时,全区降雨丰富,故太阳辐射量比旱季要弱,而且山中常年多雾造成了太阳辐射更弱的形式。这使得哀牢山地区在较弱太阳辐射条件下发育了大量中山湿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植物而言,太阳辐射是其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制因子,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对数目茎、叶的生长产生影响(高进波,2009)。由太阳辐射产生的热效应,会进一步影响着植物的生理活动、生长发育及其地理分布(李麟辉等,2011),进而影响整个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构成。

3.2温度(热量)因子

在热量上,哀牢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11.3℃,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5.6℃,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15.7℃,无霜期约180d,总体上气候相对温凉(徐成东等,2011)。如以平均高于22℃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10~22℃作为春季和秋季的标准来划分四季,则哀牢山海拔2400m以上的山顶部冬季可长达5个月以上,春秋相连大约7个月,即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的特点。而海拔1000~1100m以下的河谷坝区却是长夏(5个月以上)无冬,春秋相连(7个月);其间的山坡地区春秋季长达8个月以上,上部有3~4个月以下的冬季,下段有3~4个月以下的夏季,中断全年皆春秋(徐永椿和姜汉侨,1988)。这种复杂多样的山地气候促成了哀牢山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主要的植被类型有热带北缘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草甸和干热河谷稀属灌木草丛等,此外也有云南松林和思茅松林等次生植被(朱华和闫丽春,2009;金振洲,1983;李宏文,1983;游程侠,1983;庞金虎等,1988)。同时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也很显著,例如海拔1140~2000m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及思茅松林带,2000~2600m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朱华和闫丽春,2009)。

3.3降水因子

哀牢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东亚季风热带、南亚季风热带和青藏横断山系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云南省东西季风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的分界线。哀牢山地区在夏秋季节受来自印度洋的湿润西南季风的影响,在冬春季又多受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的干热的西风控制,气候干湿季分明。在以西南季风为主的影响下,哀牢山东、西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东坡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由于受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比西坡低。根据哀牢山西坡观测,从海拔1300~2800m,降水量的递增为80mm/100m,海拔2000m以上的相对湿度一般在85%以上。在哀牢山西坡徐家坝地区(海拔2450m),年降雨量为1840mm(朱华和闫丽春,2009)。哀牢山东西破谷地降水只有1000~1150mm,但海拔2700m的山顶部分却能达到1860mm(张克映等,1994;刘玉洪等,1996)。在海拔2800m左右的哀牢山区,年降水量可达2200mm,海拔900m以下的哀牢山北麓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800~900mm之间。综上所述,哀牢山东西坡降水量的差异对该地区的植被分布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3.4空气和风

哀牢山保护区空气质量良好,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空气湿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海拔2000m以上相对湿度一般在85%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徐永椿和姜汉侨,1988;朱华和闫丽春,2009;李麟辉等,2011)。11月前后,北半球西风带南移,受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分为南北两支。南支西风沿着青藏高原南缘流来,由于这支气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部干燥的热带大陆,气流性质干暖,空气湿度降低。5月份以后,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哀牢山地区受著名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因这支气流来源于高压高湿的赤道洋面,湿层深厚,为该区域带来了丰富的水气。同时控制中国东部广泛地区的东南季风也能影响到哀牢山以东的地区(徐永椿和姜汉侨,1988;赵济和陈传康,1998)。所以,在两只气流的影响之下,哀牢山地区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也是保护区植被生长最旺盛、植物群落形态最完整的季节。

4合理利用气候因子保护常绿阔叶林生

物多样性4.1合理利用光照资源

针对哀牢山保护区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差异,及其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今后在保护区森林维护、植物引种和营造植被时,可以充分的考虑这一影响机制。通过对比分析各植被类型对趋光性的不同,可以更加丰富哀牢山不同植被空间结构,进而促进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4.2充分利用温度优势

哀牢山部级自然保护区23°36′~24°56′N的地理纬度,正处于热带的北缘和南亚热带区域,同时复杂的地貌环境形成了多样的河谷、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地形环境。这些不同区域形成了丰富的温度差异,温度是植物发育的关键因子,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的发育过程(马丹炜和张宏,2008),受此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带。所以,在哀牢山保护区应该充分利用不同级数的温度差异,丰富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特别是在今后修复和营造人工林时应充分考虑温度因子,以保护和促进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4.3合理利用降水条件

保护区所在的哀牢山山脉,大体呈南北走向,且山体北部狭窄紧束,南部开阔而松散(徐永椿和姜汉侨,1988)。由于保护区雨季降水主要水汽来源于阿拉伯海一带的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哀牢山山脉最高峰3165.9m,山体的海拔高度并未到达雨线,故东西坡降水量都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但是在不同的亚地形区域降水的差异依然很大。所以,在保护区的保护和利用中必须要考虑到不同植被类型对水源需求性的差异,以便更好的保护和新建植被。

4.4空气和风的使用

空气和风的利用看似困难和难以掌控,但是只要科学地掌握了这一规律,同样可以在森林保护和营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哀牢山新树苗的栽种期间就要考虑到不同坡向在旱、雨季的空气湿度和降水差异,以便及时为幼苗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冬季森林火灾防护和监控中,对于背风坡的焚风效应(伍光和等,2008)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焚风效应一侧林区也历来是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因此,掌握保护区空气和风的基本规律对于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高进波,张一平,巩合德,等.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太阳辐射特征[J].山地学报,2011,27(1):33~40.

[2]金振洲.论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和性质[C]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生态研究室. 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3.

[3]李麟辉,张一平,谭正洪,等.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林外草地太阳辐射比较[J] .生态学杂志,2011,30(7):1435~1440.

[4]Liu Q, Wu Y . Effects of gap size on regeneration of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s in northwest Yunnan[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 2002(8):453~459.

[5]李宏文. 哀牢山徐家坝地区植被概况[C]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生态研究室. 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3.

[6]刘玉洪,张克映,马友鑫,等. 哀牢山(西南季风山地)空气湿度资源的分布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1996(4):347~354.

[7]庞金虎,范家瑞,邱学忠,等. 哀牢山植被[C]徐永椿,姜汉侨.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

[8]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等.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徐成东,李雪玲,冯建孟.云南哀牢山部级自然保护区附生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附载植物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1,30(9):1858~1862.

[10]徐永椿,姜汉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

[11]游程侠.哀牢山徐家坝地区的植被分类[C]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生态研究室. 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3.

[12]朱华,闫丽春.云南哀牢山种子植物[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第5篇

西双版纳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最南端,与缅甸、老挝相接壤,气候湿热、多雨。这里没有青藏高原的恢弘,没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雄浑,更没有羊卓雍错的极致温婉,但西双版纳仍是一些人的至爱。这里有精雕细琢但又异常随和的民族风情,又有大自然无比慷慨的馈赠——清新、宁静、富氧的空气,这里是天然的休闲养生的居所,是中国最大天然氧吧。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雨林休闲体验游需求逐步升温,西双版纳旅游也在与时俱进,进行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升级换代举措,大力开发新景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更是加强了雨林养生的新概念。当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深入给西双版纳带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目前,西双版纳旅游人次以年均7.11%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接待国际游客数量将增长至5200万人。西双版纳州正在依托版纳旅游“从后卫变身前锋”的转型契机,打造强力发展引擎。相比其他地区的规划设想,版纳的旅游规划则更为宏远。西双版纳因旅游而兴旺,经济发展又带动雨林旅游项目的大开发,二者之间的互补与依赖不经意间形成了一种保存大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资源的方式。

野象谷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星条状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山丘之同,准确地说,版纳的雨林是一种“沟谷雨林”。同一纬度,只有西双版纳存在绿洲,而整个西双版纳洲只有这里有野象群,也只在这里才能如此真切亲近的接近这种丛林巨兽。

这里一样是雨林风光,从激流到静水,从土壤到地表,从草丛到灌林,从林下到林冠,都是动物们栖息地所在。谷内约有亚洲象近300头,分成50群。人们只有在这里才能近距离感受到野生动物的狂野,有时几群野象会同时出现于沟谷中,象群相互驱赶的吼叫声此起彼伏,令初来刚到的远方来客胆颤心惊。有些大象群却并不惊慌,当着游人的面照样悠闲地觅食。亚洲象性情温和、敏感,对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游客在亲密接触野象时不知道哪些行为会冒犯到他们,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站在架台远远观望,互不打扰。因为暴怒的野象甚至会撞击架台。在这里行走会发现“象路”,一旁新鲜的粪便是证明它们行踪的证物。可以说这里的一切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充满了激情与刺激,并且是完全独有的体验。

热带植物园

这里共栽培6000多种世界珍稀热带植物,是植物的天堂,西双版纳雨林中有的植物,这里有;雨林中没有的植物,这里也有。如果说有人想走遍世界猎奇探险,不如先到这里体验植物王国的神秘莫测。

最初植物园是由植物学家蔡希陶创建。它与勐仑镇区隔江相望,在罗梭江打转的地方形成了一个葫芦形的半岛,故称葫芦岛。这里的棕榈园,如一副婉丽脱俗的画卷,又如一首永读不厌的灵秀诗歌。建园以来,先后从各地引进棕榈科植物,至今栽培了近400多个品种,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棕榈植物最多的专类园区之一。太阳从两米长的棕叶缝隙中穿过,金光铺撒满地。一泓碧清的湖水,静谧在诗句一样优美的棕榈林之前,罕见的大王莲,恬恬静静地飘浮在水中央,穿过雾霭的晨光洇染着水中波纹,也泅染着这些碧绿的大玉盘。听孔雀的声声鸣叫,闻袅袅不绝的暗香,看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仿佛置身一个往睡眠之门外泌透芳香的梦境……人们总以为植物为无知无觉的物种,所谓“生命”乃作家的臆想与歌颂的需要。徜徉于热带雨林,植物们根系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以及适应环境的种种变化,竟让人一下子理屈词穷,因为,植物们将顽强的生命与执着的爱情展示在了众人面前!

橄榄坝

佛之地,傣家人梦魂索绕的大美之地。玲珑秀丽、孔雀出没的橄榄坝,被誉为“孔雀尾马”。橄榄坝的美在于它的富饶,久居这里的傣家人诗情画意间就勾勒出了美丽动人的南国风情画卷。

橄榄坝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气候最炎热的地方,这里四季常青,黛林翠竹掩映着傣族村寨,周围蛙鼓蝉鸣,椰树、香蕉丛、泡果树衬托出竹楼的玲珑别致;间或出现的佛寺、佛塔、香火及静修者的诵经声,增添了几许幽静和神秘;橄榄坝的傣族人居住在寨子里,他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每个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在那里学傣文、晓佛法,只有经历了这一遭,才称得上知书达理。身着筒裙的傣家女人或行进,或田间劳作……竹楼、佛寺、花木融为一体,丛问蝴蝶翻飞相聚,轻灵飘舞……像一片片飞扬的花蕊……这里的一切都合乎自然,永远都是一级上爬,大概十多分钟便已经稳稳地与望天树比肩,登高环视,滚滚绿浪波涛起伏,风声起处,如“潮水”漫溢奔突。索道空间极狭窄,仅容得下一人,踩在上面,脚步一动,桥身便摇晃,身处高处的惊险非其它可比。但熟悉了节奏,便有了从容散步的架式,悠然自得。行至顶峰,伸手触云亦不是空想。

雨林养生

雨林灵修养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了修心、呼吸、饮食和居住等方面,而并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简简单单在林子里待待就行。

在勐罕,古佛寺都有一种道不出的宁静。千年佛塔和古寺,一砖一瓦都是岁月长河的积淀,每一种累积和流传都是当地人世世代代的信仰和虔诚。僧侣独自住在孤祗,一僧一住,一心一所。最简单的生活,尽可能的止语。最初和最高的修行都是修心。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所道场。活在分分秒秒的当下,都是修行。佛地是最好的灵修道场,西双版纳州有雨林,便有宁静,便有修身养性,调养身心的场所。养生重在心灵,结合呼吸吐纳,用读经和祷告来与神相交。在这里调养身心,不需要统一的姿势,精华在于呼吸。雨林为修行提供了最优质的空气,僻居于此静坐、冥想。在此过程中,会逐步感应到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这是身体在自行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淡泊宁静是根本,循序渐进是要诀。灵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在林间鸟语花香中,全身放松,全身心去感受最原始的自然,思维停留在自己的呼吸中,慢慢的、无意识的,你会发觉自己沉静在空气中,和空气一起伏摆动。结合自然的频率,已达养生健心。

而雨林中的食物是大自然给与人类最好的礼物,这是完完全全没有污染的绿色植物和健康肉食,用最简单的方法烹饪这些食材,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住食物的精华,对于修身健康是最有益处的。而长期生活在雨林中,空气洁净无粉尘,其中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0。00个以上,是纯天然氧吧,住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脉搏,呼吸最纯净的空气。这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生活方式。因此灵修的静修方式不局限于一寺一地,而在于全方位的调理,可能雨林就是最好的选择。

雨林秘境探险

穿越热带雨林是最佳的野外生存体验,这考验的是你的生存本能和智慧。在雨林中的行走技巧、如何生火做饭,如何寻找野外食材,如何选择营地,怎么防范吸血毒虫、防蛇、避开大象和野牛……

西双版纳州多山,徒步上去,山路总是杂草丛生,再被两边的大树遮盖,便见不得天曰。这里的山并不是很高,但是却非常陡峭,爬起来却很费体力,要边寻觅以前登山者开辟出的小道边用工具开路,最烦的就是路上的荆刺,所以必须把自己武装起来,戴上手套,再热也不能让皮肤露在外面。达山顶后,就要赶快清理住所和寻找水源。宿营地最好选择地势稍高、地面干燥,四周较为开阔而且又背风的地方。如果可以,最好是前人使用过的宿营地,除了节省时间外,还有可能捡到以前宿营者遗留的物品,即使是空罐头盒、塑料袋或铁丝,对于遇险者来说也是很有用的。晚餐一般就在山上野炊,所有食材就近寻取,森林里的晚餐以丰富的野菜为主,在这里不仅能欣赏美丽的景色,还可以找到野芭蕉、野荞麦、新鲜的竹笋、蕨菜……。把捕到的小兽、鸟、植物根茎小块穿在湿木棍或小树枝上,直接放在篝火上烤制,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大快朵颐。在山顶上,天黑的早,五点左右就看到大雾一阵阵的飘过树梢,宛如仙境。在西双版纳州茫茫的原始丛林中,在没有雪的冬季,这蒙笼的大雾给了雨林生命!傍晚,一轮夕阳犹如蛋黄似的落入了森林中!在晚霞下,所有的生灵仿佛昏昏欲睡!爬上屋顶,抬头仰望星空,满眼星辰不知如何去形容,大雾一阵一阵的飘过头顶,周围的树木在星光下和大雾中若隐若现,夜莺的鸣叫声一声接一声的,这是大自然原始奔放的乐章。

行进热带雨林,眼前永远是参天的大树,遮天蔽日,各种热带雨林的小精灵活动其中,两岸的树木密密地守卫在这个丛林的入口,绿得让人不能相信这是现实。宛如走进了“阿凡达”的梦幻世界。河道总是在随着雨季旱季变化的。因此面前的郁郁葱葱并不是水生植物,而是真正生长在土地上和空气中的大树,到了涨水期,就只有树冠露在水面上。由于西双版纳气候条件特殊,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季在每年5至10月间。体验热带雨林探险必须选对出行的时间,在干季最为合适。

相关期刊更多

热带地理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东省科学院

热带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热带林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海南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