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结算编制论文

预结算编制论文

预结算编制论文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1篇

一、地方政府制定中长期预算的基本原则

地方政府制定中长期预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国民经济计划协调原则。中长期预算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规模、结构相一致,同时财政措施和政策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的编制应符合政府的方针政策,符合部门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公共财政改革方向。

2.财政收支合理增长原则。编制中长期预算时,财政收支要有一个合理的增长比例。财政收入要与GDP增长相适应,财政支出控制在合理的增长区间。

3.动态管理原则。中长期预算的编制应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对已经完成和根据政策变化、形势发展需要调整的项目,在编制下一个滚动计划时进行调整。

4.绩效导向原则。要考虑财政资金的使用及使用结果的效率与效能,形成预算前、中、后进行评价和评估的机制。

5.透明度原则。财政政策公开,财政预算和财政支出项目与金融公开,以利于社会的监督。

二、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的基本内容

省级政府中长期财政预算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地方政府在预算年度(3—5年)内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分析;财政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中长期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政策说明;预算年度收支安排及预算收支平衡;预算年度重点项目、法定支出安排及预测;本级生产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的项目预算;政府性基金收支中长期预算;全省3—5年度总预算;中长期预算中其他需重点说明的事项;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预算的编制程序

(一)编制机构。

1.鉴于中长期预算与年度预算、财政发展的密切关系,中长期预算的编制应由财政部门主司完成,由税务部门、国资委、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及行业主管部门等配合完成。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清楚,程序严格,并与年度预算的编制相结合,与年度预算编制周期一致。

2.财政部门是统一管理中长期预算的行政部门,根据法定的预算管理职权,具体负责审核编制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草案、批复中长期预算和决算、组织和监督中长期预算的执行。财政部门内部各有关职能机构对中长期预算管理分工如下:

——预算处统一负责具体编写中长期预算草案,根据财力和平衡情况提出各项目专项支出限额,起草行文批复中长期预算,审核并起草行文批复中长期预算调整事项,管理中长期预算总指标,对财政主管处提交的项目进行总的排序,并制定中长期预算的有关滚动安排。

——预算编审中心具体负责中长期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负责管理中长期预算基础信息采集及数据库,制定正常公用经费滚动系数标准的方案,审核个人经费和公用经费预算建议计划,审核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及管理财政预算项目库,审核整理中长期预算,编制中长期预算文本。

——财政主管处:财政部门预算处、经济建设处、行政政法处、教科文处、社会保障处、农业处、涉外经济处等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对相关部门预算实行对口管理。审核中长期预算专项公用经费及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专项支出建议计划,并对项目进行排序;指导、参与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专项项目的审核论证,审查编制项目预算;审核部门后二年的预算计划。

3.税务部门、国资委、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等部门对财政部门预算编审中心提供地方政府税收、经济增长、经济形势预测分析材料。

4.预算部门负责整理编报本部门的滚动预算。

5.专家论证会,机构设在财政厅,由主管财政的省长主持。财政、税务、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二)编制方法。

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

1.规划一项目预算法(PPBS)。这一预算编制法打破了部门界限,是针对支出项目而设计的预算方式。规划一般着眼于政府长期的目标,项目建立在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长远规划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立若干年度支出项目,建立最优和次优目标,并制定各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项目成本(预算)。规划一项目预算制度突出了政府的长期目标,通过投入一产出分析来确定最优和次优目标,然后分解这些目标,并将政府各职能部门有机组合起来,提出各年度的实施计划,并根据行动计划来规划多年预算。

2.趋势外推法。根据地方政府财政经济政策发展趋势,依据财政收入预测、财政运行评价、财政风险预警的分析预测,结合上一年度的财政运行情况,对下一年度财政收支进行调整和修正,并编制后2—4年的财政预算。

3.比例限制法。对财政收支进行预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收入、支出总额限定为GDP的一部分,另一种是规定本年收入和支出相对于上年或基准水平的变动幅度。

4.零基预算法。按照影响项目支出的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支出需求。

5.项目库法。对专项公用经费及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实行项目管理,编制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三年滚动项目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库。项目要按省财政厅统一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建议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予安排。项目预算安排要建立科学、规范、民主、透明的论证和决策机制。

6.专家会议法。组织专家对各项目进行论证、排序,按排序来确定项目预算的优先顺序。

7.绩效预算法。在对项目按照政府职能如经济、国防、教育等进行业绩分类的基础上,并考虑各职能部门的方案或计划,从最终产品成本及目的来衡量和评估其业绩,以确定所需资金。

(三)编制程序。

中长期预算编制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度,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逐级审核汇总。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并遵循“三上二下”和“一采集,二论证,一形成”的程序。八个阶段是:采集信息、布置预算编制、编制预算建议计划、财政审核、征求意见和编制部门预算文本、专家论证、编制并上报预算草案、批复预算。“三上二下”和“一采集,二论证”程序是:

一采集:财政部门布置编制工作,采集信息。于上一年12月1日财政部门协同税务部门、国资委、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及行业主管部门,收集多年度经济形势发展预测分析、财政收支预测分析和财政计划安排基本原则等信息。

一上:预算部门于3月上旬向财政部门报送中长期预算收支建议计划和单位基本情况(预测分析材料)。

一下:财政部门根据财政发展规划、上一度财政运行情况和预算部门中长期预算收支计划,编制年度预算草案和中期财政计划框架,于8月份向各部门下达编制财政三年滚动计划指南、预算建议计划初步审核意见。

二上:预算部门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编制指南和本部门发展规划,编制本部门的三年预算,修改预算建议计划,报本级财政部门,并逐级汇总上报。

二下:财政厅预算审核中心将部门上报的三年预算,根据测算的财政收支情况,编制中期财政计划框架,于10月上旬下达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征求意见。

三上:省预算部门和市财政部门于10月15日前向省财政厅反馈预算文本意见;财政厅将反馈的预算文本意见提交给专家论证会。

一论证:财政厅与专家论证机构讨论阶段。财政厅就下一年度的预算草案和中期财政计划框架召集各部门进行讨论协调,修改后,由论证机构讨论协调。

一形成:编制中期财政计划草案阶段。由财政厅根据各部门的意见和论证机构结果,在分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项目加总排序,形成最优组合、最大社会效益的项目库,完成中长期预算草案。

二论证:专家论证会对中长期预算草案进一步论证,对项目库的组合、项目规模进行讨论,由财政厅进一步调整修改,形成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讨论稿)。

四、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预算的决策程序

1.法律效力。中长期预算具有法定的约束力,是规范政府收支的法律条文。中长期预算中当年的预算就是年度预算,与现行的年度预算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决策程序。第一步,财政厅将形成的“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讨论稿)”提交省级政府,由省级政府。决策,并提出决策修改意见。第二步,财政厅根据省级政府的决策修改意见,对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进行修改或调整,再提交省级政府。第三步,省级政府将《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草案》提交省级人大。第四步,人大讨论和审批预算阶段。人大在讨论年度预算时,要同时讨论省政府提交的中长期财政预算,并以此作为审议年度预算的必要参考材料。

3.预算审查和批准。各级预算部门审核并汇总编制本级本部门3—5年预算建议计划。各级财政部门审核本级3—5年预算建议计划,并逐级汇总上报编制中长期预算草案。省级政府审核省级财政厅报送的中长期预算草案,并向省级人大提交中长期预算草案。

中长期预算的当年预算按年度预算的法定要求报省级人大审查和批准。后2—4年预算按要求报省级人大审查、备案。省财政厅根据省级人大批准的中长期预算审查决议,当年预算依照年度预算,批复部门预算,并向组织征收预算收入的部门下达收入计划。后2—4年预算作为法律文件,约束指导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

五、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的执行和监督程序

1.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执行。中长期预算由省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财政部门负责。当年预算执行依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执行。后2—4年预算的执行在于指导年度预算的编制,约束政府行为的运作,保持财政措施及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展。同时,后2—4年的预算有些可以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

2.预算变更。预算执行中确需进行的预算变更,属于预算调整的,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经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调整预算;其他不属于预算调整的预算变更事项,要按规定权限和程序予以变更。

当年预算变更遵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变更。

中长期预算调整是指经省级人大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因出现下列情况引起预算的部分变更:年度预算需要变更的,相应地后两年也需调整;上一年预算执行发现重大问题的,在后两年进行调整;项目库需要调整。对于以上规定的情形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省财政厅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列明调整预算的原因、项目、数额及有关说明,提交省级政府审定后,提请省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

3.预算评价。当年预算评价要遵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进行评价。建立预算前、预算中、预算后的评价体系。预算评价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定量评价体系。

4.预算监督。中长期预算的当年预算监督要依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监督。省级政府财政厅应当依法接受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编制、执行的监督。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引言

企业预算管理是为企业服务的,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为目标的。企业预算管理具备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作用。从宏观上讲,企业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生产运营,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的提供企业的发展信息,便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宏观协调;从微观上讲,企业预算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的经营,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公路工程属于交通基础建设项目,一方面属于公益性质的施工项目,施工质量关系着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如何做好公路工程的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

二、当前公路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前期工作薄弱

公路工程预算分类很多,不管何种预算分类,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都直接决定了预算编制的质量以及执行的效果,至关重要,尤其是零期预算和中长期预算,由于预算期长,预算编制从零开始,诸多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需要系统、全面的做好前期预算编制的论证工作。然而,当前公路工程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普遍较弱,预算编制普遍缺乏系统论证。由于很多公路工程项目,尤其是中小项目或者大型公路工程的基层项目,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预算只是形式工作的误导思想,本应贯穿于预算上一年度全年编制的基础工作,往往到了年底甚至是预算年度才匆匆编制,编制时仅凭单位部门领导或者预算编制人员个人对预算年度的短期预测进行编制,盲目性较大,导致预算编制缺乏足够的论证,丧失了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2.预算编制缺乏系统性

企业预算是综合了各个职能部门的系统性预算,需要根据各业务职能部门的预算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平衡编制而成,但目前公路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缺乏系统性。财务等预算编制部门沟通意识差。由于各业务职能部门对部门预算编制不够重视,部门预算质量差,对财务综合预算的编制带来了障碍。由于部门预算需完善的方面多,将部门预算一次次的沟通反馈于各业务部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降低工作效率,财务预算编制部门往往不倾向于和各业务部门沟通,而是单方面主观变更,使预算缺乏整体的系统性。

3.预算与执行“两层皮”

预算是对公路工程项目做出的全面规划,当出现预算之外的事项时,应按照正规程序调整预算。无论调整前的预算还是调整后的预算,都应该严格执行,树立“预算即法”的执行意识。然而,当前公路工程项目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多与预算脱钩,存在较严重的预算执行“两层皮”的现象。严格执行预算的前提是需要有科学、合理、精确、细致的预算。然而,由于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不足、各职能部门预算编制意识差、重视程度低等原因,造成预算编制不够精准,缺乏准确的标准和依据,导致预算编制出来后可执行性差,预算执行脱钩严重。此外,实际业务执行的复杂性也是造成预算与执行脱钩的重要原因,例如材料采购时由于市场短缺造成的采购成本急剧上升,导致采购预算超标等。

三、加强公路工程预算管理的策略

1.充分论证,建立预算基础项目库

预算基础项目库是做好年度预算的基础工作。要充分做好预算项目的论证工作,建立预算基础项目库,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选择预算年度保障的内容,使预算工作规范化管理。充分论证,分轻重缓急建立预算项目基础库。预算基础项目库是由各个预算基础内容组成的,预算基础内容的科学合理与否决定了预算项目基础库的科学性。因此,需要对预算基础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并对预算项目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排序,在企业保障能力有限的情形下,规范选择优先保障的项目,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综合协调各部门预算编制

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制造性企业,市场供需是决定企业预算的重要方面,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资金等预算都需要以市场为主导进行协调安排,市场需求决定了生产预算,生产预算决定了仓储预算、采购预算、资金预算等等。企业要加强预算管理,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销定产,协调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

3.预算即法,严格预算的执行落实

做好预算管理,必须牢固树立预算即法的理念,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监督预算的执行。事前严格按预算审批事项。凡是预算当中没有的项目,不予拨款,不予审批;凡是超预算的金额,除专项审批外,一律予以核减;凡预算内的项目,一律严格执行,杜绝消极执行的情况。事中杜绝变相执行。预算执行“两层皮”的关键环节在于事中的执行。由于市场客观环境的多变以及业务经手人的主观意愿的控制,使业务执行容易发生背离预算。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严格控制业务经手人随意变更预算执行业务的情况发生,维护预算的权威性。事后财务报销监督。事后财务报销审核监督是保障严格执行预算的关键环节。由于业务经手人执行任务时往往存在“将在外军令有可不受”的思想,把完成任务放在第一位,忽略了预算的执行标准。事后财务的报销审核可以有效的抑制这一现象的发生,没有执行预算的无预算项目、超预算项目一律不予报销结算,扭转“钱花了再说”的不正风气。

四、结语

如何做好公路工程的预算管理,关键在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即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以及预算的总结提高,需要建立预算即法、严格执行预算的企业文化,重视预算管理,上下一心、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远.如何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通讯,2012,(5):52-53.

[2]孙微.浅谈企业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11,(8):52-53.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浅析

 

近年来,审计署每年都会将其审计的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以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对外公布,而且审计和对外公布涉及的中央部门单位数也是逐年增加,成为其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部门预算也已经成为一个公众话题,所引起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

1.2选题的目的

本文经过对2009年9月审计署公布的第12号审计结果公告进行研读,试图通过将其中涉及到的54家单位的2008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数据分析

2.1审计结果的数据

本文的数据依据均来源于审计署2009年9月公布的第12号审计结果公告,所涉及资金仅限于公告中提及的范围。同时在将公告中提及的问题资金进行了一定的归类后,主要通过违规所涉及部门的绝对量指标,和各类违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比重的相对量指标来对数据加以说明。

具体到审计结果公告来看:

1.公告中涉及挤占、挪用、在项目支出中开支其他用途等擅自改变财政资金用途的部门有40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2.19%。

2.公告中涉及预算未细化到具体项目问题的部门16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2.71%

3.公告中涉及错报、错计、未按规定结转资金结余等会计核算问题的部门28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9.19%。

4.公告中涉及账外账问题的部门14家金融论文,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6.07%。

5.公告中涉及虚列支出、未纳入预算管理等编报不实问题的部门26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5.61%。

6. 公告中涉及应收未收、面临或造成损失问题的部门12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4.75%。

7.公告中涉及存在违规收入及收入应缴未缴问题的部门12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45%。

8.公告中涉及扩大支出范围、为非财政拨款预算单位申请财政资金等超范围使用财政预算问题的部门25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32%

9.公告中涉及未及时批复、未执行等问题的部门10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2.71%。

以上数据中违规资金涉及比例最高的是擅自改变财政资金用途和预算未细化两类问题,均占到了全部问题资金的近三分之一,同时问题所涉及部门最多的项目也是擅自改变财政资金用途这一类问题,占到全部被审计部门的近四分之三。

2.2成因分析

审计结果公告中所涉及到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预算编制方面存在虚报、漏报、编制项目不具体等问题杂志网。其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执行不力、内控不严,预算资金存在风险和浪费、肆意改变预算资金的用途等问题。最后在预算监督方面存在审计意见提及的问题不能得到完善和纠正、预算的公开透明程度不够、部门内审不到位等问题。

本文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预算编制方面

第一,预算支出编制标准体系不完善、不到位。其中既包括基本支出的定员定额标准,也包括项目支出的标准。第二,部门预算的“上”与“下”在时间周期上不尽合理。从申报到审批再到拨付资金和执行存在较长的“时差”。第三,部门预算未能做到全覆盖。其中有的漏项是预算单位,有的是预算资金,无法完整地体现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2.预算管理方面

第一,财政结余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量的财政资金结余产生,客观上造成资金沉淀,使得整体资金的统筹使用受到影响,降低资金使用效率,也产生了违规资金出现的可能。第二,在预算部门内部缺乏一个权力部门来对自身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等全过程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第三,部门的内控体系不够完备,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一点在预算级次多的部门、对外投资活动多的部门中尤为重要。第四,预算绩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预算资金的效益衡量缺乏评判标准。

3.预算监督方面

第一,预算执行部门的自我监管水平,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发挥尚待提高。第二金融论文,人大、审计的监督范围、力度还有扩大和加强的空间。第三,政府预算不公开或者公开预算不具体,都使得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有限。

三、部门预算执行改进的建议

透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改进部门预算执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3.1预算编制方面的建议

对于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编制首要的是要明确预算的综合特征;对于财政部门,预算编制主要是要完善和建立预算编制的标准体系。

1.预算编制部门应当建立一套在部门最高权力机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分工、配合的预算编制组织体系。因为只有在本部门最高权力机构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将本部门事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集中体现,反映出部门预算的综合性特征。

2.预算编制部门要将部门本级,以及所涉及的下属各级次预算单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进来,不重、不漏,有细化、有汇总,形成一本预算。它是一个统一的计划,包括政府所有部门的开支。它是一个详尽的计划,要列举所有项目的开支,并对它们进行分类。[1]

3预算编制部门要消除本位主义,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合理、有效配置资金资源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预算编制。树立对纳税人资金负责的观念,所有的资金分配,使用部门和人员不是资金的所有者,只是代行分配权。[2]对于项目预算,预算部门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内部的项目预算数据库,对于项目预算施行滚动管理,履行自己的内部管理职责,确保向财政部门上报预算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

4.财政部门应严格划分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继续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面更广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为预算编制、预算审核、实际开支提供支撑,实现预算管理的不断细化。通过不断扩大试点金融论文,并最终覆盖全部事业单位,改变多年来通过基数法核定部门预算的做法。

3.2预算管理方面的建议

对于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管理主要是要明确预算强制约束性特征;对于财政部门来说,预算管理主要是加强对于预算资金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

1.预算编制部门必须明确预算是法律界定的一项制度,具有的约束力是刚性的杂志网。这个计划必须对政府的行为有约束力,没有列支的项目不能开销,列支的钱不得挪作他用。[3]那么即便某种环境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需要对预算进行适时的调整,也必须是严格按照调整程序进行,不得擅作更改。但是预算编制部门可以通过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来减少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结合当前工作与未来事业发展的目标,从中长期预算与即期预算综合考虑编制部门预算,从而保持了预算的稳定性,即满足了“吃饭”,也实现了“发展”。

2.以充分体现预算部门受托责任为目标,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针对政府会计、事业会计分别设计制度,完善预算会计的报告体系,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

3.财政部门可通过提前编制预算,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等方式,减少目前预算编制程序下,部门预算“上”“下”的时差,同时应加强和规范部门预算专项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做到资金的统筹使用。如将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结余的管理,同行政单位一样按照结余资金的有关规定统一管理,一方面避免沉淀,一方面也可避免预算部门未经批准擅自动用结余。

4.财政部门应当继续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项目支出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被考评部门今后的项目预算安排结合起来,兼顾约束与激励的平衡,为促进预算部门提高预算项目的质量金融论文,项目预算的效益,针对不同的考评结果可在以后的项目预算资金安排、项目预算审批上区别对待。

3.3预算监督方面的建议

部门预算的构想最初是在财政部报送国务院的《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意见改进和规范预算管理工作的请示》中提出的,可以说这项改革本身是人大、审计监督直接推动的结果。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对于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形式和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人大和审计,而应当是一个适应关注各方要求、特点的多方位立体监督体系。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和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预算管理公开、公正、规范、科学。

1.提高部门内部预算监督和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由于一些部门内部监督的薄弱,财务内控机制不够健全,直接导致预算执行中挤占、挪用、浪费现象严重。

2.通过修订和完善《预算法》强化部门预算责任,明确追究责任制,强化预算的严肃性,明确政府预算的法律地位,依法监督。

3.加大预算信息公开的力度,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的透明度,自觉主动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4.继续发挥人大、审计部门的预算监督作用。一方面扩大报送人大审议预算和纳入审计署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范围,一方面也应在部门预算监督的范围纳入更多绩效考评的项目,应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减少因各种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预防预算管理中的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0年),财政部预算司

(2)2009年审计结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官方网站,http://www.adudit.gov.cn/n1057/index.html

(3)杜娟,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研究

(4)王建光,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86号)

(7)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8)王加林,发达国家预算管理与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预算; 科技经费; 预算松弛

财政性科技三项费用是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从各级财政支出中安排出的、以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专项费用,是财政科技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学研究项目补助费等。由于公共财政本身所固有的特点,科技预算中可能存在预算松弛。本文研究科技预算松弛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关于预算松弛的研究,目前国内主要集中于企业预算松弛的研究,而对政府预算松弛的研究比较少,也没有专门的文献对科技预算松弛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对此,本文在阐述预算松弛理论的基础上,对科技三项费用的预算松弛行为(以下简称“科技预算松弛”)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预算松弛理论及原因

预算松弛是指由于预算编制人或执行人在预算编制或执行时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目标确定在自己预期的能力之下,他们通常会低估收入或产能,高估成本或资源(Dunk & Nouri,1998)。在执行预算时,当他们有能力超额完成预算目标时,只按照预算目标完成;当预算不能完成时,他们就听之任之,而不是想办法尽量提高业绩以完成预算目标。显然,前者属于预算责任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利己行为,称之为预算编制松弛;后者属于预算责任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称之为预算执行松弛。下面,首先从理论上阐释预算松弛存在的主客观原因,然后阐述预算松弛存在的经济后果。

(一)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

预算松弛是普遍存在的(Onsi,1973),可以说,只要存在资金计划、调度使用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预算松弛行为。而委托理论与权变理论是有效解释预算松弛的重要理论(潘飞、程明,2007)。同时,科技经费预算属于政府财政收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算行为也受体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首先,委托理论认为,委托人和人因各自利益目标和出发点的不同,他们会在预算制定过程中为自身利益而影响预算的具体编制与执行。因此,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是双方“博弈”的结果,是预算编制人和执行人的自利行为,这就难免产生预算松弛现象。通常,预算松弛的产生有两个必要前提: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预算参与行为;信息不对称为预算松弛提供了环境条件,参与式预算为预算松弛提供了制度基础(万良勇,2004)。理论模型证明,经理人拥有的私有信息是影响预算松弛的重要因素(Merchant,1985;Dunk,1993等)。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如果组织管理层有较高的参与程度,那么他们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私有信息影响预算的制定(Chow et al.,1991;Young,1985 et al.)。这也就是说,如果委托与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且人又参与预算的编制或执行,加上人缺乏应有的道德约束,就很容易出现人利用信息优势和管理权限来操纵和调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实现预算松弛目的的情况。可见预算松弛本质上属于问题,只要存在委托关系,就可能产生预算松弛行为。

其次,权变理论认为,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组织成长周期的不同,组织预算需要一定程度的弹性以便有效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时存在一定幅度的预算松弛是必要的。因为预算松弛可以作为一种缓冲资源,可以缓解预算责任人的心理压力,给予他们一定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自由度,可以使他们从容面对风险,最终完成目标计划(马新智、郑石桥,2009)。克伦(Kren,1990)研究发现,当组织面临较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时,往往难以区分“有意”和“无意”的预算松弛(Kren,1988)。此外,有学者提出任务不确定性也是导致预算松弛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的实证检验结果认为,预算松弛程度与任务的不确定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Hirst & Yetton,1999 et al.)。

最后,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比较大,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表现:在预算编制环节,年度预算不仅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而且还难以从经济周期性变化的角度较准确地预测经济运行态势,不利于政府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预测的方法较单一,增量测算法精确性较低;“留有余地”编制原则的普遍施行。在预算执行阶段,存在指令性计划与政绩考核、经常性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等情况,同时预算的核算、审核和监督也不得力。这些都影响了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故预算松弛无法避免,只是预算松弛程度存在差异而已。

可见,总体上来说,预算松弛应该是中性概念。如果是由问题导致,则是对组织有害的行为;如果是应对环境变动的组织松弛手段,则是有益行为。

(二)预算松弛的经济后果

国外许多学者(Onsi,1973;Dunk,1993,1997 et al.)认为,预算松弛会增加组织的内部成本、侵蚀组织的资源和降低组织效率等,甚至还容易使组织成员滋生腐败行为。比如,偏好预算松弛的责任人更易提出虚假的、容易实现的预算收支目标,以便完成任务和获得奖赏;而那些诚实者,虽然踏踏实实地工作,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但难以体现出业绩,甚至还会受到惩处。

乔・库珀和沃勒(Chow,Cooper &Waller;1988)除了分析预算编制中的松弛之外,还分析了预算责任人在预算执行中的两种行为:一是当他能完成预算时,仅按照预算完成,不超过预算;二是当预算不能完成时,不是想办法尽量提高业绩,而是听之任之。这两种行为都是在预算执行中没有付出全部努力,可以称为预算执行中的松弛。

从以上对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委托理论与权变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较合理地解释组织的预算松弛行为。从总体上来说,预算松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如果预算松弛是由委托理论所致,则该预算松弛是一个有害行为,这是因为人通过预算操纵,制定自己容易实现的预算目标,该目标通常低于期望水平。若预算松弛是由权变理论所致,则该行为是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组织松弛手段,是一种有益行为。可见预算松弛行为具有双重性质。此外,由于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如果预算编制人或执行人违法违纪、缺乏职业道德,则预算松弛是一个危害很大的行为,因为政府预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优劣是政府经济正常运行的“检测器”。

二、新疆科技预算编制松弛分析

(一)新疆科技经费概况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996―2008年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由1996年的0.6%上升至2008年的1.52%,投入力度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与科技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② 我们以新疆为例,其科技经费呈现出以下规律(详见表1):科技经费逐年增加,虽然增长幅度变化不一,但近几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科技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0.62%左右,只有2001年和2002年低于0.6%;科技经费占当年GDP的比重呈阶段性特征,1999―2001年的比重为0.085%左右,2002―2003年上升至0.12%左右,2005―2006年上升至0.14%左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疆科技经费占当年新疆GDP的比重与全国研发经费占全国GDP的比重的增长趋势基本相似,但新疆的比例比较低,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也说明新疆对科技经费投入的力度不足。

(二)科技预算编制松弛的计量

关于预算松弛的量度,由于数据类型不同,量度方法也不同。一般来说,计量预算松弛的数据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实验数据,二是问卷调查数据,三是公开数据。在实验数据的情形下,预算松弛是预期业绩水平与预算水平之差;在问卷调查的情形下,预算松弛根据多个项目的李克特(Likert)量度确定,经典的量度方法是邓克(Dunk,1993)的方法;在公开数据的情形下,有三种计量方法:一是将预算数同行业水平相比,二是将预算数同本单位过去的水平相比,三是将预算数据同本单位实际数相比。然而,国内外至今尚未形成经典方法,仍处于探索之中(潘飞、程明,2007)。

科技经费预算是一种政府预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是以单个组织单位为对象编制的预算,而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是预算责任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技预算松弛是政府编制科技预算时,将预算确定在自己预期的能力之下,在完成某项预算任务时,有意低估收入,高估成本。如果将以组织单位为预算责任人的预算松弛称为微观预算松弛的话,科技预算松弛是以政府为责任人的预算松弛,是一种宏观预算松弛。关于科技经费预算松弛的计量并没有文献讨论过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微观预算松弛中公开数据的方法来量度宏观预算松弛。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与当期实际支出比,二是与过去几年的实际支出比。上述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1)-(3)所示,公式(1)-(2)是与当期的实际比,公式(3)是与过去几年的实际比。本文采用与当期实际支出比的方法来量度科技预算松弛。

预算支出编制松弛=(支出预算数-支出决算数)/支出决算数 (1)

预算支出执行松弛=(12月份实际支出数-前11个月支出平均数)/前11个月支出平均数 (2)

预算支出编制松弛=(支出预算数-前3年决算支出平均数)/支出决算数 (3)

本文选取新疆1999―2006年度数据,具体数据来自《新疆财政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并对以上数据进行了手工整理。由于采用的是年度数据,故本文只研究预算编制松弛,并选取公式(1)作为科技预算松弛量度的方法。

(三)新疆科技预算松弛的分布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每年科技经费的预算数和决算数都在增加,但每年的预算数都大于决算数,这说明每年年末科技经费还有一定的剩余,没有出现将预算额度用完或“超支”的情况。存在着预算松弛且各年预算编制松弛的程度范围在0.26%~26.24%之间,变化趋势时高时低;除2001年度的预算松弛程度达26.24%外,其他各年度都低于10%(如图1所示)。此外,因各年度的预算数都大于决算数,故每年的预算松弛都大于0。

(四)新疆科技预算松弛的原因

科技预算编制松弛产生的原因,主要由委托理论来解释,即科技预算编制松弛主要是由人为因素故意制造的。理由如下:第一,如果是由于环境变动而使预算与决算不一致,预算数与决算数之间的差异关系应该符合正态分布,有的情形下是预算大于决算,有的情形下是决算大于预算。而新疆科技预算均为预算数大于决算数,这种系统性的误差不能归结为环境的变动性。况且,各级政府预算中都包含着财政后备(预备费、预算周转金)用于预算执行过程中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和财政周转,在各项目的预算中没有必要再着重考虑意外因素。因此,环境变动不应该是形成科技预算松弛的主要原因。第二,如果是预算技术水平问题,为什么总是出现偏向性的差异,即科技经费总是预算数大于决算数。与其说是预算技术水平不高,不如说是操纵性的预算技术水平较高,只有这样才能出现偏向性的差异。况且,如果真是预算技术问题,为什么连年如此,还不想办法来提高预算技术水平呢?所以,预算技术水平不应该是形成科技预算松弛的主要原因。第三,政府预算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人为科技经费调度和支配行为,预算编制的机会主义行为是科技预算松弛的主要原因。

三、研究结论及启示

根据新疆1999―2006年科技预算的统计分析,新疆科技经费预算松弛分布面很广,且预算松弛程度比较高。科技经费预算松弛的产生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环境变动性较大,从而使得预算与实际差别较大,这可以归结为组织松弛理论;第二,预算管理水平不高,从而编制的预算与实际相差较大,这是预算技术问题;第三,人为因素,故意制造预算松弛,这可以归结为委托理论。在上述三种原因中,环境变动性和预算技术不是主要原因,人为因素而故意制造预算松弛是主要原因。上述发现告诉我们,我国政府的科技预算制度还存在一些弊端,包括预算节支的处理权限、预算编制方法及人大对预算的监督等,正是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使得政府预算的机会主义行为得以实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制,加大预算管理的核算、审核与执行力度;细化政府收支的管理规范,增强预算执行能力;强化《预算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Dunk,A. Nouri. Antecedents of budget slack:a literature review and synthe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1998(17):72-96.

[2] 李燕.公共支出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4.

[3] Onsi,M. Factor analysis of behavioral variables affecting budgetary slack[J].The Accounting Review.1973(3):535-548.

[4] 潘飞,程明.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7(6):55-66.

[5] 万良勇.关于预算松弛问题的若干思考[J].现代会计,2004(1):25-27.

[6] Dunk,A. The effect of budget emphasi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budgetary participation and slack [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3,68 (2):400-410.

[7] 马新智,郑石桥.政府性基金预算松弛研究:以新疆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09(21):45-48.

[8] Kren L. Performance in a budget-based control system:An extended expectancy theory model approach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90(2):100-113.

[9] Hirst,M. K. Yetton P,W. The effects of budget goals and task interdependence on the level of and variance in performance:a research note [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9(3):205-216.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投资,预算价格,要素

 

一、影响工程投资的几大因素

1、材料预算价格

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到的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在编制材料的预算价时不可能逐一详细计算,而是将施工过程中用量最大或用量虽小但价格昂贵、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一部分材料作为主材,常见的有水泥、钢材、砂石料。硕士论文,要素。

在计算材料预算价格之前,应认真收集基本资料,使编制的材料预算价格符合实际。通常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建筑材料状况、对外交通条件以及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和有关信息,根据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供货地点、各种物资供货比例及其材料的价格、合理的运输方式等。硕士论文,要素。

砂石料在建筑工程中用量大,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编制其单价时应深入现场调查,认真分析地质勘探、试验、设计资料,掌握其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正确选用定额进行计算,以确保砂石料单价正确可靠。硕士论文,要素。

2、费率取用标准必须符合现行规定

在编制不同部门的概预算时,必须按各自有关部门的定额和现行规定、编制办法编制概预算,不得张冠李戴。

3、正确使用定额和选用定额子目

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由于设计阶段不同,选用的定额也有所不同,在各阶段定额不全的情况下,要注意定额的正确套用。

在选用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单价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配置、运输距离,选定条件相符的定额。同时,要对定额的总说明、章节说明及附录内容认真阅读掌握,熟悉各定额子目的适用范围、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定额系数的使用方法。

由于每个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时,实际情况和定额规定的条件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时按照定额规定,允许换算的进行换算,不允许换算的只能按定额选用,不得随意调整。

在使用定额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现行定额的变化和有关费用标准、编制办法、规定的变化,做到始终采用现行定额和规定。

4、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工程量计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综合经济指标的准确性。所以工程量的计算,必须按《建设工程工程量决算规范》(GB50500-2008)及(青海省消耗量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设计图纸进行计算。

5、科学求实

概预算专业人员在编制概预算时,应坚持原则,科学求实,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工程设计及施工条件,正确应用定额和现行规定,做到量足、价适、费准确,坚决制止巧立名目、高估冒算及搞“钓鱼工程”概算。但又不能少算漏算,要打足投资、不留缺口。

二、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1、加强管理

为了提高概预算的编制质量,把对概预算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变“把关型”为“预防型”,找出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容量出错的原因,对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以防患于未然。同时变“把关型”为全过程的全员全面管理,严格贯彻执行“3个环节”管理程序(即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根据概预算编制过程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综合单价法或工料单价法进行。把影响概预算质量的制约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为主的自我质量控制,同时建立“质量信息卡”,对中间检查出的问题逐项记录、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目的。

2、提高人的素质

在过去的传统质量管理中,对质量的认识倾向于狭义的质量概念,对人的素质、工作质量重视不够,概预算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费率、小数点、数字位置颠倒等出错,会致使全部编制都要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概预算的编制质量,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的管理原则。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人的因素,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工作质量,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由于建筑工程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施工因素千变万化,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就是对概算非常熟悉的编制人员,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一些和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棘手的问题,加之目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必须查阅大量资料,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概预算工作任务。硕士论文,要素。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加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3、严格按编制规程概预算

概预算编制遵循一定的编制程序,既:(1)搜集资料,拟定工作计划;(2)计算工程量(3)计算单价(4)编制单位工程概算并汇总得到单项工程、工程项目概预算。

4、应用计算机进行编制

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项连贯性强、抄录计算量大且非常烦琐的工作。硕士论文,要素。在以往的手工编制工作中。概算编制人员不得人员不得不在大量的定额条目及各种计算表之间进行反复抄录和校对,在大量的简单重复计算工作中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效率低、速度慢,而且经常出错,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工作很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和提高概算的编制手段非常重要。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已普遍采用招投标形式,也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能及时准确地编制工程控制价和投标价。这些都要求计算编制工作有较大改进,要改变传统手工编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的工具和预算软件辅助完成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是很有必要的。

这是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5、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

(1)人工土石方工程中运距的计算,要按上下坡折距(见定额附录中的规定)计算准确,特别挖填方折距应取其重心位置,千万不可按最大深度乘折算系数,且折距后应按定额中的运距单位计算。硕士论文,要素。

(2)洞挖石方中洞内与洞外的运距要分别计算。

(3)土石方运输应“装、起、卸”的运距计算在内,否则容易重复计算。

(4)编制单价表在综合几个定额时,要注意其计算单位,不同单位必须划成同一单位。既要注意自然方、松方、实方之区别,其相应的折算系数在定额附录中均有,应熟悉并掌握。

(5)危险品运费计算不仅单位运价高,而且必须考虑毛重系数1.35和不能满载系数0.8(指公路运输)。

(6)定额规定的高程系数,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高程调整定额;否则,高程对人工、机械效率的影响就会忽略,造成工程概算不准确。

(7)单价表的计算依据一定要写清楚,简单明了、完整,否则,校对时费时间、审查时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