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的乡村

美丽的乡村

美丽的乡村

美丽的乡村范文第1篇

沿着乡间小路,走了几十里,就到了生机勃勃的果园。一走进去,果子们身上“独特”的气味肯定把你吸引了。瞧!它们在和你打招呼呢!远远望去,果子们色彩明丽,犹如一个五颜六色的万花筒。再看,秋姑娘正在帮果子们换新衣服呢!苹果换上了红润润、绿油油的衣服;橙子换上了橘红色的衣服;香蕉也换上了黄澄澄的衣服。各种各样的果子争奇斗艳,似乎在跟花园的花比美呢!

来到花园,各种各样的花好似画上了浓妆,玫瑰花画上了红色、蓝色、紫色……百合花画上了白色;荷花画上了粉色、白色;牵牛花画上了紫色、粉色。这些花玉立亭亭的,像几位高贵的公主,时不时随着风跳起舞来。

再向西走,就来到了池塘。时不时看见有几只蜻蜓立在水面上,远远望去,几伐小舟在水面上缓缓驶过,小桥上,乡村的人们正在享受着这幅大自然送来的美景,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

再向东走,就来到了乡村人们的“必经之路”,可别小看这条“必经之路”,这可是乡村最美的地方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条路才能去到那里。乡村的小路上,朴素的鹅卵石给单调的泥路曾添了一条道路。路两旁的野花显得格外醒目、格外精神。旁边的大树让这幅画曾添了一些精神。乡村就是有着一种独特的美。

美丽的乡村范文第2篇

乡村,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既陌生又遥远。现在我却生活在乡村田园中。 、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天下着蒙蒙细雨。池塘里,许多小鱼、小蝌蚪在快活地游来游去。田野里,农民伯伯在努力地耕种。山腰上,一娄娄白绸似的云雾围在山间。

夏天是炎热的,但这也阻挡不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在田园间草原上唱歌跳舞玩耍 。树木变得茂盛 ,小鸟在枝头蹦来蹦去,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原野上开满了五 颜六色的野花。野花上,许多蜻蜓 、蝴蝶在傲慢地飞着,细细地品味着乡村的美好和乐趣。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在果园里,树上高高地挂满了是柿子,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小灯笼。在稻田里,水稻成熟了,它像一片金黄色的草原。微风拂过,它又犹如一片金黄色的汪洋掀起一阵阵浪花,“沙 沙 沙 沙 沙 沙”。

秋天的离去迎来了寒冷的冬天。此时的景象令人诧异,乡村变得寂静,但农民仍在田野中工作。树叶也开始飘落,就像一只只在舞蹈的蝴蝶。孩子不再像从前一样到处玩耍,而是在家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这一切一切都为乡村增添了一道道的美景,不管是那里的乡村美景,也不管是什么季节,乡村总这么美丽,这么辉煌!我爱乡村,更爱乡村的一年四季!

美丽的乡村范文第3篇

那里的田野里绿中带些黄。天空蓝蓝的,一朵朵雪白雪白的云在天空中千变万化,似乎在教天空变魔法,天空也在认真地学着,云朵一层一层的往上升高;远处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像几只骆驼背上的东西。

山村的山上,一棵棵大树的叶子都落下来,就是松柏还挺直的站在那里,特别骄傲。

乡村,你实在是太美丽了!

美丽的乡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美学设计;环洱海

中共十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作为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的云南也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发展计划。

一、美丽建设的指导思想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部分,做好美丽乡村的建设能推进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大理环洱海地区乡村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同时也存在发展滞后、农民收入较低、旅游特色不鲜明、发展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如若用美学的思想来指导这里“美丽乡村”的建设,定能擦亮这一颗颗散落在洱海边上的珍珠,点缀苍山洱海间的雪月风花。

我们所说的美学思想,具体来说就是科学性与主体性同一的美学原理,即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同一,既要科学地掌握自然与自身的主体,也要让主体向自然展开自身,使主体的生存状态达到一种美学的状态。“凡二者(科学性与主体性)矛盾或分离,生存就必然出现危机甚至毁灭;凡二者趋于统一或者达到某种同一性,生存就得以保障以至昌盛。”①将这一原理展开到大理环洱海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即是将科学主体同一的思想具体应用到人生事实中,如若二者相矛盾或悖离,将带来生存环境的破坏,产生生存危机,甚至更糟,远远背离“美丽建设”的初衷。所以在建设乡村过程中,要以科学主体的美学观念作指导,不断使科学性切近主体性,力求达到二者同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整体”观念,使乡村建设在“美的规律”中展开。

二、环洱海四重镇的美学设计

洱海形似人耳,南北长东西短,分布于东西南北各方的乡镇都有各自不同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本文将选取东西南北四方的主要乡镇作美学设计,分别是海东、喜洲、双廊、下关。

1.喜洲镇的美学设计

喜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合发展旅游业。近年来部分短视的观点把提升硬件设施放在首位,在这片区域规划星级国际酒店。如此确实能提高旅游硬件条件,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小。首先,高楼破坏了喜洲民居整体的和谐,破坏了苍洱间青瓦白墙的建筑传统,弱化了传统民居的审美价值;其次,酒店占用喜洲的海舌湿地,湿地对洱海甚至环洱海地区的生态系统都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受破坏将无法恢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因此我们应该考虑是否真的有必要耗费巨大财力物力人力来建设星级大酒店。

生态湿地公园和田园风光可以成为喜洲新的旅游景点。湿地不仅能净化洱海水质、为鱼类洄游提供饵料、吸引水鸟栖息等,还能带来不可预估的旅游价值。这样优美而清新的生活环境,在各种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是令人神往的。喜洲有大片平坦的农田,土壤肥沃,水利方便,阡陌交通,任意的快门都能捕捉到唯美的画面,因而可以就地取材,发展以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的田园观光旅游。

2.双廊镇的美学设计

双廊位于洱海北部,是个千年的古渔村,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美。双廊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捕鱼摇橹,渔歌穿梭,过着纯真而静谧的生活。双廊农田面积很少,乡民多以捕鱼为业,拥有世代承袭的传统捕鱼技能,及许多传统的民间工艺和民风民俗,如乳扇加工、白族刺绣、海鲜美食等。双廊可以发展以体验为主的生态旅游,并结合当地的传统节庆如开海节、耍海会,构建新的旅游文化空间,让游客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参与到当地日常生活中真正体验民风民俗,环洱海骑游、古渔村赶街、参观工艺作坊、沙滩游玩看海,安静悠闲地体验生活的乐趣和山水的怡然。

以传统节庆为引子,以民间风俗和自然风光为基础,构建新的旅游文化空间,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体验型休闲古镇。这是双廊长远发展的路线,既能永保生态的优美,又能发扬传统文化,还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的实质性增收,甚至还能牵动当地村民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3.下关镇的美学设计

下关镇位于洱海南部,是滇西现代化重镇,大理州、市政府的所在地,大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重要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下关镇成为环洱海经济最发达的乡镇。这里耕地面积广,农村人口密集,北临大理古城南连下关主城区,有发展市郊型农业的最佳优势,加之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可以规模化发展无公害蔬菜、冬早蔬菜、特色花卉产业及奶牛养殖业。

下关镇还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迹的城镇。拥有3个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这些历史遗迹是重中之重,但是城市不断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所以下关镇的建设面临这样的问题,即城市逐渐向周边乡镇蔓延,因而更需要人们自觉的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形成科学的指导思想,引导人们自觉地建构符合主体自身发展的开放性的生活空间。那些狭隘的只注重物质利益的行为,往往不考虑人和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招致灾祸。

4.海东镇的美学设计

海东镇位于洱海东海岸,近来为保护海西、保护洱海、保护耕地,大理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海东山地城市开发建设的意见》,计划开发海东低丘缓坡未利用地,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早在十年前,省委省政府就有开发海东的计划,如今海东的开发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各地产、各项目、各集团纷纷投资安家,小楼别墅、海景洋房频频亮相。不禁让人担心如此大规模的开发是否会影响海东的生态环境,是有一些保护措施相继出台,但是我们不得不慎重地审视这些措施,它们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整体事实,是否有相关的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能否真正在开发中达到践行,等等。现代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随之而来的如何科学发展,如何合理开发等问题,显得尤为关键,开发好了能惠泽万代,开发不好则殃及后世。海东的开发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对美学设计的一种考验,必须用科学整体的思维方法来指导建设,预见任何形式的建设性破坏,切不可被眼前的物质利益诱惑,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结语

洱海清,则大理兴。滇池的污染已是前车之鉴。大理环洱海地区的发展必须与洱海的保护紧密联系起来。任何的建设项目必须以保护洱海为前提,用科学的整体的眼光洞察各种待开发项目,敏锐地发现其中存在建设性破坏的工程,并第一时间叫停。对于已经造成的破坏性工程,要极力进行挽救,最大限度的减小损失。大理环洱海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绝不能再重蹈“情人湖”的悲剧。

人类历史只有一部,一旦破坏将无法改写。因此,我们要将科学主体论的美学思想应用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站到人类历史的高度上对乡村建设进行整体性把握,预见潜在的“建设性破坏”,按照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将环洱海一带建成诗意的栖居。(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注释:

① 李健夫.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修订版),355.

参考文献:

美丽的乡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新乡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都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而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则是当前关注的焦点所在。2008 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 ,提出 10 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改善了乡村的生态与景观, 还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村民收入增加,为中国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 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 浙江省制定了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到 2017 年各县(市、区)都要达到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标准,2 个以上县(市、区)培育成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60%以上乡镇(含涉农街道)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做好 100 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和 100 个美丽乡村精品点及五星级幸福社区创建,5%以上乡村居民成为美丽乡村样板户。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创造性落实中央部署,提升新乡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

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活低碳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等生态文明要素。新乡村建设这几年,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同新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村民增收和乡村社会等各方面,才能把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乡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温州的重要任务

三个强省是“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按照领头人的要求就是建设美好乡村,如果乡村都建设不起来,怎么会有美好城市,所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城市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三)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同步”的战略举措

温州省按照中央“四化”同步要求,提出通过工业化、城镇化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举措。以城乡统筹为方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工业化提升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夯实农业基础;就是要通过城镇化带动乡村、加强乡村建设,着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通过一体化创新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村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形成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乡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乡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乡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乡村人口集中居住和乡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乡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乡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

突出乡村山水特色,注重山地、丘陵、田园之间的天然氛围与情景的塑造,创建休闲旅游小镇风貌。立足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二)达成历史与现代对话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展示乡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乡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增强地域特色,体现乡土文化,突出时代特征。

(三)创造建筑与环境相融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建设重点,提升乡村整体建筑风貌,突出生态景观空间的营造,加强绿化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休闲游的总体环境品质。

(四)现游乐与产业共生

开展多样化的经营开发模式,追求旅游、商业经济的双赢,提升区域经济价值。

四、案例分析

以温州曹平村为例,曹平村坐落于温州市瓯海区瞿溪镇狮子岭山的山坳处,周边山峦起伏,内部盆地平缓,半坡密林、梯田地貌。村庄总用地面积为600公顷,常住人口1500人左右。区域交通便利,距离温州市区不超过半小时车程。曹平村紧邻泽雅风景区,自然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优美。周边蕴含多处旅游资源,如景德寺、郭溪岭头村九龙山、天长岭古道等。

与《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温州市瓯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功能定位应为休闲及居住功能。

解读《瓯海区美丽乡村规划》内设计的3条精品线路主要位于泽雅城郊休闲功能区、梧白科技城和仙丽侨乡文化功能区内,游线主题分别是“千年古道 琦君故里”、“千年纸山 古村遗韵”、“十里花街 侨乡古寨”。这3条精品旅游线均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条件,利用了原有的人文景观作为游线品牌进行打造,即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也能兼顾对原有传统文化的保护。 曹平村位于瓯海区美丽乡村规划中的瓯海中心区和郭瞿工贸新区内,区域坐拥岷岗风景区与3个大型山地公园,水系又与三湿地相连接,自然景观资源优越,距离主城区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基于此在该片区域内可寻找适当的发展思路结合美丽乡村的建设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生态旅游线路。

优势:区域内自然生态资源优越;农家乐产业起步发展较早;与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

劣势:农家乐产业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产业特色性无深入挖掘;

根据设计构思所阐述的内容,集合现状实际情况,确定曹平发展为“一轴四核、网状发展”。

主轴指发展村落基础设施,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才能更好的发展美丽乡村,进而吸引人流。网状发展包括以下四方面:

1、文化体验:以“酒”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酒文化主题的资源,以曹平制酒发展为文脉,再现酒文化历史、发展进程。并融入现代特色,独具特色。 2、乡村风貌:在原有建筑立面修饰的基础上,以休闲度假为媒,提升农家乐整体形象,规划艺术家创意园、酒吧一条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资源,创造古朴、自然、安静、和谐的村落。

3、休闲度假: 为周边地区游客或来温旅游的游客提供周末短期旅游,商务会晤、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生活度假方式。 4、生态观光:以自然山、水、田园为背景,构建生态观光园,展现乡村的民俗神韵和乡土文化特色。结合现代果园、茶园、公共服务设施等,完善并提高生态理念。

本案针对建设曹平美丽乡村,提出以下措施:

(一)建筑改造

首先汲取郭溪、泽雅片区的房屋建筑特色,将传统建筑风貌引入到此次的房屋修饰中,通过墙体、屋面等大观赏面将区域特色进行表达。在细部位置着重精细化处理,把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箱结合,通过门、窗、墀头等位置的修饰,使得整体建筑的风貌区域完善。在建筑周边绿地位置合理布置景观绿化和小品,最终呈现出优美、古朴的建筑风貌。

居住类建筑主要包括民宿、度假酒店等建筑。此类建筑多利用现有民居进行改造建设,应利用中式古民居的建造特点,以修复、加固为主,避免对建筑构件的盲目更换。在建设过程中重点保留原有的建筑符号如块石垒墙、小青瓦、木质门窗等,利用新材料做旧的手法,将老旧破损的部件进行更换修补。 公共类建筑主要包括艺术工作室、酒吧烧烤屋、游客接待中心等建筑。此类建筑应与民居建筑有一定的区别性,部分建筑可适当改建以突出其功能重点,着重考虑原有建筑的形式布局,如酒吧烧烤屋可利用好原有建筑的庭院环境,将景观与建筑更为融洽的结合在一起,营造独院独户的休闲环境。建筑元素除中式传统符号外,可加入一些现代因子,丰富观感。

(二)遵循 “拆迁与整治并举” 原则, 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治理

针对影响当地环境的因素复杂及居民生活垃圾多样、 整体环境 “脏、 乱、 差” 的现象, 并结合潜在因素的影响, 乡村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首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水、 电、 路、 通讯、 文化休闲广场、 生活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服务功能。争取实所有建成中心村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全覆盖, 广电网、 电信网、 互联网等通村到户, 并逐步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 卫生改厕等全面覆盖。其次, 美化绿化村庄, 开展以 “干净、 整洁、 有序、 美观” 为主要目标的整洁行动。在村庄整治的行动中, 建立并完善违法建设的三级防控体系, 依法拆除违法乱搭建筑物, 对可视范围内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 破旧房屋,秉持 “能拆则拆, 不拆则改” 的原则, 使其更换新颜、 展现新貌。同时, 积极开展以村庄道路、 家庭院落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村内主干道、 公共场所、 人行道等公共场地的美化绿化工程。再次, 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规定期限内, 清理村内、 村外生活垃圾, 清除河道、 沟塘内废物渣土;治理村内柴草、 杂物乱堆乱放, 村道两侧的私搭乱建;加强村庄环卫专业队伍建设, 采取“户集、 村收村运、 镇处理” 的模式, 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每个行政村垃圾处理要有保洁队伍、 环卫设施、 经费保障、 工作制度, 确保乡村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努力将所有村庄建设成村容洁净、 生态良好、 空气清新的美丽乡村。最后, 规范畜禽养殖工作, 控制畜禽污染, 鼓励废物综合利用。鼓励发展大型畜禽养殖工厂, 实现动物粪尿、 沼渣、 圈舍废弃物制肥的规模化;严格控制乡村地区工业污染, 防止城市污染向乡村地区转移;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 低毒、 低残留农药等。

(三)生态绿化

1、林相改造

根据村所特色,采用新造、补植、封育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对现有植被不造成破坏,保留当地优势树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充分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并在观景台附近种植合适数量的彩叶树种,例如红枫林、乌桕林、水杉、栾树林、枫香林、樱花林等,增加色彩的变化与植物的多样性,且减少视觉的疲劳感。最终能达到一地一景,一景一画的效果,让游人卸下城市中生活压力,放松心情,融入自然。

2、宅旁绿景

在民宅旁增加彩叶树与花卉,增加村中心村民居住区绿化,提升总体环境质量。景观的设置与建筑相协调,使其二者合为一体。在种植上,采用少量的彩叶树与花卉,在单一的建筑体系上,加强其立体感与层次感,并考虑季节性树种与花卉的搭配,让每一季都能焕发出崭新的气息。

3、田园风光

增强自然休息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扬长避短,取优补弱。对原有的农田生态不予以破坏,并对其农作物种类加以富丰,使每个季节都能有成熟的农作物供游人欣赏与采摘。充分利用与发挥其农田的最大化优势。且增加花卉与少量的彩叶树种,补充其色彩上过为单一的不足,丰富植物的多样性,满足游人对色彩上的需求。

(四)生态观光农业

规划生态果园与茶园。果树是园区景观的构成主体,通过果树群体的斑块镶嵌式布局,展现不同种类果树的季相变化;采摘区内,以果树为主,在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和果品生产的前提下,注重果树景观的营造,通过整形修剪调整果树树形,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果树的果、花、叶、枝、干、皮、根的形状或色泽,适当选栽一些观赏果树。同时,曹平在新开辟的茶园上引进优质、高产的茶苗。并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发展道路,开发精制茶叶、礼品茶叶、特供茶叶等精深加工。同时,积极开发“观光-采茶-制茶-品茶”一条龙的茶园生态旅游,塑造体验式休闲旅游品牌。

(五)科学经营并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全国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发展成为建设文化产业。乡村的文化资源传统且丰富,我们不仅要好好保护和传承,还应当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将资源优势成功转变为乡村的产业优势,科学经营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帮助当地村民树立起文化产业意识,从而探索出一条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的光明通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民间艺术的起源地正是乡村,它的种类繁多,遍布全国各地,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人群的不同需求。在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科学经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帮助乡村走上文化富民、文化兴业之路。其一,为了更好地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产业,我们需要将乡村的集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及工艺品的精髓,积极占领文化产业市场,通过科学的经营模式为乡村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如四川的蜀锦、山西的绒绣、山东的绢花等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及科学经营,不仅收获了可观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大大增加了乡村的知名度。其二,我们可以大力推进乡村的单体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发展,如潍坊的风筝、杨家埠的年画以及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对乡村的这一系列文化单品实施批量生产,将其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为当地争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并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建设美丽乡村,其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使广大村民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乡村的各项建设事业中来。美丽乡村建设还应该因地制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环保生态化的乡村。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作为规划主题进行设计,确保乡村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还应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保护现状水体、农田、林地等相关资源。另外要注重整合村内现有农家乐设施,集约化管理;对全村范围内建筑进行调研,对其外立面进行统一修饰,符合今后设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乡村建设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而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目标,同时还能够促进农业的有效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