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欢乐颂插曲

欢乐颂插曲

欢乐颂插曲范文第1篇

片名:欢乐颂2

出品公司: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

导演:简川Z、张开宙

编剧:袁子弹

制片人:侯鸿亮

主演:刘涛、蒋欣、王子文、杨紫、乔欣、王凯、杨烁、张陆、邓伦

类型:现代、都市、情感

集数:52集

首播时间:2017年5月11日

播出平台:东方卫视、浙江卫视

在近年来众多玄幻、偶像题材电视剧中,首季《欢乐颂》因其对都市女性情感的现实主义描画显得卓尔不群,引发热议。而近期热播的《欢乐颂2》在播出之前观众就已经期待满满,自第一天开播后,东方卫视、浙江卫视两个播出平台就双双登顶第一、第二名,引领黄金档剧场的全国收视排行榜。其在网络上的搜索热度也随着剧情直线攀升,话题也比第一部更加“燃爆”了各大社交媒体。

但是播出一段时间后发现,虽然《欢乐颂2》话题与收视一直居高不下,但口碑却不尽如人意,豆瓣评分低至5.2分,不仅与第一部的7.3分相差甚远,甚至刷新了正午阳光出品剧历史新低。网友也许是因橐酝正午阳光的出品剧质量很高而期待值过高,也许是认为演员演技浮夸,也许是认为节奏有些拖沓,也许是厌烦广告植入过多,也许是觉得人物性格发展和挖掘均无大的惊喜,所以各种吐槽也接踵而至,但是收视率却一直居高不下。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慨叹:难道我们看了一部假的《欢乐颂2》吗?

刺痛与温馨并存,现实问题仍是重点

在第二季里,小包总成为了安迪的“守护神”。与奇点相反,他热情、张扬、风趣幽默,举手投足都散发着男性荷尔蒙。像老谭所说“人都有趋于快乐的本性”,安迪也慢慢接受了小包总的花式追求,却也面临着自己身世以及包家内部问题的新困扰。樊胜美因为家庭原因,一直想找一个有经济能力,能够让自己依靠的男朋友,所以她把所有的压力都抛给了王柏川,不断督促他把事业干好,这无疑给了王柏川巨大的生活压力。她想要王柏川在上海买房,还旁敲侧击地表示“90后都在上海买房了”,还跟安迪倾诉“因为王柏川太努力了却还没有取得成效,才更担忧”。就连曲筱绡找王柏川谈生意都会直接跟樊胜美打电话,还跟赵医生解释说“我给王柏川打电话可能不会约到明天,但是给樊大姐打电话一定能约到明天”,从侧面反映了樊胜美用爱情捆绑住了王柏川。另一个引起社会大讨论的便是应勤的“处女情结”。他为了这个,在聚会上怒甩邱莹莹。如此“直男癌”的观点,又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口水战,应勤也因此被曲筱绡一顿胖揍,但最终两人化解矛盾,修成正果。而乖乖女关雎尔改变风格、坚持自我,放下暗恋遇见摇滚歌手。曲筱绡虽然遭遇家族破产,但与赵医生依旧浓情,赵医生的一句“我养你”不知道暖化了多少人的心。

对于当下热议剧中的“处女情结”话题,该剧编剧袁子弹称:“这些是生活中本身就具备的话题点,原著里也有这部分情节。但是剧中对于这件事的讨论是没有太多偏向的。我觉得女生对这件事情可以持多种态度,就是你可以坚持留到最后一夜,也可以选择享受恋爱的快乐。女权的根本就是做你想做的,而不是按照某一个标尺来做。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剧里,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的选择,有人坚信这就是不应该,有人觉得这个没问题,这也是我们这个剧的意义所在。不然我们为什么需要5个女生,一个女生就可以演完了。”不管是买房还是婚恋这类现实问题,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剧真正触碰到了现实,这是令人欣慰的。《欢乐颂2》对现实的展现是带着刺痛感的,而不是浅尝辄止。但与此同时《欢乐颂2》中也透露着“生活虽然鸡毛满地,但是不能阻挡你一路高歌”的信息,正能量一如既往。

力求完美的“处女座”剧组

从《琅琊榜》到《伪装者》,正午阳光因讲求质量与细节的创作态度颇受观众认可。相比首季,《欢乐颂2》在造型和场景上显得更为精致时尚,女主角们的造型更着重于贴合人物本身,而不仅仅是时尚。但《欢乐颂2》中每个角色的造型首要遵从的是其身份和背景。导演简川Z称:“会穿得更漂亮,但每一位的服饰价位绝对是和她的薪金相对应的,这个我们是做过详细调查的。”因此,《欢乐颂2》也没有像某些国产剧里曾出现的富二代带着女朋友去逛美特斯邦威的槽点。

在第一季中塑造了职场女强人形象的安迪,在第二季一开始以度假开篇的造型――清爽而具有女人味的度假长裙、略带俏皮的背带裤――使安迪看起来性格更加柔软,从侧面表现安迪对小包总心态的变化;而度假归来便瞬间切换回大女人风格,精致的套装也是高端女性的必备。而鬼马精灵的曲筱绡穿衣跟做人一样,非常会看人下菜碟,不同风格之间转换自如:工作时是一板一眼黑白配职业装,私服却不乏跳跃的色彩和鬼马的印花,“撩汉”时则会心机地换上透视黑纱裙。本季一开场还体现了富二代的“壕气冲天”,各种皮草大衣上身。再来说说樊大姐,虽说第二季的樊胜美与第一季比起来有更多大牌加身,但也符合她的收入水平和风格,百搭的高领毛衫、呢子大衣确实是她这个年纪和职业该有的风格。但仅仅从一件外套的多次出镜、一件配饰的重复搭配利用就能看出她的经济状况。另外关关的学生风,“淘宝爆款风”的邱莹莹也是非常符合人物性格和消费水平的。

欢乐颂插曲范文第2篇

“啊,欢歌庄严的历程,我们飞翔着把‘人’字写在天上,她是天地间最高尚的形象……”沉着而舒缓的歌声歌颂着勇敢而顽强的“人”,歌颂着创造美丽与智慧的“人”。这正是艺术歌曲《人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

为男低音与女三重唱而创作的《人字歌》是电影《太阳和人》(《苦恋》)的主题歌。1980年作曲家施万春同作家白桦(即词作者)、导演彭宁、美术家吴厚信四人共同商议将白桦原作《路在他脚下延伸》改编为剧本《苦恋》(后又改名为《太阳和人》)。故事以一位画家在中所遭受的迫害和折磨作为主要线索,表现主人公同现实、命运抗争、顽强不屈的性格。施万春在剧本未改编完之前,就有了这首歌曲的乐思。

作曲家创作这一电影音乐近半年,仅这一主题歌的创作就用了三个月时间。主题歌是伴随一只疲惫的大雁盘旋飞行在空旷天际间而唱出的,大雁从画面左下角一直飞到右上角消失,再次飞回时则是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天空飞翔。音乐生动描绘了大雁飞行的状态,借景抒情,深刻表现了人的尊严与权利。遗憾的是,由于政治原因,这部电影至今未公演。

《人字歌》音乐情绪自由、略带庄严。作品音乐结构简单,为一个单二部曲式。采用了单一主题进行发展。用看似简单的音乐诠释蕴含深刻内容的“人”是作曲家的良苦用心。这首作品音乐主题的特色是大量三连音的运用,三连音与二连音的并置成为整首作品发展最为重要的节奏材料元素。用这样简单、集中的音乐素材去诠释“人”这一主题更显得意味深长。作品钢琴伴奏的素材十分简单,来源于前奏中。这一反复重复、强调的部分也正是音乐主题的主要动机,这样设计钢琴伴奏织体的原因也同上文所提到这段音乐使用的画面相关,它形象的描摹了大雁徐徐飞行的动态情景。为了使音乐在单一素材发展下更有动力,作曲家在调性的变化上进行了巧妙的安排,虽然经过一系列的转调,但作品和声铺垫的恰到好处,因而在听觉上并不突兀。

在作曲家施万春的声乐创作中有两点很鲜明的特征:一是作曲家大部分创作是器乐作品,声乐创作数量较少,仅为25首,如《亥年残秋偶作》、《梅岭三章》、《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啊,梦》、《银河之歌》、《无词歌》、《橘子熟了》、《肖像》等;其次,作曲家声乐创作与其影视音乐创作联系紧密。在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中影视音乐创作居多,他共参与创作了约50部影视音乐,如《青松岭》、《太阳和人》、《良家妇女》、《孙中山》、《开国大典》、《大决战》、《黄河》等。他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时说:“我的影视音乐把我平常的创作都收在了一起。”施万春的25首声乐作品一半以上都来自他创作的影视音乐,如1965年创作的《沿着社会主义大路奔前方》是电影《青松岭》的插曲、1984年创作的《疯子之歌》是电影《良家妇女》的插曲等。

欢乐颂插曲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费德里奥》;音乐分析;创作思想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99-01

一、歌剧《费德里奥》的故事情节

佛洛雷斯坦是皮查罗看管下的一名政治犯。其妻雷奥诺拉为了寻找丈夫,乔装男青年,改名为费德里奥在监狱看守罗科手下工作。皮查罗得知总督费南多将要来监狱视察,便下令将佛洛雷斯坦处死,雷奥诺拉帮助罗科挖掘墓穴。皮查罗到达时,雷奥诺拉公然反抗,并说明自己是佛洛雷斯坦的妻子。正在这时,号声宣布费南多的来临,佛洛雷斯坦和妻子获得自由。

二、《费德里奥》的创作背景

在探究这部歌剧的精神内涵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夫妻之爱视为歌剧内在精神的全部。这部作品,歌颂了忠贞的爱情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歌剧的情节发展接近于法国的“拯救歌剧”,体现了从苦难、悲痛、绝望到最后的胜利的欢乐过程。这部歌剧的形式是属于“歌唱剧”类型的,广泛应用了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乐队等形式。

三、以其中三首序曲分析歌剧《费德里奥》的音乐特点

《莱奥诺拉》第一序曲:

第一序曲采用了C大调,奏鸣曲式的结构,以安逸舒缓的引子开始,它优美而富于装饰性,为全部四首序曲中情绪最为中庸的一首。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与其说是英雄性的,不如说是充满热情的,与随后在G大调上出现的副部主题形成了对比。这种主、副部主题的调性布局完全符合古典主义奏鸣曲式的规范。第一序曲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展开部中插人了歌剧中的片段:弗罗伦斯坦的咏叹调《风华正茂》的主题。在插部的结尾,一个长时间的属准备句以后,主、副部主题在主调上再现。尾声发展为第二个展开部,其中主要是主部主题的再展开。

《莱奥诺拉》第二序曲:

奏鸣曲式,C大调。引子开始的部分用森严的下行八度音阶。展开部发展成极为强烈的高潮。首先是主部主题在E大调上的展开,它引出了连续的切分节奏,形成一个高潮。随后是副部主题和主部主题的交替展开。而代表首相到来的小号声成为展开部中的小插曲,这是贝多芬处理该序曲的独特之处。为了更忠实地概括剧情,贝多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打破了严格的奏鸣曲式结构,将再现部与尾声合而为一,省略掉副部,只在主调上再现了主部主题。这样既保证了奏鸣曲式的相对完整性,又明显地暗示出故事的结局。

《费德里奥》序曲:

这首轻巧明快的序曲,几乎被人们一致认为最为符合歌剧的需要,它突出的概括性以及更紧凑和不过分的戏剧性,恰当地衬托出其后戏剧表演的光彩,更加适宜为歌剧作铺垫。。与多年前创作的另外三首《莱奥诺拉序曲》相比,贝多芬在这一序曲的写作中,尽量避免对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作过于细节化的描写,该序曲没有刻意地引用歌剧中的主题,配器上则突出了圆号的色彩。同时,音乐开始处附点节奏的引子主题和英雄性的主部主题,堪称是贝多芬的“标志。而《费德里奥》序曲采用的是温暖的E大调,这就使它与后面部分的衔接更加自然、顺畅。

四首序曲各部分长度对比如下:

通过以上分析,歌剧中的多重精神内涵逐步被揭示出来。对“拯救歌剧”模式的运用,体现出贝多芬对当时社会中重点矛盾的敏感反映。但贝多芬并没有满足于此,对完美的女性英雄莱奥诺拉的歌颂和对深处狱中的弗罗雷斯坦的强烈同情,使所有人都不能不将这一切和贝多芬所处的困境联系起来,即耳聋的痛苦和对完美女性的企盼。

四、结语

在歌剧《费德里奥》中,贝多芬以爱贯穿始终,并与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紧密结合,大胆的启用了创新的思维和作法,在歌颂真爱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渴望与追求。在古典主义通向浪漫主义的道路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

欢乐颂插曲范文第4篇

一、电影与音乐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电影和音乐的内涵概述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知道利用声音表达情感,如通过敲打石器、竹器等来表现喜悦、欢乐、忧伤等情感,这些就是原始音乐的雏形。随着时展出现了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综合艺术——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艺术形式,音乐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与抽象概括艺术的结合体,它不像视觉语言那样具体、明确,但在情绪与情感表达方面却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电影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形式,是将戏剧、音乐、绘画等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态,因而它有视觉、听觉艺术的总体特性。电影艺术包含导演、编剧、录音、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音乐与电影就有着密切联系。

(二)电影与音乐的内在关联性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而音乐是其中的一种形态。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过程,在发展中人们逐步认识到音乐在渲染氛围、表现人物情感、推进剧情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随着电影的彩色化、宽银幕化发展与立体声音响、数字录音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影音乐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它与电影画面共同体现着电影艺术的构思与美学原则。但电影是以视觉语言为主的艺术,观众对电影音乐的接受往往是被动的、无意识的。正如作曲家赫尔曼所说,电影音乐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无意识支持,它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的思想与情绪。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学生为教师马修扔纸飞机的场景感动了许多观众,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与其产生情感共鸣的是那段背景音乐。

二、电影音乐:电影与音乐的互动及联姻

(一)电影音乐是电影与音乐的互动及联姻的结果

电影音乐是指在电影中出现的所有音乐,包括主题歌、插曲、主题曲、情景音乐等。从出现方式来看,可以将电影音乐分为现实性音乐与功能性音乐,前者又被称为客观音乐,指在画面上能看到音乐的来源,如剧中人物的歌唱、拉琴;画面中的音乐表演、音乐播放等;后者又被称为主观音乐,指从银幕上看不到音乐来源,而是由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常被用来表现画面中人物的感情变化、烘托影片气氛、衬托影片主题等。

电影音乐的使用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律,如应服从于影片主题表达、人物性格与情感表达的需要等。只有实现音乐与影片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电影音乐的艺术价值。

(二)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演变

电影中的主题曲、插曲等都是作曲家专门为影片创作的音乐。随着时间流逝,电影的故事情节可能被人忘却,但一些经典音乐却使人难以忘怀。如20世纪初期音乐家冼星海、聂耳等创作的电影歌曲《毕业歌》《救国民歌》《青年进行曲》等至今仍广泛流传。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并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电影歌曲,如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格调高尚,一直传唱至今。[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影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电影不断涌现,这也带来了电影音乐的繁荣。如电影《红高粱》的插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就用朴实、诚恳的语言表达了对爱人的追求,伴随着红红的高粱酒与浓烈的情怀征服了无数观众,红遍大江南北;而武侠电影《黄飞鸿》中的歌曲《男儿当志强》则将中华健儿的形象传诵四方。

(三)电影音乐的类型

电影中的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从性质与功能特点上看,可以将电影音乐分为主题歌、插曲、主题曲、场景音乐等。[2]电影主题歌是指能够概括电影剧情的歌曲,它可以确定特定的音乐风格表现人物形象与性格,展现电影内容。同时,电影主题歌有着易于传唱、通俗易懂的特点,如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歌《一路平安》、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根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将主题歌分为片头歌、片尾歌等。电影插曲是针对电影定场景、具体情节而创作的歌曲,它与剧情紧密相连,有着烘托剧情、表现人物情感的特点,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唱支山歌给党听》《驼铃》《英雄赞歌》《好人一生平安》等。

电影主题曲是电影的核心音乐,它与电影主题歌一样贯穿全剧始终,对剧中人物形象与思想情感有着深化与揭示作用,但主题曲并无具体语言意义的歌词,这是它与主题歌的不同之处。根据剧情的复杂程度可以将主题曲分为单主题音乐与多主题音乐。场景音乐是指在特定场景中出现的音乐,它对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思想有着重要作用,在电影《音乐之声》中就使用了很多场景音乐来交代故事情节。

三、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一)渲染影片的气氛

音乐可以为影片渲染环境气氛,确定电影的感情基调,增强电影画面的感染力。如影片《魔戒之王者归来》中,冈多总督指派次子再次出兵收复失地时,就出现了插曲《冈多的哀辞》,用低沉的鼓点、沉重的管弦演奏出默哀般的沉吟,这时并没有出现大军出征时的喧天声势,有的只是肃杀的庄严与悲伤,而音乐插曲更是增加了这种悲凉、庄严的气氛。在故事片《城南旧事》中,将歌曲《送别》确定为主旋律音乐,用民族特色的乐器、平淡舒缓的音乐语言,渲染出一种惆怅惜别的情感。有时可以通过与画面对立的音乐来传达深刻的内涵。[3]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是人人皆知的经典曲目,常被用到电影中表达昂扬向上的情节,而库布里克在《发条橘子》中就对贝多芬的《欢乐颂》进行了特殊应用,用《欢乐颂》的高尚反衬罪恶行为,用强烈的反差给观众强烈的内心冲击力。同时,音乐也可以为影片制造一种局部气氛,在某个特定场景中人物的情绪是特定的,或伤心、痛苦,或轻松、愉快,此时的人物对话往往较少,这就需要用音乐来强化环境气氛、深化画面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不同时代内容的电影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这就需要用音乐制造特定的时代氛围。如影片《牧马人》中主人公李秀芝衣衫褴褛地从四川赶往西北草原投亲,这时将“”时最流行的歌曲《大批判歌》作为背景音乐,通过这段音乐就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在“”时期。再如电影《红粉》就将表现国内革命战争的歌曲《打倒列强》作为背景音乐,通过欣赏歌曲就使观众对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内容等有所了解。

(二)展现电影的民族风格

音乐可以展现影片中独特的民族风格。如故事片《红河谷》就是通过有鲜明特色的音乐,使影片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动作片《卧虎藏龙》中使用单纯、朴素、统一的音乐,并使用京戏锣、古筝等民族乐器作为补充,使影片配音统一而富有变化 ,特别是俞秀莲与玉娇龙打斗的场景,随着鼓声凌空翻越、绝地奔走,展现出“打”字所不能传达的意境。影片《加勒比海盗——聚魂棺》中的背景音乐Dinner Is Served,与食人部落居住的荒岛、食人族的祭祀仪式等画面融合在一起,展示出一种原始气息。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印度风情的嘻哈音乐贯穿始终,有着浓郁异域风采,影片开始就在强烈的鼓声中展现了孟买贫民窟的生存状况,而主题曲Jai ho则是影片整体风格的延续,赞扬了马利克与拉提卡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强化主题与推动剧情发展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第二台词”,它就像一条锦带将分散的镜头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主题音乐往往代表着特定的人物与事件,能够将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起来。音乐是一种丰富而细腻的艺术形式,抒情是其功能的突出体现,当人物心理、情感发生强烈变化时,常通过音乐进行渲染,以此来推动剧情发展。电影音乐总代表着特定的人物与事件,能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主题,实现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影片《泰坦尼克号》就是在悠长的旋律中拉开帷幕,为影片奠定了忧伤、哀怨的感情基调,同时也为影片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影片中天籁般的人声吟唱使影片既气势磅礴又有着浪漫史诗的悲凉,从而推动了剧情发展。如动画片《花木兰》中,当花木兰出场时就会出现昂扬、高亢等旋律,花木兰勇敢、刚强、深明大义的英雄形象深深印到观众脑海。电影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比较集中,有些电影故事情节跨度有几十年,因而,必须对故事情节进行剪裁,忽略一些不重要的时间段与情节。而电影音乐则可以通过节奏、格调等元素实现时空转换和故事情节的过渡。

(四)展现人物情感与性格

欢乐颂插曲范文第5篇

最酷爱的就数我了。上小学时音乐课就是唱唱歌,但这不能让我满足。因为小学三年级我已经能识简谱了。哥姐初中用过的音乐课本是我的音乐启蒙,我整天有空就看,使我每学会一首歌,曲谱也能完整唱下来。那本16开的音乐课本,50多年了还留在我的记忆中。里面有两幅很大的黑白标准人物头像,下面写着: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从而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书中很多歌曲记不住了,没忘记的是那首《台湾岛我的故乡》,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五线谱。11岁的我开始愁了,那5条线上像蝌蚪样的音符怎么识别,我一窍不通。然而我没有放弃,决心要把它弄明白。我天天看那5条线和上下的小蝌蚪不停的揣摩,反反复复去悟。自己也觉得挺神奇的,我竟然把它给悟出来了。3/4拍子, 唱起来是那样优美,“台湾岛啊我的故乡,多么美丽的地方。阿里山森林一望无边,就像大海洋……”后来验证我识唱的曲调是正确的。为了更好学习掌握五线谱专业知识,提高自己,1977年去沈阳时,我买了一本《怎样识五线谱》,几乎随身携带,不管乘车、值班,有空就去琢磨。我也终于明白了当年之所以能解读那首五线谱,是在憋的我没办法情况下,使用了“假设”这一招,结果还真蒙对了,它就是现在用的固定唱名法。

想起“”时的颂歌、诗词、语录歌没有一首不会唱的,这真不是吹牛。还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8个现代京剧样板戏的唱段大都能背唱下来。1970年我被抽调到公社思想文艺宣传队,搞节目创作,这让我更有机会接触到音乐和歌曲。1971年停了几年的招生开始了,初夏一天,营口师范学校去我们那里招生体、音、美师资学员,我报名并当场面试。简单测试是给我一小段京剧唱腔简谱,让我即时把谱子唱出来,我很好的完成了,学校同意录取我。可我没去上,是被别人给偷梁换柱了。

我经常为喜欢一首歌着魔。朝思暮想,吃不好,睡不安,到处去查找曲谱。而在三四十年前那个信息不发达、印刷出版业也滞后的年代,能及时找到一首新歌真不容易。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在出版的歌曲集中看到。每当我找到一首好歌,都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去学唱,直到学会了才痛快。走路、坐车用心去唱,在家做饭时就大声唱。有一首美声歌曲《祖国之爱》是90年代中期电影《元帅与士兵》插曲,我非常喜欢,可就是找不到词曲。我经常去新华书店查找。后来女儿的教材中有这首歌,回家练曲子时我听到了。我立刻来到钢琴旁,让女儿伴奏我唱,那是我几十年最幸福的时刻。

一个电视连续剧有时本来不想看,可偶然听见了那富有感染力的插曲,我就对剧情重新审视,为听这首插曲坚持看下去了。早年电影《地道战》,傅庚辰的两首插曲非常好听,一首很有力量,一首很抒情,几乎脍炙人口,打动了一个时代。那首“太阳一出照四方,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心暖,的思想光辉照得咱心里亮……”曲调格外舒畅,仿佛看到了远方初升的太阳正照亮人间,那种打鬼子胜利后的喜悦更浸透了全身心,让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还有电影《怒潮》《草原上的人们》《海外赤子》《冰山上的来客》《桥》《南江村的妇女》《追捕》……太多太多的旋律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音乐也让我认识了许多中外音乐家,看了许多他们的故事和传记。像莫扎特和康斯坦的故事,柴科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故事,电视剧《冼星海》都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让我知道这些音乐家都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的苦难,才写出了让人类快乐的作品。所以我爱唱的每首歌,大都能记住词曲作者。音乐也让我知道,它是没有国界的,不用语言的。真正爱音乐的人,他应该是含蓄的,有修养的,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