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为老师唱首歌

我为老师唱首歌

我为老师唱首歌

我为老师唱首歌范文第1篇

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乃哟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了土家族小朋友幸福快乐的生活。所用的音只有三个(do、mi、sol),但其构成的旋律却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给人以奇特、质朴、清新之感,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理想教材。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唱土家族民歌《乃哟乃》,通过听、跳、唱、辨、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记住歌曲的主干音,记住歌词,并能充分理解、表现歌曲。

2 能用碗筷与教师合作演奏歌曲《乃哟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结合音乐让学生了解土家风情,在学唱歌曲中体验并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理解、唱会土家歌曲《乃哟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碗、筷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了解土家风情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哪个吗?

学生:春节。

教师:中国有个少数民族,他们也有一个像咱们过年一样热闹的节日叫“社巴节”,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他们在这个节日里都做了些什么?

(播放《乃哟乃》歌曲,同时屏幕上展示土家风情图片及社巴节跳摆手舞的热闹场景图片。)

教师:谁听见或看见土家人在自己的节日里是怎样庆祝的?

学生:唱歌、跳舞。

教师:刚刚我们看到的就是土家族社巴节里最好玩的摆手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吧!

(师生在《乃哟乃》歌声中一同跳起摆手舞)

二、学、认、记歌曲主干音“sol、mi、do”

教师:看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跳摆手舞是件快乐的事。土家族的摆手舞好玩,歌曲也非常特别,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一首有名的土家族儿童歌曲,歌名叫《乃哟乃》。“乃哟乃”,多奇怪的名字呀!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想!

教师:“乃哟乃”是土家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快快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学―下这句土家语吧!

(师生呼唤“乃哟乃”)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乃哟乃、快快来看一看这首歌曲的歌谱。

(出示歌谱)

教师:这首歌曲非常特别,全曲只用了三个音谱成,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教师奏曲谱,学生边听边找)

学生:do、mi、sol。

(教师一边弹琴一边带领学生用柯达依手势唱do、mi、sol音高。)

教师:这三音中,哪个音最高?

学生:sol。

教师:哪个音最低?

学生:do。

教师:请大家跟老师唱一唱。

(教师慢速带唱歌谱)

教师:土家族山寨里人们最喜欢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来唱歌,让我们也一起来玩―下这种唱歌游戏吧!我来领唱歌谱的蓝色部分,红色部分请同学们来和。先来看看你们唱的红色部分,发现它的规律了吗?

学生:每句都是一样的:

教师:一共出现了几次?

学生:五次。

教师:是的。这首歌曲因此有五个乐句,每句的句尾都是以

结束,这就是这首土家族歌曲的风格所在。

(师生接龙唱谱。)教师:谁能发现

的音高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由高向低。

三、瓷乐演奏。强化歌曲主干音“sol、ml、do”

教师:土家人非常热爱自己的音乐,老师也同样喜爱土家的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家乡瓷都的瓷乐碗筷。它和土家歌曲会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拿出瓷乐碗筷,敲击sol、mi、do三音。)

教师:谁能最快分辨出这是什么音?

学生:sol、mi、do。

(教师用碗筷演奏《乃哟乃》)

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

教师:请各组的一号同学把碗拿出摆一摆,注意碗边不能相碰。

(第―批学生拿出碗平放在桌上)

教师:请二号同学拿筷子敲一敲,其他同学用耳朵帮忙,一起合作把碗按照发出声音的高低进行排列。

(第二批学生敲击碗,本组其他学生共同合作,老师到各小组适时加以辅导指点。)

教师:请三号同学来展示本组的成果。

(第三批同学分小组依次展示本组的成果,敲击sol、mi、do。)

教师(留下一位学生):你敢不敢挑战―下,和老师合作演奏《乃哟乃》?

学生:敢!

(教师与这位学生合作演奏《乃哟乃》)

教师:有没有更多的同学想与老师合作演奏呢?请第四批同学和老师合作演奏。老师弹琴,你们奏碗,其他同学在

处唱“乃哟嗬”。

(师生用电子琴与碗筷演奏《乃哟乃》,其他同学和“乃哟嗬”。)

四、教唱歌曲。学、背歌词并处理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出示第一句:“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

教师:土家人为了唱歌时更有气氛,把“乃哟乃”重复着、变化着说,意思还是快快来。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句歌词里有重复的词?它出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乃哟嗬”,出现了两次,在第2小节和第4小节。

(师生读第一句。)

教师:乃哟乃,快快来干什么呢?让我们―起看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歌词“唱起歌儿乃哟乃”)

学生:唱歌。

(学生齐读第二句歌词)

教师:除了唱歌还干什么了呢?

(出示第三句歌词“跳起舞来真快乐”)

学生:跳舞。

(学生读第三句歌词)

教师:快乐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学生:高兴、笑…… 教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和表情一起读第四句。

(出示第四句“嘻嘻哈哈乃哟乃、乃哟嗬”,学生齐读第四句。) 教师:看谁能最先记下这首歌曲的歌词?

(学生试着背歌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教唱歌曲两遍)

教师:现在老师用琴教唱。电子琴弹一句,你们唱一句,耳朵可要仔细听哦!

(教师用琴带唱一遍,发现音不准的乐句及时纠正。)

教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学生:高兴的、快乐的……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过节很快乐、唱这首歌时觉得很高兴……

教师: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快乐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快乐地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里,最有特点、出现最多的是哪一句?

学生:乃哟嗬。

教师:那你觉得这一句是唱轻一些还是重一些?

(学生答案不―)

教师:就让我们来唱一唱、试一试吧!

(一、二组学生在“乃哟嗬”处用弱力度演唱歌曲,三、四组反之,用强力度演唱。)

教师:你认为哪种唱法更适合过土家族的社巴节呢?

学生:唱得强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齐唱《乃哟乃》,并在“乃哟乃”处稍加强力度。)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好像把我带到了土家山寨。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过社巴节、跳摆手舞呀?

学生:想!

教师:社巴节到,天亮了,寨子里的小朋友醒来就开始呼唤“乃哟乃”。

创设情境,分组站在“山头”,呼唤同伴:

在“社巴节”的歌舞中结束本堂课教学。

杨 玮 江西省暨阳学校《行进管乐队基础》

作者:荣艾国

出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694-5

我为老师唱首歌范文第2篇

合唱队(1)

我们学校有一个合唱队,参加过很多次演出,为此,我非常想参加,虽说我的歌唱的不是很好,但我还是很想参加。

周二,上过音乐课,我就向老师提出了这个请求,老师让我下午去试试,我很高兴。

下午,我来到音乐教室,“怎么就四十多个?”原来,合唱队的人就四十多个?我来到这里,准备试试。老师说:“你先唱一唱今天学的这首歌。”我听了,心想:天哪,我可还没学会呢2?让我唱这首歌,不就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吗?心里嘀咕还是嘀咕,老师又不能知道我想的什么,给老师说吧,没想到,老师说:“算了,这首歌大多数同学都没学会,你就唱《雨花石》吧!”这首歌我也不太会,总不能再给老师提了吧!我真是倒霉,就这两首歌不会,老师偏点这两首歌,没办法,硬着头皮往下唱吧!

唱完,老师说:“你暂时不能进合唱队,不过,可以一起学。”就这样,我也可以学了,但不能进合唱队,不过,我会努力的!

我为老师唱首歌范文第3篇

下个星期,我们全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活动。我们班的节目之一是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今天下午的第三节课是活动课,音乐老师黄老师带领我们在学校的视听室学唱这首歌。

首先,黄老师简单地向我们讲述了这首歌的背景。这是一首优秀的少儿歌曲。已经陪伴了好几代人的成长。接着,黄老师按下了录音机的播放键。我们完整地听了两遍。然后,老师教我们学唱这首歌。老师唱一句,我们跟着唱一句。黄老师教得很认真,我们也学得很认真。当唱到“海面吹来凉爽的风”那一句时,我们唱得老是跑调。可黄老师不厌其烦。一会儿,她的额头沁出了细细的汗珠。我们终于唱对了这句歌词。黄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大约跟唱了十遍,黄老师弹起了电子琴,她要为我们伴奏,由我们合唱,黄老师还不时腾出手来为我们做手势。渐渐的,我们的歌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优美。连外面的小鸟也都吸引过来了,在我们的窗边飞来飞去,我们唱得更起劲了。

通过黄老师和全班学生的努力,我们班的合唱节目在全校庆六一节目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我为老师唱首歌范文第4篇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去逛一逛早晨的校园,有哪些同学可以告诉老师早晨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

(同学A:有朗朗的读书声(嗯,早晨校园的读书声很是悦耳)

同学B:有温暖的阳光(对,暖暖的阳光洒在正在上学的同学身上)

同学C:有做值日的同学(嗯,每天认真做值日的同学带给我们更好的学习环境))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板书)4/4拍,让我们完整的来聆听一下这首歌曲吧。(点课件放歌,)

二、歌曲新授

1.师:同学们你认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你来说,还有补充吗?(大家说的很好,这首歌曲的情绪前半部分是活泼、愉快的,后半部分是优美连贯(板书)) 那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呢?(这位同学说速度是中速(板书),说的很正确)。

2.师:《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音乐人高枫的作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老师拍声势,拍手,捻指,拍腿,捻指)

3.师:谁能来告诉老师,从我的动作中你能了解到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吗?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呢?

(这位穿粉色衣服的同学说,这首歌曲是4/4拍的,强弱次强弱(板书))

师:4/4拍就是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第一拍强(拍手)第二拍弱(捻指)第三拍次强(拍腿)第四拍弱(捻指)。下面拿出大家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拍一下。

4.师:我们一起做声势手势,并用“tu”把节奏一起读出来。(老师带领学生朗读练习)

5.师: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了,下面请出我们的小助手竖笛,用“tu”来吹奏此节奏吧。(I Π I Π(板书))

6.师:在吹奏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竖笛的演奏方法吧。“小小竖笛手中拿,左手上,右手下。坐要直,头要正,眼望老师看手势。”跟着老师一起来吹奏5、3、1.

7.师:同学们真赞,接下来老师要升级难度了,我们分为三大组,分别来吹5、3、1.然后我们一起再合作吹奏这个音程。

8.师:音程我们也吹过了,下面有更难的挑战等着我们呢,每一组同学分别用5、3、1。来演奏I Π I Π的节奏。

9.师:这些都难不倒我们的同学,老师带来了一段旋律,希望同学们可以用竖笛帮老师伴奏,可不可以呀?(可以)(教师吹奏旋律同学伴奏)

10.师:同学们,做的真棒。老师带领大家去早晨的校园逛逛吧。(弹唱)

11.师:刚才看到有些同学跟着音乐小声的唱了起来,但是还有一些小地方不是很准确,有没有会唱的同学带领大家唱一下第二乐句?好,唱的真棒,同学们做着柯尔文手势跟着老师的琴声来一起演唱一下吧。

12.还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唱一下第三乐句呢?好,那么厉害。让我们跟着琴声再来一遍吧,

13:师:大家可不可以自己试着把第三乐句唱出来呢?(老师弹琴学生唱)

14:师:还有最后一列小火车,老师来演唱,你来根据我提供的节拍,试着跟我唱一唱吧。

15.我们可不可以完整地演唱一下这些乐句呢?(好)

13.师:老师发现,大家的演唱都非常的投入,但是呢,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大家看着黑板 “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板书)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节奏吗?(这位同学说是前八分休止(板书圈出来),同位补充说后面的是切分音(板书圈出来)

15.师:很好,让我们跟着伴奏来唱一遍。(播放伴奏)

16.(可讲可不讲)(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结尾句,是一个二声部。我们左右分为两个小组来演唱不同的声部,首先第一小组跟老师来一遍,第二小组的同学仔细聆听,看看他们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呢。好,非常棒!那么下面请第二小组的同学跟着老师演唱我们声部的部分吧!现在,我们都已经学会了自己的部分,下面有请所有的同学来合作演唱结束句。)

三、扩展

1.师:在上一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许多首校园歌曲不但在校园内广为流传,而且也传唱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其中还有好多首现在仍然盛唱不衰。《乡间的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我们下面来欣赏一下。  ) 

四、德育渗透

1.师:《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为我们描绘了早晨校园朝气蓬勃的景象,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也像早上初升的太阳 ,每天都应该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我为老师唱首歌范文第5篇

一、音乐的感受、节奏和强弱的体现

我记忆很深刻的是丁老师在有一节课中让学生如何体会音乐强弱的变化。在上课时,放了一首迪斯尼的歌曲,这首歌曲中句与句的强弱对比非常明显。她让学生先听这首歌曲,听完后提问:“谁能告诉我,这首音乐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特点呢?”一位同学举手说道:“这首歌的音乐它一会声音很大,一会声音又很小。”老师说:“你回答的非常正确,它的声音变化非常明显,一会儿声音很大,一会儿声音又很小,这个‘大’和‘小’在我们音乐术语中就叫做‘强’和‘弱’。”由此,她通过一首歌曲引出了这节课的新内容:音乐的强和弱。这样,学生们就能很清楚地理解了音乐中“强”“弱”的含义及表现。丁老师又说道:“我们再听一遍这首歌曲,当我们听到音乐强的时候我们就随着音乐一起用力拍手,当听到音乐弱的时候我们的两只手就随着音乐轻轻的拍自己的双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着音乐的强弱变化时而拍手,时而拍肩,亲身感受音乐的强和弱。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一首迪斯尼歌曲的导入,不仅使学生轻而易举地通过歌曲掌握并理解了音乐的强弱关系及表现,并能把它们熟练地运用到自己所学的歌曲中,更能加深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通过听音乐去感受、鉴赏,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教师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进一步理解并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歌声中学到了新知识。

二、表现与创造、模仿

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模仿能力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在河大附小听金老师的一节音乐课也让我感受颇深。这节课要学习一首新歌《飞呀飞》,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学这首新歌时,金老师并不是弹着琴一句句教学生唱,而是先提问学生:“同学们都知道什么会飞呀?”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小鸟会飞,蝴蝶会飞,飞机会飞……”这时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行节奏:

Ⅹ_Ⅹ Ⅹ_Ⅹ簪_Ⅹ Ⅹ_Ⅹ Ⅹ Ⅹ_Ⅹ Ⅹ―

飞 呀 飞 呀 飞 呀 飞 呀 什 么 会 飞 ?

提示学生按照教师拍手的节奏念出节奏下面的句子,然后模仿这句的节奏,把“什么”改为“蝴蝶”“蜜蜂”等念出来。在学生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基本节奏后,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教师弹着琴唱前一句,学生唱后一句,把这首歌完整地学完。学生学会这首歌后,教师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创造:“现在,老师把歌词改了,把‘小鸟’改成了‘老鹰’了。”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用改编的歌词唱了一遍《飞呀飞》。教师又说:“现在不光飞了,还要跳了,谁会跳?”这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了,纷纷回答:“青蛙会跳!”然后又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起把这首歌用改编的歌词又唱了一遍。为了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又组织小组讨论还有谁会游、谁会爬……

在这节课中,一首很平淡的歌曲,经过老师的指引,通过模仿,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自己创作的歌词在愉快的歌唱中熟练地掌握了这首歌曲。笔者认为,在歌唱教学中,不光要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在模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地创新,敢于创新,如仿编歌词,用不同的速度、感情演唱歌曲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们更多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使学生的创造更上一个台阶。

还有就是3月31号丁老师的一节课中所学的新歌《小青蛙找家》,这首歌中间有一段节奏型:

Ⅹ Ⅹ 簪 Ⅹ颌 Ⅹ颌 Ⅹ颌_Ⅹ Ⅹ颌_Ⅹ Ⅹ颌_Ⅹ Ⅹ颌_Ⅹ Ⅹ

在学新歌前教师问学生:“知道青蛙是怎么叫的吗?”学生回答:“呱呱……”教师说:“我根据青蛙的叫声写了个节奏:

Ⅹ Ⅹ 簪 Ⅹ颌 Ⅹ颌 Ⅹ

教师带领学生打出所写的节奏后,又问:“你们知道青蛙是怎么跳的?”学生回答:“知道……”教师回答:“我根据青蛙的跳跃写了个节奏:

Ⅹ_Ⅹ Ⅹ颌_Ⅹ Ⅹ颌_Ⅹ Ⅹ颌_Ⅹ Ⅹ

教师问道:“我把这两条节奏连起来,你会读吗?”

Ⅹ Ⅹ 簪 Ⅹ颌 Ⅹ颌 Ⅹ

跳 跳 呱 呱 跳 跳 呱 呱

Ⅹ_Ⅹ Ⅹ颌_Ⅹ Ⅹ颌_Ⅹ Ⅹ颌_Ⅹ Ⅹ

跳 跳 跳 呱 呱 呱 跳 跳 跳 呱 呱 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并打着节奏。学生掌握了这两条节奏型,《小青蛙找家》这首歌很轻松地就学会了。

三、柯尔文手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柯尔文手势是英国的柯尔文用以帮助学生体会音程空间感与调式音级的倾向性,从而掌握音准而创用的一套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每节音乐课中,教师都会先让学生伸出右手用柯尔文手势比划出标准音“6”的位置并唱出来,然后让学生依次往下跟着手势唱出“5、3、2、1”当我看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竟然能自己用柯尔文手势唱出这五个音级,而且大部分学生的音准都很不错的时候,使我尤为惊叹。在学习一首新歌的歌谱时,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打着柯尔文手势,嘴里唱出谱子,这样,学生对这几个音的音高在脑海中有了基本的定位,再通过每节课的不断训练和巩固,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较为准确地唱对音高位置。还有教师在复习以前学过的歌曲时,先用柯尔文手势打出这首歌曲的歌谱,然后让学生回答自己比划的是哪首歌,这是柯尔文手势在歌曲中应用的很好的效果。

四、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