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仰望大树

仰望大树

仰望大树

仰望大树范文第1篇

每当下起雨时,树木都会用自己茂密的叶子保护自己脚下嫩绿的小花小草,不让它们受到危险,这就让我想起了妈妈。记得一次下着又一次下着大雨的下午,刚好是放学回家的那一天,乌云密布天空,使大地都是一片灰暗暗的,当时我急冲冲的跑到教室外面,生怕回家晚了,会下起大雨,而回不了家。可谁知,等我走出外面的时候,翻了翻自己的书包,才发出,原来我没带伞,还指望能早点回去,现在倒是失望了。

于是我急冲冲的往家里跑去,可正在这时,呼啦啦的雨下了起来,重重的打在了我的头上,看着雨下的太大,于是便找了个地方躲雨了。那时雨下的大,我的心也开始变得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便想着妈妈了,希望妈妈来接我回去。于是我在那个地方等了很久,就开始失望起来了。直到过了二十多分钟,自己迷茫雨点下,一个骑自行车的女人骑像了我,只是 觉得她非常熟悉,直到近处望时,才意外发现,原来是我的妈妈。

等骑到我这边时,我才发现,妈妈虽然穿着雨衣,但是下身的裤子已经湿透了,前面的头发已经有一滴滴雨滴滴下来。妈妈正在喘着气,我望着妈妈,只见她的脸很苍白。妈妈对我说:“以后记得带伞。”于是她把一把雨伞给了我,把自己的雨衣脱了下来,给我穿上。我坐上末尾,本想问妈妈的为什么不穿雨衣,可是妈妈已经骑车往家的方向走了,我连忙打开自己的雨伞,帮妈妈挡着头上的雨滴。在那时,我哭了,热泪滴在了我自己的衣服上。

仰望大树范文第2篇

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贯穿于自然、宇宙中的精神情境和灵魂增长力量。它犹如使生命颤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涌动着精神、灵魂、生命之流,贯穿于宇宙的一切的一切之中,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般的无穷无尽地向上涌现。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在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夤夜星河。“每当他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光涛般汹涌而来……”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停息,那就是我们称之为世界和太阳的天体;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地,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定来自天空!”

仰望就是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引领着崇高和庄严,在人世中行走。穿透灵魂,直接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作为生命的最终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一次我穿上军大衣,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淹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披着金色的大衣从万顷碧波上踏着朝露而来,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形态。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看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如洗的碧空,把我一个遥远未来的瞻嘱与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又一次,在诺日朗,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卑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哪怕是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颗古树……只要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仰望吧,仰望高高在上的一切光辉,流出感激的泪吧,透过金色的薄霭,难道看不见那已涉过河川的身影吗?真的,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座巍峨的雕像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名篇品读:

俄罗斯老画家仰望明月,其实是仰望饱满和圆润;哲学大师康德仰望浩瀚星河,其实是仰望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贝多芬仰望天空,其实仰望的是激情。作者仰望帆船,仰望瀑布,仰望希望与惊心动魄的气势。在大瀑布面前,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无资格絮叨,天地之外,一定有更高的存在。

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扬的生存姿态。仰望,也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在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仰望,就是追寻崇高境界。

我们在仰望些什么呢?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还是一座山峰?

不需要更高大,只要有一颗仰望的心,即使是再平凡的事物也会因此变得不平凡。当你学会仰望天空,仰望大地,仰望整个世界时,你便超越了自我!

仰望大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时代 教师信仰 信仰塑造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严重的枪击事件,33人死亡。惨剧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学者利布雷斯库在关键时刻挺身堵住枪眼,为全班学生成功逃脱争取了宝贵时间。他只是一位客座教授,也非美国籍人,他甚至已经年过七旬……这些本可以成为他保全自己生命的托词,但是,他没有这样去做,他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教师信仰的最真、最善和最美,成为教师信仰的典范和楷模。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张、主义极度推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即不完美者对于完美境界的永远憧憬和追求,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每个人都应有信仰,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需之。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信仰的日常言语和行为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

新时期中国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上,其精神文明建设远在其后。金钱被当作信仰,可金钱只是一种物质,它没有思维和精神;而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所以金钱不可能成为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又怎能获得人生乐趣呢?在不少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混沌不清的大社会背景下,人们最终对自己的信仰产生迷茫,对人生产生迷惑,思想和行为随之出现混乱。教师毕竟不是圣贤,也食人间烟火,处于同时代的他们也有信仰危机,这将严重影响学生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

信仰对于当代教师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教师信仰的现状如何呢?我随机选取21-60岁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本研究从杭州市10所学校随机抽取,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25份,回收率90.6%。在被调查的725人中,男315人,女410人。年龄分布:21-30岁231人,31-40岁242人,41-50岁184人,51-60岁68人。职业分布:小学215人,初中293人,高中217人。文化程度:中专32人,大专225人,本科及以上468人。其中有宗教信仰63人,占8.7%;无明显信仰225人,占31%;以金钱等物质为主要信仰135人,占18.6%;有社会信仰或精神信仰285人,占39.3%;其它17人,占2.4%。由上可见,教师信仰缺失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作为思想先行者的教师,在如此大社会背景下,更当塑造自己完美的信仰体系,为学生的信仰教育树立榜样。

塑造教师信仰,首先要认识信仰,要做到五个基本点:

一、信仰是建立于理性之上,与迷信完全是两回事;

二、信仰不一定就是宗教的,它包含宗教信仰,且远大于其;

三、信仰是一种向导,高于理想,具有最高性与永恒性;

四、信仰是心灵的归宿,建立积极信仰对个人、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信仰有真伪、高低、积极、消极之分;

建立信仰是塑造或端正教师价值观、人生观的根本之道,如何才能塑造教师的信仰呢?

首先,树立教师的教育信仰。

教育信仰,即明确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而非“制造攫取高分的机器”。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主要依靠传递系统知识来引导学生发展,以培养学生成为“有学问的天才”为目标,侧重于学生智商培养,而忽视学生情商教育。学生的考分成为教师制胜法宝和不懈追求的目标,这是教育信仰的误区。

信仰是知识和实践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它不单纯是知识,还充满人的意志、感情和愿望。知识只是其一,做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此为教师教育信仰。人是一种价值性存在,教人成人就要引导人理解、创造人的价值,以培养学生成为好公民为教育信仰。教人成人不能没有教育信仰,伟大教育家总有其坚定的教育信仰。苏霍姆林斯基宣称:“我的教育信仰在于使人去为他人做好事,并发自内心深处去做,在于建造自我。”

转贴于 世界名校英国伊顿公学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希望每个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使他们能够对社会贡献价值,而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工厂生产线,为满足就业进行大量的生产。美国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学校培养不出天才,但可以培养好公民,公民培养好了,人才也就有了。发达国家的成功教育离不开教师正确的教育信仰,值得中国教师深思,并将之作为教育信仰主要内容之一。

其次,树立教师的精神信仰。

精神信仰是价值观最核心的终极状态,处在价值体系的最高位置,对人的社会心理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对自我和社会的态度都有深刻导向作用,对社会思潮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教师的精神信仰是追求自我人生幸福的内在需要。客观地说,新经济时代的教师社会地位并不高。人的社会地位有三个要素构成:声望、财富和权威。教师的职业声望是“特别的、朦胧的”;教师的薪水并不高;教师的权威也很低,仅在课堂上和面对学生家长时才有所表现。显然,一辈子做教师的原因并非外在物质力量,而是内在精神力量。教师把自己生命所有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成长为理想之人。对职业有乐趣,对人生有精神信仰才有人生的幸福。

再次,树立教师的人文信仰。

人文信仰本质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精神的信仰,是对善恶、美丑、是非的判断能力,宽容精神、尊重人、合作精神等,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是人文信仰的体现。

提升人文信仰,需阅读和汲取世界和民族文化等综合性人文经典,感悟、体验、理解精华,将之作为精神根基运用于教育教学与生活学习实践之中。只有具有人文信仰的教师,才能营造出一堂生动的充满人文气息的课,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做人的综合能力。

让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树立新时期教师人文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惟有如此,教师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才能引导学生突破人伦关系,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是教师的创造之魂,也是教育之魂。

最后,树立教师的社会信仰。

社会信仰的主要内容是指人们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政治发展、民族的发展强大作为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和个体生活的重要目标。社会信仰包括民族主义、国家和政治信仰。

快速发展的社会极大地冲击着原先各种社会信仰,作为教师本身,应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与政治信仰。尽管现在理论关节点、所有制结构、社会生活、宣教效果、党章和教材内容、反教条主义等多方面存有缺陷,但教师应该看清主流,坚信社会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坚定的社会信仰,是中国教师树立自己社会信仰之学习楷模。

总之,新经济时代的教师,亟待树立起与时代相对应的信仰,努力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好公民,实现中国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喜荣.《论信仰产生的情感根源》.《江汉论坛》.2002年.

仰望大树范文第4篇

河流浑浊,像一截短裤

路在翻山

而山在爬坡

画眉在沟渠边鸣叫

卷尾鸟在电线杆上应和

松树林的这边是松树

松树林的那边除了松树

还有一群站在弧光里的人

他们仰着头

他们身后的牲畜也仰着头

程一身点评:诗人张执浩创作的《彩虹出现的时候》这首诗堪称完美展现雨后万物存在的动态情景。在我看来,是下降的雨带动了万物,其中最精彩的是“路在翻山/而山在爬坡”。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化静为动手法,而是雨后这一特定情境对它的激活。就此而言,它几乎消解了一切刻意的修辞和手法,而是用精确的语言呈现切实的幻觉,或如幻的真相:究其实质,是雨使路和山动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未直接写下雨,开篇即展现雨和万物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呈现雨对万物的影响。同样地,这首写彩虹的诗也未直写“彩虹”二字,而是将其色彩转换为形体,即“弧光”,作为人群的背景,确切地说人群是它的背景,它的仰望者。为了显示彩虹之美及其统治力量,诗中将人群与牲畜并置,使他们成为毫无等差的仰望者。整首诗显然由两部分组成,前六后五,均以松树(林)为原点展开,并由此生成一个强大的仰望情境:不仅人群和牲畜在仰望彩虹、松树,上述的山和路,以及画眉和卷尾鸟无不参与了仰望。可以说,此诗具有一种朴素到令人浑然不觉的艺术性。执浩近来的写作更贴近日常生活,注重将寻常现实艺术化。这显然是一条更艰难更纯正的艺术道路。他已步入创作的成熟期,不为歪门斜道所动,只管在一次次内心的降雨后,致力于创造一道道诗歌的彩虹。

(程一身:诗人,评论家。)

作者创作谈:最近几年我的写作都围绕着“唤醒”与“复活”这两个词根在进行。在我看来,写作如果是有意义的,就应该将其意义体现在反抗遗忘的过程中。具体到写作上,一首诗究竟该怎样唤醒我们的内心,让业已沉睡的内心世界在词语的敲打下,渐次苏醒过来,重新让我们生活一遍,我想,写作者必须在两个向度上付出努力:一是让语言的节奏与你的心跳声吻合,尽可能使用你能够控制和把握的词语,赋予它们人性的温度,如此,你的语言才会应和着你的心跳声,产生真实的声音来;二是要让你的语言具有画面感,必须祛除你强烈的表达欲,让词语自主呈现出世界的原貌,使你的意象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一首诗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它就能部分实现写作的意义。

仰望大树范文第5篇

前几天,笔者看了两则对比十分强烈的新闻,灵魂为之触动:一则是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封面“时代先锋”,刊登**省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在位时始终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退休20年来,他扎根大山深处造林修路,辞世前又将辛勤营造的数万亩森林毫无保留无偿交给国家,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高尚情怀和坚定信仰。另一则是最近互联网热议的部级贫困县**省鄱阳县财政局官员李华波贪污近亿元财政专款出逃国外的丑闻。

而公安边防部队这些年在涌现大批先进典型和功臣模范的同时,也出现了少数作风败坏、腐化堕落的蛀虫和罪犯。为什么同样是共产党员,同样是人民公仆,杨善洲等受到万民景仰,而李华波等却成为千夫所指?笔者认为,这就是信仰差别导致的不同人生。党性坚强、信仰坚定,人的一生就会光明磊落、无私奉献;党性虚伪、信仰缺失,人就会贪图享乐、腐化堕落。

信仰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概念,是贯穿人的世界观的一种意识规范。通俗地说,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是评判和指导自己行为是与非的行动指南。用形象一点的比喻,信仰是指引人生的航灯、是人的行为准则。因此,人的信仰正确与否、坚定与否,对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和人生走向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我们边防官兵的成长至关重要。近几年,公安边防部队每年都围绕树立“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今年,部局党委再次部署开展以“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这将为爱民固边战略和部队全面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牢固政治基础。

当前,80后、90后官兵和大学生干部比例逐年上升并成为公安边防部队主体。然而,与之伴随的是,当前部队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也相对“年轻化”,部分官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各类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甚至扭曲,走错路、犯错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如何让这些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这就成为新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非常紧迫而现实的课题和任务。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其他各种主义阵营一直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着各种形形的攻击、破坏、分裂和侵蚀活动,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进攻和破坏之外,更隐秘的方式和手段往往是通过渲染和鼓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等,对我国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群体进行长期的思想侵蚀、信仰破坏。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针对中国制定了一个《十条诫令》,裸地宣称:“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蔑视并进一步公开背弃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总之,要利用所有的资源,来破坏他们传统的价值观,毁灭他们的信仰。”面对这样的巨大阴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军人,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必须守住自己的信仰高地,决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相关期刊更多

草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文联

小学生时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教育出版社

诗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