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狐假虎威的续写

狐假虎威的续写

狐假虎威的续写范文第1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课文情境。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复述。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准备:头饰、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头饰,激发兴趣。出示狐狸与老虎的头饰,让生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动物。

2.回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让生说说狐狸与老虎谁更狡猾、凶恶。弄懂狐狸和老虎谁更狡猾、凶恶之后,师问生:“如果狐狸与老虎相遇后,谁更厉害呢?”师适时质疑:有篇课文讲狐狸与老虎相遇,老虎不但没有吃掉狐狸,反而被狐狸利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本段,师引读:“在茂密的森林里……”

2.思考:读了本段你觉得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相机理解“窜”的意思。

3.指导朗读。读描写狐狸的话时要读出害怕与紧张,读描写老虎的话时要读出凶猛的语气。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狐狸最终被老虎吃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狡猾)

2.再读2~5自然段,让生用笔划出表示狐狸狡猾的词与句子。

3.分析文本

(1)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它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安排生上台表演。

(2)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目的是为了让老虎害怕)

(3)师范读“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这两个词语。

4.狐狸扯着嗓子一共说了几次话?(两次)

(1)第一次说了什么?(多媒体出示:你敢吃我?)

①狐狸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谁来学着狐狸的口气说一说?(指名生读,师生进行评价)

②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当时是什么样的反应?(老虎一愣)老虎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为什么不敢?)哪位同学能边说边做动作?(让生表演)

③老虎一愣,说明了什么?(老虎开始上当了。)

(2)老虎还没有完全上当,狐狸继续编造谎言,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一共有几句话?最后一句用的是什么标点?(!)

大家想象一下,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是怎样的,表情又会是什么样呢?(不再紧张,有点得意了……)

接下来比一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最能蒙住老虎?(让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骗)

这时,老虎心里可能又在想些什么呢?老虎相信狐狸的话了吗?(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

5.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想读的学生可以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6~8自然段

1.为了能让老虎完全相信它的话,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出了什么鬼主意呢?让生回答后读第六自然段。(多媒体出示: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想想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指名读。

2.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请生读课文7~8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狐狸与老虎的词语。现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又是怎么样的?跟在后面的老虎呢?(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分别贴在狐狸与老虎的图下)

3.指名读描写狐狸与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4.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会有何表现?(感到纳闷)“纳闷”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呢?(因为狐狸跟往常不一样)以往的狐狸是什么样子的呢?(鬼头鬼脑)

5.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师指导朗读这句话:睁大眼睛,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大大小小的野兽们吓得撒腿就跑。(多媒体出示动画)

6.小朋友们,森林中的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呢?百兽们怕的究竟是谁?

7.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8.安排学生带头饰表演7~8自然段。

9.采访老虎:看到百兽们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原来狐狸说的是真的。)

采访狐狸:看到百兽们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我终于成功啦。)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老虎真的受骗了,谁来告诉它事情的真相。(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多媒体出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三、总结全文

狐假虎威的续写范文第2篇

续写《狐假虎威》

老虎自从上了狐狸得当后,心里一直很不高兴。森林里的动物暗地里都嘲笑老虎的愚蠢,使老虎森林之王的威信大打折扣,老虎为此一直耿耿于怀,发誓下次遇到狐狸一定要报仇雪恨。

狐狸自从上回侥幸虎口余生一直心有余悸。现在又听说老虎一直在打听它的下落,更使他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可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终于在一次狐狸外出寻找食物时与老虎撞了个正着。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老虎大吼一声猛地向狐狸扑了过去,狐狸吓得是浑身发抖瘫在地上,被老虎一口咬断了脖子,撕成碎片。

狐假虎威的续写范文第3篇

《狐假虎威》续写

一天,老虎独自一人在森林中垂头丧气的走着。突然一只小白兔从它身边窜过,老虎猛一下子逮住小白兔,急迫的问:“快告诉我,你们到底是害怕狐狸还是害怕我才跑的?快说,快说!”小白兔一边发抖一边结结巴巴地说:“当、当然是您啊,我、我的大王!您怎么会认为是狐狸呢?”老虎气愤的说:“果然是这样。狐狸啊狐狸,我决饶不了你!”老虎把小白兔放了,说:“你去把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叫来,我们要商量一个计划,把狐狸杀了,这样才能解我心头之恨!”

动物们到齐后,它们设计了一个好的计划,老虎这才高兴起来。它来到狐狸家。对狐狸说:“尊敬的百兽之王啊,为了报答你,我今天特地来请你到我家吃饭的!”狐狸一听有好吃的。非常的高兴,赶忙点了又点头。可就在它去老虎家的路上时,埋伏在两边的动物们一起跳出,三下五除二就把狐狸打死了。老虎终于解了心头之恨。它得意洋洋的哼着小调扬长而去。

狐假虎威的续写范文第4篇

一、导入“设境置悬”,激发阅读兴趣,“走近”文本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生动的“开课”,能创设美妙的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能使学生主体有种迫不及待的阅读欲望,较快地进入角色,“走近”文本。

1.在配乐朗读中“走近”文本

动听的音乐,美妙的声音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再现真实情境,引领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二泉映月》委婉连绵,抑扬顿挫,催人奋进。课文再现了盲人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知道了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沉浸在乐曲旋律中的学生带着一种感动,一份投入,很快地进入了角色。

2.在夸张板画中“走近”文本

形象的夸张板画配上恰当、合适的悬念设置,不仅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直觉,而且能激发探究阅读的欲望。《狼和小羊》一文,开课以狼和小羊形象、直观、夸张的两幅板画的出示,很快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凶恶的狼和温和的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的问题中“急不可耐”地“走近”了文本世界――初读。

3.在影像资料中,“走近”文本

有些课文,因为学生知识基础,生活阅历所限,要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如果借助影像资料,这一困难便会迎刃而解。《海天骄子》一课导入时,教者播放《新闻联播》“海天骄子――柏耀平”影像资料片段,学生很快建立了相关军事知识储备。

二、精读“以读攻读”,读中感悟,读中建构

阅读时,学生在多向、多元的对话中建构知识,形成语文素养。而阅读教学中的这种对话,它的基础和核心只能是读,只能是学生自己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读中建构。

1.读而诵,在读诵中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古诗教学应重视朗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诗句意境优美,充满童趣。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增加古诗文积淀,感悟古诗的音乐美、韵律美、意境美。

2.读、做交替,在读做中加深理解

朗读的同时借助身体语言,辅助适当的动作,在做中体验,在读中加深理解,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狐假虎威》一文中的“窜”“扑”“跟”“带”“扯”等体现老虎凶狠,狐狸狡猾的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一做,利用形象直观的动作来体会,而后再引导他们读一读。这样在读与做的互补交替中,丰富体验,加深理解。

3.读而思,在“对话”中增加积淀

阅读课堂不仅要书声琅琅,更要静思默想。不仅要读更要“阅”,用眼看,用心想,全身心地融入文本世界,理解、揣摩。《二泉映月》语言优美、含蓄、隽永,真挚感人。精读时我引导学生带着“他在二泉边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问题静心默读,用心与文本对话。

三、“结课”耐人寻味,“曲终”而情未了

所谓“结课”,是指一节课的结尾。“结课”是否“出彩”、恰当,也是一门艺术。阅读课堂应重视课的结尾艺术,好的结尾往往是“言虽尽而意无穷”,“曲终”而“情未了”。

1.评头论足,升华认识,深化主旨

课的结尾,引导学生从文中走出来,评评文中的任务,谈谈读后的感受,能升华认识,深化主旨。《狐假虎威》一文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结课时引导学生评评狐狸和老虎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课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结课”环节中设置的问题,紧扣文本,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了学生思维火花与文本整体的撞击和融合,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全面、深刻的方向发展。在“跳出文本”的同时,提高了认识。

2.延伸课外,开阔视野,丰富阅读

从课内走向课外,强化课内外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建立开放的语文学习新体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望月》一课,文中出现多句描写月亮的语句。结课时,我让学生一方面查阅古诗补全文中出现的诗的前两句或后两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有意识地分类积累所学的有关山的、水的、季节的诗,丰富古诗的“内存”。

3.循文练笔,在续写中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狐假虎威》两文结课,我留下一个回味性的假设――“如果小骆驼与小红马再次相遇”“狐狸和老虎再次碰到”,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学们想象一下,课后续编一个故事。这种循文练笔的实践,充分利用了“课例”,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完美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狐假虎威的续写范文第5篇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本放在一起作比较,突出它们在主题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简单介绍比较阅读这一方法的两种基本思路:

1.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突出同一作者作品的不同风格,让学生加以区别比较。如,学习杜甫的五言诗《望岳》可与其另一首七律《登高》比较阅读,就可以感到《望岳》整首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而《登高》一诗则使人感觉到诗人饱经战乱后凄凉的心情。同写登临,二者却有天壤之别。

2.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以突出不同作者的风格特色。如,学习王维的《渭城曲》后,可拿另一位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与之比较,前者借景抒情,表达关切和惜别之情,而后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却给人出乎意料的天清地阔、前途光明之感,二者截然不同。比较阅读法除了运用于古诗教学之外,还可以广泛运用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阅读教学之中。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即在进行比较阅读时,并非任何几篇文章都可以比较阅读,必须是在体裁、题材等方面有着一定联系的文章才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对文本进行对照,进而突出这一阅读方法的比较性特点。

二、批判阅读突出反思性

1.“反弹琵琶”,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可反其道而行之,从原文本意相反的思路来分析人物,体会感情、把握内涵。如,教学“狐假虎威”时,在学生理解寓意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狐狸狡诈、欺骗的行为虽然不对,但当碰上老虎、自己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它却巧妙地将自己的狡猾变成了一种机智,保护了自我,这恰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2.“迁移拓展”,课文之间的人物、场景、情节等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学时可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忆、联想、迁移,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主题的拓展与升华。在“反弹琵琶”的基础上,将“狐假虎威”与“狐狸和乌鸦”联系起来,分析“狐狸”这一形象所蕴涵的意义,就能启发学生认识到,人应当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财富。从而,狐狸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拓展与升华。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重文本而不惟文本,重结论而不惟结论,敢于“鸡蛋里面挑骨头”,敢于向教材、教师及权威说“不”,敢于发表自己“挑战性”的见解和主张,从而拓展文本的内容,升华文本的主题,这正体现了批判性阅读的反思性特点。

三、个性化阅读突出自主性

1.主题式,确定一个阅读主题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研究。如,读“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让学生围绕“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这一主题去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阅读的主题可以是关于文章内容的;可以是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考证;也可以是某个思想观点的争论;还可以小到某个字句、某个词的研究。

2.问题式,以问题引起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兴趣,这个问题可以是课本中提出来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倒向性问题,如读“夜晚的实验”,让学生思考:斯帕拉捷是怎样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还可以是学生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什么麋鹿会长成“四不像”呢?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解决疑问。

3.自由式,阅读前既不确定主题,又不提出问题,只给出阅读的范围,甚至连范围也不作界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阅读、去思考、去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激发潜能突出创新性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通常可以采取如下的手段进行训练:1.复述文本;2.改编文本;3.续编文本。

复述文本是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并内化语言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文本内容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一过程融入了学生对文本词汇、语句、主题、思想等的理解,是创新的基础。改编文本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反思”“迁移”,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后,对文本内容、情节等加以改编,以突出新意。续编文本即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没有讲完的文本,文本故事的结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学生综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观、价值观等,对文本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事件的结局等加以创造性的续写。

相关期刊更多

家庭护士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民间文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