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范文第1篇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如何有效地落实减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但是直至今日“减负”却并未得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学校、教师对于负担的理解有偏差。另外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关键词:减负;减量增质

一、对于“减负”的界定

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学要有一定的负载。负载过轻,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负载过重,会破坏和扭曲学生的发展,而且学习就成了令人生厌而又不得不为之的负担。

我国中小学生的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减负”的确是促进当下提倡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但是如何“减负”,怎么能真正“减负”的确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今对于中小学生减负的认识上还是存在着许多片面、形式的问题。“减负”的真正目的是否就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减负”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更有利的发展。

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分析应该有一种辩证的和复杂的思维方式,即既要看到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面,又要看到负担过重背后所隐匿的负担较轻乃至过轻的一面。重与轻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一般说来,有重就必有轻,有轻也必有重,重与轻是相对应的,是相对而言的。当我们说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时候,就必然同时存在着负担较轻的一面。

二、影响减负效果的原因分析

1、对“负担”的片面理解

我国中小学实行“减负”已有很长时间。但期间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得到了许多消极的评价。究其根本是因为对于“负担”的理解过于片面。大多数学校与教师在实行减负策略的过程中,主要是减少学生的上课时间和作业数量。但是这远远偏离了减负的真正目的。想要真正将减负实行,必须要理解“负担”的真正含义。

所谓负担可以从两个维度上考量,即生理负担与心理负担。生理负担主要是指主观身体上负荷客观存在的比较大的工作量,承受一定的压力。而心理负担主要是从主体情感角度出发,感受到心理压力。从“负担”的这两个维度出发,可以对学业负担进行分解。学业负担也包含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生理负担主要指教师和家长布置的一些书本作业,心理负担则是学习中来自各方面的造成的压力。

2、形式化的实行

无论是学校、教师和家长似乎对减负都抱有欢迎的态度。但是这种欢迎也许只是存在于情感之上,在现实的实行当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过于形式化。从学校的角度来讲,进行减负实际存在着许多顾虑。一方面国家下达的政策,必须相应执行。但是利益方面,学校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声誉与升学率。如果减少课时和作业压力,那么存在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危险。这样在与其它学校的竞争中可能会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学校并未做到量上的减少。与此同时,如果按照贯彻减负根本目的来实行,势必学校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来支撑课程等方面改革。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更有意义的知识。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3、家长布置的繁重课后辅导

尽管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的课业负担上给予减轻,但大多数的家长在课后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许多班。这其中包括早前就盛行的兴趣班与当下十分受欢迎的看护班。由于学校的上课时间缩短,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有所增加。一些城市中具有高学历的家长可能有辅导孩子的能力,但一般鉴于工作繁忙,很少能有充裕的经历陪孩子学习。而又有一大部分家长自身学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也不懂得如何辅导。这就导致了课后看护班的盛行。一方面家长可以放心孩子有人看着学习,另一方面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但就看护班的效果,很难令人肯定。大部分学生是处于无奈的心理参加,即使不情愿也无能为力。在没有自身的主动性为前提的条件下,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乐观。但是家长却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

根据当下“减负”的实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

1、减量增质

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既有过重的一面,也有较轻乃至过轻的一面,大体上是量重质轻,学习负担的重与轻明显颠倒和错位了,即负担该重些的没重,该轻些的没轻。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必须对学习负担进行重新分配和内在改造,应该相对较重的就要重一些,应该相对较轻的就要轻一些,一些方面减负的同时,一些方面还要增负,从而提高学习负担的价值和含金量,在付出相同的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学习负担的问题,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只能做减法,同时也要做加法。在学习时间无法真正减少的现实情况下应该使这段时间更有效、有意义的被利用。增加学习的质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减负。

2、减轻学生过重心理负担

首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这是减轻学生过重心理负担的根本前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可能地减少统考、会考的次数,在狠抓减负工作落实的同时,尽快出台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学校要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艺体课成绩。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承认学生能力水平、类型发展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力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其次,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对减负有正确认识,是减轻学生过重心理负担的重要条件。

3、还原学生的年龄本色

在学校教育与家长过度期待之下,许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年龄本色。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在起点上落后于他人,从幼儿园开始就谨慎选择、着重培养。现在孩子成熟越来越小龄化,自身技能也越来越让人“不可小觑”。但是这种重视之中往往忽视了对于一个孩子最重要的其年龄应具有的年龄本色。童年只有一次,也是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给与更宽松、民主的环境。同样是进行兴趣班的学习,可以让孩子选择自身真正感兴趣的特长,不已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考量他的选择。让兴趣班真正培养孩子的兴趣,成为他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和陪伴。其次,不要一味的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允许犯错,尊重差异。让孩子更像孩子,让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是快乐,而不是对繁重负担的逃避与厌恶。

参考文献:

[1]赵小云.关于“减负”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0(8).

[2]郭振友.“减负”的难为与可为[J].中国教育学刊,2009,(4).

挖掘寓言之寓意,提高教学之实效

段文海

作者简介:段文海(1969.12-),女,汉族,籍贯陕西省高陵县,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1992年7月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现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及语文教研组组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小学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寓言以其精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倍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阅读寓言,要学会准确地把握寓意。寓言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感想。因此,寓言故事应讲究教学方法,教学中必须挖掘寓言之寓意,提高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之实效。

关键词:寓言;寓意;品味;感悟;情境;启发

寓言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常常通过一个假托的简单的故事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多带有讽刺性和劝喻性。寓言分布于小学语文教材低中高各个阶段。在教学中,寓言以其精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倍受师生的喜爱。

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而认真。”能从小的寓言故事中读出深刻的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结合苏教版第四册《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挖掘寓言之寓意,提高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之实效。

狐假虎威》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启发人们对那些假借别人权势吓唬弱小者的人的卑劣行径的憎恨。课文第一部分讲一只正在寻食的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突出了老虎的威猛。第二部分写狐狸用谎言蒙住了老虎,突出了狐狸的狡猾。第三部分写狐狸带着老虎朝森林深处走去,吓跑了百兽,突出了狐狸是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突出了寓意。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寓意。

一、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寓言中最吸引人的是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形象,其中动物形象都是人格化的动物,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寓意也包含在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里。然而每个形象都是通过描写这些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彰显出来。寓言虽然短小,但却意味深长。寓言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寓意包含在故事情节中,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出来。所以寓言的教学必须以文本为依托,通过仔细品味语言,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深入研读感受角色形象,为揭示寓意做好铺垫。

《狐假虎威》一文向我们呈现了狐狸和老虎两个鲜明的形象,狡猾的狐狸和威猛的老虎。教学第一部分时我先指导学生通朗读这一自然段,抓住“窜过”、“逮住了”等词语体会老虎的厉害,狐狸的弱小。教学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我抓住“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重点词语,让学生充分体会狐狸狡诈、做作的神态,以及老虎被狐狸蒙骗住的神态。通过“纳闷”、“撒腿就跑”等词语体会百兽的神态。这样狐狸和老虎这两个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这就为学生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二、朗读品味,激感。

大凡收入教材中的寓言,语言十分精美,抓好寓言的语言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重点进行读的训练,以形式多样的朗读去带动和促进语言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更有助于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

《狐假虎威》一课第二部分的重点是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对话间,狐狸的狡猾,老虎被蒙住的神态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寓言故事内容,然后通过教师引读让学生进入角色,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的学生情感,读出韵味和感情。在读中,我指导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语和句末标点符号体会对话的情感和语气,例如:通过“扯着嗓子”、“一愣”、“被蒙住了”等提示语体会感情,通过感叹号和问号,体会语气。在朗读中指导学生读出狐狸装作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神情,进一步理解狐狸的狡猾,读出老虎、百兽的不同表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感悟寓意。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过程。而对于低段孩子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移情入境,表现形象,体会寓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狐假虎威》一课要揭示寓意,必须紧紧扣住“假”字,让学生了解狐狸是怎样假借老虎的威风,用了哪些手段,结果怎样。通观全文,狐狸、老虎的对话,狐狸领着老虎朝森林深处走去,都可以编排成很好的情境剧。课堂上学生戴着小动物不同的头饰,表演着小动物不同的语气和神态,特别是“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神态的表演,一下子就表现出了狐狸的神气,利用老虎的威风吓走百兽,学生在想象情境中参与创造。课文学习到这里,提示寓意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学生入情入境,理解深刻。寓言的语言和寓意成为和谐的统一。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寓言语言的艺术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了寓意。

四、多元理解,启发教育。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通常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在结尾对作品的寓意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感悟。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谈出对角色的多元化的不同的理解,教师及时启发教育,引导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

《狐假虎威》一课,我相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针对故事中狐狸和老虎的感受与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跟狐狸相关的寓言故事,如《狐狸和乌鸦》、《狐狸与葡萄》、《蝉和狐狸》等,我及时引导学生对狐狸的嫉妒心和凶残的多面性进行启发教育,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范文第2篇

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的故事告诫人们,要善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弄清真相,不然,就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蒙蔽。 这个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因一孔之见,便洋洋自得,不要因一得之功,便沾沾自喜。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范文第3篇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丧家之犬:无家可归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范文第4篇

福建省南平市剑津中学初二(13)班

陈硕

指导教师:张碧新

作者通讯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滨江中路447号A座904#室

邮政编码:353000

人类没有了智慧,世界就没有了灵魂。留些智慧给自己取暖,思想着,我们才能清醒处事,明白做人。

------题记

生活就象一部电影,其中有不少令人发笑的情节,却很少有人能进一步揣摩事情背后的道理。而当我细读《伊索寓言》时,不禁被它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智慧所吸引,它是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立体地展现了周围的人情世故,它仿佛一杯浓茶,令人回味无穷,它为囚在生活琐事中的我打开一扇心灵之窗,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

一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总是狡诈地转个不停,蓬松的尾巴如一团燃烧的火焰,这是《伊索寓言》中狡猾的代名词------狐狸。但在《母狮》一文中,狐狸却显得愚蠢又自大,狐狸嘲笑母狮只生了一个孩子------而它却生了四只小狐狸,最后母狮冷冷地答道:“虽然只有一个,但它是狮子。”文章的结尾是这样总结的:“关键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是啊,无论多少只狐狸,都只会跟在一只百兽之王的身后虎假虎威,当百兽之王瞪大雪亮的眼睛,亮出锐利的牙齿时,它们便吓得战战兢兢,四处逃窜。而这只威武的百兽之王也许就是母狮的孩子。这个故事同时也让我明白:越是美好的事物,就越是稀少。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范文第5篇

1.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何谓寓言?“寓”即寄托、包含在内。“言”即讲道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通过一个假托的简单的故事,用比喻、象征或拟人等手法说明某种道理,常常带有讽刺或劝喻性的作品。寓言篇幅短小,内容单纯。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无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以简单的故事体现出来。也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处点明寓意。

写作寓言的目的就是借用比较短小、浅显的故事来表达比较重要、深刻的道理。寓言这一文学体裁主要有下面三个特点。

1.1 寓意于“言”,“言”此意彼,“言”小意大。《刻舟求剑》讲的是古代一个楚国人在乘船时,把宝剑掉到了江里,他在船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后,才在有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找剑。这样找剑,当然是找不到的。作者用这样的故事,讽刺了拘泥固执,不知变化的人。

1.2 主题大多带有讽刺性和劝喻性,着重说明不应当怎样做或应当提防些什么。如《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很多借口,虽然这些借口被一一驳倒,但最后还是龇着牙把小羊吃掉了。作者以此来提醒人们,要看清像狼一样的残暴凶恶的真面目。

1.3 篇幅短小,内容单纯,故事能发人深思。《狐假虎威》讲的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恐吓群兽的故事,它能启发人们憎恨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势当做自己的威风,以吓唬弱小者的人的卑劣行径。

2.寓言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方法

阅读寓言,要学会准确地把握寓意,防止“及表不及里”,或牵强附会地理解。运用寓言,要注意有的放矢、掌握分寸,防止生搬硬套、滥用误用。寓言教学,首先应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而言,寓言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感想。其教学难点是小学生不易分清故事和含义。因为寓言讽刺的真正对象不是寓言本身的形象,而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和事。一些学生在学习寓言时,往往只懂得讲寓言的故事,而讲不出寓意,或将寓言的故事情节当成寓意,这就是寓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及表不及里”的现象。因此,寓言故事应讲究教学方法。

2.1 寓言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1 引导学生感受寓言中描写的形象,寓言的寓意是包含在故事情节中并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的。学生只有在具体完整地感知寓言中的形象后,才能领会寓言的寓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分析,因为寓言的形象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的。

2.1.2 通过预读领会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在阅读中抓住简短的语言文字,认真领会每句话的含义。只有细细咀嚼、品味,才能更好地体会出寓言所包含的寓意来。

2.1.3 揭示寓意。学生只有在感受了寓言中的形象之后,才能领会它的寓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将寓意告诉学生。揭示寓意是个复杂的过程,教师也只有分析了寓言中的形象,使学生在了解了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再揭示寓言的寓意,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2.2 教学寓言时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教材选取的大多是古代寓言,所以寓意含蓄而深刻。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形象为主的,领悟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包括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有一定难度,所以,让学生理解寓意,教学时就要力求化难为易,注意下面几方面的联系。

2.1.1 与现实联通。寓言教学需在虚构与实际之间游走。寓言用虚构的故事、夸饰的情节道出恒久的道理。天真的孩子会在课堂里无所顾忌地喊出:“老师,这是假的!”那么此时老师要以合理的方法让学生把知识和现实有效地联系起来,以便孩子的理解和应用。

2.1.2 与古文接通。寓言教学需在今文与古文之间转换。小学课本中的寓言故事都是以现代白话文的形式选入的,虽然读来明白如话,但从语文课的角度来讲,古代寓言在经过翻译之后,其语言失去了典雅、庄重、凝练和隽永的意味。这是一种遗憾。儿童时期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期,利用这个时机学习一点文言文事半功倍,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提高艺术鉴赏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相关期刊更多

家庭护士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民间文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