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反义词通用

反义词通用

反义词通用范文第1篇

珍贵的词语解释:是指价值高;意义大;宝贵。

珍贵的反义词:普通、平凡、低贱

用珍贵造句

1、水资源如此珍贵,我们要节约用水。

2、爸爸今天送我了一个非常珍贵的礼物。

3、多么珍贵的礼物啊,我很喜欢!

4、时间是珍贵的,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

5、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什么是珍贵的,我们才会更加珍惜。

6、爸爸送给我的一句名言胜过每一件珍贵的物品!

7、即使是不珍贵的物品也有它存在的价值。

8、我看得把握你手中所拥有的,不然失去后才懂得什么是珍贵!

9、经历过了风风雨雨,我们之间的友谊显得更加珍贵了。

10、故宫博物馆里展示着很多珍贵宝物。

用珍贵的反义词造句

普通:我们都是普通的人,却各自经历着不普通的事。

平凡:平凡是能简简单单地过一辈子。

低贱:她因出身低贱而受到蔑视。

【扩展阅读:珍贵的反义词的辨析及运用】

一、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如:真-假,动-静,拥护-反对。这类反义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互相排斥。或成对的经常处于并举、对待位置的词。如:春-秋,黑-白,高山-平地。这类反义词没有矛盾对立关系,但对比鲜明。

二、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在句子中恰当地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恰当地使用反义词,可以把对立的事物和概念放在一起,互相对应、映衬,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下认清事物的是非、善恶、轻重、缓急,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利用两对反义词:“重和轻”、“泰山和鸿毛”对比,使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四、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五、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

反义词通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上下文线索 推断词义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这座大厦的建筑材料,词汇量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程度有直接的影响。而在词汇学习方面,学生常常孤立地学习和记忆单词的词义,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不好。即使记住了词义,也不能在英语学习中正确地应用。许多语言学家认为通过语境学习词汇是最佳的方法。“词语的意义只有通过语境才能学到。要想记住意义,就必须在各种使用场合去接触它,就好比要记住一个人的面孔,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他一样”(杜诗春,1988)。语境学习策略就是让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上下文线索(context clues),通过其在文中的用法推断生词的词义。

二、利用上下文中的相同或相近语义线索来推断词义

在英语课文中,笔者经常通过上下文线索给出某些词汇或概念的对比性解释或说明,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寻找这些线索推断出生词的词义。

(一)找同义词或近义词

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之一是避免重复使用同样的词语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作者经常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synonym),这成为学生阅读时推断词义的一个重要线索。例如:

A lot of the food tastes of nothing:the meat is tasteless,the sandwiches are bland.

如果bland是生词,那么通过上文中的线索可以推断出bland与tastes of nothing或tasteless是同义词,即“淡而无味”的意思。

(二)找表达相同意义的标志性词语或短语

除同义词和近义词外,英语中有些词汇也表示“相同地”或“类似地”的意思,如similarly,likewise,in the same way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线索,以推断生词的词义。例如:

Cai contends that American food is awful;similarly,her husband maintains that Americans do not know how to cook properly.

通过“similarity(同样地)”这个线索,可以推断出contends和maintains有着相同的涵义,相当于“say(说)”的意思。

(三)找作者提供的其他可能有帮助的词语或标志性符号

在上下文中,作者有时会使用一些词语或符号解释某个词语的概念或意义,如or/that is/ie,或夹在两个破折号(dashes)中间的词语等,也为学生推断词义提供了可能性。例如:

Brownies-small chocolate cakes made with nuts-are often given to American children as a snack,or something to satisfy them between meals.

此句中因为有标志性的夹在两个破折号之间的内容作为线索,所以很容易看出brownies的词义是一种“巧克力糕饼”,而snack的词义也可以通过or后面的意思解释为“零食”。

三、利用上下文中的相对或相反语义的线索来推断词义

有时,在英语课文中作者也使用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通过上下文中相反意义的线索,可以帮助学生推断生词的词义。

(一)找反义词(antonym)

英语中的反义词有很多,如good/bad,new/old,in theory/in practice等。这些反义词的涵义相对立,如果知道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就能推断出另一个的意义,也是推断词义的重要线索。例如:

Many people prefer static phones to mobiles.

如果知道mobiles是“移动(电话)”的意思,那么根据prefer...to...的用法可以推断static的词义应该是相对的“不动”的意思,即“座机(电话)”。

(二)找表达相对意义的标志性词语或短语

英语中的一些词语用于表达相对或相反的语气,如but,however,although,on the other hand,in contrast,despite等,通过上下文中语气连接词的线索可以推断出生词的词义。例如:

Roger Coghill thinks that mobiles are unhealthy,but the NRPB thinks they are innocuous.

因为unhealthy的涵义是“有害健康的”,通过but这个连接词的语气就可以推断出innocuous的词义是相反的或基本相反的,即“无害的”。

(三)找有否定意义的副词

英语中具有否定意义的副词,如merely,hardly,rarely,seldom,never,only等,对推断词义也有帮助。例如:

Theoretical ideas seldom bring practical results.

通过副词seldom的否定意义,可以推断出theoretical和practical的意义是相对或相反的,如果知道practical的词义为“实际的”,那么theoretical应该是“理论上的”意思。

(四)找否定意义前缀

un-,in-,im-,il-,ir-等前缀都表示否定的词义,也可以成为推断词义的有用线索。例如:

I thought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valid,but the teacher said they were invalid.

通过but的语气和in-这个线索可以推断出invalid的词义与valid相反,即“无效的”。

四、利用上下文中语义逻辑关系的线索来推断词义

在一定的语境中,词语之间、上下文之间的语义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断生词的词义。例如:

She likes coffee,but I enjoy drinking Pepsi-cola.

学生也许不知道Pepsi-cola的准确词义,但通过上文的coffee(咖啡),可以推断出是一种饮料(百事可乐)。

I’m going to have a party to celebrate my 20th birthday.

也许对于某些学生来说celebrate是生词,但是通过上文中的party和下文中的birthday的线索可以推断出有逻辑关系的词义只能是“庆祝”、“纪念”等。

Let’s synchronize our watch so that we can start the game at the same time.

虽然synchronize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生词,但是从下文中熟悉的词组at the same time的线索不难推断出它的词义“对表(同步时间)”。

五、结语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种,通过语境策略学习词汇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利用上下文线索推断词义的策略,即语境策略,就是学习者通过上下文语言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对出现在语境中的生词进行推断词义并习得词汇。运用语境线索猜测词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学习效率,而且能够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尽管语境线索策略具有很大优越性,但要真正学习和掌握词汇,除了语境线索推断外,必须结合各种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如:查字典、归纳法、类比法、构词法、单词表法、联想记忆法、循环记忆法和发音记忆法等,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词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实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

[2]徐小贞.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

反义词通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反训;类型;条件;理据

中图分类号:H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81-01

汉语“反训”现象由晋代郭璞最先提出:

《尔雅?释诂》:“徂、在,存也。”郭璞注:“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曏、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①

郭璞在这里虽然没有提到“训”字,但是,“反覆旁通”以及“美恶不嫌同名”的提法都说明出郭璞已经意识到“反训”的存在。郭璞的这条注解是存在问题的,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已经指出,“徂”在上古可以表示“往”,还与“且”通用。在这个例子中,“徂”不表示“往”,而是取与“且”通用义,表示“此”。《尔雅》训释同义词时运用大量“二义不嫌同条”例,郭璞在作注时没有以义位为单位,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郭璞的注解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后人根据其为《尔雅》作注的体例和思想,演绎发展出重要训诂条例“反训”。

一、“反训”的类型

注释词语的时候,用一个与该词意义相反的词直接训释,这种现象在古书注解以及字典词典释义中经常出现。蒋绍愚先生这样定义“反训”:“所谓‘反训’,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词具有两种相反的意义。”②

“反训”的类型有以下两种:

第一,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这种现象在古代叫做“正反同词”。以“落”为例,“落”表示“落下”义的时候,隐含着“终止,死亡”义,后来引申出与此相反的“开始”义,《诗经?周颂?访落》:“访予落止”。今注:落,开始。[3]这样,“落”就有了两个相反的意义,成为反训词。

第二,一个词具有两种相反的方向,这种情况在古代被称为“施受同词”。例如“乞”有求乞义,《左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使乞籴于秦。”④又有给予义,《汉书?朱买臣传》:“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⑤

二、“反训”的条件

我们承认“反训”的存在,但是反对将“反训”扩大化。我国传统训诂学从郭璞开始讨论“反训”,但是,古人所举到的例子绝大多数不是真正的“反训”。“反训”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才能成立:

首先,“反训”是就词而言的,必须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才叫“反训”。这一点非常重要,有时候一个“字”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却并非“反训”,原因就是字和词很多时候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古人以字为词研究“反训”时经常出错,例如钱绎在《方言笺疏》中说:“介训为大,又训为小”⑥。王宁先生说:“‘介’有‘大’义,许慎作 ,‘介’有‘小’义,其字应是‘芥’。因为共同借‘介’书写,就把两个词的意义并到一个字上。‘大’与‘小’确为反义,但并不共词。”⑦钱绎没有将“反训”限定在同一个词的范围之内,因而发生了错误。

其次,界定反义或反向时,一定要以义位为单位。古代“雅学”著作常常把意义相关的几个词放在一起,用同一个词来解释,这种训释方式看似没有问题,实则犯了“词与词义分不清楚的错误”⑧。前面举到的《尔雅?释诂》中以“徂”训“存”例即此类情况,郭璞为其作注时没有以义位为单位进行分析,因而发生了错误。

除了以上两个条件,“反训”还需满足一个条件,就是两个词必须同时存在于某一历史时期。一个词的两个相反的意义如果没有共时存在过,就称不上“反训”。

三、“反训”的理据

既然“反训”确确实实存在于汉语当中,那么“反训”就有存在的理据。

首先,词义引申能够产生相反的意义。词义引申一般会产生与原义相近或相类的意义,但是基于对比等联想,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一个词能够从原义引申出一个相反的意义。例如“逆”,本义表示“迎着”,《说文?辵部》:“迎也。从辵屰声。⑨迎的方向和对方前进方向相反,这样就引申为“倒着,反向”,《西京杂记》卷二:“瓠子河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逆上入河,喷沫流波数十里。”⑩

其次,修辞手段的运用能够产生反义。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语境中临时使用的修辞不是“反训”。例如,有人对自己体型较胖的朋友说:“你好瘦呀!”意思就是“你好胖”,具有调侃的意味。但是“瘦”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胖”义,我们不能说“瘦”是反训词。只有意义固定下来以后才能构成“反训”,例如“冤家”一词,本来指“仇家,仇人”,后来反用,表示“对情人的昵称”,这一用法已经固定下来,《西厢记》:“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k

第三,有些词本来就隐含着反向的意义。一些行为需要其动作发出者和接受者共同来完成,这样,很多表示施受关系的词就表示两个方向相反的意义。例如“朝”(音cháo),表示臣下朝见君主。由于朝见这个动作需要臣子和君子共同来完成,因此“朝”又表示“君主受臣子朝见”或“使臣子来朝见”,《孟子?公孙丑上》:“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l

四、结语

无论是“正反同词”还是“施受同词”,在汉语中只占少数。“反训”不是词义发展的必然规律,其存在有自身的条件。作为语言现象,“反训”的形成也需要社会约定俗成。只有严格按照“反训”产生的条件进行界定,才能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

参考文献:

①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2.

②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40.

③马持盈注译,王云五主编.诗经今注今译[M].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0:525.

④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344.

⑤施丁.汉书新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1925.

⑥钱绎.方言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1:23.

⑦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18.

⑧杨端志.汉语史论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8:145.

⑨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40.

⑩刘歆.西京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91.

反义词通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词汇联想测试;米勒;二语习得;词汇教学

一、引言

因为旨在研究语言的理解、产生和习得的心理语言学是与语言学、心理学计算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许多学科有着交叉的边缘学科,它能敏锐地将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语言的研究上来。对于我们每天都要说的认为理所当然的语言而言,它的最小的表意单位—“词汇”,在我们大脑中是怎样储存的呢?心理语言学家发现,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有属于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关系一样,我们头脑中的单词也不是孤立的,也是存在于某种网络结构之中,并且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研究表明,词汇的储存不单是依靠短时记忆,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时记忆,包括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1]。从理论上讲,词汇在人脑词典中是相互关联、依存的,不是像秋天的落叶那样杂乱无章地堆积在我们的头脑里[2]。

二、实验基础-词汇联想测试(word association test)

词汇联想测试是在1879年有sir francis galton提出的,主要用于精神病人的治疗。在1910年,由kent和rosanoff [3]将其应用于对英语语言的研究上面,考察儿童和成人心理和语言发展。

这个测试的作用在于:第一,它让我们看到,我们大脑中的词汇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能够相互激活的,这为后来的语义网络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二,通过分析反应词汇,人们可以探究词汇的习得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一点,以被许多心里语言学家注意到,并用于二语习得的词汇分析上面。如politzer [4]等就指出,词汇联想中的聚合性反应与组合型反应的比例是鉴别母语和外语词汇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另外,meare和fizpatrick [6]将词汇联想运用于二语习得者中间,希望通过词汇联想来鉴别二语学习者的外语主动词汇能力等。他们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点,即二语的词汇储存网络和母语是不同的,而且二语的词汇能力显然低于母语的词汇能力。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㈠中文的词汇联想测试

⑴测试对象

我所选择的被试是四川外语学院2011级英语系在读研究生,人数为10人。他们都是以中文为母语、以英语为外语的学生。其中,9人通过了英语专业8级考试。

⑵研究材料、工具、步骤

我一共选择了16个中文词语①作为研究材料,将它们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类别分为4组,每组4个。我使用的工具为计时秒表,用来分别记录被试做每一组所花费的时间。

⑶数据处理、分析

①反应词与刺激词的关系有:分类②,搭配,部分与整体,属性,功能,所述,个人经历等。根结果显示(以第一组为例),分类关系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大的,其次是属性关系,然后是所属。但是,某些反应词与刺激词的关系很难被理解。如由“蛇妖”想到“热门”,由“旋转”想到“亲人”。

②用一个被试在做不同的测试时所需的时间不同,这是受到刺激词的难易度、抽象性、词频高低的影响。被试在做第2组所花的时间明显比其它三组长,因为第2组的名词和副词都非常抽象,这说明了在具体的词汇之间建立语义联系比在抽象的词汇之间建立更容易。

③根据被试反应时间来看,不同的被试做同一组测试所需的时间不同,以第一组为例,他们之中最慢的需要6'28",而最快的只要2'43"。而且,有的被试还不能完成针对每一个刺激词写出10个反应词的任务,这都反应了不同的人的头脑中的词汇的语义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④有些反应词与刺激词虽没有联系,如由“爬”联想到“父母”(前一反应词是“婴儿”)、由“经济的”想到“首富”、”老头“(前一反应词是“李嘉诚”),但是它们却和前一个反应词有关系,这表示了被试的头脑不自觉地将反应词当作刺激词来看,他们意识的流动是不能完全受控的。

⑷比对结果

miller[5]曾在1991年总结出了的四个最显著的词汇语义联系模式,即①分类联系(taxonomic relations);②属性联系(attributive relations);③部分-整体联系(part-whole relations

;④功能联系(functional relations)。

基于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miller在1991年所指出的最明显的四个关系基本符合中国人头脑中词汇的语义关系。但是,对于形容词和副词来说,我们更倾向于建立搭配和所属的联系。

⑸结论

①词汇在我们的头脑里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确实是被相互之间建立的某种语义联系拉在一起的。这个测试能够进行就是我们能够通过某种途径,由一个词找到其它的词,而这些途径就是它们的语义联系。

②对于具有许多相同语言能力的被试而言,他们头脑中的词汇的储存模式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为不同的被试应对于同一个刺激词所写出的反应词是大同小异的,即反应词与刺激词之间的语义联系是相似的。

③被试所花时间的多少反应了他们头脑中的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的强弱。花的时间多越多,那么语义联系就越弱,那么这类被试可能不太倾向以建立语义联系的方式来记忆新单词;相反花的时间越少,语义联系就越强。而同一被试在不同词汇上花的时间的差别则显示了他们对于不同类型的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的构建能力是不同的。从分析结果来看,当刺激词是表示具体意义的、或者是与生活紧紧相关的词语时,被试构建语义联系所需的时间就相对短一些,反之,当刺激词比较抽象或者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被试构建语义联系所需的时间就相对长一些。  ④被试的心理状态对于大脑里词汇的提取是有影响的。在测试的过程中,大部分被试都显得轻松自如,他们的测试所需的时间基本在平均时间之下;而少数被试因担心自己不能写出10个反应词而表现出焦急和紧张的情绪,这反而使得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在刺激词上面构建语义联系而找到10个反应词,并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㈡英文的词汇联想测试

⑴测试对象

对象是做中文词汇联想测试的10名被试。

⑵研究材料、工具、步骤

我选择的是8个英文单词③,将它们分作两组,每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各一个。为了便于比对结果,这两组英文的难易程度分别和中文测试的第一组和第三组的词汇难易程度相当。我所使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具体操作步骤和中文词汇测试是一样的。

⑶数据处理、分析

①反应词与刺激词的关系有:语音、词形、属性、同类、整体与部分、相似性、空间、文化或知识等。其中占主导的是同类关系,其次是文化或知识关系,然后是错误的关系和搭配关系。当被试遇到一些带有明显文化色彩的词汇时,如“月亮”、“黄色”,文化或知识关系就体现了出来。

②平均来看,对同一个被试来说,做第2组的时间要比做第1组的时间多28秒,因为第2组的词频要低于第一组。

③如果刺激词本身有曲折变化或者本身单词过长,那么,被试会通过建立语音和词形的联系而找到反应词。如由“chilling”想到“chill”和“cheerful”;由“compete”想到“competition”和“competitive”;由“throughly”想到“throughout”、“thorough”和“though”。

④针对每一个刺激词来讲,被试都能写出至少10个反应词。

⑤错误的词汇联系之所以能够占到如此大的比例,是因为有的被试误解了刺激词的意思,从而导致他们写出的反应词与刺激词之间没有联系,或者与测试者期望看到的联系是不一样的。如有被试不知道“chilling”(吓人的)的意思,而把它理解为寒冷,所以,写出的反应词有:“hot”、“water”、“light”、“beijing”等;而基本所有的被试没有领会“tiptoe”(踮着脚走)作为动词的意思,而只是将它看作名词(脚尖⑤),他们写出:“tongue”、“body”、“eye”、“nose”等。

⑷对比结果

meara曾经通过分析birkbeck词汇项目得出的数据,指出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联想反应有三个共同点:第一,联想反应词既不稳定又不规则;第二,二语学习者像一语儿童一样倾向于产出较多的语音反应词和组合反应词,而不是聚合反应词;第三,二语学习者经常误认一些刺激词,产出无法归类的联想反应词。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作为二语学习者,在联想二语词汇时,会受到词汇本身形式、发音和难易度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联想关系并不是占主导地位。另外,我们产出的反应词也不全是不稳定不规则的。

⑸结论

①本族的文化对内部词汇的关系的构建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体现在带有

明显文化色彩的词汇上。如对“moon”(月亮)一词,每个被试都会写出“chang’e”(嫦娥)、“rabbit”(玉兔)、“mid-autumn”(中秋节)、“mooncake”(月饼)、“unit”(团圆)和“family”(家人)中的一个或多个;对“yellow”(黄色)一词,有3名被试写出了“sex性”。

②被试除了会通过建立语义联系来产出反应词,还会通过词形或者语音的相似性来找。如有7名被试通过“compete”想起了“competition”;有2名被试由“chilling”想到了“chill”、有2名想到了“exciting”。

③被试的第二语言的词汇储存模式要根据词汇的不同而变化,即针对较为简单、熟悉的刺激词来讲,被试产出的反应词有一定的相似性;而针对较为复杂或者陌生的刺激词,被试产出的反应词的相似性较低。如“thoroughly”一词,有5名被试的反应词中包含较多的语音词形联系,而另外5名被试的被试更倾向于寻找语义关系。

㈢比较两个测试结果

既然我们印证了本族语者内部词汇的联系是有相似性的,而且也找出了二语学习者的内部词汇联系关系,那么,究竟一语的词汇联系和二语的词汇联系有何异同?白人立[7]副教授在2005年的《词汇联想反应》中总结到:第一,学生的词汇联想反应能力与被动词汇量无关;第二,外语词汇联想与母语词汇联想存在着差异;第三,外语词汇联想反应的质量与刺激词的词频有关。

我们通过对比上两组测试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相同的部分:

①在建立词汇联系时,与语义相关的联系都出现在二者的词汇中。只是,它在一语中占的比重大于在二语中的;②本族的文化在一语和二语的词汇联想过程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本族文化对于构建一语词汇之间的联系是正影响,而对于构建二语词汇之间的联系是负影响。例如,我们虽然能通过moon想到rabbit,但是,这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很奇怪的联系。

不同的部分:

①一语的词汇联想与二语的词汇联想模式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差距表现在当调用头脑中的二语词汇时,语音和词形的联系也会不自觉地产生影响;②被试倾向于在一语词汇上建立语义的联系,这往往导致在较为生僻或者抽象的刺激词的测试上,被试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被试花在做中文测试的平均时间要比花在英文上面的多;③个人的经历对词汇联系的影响会出现在一语中,但是,它在二语的词汇联系中很少出现。这说明了我们在记忆二语的单词时,很少将它与我们已有的经验联系在一起而将被动词汇变为主动词汇。

㈣对于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⑴在教授新的词汇时,不能只是注重读音和词语意义,而应该将注意力分散到词义的其他方面,如内涵意义、搭配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相关语法搭配等。因为过分地看重单词的读音和词语意义会导致学习者将单词作为孤立的个体输入头脑,而不能正确地建立一定的语义联系,这样,他们的词汇总是被动地接受和提取,往往不能主动输出。  ⑵要帮助学习者避开母语文化和认知模式对二语词汇的负影响,否则,会造成学习者建立不符合二语习惯的语义联想而产出本土化了的二语。如中国学生创造的英文表达有:“don't open yellow gun.”(不要开黄腔);“red bag”(红包);“yellow book”(黄色书籍)等。

⑶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建立词汇之间的关系来联想记忆单词。既然词汇在头脑中是以网状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那么建立的联系越多,这张网就越大、越复杂,记忆单词也越多、越容易。在这一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如组词记忆法(用语义概念的上下义关系、同义或反义关系来帮助记忆单词,并区分意义相近的词语)、物理形象记忆(利用单词形象与特定实物的联系来记忆)、组句记忆(把词放在有意义的句子里)。

四、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真实的两个词汇联想测试,证实词汇在头脑中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这一概念,而且也找出了大脑内部词汇储存的某些关系,印证了这些关系是普遍存在于同族语言使用者的头脑的。另外,本文借比较内部的中文词汇和英文的语义关系的异同,证明了母语的词汇网络与二语的词汇网络是不相同的这一理念,也发现了本组文化在对外语词汇的储存上有不小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词汇联想对于二语教学的启示,但是并没有做更深入的研究,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更细致地探讨。

注释:

r>

①太阳,爬,红色的,积极地,价值,行走,感性的,一般地,蛇妖,搏斗,旋转的,疯狂地,主义,限制,经济的,客观地

②我将同义、反义都归类为分类关系,因为它们是从同一角度去联想这个事物

③moon, tiptoe,yellow,quickly,jesus,compete,chilling,throughly

④在测试之前,被试已经被告知这个词作为动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avid w, carroll. psychology of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th edition, 2008: 51-53.

[2]aitchison, j. words in the mind. blakwell publishers ltd, 1994.

[3]kent, g. h., & rosanoff, a. j. a study of association in insanity. american journal of insanity, 1910: 39(3), 37-96.

[4]politzer, r. l. paradigmatic and syntagmatic associations of first year french students[a]. in v. honsa & j .hardman de bantista (ed.), papers in linguistic and child language research. the hague,1978.

[5]miller. the science of words. new york: scientific american,1991.

[6]meare. p. word association in a foreign language: a report on the birkbeck vocabulary project. london: birkbeck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1983.

[7]白人立.词汇联想反应[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

反义词通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词汇习得 联想

一、引言

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根本,语言构建于词汇间组织有序的序列中,语法则充当了这些序列的催化剂。没有语法,语言可能会显得支离破碎;而没有词汇,人类将无从表达任何事物。词汇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英语学习开始的第一刻便开始了英语词汇的记忆与积累。大多数学生都将词汇习得置于英语学习的首位,而学生问得最多的便是:“如何更快、更好地记单词?”英语词汇经过古英语(Old English),中世纪英语(Middle English),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的变迁变得愈发充盈,词汇量之大,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占据首位。当然,一个人能掌握的词汇量是有限的;同时,日常表达并不需要多“无穷”的词汇量。即便如此,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记忆更多词汇仍然是让很多学生倍感头疼的问题。因为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水平,词汇量越大,对输入语言的理解越好,输出语言的质量也越高。

词汇习得研究通常将词汇知识划分为接受性知识(receptive knowledge)和产出性知识(productive knowledge)。前者主要指在听、读过程中能识别词汇意义的能力,后者则主要指学生能利用相关词汇知识进行说、写等语言输出的能力(Nation[1],2001)。不难得出,接受性词汇在数量上领先于产出性词汇。另外,如何将更多的接受性词汇转化为产出性词汇是很多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词汇习得策略伴随着词汇习得的研究应运而生,传统的英语词汇习得策略,如拼读记忆法,根据英语字母的发音规律,将音标标注与字母对应起来,建立字母群落和序列。联想记忆法,将英语词汇的结构与相关意义进行发散式联想记忆。循环记忆法,通过反复记忆,循环往复,但通常收效甚微,学生们普遍认为耗时耗力,却达不到预期效果。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大量的听、读材料的输入,加大偶然性词汇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并最终将反复的偶然习得转化成学生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

二、近、反义词学习与英语词汇习得的关系

与大量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相比,将近、反义词的学习与英语词汇习得结合的研究却不多见。英语词汇中的近义词数量之多,很大程度上是其对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其他外语的借用的结果。而英语中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同义词,语义关系相似的词汇往往在其使用语境上各有不同,有的较正式,有的较非正式,而有的近义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相当微妙。因此,笔者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往往会在学生掌握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引入相关近义词的介绍。而对于差异较大的近义词,也会顺势引导,指出其所适用的不同语境。这样,不仅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词汇,又能在一定语境中,在学生接受能力较强的情况下适时增加词汇摄入。同时,笔者也会将语义相对,抑或相反的词并置一起进行教学,对比鲜明,加上篇章内容语境的帮助,在增进学生词汇量的同时,又加深了词汇习得。两者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词汇习得的宽度和深度。

不过,有关词汇学习的理论,Higa[2](1963)经过对一组互有关系的词与一组毫无关联的词的研究,指出词汇间的语义关系联系越紧密,学习难度越大。也即,相互联系紧密的词比毫无关系的词更难掌握。邓燕平(2007)[3]也指出“如果教师一味地把同义词放在一起传授,或者使用同义词教学不适度而又解释不详尽,片面追求词汇的数量,忽略或牺牲词汇的质量和深度,就会产生反教现象……它们之间的区别却会互相干扰……如果错位,便词不达意,语不得体,交际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反义词在英语教学的引入,还指出授课不当,解释不清,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Laufer[4](1990)也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近似语义关系的词汇引入或教学会降低学生的词汇习得。一方面,因为语义关系相近,使得学生很难分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也使得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焦虑。另一方面,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对近义词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只要能清楚表达某意义的一个词汇就已足够,对其意义相近的词汇则并无多大兴趣。

针对上述观点,也有研究提出反证,Stuart Webb[5](2007)则通过其在日本进行的实证研究提出反证,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已知、已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引入相关的近义词汇比起让学生学习与已知词汇完全不相关的词汇要容易。该研究将接受性词汇知识和产出性词汇知识都纳入其中,多方面展示了适当地对已知词汇的近义词汇引入并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相反,会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三、任务型教学中近、反义词的引入

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会根据篇章内容、体裁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复述(retelling),解释(paraphrase),下定义(definition)及词汇或词组替换(substitution)等。复述,要求学生对篇章的整体把握和概括,以及语言的组织架构,并避免使用篇章中的原文;解释,主要针对文中的长句、难句而言,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使意义明朗化;下定义,则针对一些单词的解释,要求学生用英语对某些词汇进行解释;相对于之前所述任务类型,词汇或词组替换则显示的是近义词汇或词组的引入。

复述(retelling)可以在所学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又可以组织学生听音频材料后组织进行,后者对学生语言技能要求更高。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有意识地使用一些与文本或音频中语义关系相似的词汇或词组避免字字重复原文内容,而笔者也会选择适当时机提醒,激活相关的近义词汇。解释(paraphrase)对学生英语的驾驭能力要求很高,不仅停留在词汇层面,在句型结构上也要求学生转难为易,化繁为简;若能较好地掌握一些词或词组相应的近义词、词组,则能较为轻松地将原文意义还原。而且,往往近义词、词组的搭配也相似,因此,对已知词汇搭配知识的掌握顺势转移(transfer)到新的近义词、词组中。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记忆。很多词汇记忆研究表明,词只有在联想网络中才能更好地被记忆并储存。而近、反义词在任务教学中的引入,即使从一词联系到更多词(相似或相对)的纵式联想。例如,it occurs to somebody something相当于somebody comes up with something,纵式近义结构的引入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输出更丰富,无论是在写作还是翻译中,并有效地避免了一词多用的尴尬。

上述的近、反义词的语义联想,“……形成语义对或语义网,使生词拥有牢固的附着点,从而扩大原有的组块或形成更有序的组块,促进记忆……这种语义联想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形成牢固的组块,能有效地促进记忆效果”(靳德海[6],2007)。

至于有研究者提出的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或因为讲解的不深入,对有明显区别的语义对不进行区分会造成“反教”现象,则视教师的具体操作和具体的任务设计而定。对于那些有明显差别的语义对或语义网,教师应充分展示其不同之处,并以例句作出具体说明。

四、结语

因此,英语词汇的学习不仅是新词汇的不断摄入,也是新旧词汇进行联想、重组的一个过程。本文所提到的近、反义词的纵向联想只是词汇联想、重组的其中一个方面。通过新旧词汇间的重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他们掌握的一些隐性词汇,并将其纳入原有序列,从而形成词汇组块,将其充分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中,通过不断操练,持续巩固,使隐性词汇转变成接受性词汇,再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出转化成产出性词汇。总之,只要适时适当地将新旧词汇组成近、反义词块,并通过各种任务设计反复使用、操练这些组块,相信会对英语词汇习得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Nation,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5.

[2]Higa,M.Interference effects of intralist word relationships in verbal learning[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3:170-175.

[3]邓燕平.谈英语同、反义词教学中的‘反教’现象[J].惠州学院学报,2007(2):68-69.

[4]Laufer,B.Words you know:How they affect the words you learn[M].In J.Fisiak(Ed.),Further insights into contrastive linguistics.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0:573-593.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翻译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翻译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翻译协会

上海翻译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