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怀念父亲的诗词

怀念父亲的诗词

怀念父亲的诗词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1篇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您匆匆而别一去三十年了

您那里还在下雨吗,父亲

您的脚下还是山路吗,父亲

我们没有再居住当年的土屋

我们依旧珍藏着您当年那竹编的斗笠

我们已经生活在美丽的新城里

我们依旧珍藏着那跟您半辈子厚实的蓑衣

父亲啊,三十年见不到您的背影

啊,父亲啊

那是一个漆黑漆黑的夜晚

您打着火把一去三十年了

您的火把还在燃烧吗,父亲

您的世界有黎明了吗,父亲

我们没有再居住当年的小村

我们常常怀念那和您一起劳作的乡亲

我们已经生活在美丽的新城里

我们常常凝望着那冒着风雨归来人

父亲啊,三十年见不到您的背影

三十年见不到您的背影

啊,父亲啊

爱,没有序言

你从青春的早晨走到我门前

像一串银铃挂上我的眼帘

你是雨后一条彩虹

架在我的心坎上边

我的生命从此挂上光环

你的笑靥无比迷人

像是梦中美丽的童话

我读了千遍仍然不明白

我的爱啊

没有序言

你从我的目光中轻轻离去

是飘远的鹤鸣带走我的期盼

你在晨曦中告别

像是流星划过海面

我的生命从此变得暗淡

失落这样容易

捡起来是多么艰难

我想了千遍依旧茫然

我的爱啊

没有序言

漓水梦

叠彩山上

看漓水远去

对你满怀的柔情

波浪悠悠

你的目光放逐江水

我的长梦悄然东流

苦恋的日子

挤满我心中的空白

没有空间转身面对你的陌生

没有勇气靠近你的肩头

江岸还听得见刘三姐的歌声

去哪里找寻古榕树

去哪里找寻红绣球

月照水流

漫步江洲

对你满怀的柔情

遥对星斗

一把红豆撒进漓水

心中的爱恋日落悲秋

所有的语言都醉在杯里

饮尽桂花酒淡忘忧伤

拥紧青草地坚实温柔

江岸还听得见刘三姐的歌声

哪里可见古榕树

哪里可见红绣球

怎能把你淡忘

所有的心事都收捡起来

打点行囊

我想出一次远门

就会把你淡忘

没有选择季节

也不知道汽车的去向

拍打车窗的风

依旧那样馨香

我的梦想

可是已经枯黄

我想出一次远门

就会把你淡忘

所有的故事都写进日记

关了心窗

我想出一次远门

就会把你淡忘

多少次徘徊在你熟悉的小路

凝望生长你的故乡

你家门前的小河

依旧缓缓流淌

我的爱恋

又迷失在何方

我想出一次远门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2篇

一、误会错过显真情

学生从小就爱读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疑是地上霜”一句虽然简洁,却包含了复杂的心理过程:低头,只见地上一片雪白,以为是秋霜降落,心内顿感凄凉;略一思量,原来是月光!又不禁让人为“月圆而人未圆”而伤感。一次人对景物的心理误读,让诗歌平添了波折,让平白朴实的语言荡起了情感的涟漪。

打开电视,一些连续剧也往往有让我们难以释怀的情节:两位主人公彼此期盼,彼此寻找,却往往在即将相遇的刹那擦肩而过,让我们在遗憾中心生疼痛。这让我想到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佳节,微风轻拂,烟火绚烂,香车穿梭,鼓乐声声,玉壶流转,笑语盈盈,热闹繁盛的夜里,词人却苦苦寻找着心底的人儿,四处张望,却不见她羞涩婉转的笑容。这种遗憾,让人怅惘。而就在词人惆怅失落时,却蓦然发现,远处那一角残灯里,隐隐约约的可不就是她那若有所待的倩影!一种悲喜莫名的感慨也漫上了读者心头。没有先前人与人错过的失落,就没有后来蓦然回首的喜悦。一个极平凡的生活画面被作者捕捉、定格,竟有这样动人的情感张力!

在第一次写亲情的作文训练中,我引导学生回忆这两首诗词,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有没有这种误会或错过,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错过,更重要的是付出与理解的隔阂。当我们抓住这些瞬间,文章的真情就有了流淌的出口。

我班的杨洲同学通过写与母亲打电话来展示母亲深沉的爱,其中一段特别感人:

翻开日历,我蓦然发现母亲生日已过,而那天我正好打电话回家,竟不知道说声“生日快乐”。母亲也一直未提及此事。

打给母亲的电话,简短而悠长。

母亲说,电话费很贵,怕你花钱。

“我”打电话回家,明明是母亲的生日,却错过了,忘记了祝福母亲,作者将自己对母亲生日的忽略与母亲对我的牵挂进行对比,在自我责备中道出了对母亲一番深情的惭愧,语言虽然平实,读来却倍觉动人。

鄢嫣同学在写妈妈时,也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听到医生对妈妈说:“我早跟你说,你的腰不能进行像爬山那样的剧烈运动,而且还要少走路,多在家里休养,不然,万一病情加重,我也无能为力。”我霎时怔住了!我居然在看到妈妈爬山那样步履艰难时无动于衷,居然在妈妈说她腰痛不能陪我去散步时生她的气!瞬时,眼泪夺眶而出。

妈妈的腰有病,不能剧烈运动,而“我”由于不知情而误会了妈妈,埋怨妈妈不陪自己散步,对妈妈爬山缓慢而无动于衷,可是当“我”明白真情的时候,心灵震颤的刹那,也拨动了读者善感的心弦。这份付出与理解的错位让人读来倍觉真诚。有了这个小小的波折,“我”对妈妈的爱理解得更深透了。

二、烘云托月衬真情

文贵情真,而情不一定要直抒,采用烘云托月的方法,往往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中国古典诗词,不乏借景抒情之作,唐朝诗人王勃在《江亭夜月送别》中写道:“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诗人写乱烟,见出心情的迷乱;写飞月,流露聚散匆匆之感;写离亭,满带落寞凄凉之情;写寒夜,暗写心头离别之愁。诗中不见离别之人,却处处染着离别愁绪,读来让人仿佛伫立寒夜,独自远望,心内怅惘不已。整首诗景情巧妙融合,情渗于景,景映衬情,使诗歌见出空灵蕴藉之美。

欣赏了许多古典诗歌,学生也喜欢其含蓄委婉之美,在写作中也常常运用这种烘云托月之法。我班的丁圣兰同学写自己独自在家的孤独之情,就将自己满心的埋怨移注于身边的景物:

“这日子怎么过呀,都要冷死了。爸妈跑到哪里去了?”我在心里埋怨着,望着窗外那摇曳的杉树,原来它们和我一样没人疼,没人爱。……

看样子今天要在冰窖里过一天了。夜幕降临了,窗外的冷风又请来了帮手,晶莹的雪花像幽灵般从天空飘落,有的落在树梢,有的落在枝头,还有一部分不知道哪儿去了。

作者冬天回家,却发现家里冷冷清清的,心里不禁冷落落的,于是,杉树也和自己一样孤零零的,冷风、雪花也和夜幕一起降临,让我们心里也不禁孤独起来。瞧,虽是写景,却让人体会到了心中之情。

三、细节描写见真情

“于细微处见精神”,我很喜欢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当我把这首诗推荐给学生的时候,不少人被最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感动了。这两句只截取了家书要发出时的两个细节――“复恐”和“又开封”,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一句的心情。正是这富有诗情的细腻之处传达出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一“恐”一“开”中包孕了生活的真情。

打开学生作文,也有不少感人片段:

我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托着父亲的手,当我的指尖触到父亲的掌心时,我的心猛地被什么刺了一下。他的手心有很多凸起的像起伏的山峦一样的皮肤,其间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烈痕,黄土般的颜色中还夹杂着少许黑斑。我说不上这都是些什么,我的视线从手心移到手背,他的指甲基本上是灰色,指甲背早已被磨平了,没有一点血色,手背上突兀的血管清晰可见,和深深的皱褶交织在一起,零乱无章,刺痛我的心的正是父亲这粗糙、猥陋的手。

这是张江城同学给父亲剪指甲的过程,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父亲那双写满了辛劳的手,“凸起的像起伏的山峦一样的皮肤”“模糊不清的裂痕”“少许的黑斑”“磨平”的“指甲”“突兀的血管”“深深的皱褶”,这满怀感情的文字既刺痛了作者的心,也刺痛了我们读者的心。

下面是张天荣同学写妈妈的文字:

以后的日子,妈妈看韩剧的次数少了。每次吃饭,她会情不自禁地拿起遥控器,但即将按下的一刹那,她的手又缩了回来。她拿起筷子,往我的碗中放了一块肉说:“多吃点,吃饱了好搞学习。”那一年,妈妈只看了三部韩剧。

句句都是描写平凡的生活,一个爱看韩剧的妈妈,多么可爱而熟悉的形象啊。可是“即将按下的一刹那,她的手又缩了回来”,就在这举手之间,道出了妈妈对我的关爱。多么细微的一个动作,却成了动人的瞬间!

四、推出真我表真情

有很多同学在写作中习惯于用介绍或陈述的口气来写文章,满足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即可,读完文章,我们会发现,文章中的“我”不知到哪去了。这种“忘我”的作文显得干涩,缺少感染力。

唐诗宋词中,诗人不论是写自己还是写人物形象,都处处蕴藏着“真我”。如唐朝诗人宋之问贬居岭外,在“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的情况下对家人倍加思念,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句“情更怯”而“不敢问来人”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思念之情说得如此深婉动人。

即使是诗人写他人之作,也从不丢掉“真我”。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诗人描写一位闺中登楼赏景,见到陌头杨柳,不觉悔上心头。“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悔”字让我们体会到她心中深藏的思念之情。没有作者的“真我”融入,他又如何能把握出思妇内心的微妙变化呢?

例如,我班张甜的作文片段:

钱!钱!又是钱!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厌其烦地拜访着我们,父亲终于又挤出一个灿烂得似乎没有夹杂丝毫烦恼的笑容,对着我说:“以后啊,要好好学习,什么都别管,啊?”父亲放下了手中的通知书,扛起锄头,干活去了。我强忍的泪水也终于忍不住一滴一滴流过我的脸颊,流过我的心里。……

我只能哽咽地跟在父亲身后,踏上了我们的征途。父亲啊父亲,你又何必费尽心思来满足我的虚荣心,其实你可知道我早已读懂了你的微笑。我不要什么虚荣心,我只要父亲你能幸福你能开心啊!

作者想去城里学校读书,可家里的条件又不允许。父亲在生活的压力面前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朴实地嘱咐我好好学习,然后用他的锄头,用他的勤劳,扛起了生活的重担。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父亲,我们怎能无动于衷?于是,作者感情的潮水在内心涌动,流泻笔端,抒写了对父亲的真情。

五、对面敷笔道真情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沦陷长安,思念远在州的家人,写下《月夜》一诗:“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明明是自己望月思亲,杜甫偏偏想象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从对面写来却道出了彼此思念的深情,使情感显得更加哀婉深沉。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中“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最是惹人愁肠,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如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更具动人的力量。

我班的马香明同学写自己牵挂奶奶的文字很感人:

也许你正在月空下翘首企盼,也许你正在窗边默默祝愿,也许你正躺在床上克制你对我的思念。奶奶,你还好吗?

作者运用了对面敷笔法,设想奶奶此时对自己的挂念,而在彼此的牵挂中,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奶奶真诚的思念。

下面是赵纯同学对爸爸的思念:

夜很静,窗外一片漆黑,只听见树叶沙沙响的声音。有一片叶子飘落了,如同我心里的叹息。此时此刻,爸爸,您在干什么呢?是在别人家里为了那血汗钱而挥汗如雨呢,还是在寂静的黑夜中风尘仆仆地往家赶呢?您一直都是这么操劳着,无怨无悔。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3篇

一、中华古典诗词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内涵

医乃仁术、贵在“仁心”,渐已成为一种共识。大家都不会怀疑对于医学生的人文道德教育而言,“仁”是最核心的内涵和命题。何为“仁”?中国文化具体到汉字都博大精深,从解字上看二人一体乃为“仁”,“仁”就是他者与我合为一体的一体观,他痛亦我痛、他乐亦我乐,彼此时时体谅、处处尊重,因此而生发一种慈悲的大爱。在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中,教师往往会关注到这种情怀的重要性,也常会去思考如何培养医学生的这份“仁心”。

教师当然可以借助案例、文本的阐述,启发学生的大爱情怀,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仁”这种高尚的爱,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养成是有次第的,它的根基便是我们往往因为太过日常而不会特别关注的“孝心”。“仁”这一博大爱的情怀,正是从家庭最天然、最基本的“父子亲爱”开始的,试想一个对父母都不能真正做到爱心、爱行的人,如何能对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人生出真正的爱。正如古训所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1]

因此,生发医学生的“仁心”,如果绕开了对“孝心”的培养和关注,那便是一种没有根的嫁接,背离了自然规律,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预期。可能我们用了很多的事实和方法在某一刻打动了学生,却不能很成功有效地使之内化为本心的自觉。古典诗词赏析对医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也要特别注意这点。古诗词当中确实有很多启发“爱”的名篇,但是我们要在这种种美好的“爱”中――爱亲与友、爱家与国、爱自然及万物,找到关乎“爱”的原点――“孝爱”的篇章,着重深化和升华,如此才能更好地纵横延伸,培育“仁”的大爱境界。

古典诗词里启发“孝爱”之心的诗,有的是医学生在大学以前学习过的,比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对于这种自小了熟于心的亲情诗,大学里再赏析虽重复,也未必不可,但必须另辟新径,更多地引向实践的新层面。比如考虑到大学生大都开始尝到别亲离乡的滋味,教师可以引领他们回忆分别、关注每一次的分别,甚至亲自体验穿针引线、密密缝的感觉等,以实践来生发新意、升华情感。

更重要的是在古典诗词的丰富矿藏中,从来就不缺乏启发医学生“孝爱”之心的经典作品,教师完全可以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去遴选佳作,给医学生带来崭新的体验和深刻的启示。

关乎孝亲之爱的古诗词,最早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诗经》,如《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3]便细腻展现了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的抚育,字里行间淌满作者深切的忆念和不能终养的沉痛。

到了诗词最繁荣的唐宋时期,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孝亲”诗,许多名家都从不同角度,妙笔诠释着人间的“孝爱”。比如白居易的《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4]

这首诗通过对慈乌鸟丧母后种种行为的细腻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慈乌对母恩的深切感念,最后笔锋一转指向现实中的某些人,对比之下其心尚不如禽,禽中的慈乌则堪与孔门中以孝行著称的曾参作比。这首诗对慈乌之孝刻画得精妙而传情,完全可代入读者的情感细细体会,所有的描绘最后铺垫出“人或不如鸟、而鸟胜人”的慨叹,题旨引人深思。

如果说《慈乌夜啼》是从正面引领学生“孝爱”情感的佳作,那么白居易的另一首诗《燕诗示刘叟》则以汲取教训为旨,负面展现了不孝的苦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细腻呈现父母对儿女泣血之爱付诸东流之后,戏剧性地指出此乃人生的复制,引出对“不孝”的警示。全诗如下:“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时,亦尝如是。故作《燕诗》以谕之矣。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5]

这是白居易擅长的讽喻诗,因受现实中真实人事的触发而创作,不直写人事,而是以燕子的故事来启示当事者、警示读者。诗人用大量细致的笔墨描写了梁上双燕艰辛的育儿过程、浓浓的爱子之情以及子羽翼丰满后不再归来的思子之伤,却在末尾说道:“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看似对悲痛的燕子而说,实是点醒当事人,即诗序中的“叟”――儿子现在所做的不正是你当年所为?而你正在遭受的一切,不正是当年也让父母遭受过的吗?整首诗无论是对双燕育子之劳和育子之情的细绘,还是对思子之悲的刻画,亦或是最后点醒当事人的一番言语,都有很多演绎的空间引导医学生去品味和思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正如前面分析过的,如果说“爱”是人间的大道,医者的大道,那么孝爱恰恰就是这个大道的根本,而中国的古典诗词从来就不缺乏“孝爱”主题的作品。对于医学生的古典诗词赏析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用心发现和关注以“孝爱”为内涵的经典,从一切“爱”的原点――孝亲之爱,去培养医学生的爱心,在“孝爱”情感的坚实基础上,提升其他爱的情感、孕育“仁爱”的高尚境界。

回观实践,在以古典诗词赏析来提高学生的情操方面,我们已经习惯并熟稔于用它来启发学生爱国、爱集体、爱人民等情感,但对于最重要的一切爱的基点――孝亲之爱,却有所忽视,而这恰恰是培养医学生仁爱之心最重要的基石。

二、中华古典诗词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路径

古典诗词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但对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而言,它却是一个无尽的富矿需要去开掘。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有一个共通的问题是:在古典诗词鉴赏时,我们往往不能回避一些已经被反复学习过的“大家”,因为如果刻意避开他们,就等于避开了文学中的经典,避开了古典诗词中最深刻的一些内涵。可是这些“大家”对于医学生而言往往会因为过于熟稔,而失去了鉴赏的兴味,尤其在从小学到高中以升学为主旨的教育中,对这些名家的解读常常会被概念化、类型化,冲击了学生的审美兴致。对于课程紧、学习压力较大的医学生而言,如果古典诗词赏析失却了独具的美感,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舒缓,对作家作品第一眼便相看生倦,又何谈进一步引入深层次的内涵。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常常不仅有深刻性,更具有丰富性。我们在引导医学生赏析一些熟悉的名家时,如果用心、全面、立体地去观照赏析对象,则完全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角度、新的话题,打破约定俗成,避开“烂熟”,激发起学生崭新的解读热忱。

(一)在中国历史上,医学与古典诗词的名家名作常常联袂。从小的方面来说,有些诗词名家因为个体的疾病经历或孝侍亲人的目的,对医学有特别的钻研,并常表于诗词。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的诗词名家都根植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他们的学养源泉或儒或道或释,或兼而有之。而儒道释三家向来有兼修医学、行医救人的传统,道医、佛医、儒医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因此很多诗词名家同时也是医学和养生方面的达人。

比如上文提到的白居易,诗歌创作中就有大量与医药学相关的诗篇,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他呈现在诗歌中的医学体悟,很多都来自于自身疾病的治疗经验,从养生到医理到治病,都有论及,其中很多方法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值得关注和借鉴。《试论白居易的医药学思想》[6]这篇文章对此做过较为详尽的分析。

又如,以爱国、豪壮的特质为我们所熟悉的大家――陆游,他不仅是一位有很多养生心得、并在实践中获益、特别长寿的诗人,更时常行医出诊,救治过大量百姓的医生,所到之处颇受欢迎和拥戴。他的养生经验和行医事迹,也在诗歌中有较多的体现。比如颇为著名的扫地诗――《冬日斋中即事》,“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7]即着力推荐了实用易行的扫地养生方法,清晰介绍了这一养生法的多重好处和功用。又比如在《山村经行因施药》这首诗里,陆游又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时常为乡间百姓治病、妙手仁心颇得百姓爱戴的情形。“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8]乡亲们看到陆游,都特别欣喜、夹道欢迎,都说“先生啊,您曾经救过我啊!”这个村的百姓甚至为了感念诗人的救治,为孩子取“陆”为姓,这在特别重视子嗣传承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多么隆重的感念!

除了较为突出的白居易、陆游外,把诗歌当成为医学养生等内涵表达载体的,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古典诗词名家,比如苏轼、刘禹锡、杜甫等,他们在医学养生方面都有不少出人意料的事迹甚至贡献。

古典诗词赏析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内涵和兴趣,将这些诗词名家兼医学养生达人介绍给学生,并选择相关的优秀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诗词名家的医学风采,体味古诗词中蕴含的医学理念,打开医学生古诗词鉴赏的新视野,更多地激发出他们赏鉴的热情。

(二)除了结合医学生特点,从他们备感亲切的专业内涵入手,引入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还有很多其他的角度也可以尝试,让医学生在耳目一新的感受中,走近诗词大家。

综上所述,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其高度和广度往往是成正比的,温婉大气的李清照,也有过闺中的娇俏,以及不让须眉的气度;豪情万丈的苏轼、陆游等,也曾柔情似水。而这些灿若星辰的诗词大家,除了上文提到的,很多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外,还往往涉猎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等众多领域,并成就突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用心和耐心去发掘,就一定可以在看似过于熟悉、概念化了的大家及其作品背后,找到新突破口,给身处学业压力下的医学生带来崭新愉悦的审美感受,进而有可能在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中,让深刻的内涵随“细雨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灵,更有效地被他们接纳吸收。

比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有两个熟悉的标签――豪放派和爱国,简单重复这种标签式赏析,无疑是兴味索然的。但是如果细心观照和发掘,就会发现这位宋朝词坛的代表人物,在这两个特熟的标签之外,其实还有许多丰富的立面,足以让我们找到激发医学生兴味的新视点。

仅就辛弃疾的创作来说,不仅有田园风十足的乡间诗词,可多重解读的经典情诗,还有在诗词名家中颇为罕见、喜感十足、打破一贯正统形象、以“戒酒”为主题的小品式词作――《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读者不妨一看:“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即来’。”[9]

整篇词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酒杯的狡黠、词人的无奈描写地情态淋漓。即使词人以摔碎而威胁,酒杯仍因为熟稔好酒之人的特点而胜券在握,退下时不仅毫无恐惧还大胆埋下撩逗词人的伏笔,让人忍俊不禁。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与词人一贯英雄形象的巨大反差,堂堂丈夫竟被大胆的小酒杯弄得颇是无奈,占不得上风,一番对话神情毕现、充满诙谐。英雄词人褪去了熟悉的高大上,变得特别接地气。如果我们能从这首颇为优秀却很别致的词切入对辛弃疾的赏析,让医学生们意外地看到英雄词人下里巴人式近于平常、又十分谐趣的另一面,让学生产生亲切而陌生的审美感,再逐渐升华到那些富有深刻内涵的经典作品,稍加提点,便可以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兴致,在充满新意的宽松情境中让一些必需的情操春风化雨、润入心田。

总之,对于医学生而言,在古典诗词赏析中,教师不仅应当把“仁爱”之心的培养作为重点,更要特别注意具体地将“仁爱”落地生根在“孝爱”的基础上,从古典诗词种种爱的内蕴中,精选与“孝爱”相关的内涵,用心考量、设计和引导赏鉴,从这一切爱的原点出发培养学生的爱心,才能“本立而道生”。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可以在古典诗词的丰富矿藏中,用心遴选有新意的“孝爱”作品。即使是学生已经熟稔的作品,也可以进入教育的视线,可以更多地引向实践层面生发新意。此外,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结合医学生专业学习内涵和兴趣,把这些诗词名家中的医学养生达人引荐给学生了解,把这些达人与医学相关的优秀诗词推荐给学生赏析,让学生因亲近而喜爱、因喜爱而热忱;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其他多个角度,以新奇为准则,以兴趣为导向,陌生化地引入对名家的欣赏,并将这种欣赏引向更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唐)李隆基注,[宋]刑爵梳.孝经注疏・圣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王云五著,马乘风(持盈)注译.诗经今注今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4]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谢思炜.白居易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6]张英强.试论白居易的医药学思想[J].中医文献杂志,2001,(4).

[7](宋)陆游.陆游集(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8](宋)陆游.陆游集(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4篇

李煜,我想对你说:我知道成为皇帝并不是你的本意。你生于五代十国的乱世,是父亲李?的第六子,叔叔被二哥所杀,其余兄弟均已病故,南唐皇族只剩下你一人,你不是自己要当上皇帝,而是被父亲“推”上皇位。

李煜,我想对你说:从另一个角度,没有治理好南唐并不是你的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同父亲一样有着极高的文艺天赋,通晓音律,善写诗词,但却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在登上皇位之前,你对政事丝毫不敢兴趣,也从没想到过会当上皇帝,登基之后,你曾试图治理好国家;财政紧缺,你采纳大臣建议,将流通的铜币换成铁币,却适得其反,是铜大幅升值。你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北宋大军兵临城下,你亲自为国民发放救济粮,这一举动感动了百姓。北宋大军在城外驻扎,然而,城内百姓、士兵饿死无数,却无一人投降!为了不让百姓死伤更多,你暗中携小周后出逃,向宋国投降。降于宋国之后,你名义上是北宋的官员,实际上却是一个阶下囚,被监禁在一座庭院之中。

李煜,我想对你说:你在诗词上的成就值得肯定。在北宋的庭院中,你怀念故国,将万般愁绪化为婉转凄美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曲《相见欢》记录了你心中的亡国之恨,你在这小小的庭院中达到了人生的最高点,却因一首《虞美人》而被认为有“复国”思想,在船上被北宋皇帝暗中毒死,命丧黄泉。《虞美人》也成了你的绝笔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再次将这心中的愁绪形象化,词中蕴含了你对昔日宫廷生活的怀念,对江南水乡的留恋。

李煜,我想对你说:在位的十六年里,你当然也有过错。在位期间,你不能明辨是非,难以区分贤臣与奸臣,曾错杀了直言讽谏的臣子。你性情温和,优柔寡断,没有识珠的慧眼,有的只是风花雪月的词。你虽在诗词上卓有建树:后期作品善用比喻,情景交融,却缺乏治国的才能,你没有履行一个皇帝的职责,没有让你的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你人生中最大的缺憾。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5篇

情爱是创作一切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早已成为人们心中千真万确的定论。而从美学形态看,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超越一般情爱的人生大爱,更是一种至高无限的神圣美。纵观谭仲池近二十年间创作的四百余首歌词,不论是歌颂党、歌颂祖国,还是礼赞时代;不论是写潇湘风情,还是写故土情思;不论是写人生感悟,还是写孩提的童趣……无不浸透着一腔深挚真切的爱恋之情。品读谭仲池的歌词,如同品读他创作出版的二十多部诗歌、散文、小说、影视剧本一样,给我总的印象是:内涵博大,意境深邃,隽永绵长,情真意切,意味无穷,是用人生大爱编织出来的阳光乐章。

一、鲜明的时代风貌

文艺是生活的多棱镜,从中能折射出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因此说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根本宗旨。诚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为受众面最大且以抒情见长的音乐文学歌词也概莫能外,创作中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积极热情地歌唱如火如荼的社会现实生活,是每位歌词作家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谭仲池先生很懂得歌词创作这一基本原理,始终将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礼赞时代,作为其歌词创作的重心,尽情抒发着面对新时代内心按耐不住的豪情,努力弘扬主旋律,身体力行践行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文艺创作“三贴近”原则。中国文联出版社和广东花城出版社为其出版的《谭仲池词作歌曲选》《谭仲池歌词选》两部著作中,像《阳光乐章》《走向和谐盛世》《世纪之海》《唱支新歌给党听》《为祖国祝福》《永远的精彩》《阳光中国》《北京的阳光》等宣扬正能量的主旋律作品,几乎占了谭仲池创作的全部歌词半数以上篇什,无不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凸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试拿《阳光乐章》为例:

用青春和热血铸造音符/用理想和信念谱写乐章/我们站在黄河长江遐想/世纪的风云在胸中激荡/亲爱的党 世纪阳光/是您让苦难换来甜美/是您让鲜花开满村庄/是您让卫星遨游太空/是您让城市披上盛装/亲爱的党/千山万水把您纵情歌唱// ……

这首最能代表作者的歌词总体风格和最能体现作者的基本人格的词作,是谭仲池于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应著名曲作家徐沛东约请而创作的。徐沛东接到歌词后激动不已,乐思喷涌,歌曲一挥而就,再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倾情演唱二度创作,迅速在全国广泛流传,成为十六大期间电视荧屏热播歌曲,后来还摘取了2003年度电视音乐“星光奖”一等奖。作者满怀诗的激情,从宏观着眼,从大处落笔,大开大合,直抒胸臆,纵情歌唱我们党自诞生以来的丰功伟绩,抒发出全国人民千秋万代永远跟党走的共同心声。作品大气磅礴,情真意切,让人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又能感受到鲜明的时代风貌,吟诵歌词令人为之振奋,聆听演唱令人为之心潮激荡,是新时期以来歌曲创作继《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之后,又一首集思想性和艺术高度统一的主旋律经典之作,同他耗时一年创作、篇幅长达6000行而饮誉诗坛的政治抒情诗《东方的太阳》,可视作不同艺术品种的姊妹篇。

二、独特的生命体验

文艺创作,重在一个“创”字。所谓“创’,顾名思义就是创新,用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视角创作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颖别致之作,所以说创新是一切文艺创作的生命线,是产生优秀作品的根本途径。作为介于文学与音乐之间的特殊艺术品种歌词来说更是如此。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在《论诗十绝》中写道:“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当代著名南国词人陈小奇在《关于当代歌词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界定“何为优秀歌词”的标准时,将“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独特感悟、能启发受众深层次联想”,作为一条评判歌词优劣的重要准绳。集领导干部、作家、诗人、影视剧作家、评论家、词作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谭仲池无时不在进行着独特的生命体验,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感悟人生中的真谛,从而诉诸笔端创作出来的歌词,一首首独具艺术魅力,令人耳目一新。因此,“独特的生命体验”是构成谭仲池的歌词艺术特色的又一大亮点。试以他获得2007年度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的《你是一棵树》为例:

都说你是一棵树/春夏秋冬总是神采飞扬/满怀绿叶对阳光的思念/你把根扎进眷恋的土壤/枝为大地生/干为大地长/风霜雨雪来临时/是你在遮挡// ……

树是人类生活地球上一种普通寻常的物象,几乎是触目可见。“背靠大树好乘凉”“树大招风”,是人们常态下的认知和感知。谭仲池却一反常态,独出心裁,将“树”这种普通寻常的物象人格化,赋予它全新的意义——象征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人民公仆形象,从中揭示出像“树”一样的人民公仆本质特征就是“你把根扎进眷恋的土壤/枝为大地生/干为大地长/风霜雨雪来临时/是你在遮挡”。歌词准确、真切,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期待。这首因独特的生命体验产生艺术灵感而几易其稿创作出来的歌词,很是耐人咀嚼,回味无穷。作者谈起创作这首歌词的体会时别有一番感触:“要写好一首歌词,确非易事。这不仅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更需要有深刻的思想,透彻的人生感悟和丰富的感情体验”。

再以他为电影《天地人心》创作的主题歌词《算命歌》为例:

天苍苍、地茫茫/漫漫路途无尽头/看云能知阴和晴/种地渴望获丰收/测得出人间情真假/算不清恩怨几时休/劝君一生当坦荡/万里清风芳名留// ……

这首歌词创作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人们的头脑里还没有“反腐倡廉”这一概念,作者凭着独特的生命体验而培育起来的敏锐洞察力,独辟蹊径,开辟了歌词创作题材当时还无人问津的新领地,他在歌词中借算命先生的口吻劝谕世人:“劝君一生当坦荡/万里清风芳名留”,表达了人民群众期盼和呼唤“为人当坦荡、为官当清正”的良好干群关系,揭示了“万里清风芳名留”的重大主题。谭仲池因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创作的这首佳作,与词坛泰斗乔羽的《算盘歌》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三、鲜活的诗意语言

歌词属于“能歌的诗”,特别讲究语言文字的诗意美,也就是说既要讲究诗的韵味之美、诗的意象之美,又要注重音乐的节奏、音乐的旋律,还要观照兼顾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一言以蔽之,歌词要有文学品位。已故著名湘籍诗人、词作家于沙就曾在词坛亮出口号:“我把歌词当诗写”。谭仲池很注重把文学元素的诗意注入到歌词创作中,自此至终追求着歌词语言的诗意美:灵动而不呆滞、清新而不陈旧、优雅而不雕琢,朴实而不浮华,理趣而不生涩,通俗而不媚俗、晓畅而不直白。试看《走向和谐盛世》:

挽起高山 挽起江河/挽起五千年文明的民族/你的心中百姓是天/你的深情胜似雨露/光辉的旗帜和蓝图一起灿烂/科学发展帷幄运筹/战胜挑战铸造世纪辉煌/中华崛起沧海横流/我们继往开来创造美好生活/阳光中国遍地锦绣// ……

这首作品创作于党的十七大隆重召开前夕,歌词描绘了一幅洒满灿烂阳光的中国大地所展现出来的壮丽画卷,唱响了时代最强音,是作者创作同类主旋律歌词的又一力作。说句心里话,这一类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歌词,如果不从语言文字上下番功夫,很可能会变成政治术语的图解而流于概念化。透过这首作品,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有着近四十年歌词创作历练的谭仲池先生,对表现重大题材有着非凡的驾驭能力,他除了牢牢把握住作品的主题思想、结体构架外,主要从语言文字上提炼出富有诗味的歌词语言,营造出它的结构美、音韵美和色彩美,使之豪放中不乏柔情,本色中不乏文采,明朗中不乏典雅,令广大受众与作者一道随着昂扬的歌声而欢欣鼓舞,激情澎拜,思绪万千。

再以他为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创作的主题曲歌词《美哉,潇湘伟少年》为例:

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咏长夜 攀北斗/蝶恋花 梦难留/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美哉 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

……

《恰同学少年》是一部励志电视剧,该剧塑造了一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学子,展现了一代伟人当年求学的青春风采和人性光辉。作者创作这首主题歌词时,没有一句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紧扣剧情,生发开去,化理念为形象,用“咏长夜 攀北斗/蝶恋花 梦难留/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等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潇湘少年的青春风采,歌词的句式长短错落,音韵感强,大有元曲小令的古风神韵。这首作品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迅速在中华大地传唱开来,成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励志歌曲。从中可以看出,谭仲池先生在歌词语言的表述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视所选题材、所选角度而灵活地变换着表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四、真切的思想情感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艺术要以情感人。有专家认为:歌曲艺术是一门听觉情感艺术,缺乏情感不能算作优秀作品。作为歌曲中文学部分的歌词,是歌曲艺术抒发思想感情的基础,只有歌词情切意笃,曲调才能动人。正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许自强在《歌词创作美学》一书中论述“歌词的情志美”时所说:“歌词以抒情为本,‘情’的好坏是衡量一首歌词质量高低的首要标准”。著名词作家晓光在论及歌词要有真情实感时说了一句更为经典的话:“用心去歌唱,声音才不会嘶哑”。谭仲池信守着他的“动人心者先乎情,要想感动别人,得先感动自己”歌词创作理念。我向来认为,一首再好的歌词,创作出来仅仅发表在刊物上,那还只是纸面上的半成品,算不上一件完整的作品,唯有遇上高明的作曲家为之插上音乐的翅膀,才能让歌词立起来飞起来。谭仲池在歌词创作中却是幸运的,不但遇上了诸如徐沛东、印青、孟庆云、王佑贵、臧云飞等当今国内顶尖级作曲家,还遇上了像宋祖英、张也、戴玉强、刘斌、谭晶等当今国内最走红歌唱家,屈指一数与之经常合作的搭档竟有四、五十位,歌词创作一经出炉,就有人拿去谱曲,有人拿去演唱。我看这除了作者有着广泛的人脉外,主要得益于作者“以情动人”的高品位歌词。品赏谭仲池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给人总的感受是:激情与柔情并济,“大我”之情与“小我”之情交融,真挚、真诚、真切。试以《为祖国祝福》为例:

东升的太阳是如此的灿烂/歌声是我心中的阳光/万缕霞辉为你编织凤冠/万朵彩云装点你笑容/用理想和汗水收获希望/让大地变成鲜花海洋/歌唱人间春风/歌唱明天辉煌/满怀深情赞美祖国/啦……壮丽山河蒸蒸曰上//……

这首歌唱祖国的作品,娓娓道来,既有激情状态下的激越奔放,又有柔情状态下的浅唱低吟;既是“大我”之情的抒发,又是“小我”之情的倾诉。总之,所抒发的感情真挚、真切,充分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满怀深情赞美祖国”的赤子情怀。

再拿《父母情深》为例:

你的肩膀像高山巍峨/扛着蓝天披着日月星辰/你的笑容像春天灿烂/播种希望倾注雨露深恩/为我们漫漫征途遮风挡雨/悠悠岁月甘愿茹苦含辛/天高地厚/河深海深/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母亲/你是我们生命的太阳/心中最亮最亮的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