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好诗歌

好诗歌

好诗歌

好诗歌范文第1篇

一、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美

通过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教材的学习,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访问其他人等途径,搜集当地的民歌、童谣,也可以搜集关于诗歌的知识和故事,以加深对诗歌的了解。搜集了的诗歌可以分分类,可以按诗人分类,可以按内容分类,可以按形式分类等,只要有利于阅读和记忆,哪种方法都是可取的。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我们初步了解了诗歌,接下来我们要认真阅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创作诗歌,感悟诗歌的美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教给学生写作诗歌的方法。(1)要有丰富的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日常生活中的想象虽为我们写诗歌提供了一些素材,但这些只是我们对生活的零星感受,它反映的内容还不能构成一首完整的诗作。我们一定要在已有素材基础上,围绕诗歌的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想象,从而在头脑中绘出诗歌的整体画面,才能创作出灵动的诗歌。(2)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要在充分了解诗歌的特点基础上,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如何运用,怎样用凝练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歌的意境等,要让学生品味内化,以便写诗歌时灵活运用。

三、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欣赏诗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不拘一格,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都是可取的。可以开个诗歌朗诵会,朗诵诗歌可以是搜集到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朗诵形式要丰富多样,个人朗诵、男女对诵、小组和诵,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喜爱诗歌。可以合作编个小诗集,让学生看一看、评一评。可以开展诗歌朗诵竞赛,竞赛一部分由教师准备,一部分由学生准备,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好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诗歌鉴赏 认识 知识 规律

古典诗歌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多背诵古典诗歌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得到一种情感、文化的熏陶。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多学习、多背诵、多理解古典诗歌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学生却不太喜欢古典诗歌。大多数学生也只是能背诵一些诗歌,而涉及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深层次的内涵,学生却知之甚少。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种问题,搞好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呢?

一、充分认识、重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这是做好诗歌鉴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认识是行动的保障,只有我们认识到诗歌鉴赏对中学语文教学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所起的作用,我们才会大胆去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探索和改革。

诗歌鉴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想象力。如读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头脑中便会浮现出一幅画面,就好像看到了袅袅青烟,好像看到了气势磅礴、从天而降的瀑布;诗歌鉴赏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多背诵诗歌,多对诗歌进行鉴赏评析,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诗歌鉴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对学生性格的培养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古典诗歌,或叙事,或抒情;或豪放,或委婉;无论怎样,都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现实或心中的理想,大多表达了对生活、国家的赞扬或对未来生活的愿望。学生从中往往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教给学生关于诗歌及鉴赏的基本知识,做好诗歌鉴赏教学的文化基础和准备工作

中国的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不可能很好地去进行诗歌鉴赏。其次,还应对诸如句法、用韵、对偶、词牌、曲牌等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还要充分把握诗歌的特点:高度概括性、生动的形象、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还要让学生熟悉中学课本上出现较多的山水诗、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再者,还要理解常见诗词作者的诗歌特点。作家的阅历、气量、修养等不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奇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构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增强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归结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益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给学生具体的鉴赏方法及规律

1.要克服语言困难,弄懂每字每句的含义。学习古典诗歌第一步是疏通文字,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点,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和语言障碍。

2.把握诗歌意象,明确诗歌所写的内容。意象即作者刻意塑造的具体形象。诗歌是通过描摹意象来创造意境、进而抒发感情、表达主旨的。所以,诗歌的字、句表面含义弄懂之后,就需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了。明确了一首诗歌中的意象,也就基本掌握了这一首诗歌的浅层内容。

3.在鉴赏中抓关键词语。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对理解一首诗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用一“裁”字,将春风化无形为有形,活灵活现,动感十足。运用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4.品味诗歌整体意境,领悟作品的主旨。诗歌的意境不单纯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一个意象所构成的境界,更主要是指全文所描写的所有意象,它们因具有某种共同的特点而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立体的画面,这是诗歌的整体意境。只有深入品味这整体意境,才能对诗歌全文所流露出的诗人情怀及主旨准确地把握。

5.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的现实意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诗歌并不仅仅是背诵名句名篇,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更重要的是发现它们的现实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展开丰富而恰当的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意象、意境与我们已有的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去品味,理解诗歌深层次的含义,并汲取诗歌中积极向上的内涵来指引我们的生活。

总之,只要具备足够的信心,努力去积累、去感悟、去引导,诗歌鉴赏教学就一定会开展得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好诗歌范文第3篇

《隋唐演义》中,混世魔王程咬金只有三板斧,可是因为这三招简捷快速,许多名将败在他的手下。诗歌阅读虽难,但也有规律可循,有法可用。诗歌阅读我们不妨用好这“三板斧”:

第一板斧:看文题,明诗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揭示文章的中心,对理解词义及做题有指导作用。接触到一首诗歌,我们大多数同学忽略了文题带给我们的信息。其实有些时候,我们多问个为什么,或许诗歌的中心思想也就水落石出了。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由一个“泊”字就可以看出作者身在旅途,并由此推断出诗歌中蕴含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再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有题目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江南的春天景色,可以推断出作者在诗中寄托了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

第二板斧:抓字词,探情趣

这里的“字词”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指的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也就是寄托了作者感情的景物、事物。

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常常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常见意象大致有三种:

1.表思乡、思念的意象:明月、乌鸦(寒鸦)、夕阳(斜阳)、露、霜、鸿雁、登楼、书信、笛。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表离别(送别)的意象:长亭、古道、折柳、芳草、蓬草、浮云。如: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表愁绪的意向:流水、酒、芳草、梧桐、猿猴。如: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另一方面,除了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还有一些典型的字词或多或少的透漏给读者许多相关的内容,只要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其内涵也是不难发现的。常见的有:

1.“夜”。

诗人为什么不休息、要夜里写诗呢?生活经历告诉我们诗人或许有心事在心头。要么仕途不顺、被贬他乡;要么离开家园、思念亲人;要么经历坎坷、顾影自怜等等不一而足。杜甫《月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苏轼的《承天寺夜游》则表达了被贬后的寂寥。

2.“孤”、“独”。

诗文中出现了“孤”字或“独”字,我们阅读的时候绝不可等闲视之。这往往是作者心境的体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独”字告诉我们杜甫万年的孤独处境。“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写出了李白备受排挤孤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独”字写出了柳宗元的官场失意。另外,在“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独”字都可以看做是打开诗歌之门的钥匙。

第三板斧:联背景,悟感情。

很多诗歌都是作者现实经历的艺术再现。许多诗作、文章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背景密切相关,故从了解作家的背景、经历为切入口进一步理解作品,是诗歌阅读的途径之一。

好诗歌范文第4篇

新课程标准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语文课进行改革,这些新的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知之甚少,领悟不深。教学观念的滞后必然制约教学方法的使用。在当前语文教学强调人文性的背景下,大多数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尽管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注重归纳主题思想慢慢地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转变。但是,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老套,和他们的教学初衷相违背。在教学时,采用串讲方式和串讲加背诵的教学方式,极少采用诵读并进行点拨、引导等灵活、引入的方式。这充分说明,教师对诗歌教学目标的预设虽然注重了情感的渗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却直接抹杀了诗歌的诗意,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无法使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学生对诗歌的关注度自然就下降了。因此我们要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实施诗歌教学。

1.激趣

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愿学、爱学、乐学。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对诗歌心驰神往。

1.1科学安排内容,培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鲜明的、能引起主体情感共鸣的教学容易激起主体的兴趣。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选一些文质兼美的诗词材料,以材料本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要一定程度地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二要必须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

1.2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在诗歌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欲望。例如,可以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如配乐朗诵、录音示范朗读、配乐讲解、吟诵等,或通过引导学生画一画诗中的情境,激发兴趣,感知诗意。以《钱塘湖春行》一诗为例,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从诗句中找到诗人描绘的景物,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想象中的景物简单描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迅速进入诗境。

1.3开展多种活动,保持兴趣。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诗歌朗诵比赛、诗词联句比赛、与诗词有关的常识比赛等;开辟诗歌专栏,展示学生在各项诗歌竞赛活动中的成绩、学生诗作和诗歌鉴赏文章,介绍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等,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其成果的机会。这样一来,才会帮助学生长久保持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2.以选文为纲,名篇名句的记诵与知识的掌握相结合

在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任务是阅读,应当以选文学习为重,通过名篇名句的记诵来掌握相关知识。记诵的目的是增强语感,也就是对记诵名句名篇的形式、内容、意境的整体感悟。当然,这一切都是以朗读、记诵为前提条件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采取一定的朗读手段,加强记诵,体验意境,感受理解名句名篇。

3.以理解为先导,阅读与欣赏相结合

教学古诗文,先要让学生读懂再说。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和个性气质的不同,对古诗文的内容与形式的了解有深有浅,但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探寻古人的情志,揣摩感悟古人的情怀,对作品有自己的感受、领悟和发现。如读陆游的《示儿》诗,只有感悟他至死不忘收复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蕴。阅读古诗文,是一个还原诗文意境的过程,一定要用古人的观念、习惯来体味,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并从欣赏层面加以提升,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古诗文还可以这样学,从而阅读兴趣大增,巩固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4.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人称道。

好诗歌范文第5篇

起初,我把思想过分集中到业余创作上,不仅诗写不好,工作也受到一些影响。一次我到僻静地方去写诗,没有听到吹哨,结果集合迟到了。指导员对我说!“先要当好兵,才能写好诗,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我下定决心按照党和首长的指示去办,首先当好兵,然后再写诗。为了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我更加自觉地学习著作。不仅平时读,在行军途中休息十分钟,也要拿出著作来学习一会儿。前进的号声响了,为了下次休息接着读,就伸手从路旁的花草树木上揪个叶子,当书签夹在书页里。我入伍以来,不知在的书里夹了多少树叶:有胶东的桃叶、枣叶,有福建的桔叶,还有北京的柿子叶。一次我看到书里这些不同地区的树叶,忽然想到:这不正好说明战士学习著作的迫切心情吗!于是,我就以《书签》为题,写了一首短诗。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行军途中小休息,

坐着背包读“毛选”,

忽听军号喊前进,

揪个树叶当书签。

铁脚走了千万里,

书签集了一大串:

桃叶摘自胶河畔,

枣叶摘自沂蒙山,

桔叶摘自闽江口,

枫叶摘自汾河湾。…

以后,我写的诗歌中,要数反映练兵生活的最多。因为我在连队里,见天和刀啊枪啊的碰头,有较深的感受,提笔写起来也比较快。我体会到,在哪一门军事技术上用的心血多,不但那项军事成绩明显,功夫过得硬,而且诗也写得多。任务越重,时间越紧,我的写作欲望反而越大。

有一次,我领着几个新战士到操场上练习投弹。投了不大一会儿,有几个同志就揉起胳膊、皱起了眉头,有一个干脆把教练弹一丢,说:“老投这块锈铁疙瘩干什么!”看到这种情况,我想起自己开始练手榴弹的情景。那时,我运足了力气才投了三十五米,心里有点泄气。指导员马上拉我到操场边,帮我学习有关帝国主义本性不会改变和人民战争的思想。我提高觉悟以后,练习投弹劲头就大了,训练时间练,休息时间也练,开会前后,走路途中都坚持练。这样,我的胳膊虽然练红肿了,成绩却提高到六十八米,成为当时全连第一名。我想:不能光把投弹要领告诉新同志,还应该把鼓舞我投到六十八米的精神力量传给新战友。于是我当场就写了一首快板诗:

战士举起手榴弹,

两只眼睛火花闪。

谁说这是一块铁,

满腹仇恨一把攥!

铁臂抡得青筋起,

飞弹落得准又远。

为了练身硬功夫,

相关期刊更多

诗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