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大全范文第1篇

1、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2、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3、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4、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5、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6、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9、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10、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11、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12、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13、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14、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15、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16、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17、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18、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19、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20、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21、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22、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23、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24、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25、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26、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27、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28、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9、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30、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31、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四字成语大全范文第2篇

1、花明柳媚:在这一般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2、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3、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在这一般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4、春暖花香:在这一般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5、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6、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7、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8、燕语莺呼: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在这一般形容春天里大好的景象。也比喻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9、百草权舆: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10、花枝招展: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在这一般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11、春暖花香:来源于明·无名氏《打韩通》头折:“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在这一般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12、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13、雨丝风片:在这一般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14、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15、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在这一般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16、桃李争辉: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用以在这一般形容春*美丽。出处:元·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花也,则为你不与那繁花争媚,花也,则为你不同他桃李争辉。”

17、春*恼人: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18、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在这一般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19、红瘦绿肥:绿叶茂盛,红花凋谢。在这一般形容暮春景色。

20、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在这一般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21、花红柳绿:指花木繁茂的样子。在这一般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22、桃红柳绿:字面意思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在这一般形容花木繁盛、色彩绚烂的春景。

23、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24、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在这一般形容春光艳丽。

25、细雨和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26、桃李争辉: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用以在这一般形容春*美丽。

27、百花争妍:妍:美、艳。在这一般形容繁华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28、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习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9、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

30、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在这一般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31、春风和煦:在这一般形容春天阳光温暖而舒适。

32、春*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3、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34、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在这一般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35、阳和启蛰: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36、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在这一般形容初春的寒冷。

37、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在这一般形容香气非常浓。

38、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在这一般形容大好春光。

39、草丰林茂:丰,茂都是茂盛,意思是生机勃勃,草和树林长的都很茂盛。在这一般形容春天草木生长的非常茂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40、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41、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在这一般形容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42、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43、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44、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45、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46、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在这一般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47、春*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撩人不忍为。”

48、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49、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象似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

50、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四字成语大全范文第3篇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成语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了如指掌”“心旷神怡”都是四个字。少于四个字或者多于四个字的成语占的比例很小。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诗经》的影响,《诗经》以四字句为主,开四字诗歌的先河,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这些诗句对后世诗歌在句式、节奏、词汇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的许多成语就直接出自《诗经》,如七月流火、窈窕淑女等。

二是来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语言。他们的文章大多是有韵的散语,字数并不规整,但经过加工润色,也是以四字居多,二字成语已经处于从属地位。如《庄子》中有一句话:“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由此产生成语“白驹过隙”。

三是古代其他文学作品及文论中,其句式的重要结构就是四字句,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句被经常运用,就成了成语,如“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个名句,“黯然销魂”一词即由此而来。古诗词名句也衍生了很多成语,如“万紫千红总是春”产生出“万紫千红”成语。

四是四字在对偶韵律上占尽天机,在语义上足以包罗万象,在体积上又不显臃肿繁杂,如前赴后继、千山万水等,所以人们喜欢使用,重复使用,传承不息就成了成语。

当然,我们也一定要注意,成语虽然多由四个字组成,但是四个字的词组不一定就是成语。我们可以这样判断: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作普通词组。例如“毫无可能”可以替换成“全无可能”“绝不可能”等;“勤奋学习”也可以替换成“努力学习”。这些词组改变之后,并没有影响到内容,像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就不是成语。

四字成语大全范文第4篇

(1)A:你家里有几口人?

B:我家有4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2)A:你们厂有多少工人?

B:我们厂有五百名工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等,商务印书馆2011年,34页)

我们发现在有关汉语数字用法的教学方面,一般都讲解得比较简略,没有作为比较值得注意的内容来看待,比如彭小川等著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中,专门讲到“数量词”,但也限于讲解“二与两”、“口、名、位与个”、“只、头、条与匹”、“一群、一批与一堆”、“次、下、趟与遍”、“10多斤与10斤多”、“个个与每个”、“一个个与个个”、“一一是二吗”,侧重的主要是量词的用法。这样的话,很可能不能完全解决外国人学习汉语数字时的一些不明白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纠正一些用法上的错误。就以上面所举的例子来看,在表示数字的时候,既有用阿拉伯数字的“4口人”,又有用汉语数字的“五百名”,而一般人看来,“4口人”也可以写成“四口人”,“五百名”也可以写成“500名”。但是,汉语数字的用法其实并不是如此简单的,也不是完全无条件地可以跟阿拉伯数字替换使用的;另外,汉语数字跟汉字一样,其实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好好把握和挖掘。

表示汉语数字的词是数词,其实也是汉字。大家都知道“0 1 2 3 4 5 6 7 8 9 10”是阿拉伯数字;汉语也自有小写的“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大写的“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两套数字。

我们都知道阿拉伯数字在用法上有时候是可以跟汉语数字互相替换的,例如包含阿拉伯数字的“2012年10月24日”也可以写作“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不过在颁发文件、奖状、牌匾时一般用汉语数字表述。但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经常看到“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这样的字样,这是把阿拉伯数字的“0”当成了汉语数字的“〇”,而“0”和“〇”两个数字在计算机中的占位符不同,阿拉伯的“0”夹在汉语数字中间,显得很不对称。还要指出的是,如果写作“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这其实也不对,是把汉语数字的小写和大写混用了。全部小写是“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而全部大写就应该是“贰零壹贰年拾月贰拾肆日”,一般人是不会如此费事的。

有时候,阿拉伯数字不大好用汉语数字替换。比如“007”(英国间谍影片中詹姆斯·邦德的代号)、“110”(报警电话号码)、“119”(火警电话号码),如果写成“〇〇七”、“一一〇”、“一一九”甚至“零零七”或者“零零柒”,看起来就完全不像那么回事儿了。为什么会不中看呢?原因可能是因为“007”、“110”、“119”其实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进来的时候长的就是这副“阿拉伯模样”,换成中国面孔就不合适了;另外,“110”、“119”是用电话拨号呼叫的,而电话的拨号键盘都是用阿拉伯数字设计的,因此也就固化成为这种形式。

关于汉语数词的用法,我们在“百度”上搜索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的联合通知。日期是1987年1月1日,执行日期是1987年1月1日。其中第3条“应当使用汉字的两种主要情况”指出: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例:一律 十滴水 二倍体 三叶虫 八国联军 四氧化三铁 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三世界 “一二·九”运动 十月革命 “七五”计划 五省一市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上海二商局 第一书记 路易十六 某部五连二排六班 白发三千丈 相差十万八千里

2.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例:二三米 三五天 十三四吨 四十五六岁 七八十种 一千七八百元 五六万套 十之八九

看起来说得很明白,但是不能直接地就这么拿去教学,得换成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应该说,汉语数字在很多用法上跟阿拉伯数字有所不同,并且不能替换。下面我们谈谈具体表现。

1.表概数。例如:

二三十岁(不能写作“2、30岁”)、五六十年(不能写作“5、60年”)、三十二三岁、一百五六十斤、一米六七

2.惯用语。例如:

八九不离十(不能写作“8、9不离10”)、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能写作“不管3721”)、年方二八(如果写成“年方28”就不是原来的“年方两个八”即十六岁的意思了)、九九归一、八字没有一撇(不能写作“8字没有一撇”,因为这个熟语利用汉字“八”由笔画“撇”笔和“捺”笔构成,“八字没有一撇”等于说事情还没有开头)、扁担倒了认不得是个“一”(这也是利用了“扁担”与汉字“一”之间的象形联系)。

3.指示排行。例如:

二叔(不能写作“2叔”)、三姑(不能写作“3姑”)、四姨太、五弟、六哥

4.代替人名。例如:

张三(不能写作“张3”)、李四、王五、赵六

如果学生问,为什么不说“张一、李二”而说“张三、李四”?我们考虑可能跟古人对“一”的崇拜有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一”解释道:“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而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见,古人对“一”这个数,有一种近乎敬畏的崇拜感情。因为只有“一”最为元始和权威,“二”其次,也是很有权威性的,而“三生万物”,就是什么都可以从“三”而生,所以也就可以随意使用了,“张三”、“李三”、“赵三”都行。那再问一句,既然都可以说,为什么一般都说“张三李四”而不说“李三张四”呢?这可能跟“张”姓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大姓有关。俗话说“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也是把“张”放在大姓之首。

5.数字入诗。例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小诗很容易记诵,又有一定的意境,很方便用来教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数字。又如《玉台新咏·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很有汉语特色和韵味。

6.借代形象。例如:

八字脚(眉)、十字街(结)

7.隐语。例如:

平头/旦底(“平”字的“头”、“旦”字的“底”都是“一”)、挖工(“工”字挖去中间的竖杠,就成了“二”)、横川(“川”字横过来看是“三”)、侧目(“目”字侧过来看是“四”)、缺丑(“丑”字缺了右上角的一小竖,是“五”)、断大(“大”字从中间断开来就是“六”)、皂底(“皂”字的下半部分看起来是“七”)、分头(“分”字的上半部分看起来是“八”)、未丸(“丸”字没有写中间的一小点,是“九”)、田心(“田”字的中心取出来就是“十”)。这些说法是中国旧社会的商人为了做生意时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设计上利用汉字的可拆分性,运用“拆字法”来提取这些说法的词语中隐含着的汉语数字“一”至“十”,这是中国的汉字文化的又一种表现。

四字成语大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语 四字格 数词 形式特征 语义内涵

【中图分类号】H1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29-02

成语是熟语中重要的一种,它庄重典雅,蕴涵丰富的文化精髓,其中四字格是成语的典型格式。四字格成语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深受人们的喜爱。萨丕尔说:“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四字格成语体现了汉民族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注重内省含蓄的文化心理,以及“以偶为佳,以四为正”的审美情趣。本文将从数词的起源来挖掘数词潜在的哲学内涵和深层寓意,再从此类成语的结构入手,具体分析各种数词形式的语义内涵和词义的演变规律。

一 数词类四字格成语的起源与文化

1.数词的起源

第一,《易经》中的数词。最早的数词概念来自于《易经》中的两仪四象八卦的太极文化,《易经》的符号体系可以看做是数词的雏形。太极把宇宙事物分为阴阳两极,阴阳两性存在于客观的世界中,如天地、男女、日月等;四象包括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八卦分别象征天、地、雷、山、泽、风,两卦叠加,八八六十四卦,也称“别卦”,象征整个大千世界。九为阳数,奇数之极,象征“天,帝王”,五阳数中位数,“九五”表示帝王之尊,成语“九五之尊”便来源于此。阳爻为九,阴爻为六,六来自于三偶爻,三偶爻为坤,坤有柔、顺之意,因此六有顺利之意,如六六大顺等。我们可以从太极文化中窥探出古代人们对数字观念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词。

第二,数词的构造方法。(1)在汉字构字方法未产生之前,人们采用实物记事方法,即结绳和树桩。他们用一横代表一桩实物,二横代表两桩实物,单数一、二、三,都是积画成数,是典型的刻画符号。在表示几十的概念时,单数用实物木棍累积,整数用结绳表示,一根绳上打一个结表示一十,两个结表示二十。因而数词的基本功能是记事,来表示基本的数目概念。(2)“六书”造字。六书是汉字的构字方法,许慎《说文解字》:“六书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一、二、三”是指事字,用符号来表达抽象的数字概念;“四”是“泗”的本字,泗是人口发出的声气,后假借为数目字;“五”像二物交错之形,本义交错,借用为数目名称;“七”为“切”的本字,古文中的七,是在横画中间加竖画,划物为二,从中切断;“两”是“辆”的本字,驾马车用两匹马拉,借用为数词,专用于成双成对之物。

第三,数词的功能和运用。数词最基本的功能在于认识客观事物,并对其进行分类。最早的认识来源于对身体构造的感知,产生了两目、两耳、四肢、十指等,如成语中的“四脚朝天,五体投地等”;来源于对宇宙时间概念的认识,提出了四时、八节、十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等时间分类;孟子关于性善论提出了“四端”说,“四端”引发了“四德”。此外,人们习惯用数词来概括事物,如五音、七律、九州。

2.四字格成语的文化内涵——辩证统一和中庸和谐的思想

八卦《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种朴素的辩证思想深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之中。人们既看到事物的相反相成,又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传统的中庸思想追求事物整体的统一,强调和谐。在这种文化土壤的熏陶下,汉民族形成了独有的且对立统一的思维习惯,反映在人们的语言中,就产生了成双成对的语言构成特点,四字格成语以精炼的方式承载了这种文化底蕴。四字格成语一般都能一分为四,或两次一分为二,四字格式体现了辩证统一与中庸和谐的完美统一,成为经典格式流传至今。

二 数词类四字格成语的形式特征和语义内涵

根据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个数,可以分为一个数词类、两个数词类、三个数词类、四个数词类。一个数词类中包含“一”的占大多数,“一”的内涵丰富。两个数词的四字格成语根据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位置可以分为:

1.数词对举类

第一,数词奇数位置。

两个不同的数词类(A×B×)。典型格式:一×二×:一干二净,一清二白,一穷二白,一差二错;七×八×: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七零八落;千×百×:千方百计,千锤百炼,千奇百怪,千疮百孔;千×万×: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丝万缕,千真万确。

奇数位的数词对用是数词类四字格成语的典型用法,此类格式一般都是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部分构成,数词夸大或缩小了词语本身的含义,表示一种抽象的含义和概念,具有形象感。

两个相同的数词类(A×A×)。典型格式:一×一×:一心一意,一举一动,一朝一夕,一模一样;十×十×:十全十美,十发十中;百×百×:百发百胜,百发百中,百依百顺;半×半×:半推半就,半信半疑。

在一×一×格式中,“一”所包含的词义十分丰富,按照偶数位的词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词,另一类是动词。在名词类中,“一”的含义有多种,可以表示全、相同,如“一心一意,一模一样,一德一心”;可以表示少,如“一丝一毫”,还可以表示速度慢,如“一字一句”。在动词类中,可以表示动作交替,反复或连续,如“一张一弛,一唱一和,一来一往”,还强调动作的“每一”,如“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十×十×格式表示程度高,相当于副词,“十分”、“很”“非常”;百×百×格式表示概率高,有“完全”之意。半×半×格式强调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即一边……一边……,这两个动词意义相反,来表示人物内心的矛盾过程。

第二,数词偶数位置(×A×B)。典型格式:×一×二:独一无二,说一不二,数一数二,划一不二;×三×四:朝三暮四,推三阻四,颠三倒四,低三下四;×七×八:横七竖八,杂七杂八。其他格式:接二连三,猜三划五,拨十得五。

×一×二格式中,一和二在具体的成语中有不同的指代含义,如数一数二,一二表示序数词第一第二。×三×四格式中,三四的意义虚化,用来泛指,指“这个”、“那个”,用来凑足音节,表示杂乱无序这样的贬义。

2.数词连用类

AB××:三五成群,亿万斯年,九十其仪,九五之尊。

×AB×:乱七八糟。

××AB:略知一二,气象万千,寓言十九,珠履三千。

A××B:一分为二。

数词连用的形式,有的是个位数之间相连,有的是千万亿之间相连,有的是个位数与十千相连,形式多样,用法灵活。数词的意义泛化,可以指数目多,如三五成群、气象万千;可以指数目少,如略知一二;可以表示数字的比率关系,如寓言十九,十九有十之八九的含义。同数词对举类相比,数词连用形式不是十分普遍,缺乏整齐均衡的形象美和音韵美,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语言现象,口语色彩较浓。

三 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表达义

1.数目义

数词表达的是具体的数字概念,成语的凝固性不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分类,在使用中数词的具体意义基本不变。如:(1)两袖清风,四脚朝天,十指连心,四舍五入;这些数词的意义是确定的,表示数词的基本的数目义。(2)文房四宝,岁寒三友,皈依三宝,三山五岳;将某些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纳起来,用数词来统称。用上下位词来表示,共同体现了人们习惯于用数词来统计共同特征的事物,增强记忆效果。

2.泛指义

人们根据已有的认识对事物进行概括性的分类,再用所分的小类来泛指事物的整体或全部。我们可以从数词类成语中找到具体的下位词,但在使用过程中,数词常常失去本身的数目义,泛指它所指称的意义。这种泛指义满足人们词语表达的模糊性需求。

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领域的各种流派。

七情六欲:泛指各种情感欲望。

3.虚指义

数词在四字格成语的使用中,词义发生了从实到虚的发展演变过程。它符合人们表情达意的需要,将原先单纯表示数字概念的数词发展到能灵活表达抽象意义的数词,丰富了数词的语义内涵。

第一,表示“少”,数量少,程度低。一丝一毫,一席之地,一时半刻,一知半解,三言两语。

第二,表示“多”,数量多,频率高。三番五次,三亲六眷,三推六问,七老八十,万劫不复,咫尺千里。

第三,加强程度,相当于副词“很”、“十分”、“非常”。一清二楚,一干二净,四平八稳,四通八达。

第四,表示对比关系,增加烘托效果。一日三秋,一呼百应,一本万利,问一答十。

第五,表示“各个”,“各种”。四面八方,七病八痛。

第六,表示数字的比率关系,一般表示概率较高。十×九×:十室九空,十拿九稳;百×百×:百发百中,百战百胜。

第七,无意义,凑足音节,调整韵律。决一雌雄,不堪一击。

4.指代义

第一,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指代。

举一反三:“一”指代一类事物,“三”指代其他同类事物。

一了百了:“一”指代主要事情,“百”指代其余事情。

第二,数词与成语中其他词联合来指代,可称为借代。

张三李四:借代为普通人,相当于英语中的Tom,Jack。

5.典故义

数词类的四字格成语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或文学诗词,其中的数词包含了特定的典故义,作为成语的一部分表达抽象的意义。如:三人成虎、四面楚歌、七步之才等。

6.色彩义

第一,语体色彩。四字格成语庄重典雅,与其他的熟语相比,书面语色彩较浓,然而数词类的四字格成语与非数词类的四字格式成语相比,却有明显口语化倾向。接二连三——接连不断;三言两语——寥寥数语。

第二,感彩。(1)褒义色彩。四×八×:四平八稳,四面八方,四通八达。(2)贬义色彩。×三×四:低三下四,不三不四,丢三落四,颠三倒四,求三拜四;七×八×:七拼八凑,七嘴八舌,七手八脚,横七竖八,乱七八糟。(3)中性色彩。四书五经,五颜六色,九鼎大吕,一朝一夕。

参考文献

[1]王涛.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相关期刊更多

乡镇论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汉字文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