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牵手幸福

牵手幸福

牵手幸福

牵手幸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快乐 幸福 延迟满足

一进办公室就听到一位老教师颇有感触地说道:“现在的孩子可真幸福,早上刚刚买了一粒熊猫橡皮,看到同学们都流行恐龙橡皮了,中午跟他妈一提,他妈还真给买了。”现在的孩子们真幸福吗?越来越多新奇有趣的玩具,越来越多花样翻新的游艺活动,越来越高水准的物质生活,孩子们的每一个要求都能及时得到满足……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幸福的感觉变得那么淡漠?快乐真的就是幸福吗?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孩子在拥有快乐的同时就失去了感受幸福的体验和能力,而且这种感受是不依赖物质而存在的,也不是稍纵即逝的暂时,而是克服眼前困难、在心理上战胜自我的巨大胜利以及由此带来的自豪和成就感!可见,得到很多快乐的孩子们未必产生了相应的幸福感,快乐本身并不等于幸福。快乐是建立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基础之上的自然感官享受。幸福则是超越自然感官限制而获得更大价值的精神愉悦。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试图在学校教育中运用“延迟满足”这一教育方式,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从而实现让孩子真正和幸福“手牵手”这一目的。

一、何谓“延迟满足”

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的享受,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延迟满足。20世纪70年代,在Walter Mischel的策划组织下,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基地内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那么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软糖。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有些孩子只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比如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或唱歌、讲故事……成功地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顺利等待了20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

实验说明,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因此,他们感受幸福的能力也更强。

二、培养“延迟满足”的策略

(一)教学生学会“等待”。上体育课时,孩子们挤在体育室门口,都希望早点拿到体育器材。这时,老师就可以考虑迟一会儿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接受等待――先排队。学校里虽然经常对学生做礼仪方面的教育,但常常还是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一位老师正与家长在办公室谈话,一位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冒冒失失地闯进来要汇报事情或请教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教育孩子,让他懂得还有比自己的事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从而学会善解人意,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可以和他商量:“老师有件重要的事要处理,等处理完了,你再来好吗?”

(二)让学生与容易分心的奖赏保持距离。让我们先看看在“延迟满足”试验中那坚持到最后的“延迟者”是怎么做的吧。他们中有的人闭上眼睛或是头枕双臂做睡觉状,努力与眼前的棉花糖“隔离”。所以,培养延迟满足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与让我们分心的奖赏保持距离,比如现在有很多学生有严重的偏科现象,那么在完成作业时,他首选的肯定是先完成自己喜欢的学科作业。这时,老师可以要求他,先将自己喜欢的学科作业锁进抽屉里,将不喜欢的学科作业摆在桌上的显眼位置。在没有任何可选性的时候,相信这些孩子是会静下心来,耐心地完成桌上的作业的。

(三)转移注意力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延迟满足”试验中,还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不那么被即刻的诱惑所吸引。如老师要让学生参与一些他不乐意参与的工作时,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以减少学生负面情绪产生的阻抗。

(四)把短期满足带来的长期恶果或者延迟满足带来的好处具体化。记得X班有个学生,因为一度迷恋网游致使成绩一落千丈,爸爸用扫把揍了一顿并告知要能再考一百分就带他去杭州旅游。第二天班主任在该班上课时偶然发现该生的桌子两脚分别贴了两张便利贴,一张上面画着扫把,另一张则是西湖的美景,该班主任不禁哑然失笑。这个父亲的行为对与否咱们暂且不做理论,但该生把短期满足带来的长期恶果及延迟满足带来的好处具体化却不失为一个自我激励的好办法。

三、运用“延迟满足”的注意事项

(一)延迟有度。运用“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要遵循小步递进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要期望孩子一开始就能等待20分钟。只要孩子能等上一小段时间,而且在等待的时间里不烦不躁,这样就是在自我控制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等待的时间由短到长,逐步增加。

(二)满足要巧。孩子需要鼓励,需要奖励,满足他的这些需求会增强他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但满足也是有技巧的,代币法就是延迟满足的好方法之一。老师可以给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用贴贴纸或红星的方法,积累奖励,积累到一定数量(一般是5次到10次),就给他最想要的一个大的满足。这样习惯了在期待中获得满足的孩子,才能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将来也才能抵挡得住眼前小利的诱惑,实现更长远而更有价值的目标。

“延迟满足”不是对快乐说“不”,而是帮助我们达成短期快乐和长期收获的平衡,让我们的学生永远和幸福手牵手。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学》

牵手幸福范文第2篇

2012年以来,东莞供电局在省网公司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企业思想政治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全体员工及家属的“心”需求,以《幸福南网建设指导意见》为指导,挖掘员工的幸福源,增大员工的幸福力,开展了“幸福活动月”活动,举办了“牵手幸福 成就梦想”幸福分享会暨幸福企业建设论坛,启动了莞电“心”幸福工程,为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谋定后动,双重举措保障“心”幸福工程启航

组织机构先行,打牢工程实施的组织保障

莞电先后成立了关爱员工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等双层活动组织机构。由党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各部门、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均为领导成员,统筹督促幸福企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各部门、各单位组建,其党政一把手任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党政联动,负责本单位的关爱员工、幸福企业建设。综合部、党群部、安全监察部、配电部、营业部、计划建设部负责人均为工作组成员,每个工作组设联络员一名,保障莞电“心”幸福工程建设。

研究小组发力,构筑工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成立莞电“心”幸福工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在33个分局召开座谈会,对30名各种岗位员工进行微访谈,对280名员工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调查分析,全面摸底,了解东莞供电局员工的幸福观以及员工对企业的期望。根据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三个较突出的需求:一是员工关注工作环境和薪酬。除薪酬外,工作能否胜任,工作环境中的领导风格、人际关系、沟通氛围、公平感受、个人的发展空间同样是员工的关注对象。二是员工关注家庭和健康。调查显示,员工对幸福的体验,49.7%的被访者会提及家庭和健康。三是员工关注压力和休息。调查显示11.3%的员工提及压力和休息。他们希望工作能减轻压力,同时可以按时下班,保证个人的闲暇时间。根据调研结论分析,研究小组确定了莞电“心”幸福工程具体内涵是构建一项为全体员工及家属服务的长效工程,帮助全体员工构建积极阳光的心态;实施措施由畅通工程、关爱工程以及成长工程三个子工程组成,是建设幸福南网在东莞供电局的具体实践和探索。

严格把控,三项工程浇筑“心”幸福主体

东莞供电局结合员工所需,精心把控畅通、关爱和成长三项子工程的执行力度。工程启动以来,三项子工程以其丰富工程内容,多样载体、灵活形式,受到了广大员工及员工家属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活动回访中员工的满意率达到91.4%,在2012年12月底进行的组织幸福度测评中没有发现不稳定因素。

畅通工程:打造企业、员工及员工家属之间的三零障碍沟通平台

俗话说:“堵不如疏”。调查显示,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改善员工的心理体验。畅顺的沟通是企业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环境的重要手段。东莞供电局高度重视沟通,将它作为莞电“心”幸福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主要项目包括:

――上系统:开通“我有话说”在线问答系统,并将其打造成为员工的“阳光热线”,员工可以通过系统在线向相关部门人员提问。员工也可以通过问答系统,自助查找相关问题的答案。

――设站点:完善员工及家属通信录,设立温馨家庭工作站,开设了员工热点问题征集电话和OAK邮箱;创新推出了“两信两卡”工作,使企业关爱融入员工生活。

――建通道:开通了号码为800077613(齐齐聊一下)的企业、员工、员工家属三方沟通QQ号码;开通了东莞供电局官方微博、内部论坛;强化了OAK、电话、班组会、党小组组织生活、部门会议等传统沟通渠道。

――微访谈:将幸福活动月中的“一句话谈幸福”活动推广至全局,在内网BBS持续开设“幸福微访谈”的主题,分享员工的幸福观,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通过以上的方式,东莞供电局初步构建了记名、无记名,正式、非正式,电话、EMAIL、网络等全方位的三维无障碍沟通渠道,通过渠道共收集员工的问题和需求187条,整理形成117条热点问题,并集中反馈问题,开展优化薪酬管理、薪酬解释、职业发展等热点问题的应答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拉近企业与员工及员工家属的距离,营造了良好的沟通氛围。

关爱工程:提高员工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关爱员工

关爱工程有两方面的举措:一是改进员工物质回报。古语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莞供电局以增强薪酬政策透明度、开展多种慰问、举办各项文体活动、强制休假休养、提升后勤服务等多措并举,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二是改进员工的心理体验。俗话有云:“攻心为上”。针对思想政治的范畴,东莞供电局以员工辅导计划为载体,着力消除员工的消极心理体验。

――加大员工辅导计划的影响力。遴选优秀的辅导员,编印了《我们相约吧》员工辅导员宣传电子书,提升了辅导员的熟识度。推广开展了“我们在一起心灵深呼吸”,编印了《东莞供电局员工辅导联系卡》,精选和工作、生活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印制了《员工辅导计划――双节特刊》电子书,通过海报、OAK、报纸宣传、短信等方式加大辅导计划的影响力。开通了400开头的员工辅导计划内外部预约热线。截至目前,在局供电报上共刊登了6期系列宣传,汇编宣传短信12条,使员工辅导深入人心。

――畅通辅导员交流渠道。吸收了各供电分局优秀的党群工作人员为辅导员,开通了员工辅导员QQ群,举办辅导员培训、辅导加油站等活动,搭建辅导员分享和沟通的平台,并为此提供经费支持。开办专项辅导提高班,针对岗位竞聘、岗位调整及新员工定岗等工作,对辅导员进行应对培训,提升辅导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引导辅导员适时主动开展员工辅导活动。重视与关爱辅导员,制定辅导员认证、选拔与奖励机制,关注辅导员的辅导与激励。

――分类制订员工辅导内容。关注农电体制改革员工,作好薪酬解释,采取“提低、扩中、限高”措施,全面改善供电分局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大幅缩短供电分局间的收入差距,及时化解矛盾。关注新员工,印制了《莞电生活摩天轮――新员工入企幸福小指南》,开展了给新员工的一封幸福家书活动,举办了“幸福手牵手 沟通心连心”――政治工作部与新员工座谈会、“粤”学“粤”粤语培训班和“乡土莞邑情”东莞文化交流会,让广大新员工融入企业这第二个“家”。关注一线员工,开展了关爱班站一线员工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活动、职业发展规划、法定节假日、健康、家庭等多方面的关怀。在试点单位,开展管理人员挂钩班站活动。通过以上方式,提升员工辅导效果,截至目前,共收集了辅导案例49个,及时排查和化解了员工心理风险21个。

成长工程:畅通员工职业生涯通道,培养员工的阳光心态

坚持员工和企业共发展

――建设安全文化。制订了安全文化建设方案,推广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建立了“四个管控机制”,促使安全风险体系全面覆盖二级机构和供电分局。采取“年月周日”电网风险提级管控模式,电网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创建了“15311”设备投运前管控机制,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完善。筹建了2 900人的应急抢修队伍,应急管理实现常态化。构建了“一中心、两主线、三类人、多维度”的全方位人身立体管控机制,有效管控人身安全风险。

――优化发展通道。着力拓宽员工成长通道,建立了“师徒制”培训模式,全面推进准军事化管理,创新“穿越式培训”“夜校培训”模式,开展多种形式普考、调考和技能竞赛,强化了员工岗位胜任力。加大了人才评价的力度,启动专业技术职务及技能职务的聘任工作,显著提高了员工技能。拓宽人才晋升通道,开展普遍性的竞争选拔,探索建立了综合知识测试、岗位素质测试、履历评价分析、半结构化面试等“四位一体”的选拔测试方式,提升了竞聘管理透明度,营造了民主、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挖掘员工成长需求,引导员工从“要我进步”向“我要进步”转变,全面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培养员工积极阳光的心态

――开办幸福大讲堂,释放心灵重负。根据《幸福南网研究报告》中员工特别关注的工作负荷、情绪管理、公平公正、畅通渠道方面的问题。东莞供电局幸福大讲堂先后邀请了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武国城、林春等知名专家授课。同时,还下发各种《幸福宝典》《幸福的方法》等心理书籍、光盘等学习资料,开展心理测试、心理培训、拓展训练等活动。科学合理的内容,轻松愉快的氛围,为东莞供电局6 000余名员工端上一杯温暖心灵的鸡汤。

牵手幸福范文第3篇

我不怕牵手,因为我不注重放手后的伤感,所以我很快乐,更喜欢牵手 。

小时候我喜欢牵哥哥的手,那么的温馨和幸福。那时候我们一起牵着手回家,心里是说不出的

仿佛时间定格在了昨天,车站 、旅行箱、迷彩军装。他去当兵了,他要为他的梦想划上一笔辉煌的成就。

一年了哥哥杳无音讯,我的心里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哥哥。那种牵挂,不能言语。

不知哪种叫做泪水的东西曾多少次滑落我的脸颊 ,然后支离破碎。

一阵凉丝丝的风吹过,那么的清爽,却不见了一样东西,不见了哥哥牵着我的手回家,而是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如果时间可以轮回,我一定不会让哥哥走,因为那种 日夜牵挂让我的身体打寒颤。

眼泪证明了我的牵挂,欢乐摆脱了思念,因为哥哥回来了,告诉了他我的牵挂,他说,傻妹子,哥怎么会不回来呢,哥也想你们了。

牵手幸福范文第4篇

曾经,幸福还只是人们的一种渴望,或只是个体内心的一种感受。可当今,“幸福”和“幸福感”已经成了社会生活的热门话题。不仅涉及“幸福感指数”的调查越来越多,而且如何看待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感也不时引发人们的热议。前不久,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比出炉,其结果尽管见仁见智,但是,诸城市都以各自的魅力诠释了幸福。与此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幸福”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幸福与否虽然取决于每个人的认知和评价,与国民的货币收入、物质财富的多寡不一定成正比,但是,没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作为生存的基础,幸福还只是彼岸而非此岸。有个流传很广的“乞丐与富翁”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乞丐与一个富翁都在晒太阳,到底谁更幸福呢,好像很难讲。但是,如果明天下雨呢,富翁生活依然,乞丐也许就不一定气定神闲了――这说明,幸福感归根到底还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经过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国民财富迅速积累,这为中国人民走上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我们谈论幸福才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近年来,国民幸福,特别是幸福指数问题,已引起决策者和社会各界的较多关注。党的十七大把国民幸福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和评价指标加以提出,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动力和追求的崇高目标,并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美好蓝图,这就给我们一个鼓舞人心的预期:我们的生活将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的明天会更幸福。

研究发现,人们总是习惯从“比较”中评说自己的幸福感:要么与自己的过去比,要么与周围的人比。英国新经济基金会做了这样一份调查,满足了人们的比较心理。这份名为《幸福星球指数》的报告,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次“幸福”的排名。排行榜里,中国人民的幸福程度排在第31位,在亚洲国家里仅排在越南之后,比日本(第95位)、韩国(第102位)和新加坡(第131位)的幸福程度都要高。虽然我们不知这份报告用了哪些统计方法和调查手段,但从中还是可以透视出一个事实:中国人的幸福感的的确确在与日俱增。

就在一两年前,充斥新闻媒体的还是GDP增长最快、财政收入翻番、最适合投资等等,如今,这些符号已渐渐被边缘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最具幸福感、最宜居、最快乐、人居环境最好等等。这是一种悄然之变,是以普通人的生存感觉为价值尺度的体现,也是百姓生活感受的一种最为通俗的表达。从“发展最快”到“最具幸福感”,反映出以人为本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仅准确把握了影响百姓主观感受的客观因素,也在施政行为和增加幸福感之间找到了一条通道。

牵手幸福范文第5篇

爱情萌芽

1983年,卫涵出生于武汉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老师。她从小喜欢音乐,2002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

2003年国庆节,校园里格外宁静。已读大二的卫涵路过琴房,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弹奏经典钢琴曲《卡农》。卫涵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张望,只见一个长发男孩儿端坐在钢琴前,如痴如醉地弹奏着。

抬头看到卫涵,男孩儿温和地一笑。卫涵立刻回过神来,窘迫地跑开了……

几天后,卫涵路过中山公园的地下通道时,一阵熟悉的音乐传来,又是《卡农》。卫涵定睛一看,怀抱大提琴的男孩儿不正是他吗?细心的卫涵还发现,他用的大提琴是把专业琴,价格应该在3万元左右,看样子他的家境不错,可为什么会在街头卖艺呢?

一曲终了,男孩儿彬彬有礼地冲卫涵说:“是小师妹吧,我们有过一面之缘。我叫肖成,是98级作曲系的。”他竟然还记得自己,卫涵惊喜不已。

聊天中,卫涵得知肖成的家境不错,母亲是上海人。但后来,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身体抱恙,家境便一日不如一日。大学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肖成在武昌江边的贝多芬培训中心兼职代课,偶尔出来演出挣钱。

肖成还告诉卫涵,那天与她邂逅,他曾追出来,却早已不见她的踪影……爱情就这样悄悄来临了。

2003年平安夜,肖成带卫涵到江汉路步行街为她挑选礼物。路过广告大屏幕时,肖成忽然站住了,仰头看起来,大屏幕上正在播放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盛况。

卫涵不禁被触动——维也纳是音乐殿堂,肖成绝对有实力去留学。可是,以他们的经济实力,留学不是天方夜谭么?

回家的路上,肖成沉默不语,两人想着共同的心事。

第二天,卫涵鼓起勇气找到贝多芬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应聘做了代课老师,准备挣钱送男友去留学。

在卫涵的鼓励下,肖成通过母校报考了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并开始学习德语。两人代课都是以课时收费的,肖成学德语耽误了不少课,卫涵便起早贪黑地备课帮男友补上。

新年伊始,卫涵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工资。肖成大吃一惊:“你只在节假日上课,怎么会挣得比我还多?”卫涵开心地攀住他的脖子:“我总是逃课去顶你的班啊。”肖成脸色大变,马上将这笔钱放在她手中:“逃课?你疯了吗?把你的钱拿回去,我不要!”说完起身就走了。卫涵强忍住委屈的眼泪,把钱收了起来。

为这件事,两人闹了两天别扭。后来肖成告诉卫涵,父亲临终时,曾抓着他的手,要他保证: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逃课,做个有出息的人。所以肖成说:“你必须答应我,以后再也不能逃课了。如果你爸妈看到你这样,该有多伤心。”看着肖成紧张的表情,卫涵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携手的青春

2004年7月,肖成参加了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研究生考试。9月3日,他接到了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的每一个字都让人激动不已,肖成和卫涵相拥而泣。

按计划,肖成年底将要起程前往维也纳,先学习德语,半年后通过语言考试才能正式入学。他的学费每年只需要300多欧元,但生活费却是个难题。为此,他不得不卖了所有心爱的乐器。

12月17日,肖成从北京飞往维也纳,卫涵特意陪他来到北京。在宽敞明亮的机场大厅,肖成取下脖子上的玉貔貅挂到她胸前,说:“这是我爸爸留给我的,是要传给我们肖家媳妇的。”看着肖成眼中的期待,卫涵笑了。

送走肖成,卫涵特意到上海看望了肖成的母亲。此后,每次学校放假,她都要到上海看望肖妈妈。肖妈妈给她织了很多袜子、毛衣,肖成虽不在身边,但卫涵的每个冬天都温暖如春。

2006年6月,卫涵凭借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专业的儿童教育理念,进入湖北电视台少儿频道工作。与此同时,肖成从维也纳打来国际长途——9月10日,由他作曲的一系列作品,获准在金色大厅开演奏会!肖成一定要卫涵来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6年9月6日,卫涵拿着旅行签证第一次飞赴迷人的维也纳。在维也纳的那些日子是她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光,肖成拉着她的手游遍了这个美丽的城市……

9月10日,肖成演出的日子到了。这场演奏会由肖成和他组建的华人乐队“枫林晚”共同完成。一共两个半小时,气势恢弘的金色大厅座无虚席,人群中的卫涵拍红了手掌。

签证很快到期了。回到武汉后,卫涵更加勤奋地工作。男友已经光芒四射,自己只有更加出色才能与他比翼双飞。2007年3月,卫涵成为儿童频道主力编导,深受领导器重。与此同时,肖成又多次应金色大厅邀请参演音乐会。他们的青春,因为彼此携手,变得更加耀眼。

为你唱完那首歌

2007年12月,肖成的母亲因病去世。卫涵悲痛不已,帮助肖成处理了母亲的后事。2010年春节,肖成正式结束学业,回到武汉,进入湖北省歌舞剧院工作。

可是,失去了母亲的肖成变得十分忧郁。卫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10年3月初,卫涵所在的剧组需要招募6个小演员。卫涵看中了6个孩子,但还得找音乐老师对孩子进行培训。卫涵想到了肖成,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能否感染他,让他重新快乐起来呢?

肖成听后立即答应下来。每到节假日,他都给孩子们排练舞曲,还给这个组合取了个甜蜜的名字“糖糖派”。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肖成渐渐变得开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