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女作家

美女作家

美女作家

美女作家范文第1篇

可这个被称为“仙女”的美丽作家,却遭到了当年几个实力派女作家的轻视。特别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张爱玲,相当反感别人把她与白薇相提并论。白薇流传下来的照片不多,照片上的她,不见得倾国倾城,但也还是美的。可是,纵观白薇的一生,不得不说,她把自己过得糟透了。

逃离包办的婚姻,被婆婆咬断脚筋,独自游荡在日本,在那里做过佣人,经济的压力让她体弱多病以及精神抑郁。在她30岁这年,邂逅了一个心爱的男子――诗人杨骚。

杨她小,被她称呼为弟弟。遇上了,爱上了,火花迸溅的激情里,他很快退缩了。因为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女人,一个让他受伤的女人。怎么可以在两情缱绻时分手呢?白薇不愿意啊,跟着他从日本到杭州,在他逃到漳州老家时,她的信依旧追杀过去。她给他写了无数情书,爱得肆意坦荡。他退缩的不是6岁的年龄之差,而是他无法忘记心底的那个女人。

白薇与杨骚在上海重逢时,两个对文字同样有热情的人,走到一起为的竟然是写作。他们开始过柏拉图式的情感生活。

这年他们结识了鲁迅,很快走红文坛,但是依然无法抹去他们之间存在着的那个女人,吵了分了好了坏了。白薇在情书里写:“爱弟,我非爱你不可,非和你往来不可。你要尊重我的无邪气,不要把我无邪气的可爱的灵魂杀死!”

这样火焰般的爱恋终于还是结束了,一本《昨夜》的情书集子是他们感情的交代。白薇想过死,想过自杀,终于还是决定把全心付诸于写作。把自己写成了病西施,咳血也还在写。但这样的努力,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她与诸多“左联”男作家的绯闻、贫困,都让她的情绪很差,脾气坏到极点。

美女作家范文第2篇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语文坛少有的畅销书作家,严歌苓的小说以刚柔并济、极度的凝练语言和高度精密、不乏诙谐幽默的风格为内在依托,以其犀利多变的写作视角和叙事的艺术性成为文学评论家以及学者的研究课题,被冠以“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的美名。著名作家梁晓声曾说:“与我们的一些作家经验式的写作不同,严歌苓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而美国一位畅销书作家更是动情地称“严歌苓的文字美得像诗”,“她生动的描述和精彩的故事是绝佳的组合”。

《小姨多鹤》引发强烈关注

有人说,作家是替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在思考,或者说,作家是大众思考的代表者。这句话用在旅美女作家严歌苓的身上非常贴切。

2010年1月,由安徽卫视率先播出的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三十六集抗日时期生活剧《小姨多鹤》带着一股“悲情风”扑面而来,把观众带回了几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电视剧讲述了一名叫竹内多鹤的日本少女逃过“殉国”劫难被一户中国家庭买来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的故事,把那悲凉岁月的一切苦难与曲折都包括在主人公生儿育女的坎坷命运中了。剧情紧贴时代背景,以生动细腻却又朴素无华的镜头,客观地演绎了主人公整整三十年的生命历程,从而掀开那令人欷不已的生活帷幕。

可以说,这是值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之际第一部揭露因战争留下后遗症的作品,恰到好处地顺应了中国人民缅怀往事的心理。因此电视剧一播出即抓住了数以万计中国百姓的心,加之该剧流露出更多光辉人性和超越国界的人间情义,吸引得男女老少争相收看,惹得多家卫视和地方电视台跟着“重播”起来。《小姨多鹤》一跃成为收视热点。

各界热烈称赞这部电视剧。宁波广电集团广播影视艺术中心主任、著名导演安建表示,《小姨多鹤》定位于“苦难年代的温情故事”,用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走向,进行“战后命运”的反思,是对战争改变平民生活的控诉,也表达着爱与积极的人生观。大腕编剧林和平倾情推荐道,《小姨多鹤》人物性格、情节故事和命运感染力都是极致耐看的,著名评论家施战军撰文评价说:“中国式伦理文化中的‘恕’与‘亲’,被创作惯性遮蔽了近百年,却被《小姨多鹤》艺术地激活,并赋予温暖与柔情的光晕,带有我们久违了的经典文品。”至于一到晚上就准时收看的普通观众,更是对《小姨多鹤》津津乐道:“该剧有着独特看点,饱含生活元素,是一部充满命运张力的好片子。”

其实,《小姨多鹤》早在两年前就已引起广泛的关注:2008年4月,《小姨多鹤》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很快被读者和网友誉为“最好看的严氏小说”。此次,借着电视剧在各地的热播,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新推出了新版本的《小姨多鹤》,旋即在书市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从舞蹈演员到专业作家

说来甚是有意思,严歌苓起初对文字压根提不起兴趣来。

严歌苓1957年11月16日出生于上海一个“文艺家庭”――爷爷和父亲严敦勋(笔名萧马)是作家,母亲是演员,堪称大家闺秀。

严歌苓的童年是在安徽省作家协会的大院里度过的。她曾说自己的童年疯疯癫癫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严歌苓的身边,无一例外的是饱读诗书且才华横溢的文坛人物,但熏陶了好几年,愣是没有把她“带回执卷深读的闺房中”去,反倒见她一天到晚撒丫子到处乱跑。曾经有一次,父亲实在看不惯了,抄起鸡毛掸子揍了严歌苓一顿:“你个野丫头,咋就不说安生一会儿看看书?”却见她小嘴巴一撅:“不看,就是不看,我离开书本照样可以活下去……”事情偏偏很是凑巧,就在这个时候,全国上下一夜之间“兴起”了跳舞热,年少的严歌苓一下子就深深地喜欢上了,也跟着甩胳膊踢腿地跳了起来,并且很快就显露出了过人的天赋。

因为舞蹈跳得好,十二岁那年,严歌苓被特招进部队,来到天府之国――文工团,做了一名芭蕾舞演员,开始在各地奔波巡演。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投入作战。严歌苓随文工团奔赴前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同时见缝插针地担任战地记者。在这里,感受着生与死和血与火的考验,严歌苓深受震动,心底慢慢地涌起了讴歌可爱的战友的冲动。于是,回来之后,她就尝试着涂鸦。没想到,自己的诗歌、小故事写出来之后,一下子就吸引了文工团中男女演员的注意力,以至于后来大家见面就追问:“严歌苓,又写出来啥了,赶紧拿来看看呗!”大家的认可和鼓励激发了严歌苓不断创作的热情,她开始坐下来认真回忆前沿阵地点点滴滴的感人细节,然后付诸笔端。

慢慢地,文字越写越多,严歌苓就试着投给了的报纸,结果“一投即中”。二十二岁。她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成了文工团里的“小名人”;二十三岁,她推出了自己的首部电影文学剧本《心弦》,以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细腻精准的感情描写,赢得一片好评。

这时,严歌苓豁然发现,自己的头脑竟然比四肢更好用,做舞蹈演员只有吃下足够多的苦头才能跳得和别人一样好,而写作却如此从容顺畅几乎是信手拈来。由是,她的心里泛起了涟漪:“也许基因的因素不可忽略,我应该像爷爷和爸爸那样走一条作家的路子……”

1983年,二十六岁的严歌苓从文工团转至北京铁道兵部队政治部创作组,任创作员。

由业余转向专业,严歌苓的创作热情益发高涨。接下来的日子,沐浴着《心弦》拍摄成电影的和煦春风,严歌苓相继创作出了《残缺的月亮》、《七个战士和一个零》、《大沙漠如雪》、《父与女》、《无冕之王》、《避难》等一系列电影文学剧本,并发表了短篇小说《葱》、《腊姐》、《血缘》、《歌神和她的十二个月》、《芝麻官与芝麻事》和中篇小说《你跟我来,我给你水》以及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等。

显然,严歌苓和别的作家不同――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却把写作的触角伸人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在描写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的同时,灵活而又巧妙地加入自己独特的视点,这就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因而,严歌苓的作品掀起了阵阵热潮――在《避难》中,她出入意料地通过几个女人的遭遇来表现战争的惨烈,搬上银幕后立时博得影坛内外的一致好评,至于获得的文学奖

项,更是“多如牛毛”。

一时间,严歌苓声名鹊起,并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在美国打工写小说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大家非常看好严歌苓的关键时刻,她却选择了远赴美国。这一年是1989年。

严歌苓何以如此“决绝”?原来,这都是“爱情惹的祸”。在此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写作楼上,严歌苓邂逅了父亲的好友、著名作家李的儿子李克威,那还是个充满幻想和浪漫的年龄,严歌苓和李克威聊了几句,立时就被高大帅气又谈吐风趣的李克威吸引住了,心里扑扑腾腾地像是有只小鹿在欢快跳跃似的,脸蛋上则早已飞起了一抹红霞。就这样,严歌苓恋爱了,她认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并很快就结了婚。然而,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人生重大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正常的航道。虽然有李夫妇的呵护和关爱,但严歌苓与李克威的婚姻生活还是磕磕绊绊,到后来两人竟然很少说话了,结果可想而知。

离婚后,悲伤之中的严歌苓不想见人,不想写作,只想赶紧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她接受了美国一个军事文学研讨会的邀请,头也不回地登上一艘远洋客轮径自走了。

在研讨会上,严歌苓每天的任务就是和青年作家们讨论他们的文学作品,其间无拘无束,有啥说啥。这让心情沉闷的严歌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于是,当研讨会结束的时候,严歌苓也悄然地喜欢上了这个处处宣扬自由的国度,遂申请了位于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文学写作系写作班的研究生课程。她希望用这段时间好好地完善自己,接受正统的学院教育,以使创作有新的深度。

晨读暮写,日子过得甚是悠然、惬意。然而,麻烦也飘然而至,那就是:带来的钱花完了,没钱吃饭了!

不得已,严歌苓只好外出打工。她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餐馆里端盘子,一个小时五美元。那家餐馆距离哥伦比亚大学足有十个街口,而且下班的时间刚好和学校上课的时间重合在一块儿。因此,每当快要下班的时候,她就开始魂不守舍了,紧紧地盯着餐馆老板的嘴巴,只待那句“喂,你可以走了”的话一出口,就“嗖”地蹿出门去,然后一路狂奔冲进教室。还好,几乎每次都能赶在老师翻开讲义开始授课之前的几秒钟坐下来。有意思的是,这样冲刺了一阵子之后。严歌苓竟然练就了“火箭一般的速度”,从而频频代表本班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活动,捧回了一张又一张荣誉奖状。后来,严歌苓还干过其他一些工作,像看护、家教、保姆、除草员、保洁工等,但薪水都不高。

数着打工挣来的血汗钱,严歌苓把它们分成了好几份:交房租、吃饭、买书和纸笔……

孤立无援的生活没有吓倒严歌苓,反倒愈发激发了她自力更生的欲望。很多时候,下班回来时已经很晚了,但浑身疼痛难以很快人睡,她就索性咬牙继续撑着,一个字一个字地爬格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反映留学生生活的电视剧本《新大陆》和小说《除夕,甲鱼》、《少女小渔》、《学校中的故事》、《女房东》、《红罗裙》、《海那边》等先后脱稿,接着如数发表在台湾的报刊上,这些文学作品皆因文字精练、内容丰沛而获得多家报刊设立的小说奖项。

慢慢地,严歌苓在海外华语文坛崭露头角。

第二次感情曾被FBI“搅局”

也就是在读研究生课程的时候,严歌苓收获了一份美满的爱情。

有一天晚上,严歌苓正埋头“码字”,一位定居美国的闺中密友打来了“骚扰”电话:“嘿,亲爱的,给你介绍个男朋友吧?他是外交官,中文讲得跟我一样好呢!”此时的严歌苓,已然对男人彻底死了心,就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一句:“对不起,不感兴趣……”没想到,电话那头竟然不依不饶:“喂,不用这么‘刺猬’吧?认识一下也没啥的,成就成,不成就当拿他练练英语嘛!”没辙,严歌苓只好勉强答应了。

隔天,下午6点半,在女友的公寓里,严歌苓和劳伦斯・沃克见面了。这位出生于美国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外交官高大帅气,且操着一口地道的中国话:“嗨,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严歌苓倍感亲切和温暖,说:“哟,你的中文讲得果然很好啊!”却见劳伦斯・沃克得意地笑了起来:“不瞒你说,我曾在中国沈阳领事馆任了两年领事,我还会说正宗的东北话哩!”如此,一席漫谈,两人“无话不说”。

劳伦斯・沃克前脚刚出门,女友就问她:“嘻嘻……亲爱的,觉得沃克咋样?”沉思片刻,严歌苓郑重地说道:“和他在一起的这个晚上,我感觉到一种久违的温暖,他让我有种奇异的信任感。”不独严歌苓,劳伦斯,沃克也对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女作家一见钟情。

严歌苓和劳伦斯・沃克热恋了。

不承想,两人的恋情却遭到了FBI的“搅局”――在一次外交官例行安全测试中,劳伦斯・沃克填写了严歌苓的名字和背景材料,并在对两人关系的阐述中写上了“趋向婚姻”,这就直接给严歌苓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FBI的人先是跑到学校找到严歌苓的老师和同学做旁敲侧击式的了解,接着电告严歌苓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规定的地点做刨根问底式的谈话,后来又要求严歌苓配合做一次辨别真假的测谎试验……是可忍孰不可忍,严歌苓生气了,抓起电话冲着远在外地的劳伦斯・沃克吼开了:“有没有搞错,啥时候才是个头?”其实,对于FBI的做法,劳伦斯・沃克也早就看不惯了,因此,在听到严歌苓的哭诉之后,当即就向上级打了报告,申请和严歌苓结婚。然而。美国外交部却让劳伦斯作出选择:要么选择继续做他的外交官,要么和来自共产党国家的女作家结婚。见状,想也没想,劳伦斯・沃克直接递交了辞职报告。这让严歌苓感动得泪水涟涟。

1992年秋天,劳伦斯・沃克和严歌苓在旧金山喜结连理。

事实证明,劳伦斯・沃克是位爱妻顾家的好男人。婚后,他不但忙着上班赚钱,而且主动承包了家里的一切杂务,还打趣地说:“老婆,我这叫给你创造好的写作环境……”没有了凡尘琐事的打扰,严歌苓不仅完成了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文学写作系写作班的学业,而且渐渐步人创作佳境,陆续写出了《扶桑》、《天浴》、《无非男女》、《人寰》、《白蛇》等多部(篇)重量级小说,甚至还把自己和劳伦斯,沃克被FBI“搅局”的爱情故事也洋洋洒洒地写了出来――起名《无出路咖啡馆》,斩获中国、美国多项大奖,一跃成为华裔当红女作家。

2004年,美国外交部松动政策,劳伦斯・沃克被“召回”重新做了外交官,先后被派至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严歌苓跟着丈夫开始了满世界到处飞的寄居生活――虽然“不够安定”,但在世界各地的游历倒让严歌苓直接体验到了不同于以往的生活,于是感情愈发深沉、知识愈发广博、艺术观念愈发新颖。从而又进发出了堪称绝妙的创作灵感来,《一个女人的史诗》、《金陵十三钗》、《穗子物语》、《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赴宴者》、《寄居者》喷薄而出,或者热播,或者热卖,直接推动着严歌苓攀上新的事业高峰。

除了写小说之外,从1993年开始,严歌苓又涉足了编剧,不但在好莱坞打下了一片立足之地,而且还先后应邀为大腕导演李安、李翰祥、陈冲、陈凯歌编剧了四部足以让人叹为观止的电影剧本――《少女小渔》、《女房东》、《天浴》、《梅兰芳》。谈到自己编写的剧本,她这样打趣地说:“我是小说充满画面感,剧本又充满文字感。”事实是,创作剧本的时候,严歌苓喜欢一边写着一边改着――这样,到了最后,一部剧本差不多要改好几遍。相比而言,这种情况在写作小说的时候是几乎不存在的,小说往往是一气呵成,写完就随手扔到了一边儿去,绝不再理会。可见严歌苓对创作电影剧本是何等地下劲和用心。不得不提的是,在她编剧的电影中,《少女小渔》让刘若英成为第四十届亚太影展影后并获得亚太地区国际电视节最佳影片奖,《天浴》让李小璐获得第三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和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十大最佳影片奖。

严歌苓说,自己今天所有的成功,有一半以上都是丈夫的功劳。如果没有十多年前劳伦斯・沃克果敢地舍弃官位继而选择爱情和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默默支持与鼓励,说不定自己的文学生涯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或许,这就是“爱一个人就要给予一切”的最好诠释。用在严歌苓的身上,恰好正是“不可以再减一分也不可以再增一分”的幸福生活。

结束语

2010年4月16日,就在《小姨多鹤》的余波还在荡漾的时候,严歌苓根据父亲三十年前发表的电影剧本《铁梨花》而创作的长篇小说《铁梨花》,如期面市,再掀热潮。

严歌苓应邀到各地签名售书时,常常有媒体记者问她:“相对于事业与家庭,你侧重于哪个方面?”严歌苓微笑着说:“我是一个很容易从生活中找到乐趣的人。在后园里种蔬菜呀,给家人做饭呀,我都乐意去做。但是,让我丢掉写作,家务缠身。那我是不干的。”

美女作家范文第3篇

Q&A

小资CHIC!:美女都是狠角色,仔细想想是一句很现实很有道理的话。

李筱懿:我们倡导的“美女”是内在外在都挺美好的女子,不是单指外表。我们开设了一个微信号叫“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也是会给女性平时遇到的问题有一个抒发点,倡导正能量的传递。

小资CHIC!:在你的书里,好像不喜欢不努力的年轻人?

李筱懿:其实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你付出什么,过的就是什么样的生活,如果你是安于现状喜欢舒适生活的,即使你工资不高,那你要是比较满足于一个简单的生活,也没有什么,生活中也不会仅仅只有你喜欢做的事的那部分。

小资CHIC!:你说每天凌晨4点三刻就开始写作,那么早起真的是很厉害。

李筱懿:因为我熬不了夜,所以只能早起。其实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比我努力。成年人的生活就是很不容易,我在报社做的经营工作,现在为止出的两本书以及公众号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一路走来我也有跌得很惨很丑的时候,但我愿意把这些伤疤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小资CHIC!:咨询感情问题的女性是不是多一点?

李筱懿:问感情是很多,不过比较多的人说我是励志作家、鸡汤作家,书里写人生其他方面的还有很多,对于那些感情想不通的女性,我觉得如果你格局大点,多想想生活的其他方面,不要陷在里面,应该可以有所帮助。

犀利语句精选:

“我们看到并且接触过很多类似的女子,她们在职业上没有安全感,不愿挑战任何有难度的工作,而实际上,几乎所有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任务都是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她们在生活里没有安全感,为没有发生的事担心受怕,却不去努力让今天过得更好;她们在爱情中没有安全感,找个各方面都寻常的普通人,又觉得自己一辈子太亏……”

美女作家范文第4篇

1.将浪漫与冒险打入背包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方式是单一的,现在的中国,也出现了视野开阔的热衷游历者。在这些人当中,洛艺嘉是独一无二的一个。

大学时,洛艺嘉跑遍了中国各大省市。毕业后,她在北京某报做记者,如鱼得水地畅游在文海中。工作之余写了多部长篇小说,是中国早期几个美女作家之一。那时的记者没有挑战性,她讨厌按部就班的生活,希望做战地记者,经历异域的炮火。

洛艺嘉让人联想起传奇女子三毛。但她们并不相同,三毛的世界直白奔放,洛艺嘉的世界悠长内敛。洛艺嘉有自己的思考,又轻易不张扬自己的主观感受,她只是带着自己的观察来旁观和叙述。如果把三毛比作一团火,那么洛艺嘉就是一潭水。

从小,她就对神秘荒凉的非洲大地充满向往。当她向非洲出发,那其实是向着她的“白日梦”和她的想象出发。她在《为什么流浪》一文中写到:“我这辈子的大愿望,其实只有两个,一是周游世界,一是当作家。惯式的生活让我觉得没有生气,没有寄托。如果每天和每天都一个模式,在今天就能看到10年后的自己,生命是不是有种被浪费的遗憾?更使我觉得可怕的,是人生瞬间就可以发生的、不能预测、不能逆转的改变。我决定把我周游世界的理想提前去实现。”

洛艺嘉从2002年到2004年,用3年时间,去了非洲东、南、西、北、中部,一共22个国家。肯尼亚,是洛艺嘉的非洲第一站。在此之前,她只是想到非洲看看,并没有完整的计划。但是,走着走着,她有了想走遍非洲的冲动。

到了一个喜欢的城市,洛艺嘉会先上街看看,这个城市是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和感觉,有点像“相亲”,如果感觉不好,她就会快些离开;感觉好,那么她就会住下来。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要知道,在北京时,她是个下雨不知道带雨伞,既不敢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亦不敢学开汽车的小女子,而一个人在路上,那些无法想象的遭遇则全部都是现实而残酷的。别说独自一人在希腊开车半路上汽油耗尽只好守车待救的风尘仆仆,还有在阿拉伯国家洗手间不让用的窘迫,更要命的是她永远无法防范的被偷、被骗等痛苦遭遇,她用笔记本电脑记下了这三年的行程。

2.在非洲的奇遇和历险

因为不跟团,也不跟组,洛艺嘉的行走很自由,也就遇到很多别人根本不可能遇到的事。在北非突尼斯,非洲最小的国家,因为东方人特少,她经常被人围观。她去动物园,人家根本不看动物,而是看她。在街上,经常有少男少女跟她走,给她献花。有天,她在街头碰到三个姑娘,其中一个走向她,特真诚地跟她说“小姐,你真是太,太,太漂亮了。”当时,她正好跟一个中国女孩走在一起。那个中国女孩听了这话,非常不爽,沉下脸对她说:“你这样的,北京满大街都是。”她赶紧点头称是。

非洲人是出了名的对中国人友好,洛艺嘉以为她不会像白人一样遭遇抢劫这种事。哪知道有一天她和另一个人正逛着街,突然走上来两个人,用枪顶着他们俩,“舍生取义?也没什么义可取,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交出去。那种感觉很奇妙,知道对方一开枪我准没命,却还挺得意地想,咱这辈子也能被人拿真家伙顶一回,也挺难得挺有趣的。过了很久想起来,才有一点后怕。”

另一次是在巴塞罗那,上火车前,走上来两个人,一个找她搭话,另一个人趁她不注意把她的背包偷走,就一会儿功夫。洛艺嘉转身发现包不见了,才知道被骗了。所有的钱,护照,笔记,照相机……都没了,当时脑袋一片空白,过了很久,才想到去报警。两小时后,车站的警察把洛艺嘉的包拿回来了,她赶紧清点损失:现金和旅行支票丢了,但笔记本还在;项链丢了,照相机丢了,但胶卷给退出来了……她乐了,看在窃贼这么“仁义”的份上,第二天她又怀着愉快的心情坐车去了马德里。

最害怕的一次是从卡萨布兰卡登机到葡萄牙去,她几经周折好不容易上了一架飞机,却发现这个老式飞机只有19个座位,包括她在内只有4个乘客,飞机飞得非常快非常低,都快接近海面了,而且一路上像只蜻蜓似的乱抖。她觉得冷,想开空调,打开以后发现只有冷风。当时心里怕得要命,就盼着能安全着陆,马上买票回家再也不出来乱跑了……

那是洛艺嘉最无助的一次,但她始终没有哭。当飞机一落地,她选择了继续前行。

3.有着民间视角的旁观者

洛艺嘉游历了许多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没有什么旅游资源,但却是非洲惟一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厄瓜多尔的一个普通小镇,只有一个100多平米的足球场,却出了7位参加世界杯的国脚;肯尼亚,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在埃塞俄比亚,她遇到过拉穆岛上的人,他们声称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水手的后裔……

洛艺嘉不是人类学家,也不是人文地理学家,她的民间身份和普通视角决定了她的平民化经验。她有兴趣去发现和体验被媒体连篇累牍地关注的饥饿、瘟疫、贫穷、动荡、暴力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而处于这样的境况之下的非洲平民又是如何的态度。她去那些半吊子酒吧、赌馆、夜市、市政府广场,与她平静而友好地交流的是那些头顶水罐的乡村妇女、婚礼上的平民新娘、单纯可爱的儿童、淳朴的黑皮肤男人、各种现实、狡猾而幽默的公共事务工作人员,他们一个个血肉鲜活,充满人的温度,带着生存、生活的简单欢笑,即使大街上的乞丐,也坦诚得可爱,保持着作为人的道德和尊严。

非洲黑人单纯得几近可爱,有一次洛艺嘉去非洲鱼市场买海鲜,一个卖海鲜的黑人悄悄将她拉到一边,向她求教:“据说,你们中国人特聪明,什么主意都能想出来。你说,我怎么才能让人不买隔壁摊位的海鲜,而是只买我的?”洛艺嘉觉得好笑,回答说:“你趁他不备,趁所有人不备,跳到他冰柜里装死。客人看到他冰柜里有尸体,就不会买他的海鲜了。”她只是开玩笑而已,没想到过了一阵,洛艺嘉又去鱼市时,那个黑人看到她就问:“小姐,你是不是告诉那个摊主了?他硬是三个小时没开冰柜,我差点真冻成尸体了。”洛艺嘉当即目瞪口呆。

非洲几乎是世界上生活节奏最慢的地方,物质的贫乏并不足以夺去他们的快乐,以及热情的心。从埃塞俄比亚的国家博物馆出来,洛艺嘉被一群孩子围了上来,老师带着他们来参观博物馆,他们不停地向洛艺嘉打招呼,问她从哪里来,而站在一边的老师则耐心地等待着,她为孩子们拍照。这些深深地打动了洛艺嘉,“明明知道你也许不会邮寄给他们,但是他们仍然愿意对镜头展现灿烂的笑脸。”

在国外居民眼里,洛艺嘉是个奇怪的可疑女人,她不合群,不和那些常见的亚洲随团旅行者一样在导游的蓝旗子后面观光,也不住廉价青年旅店,而是租房住上一段时间,拿着造型奇怪的照相机来回跑,和当地人问东问西,口袋里总有美元。她一度被怀疑为间谍或者不同政见者。

很多人羡慕洛艺嘉的历险生涯,但她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回国后失去了稳定的工作。旅行之前她是美女,爱打扮和化妆,但“回来后不但皮糙面黑,体重更是飚升了二三十斤。”

要说洛艺嘉还保持着美女本色的行为,就是每到一处就喜欢买衣服,专挑那种颜色艳丽款式新奇的买。买了穿了,离开一个地方,就把衣服寄给妈妈,现在北京家里堆了很多衣服,算是这几年的战果之一吧。

旅行带给洛艺嘉最大的改变,除了阅历和思考,更多是在内心。“我变得非常宽容。我跟黑人学的,特别乐观,有什么就先享受什么,明天没钱花明天再说,不习惯北京现在这么快的生活节奏。”

浪漫、冒险地游历了三年后,洛艺嘉写作所关注的视野更宽,观察更细,写作的状态更沉静。中短篇小说集《把心愿挂起来》和图文书散文集即将出版,长篇小说《马德里美人帮》将先在《作家》杂志刊发。

美女作家范文第5篇

灰尘作的画栩栩如生

科特森的作品背景多为尘土原色,作为视觉焦点的画中人物则用较为鲜艳的色彩凸显。

《埃里克走下楼梯》展现的是名为“埃里克”的男子身穿蓝色圆领衫、黑色长裤,正从一处楼梯走下。楼梯的墙上挂着多幅人物素描像和鹿头装饰物,均为尘土原色,楼梯边的小桌上堆放着罐子等杂物。

《李和他的灰尘》中,一名叫“李”的男子头戴黑色渔夫帽,身穿黑色圆领衫、下着牛仔裤、黑皮鞋靠坐在沙发上,沙发靠墙摆放,墙上挂着几幅画,“李”右手边是张小圆桌,桌上放着八音盒等物品,沙发前面放着张茶几。

科特森的画作大多展示画中人常做的事,比如《拉莫娜》中,名为“拉莫娜”的女子正在家中自娱自乐,她头戴一顶摇滚风格的帽子,戴着墨镜,左手拿着麦克风,右手敲击键盘,背景是落地窗帘。

创作灵感来自生活观察

科特森现年33岁,住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谈及用灰尘作画的灵感,英国《每日邮报》援引她的话报道:“我坐在沙发上,看着阳光从窗户照进屋里,光线中飘浮着灰尘,于是灵感闪现。”

科特森称自己作画的灰尘是“时光微尘”。“我感兴趣的是,随着人逐渐老去,我们制造更多灰尘,灰尘中大概70%是死皮碎屑。”她说,“我喜欢画人物,于是想到,灰尘或许是表现画中人及其生活环境的最佳作画原料。除了用一个从炊具店购买的细孔滤网过滤灰尘,我作画时不使用什么特殊工具。”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科学美容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潇洒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

幸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出版社;武汉市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