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暖设备

供暖设备

供暖设备

供暖设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清洁供暖;醇基自气化燃烧器;太阳能;风能

目前,西北农村采暖未实现煤替代,很多家庭仍利用传统煤炉取暖。该方式存在以下需解决的问题:a)环境问题。传统煤炉燃烧生成NOx,SO2等大气污染物和灰渣等固废,对环境造成破坏。b)安全问题。室内煤炉易因燃烧不充分生成CO有毒气体,如果通风不良,将对群众健康安全造成较大危害。c)成本与可靠性。煤价大幅上升,且传统煤炉燃烧效率偏低,导致经济成本偏高;供热方式单一,如遇故障,供热将被迫停止[1-2],可靠性不高。然而,西北农村地区光照、风力资源丰富,除大规模风场、光热电站、光伏电站外,缺乏合适设备进行资源利用,导致“弃风”和“弃光”问题严重。另外,西北地区属于重要化工基地,所生产的醇基清洁燃料为工业附加产品,尽管价格低,但仍面临处置困难的问题[3-4]。总体来看,相较于天然气、液化气等燃料,醇基燃料具有燃烧无烟无异味、液体存放不易挥发、不爆炸、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基于此背景,本文设计了一套风-光-醇综合供暖设备,以期实现清洁能源的完全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发电,用电能对储液罐中的醇基燃料进行气化,进而使其高效燃烧,减少飞灰和气体污染物生成,环保优势明显,且运行成本较“煤改气”或“煤改电”更具竞争力。

1现有燃烧器分析

现有醇基燃烧设备多采用机械雾化的形式对燃料进行组织燃烧(液化燃烧),因燃料以小液滴形式燃烧,存在燃料未完全燃尽和效率偏低的现象[5];同时,需要安装送风机,导致系统初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加[6-7]。

2设计内容

2.1设计思路与工作原理

风-光-醇综合供暖设备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核心设备为醇基自气化燃烧采暖炉。风-光-醇综合供暖设备主要由供暖单元和生用水单元构成,由太阳能集热器、散热器、内水箱以及连接管道组成供暖单元,由外水箱、水流通道(见图2)、生活用水设备以及连接的管道组成生活用水单元[8]。另外,该设备还包括锅炉、燃烧器、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固体储热块(见图3)等装置。锅炉包括水箱、炉膛及烟囱。炉膛外壁设有水箱,水箱之间设有固体储热块,固体储热块将水箱分为内水箱和外水箱,固体储热块内穿有风电电热丝和光电电热丝。风力发电装置与风电电热丝相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分别与蓄电池和光电电热丝连接,以储热为主,储电为辅,只储存少量的电能供热阻丝、水泵、电偶温度传感器等使用,将大量风能和太阳能能源转变成容易储存的热能储存起来,对内水箱和外水箱进行加热。太阳能集热器进水口与市政给水连接,出水口与内水箱的进水口连通,内水箱的出水口与散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水流通道的进水口接市政给水,水流通道的出水口与外水箱的进水口连通[9]。外水箱的出水口与生活用水设备进水端连通,通过在炉膛外壁设置内水箱,为供暖提供热水,以及为外水箱提供生活用热水。烟囱壁面设有水流通道,通道内的水与烟囱内的烟气进行热量交换。炉膛内有汽化装置,装置的入口与储存液态醇基燃料的储液罐相通,汽化装置的出口与燃烧装置相通。水流通道的进水口设有1号水泵,内水箱的进水口设有2号水泵,1号水泵和2号水泵都与蓄电池相连。内外水箱外壁都设有水位计,内外水箱以及炉膛、供暖散热器都设有热电偶温度传感器[10]。内水箱温度为76~95℃,外水箱温度为34~50℃。汽化室入口处设有分流挡板,分流挡板与环形管路连接。水箱材料从内到外依次为玻璃钢、聚氨酯泡沫、铸铁。水流通道螺旋盘绕烟囱并倾斜向下与外水箱连接,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45°,可使管内水流流动缓慢,增加了与烟囱壁的换热时间,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保证了对生活用水的加热,降低了生活成本。此外,用太阳能集热器和小型风力发电装置进行发电,将产生的电能存放在蓄电池中,蓄电池用以加热储热块中的电阻绕丝,从而进一步使醇基燃料气化并加热水箱中的水。该综合采暖系统的核心是醇基自气化燃烧采暖炉,其设计与优化利用的是醇基沸点较低(60℃左右)的特点,摒弃通用的液化燃烧方式,在燃烧器喷口周围设计汽化室结构,并基于自加热形式对液态醇基进行气化燃烧;同时,根据传热学原理对采暖炉炉胆、对流换热管(火管)进行肋片强化换热设计,获得高效醇基采暖炉[11]。

2.2醇基自气化采暖炉结构尺寸优化设计

此部分以供暖负荷为15kW的醇基采暖锅炉为例进行设计。其中,醇基选用乙醇加部分添加剂,热值为21000kJkg。经热力计算和结构设计,获得采暖炉/效率为96.2%,排烟温度为61℃。采暖炉结构简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发现,本醇基燃料采暖炉采用立式纵横水火管锅炉,即炉胆内布置纵烟管46根和横水管50根,均为Φ32mm×3mm的管子,烟管长0.78m,横向均匀分布,水管长0.98m,纵燃烧器布置在炉膛底部。醇基燃料进入燃烧器后稳定燃烧,产生高温烟气,进入纵向分布的烟管,再从烟管出去到达炉膛上部水管位置,烟气经过水管后从上部排烟口排出。a)炉腔参数。燃烧室壁面积0.4248m2,燃烧器口面积0.0962m2,炉膛周界面积0.5210m2,炉膛容积0.0404m3,对流受热面积0.8577m2,辐射受热面积0.4248m2,有效辐射层厚度0.3421m,烟气流通截面积0.09621m2,燃烧室直径0.35m,有效辐射受热面0.2761m2,燃烧室吸热量10577.6245kJkg。/b)烟管参数。烟管内径0.026m,烟管数量46个,烟管长度0.78m,烟管受热面积2.9335m2,烟气流通面积0.02442m2,传热系数4.28W/(m2·℃),传热量3740.4kJkg。/c)水管参数。水管内直径0.026m,水管数量50个,水管长度0.98m,水管受热面积4.002m2,烟气流通面积0.02655m2,放热系数2.506W/(m2·℃),传热系数2.255W/(m2·℃),传热量为516.414kJkg。/

2.3醇基自气化燃烧技术设计

本文采用新型醇基自气化燃烧器,该燃烧器的燃料进入燃烧器内部环形套体结构,使燃料受热面积增加,气化更充分,自点火装置点燃燃料,从燃烧器底部的5个均布管喷出火焰,火焰烤灼燃烧室外部,使内部的醇基燃料在自身产生的高温作用下完全气化[12]。燃烧器均布室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燃烧器具有以下优点:a)采用环形套体结构,能够利用燃烧产生的少量热量,即可将液体醇基燃料转化为气体,用于燃料的燃烧;b)通过气体均布管和燃烧嘴,将汽化室形成的可燃气体均匀分布于燃烧器的出口,保证良好的混合燃烧;c)为气-气均相反应,燃烧反应强烈,因燃烧中心的负压作用,能够较好地卷吸周围空气支持完全燃烧,不需配备送风机等配套设施,燃烧系统复杂程度降低,便于检修;d)可以随热需求量而改变燃烧器的尺寸大小。

3结语

供暖设备范文第2篇

开展供暖期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供暖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供暖期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一是全面检查供暖锅炉、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情况,重点检查供暖企业锅炉、压力管道是否进行注册登记。设备等是否超过检验周期,操作人员是否持有有效证件,是否使用未取得许可生产。

二是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的,是否有运行、检修和日常巡检等记录,设备检验报告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是否有人员安全培训、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等。

三是现场检查当场能够整改的,可以不予查封、扣押。其间发生事故的,由被检查单位承担责任。检查中企业能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特种设备管理有制度、有措施,能够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供暖设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北方地区;工业厂房;供暖系统

北方地区的工业厂房冬季是极为寒冷的,在这些地区,必须要结合先进的供暖技术对工业厂房进行供暖,供暖系统的安装技术就是供暖技术的核心,在整个供暖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作为新型的供暖系统在整个供暖系统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本文就是以这一系统作为研究的对象,为工业厂房的供暖安装提供建议。

1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的简单介绍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是一种以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一种供暖系统,这一系统可以直接的吊顶将其安装在天花板上,而且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也是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分别为排气装置、反射板、辐射板和控制箱燃烧器。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就如下: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和燃烧天然气,加热辐射陶瓷板、板或者是金属管,这样就可以直接的产生热辐射或者是在受热房间的围护结构内部的设备和表面产生辐射,又被叫做是1次辐射、2次辐射和对流辐射,这些辐射可以为采暖区域创造出微气候的条件。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也可以在生产工艺中进行加热,这样就能够节省一定的设备,但是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于供暖,在供暖的过程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减少燃料出现的污染,这一新型的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较为便利。

2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的在应用上的分析

我国北方的气候是极其寒冷的,工业厂房在冬季的时候必须要进行供暖,供暖系统在选择的过程中就是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工业厂房使用的供暖系统仍然是传统的供暖系统,这一系统在利用的过程中会破坏环境,导致大气污染,因此必须要使用新型的供暖系统,也就是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北方工业厂房中2m以下是设备和人员密集的空间,这一空间在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工业厂房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这一区域进行供暖,保证热空气可以停留在这一范围内,这样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基本要求,在降低能耗方面也是极为有利的。因此为了克服高度对于垂直失调的影响,在高大的工业厂房内,会使用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集中送L的热风供暖和暖风机加散热器的方法,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才能够判断应该选择哪一种。除此之外,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也可以解决换气空间、热量损失大的空间以及敞开空间的供暖面临的问题,利用温度进行自动的控制,保证整个系统可以自动的运行,在这一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

3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安装技术

某地的主厂房是一个大型的装配车间,整个车间的长度是204m,高度达到了15m,在围护结构的下部也有着一定1m高的墙体,上部使用的是保温的彩钢板,彩钢板的厚度为100mm,这样可以减少热量的快速流失,开窗的面积也比较大,对于室内设计的温度是16℃,对以上的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最终选择了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

燃气辐射管供暖器是目前为止比较流行的供暖设备,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强度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区分,分为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等三个类型,如果从燃烧通风的角度来看,又被分为负压式和正压式,从设备的类型来看,又被分为U型和直线型。根据具体的高度来看,可以选择低强度设备辐射。

U型设备紧凑,引风机和燃烧器在同一端,接电方便,沿着辐射管长度方向的温度较均匀,辐射管的热膨胀补偿性好,是燃气辐射管的发展方向,直线型设备沿着辐射管长度方向的温度降大,温度不均匀。ASHRAE推荐,辐射器的安装位置要靠近外墙或负荷大的区域。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人体舒适度确定,但不应低于3m。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用于局部工作地点供暖时,其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安装在人体的侧上方。当辐射器安装高度高于7m时,随着安装高度的增加,温度梯度增大。但安装高度为7.5m时,下部空间的空气温度均匀性优于安装高度为5、6m的情况。

实际工程中,7.5m的安装高度比较合理。燃气红外辐射供暖器在工作时无论使用天然气还是液化石油气,燃烧后尾气均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标准中可以直接室内排放,如果厂房对排放有要求,尾气可通过穿墙的排放管排到室外,系统配有相应的排风帽;燃气红外辐射供暖器工作时需要的助燃空气一般都取自室内,如果厂房内对空气成分要求相当精确,在燃烧器前端也可接上进气管,从室外引进空气。在前端安装进气管,末端进行室外排放的情况下,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器工作时对室内空气成分没有一点影响。

根据燃气辐射型采暖器的运行机理,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燃气辐射型供暖器本身就是一个燃烧器,对其使用空间必定有安全要求。设计时应了解其设备选用同燃气供应条件和燃气种类关系,同时,了解与所使用的空间关系。首先,考虑燃气供应情况,其次,考虑所需要供暖的空间是否可以采用燃气辐射型供暖器,然后,根据燃气种类和热负荷选用设备。设计时为了安全的使用,应对需供暖的空间了解要全面,使用的环境类别(爆炸危险和腐蚀性等)、空间大小、地面受热体种类及大小等(如:设备大小及布置、工作人员操作位等要留出安全距离)。

根据燃气辐射型采暖器的运行机理,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燃气辐射型供暖器本身就是一个燃烧器,对其使用空间必定有安全要求。设计时应了解其设备选用同燃气供应条件和燃气种类关系,同时,了解与所使用的空间关系。首先,考虑燃气供应情况,其次,考虑所需要供暖的空间是否可以采用燃气辐射型供暖器,然后,根据燃气种类和热负荷选用设备。设计时为了安全的使用,应对需供暖的空间了解要全面,使用的环境类别(爆炸危险和腐蚀性等)、空间大小、地面受热体种类及大小等(如:设备大小及布置、工作人员操作位等要留出安全距离)。

结束语

北方地区的供暖系统在应用的的过程重视是极为普遍的,尤其是工业厂房,是离不开供暖系统的,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安装技术对于工业厂房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在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被使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吕晓燕,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技术在某工业厂房内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供暖设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注意事项;系统设计;供暖系统;小区

中图分类号:TU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74-01

引言

当前,我国国内的小区都逐渐向着智能化方向进展,小区内部的各种设施也随之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创新,供暖系统也包括其中。可是小区的供暖系统在进行智能化创新的过程中,相应的设计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实际的节能设计问题;(2)现实的职能供暖设计问题;(3)现实的水平双管设计问题;(4)实际的热负荷计算的问题;(5)现实的散热器设置问题;(6)现实的变流问题等。

1、小区供暖方式及供暖问题的简述

小区供暖系统一般来讲有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第一部分是用户。用户特指小区内的各户居民,他们利用供暖系统输送来的热水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第二部分是热源。小区热源一般设置在小区的锅炉房中,锅炉房中锅炉通过燃烧燃料生成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使得供热设备被迅速加热,冷水被加热成热水以供居民使用。第三部分是管网。它的最大作用是:加热后的热水通过管网被输送给每家每户中。现实中,小区供暖暴露出了一些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系统的测量参数往往不够全面,以至于系统设计时某些参数有所遗漏,所以供暖系统在现实运行中的情况也就难以估计。(2)参数测量的问题还导致系统时常会出现失调的情况,进而使得水温时热时冷。(3)小区用户及其对应的供暖需求资料情况没有实现量化管理,使得能源出现了较大的浪费现象。

2、小区供暖系统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2.1 节能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一次水的相关注意事项。从锅炉房中流出的水称之为一次水。当一次水从锅炉房中流出的时候,水温要保证达到115℃,同时保证回水温度要达到80℃。一次水的管网选择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树状形式,第二种是环状形式。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能耗,一次水的管网最好选用环状形式。

其次是二次水的相关注意事项。从换热区域中流出来的水称之为二次水。二次水要保证回水温度达到95℃。换热设备实际的供热面积要控制在100000O以下,否则输送到用户手中的水温便无法保持均匀。二次水的管网跟一次水的管网一样,也最好选用环状形式。

再次是一次水、二次水管网敷设时的注意事项。二次水的管网最好选用直埋敷设方式。而一次水的管网与二次水的管网不同,它的管径不仅更大并且面临的地下水位也往往偏低,所以一次水的管网最好选用地沟敷设这种方式。另外,管网管道所具备的保温性能与其保温材料密切相关。所以,管道外部往往需要添加一层保温壳来实现保温的功能。保温管壳的材料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矿棉岩棉;二是玻璃棉;三是聚氨酯。

最后是供暖效果的注意事项。事实证明:居民在运用供暖系统的时候最不满意的就是水温不均匀情况的发生。所以为了保障供暖效果处于最佳状态,如何改善水温不均的情况就成了重要的注意事项。设计中通常需要在散热器的支管、干管处分别设置恒温阀。为了避免个别用户肆意调节恒温阀的温度,小区最好选用无法调整温度的恒温阀。当前,市面上的恒温阀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恒温阀的性能更好但价格更贵,国产恒温阀的效果不如进口恒温阀但价格实惠,所以小区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来选择。

2.2 智能供暖设计的注意事项

智能化供暖是在计算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这种系统的先进与稳定使之成为了当今供暖系统的主流趋势。在实际设计智能供暖设备系统的时候,一定要保障这套系统有三种基本的功能设备,这三种功能设备具体如下:一是上位机监控设备系统;二是下位机监控设备系统;三是系统。上位机监控设备系统的现实作用是:把每个监控点所具备的热量需求、流量及温度信息迅速而准确地收集起来,并及时而准确地处理这些信息,从而形成准确的指令。下位机监控设备系统直接受到上位机监控设备系统的控制,它根据上位机监控设备系统发出来的指令命令,对锅炉流量及锅炉温度加以控制,让其充分满足小区每位居民的现实需求。系统由以下几部分共同组成:一是燃烧器;二是锅炉本体;三是泵;四是各种阀门。

2.3 水平双管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现实中,供暖系统通常会选用双立管并联的形式,这种形式特别容易引发垂直失调的相关问题。所以,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小区选用了水平双管这种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的本质是:让小区每家每户都拥有一个单独的系统,这种设计不仅让热量表安装变得更加方便,还让散热器能实现个体化的调节。这样,每家每户的居民都可根据自身需求来调节散热器,既能节省一定的能耗,又不至于影响到其它居民用户的供暖情况。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系统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三通调节阀,同时三通调节阀的数量要跟散热器组数配对。

2.4 热负荷计算、散热器布置及变流问题的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的经验,热负荷计算也是供暖设计中应当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以往,小区通常会尽量提高热负荷值,为的是避免供暖不热情况的发生。但是,热负荷值的大力提升使得散热器的实际安装面积太大,小区内经常会出现水温不均的情况。所以,热负荷值应当根据现实情况来合理取值。

小区在布置散热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为散热器选择合适的位置。否则,一旦散热器的位置安装得不够合理,那么水平管线毫无疑问会增加,管线明装便会占用一定的空间。这样,室内装修将受到一些影响,家具布置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阳台设置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小区内供暖通常都是采用分户计量的方式,所以小区热负荷会频繁变化,这就是变流量所产生的问题。为了克服变流量问题,供热系统必须具备跟踪热负荷不停变化并自动调整实际供热量的作用。为了让供热系统具备这样的功能,小区需要在换热站中设置一套装置,这套装置的根本目的是控制压差的大小,让供热系统实现跟踪和调整的功能。

结束语

综上,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区供热方式的原理,并提出了小区供热中最常见的几类问题。其次,本文从四个层面分别阐述了小区供暖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第一个层面是节能设计的注意事项,第二个层面是智能供暖的注意事项,第三个层面是水平双管设计的注意事项,第四个层面是热负荷计算、散热器布置及变流问题的注意事项。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小区实际设计供暖系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波.小区供暖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10):23-26.

供暖设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暖系统,热能输送,能量转换

集中供暖以其节能、环保和供暖质量好等优点,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而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集中供暖运行状况的好坏对于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多热源集中供暖系统,利用大型燃煤锅炉或热电厂作为主热源承担城市集中供暖基础负荷,小型燃煤锅炉或燃气锅炉承担峰值负荷,可以使供暖设备更多时间在满负荷下运行,提高各热源的供暖效率。多热源联网运行可以提高集中供暖网的可靠性。当某一热源或某一管段出现故障时,只要通过正确调节调度,就可以满足热用户的需要。对于大型多热源集中供暖网来讲,如果由主热源按照运行调节曲线调节热网中的流量或温度,将会产生巨大的滞后性从而导致热网供暖的不均匀,因此应该按照各个换热站实际所需的热量进行调节,在热网供暖量充足的时候进行按需供暖,供暖量不足的时候进行均匀性调节。

(一)现代供暖系统消耗能量的环节和评估

供暖系统由热源把热能送达热用户,一般都要经过热制备、转换、输送和用热这几个环节。我国城市集中供暖热制造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煤、油、气)的区域锅炉房和城市热电厂。区域锅炉房的主要耗能设备是锅炉、燃料输送及灰渣清除机械、鼓风机和引风机、水制备和输配系统的水泵(循环水泵,补水泵和加压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燃料、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暖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热电厂是由抽凝式、或背压式(包括恶化真空)供暖机组排、(抽)汽通过热能转换装置(通常称 为首站热交换器)传递给热网系统;首站是供暖系统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输配系统的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蒸汽、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暖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热能输送由热网承担,供暖管道由钢管、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其结构和材料选择依敷设而异。管道敷设有架空、管沟和直埋三种方式,它们的能量消耗是沿途散热的热损失和泄漏的水、热损失。一般可用热网热效率来表示其保温效果和保热程度;热网补水率来表示热网不泄漏的程度。在热网管线上有时还设置中间加压泵,以降低和改善系统水力工况(设置在非空载干线上,还能节省输送电耗),它的能量消耗设备是水泵,可用单位供暖量的耗电来评定耗能水平。

能量转换是通过热力站热交换器把一级网的热能传递给二级网,并由它输送到热用户。热力站是二级网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二级网系统循环水泵和补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一级网高温水/蒸汽、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暖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用热即终端系统用热设备。城市集中供暖主要是建筑物内的采暖(为简化分析只谈最大热用户)。一般都是通过采暖散热器把热传给房间以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它的耗能设备是采暖散热器。其能量取决于建筑维护结构保温性能、保持的室内温度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其耗热量可通过计量进入的循环水量和供、回水温差积分获得。通常以单位供暖面积的耗热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二)热水管道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

(1)管道外径。管道散失的热量随管道外径的增大而增加。管道外径越大,管道内水向管外传递的热量增多。

(2)输水温度。在输水温度较低时,管道外径对管道散热损失的影响较大,反之,在输水温度较大时,管道输水温度对管道散热损失的影响较大。

(3)管道热导率。当保温材质热导率较大时,管道散失的热量在不同管径处随保温材质热导率的增大,其差距逐渐增大。

(4)土壤热导率。管道散失的热量随土壤热导率的增大而增加。土壤热导率较小时,管道散失的热量在不同管径处随土壤热导率的降低,其差距逐渐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大。

(5)保温层厚度。管道散失的热量随保温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保温层越厚,其传热热阻越大,传递到土壤的热量就越少。当保温层厚度较小时,管道散失的热量在不同管径处随保温层厚度的降低,其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当前国内供暖系统绝大多数采用的定流量质调节运行方式应装设自力式流量控制器,对于近期即将采用或正在采用的变流量调节的系统应装压差控制器。在用户楼栋入口装设流量控制设备,对各楼之间流量分配进行调节;在立管上装设平衡阀平衡各立管之间的流量,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区内建筑物之间和建筑物内部房屋冷热不均的问题。

(三)供暖系统水力平衡调整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应该组织专人负责。供暖系统水力平衡后,可使系统经济运行,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供暖系统水力平衡,流量在各用户之间合理分配,是实行量化管理、保证供暖质量的基本条件。

(1)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所谓'节能潜力'是预测一定时期内,耗能系统和设备的各个环节,利用当前科学技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优化系统和设备以及用户能接受的措施后,可取得的节能效益(减少能耗量或降低能耗率)。也就是说,预测通过技术改造和用户可接受的有效措施后,可取得的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