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四第一学期个人总结

大四第一学期个人总结

大四第一学期个人总结

大四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学思想;复古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9-0102-10

何宗美(1963—),男,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文学;刘敬(1981—),女,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其三,剑走偏锋,撰述重点转移到文学批评之外,回避有关作者复古创作与主张的信息。例如,顾癛诗文集提要对其多部诗文集的创作时间详细记述,论及复古派身份仅“羽翼李梦阳”和“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12)两句;《郑少谷集》提要除了引用王世懋“诗虽多摹杜,犹是边、徐、薛、王之亚”(13)之论外,也未多加阐述;《对山集》提要重点记述康、李恩怨及康海诗文的删削过程,略及其文曰“逸气往来,癝然自异,固在李梦阳等割剥秦汉者上”(14)。事实上,三者对七子派均有突出的理论贡献,创作亦可圈可点。四库馆臣模糊的评述造成这些成员理论、创作等大量信息的疏漏,在《总目》的批评视野下,他们的地位、作用及影响自然被淡化。

次曰“侧击法”。四库馆臣撰写提要时,往往利用非七子派作品提要,从另一视角间接评述七子派,旁敲侧击,刻意塑造和夸大七子派在明代文学中的消极形象,这可称之为“侧击法”。

四库馆臣通过三十余条非七子派作品提要(15),对七子派给予进一步定位。这一部分是《总目》评述七子派及明代文学复古问题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其中,或上溯到明代文学史的源头,着意于复古倾向接近的作家作品,例如,《大全集》提要对高启与七子派的对比:“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16)或立足于同代作家的视野,突出文学主张的差异,如称杨慎之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又称其文“犹存古法,贤于何、李诸家窒塞艰涩,不可句读者”(17)。更多的是将七子派及其引领的复古思潮作为批评背景,例如,以“正、嘉之间,七子之派盛行”为背景,盛赞陆深“独以和平典雅为宗,毅然不失其故步”(18),又称李舜臣“于时北地、信阳之学盛行于世,方以钩棘涂饰相高,而舜臣独以朴直存古法”(19),而称赞孙继皋诗文“雍容恬雅”也同时强调:“七子之风未艾,三袁之焰方新。或棘句钩章,或矜奇吊诡,操觚者出此入彼,大抵随波而靡。”(20)几乎已视复古浪潮为文学发展的逆流。

正是通过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的对比,辅以背景式的渲染,四库馆臣对七子派及复古浪潮的负面评价,强化并辐射到整个明代文学史。这种做法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由此,七子派“钩棘涂饰”的恶评几成定论。

从微观批评到宏观架构,《总目》实现了对七子派的多角度定位。在其批评视野下,七子派成员的合理性主张和多元化风格被淡化,整个流派的负面形象被放大,以致在“复古”、“模拟”与“七子派”间形成一种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依托官方学术力量被固定下来,无形中构成强大的思想约束和话语权力。同时,大量的七子派作品不被《四库全书》收入,也不被《总目》著录,这无疑是四库馆臣对明代七子派和文学复古运动设置的一种接受障碍。这些约束与障碍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和认识: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似等同于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风潮;明代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思想,似等同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结果,似乎就是剽窃模拟成风、门户纷竞无休的乱象。尽管这种认识在明代文学研究的具体领域渐被澄清,但其在文学史、学术史及一般常识层面仍然影响深固。究其由,则因我们对《总目》及其观念体系尚未作过彻底的清理。

二、梳理:《总目》复古问题的全景考察

既然《总目》对七子派的定位存在偏差,一些问题就值得继续追问——复古的潮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复古问题在整个明代诗文发展史上呈现何种风貌?《总目》对七子派的评述,是否意味着四库馆臣有反复古的审美倾向?要解答这些疑问,需要对明人别集提要进行整体观照,聚焦《总目》的批评视野及其思想动机。

(一)标举背后

《总目》对明代文学并非完全否定,甚至有的方面还给予了极高的褒扬,例如明初洪武时期文学。《四库全书》收入洪武一朝的作家作品超过四库明人别集总量的1/4,在这些作品提要中,其诗文以“古法”、“古格”而见称许者颇多,包括像宋濂和高启这样的诗文大家。四库馆臣以为“孝孺殉节后,文禁甚严”(21),成祖的政治高压结束了明代国初诗文“各抒所长,无门户异同之见”(22)的创作局面,正统至正德“数十年间,惟相沿台阁之体,渐就庸肤”(23)。因此,明前期诗文获得称誉最多、著录数量最大的是洪武时期的作品,也就是说,在四库馆臣描述的明代文学演进脉络中明初洪武时期文学处于它的最高峰,这个时期的文学在四库馆臣心目中基本上是受到肯定的,甚至得到某种程度的标举。

这不仅势必造成对明代文学史是倒退的文学史还是发展的文学史,即标举明初还是肯定晚明的根本分歧,而且势必造成四库馆臣文学复古的双重标准而使其看法自相矛盾、难圆其说。我们发现,尽管《总目》对七子复古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实践持反对态度,却又对明初作家存“古法”、合“古调”、备“古格”的创作现象大加赞赏。如称孙癟“卓然有古格”(24),称赵窸谦“意度波澜颇存古法”(25),称钱宰“吐辞清拔,寓意高远,刻意古调,不屑为艳仄之体”(26)。又如,高启之诗以“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据明一代诗人之上”(27);宋濂以“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为“开国文臣之首”(28)。相反,对于未能彻底具备复古格调的诗文,四库馆臣颇有微词,如对孙作“虽颇拔俗而未能造古”(29)表示遗憾。

四库馆臣对明初诗文复古的态度,与其对七子派截然不同,并刻意加以对比。高启“诗才富健,工于摹古”(30),则谓:“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31)朱彝尊批评胡奎之诗“诵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四库馆臣则称“视后来之捃拾摹拟者,固有间矣”(32)。甚至在承认王癡之诗“斤斤唐人之调”、“诚有拟议而不能变化者”之同时,四库馆臣又持以“不以王、李流弊预绳明初人”(33)的观念。而这种“若古人集中所已有”、“斤斤唐人之调”的明初诗文,与“斑驳陆离,如见秦、汉间人”(34)的七子派作品,不同在何处,何以区别对待,四库馆臣则语焉不详。

明代文学的复古流脉应当上溯至明初,明初诗人创作及理论方面的实绩,对中期七子派的复古运动有莫大的启发。复古运动的领袖何景明、李梦阳参与过袁凯作品集的删定与刊刻,其中何景明作序推袁凯为明初诗人之冠。可见,七子派的目光曾经有目的地投向明初。四库馆臣虽也关注明初的文学复古,如林鸿等人“论诗惟主唐音”(35),袁凯“古体多学《文选》,近体多学杜甫”(36),但在《总目》中扬此抑彼的评价,事实上遮蔽了二者间的联系。

(二)缄默背后

作为清朝官学性质的《四库全书》及《总目》,其体系并不完备,更谈不上完美。以明代文学为例,代表晚明文学成就的公安三袁、钟惺、谭元春以及复社诸子的作品皆被《四库全书》拒收,有的甚至在存目中也未著录。这样,一部完整的明代文学史实际上被四库馆臣无情腰斩,而对晚明文学来说它在《四库全书》的体系中也就基本上“缺席”和“失语”了。明代文学被腰斩的结果,也不利于完整地认识文学复古运动。学界通常所说的“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37),因清王朝对复社倡导的士人运动及反清复明活动讳莫如深而未能进入《四库全书》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从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展演变史来看,当七子派在文坛沉寂一段时期后,复社领袖再度标举前后七子的文学旗帜。“在文学上,复社既没有在四派之外自辟蹊径,也没有倾向于唐宋、公安、竟陵中的任何一派,而是态度鲜明的表示要取法七子,不遗余力地捍卫复古派在文学史上的正统地位”(38),而复社对明代文学发展方向的选择与调整很大程度上成为明清之际文学史演进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博览群书、淹贯经史的《四库全书》编纂者想必是清楚的,但他们却不能不为现实的问题所困惑——一方面要尽可能全面系统地纳入明代文学大家的诗文集,另一方面复社作家作品又在禁忌之列,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也不能随意自作论评。就便促使四库馆臣对复社为代表的第三次文学复古运动几乎保持一种特有的缄默态度。

由于复社作家的诗文集不被《总目》著录,有关明代文学史的最后一次复古浪潮信息在该著中自然难以捕捉,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可寻。比如,《怀麓堂集》提要就有隐约的表达:“盖明洪、永以后,文以平正典雅为宗,其究渐流于庸肤。庸肤之极,不得不变而求新。正、嘉以后,文以沉博伟丽为宗,其究渐流于虚癢。虚癢之极,不得不返而务实。二百余年,两派互相胜负,盖皆理势之必然。”(39)这段话是对明代文学史作出的整体概括,既讲到文学史演进阶段的划分,也讲到文学流派、思潮发展之大势。论者对明代文学分期采用两分法,即一为“洪、永以后”,一为“正、嘉以后”,其总体情况是对明代前中期文学的评价较为清晰,明代后期文学的轮廓则极为模糊。但细心的读者,当在其个别语句中寻出些许端倪来,例如所谓“不得不返而务实”指的应该就是明末以复社为代表的文学复古运动的进一步推进,只是碍于禁忌,难以详加论说,故不免含糊其辞。乾隆皇帝在文化政策上修书与文狱相表里,强调“明季诸人书集,词意癤触本朝,自当在销毁之列”(40),将万历中期以后书籍列为四库禁毁的重点,且对稗官私载和诗文专集尤为关注(41),这促使四库馆臣对晚明诗文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故像陈子龙这样的明末文学大家,虽在乾隆中期得谥“忠裕”,但他作为复社成员抗清复明的政治立场和推崇华夏正统文学的文化立场,都难免“癤触本朝”。与此同时,以“尊经复古”为宗旨、依托文社兴起的复古浪潮自然在《总目》中无从获得它应有的位置,四库馆臣虚与委蛇的论述也只能点到为止。

(三)尺度背后

《总目》对明代诗文复古问题态度比较复杂,但在审美标准的使用上却大体一致,往往以前代诗文典范作为衡量明代诗文的基本尺度。如评王恭之诗“吐言清拔,不染俗尘,得大历十子之遗意”(42),张羽之诗“规摹盛唐,不落纤巧之习”(43),郭谏臣之诗“婉约闲雅,有范成大、陆游之遗”(44),娄坚之文“沿溯八家,而不剿袭其面貌,和平安雅,能以真朴胜人”(45)等。由此可知,《总目》的文学审美标准呈现出浓厚的复古倾向,虽于秦汉、盛唐之外兼取中唐及宋代的美学风格作为标准,究其实质,并未超越复古的审美范畴。

四库馆臣在明代文学复古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即对七子派之外的作家所持评价尺度较宽,多予以正面肯定,相反,对七子派则投以批判的目光,这样做的目的是刻意凸显七子派复古主张的褊狭,但同时也暴露出自身对明代诗文创作和文学整体演进缺乏统一、融通的批评态度,当然,从传达清廷思想观念这一点来说又始终体现了一以贯之的倾向。作为官学代言的《总目》与一般性的书目提要类著述完全不同,不仅每一种书的著录经过了政治上的严格筛选,而且每一则提要的文字所表达的思想也受到政治上的约束和控制。这样就形成《总目》的一些基本特点,并注定有它的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观念先行,二是表达的不自由。为此,它不能不过于讲究思想策略和表达技术,如在李梦阳《空同集》提要中,惯于引经据典以坚其说的四库馆臣对此前朱彝尊所做极有说服力的辨析置若罔闻,朱彝尊论李梦阳曰:“盖多师以为师者,其谓:‘唐以后书不必读,唐以后事不必使。’此英雄欺人之言。”(46)四库馆臣对此只字未提,亦不予引录以作驳斥,这样做显然无意让此论依托《总目》而传播,也说明为保证《总目》批评的权威性,四库馆臣尽可能消解不同观点的影响。特别是,四库馆臣有时甚至不惜用作伪的手段或歪曲事实的做法来“证实”先入为主的预设观念,如在边贡《华泉集》提要的三段引文中,所谓胡应麟《诗薮》之语并不见于该著,不免有杜撰之嫌疑;今从《诗薮》相关之论完全可以判断胡应麟是不可能对李梦阳、何景明作出像《总目》引录的这种论调的。再如陈子龙之语实出自宋徵舆,而陈子龙评边贡的原话是:“廷实粗率未除,然时见精诣,五言尤称长城。”(47)与《总目》所谓陈子龙的评价(宋徵舆语)差异较大,四库馆臣之所以要偷梁换柱,其原因是陈子龙本身就是明代复古派的代表人物,引用他的话更能支持《总目》的观点——“三人所论,当以子龙为持平矣”(48),在此显然是以陈子龙来为边贡及其《华泉集》定调,但问题一旦被揭露,其说则不攻自破。

有观点认为“与明代一样,整个清代前期的文坛依然被学古复古的儒学思潮主宰着,所不同者,清人之复古理论完全建立在对前代复古之风的历史反思的基础上”(49)。细较之,清人“反思”的端绪实出于明末复社:“复社文学复古的最终指向是‘力返风雅’,文学审美的最高追求是‘温柔和平’。”(50)入清后,这种观念赖遗民学者及其门人存续和发展,四库馆臣的复古审美倾向正渊源于此,再上溯则不能不与七子派相关涉。但若单纯因循《总目》的批评指向,不仅对七子派难以窥见全豹,整个明代诗文的复古流脉也会沉埋在回环结构的撰述之中。事实上,七子派复古运动绝非明代诗文发展史上的“孤岛”。终明一代,在学习和借鉴古人的道路上,文人们进行了严肃的探索。他们转益多师、上下求索,也绝非“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那么简单。满怀复古理想的明代文人,或许在取法前代的问题上主张有异,在借鉴模仿的方式上取径不同,在创作实绩方面也有高下之分,但正因如此,明代诗文复古的洪流才会澎湃激荡、波澜迭起,有着进取的张力。而这些,并未得到清代官方学术的认同。四库馆臣对明代复古诗文的复杂态度,是其文学观念在官方学术语境下的具体形态。

三、解析:《总目》复古批评的双重局限

以掩其长而发其短的态度评价七子派,以截其源而断其流的结构概括明代复古诗文,显然与四库馆臣“扫除畛域,一准至公”的学术姿态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追求南辕北辙。究其因,又非惟简单的是非对错可以解释。解析整个明代别集类提要,对其撰述结构和批评标准中存在的局限进行分析,将有利于更合理地剖析这种现象,从而更准确把握《总目》对明代复古诗文乃至整个明代文学的定位。

(一)撰述结构的政治约束

《总目》对明代复古诗文的评价分散而态度不一,但梳理过后仍能看出具体态度倾向,简言之,前期褒扬,中期贬抑,晚期缄默。撰述结构与之对应,《总目》只较多著录明初诗文,而中期七子派诗文则著录较少,末期复社诗文更删弃不论。撰述结构安排,既有《总目》编撰体例的限制,更受政治意图的约束。在体例上,为了保持学术史、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等因素的平衡,四库馆臣撰写明人别集提要时,倾向以诗文流派的递嬗为经线,并纬以生平爵里、师承交游、迁谪荣辱、诗文批评等内容。以流派为诗文发展史的基本单元,需要突出流派的主要特征,七子派的模拟缺陷被放大和突出,不能排除体例因素的影响。

然而,《总目》撰述结构的深层动机不在体例,正如明末复古诗文被删弃一样,明初诗文被推崇的原因同样复杂。事实上,明初诗文典重淳厚的庙堂风格和“无门户异同之见”的创作现象,是明初相对统一稳定的思想局面在文学上的体现,四库馆臣的推崇,更多的是官方意志对这种思想局面的认同。同时,“运当开国,多昌明博大之音”(51)呼应着“哀思关乎国运,而明社亦于是乎屋矣”(52),推崇明初伏下否定明末的线索,这种“气运观”批评实为官方的政治意图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一来,明代复古文学几乎被清代官方学者完全否定。这种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人对整个明代文学的认识,所谓“明无诗”、“明无文”的观点无疑受其影响。

一些当代学者指出,明代文学复古思想及实践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既包括由元而明、由明而清朝代更替的重大历史变革在明人文化心理上的影响,也包括党争、阉祸、权佞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对复古思想的刺激,更包括明代人对传统审美典范和华夏正统文学的醉心,等等。(53)正因如此,《总目》若不否定七子派,不切断复古潮流的脉络,将意味着清代官方要从根本上肯定明代文人为重建华夏传统审美典范和文化传统所做的努力,肯定明代文人为了制衡皇权、维护社会公义不惜殒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肯定明代文人对自由文化人格的体认和追求,以及明人抗清的正义性和合理性,等等。这是当时仍被许多人视为“非我族类”的统治者不可能接受的,尤其是“这种思想在满汉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明末,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54),乾隆皇帝当然忌讳翻这本敏感的“旧账”。修书的政治意图就是“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55),消除人们思想中绵绵不绝的文化情结。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作为官方学者,四库馆臣很难将汉学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宗旨充分贯彻下来。所谓“《四库提要》就是汉学思想的结晶体”(56),主要是指考据、校勘、辑佚、辨伪之类比较纯粹的学术行为,而非思想和话语层面的学术自由。“扫除畛域,一准至公”也不过是个学术姿态而已。

政治意图统摄下的提要撰写,就像骨骼被强行扭断又错接的肢体——尽管毛皮肌肤看似正常,内里却病态畸形。梁启超谓“《四库提要》这部书却是以公的形式表现时代思潮”(57),事实上这是一种过誉,并不十分可靠。从社会思想背景来看,该著完成于一个鼎盛下掩藏着危机的时代——危机,使政治有干涉学术与思想的必要;鼎盛,使政治仍有左右学术与思想的可能。通过控制官方学术,促使整个思想学术领域与政治需求步调一致,才是清统治者对《总目》的根本要求,也是其对时代思想做出的反应。由此看来,分析《总目》撰述结构的政治约束,或主要不在于正误即价值之判断,而在于一种“还原——再认识”的理解思路之确立。

(二)批评标准的逻辑矛盾

《总目》对明代文学复古否定判断的形成,除外部政治约束的“有意为之”之外,亦有文学批评内在因素的作用。即使同样立足于复古,批评主体与客体也可能产生尖锐的对立。这种对立,源于批评标准内部的逻辑矛盾。

复古诗论观至严羽《沧浪诗话》得到总结,一度成为传统诗论的主流观点,长期影响诗歌理论与创作,至明清时期仍不例外。高启“诗之要三:曰格,曰意,曰趣”(58),李梦阳“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59),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严羽的“诗法”、“诗品”(60)等论。清代的“神韵”、“格调”、“肌理”等主张,亦与此论大有渊源。曾任纂修官的翁方纲,更是四库学者中推崇严羽诗论的典型,《总目》中曰“古”、曰“格”、曰“趣”的评价,亦绝非鲜见。然而,当明代复古创作遭遇清代复古批评时,却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当明代诗文的格调、法度与前人风貌太似则陷入“食古不化”、“剽癳秦汉”的恶评;相反,若不假前人,自我作则,则又讥以颇失古法,体格勿训。如,高启“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长,无不兼之”,但馆臣仍惜其“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在这种悖论中,明人似乎无路可走。

客观地讲,单纯的复古对创作的超越有极大限制,创作主体容易在学习、借鉴、模拟的过程中丧失个性和特质。尽管明代诗文复古思想本身蕴含着超越的理想,但由复古达到超越,不仅需要文人的天资和素养,更需要时代潮流的推动和适宜的社会环境。从封建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来看,明代已经进入制度衰落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强化中渐显失控,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不能与上升期和鼎盛期的汉唐同日而语。明代人从汉唐架接过来的理想,只能是“桔生淮北”的结果。从整个雅文学(主要是诗文)的发展流脉来看,明代处于极为不利的阶段:一方面,在经历了盛唐之音和两宋变调之后,雅文学已不可挽回进入“黄昏斜阳”的情境;另一方面,元朝的文化政策也使雅文学的发展雪上加霜,而俗文学兴盛,不仅在人才和创作层面对雅文学构成冲击,并且造成雅文学在文学精神和文化传统上的断裂。因此,不管明代文人的主观愿望如何,要恢复雅文学昔日的辉煌,几乎是个不可能实现的使命,因为时代的缺憾是明代文人个人的才情难以弥补的。

明代复古诗文的“穷途”,亦可反观《总目》文学批评的“失路”。《总目》批评植根于整理

大四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观影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县教育局大教德艺体关于上好20xx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通知要求,我校在开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组织全体认真学习文件的基础上,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现将具体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赵主任为副组长,大队干部、班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按计划开展工作。

二、具体工作实施情况。

1、抓好校内外环境整治,校园面貌新,周边环境好,以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环境卫生建设,以文明、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迎接新学期,确保上放学秩序井然。

2、积极办好黑板报,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发动学生劝慰父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庭、社区、学校践行文明、倡导节能,争做文明的小公民。

3、举行了奉献幸福的开始的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校长作了热情洋溢的国旗下讲话,在开学典礼上,有校长的发言、教师代表的发言、学生代表的发言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的奉献,体验了奉献。

4、31日开学第一天,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奉献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在课上,各班的活动形式多样,有以班队活动的形式开展,有以学生讨论的形式开展,有以观看教育片的形式开展使学生更进一步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视野。

5、9月3日9点,以班为单位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全校师生认真观看,认真做好笔记,高段学生并写出了观看感。学校并组织专人负责,将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及开学第一课的收看的信息及时发送到了网上,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教育局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并力争使各项工作都取得好的成绩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观影活动工作总结

为迎接抗战胜利x周年纪念,学习党的艰苦廉洁的精神,爱祖国爱人民,更好的为祖国做出贡献,XX小学于20xx年x月x日观看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并由团总支对到场班级负责人签到。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英雄不朽

分为四个课时:爱国,勇敢,团结,自强

第一课:爱国战争年代里,爱国就是为祖国和同胞贡献自己的一切,今天,就是把祖国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它,建设它,就是爱国。

第二课:勇敢在战火中,勇敢就是不怕牺牲的出国查字典奉献精神,今天,不怕困难,勇于担当,就可以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三课:团结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时候,只有同心协力,并肩战斗的团队才能克敌制胜;今天,团结表现在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合作共赢。

第四课:自强今天,同学们是未来的主人,只有自信、自主、自强,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综上,此次活动宣扬了我们老一辈抗战英雄的精神风貌,使同学们学习到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达到了预期效果。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观影活动工作总结

20xx-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如期拉开序幕,新的学期在小朋友们翘首盼望中来到了。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是送给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礼物,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契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了x月x日晚上20:00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首播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此节目正当开学和纪念抗战胜利x周年之际,并以此作为开学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节目,已经初步形成了教育品牌,受到学校和师生的欢迎,接到通知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实际,研究有效的活动开展办法,并依据文件精神印刷了《至学生家长一封信》将通知下发到各班,以确保将本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 英雄不朽 为主题,将分为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四个篇章,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嘉宾,上至九十多岁的抗战老兵和老艺术家,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共同来缅怀这段历史。

同时邀请了00后大家喜欢的偶像,比如马天宇、凤凰传奇、谭维维、TFboys组合与70年以前的抗战老兵带领广大中小学生去缅怀这段历史,去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

大四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通过《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重庆市第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孙政才同志主持大会并讲话。

5月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胜利闭幕。

这次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是一次团结民主、凝心聚力的大会,是一次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的大会,必将对重庆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市人民,满怀信心向着新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大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政才同志主持闭幕大会。

大会执行主席孙政才、张国清、张轩、徐松南、唐良智、刘学普、吴存荣、张鸣、曾庆红、燕平、陈雍、王显刚、陈代平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上午8时30分,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大会举行,唐良智同志主持。到会的750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重庆市出席党的代表43名,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孙政才同志当选党的代表;选举出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84名、候补委员15名,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51名。

选举结果宣布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上午11时20分,孙政才宣布闭幕大会开始。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批准孙政才同志代表中共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大会认为,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实事求是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科学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今后五年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对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明确要求,是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行动纲领。

大会认为,报告阐明的大会主题符合中央精神,切合重庆实际,顺应人民期盼,体现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明确了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党和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最具标志性的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重大飞跃,形成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完成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视察重庆重要讲话提出的“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大会高度评价四届市委的工作。大会认为,市第四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一心搞建设,埋头促发展,全力抓治党,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清除薄熙来案件恶劣影响和“薄、王”思想遗毒。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市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

大会强调,必须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些宝贵经验和重要原则必须长期坚持。

大会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大会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扬鞭奋蹄、埋头苦干,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奋斗。

大会强调,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严管严治促进标本兼治,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3300万重庆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要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用实际行动诠释信仰的力量,为人民谋利、为党旗添彩、为时代增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重庆市第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共重庆市第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

孙政才在热烈的掌声中作了讲话。他说,大会期间,全体代表肩负着全市176万党员的信任和重托,承载着全市3300万各族人民的愿望和期盼,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大会圆满成功作出了巨大努力。

孙政才指出,这次党代会通过了一份好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市纪委,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重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坚强保证。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迅速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把大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全市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全体代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贯彻落实大会部署和要求,切实肩负起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实践者推动者的责任,不辜负全市党员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

孙政才强调,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承载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谆谆嘱托,寄托着全市人民的殷殷期盼。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群众,走对路、扎实干,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大四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作为19级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按照院总支分工,今年我分管团总支、19级日常管理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报告如下,请予审查:

注重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素质。今年5月份以来,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党委要求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了个人承诺、评诺工作,以学院教学活动为中心扎实高效地开展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兑现承诺”。11月份,按照校团委要求,认真开展了“五赛五优五在前”活动,布置召开了学院动员会、推进会,使**学院各班团支部在活动中明确了目标,强化了责任,提高了工作水平,进一步浓厚了优良学风氛围。

分管学院团总支工作,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与引导。第一是以“团校培训”、“推优入党”、“主体团日”、“团代会”等活动为手段,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建设。10月份,通过召开全院团支书会议,经民主表决,组织审查,共推荐了46名同学入校党校学习;团校培训和结业考试,我都到现场进行了安排组织;组织了13个团支部开展了“庆祝祖国61周年”主体团日活动,共有2个班级获优秀组织奖;**学院成届次化得团代会已形成特色,今年的团代会也得到了学工部和校团委的高度肯定。我深知团员思想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会议上教育、实践上推进才能为青年团员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是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课外科技文体活动,全面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提升其综合素质。本年度扎实完成常规工作,保证日常稳定安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推进学风寝风建设, 开展了通过举行各种学习座谈会以及各种竞赛活动,如“爱我中华”演讲比赛、辩论赛,开展课外阅读等,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学术讲座,100%完成团费收缴,超额完成团属报刊征订任务,组织团校培训与学习,进行了素质认证的工作,精心组织了“寝室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推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乐于贡献社会的精神;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科技文化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具有我系特色的各项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课外科技创新方面,我指导学生获得湖南理工学院2020年寝室文明创建ppt制作竞赛三等奖;今年4月,院团总支举办了颇具专业特色的“**学院第三届建筑文化节”,包括建筑历史文化知识竞赛,CAD绘图竞赛,手工绘图竞赛,工程测量竞赛、学术讲座、测量竞赛等各项特色活动,在上届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两项专业活动,扩大规模,提高了影响力。在挑战杯中获得校“优胜杯”佳绩,其中获特等奖四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在校科技创新节当中,19名同学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考赛方面,我院团总支组织了校物理竞赛、大学英语竞赛及其他专业考赛,组织承办的我校第二届结构模型创作大赛,我院27名同学获奖,选拔的两组选手在湖南省结构模型创作竞赛中,获两个二等奖;在湖南省力学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一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在湖南省测绘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二个二等奖;在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数学竞赛(非专业组)中获得二个二等奖等佳绩。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我院团总支配合校团委成功举办了“新余坪、新规划”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国百个重点团队之一,服务团志愿者在对余坪乡28个行政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余坪乡党委行政提供全乡“三集中”、“三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在余坪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本人也获得了湖南省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体育运动方面:在2020年上学期的校篮球联赛中,我学院队员刻苦训练,奋勇拼搏,取得了篮球联赛全校第一名,实现三连冠的佳绩;乒乓球联赛全校第五名;网球联赛全校第六名;“阳光杯”校足球联赛获全校第二名;校运会上,我院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此外,团总支还组织了学院08级班级足球赛、学院班级篮球赛活动等。文艺活动方面:3月底,成功举办了我院一年一度的Super King歌唱比赛;校华尔兹比赛中,我学院荣获三等奖佳绩;校健康活力操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举办学院三.八节女生系列活动;11月,我院团总支经过为期两个月的精心策划准备,举办了2020年**学院迎新晚会,盛况空前,赞誉不断。

第三是搞好团总支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团总支的工作好不好,重点是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过不过硬。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不断琢磨、思考、研究。针对我院学生获奖面不高的情况,我向陈书记提议系统评选2009-2010年度院级先进班级与优秀个人,此次共评选出3个优秀班级,3名优秀班主任,205名优秀个人,评优的推行倡竖典型,极大地鼓舞了我院学生努力拼搏,勤奋学习,使我院学生的综合获奖面提高到50%,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就业竞争力。每届团总支学生会换届我都会亲自对笔试精心命题,面试时我也会找该生的年级辅导员、寝室成员、上届学生及其本人多方面谈话,了解情况后再结合其平时表现、综合素养确定名单并报党总支审议。对成立后的班子,每两周一次的工作例会我必会参加,主要是部长述职,大家共同探讨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我特别强调班子队伍的团结,并通过团学干部球赛、联谊会等活动拉近成员的距离。我还制定出台团学干部奖惩制度,鼓励团学干部进行学习竞赛,淘汰考试不及格的成员。通过这些措施,我致力形成干部队伍团结一致、奋发上进的氛围,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今年校团委对四个学院的团总支进行了五四表彰,在院总支、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团学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团总支被评为湖南理工学院2020年度五四红旗团总支。

分管19级学生日常管理,主要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带动引导19级学生。一是组织各项活动让学生树立目标,提升综合素质。我认真组织了全年级的职业规划大赛,让度过大一迷茫期,迈入大二选择期的学生尽快明确奋斗目标,找到工作重心。同时从抓英语四级、举办学术讲座和“英语话剧之夜”等各项专业活动等方面来促进学风建设,通过公布年级到课率、卫生寝室名单、设四级过级率专项班费奖励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学风、寝风。

大四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是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资本,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而非物质资本。在今天,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自然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加工,才能形成物质资本,人力资源必须通过投资开发,才能形成人力资本,否则,它仅是一种原生劳动力,既无技术又无知识。人力资源投资有很多形式,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重要形式。教育投资的结果体现为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文盲率的下降和技能水平的上升。本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四川省统计年鉴,分析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民族贫困地区人才引进中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的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及木里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接近63%,总人口734万(2010年末),占四川省总人口的816%。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有51个县级单位。这里是四川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据统计,2010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均收入不到四川省平均数的80%,四川省3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20个位于四川民族自治地方①,这里也是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和四川藏区等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域。同时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大多处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对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要实现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与全国的同步小康,必须进一步加强人力投资,特别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本文基于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分析受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民族贫困地区通过引进人才提高人力资本存量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一、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教育素质分析民主改革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以来,在中央政府和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文盲率大幅度下降,这对促进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整体上,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文盲人口还比较高。现以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文盲率、教育结构等方面分析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受教育状况。

1.平均受教育年限

首先分析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某一特定年龄段人群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限总和的平均数,是测度人力资本总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采用的计算公式是:

H=∑iPiP×Hi

其中,H代表平均受教育年限,Pi是第i类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我国人口普查把6岁及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划分为未上过学(含扫盲班)、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等类别;P代表6岁及以上人口总数,Hi是第i类受教育程度的教育年限,本文的计算采用的是:未上过学0年,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中专)12年,大学专科15年,大学本科16年,研究生19年。

表1给出了四川民族自治地方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四川民族自治地方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2000年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图1)。2000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为505年,其中男573年,女437年;到2010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634年,其中男681年,女585年,分别较2000年提高了129年、108年和148年,高于同期四川省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幅度(分别为107年、092年和124年)。

第二,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四川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总体上在缩小。2000年6岁及以上总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与四川省相差2年,其中男18年,女217年;到2010年时差距分别为178年、164年和193年。缩小的幅度分别为3960%、3141%和4966%,特别是女性差距缩小幅度最大。

第三,从性别差异看,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要长于女性,不过差距在?s小。2010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女性的116倍,2000年为131倍。尽管如此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性别差距还是高于四川省的平均数(109倍)。

第四,少数民族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遍较低。2010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总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24年,男574年,女472年,不仅低于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而且低于同年四川省少数民族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五,四川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大,各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差异显著。如表1所示,在自治地方层面,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低的是木里藏族自治县,总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差239年;若从县域层面看,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是汶川县(879年),最小的是石渠县(265年)。把2010年和2000年51个县域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如图2中左图所显示的县域平均受教育年限密度图,可以看出,一方面2010年与2000年比较,平均受教育年限均有提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县域间平均受教育年限存在显著差异。

2. 文盲率

下面分析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情况。如表2所示,2000年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文盲率有了大幅度下降,15岁及以上总人口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2942%下降到2010年的1968%,下降了974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人口文盲率从2000年的2093%下降到2010年的1420%,下降了673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从3849%下降到2547%,下降了1302个百分点。

不过,与四川省平均水平比较,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文盲率依然偏高。如15岁及以上总人口文盲率比四川省高出1313个百分点,男性高出1042个百分点,女性高出161个百分点。而且少数民族人口文盲率更高,2010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文盲率为1947%,其中男性2225%,女性3666%。在性别差异方面,女性人口文盲率高于男性,例如2010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女性文盲率高出男性1441个百分点。文盲率的区域差异很大,如在自治地方间,木里藏族自治县2010年文盲率高达3766%,其中木里藏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文盲率高达8725%,而文盲率最低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盲率为1239%,即使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文盲率为1447%。在县域层面,文盲率最高的石渠县,文盲率为6509%,最低的马尔康县,文盲率仅248%。图2中右图显示的是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县域文盲率的变化与分布,可以看出,2010年密度曲线显著左移,说明文盲率有大幅度下降,但县域间差异明显。

3. 人口受教育程度结构

表3给出了四川民族自治地方6岁及以上人口接受各种教育程度的比例,可以看出,第一,2000年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未上过学的比例有大幅度下降,从2000年的3241%下降到2010年的1904%。第二,接受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技能型人口),2010年为489%,较2000年的157%,提高了332个百分点。不过相较于四川省的平均水平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技能型人口比重低。第三,各种受教育程度中,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的比例高,2010年接近70%。小学和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接受的是通识教育,是后续教育的基础。第四,同样受教育程度构成也存在着区域差异。图3为2000-2010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程度构成比较。

表4给出了各种受教育程度的县域差异指数。从变异系数看,县际差异最大的是研究生,其次是大学本科,县际差异最小的是小学。

二、教育与经济发展:基于四川省县域的统计分析1. 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力资本的配置

表5给出了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在业人口的产业配置,表6是职业配置。这两个表是根据人口普查的长表数据计算得到的。可以看出,在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在业人口的产业配置中,第一产业比重高达7589%,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比重最低,其中只有169%的从事制造业;少数民族在业人口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更高达8443%,第三产业为1298%,第二产业只有259%,制造业高低,只有071%。各地区的情况虽有差异,基本特点大体相同(图4)。

在业人口的职业配置表明,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在业人口中农村体力劳动者占比最高,合计为7585%,少数民族在业人口中农村体力劳动者占比在84%以上,与之相对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占比很低,合计不到10%,少数民族中只有762%。(见图5)

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在业人口产业-职业配置说明,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其中又以农村体力劳动为主,即第一产业是传统的农牧业为主,现代农牧业发展很不足。另一方面,如果把非农就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结合,发现四川民族自治地方非农业产值比重超过了非农就业比重(图6),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化的非典型性,即非农产业的发展并未成比例的带来非农就业的提高。

2. 人口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发展

现代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是实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现分析平均受教育年限、文盲率等体现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了使分析样本数能更好地说明问题,这里以四川省181个县为样本。

上面这些发现说明,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确实促进了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而且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仅仅意味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还意味着教育结构的改善,如人口中接受中高等教育比重的上升和技能劳动力占比的增加,还意味着受教育程度的男女平等。三、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才引进的调查分析1. 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教育存在的问题

上文的分析表明,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的发展成效显著,但相对于发达地区和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各民族的教育水平还比较低,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很大。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形式,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力资源培养成人才。教育的结果是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才的总体状况存在着人才总量少,体现为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比重低,脑力劳动者比重低,人才结构不平衡,第一产?I比重过大,体力劳动者比重过大,高学历人才主要进入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而进入创业部门的比重极低。由于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才所处的环境对人才本身的发展不利,限制了人才边际产出的提高。

总之,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才极度缺乏。在这些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本来就少,本地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就更低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从外向内引进人才是帮助民族贫困地区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选择。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对民族地区引进人才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2. 民族地区人才引进问题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2700份,调查对象是四川省各大高校及部分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其中高等院校包括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阿坝州师范专业学院,西昌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泸州医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职业学校包括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回收有效问卷2195份,回收率为8130%。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大学生对民族贫困地区的了解程度

在受调查学生中,大部分同学都自认为对民族贫困地区有一定的了解,其比例74%,有26%的同学不了解。在自认为“了解”四川省民族贫困地区的同学中,有6090%的同学愿意到民族贫困区当志愿者(政府保障其吃住行);6255%的愿意到民族贫困地区创业。在“不了解”的同学当中,有4181%的同学愿意到民族贫困地区当志愿者;4599%的愿意到民族贫困地区创业。

在总体上,大学生愿意为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做贡献的具体情况如图11所示,其中,愿意去当志愿者的占5590%,愿意去创业的有5822%。

(2)到民族贫困地区工作的意向

调查表明,有1105名同学(占5034%)愿意去民族贫困地区工作。在愿意到民族贫困地区工作的1105名同学中,有6172%的同学愿意在民族贫困地区工作一至三年,2125%的愿意工作三至五年,580%的愿意工作五至十年,700%的愿意长期工作。其中愿意从事教育工作方面的占4941%,愿意从事经济方面的占2742%,愿意?氖抡?治方面的占1330%,还有968%的愿意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在不愿意到民族贫困地区工作的1090名同学当中,不愿意去的理由主要是交通不发达、居住条件差、医疗设施不完善、娱乐设施缺乏、家人反对、人文环境不适应等(如图12所示)。

(3)倾向的优惠条件

在所调查的2195名大学生中,如果让其到民族贫困地区工作,有4528%的同学希望得到有关发展机会方面的政策支持,2706%希望得到工资福利方面的政策支持,1850%希望得到创业优惠方面的政策支持,916%希望得到其他方面的政策支持。对于其所希望的工资水平有1581%的同学希望自己的工资是大城市水平的1倍左右,3708%希望是2倍左右,2620%希望是3倍左右,346%希望是4倍左右,651%希望是5倍左右,679%希望是5倍以上。

在优惠政策和工资水平满足的条件下,大学生愿意在民族贫困地区工作的年限如图13所示。

(4)后续选择

如果在五年之内,其工作绩效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并得到一次去外地深造的机会,有8082%的大学生愿意进行深造。在深造后,8082%的大学生中有1905%的愿意再次回到民族贫困地区工作,有5101%的选择在外发展,2993%的大学生不确定是否回到民族贫困地区继续工作。

3. 问卷分析

通过本次问卷统计,愿意在民族贫困地区工作的虽然占5034%,但从其对于工作年限的选择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仅愿意在民族贫困地区工作一至三年,而愿意在当地长期工作的仅700%。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民族贫困地区的工作需求满足后,其愿意在当地长期工作的人数比例也仅有851%。并且,在对于继续深造的优惠条件下,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在外发展,也只有1/5不到的人愿意继续回到民族贫困地区工作。由此可看出,在待遇上提高是无法吸引大学生在当地长期工作的。

另一方面,当大学生在选择到民族贫困地区做志愿者还是创业时,人数都超过了一半,由此可见,还是有大部分同学具有为地区发展做贡献的精神与毅力。

在大学生都往大城市发展就业导致其存在人才浪费的现状下,就以上数据分析,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可以靠引进这部分人才作为志愿者。民族贫困地区政府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志愿者机制:首先在全国各大高校宣传普及民族贫困地区的现状,提出政府保障基本生活,如果工作出色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的政策,以此希望大学生到当地做至少一年的志愿者,并且这也有利于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对其以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这一套机制得以实施,对于民族贫困地区而言,由于每一年都不断的有志愿者来到当地,使得新的思想得以不断输入,这样可以慢慢改变当地人落后的思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还因为引进的志愿者各自擅长的领域都有所不同,这样便可使得当地在各方面都得以发展,并且还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对于创业方面,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当地特色产业的宣传力度并鼓励大学生到当地创业,且对创业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对于愿意到当地工作的大学生,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愿意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为了使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得到发展,希望政府能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以此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得愿意在当地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得以留下并培养当地人才。四、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着力人才引进,推动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小康本文的研究表明,通过《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推动了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但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相较于发达地区,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受教育程度还很低,文盲率还较高,特别是技能型人口比重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还极度缺乏,这对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全面小康是不利的。同时本文的调查还表明,通过志愿行动引进大学生到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是可行的,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可持续的、激励作用显著的机制。

基于本文的分析,我们的政策建议是:

第一,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地位的认识。无论是学者,还是政府文件,都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战略地位有深入的阐述,但在实际中,由于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和收益实现的长期性特征,以追求地区经济增长绩效为目的和任期有限的政府,人力资本的重要战略地位往往体现于标语口号上,没有全部和部分落到实处。根据中国国情,强化人力资本重要战略地位的措施就是应该把党政一把手作为推进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把人力资本投资发展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的不可替代和具有否决权的指标,这样优先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才能做到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和资源配置优先。

第二,切实巩固基础教育的基础地位,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础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环节,而且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虽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有较大改善,突出表现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上,但应该认识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等问题,必须强化基础教育的基础地位。首先,切实增加教育投入,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再次,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把《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最后,借鉴对口支援机制,全面实行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对口援教机制。

第三,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本文的研究表明,技能劳动力比重的提高是增长促进型的人力?Y本投资,而目前四川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结构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技能劳动力比重低。技能劳动力比重的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职业技术教育。首先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充分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职业技术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思路,专业结构与层次结构要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基本吻合,并略有超前。最后,在办学模式上要以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主导。

第四,加强四川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民族地区在人力资本结构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高层次人才(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比例低,这不利于民族地区长期持续的赶超和发展。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和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的实际,应进一步加强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五,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改进人才配置。“大学生热考公务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就业和创业环境的改进有很大的空间。由于有各种管制,市场部门的交易成本高;由于产权保护机制的不完善,市场部门的利益随时面临被剥夺的风险,这促使市场交易的短期化和投机化。因此,必须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花大力气改进商业环境,鼓励有才能的人创业和到市场部门就业,提高市场部门人才的平均能力,这才能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期化,从而利于民族地区长期持续的赶超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