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抗疫培训总结

抗疫培训总结

抗疫培训总结

抗疫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各村(居)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安徽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加强我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我镇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镇动物防疫工作职责,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 主要工作目标:

1、名确职责,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机制。

动物防疫工作在镇人民政府负总责的前提下,逐级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将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村、组和包村干部、村两委等具体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工作局面。对因免疫工作不到位引发动物疫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不履行强制免疫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促其整改并追究其责任。

2、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

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免疫工作计划,做到动物防疫工作年度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督促、有检查。要坚持集中免疫和每月补免日制度。在免疫注射过程中,要坚持村干部带队制度,对个别不配合免疫的农户,要集中力量实行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要求: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的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整体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全面落实狂犬病的免疫,羊小反刍兽疫病和禽H7N9流感,指导养殖户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等其它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免疫记录和档案,全面推行《动物免疫证》入户和畜禽标识工作。

3、做好动物防疫物质保障。

动物疫病防控经费要列入村财预算,确保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做好防疫队伍人员的防护工作,确保人员的安全。

4、加强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

按要求完成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样品采集任务,并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畜禽,要及时进行补免和加强免疫,确保畜禽处于有效免疫保护状态。

5、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要密切注视本辖区内的疫情动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应急预案、技术规范要求建立村报告网络,做好动物疫情排查工作,一旦发现可疑重大动物疫情,应立既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采取边报告、边隔离、边消毒、边处置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6、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督查。

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每一阶段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进行严格检查,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补缺补漏,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7、加强动物疫病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宣传册、等,广泛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和动物产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意识,自觉结受动物免疫,不消售、不食用、不乱扔病死动物。

8、加强动物防疫队伍管理和培训。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六大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按照"县管、镇聘、村用"愿则,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工作,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任的落实。

9、积极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布置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具体考核内容:

(一)、动物防疫工作机制

1、动物防疫工作要有计划、有部属、有督查档案。

2、建立"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各村要建立防疫物质保障制度。

(二)、动物免疫工作管理

1、动物免疫密度要求: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100%,对所有的犬实施狂犬病和羊小反刍兽疫病全面免疫,猪、禽和大牲畜病死率分别控制在5%、13%、1%以下,《动物免疫证》入户率100%;畜禽标识佩戴率达100%.

2、全面推行村级动物免疫日制度,进行月月补免和加强免疫,同时填写免疫档案。

3、免疫档案建立:免疫档案内容:按畜主、免疫时间、免疫地点、免疫动物种类数量、疫苗用量、疫苗生产厂家、疫苗种类、疫苗批号、防疫员、反应情况、畜主签名等逐项进行登记建档,村要有汇总表,汇总表要有村领导签字和公章,专业户和饲养场列入属地管理,免疫档案掌握到户,免疫结束后以村为单位汇总,并及时将免疫情况汇总表交到南照镇动物防疫站。

4、疫苗、耳标使用规范。

5、按规定要求领用、保存、使用疫苗,确保疫苗注射的可靠性,真实性、有效性。

6、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免疫抗体监测采样任务。

7、按要求及时上报动物防疫进度。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1、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管理制度完善。

2、对村级动物防疫员有监督管理、考核记录齐全。

3、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培训手册填写规范。

抗疫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09年度,在市动防指的正确领导下,在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协作和各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领导小组的密切配合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艰苦工作下,遵循“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防、检、监、消、控、杀”六大关键措施,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了有效防控。

㈠强化基础免疫,提高动物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㈡强化消毒灭源,严防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㈢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防疫水平。

全年共监测猪瘟1365份,口蹄疫(猪、牛)538份,禽流感(鸡、鸭、鹅、鸽)1097份,新城疫686份。

另外,通过对猪o型口蹄疫206浓缩苗和合成肽疫苗的小规模推广试用,免疫后抗体监测表明用合成肽疫苗与灭活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差异极显著。合成肽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且持续期长。为提高全市的口蹄疫防疫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㈣奶牛“两病”检测及处置

㈤国家测报站工作

国家动物疫情监测网常熟测报站充分发挥其部级疫情测报站的功能和作用,做好本地区奶牛两病、猪病、禽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利用金标试纸进行禽流感抗原、新城疫抗原、猪瘟抗体、蓝耳、圆环抗体、伪狂犬抗体、细小抗体、弓形体抗原的快速诊断。准时上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为全省、全国的养殖、疫情等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基层数据。

㈥开展项目

08年市站顺利完成了省农业三项工程《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的推广》项目的总结工作、正在实施《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对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项目及三项工程《生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示范》项目。

今年的兽医工作是不平常的一年,整个队伍经受了考验,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鸡新城疫、狂犬病、猪瘟、奶牛“两病”等疫病防疫、普查工作紧张有序开展,有突击性的,也有常年性的,战役是一个跟着一个,在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疫病防控任务,大大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素质。圆满的完成了市政府年初制订的目标。

三、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今年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也是全面贯彻执行新《动物防疫法》的一年,为了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我站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根据部、省、市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㈠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与队伍建设。

1、着力宣传新《动物防疫法》,向畜禽养殖户等发放宣传册1000份,对全市100多名执法人员举办《动物防疫法》培训班,为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了市府法制办举办的 ㈥加强对动物产品流通的监管。

规范城区5个大型超市、3个羊肉批发户、5个腌肉加工场所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动物产品索证登记台账,做好冷库的各项管理工作,并经常性开展日常督查工作。

㈦加强对奶业的监督管理。

㈧做好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工作。

根据新的《动物防疫法》,修改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核发证工作流程图,调整了发证对象,由原来的十大场所调整到四大场所,1-11月份核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48份。

㈨依法查处违法案件和处理各类举报。

四、实施科技兴牧,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抗疫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人力资源;应急管理;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近被发现的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2020年1月被国家卫健委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该病传染性强,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相较SARS,其潜伏期亦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面对突如其来、传播迅速的批量性新冠肺炎患者,在人类对此病尚缺乏足够认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迅速反应机制,是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我院护理部积极发挥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在现有人员编制情况下,通过全面培训、有效调配、激励支持,做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确保院内院外疫情防控救治工作顺利进行。介绍如下。

 

1思想动员,迅速备战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是继SARS事件之后的又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部高度重视,号召护理人员做好抗击疫情的思想准备。同时,党委宣传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大力传播正能量,鼓励护理人员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守卫武汉。经过动员,护理人员纷纷请愿前往抗疫一线,同时少部分已离开武汉的工作人员义无反顾地从外地赶回医院。

 

2全面培训,科学应对

 

从不明原因肺炎到明确为新冠肺炎,国家科研团队在短暂的时间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关于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疗、疾病转归仍在探索中,广大医护人员对其认识还不够充分、防治经验仍不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掌握消毒、隔离等知识显得尤为迫切、重要。

 

2.1新冠肺炎知识普及培训 在我院急诊科、感染科团队分析了解新冠肺炎的病例特征并起草我院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策略及说明》的同时,护理部第一时间联合人事处制作培训视频,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观察重点、护理要求及自我防护。在分管院领导的指示下,护理部迅速组织我院9大片区总护士长召开紧急会议并学习培训视频,参会人员戴口罩分散就座,要求总护士长及时在科内传达会议精神。培训视频当日通过OA系统平台上传并短信推送至全院每一位护理人员,由各病区组织护士下载学习,护士长督导完成线上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2.2消毒隔离知识重点培训 消毒隔离是传染性疾病护理的主要工作内容[2]。随着发热患者就诊量的与日俱增,医院党委经过部署,对我院救治空间进行整合改造,发热门诊就诊区域横向扩充,将物理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建筑结构为5层的传染科大楼改造为隔离病房,此时做好全院病区特别是发热一线病区的消毒隔离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我们请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临床科室质控员进行院感培训,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消毒仪器的使用、不同物品的消毒方法、污染物品的处理等,并对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进行规范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3],通过督导让全院护士牢固树立消毒隔离意识。

 

2.3个人防护知识加强培训 为保障一线支援护士的健康安危,护理部要求所有一线支援护士支援前接受强化培训,考核合格方可调配至前线支援。加强培训采用主干分支式培训法,主培训者为感染科护士长,各片区指定专人管理者接受培训,该专人管理者为分培训者,分培训者负责片区内支援护士的分批培训与考核。加强培训内容包括发热病区的分区与布局、发热病区的进出流程、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处置流程、个人防护用具的穿脱、污染物品的处理流程、隔离技术操作流程等。该培训法以点带面,减少了感染科护士长从忙碌的一线工作中抽离时间反复多次对不同批次支援人员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群聚集性传染风险。

 

3人员调配,重点保障

 

护理人力资源是抗击疫情的排头兵。此次疫情,我院肩负着院内及院外的救治任务,支援战线广、任务重,所有一线护理人员配置需求量大,加之支援人员是各科临时抽调而来,迅速、合理、有序的护理人力资源重组,是打好这一战役的关键环节。

 

3.1建立护理人员预备队,迅速调派支援人力 支援预备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建立的应急救援护理人才库。我院作为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由本部、西院院区、肿瘤院区组成。此次疫情我院被列为发热定点救治机构,其中西院、肿瘤院区相继列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同时还承担着武汉市卫健委的医疗救治任务———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江汉方舱医院,以及帮扶医联体单位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基于疫情发展态势,我院护理部迅速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统计临床科室运行数、患者数、护理级别,制定支援人力储备计划。储备人员要求:工作年限≥1年,年龄≤45岁,身体素质好,且自愿参与。疫情初期,首先组建预备队3批,第一批60人、第二批60人、第三批100人,应对本部扩建的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随着疫情的发展,继续建立预备队3批,第四批300人、第五批300人、第六批300人,应对院内(本部、西院)及外院的支援;2月12日,肿瘤院区也被紧急改造成危重症患者定点医院,护理部再次组建预备队2批,第七批500人、第八批500人,全面应对院内院外的支援救治。

 

根据对院内、院外发热一线病区的统计,截至3月1日我院承担或参与防控救治任务的发热一线病区达51个。护理部每日对51个发热病区护理人员配置情况(自有护士数、本部支援护士数、国家援助护士数)、工作量(护患比、危重患者数、使用呼吸机患者数、使用ECMO患者数、死亡人数等)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安排2名护理管理者对病区院感质量进行控制。截至3月1日,已从储备的预备队累计抽调1916人次支援发热一线。其中支援本部发热一线病区1108人次、西院分院440人次、肿瘤分院145人次、市红十字会医院179人次、市金银潭医院19人次、江汉方舱医院25人次。预备队有效发挥了随时需要随时进入的作用。

 

3.2充分发挥人力优势,合理组建支援队伍 调配人员时强调人员素质,注意发挥人员的自主性和团队精神,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4]。组建预备队时,护理部即要求片区总护士长把好人员综合素质关,预备支援人员要求是身体素质好、职业道德优良、业务技术扎实、工作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按照职称、性别、工龄、是否党员、是否会使用呼吸机及是否拥有危重症护理经验,同时结合发热病区岗位性质特点、需求量,护理部对抽调人员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人力优势,如扩张的发热门诊是由原体检中心咨询大厅改建而成,因医疗设备缺乏均采用瓶装氧气筒,需要体力转运,尽可能安排男护士;隔离病房患者病情变化快,更多地安排年资高、有重症经验的护士;隔离ICU危重患者集中,调配会使用呼吸机、ECMO的护士等。根据该原则,目前已调配的1900余名护理人员,平均工龄7.4年、护师以上职称占比达77.8%、具有危重症护理经验的占比58.7%、会使用呼吸机的占比24.1%。护理部在安排重症隔离病区支援人员时,更多考虑选派党员及护理骨干,如2020年1月30日我院派出的第一批党员抗疫队支援西院院区,在组长的带领下1d内迅速完成病区改造,顺例开科收治患者。

 

3.3弹性排班,有序轮换支援人力 研究表明,合适的工作时长对患者安全和护士健康至关重要[5]。我院对抽调至前线的护理人员排班参考SARS疫情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管理模式,确定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实行4×6排班模式,重症病区每班次4h每天6个班次、非重症病区每班次6h每天4个班次。护士长在排班时考虑层级搭配,保证每班至少安排1名会使用呼吸机的人员,同时遵循弹性排班原则,安排备班,以应对病区突发状况。对于早期患者超量、突发事件多的发热门诊,护理部增加护士长管理,每个班次2名护士长,护士长白夜轮班,保障24h管理者在岗,解决实地困难。所有进驻前线的护理人员均实行轮岗制,每3周予以轮换,轮换休息的护士居家隔离,休息2周,以保证体力恢复和心理上的调适。在岗护士若出现身心不适,在与护士长报备后,护理部协调由原科室接替。新进驻的护士长及1~2名骨干提前2d进入发热病房,熟悉工作流程和有关工作状况,保证轮换及交接工作有序进行。

 

4激励支持,凝心聚力

 

疫情特殊时期,工作重、风险大、任务艰巨,同时,由于新冠肺炎被证实具有人传人风险,护理人员容易产生恐慌、畏惧心理。特别是前线人员,生理和心理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6]。做好激励支持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落脚点。

 

4.1关心一线护士,重视人文关怀 我院护理部关爱护士小组在疫情突发之时向全院护理管理者发出《关爱疫情一线护理人员倡议书》,鼓励护士长在每位护士到疫情一线支援前,与护士进行沟通,指导护士做好个人防护、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对已在一线的护士,原科室护士长每日电话或微信问候,了解身体状态及工作困难,及时解决困难,并有效疏导;关心护士生活、交通、住宿等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协调;畅通护士反映渠道,增设专用邮箱。根据反馈数据显示,160名护士长参与了一线护士关爱行为,截止3月1日共收到186名护士反馈的132个问题;其中护理部指导护士长协调解决了其中87个问题,护理部协调解决38个,其余7个由护理部向院领导反映解决。

 

4.2落实后勤保障,提供社会支持针对一线护士的交通、食宿及防护物资保障问题,护理部联系多方部门协商解决。①交通:因武汉市公共交通暂停运营,经与总务处协商,医院班车照常运行,同时增设汉口、武昌、汉阳各区域新路线,满足职工上班需求。②住宿隔离: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应给予相应的管理措施[7]。对此,护理部对一线人员的居住隔离统筹安排,指定2名护士配合总务处管理征集的酒店,负责一线护理人员的酒店住宿登记及房卡管理,提供酒店消毒物资供给。③就餐:医院饮食服务中心除保障在岗员工的餐饮外,还定时派送餐饮到护理人员住宿的酒店,保障酒店住宿员工的餐饮。④防护物资保障:为保障防护物资的合理分配,护理部制订防护物资发放应急预案,由护士长根据科室岗位、班次、在岗人员数量填写防护物资申领表,护理部审核后方可至总务处领取,优先满足发热一线人员的发放供给。此外,针对帮扶单位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支援护士反映的缺乏归属感问题,护理部立即与帮扶医院部门领导沟通,改变前期支援护士零散式分布支援模式,提出以病区整建制方式[8]支援,调派我院自愿请战的临床及管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3名前往,组织带领我院支援护士整建制接手管理隔离病区3个。自整建制管理模式实施以来,帮扶医院支援护士问题反馈频次明显降低,组织归属感得到极大改善。

 

4.3运用激励理论,调动人员积极性抗击疫情并

 

非朝夕之事,这是一场需要全院人员乃至全国人民通力合作的战役。为避免护理人员紧张恐惧或麻痹大意,护理部向全院护理同仁送出慰问鼓舞信,给予在岗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强大的激励支持。同时,成立报道宣传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院内网对一线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及个人报道宣传,为疫情防控狙击战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5小结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院护理部积极协调、组织,总结出一些可借鉴的人力资源应急管理策略。首先,预见性管理。对疫情发展态势进行预估,制订长期战略目标,提前储备应急支援人力。其次,科学配置。从人员优势、岗位性质、患者情况综合考虑,动态调整人员配置比例。第三,分支培训。由主干到分支,以点带面,借助信息化平台快速实现培训全员覆盖。同时,我院作为疫区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存在一些不足。①物资储备不足。疫情期间出现物资短缺现象,提示我们灾害应对的准备不够充分。②人力资源应急调配信息化平台缺乏。目前我院的护理管理信息化平台仅适用于院内日常调配,此次疫情支援范围广甚至涉及多个外院区,且人员调配量大,人力资源调配数据的统计缺乏信息化平台助力。今后,我院要建立应对灾害的应急护理管理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应急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Z].2020-01-20.

 

[2]张春荣.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与消毒隔离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64-165.

 

[3]胡袆.发热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9):37-38.

 

[4]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120.

 

[5]ScottLD,RogersAE,HwangWT,etal.Effectsofcriticalcarenurses′workhoursonvigilanceandpa-tients′safety[J].AmJCritCare,2006,15(1):30-37.

 

[6]刘贤英.在抗SARS第一线护理工作中的心路历程[J].护理学杂志,2004,19(12):80-81.

 

[7]宋萍.探讨管理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必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7):3595.

 

抗疫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一、动物疫病防治抓好,确保畜禽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㈠强化消毒灭源。消毒灭源工作是控制动物疫病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要对养殖户、经营者进行广泛、细致的宣传,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要结合创建卫生、生态村、镇建设,结合“三大战役”,尤其是夏季高温有利时机做好突击消毒灭源工作。政府下拨一定量的消毒药物,支持和推动消毒工作。同时,要指导规模养殖户(场)实施封闭式隔离饲养,防止外来人员和污染物品进入饲养区域。

㈡强化基础免疫,确保防疫质量。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病规律,全年打好春季动物防疫突击月、夏季防控生猪“高热病”及高温消毒灭源、秋冬动物防疫“百日会战”三大战役,采取常年防疫和突击防疫相结合,将动物各类疫病的防疫密度达到规定要求,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等六大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密度达100%,防疫挂标率达100%。

㈢强化实验室监测,提高科学防疫质量。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站的作用,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对无抗体保护或达不到抗体水平的畜禽,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实现监测指导防疫的作用。来源于:

兽医工作细化如下:

一是将建立*市动物防疫检疫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并积极争取科技立项。我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在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投入,软件的人员队伍建设也向高学历年轻化方向发展,工作的侧重点逐渐向防疫检疫转变,因此更需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全市畜禽养殖、防疫检疫、监测等一系列数据,有利于及时全面地了解生产动态,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设想建立一套动物防疫检疫的信息系统,并向网络化、准确化、及时化和无纸化方向发展。该系统将对各动物防疫站的生产统计、畜禽存出栏、日检疫情况、苗猪等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将对各养殖户饲养种类、数量、防疫、检疫等情况加强统计管理,促进兽医工作的开展。

二是将开展免疫程序探讨,对有关规模场的免疫种类、日龄、剂量、方式、抗体效价作对比分析,摸索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提高抗体保护水平,减少各类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三是春季动物突击防疫。3月份开始全面开展春防工作。在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同时要求对春防工作在调整模式的基础上,以拉网式的形式,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并且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强化基础免疫、科学操作。同时做好消毒工作,对免疫消毒等相关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要求3月底完成突击防疫。

四是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及大消毒。4月—5月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100%。开展三项工程《生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示范》项目,制定并推广适合我市以高致病性蓝耳病防疫为主的养猪生产免疫程序,控制生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对病死畜进行无害化处置,保证我市生猪的安全生产。

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组织与指导,督促生产、屠宰、交易等单位建立并且严格实行消毒制度。组织消毒药物发放到基层,要求对所有饲养场(户)、生猪定点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和运输车辆实行严格消毒制度,减少引发各类动物疫病的可能。

五是奶牛“两病”的检测及淘汰。5月—6月做好全市奶牛“两病”的检测工作,在政府各项资金的保障的前提下对“两病”阳性牛发现一头,淘汰一头,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市民吃上“放心奶”。

六是秋冬季百日会战。8月份开始开展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对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要100%。同时严格按照推荐免疫程序操作,提高免疫操作技术,确保免疫到位。

七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对无抗体保护或达不到抗体水平的畜禽,及时进行加强免疫,实现监测指导防疫的作用,保证有效免疫合格率在80%以上,达到抗体保护水平。加强对资料台帐归档,强化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提高免疫管理水平。

二、强化检疫和监督。

㈠是加强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全年的工作重点要在规范行为上有新的提高,具体是产地检疫要达100%,做到“三不”,即“不见畜禽不出证、不出无把握证、不出不规范证”,真正将动物疫病控制在饲养点。屠宰检疫率达100%,做到同步检疫。加强生猪“瘦肉精”尿样残留抽检工作,全年将继续对本地栏存百头以上的养殖户分上、下半年各抽查一次,外地

调入生猪按5~10%的抽检比例。在奶牛“两病”净化工作上,明年要继续争取财政支持,同时要加强对奶牛引种管理,淘汰阳性牛并净化养殖环境。针对今年“三聚氰胺”对奶业的影响,要加强对奶牛养殖环节及集奶站原料奶的抽送检,加强奶牛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监督检查。

㈡是要充分发挥动物防疫监督机制,依法对动物防疫各环节实行全程监督管理。除对动物饲养场、各生猪定点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牛羊屠宰场(点)、畜禽产品加工等单位实施监督外,对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履行职责、落实工作情况也要加强监督。加强产地、屠宰检疫情况及进出台帐档案监管,实行疫情可追溯制度。要严厉打击经营、运输、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各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要落实防控疫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的要求,在人员、物资储备、专项经费储备等方面给予保障。一旦发现重大动物疫情立即按法定程序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坚决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积极开展科技兴牧。

要增加科技兴牧的力度,通过总结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推广先进畜牧兽医适用技术。密切同高校和有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服务技能。

㈠要开展科技立项。要继续争取20*年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对有关规模场进行改扩建,增加现代养猪设施设备的投入,提升规模养猪水平。对省级三项工程《生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示范》项目及市科技局《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对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项目的贯彻落实。同时要加强对有关项目的申报实施。

㈡加大技能培训的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结合省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要求,对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加强多层次的学习培训考核。通过媒体如“专家进直播室”、“农事五分钟”,开通热线电话,结合“文化科技三下乡”,面授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使适用技术到村进户。组织动物防疫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检疫技能操作大比武活动,选派实验室人员参加省、市检测技能培训。来源于:

四、继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20*-2012年我市畜禽废弃物综合治理意见》的要求,结合20*-2012年太湖流域污染治理规划,积极争取治污达标。

我市畜牧业实行总量控制、质量提高的原则。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要从建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开始,由农林部门提前介入,经专家论证后按规定审批。大力倡导统一规划,集中建舍,形成小区。这不仅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降低投入成本,更有利于防疫灭病和环境整治。要全面落实市政府《*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圆满完成治理任务,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形成全社会共识,把这一工作真正抓好了,既能妥善解决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能变废为宝,生产有机肥料,增加综合效益,实现“双赢”,为实现和谐社会作贡献。具体工作设想要抓好达标治理单位(场)的长效监管工作,发挥治污投入设施正常运作功能。吸纳推广先进治污技术经验,按照分类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大范围促进中小规模场(户)的治污达标验收,要进一步发挥常禾等有机肥厂的“吞吐能力”,加大打击随意排污的力度,提高养户治污思想。

抗疫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物防疫;失败原因;对策

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动物防疫工作还是难题。安龙县实行“动物产地检疫”后,虽实行常年防疫,但目前广大农户接受动物防疫的力度还不够,已接种疫苗的畜禽仍有少数零星发生疫病,导致动物防疫密度不理想、防疫效果不好;加之新安镇属于县城所在乡镇,畜禽存栏量全县最大,管辖区域较宽、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较少,动物防疫工作量很大,致使畜禽传染病时有发生,并有蔓延之势,从而影响新安镇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就畜禽防疫接种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中国论文联盟

1动物防疫失败原因

1.1疫苗因素

一是疫苗失效。一般来说,基层乡镇兽医站制冷保存条件较差,加之农村绝大多数畜禽分布零散,经解冻稀释后的疫苗在限制时间内不能用完,冻干苗又很难在限制的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存,保存运输不当致使疫苗失效,接种在畜禽体内自然无效[1]。二是疫苗受其他药物等因素影响。在接种疫苗期间,畜禽因感染服用抗生素、抗球虫等药物,使疫苗药效降低或饮水免疫时水质不佳、内含公共消毒剂等都可以导致疫苗变性失效。常用的玻璃金属注射器、持针钳和注射用针头等用化学药品消毒,或在接种部位皮肤于接种前后涂擦酒精或碘酒数量过多,都可导致疫苗灭活,从而导致免疫失效。

1.2人为因素

一是免疫程序不合理。在免疫注射时,免疫程序不合理,特别是鸡新城疫疫苗(虽实行常年防疫,但接种疫苗的种类大多有2种以上,如禽流感疫苗、禽霍乱疫苗),一般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春秋两季对大群鸡进行一次性接种,因而使一部分雏鸡超前免疫,受母源性抗体的影响,使接种疫苗失效,另一部分雏鸡又因太晚已感染了鸡新城疫病毒,在村动物防疫员中有的粗心大意,对鸡ⅰ系或鸡ⅱ系疫苗使用及对象不能正确区别,致使疫苗不能产生应有效果。二是接种的方法和部位不当。有些村防疫员和畜主为图省事,不严格按操作要求接种,方法不当或接种部位不准,导致畜禽漏免或接种失败。三是疫苗的用量不准。疫苗有的用量过多或过少,或者疫苗稀释的比例不准,造成畜禽体内疫苗获得量不足或超量都可导致疫苗接种无效。

2对策

2.1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通过对畜禽防疫失败原因的总结,在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新安镇动物防疫宣传和动物防疫员的防疫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动物防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搞好动物防疫,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减少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使广大农户明白搞好动物防疫的重大意义,提高养殖户接受动物防疫注射的积极性,促使动物防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2保障疫苗质量,确保动物防疫效果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疫苗需要在2~8 ℃或0 ℃以下低温保存,加上使用得当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否则防疫无效,如某些村缺乏疫苗冷藏设施或人为使用方式、方法不当,甚至疫苗已超过免疫有效期或疫苗稀释比例不当,使疫苗质量难以保证,虽然已注射了预防某种疫病的疫苗,但仍然会发生该种疫病,产生不良影响失信于民。因此,在开展动物防疫期间,要完善疫苗冷藏设施,确保疫苗在规定温度内有效保存,并且保证疫苗在免疫有效期内,进一步保证疫苗质量,并按规定比例稀释和使用好疫苗;同时加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防疫员真正掌握各种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取信于民。

2.3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

目前某些边远行政村组因重视的力度不够,无法确保动物防疫密度有效提高,现在业务部门虽已保证疫苗质量,但因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次数较少,甚至有些村动物防疫员嫌待遇太低,不来参加防疫技术培训,导致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较低;而畜牧兽医站技术干部人员编制较少、任务重,且乡镇管辖行政村地域广阔,造成总体防疫注射密度偏低。因此,只有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同时加大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才能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搞好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密度和质量,实现“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最终把动物防疫工作搞好[2]。

2.4加强活畜市场监督管理,做到“以检促防”

通过总结畜禽防疫失败的原因,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的统一领导下,在镇畜牧兽医站的直接指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与周边兄弟乡镇配合,进一步加强活畜市场、牲畜收购点和牲畜屠宰场(点)的动物产地检疫、出境检疫和肉食品检疫力度,有效地进行市(下转第361页)

(上接第359页)

场监督管理,对没有动物免疫标识或免疫标识不齐全、可能带有疫病的牲畜禁止其上市交易、进入屠宰场和运输出境;同时对村组动物防疫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使村组养殖户自觉接受村级防疫员的动物免疫注射,进一步提高防疫密度,达到“以检促防”的最终目的[3-4]。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注射时,站内兽医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疫苗的使用操作规程,密切注意疫苗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准确掌握疫苗用量和畜禽注射部位,才能搞好畜禽疫病的预防注射工作,才能不至于使免疫接种失败;另外,在防疫措施上只有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增加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和增加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进一步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及加强活畜市场、牲畜收购点和屠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达到“以检促防”的最终目的,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减少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好地为畜主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参考文献

[1] 张开明,徐筱艳,况愿华.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40,344.

[2] 张若宁.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83-184.

[3] 品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相关期刊更多

按摩与康复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中医药局

中国康复医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医学食疗与健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