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范文第1篇

1、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2、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痛苦来临时,不要总问:“为什么偏偏是我?”这是不公平的。快乐来临时,你就从没问过这个问题。

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7、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

8、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10、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11、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2、悠闲读书,意在怡情,情之所致,灵魂可随着书的脉络而神游,或领悟诗词的豪情浪漫,哲学的玄妙精深,逻辑学的机巧善变,小说的峰回路转悲欢离合;或寻名山大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草;如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与高雅之士谈心,同良师益友交流,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升华。

1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14、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5、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1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7、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1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21、读书是要有点意境的。一个清闲的早上,选一处幽静的所在,如杭州的运河公园,悠长悠长的公园游人寥寥,你可以独占湖边的石椅,隔着树丛传来的车水马龙之声早滤去了喧嚣。这时宜捧一卷散文。景闲人闲若文亦闲,则旷野清风山泉松子幽香……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读书中得到。

2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3、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4、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

2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6、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2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3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32、人啊,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抗拒地走向平庸和衰老。

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6、为什么我总在试图用言语来掩盖自己的渺小,总在试图为自己减轻负担,又总在为自己的低能寻找托辞?糟糕的是,我似乎已经相信了自己编造的借口,心安理得,得过且过,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不是蠢人,从此我要靠自己的双脚前行,永远抛弃那自怜自贱的拐杖。

37、一个智者可以同时拥有两套思维,同时又不影响自己的为人处世。

3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9、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40、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4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2、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4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4、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4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6、书到用时方恨少。

47、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革拉特珂夫

48、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5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1、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52、有创见的书籍传播在黑暗的时代里,有如太阳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是凭着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

5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55、书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的最长久的果实。

56、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57、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去跨越。每跨越一步台阶,将得到不可估量的财富,而下一步台阶,又将带我步入一个新的境界,获取新的知识。

58、为做学问而读书,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有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然而,莘莘学子能功成名就的毕竟有限,差别不在于人的智商和才气,关键在于人的毅力,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

59、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60、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6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6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63、书读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可是,当你读书而思考得很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

64、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65、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66、生活是残酷而美好的。人生之所以短暂,是因为它从不给你彩排的时间,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6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68、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70、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7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7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74、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75、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76、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德经》;图书馆;管理智慧

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古为今用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意即把握早已存在的“道”,可以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道”的规律,就是要我们去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因为从“道”来看,所有的事都曾以不同的方式出现过。把它应用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方面,许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在管理上不会再陷入困境。

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

侮之。”四种级次的管理者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即最好的管理者,人们只知道有他的存在;次一等的,人们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一等的,人们害怕他;更次一等的,人们轻侮他。

老子将管理者分为四等,第一等是人们知道他的存在,但不知道他曾经发号施令,好像他没做过什么事;第二等,人们亲近他,并且称赞他;第三等,人们害怕他,与他保持距离;更次一等,人们轻侮他。

老子的观察很犀利,对于管理者还分了不同的层次。最理想的管理者是人们知道他的存在,但不觉得需要他。第二等,管理者采取一些服务措施,人们称赞他工作做得好。第三等,他采用一些规章制度来限制你,人们害怕他。第四等,管理者服务态度差,如有伤读者尊严等,人们都可以骂他。

三、“上善若水”,做水一样的管理者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意思就是,最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样,最上等的德行莫过于水的德行。水利于万物却不求索取,行为谦下,因此它的行为就接近于道了。水谦下自处,心胸宽广,与人为善,说话言而有信,水性平正善于约束自己,水善于发挥能力,水及时而动,正因为水具有的这种品质,所以不会有过失。

(一)“居善地”,学习水的谦下自处的风格。老子以水喻道,讲述了水的人格、德行、心态与行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当学习水的智慧,学习水的管理艺术,先去基础部门做一些基本工作,熟悉整个高校图书馆流程后,高层的领导工作才能游刃有余。在受到磨炼的同时,还可以造就自己的才能和品行。

(二)“心善渊”,学习水大度能容的胸怀。管理者的心胸像江海一样的博大容物,地位越高,心胸就要越大。有心胸度量才能接纳别人的聪明才智。正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者得众。”也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自高自大,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就会产生巨大的排斥性,大家就会远离你,你就不可能做好你的工作。

(三)“与善仁”,学习水善于仁与爱。要真心地关心读者,真诚奉献,不自私,不求回报,不以与读者的关系,来施以不同的服务态度,而要本着“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读者服务。

(四)“言善信”,学习水那样善于言而有信。在与读者的交往过程中,离不开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必须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此,我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管理者须具备的素质。

(五)“政善治”学习水善于约束自己的品质。老子主张管理者要像水那样以正治国,无为而治,就像水那样清静无为,但是一切处理得滋滋润润。水虽清静无为,却可以荡涤一切污秽,在与读者交往时也可以这样处理。这样就可以在读者面前有了信用,赢得了尊敬,有些问题就好解决。

(六)“事善能”要像水那样善于发挥能力。数字时代图书馆,需要的往往是具有跨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如: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能力;具有对网上海量的信息源进行分析、组织和筛选的能力;具有对各类电子信息源进行技术运用性评估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具有一定营销能力等。

(七)“动善时”学习水及时而动的艺术。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在与读者交往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接触到不同性格的读者,比如说普通型读者、自大型读者、急躁型读者、沉着型读者、社交型读者、多疑型读者、果断型读者、固执型读者、温和型读者及健忘型读者等。不同性格的读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 (一)环境细节。读者来到图书馆,首先接触的是图书馆的环境,良好的环境,会给读者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在环境营造方面,不需要太大的开销。图书馆可以养植一些花草,花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调节温度,为读者提供温馨的阅读环境。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学习和工作压力大,这就很容易造成人们的身心疲惫,而花草是缓解紧张、调节情绪的最好办法。在馆内陈设上还应该突出图书馆的文化和艺术气氛,悬挂名人格言、学和世界名画等,来引导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

(二)沟通细节。沟通可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只有将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注意具体细节处理,才能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

(1)言语沟通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有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种形式,是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即使用规范性的礼貌用语,使用读者愿意接受的语言和委婉的表达方式,这些会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诚意,也避免了直白生硬表达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能使言语交际变得顺畅和谐,会使读者倍感亲切,从而可以减少服务过程中不必要的矛盾。(2)非言语沟通方式能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达成默契,能够促进双方在思想上的沟通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获得读者的支持。如眼神沟通,工作人员通过与高声说话的读者目光接触,来提示其保持安静;微笑沟通,可以大大缩短工作人员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工作人员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尊重;体态沟通可以使读者与工作人员通过准确地运用姿势语来进行信息沟通,避免有声沟通影响其他读者。

(三)操作流程细节。工作人员在平时服务过程中,操作流程基本都比较清楚,但在借还书的高峰期,当读者流量和图书借还量比平时大时,工作人员因忙于应付容易疏忽借还手续中一些必要的细节,如办完的读者借书手续没有及时清屏确认,容易造成下一位读者的张冠李戴;又如在读者还书时,工作人员没有按规定查看电脑屏幕上是否有一则已还图书信息后就进行下一册还书手续,造成图书已还但借阅记录并未消除;还有的工作人员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所造成的错误,通常要在读者下一次借还图书时才能够发现。这些细节的注意,对于图书馆借阅服务会有着很大的促进。

五、结语

学习《道德经》,从《道德经》中寻找图书馆的管理智慧,它既是一部人生哲学,也是一部管理哲学,既可以作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它同时又是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和管理艺术教育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馆际协作

为满足读者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是不可忽视的内容。这样既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还能调动人员积极性,让他们努力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工作效率提升。但不能忽视的是,由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制约藏书工作顺利开展,对人们有效获取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资源也带来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新时期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的意义

为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完善藏书体系。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健全并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有利于推动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工作顺利进行。进而构建完善的藏书体系,满足读者获取汉语言文学专业图书需要,促进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

(二)满足读者需要。读者为了更好获取所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图书,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服务,图书馆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藏书体系。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进行编号,并做好整理工作。从而方便资料查阅,让读者便捷、迅速的获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促进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

(三)提高服务质量。根据新时期和新需要,建立完善的藏书体系,对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进行编号。并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构建健全的数据库信息系统,满足读者查阅与获取数据信息的需要。另外还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明确工作人员职责,让他们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图书馆工作效率提升。

二、新时期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的问题

虽然加强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制约工作效率提升,也影响藏书作用的有效发挥,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藏书体系不完善。对读者的需要不了解,忽视与读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难以提高工作效率。也没有构建完善的藏书体系,对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工作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藏书数量欠考虑。对读者的需求不了解,忽视调查研究工作,从而导致在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过程中,对藏书数量欠缺全面考虑。再加上藏书类别单一,不利于满足广大读者需要。

(三)馆际协作不到位。工作人员不重视馆际协作,没有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相互合作不到位。这样不利于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难以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工作人员技能低。一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忽视相关规章制度和计算机技术学习,甚至不注重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难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三、新时期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的对策

为弥补存在的不足,促进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工作效率提升,提高图书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对策。

(一)健全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体系。根据读者的不同需要和阅读爱好,考虑读者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有效的藏书计划。并确保藏书数量充足,类别较多,构建完善的藏书体系。同时还要根据读者需求对藏书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数量充足,购置最新的藏书资料,形成完善的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体系。

(二)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数量。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考虑读者需求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需要,构建完善的藏书体系,确定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的最佳复本量。例如,可以按用书人数每5-10人购置一本,以满足读者需要。还要保证重点图书的藏书量,做好采购工作。适当增加中外名著的复本,满足读者阅读需要,拓展读者视野。

(三)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馆际协作。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任何一家图书馆难以全面收集所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为弥补这些不足,加强馆际协作,促进优势互补是十分必要的。要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目录,方便查阅和了解。加强馆际现有的互借活动,增进相互了解,进而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藏书质量。

(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技能。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做好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还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责任心,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推动藏书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语

总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作用。对有效保护藏书,满足读者需要,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该明确存在的不足,综合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工作有效开展。进而保护馆藏文献,满足人们获取汉语言文学专业图书需要,促进图书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双四.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2]张炜.古代文学中古典文献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14,(06).

[3]张卫.中文图书馆藏合理性分析与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能力 培养

在一些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前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学生也似乎听得津津有味。按理说,这种课效果非同一般,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语文是一门性质比较复杂的基础学科,它融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于一体。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会他们会看书,会作文,会说话,使学生从课本教材中受到思想、文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并不能以教师的过高的“教”的积极性替代和压抑学生“学”的积极性,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到底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正是本文试图加以论述的。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首先值得重视的应该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学好语文,就要多

读、善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成了学好语文的一个首要前提。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一方面教师就要充分贯彻“寓教于乐,以乐激趣”这一教学思想,发挥对学生的启发与诱导作用。语文课中大都蕴涵丰富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可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典型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的某些情感体验,并用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来感染学生,让同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名家名篇及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而学生的爱好也是各有侧重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向生介绍和推荐风格多样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名家作品是节选的,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如在学习了《守财奴》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地去接触不同时代、国度、地域、作家、风格、文体的作品,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感知文学全貌,而不局限于一个狭窄的阅读天地。这正如蜜蜂采蜜,只有采过许多花粉才能酿出优质的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便十分有限。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给予学生科学的阅读指导。一本好书应当怎样去读,它到底好在哪里,这就要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与分析课文的方法,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整体阅读等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更深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底蕴,挖掘出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学生感悟力,使之从书中受到启发与教育,举一反三,化书本知识为己有,开拓知识面,增强理解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叶圣陶曾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写道:“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包括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两大领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是要教会学生说话,充分掌握语言的功能,能熟练地使用口头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上好说话课。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说的兴趣,可在课堂上安排故事会、绕口令、课前五分钟演讲等常规训练。其次要选择说的材料,可以要求学生摘抄一些格言、谚语、名诗等,并积极地把这些语言材料变成自己的“语源”。另外,还要注重说的效果,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赛后,组织学生进行评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受益匪浅。

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是教会学生写作文,写好作文,这同样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外化。教师应给学生区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不同,加强学生书写方面的训练。如在课余时间,可带学生走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走向社会,关注时事,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去体验,用眼神去捕捉,然后写出感受、体会。也可以让学生读完一本好书后,写出心得、读后感,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借鉴书本知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三、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还应渗透德育教育,实施“寓德于教”,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要由“表”及“里”,感受人物的性格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了统治地位。”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形象分析,充分挖掘人物的性格美。教师要善于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言行的“表”,揣摩他们的思想品质的“里”,弘扬美,摒弃丑,使学生在美好人格的感召下,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对美的鉴赏力与感觉力。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感受,挖掘人物性格美。如在《焦裕禄》一文中,面对人民的苦难生活,焦裕禄的言行举止处处体现了他爱民胜过爱己,为民着想的崇高思想,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又体现了他“勤职勤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品质;同时,人物性格的内涵也十分丰富,或崇高,如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或悲壮,如“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或粗犷,如“铁肩担道义的等等,不一而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揣摩,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分析每一个具体形象,巧妙地将不同形象进行对比,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形象系列,让学生掌握人物思想性格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指导阅读 培养习惯 汲取精华 塑造个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要读两三部文学名著”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还应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但目前,就教学本身而言存在着两个突出弊端:一是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太少,每学期不足30篇的课文和仅写七八次作文,很难形成能力,养成习惯;二是过分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读与练,忽视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语文教学没有与学生的课外读写、课外生活有机结合。要改变语文教育“高耗低效”旧病,就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拓宽教材外延,增加课外读写量;丰富课外活动,密切课内外联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创设有利的大环境。作为课堂阅读教学延续与拓展的课外阅读是大语文教育的核心,扎实有效地抓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

一、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突出发展性,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新世纪语文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基础扎实、修养丰厚、思维活跃、志向高远、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型人才。他们应当精于读、长于写、敏于听、善于说,有丰富的人文修养,有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生存胆识和才干,有自主自立、勇于创新、善于独创的个性品质。这样的人才必须用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人文精品来滋养熏陶,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大量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然而,据了解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阅读过文学名著的仅有2%,98%的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更谈不上外国名家名著了。这样的阅读状况很难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所规定的阅读要求 ,更不用说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精品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开展阅读活动,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体验中,发展阅读兴趣,端正阅读态度,培养阅读习惯。对此可这样做:一是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知名人,读名著”活动,通过学生收集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如“读书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读书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武装自己”、“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与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去塑造人生”等,让学生在名家名言收集交流中,感悟课外阅读的真谛在于:开阔视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滋养良好的品德,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规律,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畅销书籍,如《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哈里波特》等,结合作品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上行下效”,引导学生读书。三是结合课文延伸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课外自读相关文章,定期组织作品阅读体会交流会。如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组织学生欣赏《水浒传》,开展我喜欢的“一百单八将”讨论活动。这样,读与思结合,读与评相融,既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品位,培养了学生好读书的习惯。

(二)突出自主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学习过程。它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而,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取得实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把课内阅读教学过程训练的文字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技能,迁移、扩展和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可以弥补课内阅读教学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在课内阅读中,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例子”作用,通过例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通常可采用“初读感知,整体把握――细读品味,切己体察――精读吟诵,悉心涵泳”三步自读学习训练法。通过初读,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通过细读训练学生的读书思考习惯;通过精读,让学生学会感悟积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课内阅读获得的读书方法,去阅读相关文章。如学习《孔乙己》之后,让学生读《狂人日记》、《药》等小说,让学生在比较迁移中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学习《变色龙》之后,让学生读《一个小官员之死》、《套中人》,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契诃夫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学习了《生命的意义》,就引导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保尔的人格魅力。

二是精读与略读结合。人类文化典籍,浩淼如海;学生的课外时间又很有限。这样,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就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阅读的“精品”,如何运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去读这些“精品”。正如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所说:“读书既要精,又要博。有的书要细嚼慢咽,有的书要快读,有的书只要尝尝滋味就可以了”。

在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精品上,可采取三种方法:定期为学生提供精品目录;定期举行阅读精品讨论会;建立班级图书角,根据提供的必读目录,开展“献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拓宽学生拥有精品书的渠道,把握学生阅读方向。

(三)突出实效性,促成学生的阅读积累和感悟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文化积淀、能力提高和人格发展的过程。积土成丘,集腋成裘,知识只有不断积累才能成为学问;人格和能力只有在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的不断感悟中才能发展。因此,在课外阅读中,要特别强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做好阅读的积累和感悟。

一是指导写好读书笔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学期初,鉴于学生不会或不愿做阅读笔记,在阅读课指导上,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可以不拘一格:或分类摘录,或综合分析评价;有时可以摘录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可以概括大意;有时可以对文章内容加以评点,也可以记录感想和体会。读书笔记或卡片写得多了,就可以编目录,分类,再进行综合比照。

二是引导学生“每读必写,读写结合”。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是课内的自由阅读课,引导学生针对所读文章的某一方面,联系自己的经验、感情进行思考,或评论,或分析,或感悟,或议或叙,当堂写成完整的小段,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三是定时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阅读进行到一定阶段内,学生必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体会,这时就需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倾吐出来,畅谈读书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教师也可以借此时机了解阅读的效果,指导阅读的方法。在这方面可利用阅读指导课和阅读汇报课,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或感人文章推荐给大家,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既可以博采众长,又可以激发学生课外自读的动力,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汲取名著精华,塑造健康个性

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中所涉及的长篇文学名著,教师应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还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使其汲取名著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寻找名著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下面就中学生必读的几部名著为例进行探讨。

1、从《西游记》看人的个性价值。

《西游记》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取经故事开始之前)突出的是孙悟空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它背后隐含地集中了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精神的集体无意识。然而,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像孙悟空那样无限发展自己的个性,到处“大闹天宫”,那就不仅会把社会搞成无政府主义的混乱局面,而且还会对他人的个性自由造成很大伤害。这说明人的个性自由要受到社会的一定限制。于是书的第二部分就形象地探讨了个性价值如何在社会意志中得到实现的问题,紧箍咒就起到了化解个性自由与社会意志之间的矛盾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游记》对人的个性价值作了明晰而深刻的解释。“对个性而言,它既肯定了个性自由的尊严和价值,又指出了个性自由得以升华的价值和途径;对社会而言,它既指出了社会限制和规范过分个性自由的必要性,又提出了如何对这些过分的个性自由进行因势利导,使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间言之,只有在一个人的个性自由服从于社会意志的前提下,他的个性才有价值。

2、从《水浒传》看“义”的人格观念

《水浒传》中以“义”为核心的“好汉”人格崇拜,是将这些绿林豪杰凝聚起来的重要因素。《水浒传》中的“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和今天的“见义勇为”有着相同的实质。可以说打抱不平是梁山好汉的共同人格追求。鲁达拳打镇关西、宋江私放晁盖、李逵大闹忠义堂等个人行为是如此,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群体行为也是如此。②“仗义疏财”。这也是值得肯定并发扬额人格品质。如果说打抱不平是对被损害者生存安全的援助的话,那么仗义疏财是对他们物质经济上的援助。③“勇武阳刚”之气。从人格美感上说,这些绿林好汉崇尚的是一种勇武阳刚之气。作文一种文化因子,他们继承了荆轲、聂政、高渐离等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勇武气概,并予以发扬光大。在他们看来,是好汉就得勇武无比、豪气凌云,丝毫没有脂粉气。鲁智深怒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打闹野猪林;武松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都是这种阳刚之气的表现。在以上三个方面中,打抱不平和仗义疏财是好汉人格的外在之形,而勇武豪爽的阳刚之气则是好汉人格的内在之神。二者相互依存,构成了以“义”为中心的好汉人格崇拜系统。

3、从《简爱》看人格尊严的维护

小说的最动人之处在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作者着力挖掘的是主人公精神方面的深刻内涵,这又主要表现在反抗逆境、维护人格尊严、追求独立平等上面。她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格,从容自若地出现于罗切斯特府上,在那些即使是仪态高雅的贵妇人面前仍不失落落大方、不亢不卑的作派。由于她的自尊自重、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对于世事明达的见解,才使主人罗切斯特与之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可以说,魔力般吸引罗切斯特的,就是简.爱的精神力量。“我是自己的主人”,这就是简.爱的性格。她总在竭力寻找一条能够于社会中不受歧视的、与人平等地行进的道路,为了它,不贪图眼前的或者永久的快乐,为了它,不在乎吃苦、流浪甚至牺牲和死亡。

4、从《边城》看人性之美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他描写歌颂人情美、人性美的湘西小说中最优秀的代表作。这是一曲细致幽婉的乡村牧歌,已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小说中的老船夫,是“善”的化身。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在碧溪为来往过客摆渡,并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为别人活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靠公家发给的三斗米、七百钱维持祖孙二人的清贫生活。我们从他对他人、对孙女的人伦关系中,可以看到他那充满人情美、伦理美的宽广胸襟,并对他这一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表示由衷的敬意。

(二)开辟名著塑造学生健康个性的途径

1、积极向学生推介名著,培养积极的阅读兴趣。既然是名著,就是“经典的”、“审美的”、“历史的”,就有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的定性的高度评价。教师可利用其令人敬仰的高度的评价来向学生推介,打开他们的“期待视野”。

相关期刊更多

读与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南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阅读与写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

阅读与鉴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