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攻读硕士研究生

攻读硕士研究生

攻读硕士研究生

攻读硕士研究生范文第1篇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715

考试科目名称:

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简答题(80分)

1.

写出英文版教育技术的定义,并解读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畴。(20分)

2.

简述B/S模式及其特点。(20分)

3.

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IP

V4和IP

V6的IP地址有什么不同?(20分)

4.例举三种以上教育技术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选择其中一种简述其研究的基本流程。(20分)

二、论述题(140分)

1.

什么是人工智能,重点谈一谈你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和教学的理解。(70分)

2.

简述你所了解的学习理论,并讨论相关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70分)

三、案例分析与综合应用题(80分)

1.

请结合案例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问题与措施(30分)

攻读硕士研究生范文第2篇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818

考试科目名称:

教育管理学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

2.简述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3.什么是非正式组织?如何看待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4.

对政策制定的渐进模式进行评述。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运用相关的教育管理学理论分析在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

2.教学质量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进行教学质量管理?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30分,共60分)

材料1:

新学期刚开始,某学校就接到上级通知,今年重点中学将提前单独招生。只剩下三个多月就要考试了,怎么办?张校长立刻召开校务委员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会上虽然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升学成绩将影响学校的声誉和今后的生源,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尖子生能考上重点中学。因此张校长作出决定:将现有六个班级分为四个平行普通班和两个重点班,并调整教师配置,加强重点班教学。

消息传出后,顿时在校园里引起了议论,不断有老师、家长找学校领导反映意见。有人认为这样做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挫伤大部分师生的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有人认为,这样做虽然有一些不妥之处,但是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可以保证尖子生能顺利升入重点中学,维护学校的声誉。

张校长没想到这一决策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澜。为慎重起见,在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决定由全体教师民主投票表决。结果20%赞成,50%反对,余下的弃权。面对这一结果,张校长立即决定:维持原状。但是他要求教师必须照顾尖子生,要求组织一批优秀教师为尖子生另编一套练习,让有能力的学生选做,他还为尖子生和差生分别指定了辅导教师。

风波虽然平息了,但一些风言风语却不时飘入校长耳中。有人说:两天之内,出尔反尔,连续改变决定会降低校长威信。张校长听后,只是笑着说:“个人威信不算什么,关键是把工作做好。工作做不好,哪来威信呢?”

思考题

1.校长划分重点班这一做法合适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校长,你将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

材料2:

2019年9月以来,江苏部分城市教育部门的“统一”减负行动,包括:不布置笔头作业,没有“惯例”的各类单元测试、周测试、月测试,不允许带作业到学校批改,要求学生不透露自己的课外培训项目等,这令当地家长深感焦虑,特别是面临小升初和中考的家长,纷纷向教育部门发出质疑,也导致了网文《南京家长已疯》获得“刷屏”转发。这些行动被部分家长认为是矫枉过正,并担忧孩子成绩会因减负而下滑,在未来中高考竞争中失利。对此,南京市教育局10月30日在其官方微信公号上做出公开回应。教育局表示,“开展违规办学行为的整改和督查,是为了促进学校更好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更好健康发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并称在纠正违规考试、违规排名、超前超标教学等不规范办学行为的同时,校方符合教学规律的作业、考试、教育评价应继续坚持,并不断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

南京市的减负举措并非毫无来由。在2018年底,国家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成为各省市减负行动的指导方针。措施中明确表示,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坚决控制考试次数、采取登记评价方式、限制竞赛评优活动。此后,广东、河南、辽宁、浙江及厦门等多个省市陆续了为中小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或征求意见稿。其中,浙江省在10月28日公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也同样引发议论。文中提到,要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考试成绩和排名等。最具争议的是,《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对此有网友认为,这一举措可能会导致学生故意拖延完成作业时间,或早起写作业。

减少作业量、减少考试频次、严禁超纲教学……这些本是学生和家长的集体诉求、专家学者的理性建议,而各级教育部门也把这些“心声”认真考虑,并当作“民心工程”来部署了减负行动,何以“让家长都发疯了”?

问题:

攻读硕士研究生范文第3篇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现正执教于教育一线的小学教师,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10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研究对象中有200人是女教师、100人为男教师。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0岁,平均教龄为23年。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自编关于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意向的问卷调查表”,对300名正执教于一线的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自编关于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意向的问卷调查表”由六个项目组成。分别测查教师的基本情况、攻读学位的愿望及理由、若要攻读硕士学位所要面对的最大几项困难、攻读学位的设想、攻读学位的内容选择、对攻读学位政策的建议的选择等内容,以求了解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由于该问卷曾经已被前人做过类似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它是具有较好的信度的。

二、研究结果

(一)小学教师对攻读教育硕士的愿望总体上不强

通过对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愿望的统计分析(见表1), 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当前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意向的大致状况。由表1可知,对国家设置教育硕士学位情况了解的人总共有240人,不了解的有60人;无意向(不想和没考虑过)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有210人,有攻读(想和很想)意向的有90人;没提出申请攻读硕士学位的有280人(没想过要提出申请、想过但没提出过),提出过的有20人(口头提过、书面提过)。

表1:攻读硕士学位的愿望人数统计表

经过对上表的分析,80%的小学教师对国家设置教育硕士学位的情况还是了解的,但不想和根本没考虑过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达到了21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0%;其中没向学校领导提出攻读硕士学位申请的有28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3%。由此可见,大多数小学教师对攻读教育硕士的意向都不强烈。

(二)现实的因素促使小学教师减弱了攻读教育硕士的意向

本研究还对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意向做了影响小学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困难因素排名调查表和有关学习时间、学习期限、学习地点的调查。

表2:攻读教育硕士,所要面临的困难调查

根据他们对“根据困难程度排列,将最困难的放在最前面”所作出的选择,人数从多到少排在前三的依次是:2――190人,1――160人,5――130人;他们依次占到总人数的63%,53%,43%。另根据有关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期限、学习实践、学习地点的调查,人数最多的几个选项是:学习期限2~3年(290人,占总人数的97%),学习时间集中于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140人,占总人数的47%)、学习时间在寒暑假(150人,占总人数的50%),学习地点在高校校园内(130人,占总人数的43%)、学习地点在所在小学(100人,占总人数的33%)。由此以上罗列的数据可见,小学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界的因素,很多时候都考虑到了自身的时间、精力,家庭和所正从事的岗位。很显然,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目的没有什么是为了单纯的研究,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专业,而更大程度上却是照顾家庭和满足于安逸的现状,弱化了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意向。

(三)攻读硕士学位在专业和课程选择时局限于原来任教的相关科目

本研究针对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意向特定安排了一项小学教师专业选择的调查,精密设置了以下表格:

表3:专业选择,小学教师可以考虑选择下列专业方向,请从中选择3项打√。

根据统计小学教师所做的选择,统计结果显示,排在前三的选项是:A――280人,占总人数的93%;E――280人,占总人数的93%;B――200人,占总人数的67%。而另一项有关攻读硕士学位的内容选择的调查里,超过80%的人直接将外语、政治理论、学校发展史、学校教育资源集聚与辐射、小学英语教学、小学美术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等与语文没什么关系的科目排除在外或者认为开与不开都可,从根本上否定了它们的重要性。从以上表格的统计数据和相关的调查不难看出,小学教师对专业和课程的选择比较局限,他们的目的比较明确,甚至有些“急功近利”,其思想还停留在学以致用、拿来就用的层次上,根本上还是因为他们缺乏长远和发展的眼光。

三、分析讨论

(一)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愿望不强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发现,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兴趣不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总体上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年龄普遍偏大,教龄长,一线经验丰富。这些教师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0岁, 平均教龄为23年。再过十来年就面临退休,可以想象他们学习、深造的愿望肯定不会强的,加之他们年轻时所受教育基本是援引苏联陈旧的教学法,在他们长达23年的教学上都没有进行过大的变革,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也僵化了,不能与时俱进,自然也就没有了发展的眼光和进一步深造的愿望。由于一线的教学经验丰富,在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他们对教育理论的轻视和排斥。基于以上三因素之间的综合作用,最终使得他们对进一步攻读教育硕士学位自然也就没了兴趣。

2. 大多数小学教师具有双学历,而且担任校领导。300名教师里头有270人有中师和大专以上的双学历,占总人数的90%,并且基本都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还担任了学校的教导处主任之类的领导。由此状况可以看出,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功成名就”了,作为小学教师对学历要求也满足了;再者,平均每个教师除了教务工作每周有12节的课,时间和精力上也不是那么允许了。

从“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有利条件”和“小学教师选择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主要原因”这两项调查的情况来看,80%的教师认为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有利条件从高到低,依次是:自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入学考试相对容易、家庭成员的热情支持;“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主要原因”的选择从多到少依次是:丰富自身生活并提高自身的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希望尽快晋升职称或者加薪、高学历的毕业生进入小学工作带来的竞争压力。通过对比、分析不难看出,正是由于这些教师已经拥有了双学历,而且还担任了领导职务,并且全部都有了小学高级职称的情况下,再加之年龄较大的原因,他们更注重的是自己内心的强烈求知需求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可现实上他们已经拥有了双学历,也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不少还当上了领导。所以,他们自觉内心充盈,而又无外力压迫下自然也就没了进一步攻读教育硕士的强烈愿望。

(二)促使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意向减弱的原因分析

从我们的研究看来,许多上了年纪的小学教师对攻读教育硕士愿望并不强烈,这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但也有些社会、外界的因素促使其减弱了攻读教育硕士的意向。总体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不少老师正值壮年,正是事业、家庭最繁忙最艰难的时候。在精力方面已经远不如年轻时候,另又从事一线的教育教学,还有不少的老师同时担任校领导,时间精力上已很难专注于深造学习。

2. 家庭和事业的牵绊也使其不能安心深造学习。不少老师的孩子已经上了初中或者高中,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正是需要父母照看的时候,老师们不得不拿出大部分精力来照顾家庭,在这方面女教师尤为突出。所以,他们即便要深造,也是出于现实的压力,即便要深造也希望离家近些,而往往许多高等学府都是在重大城市,离许多教师的家比较远,这自然造就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3. 许多老师由于是中师毕业,之前受到的教育并不完整,基础也不扎实,这一巨大的拦路虎自然也就会使其攻读硕士学位的兴趣减弱。在他们读书的时候由于条件所限,英语本就不可能有个好底子,再加上长期抛开英语从事专业的语文教学,自然英语也就成了他们进一步深造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再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他们也很难有条件安下心来一门心思复习功课。有的老师由于出色的能力,领导为留住他,甚至不会支持他进一步深造学习。这些原因看似偶然的,实际上它又是必然会影响到教师们攻读教育硕士的意向。

(三)小学教师攻读学位,专业和课程选择局限的原因分析

从我的研究看来,虽然有着攻读教育硕士意向的老师不多,但也有些老师还是想进一步深造的,在40多岁的年纪还有这样的追求确是难能可贵的。但他们追求的时候却又有着深刻的局限性。最主要的表现在他们对专业和课程选择的局限上。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有超过80%的老师在选择专业时都选择自己的本专业或者相关的专业,更为突出的是在选择课程的时候也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这其中也许有着许多可以理解的地方,比如是为了能更深刻、更有效地从事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或者是对本专业有着深刻的情感和兴趣……但抛开这一些可以理解的因素看,这些老师之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有着深刻的局限性,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视野不够开阔,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思想僵化了,没有看到时代的变化和新的需求。现代社会已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只专注于一个方向或者领域已经很难赶上驾驭时代进步的步伐,所以教师们要开阔视野,多与外界接触,这样带来的教育才是有希望的、有生机的。也有的老师攻读硕士学位的目的只是为了晋升职称,而懒得开辟新的领域,以求顺利取得学历加薪晋职。有的老师或许是出于精力和时间的无奈才尽量选择了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及课程。

以上的情况并不乐观,如果长此以往,将必会是教育的悲哀。鉴于此,我们的政府应该推出更有利的系列措施促使教师们进一步深造,进一步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教师应看清时展的趋势,自觉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为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更有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范文第4篇

专业学位 农业推广硕士 研究生教育

一、背景介绍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经过了20年的发展,到2011年硕士专业学位增至39个,招生人数累计已近百万。1999年5月,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农业推广硕士(暂定名)”专业学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截至2011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近百个,年招生人数超过万人,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的发展模式和对策,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发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为例,介绍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方法,并就相关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探讨。

二、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现状及特色

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和区位特点,努力探索适合于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相对滞后等省情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教育规律,在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构建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对云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作用。

云南农业大学从2002年开始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现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和高校教师三种专业学位。到2011年12月止已授予硕士专业学位641人,其中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557人、兽医硕士学位66人,高校教师18人。到2011年12月,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1275人(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1183人),在校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1243,规模上与专业学位人数已超过科学学位研究生人数。

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形成了以下特色:

1.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拓展生源,成绩显著

国家下达了招生计划后,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生源,进一步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把专业学位的特点、性质及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以宣传。在全国开展在职攻读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学校中,2009年招生639人,在69家招生单位中排名第一;2010年招生385人,在73家招生单位中排名第二。2006年~2011年云南农业大学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录取在职攻读研究生共1912人,其中农业推广硕士1786人。

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不断创新,特色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云南农业大学自2002年开始招收培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结合自身实际和区位特点,努力探索适合于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相对滞后等省情的教学管理模式,经过近八年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具体包括:(1)初步构建了以严把关为中心的论文质量保障体系;(2)主要课程教学实现团队化;(3)严把导师遴选环节,严格执行双导师制;(4)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云南省相关产业行业发展结合,对云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结合农业推广硕士发展需要,增设新领域

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2010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中增设了“设施农业”领域并开始招生工作,云南农业大学成为西南片区首家农业推广硕士领域协作组组长单位,这在地方农业院校也是首次。

三、主要做法

云南农业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和区位特点,努力探索适合于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相对滞后等省情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教育规律,在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构筑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对云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分级管理,有效激励,提高招生宣传人员的积极性

2005年开始,云南农业大学实行研究生教育校院分级管理,研究生处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明确研究生处、学院的职责、分工与权利,突出研究生处的宏观监控和指导功能,强化学院的主体意识与自我发展能力,建立校院互动、紧密配合、重心下移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研究生处招生科负责招收和录取,培养科和学位办负责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合作办学的监督管理。各学院组织招生宣传和生源拓展、授课和各培养环节的实施。

学院和学校进行对考入学生的学费实行比例分成(一般为73),学院在再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进行招生宣传,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招生简介、招生目录、参考书目等招生宣传资料内容详实、丰富、信息量大,达到了全面介绍和宣传的目的,在招生咨询活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工作中,我们力求体现人性化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泛开展招生宣传、咨询、查询等工作,迅速、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录取时,按照国家的计划严控录取规模。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办学质量

为做好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文件精神,我校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了一系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包括:《云南农业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分级管理办法》《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工作流程》《云南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命题的规定》《云南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录取规则》《云南农业大学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云南农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的规定》《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及成绩管理的规定》《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选聘办法》《关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云南农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及答辩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保证了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促进研究生的学术创新,杜绝各类学术不端现象。

实行二级管理后,各学院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培养管理实际,也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如经济管理学院制订了《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等11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修订了培养方案计划的32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3.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探索灵活的办学方式

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边工作边学习,为了解决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冲突,采取了平时自学,每半年集中一个月时间面授的方式。对生源比较集中,同一领域超过20人以上的地州,可以申请联合办学点,减轻学生到昆明就读的交通、生活等经济压力,不足20人的领域,必须到学校本部参见面授。到目前为止,校外集中联合办学点有15个。

教学组织与管理,严格按照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课堂授课时间1年2次利用寒暑假期间集中进行,每次约1个月。部分课程有云南农业大学选派,其他课程委托办学合作单位组织选拔师资进行教学,授课教师完全以教授为主,副教授和其他部分高职师资参与少数课程。教学组织和管理按照云南农业大学和合作单位的教学管理规定,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云南农业大学在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1.各领域生源及招生规模不平衡

农业推广硕士原有13个领域,云南农业大学除林业、水产两个领域没有开办之外,其余11个领域都招生,但有招生的11个领域的招生人数极不平衡;招生人数最多的农村科技组织与服务是人数最少领域招生数的60多倍,农村与区域发展和农村科技组织与服务两个领域招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3%。

2.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就全国而言,无论是公共课还是各个领域的专业学位课,尚无统一配套的适于农业推广硕士教学特点的高水平教材,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

3.充分发挥校外第二导师作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这就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校外第二导师充分发挥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第二导师未能在研究生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建议

针对目前在职人员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现状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按照全国指导线进行录取,体现公平原则

根据报考云南农业大学考生的GCT和专业课考试成绩来看,近两年来,较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比如我校在2009年报考我校农业推广硕士的达1053人,但按照学位办的招生限额(350人)录取,尚有98名GCT成绩在全国指导线以上的考生无法被录取,导致以后的考生报考热情受到冷遇,2010年报考人数就降到788人。

2.按照各领域生源及招生情况,对各领域制定不同的录取指导线

在同一类型的专业学位中,各领域生源及招生规模不平衡,自然学科录取人数较少,而社会学科录取人数较多,导致许多以前本科时读自然学科到报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时改报社会学科,为了培养更多的自然学科人才,建议对各领域制定不同的录取指导线,扶持相应的领域人才培养。

3.加强教材建设

鉴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的情况下,建议加强相关教材的建设。

4.充分发挥校外第二导师作用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这就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校外第二导师充分发挥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应加强第二导师相关的激励和淘汰机制,充分发挥第二导师对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建华,沈月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2,(2).

[2]张世红,刘亚琼,李焕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1).

[3]王文君,上官新晨,徐明生,杨武英,周志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攻读硕士研究生范文第5篇

一、提交纸质报名材料

1、普通招考考生:

符合报考条件(参见《燕山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报考注意事项)》)的考生,下载《燕山大学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报名登记表》和《报考燕山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书》,按要求填好后,连同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无硕士毕业证书者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同等学力者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取得证书后补交)等材料交(寄)至燕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硕博连读考生:

符合申请条件(参见《燕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管理办法(燕大校字[2015]133号)》)的考生,下载《燕山大学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硕博连读审批登记表》,按要求填好,经学科考核小组对硕士论文开题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后,连同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等材料交至燕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3、本地考生集中提交纸质报名材料的时间为2016年1月5日至7日,外地考生应确保在2015年12月31日前通过EMS寄达(邮编:066004,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438号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收件人:研招办)。

4、表格下载:

燕山大学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报名登记表.doc(要求正反面打印,左侧装订)

燕山大学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硕博连读审批登记表.doc(要求正反面打印,左侧装订)

报考燕山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书.doc(要求由报考专业领域内的两位正高职专家推荐,并加盖推荐人所在单位公章)

二、网上报名

根据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的统一安排,2016年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15年12月20日至30日,届时请考生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网址:hebeea.edu.cn),选择相应栏目,按网站要求认真填写所有报考信息,不得有误。

未在规定时间进行网上报名的考生不能补报,其提交纸质报名材料无效。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岷峨诗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外语测试与教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