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介绍鲁迅

介绍鲁迅

介绍鲁迅

介绍鲁迅范文第1篇

1、《鲁迅散文集》是2004年11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鲁迅。本书收录了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等一生全部散文59篇,另附鲁迅先生一生的全部诗作。

2、文中附以导读和注释,文前附有鲁迅生活照片和手迹。适合大、中学生,鲁迅作品爱好者及研究者阅读和收藏。

(来源:文章屋网 )

介绍鲁迅范文第2篇

鲁迅说:“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在俄罗斯和苏联文学介绍方面,鲁迅是一位新荆棘辟道路的先驱者。

鲁迅介绍外国文学,主要以日文为根据,有时也参照德文本。

鲁迅的文学活动是以介绍外国文学开始和结束的。他从1903年译法国儒勒·维恩的“月界旅行”①起,

直到1996年逝世前译俄罗斯果戈里的“死魂灵”止,在

33年中,共译了32种②之多。其中包括俄罗斯、苏联、荷兰、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的作品。约300多万言。从译品的性质说,有小说、剧本、童话、散文、文艺理论、文艺批评、自然科学等。这300多万言的译作中,俄罗斯和苏联的著作,就占160多万言。这数字占他的全都著述量③的四分之一强。为什么俄罗斯和苏联文学能引起鲁迅这样注意呢?

这就是:“俄国文学是为人生的”,是“叫喊和反抗的”,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是“火与光”……他怀着火热的心,要借这些反抗黑暗统治,争取光明未来的俄罗斯文学的力量,来启发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鲁迅不论在创作方面或外国文学介绍方面都是如此的。这种积极的为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奋斗的精神,贯彻了他生平的全部活动。远在1907年他写的“摩罗诗力说”,就介绍了普希金、莱蒙托夫和果戈理,着重地指出了他们的作品是“立志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称赞他们的作品为“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归俗;发为雄声,以超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鲁迅当年正是要把这种“刚健不挠”,“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文学介绍到中国来,想借此“疗救”中国人民精神上的病症。也就是他所说的“借他人的酒杯”。他在好多文章中,都重复着这同样的思想。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回忆到他的文学活动的初期,就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来改良社会。说他当时“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介绍,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那时正盛行着排满论,有些青年,都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为同调的……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特别多。”(全集卷5,页106-107)。

在“域外小说集”的序中,也谈到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进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介绍外国新文学这一件事。”(全集卷11,页188一189)。而作为俄罗斯文学主流的“为人生的文学”,就紧紧吸引住了鲁迅的注意。正符合了他所主张的“文学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他“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他痛斥“为艺术而艺术”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

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中,鲁迅更明确而肯定地说到,在几十年前的时候,那时处在黑暗时代里的中国青年,“已经觉得压迫”“痛楚”,他们在挣扎,“在寻切实的指示了”。“那时就看见了俄国文学。那时就知道了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辛酸,的挣扎……我们岂不知道那时的大俄罗斯帝国也正在侵略中国,然面从文学里明白了一件大事,是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从现在看来,这是谁都明白,不足道

的,但在那时,却是一个大发见,正不亚于古人的发见了火的可以照暗夜,煮东西。”(全集卷5,页54-55)。

鲁迅正是要借俄国文学的火,来照中国的晤夜的。他当时是“肩着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的。他本着这目的,从1908年起,先后就译了安得莱夫、迦尔洵、果戈理、萨尔蒂珂夫、契诃夫、高尔基、阿尔志跋绥夫、契里珂夫、雅各武莱夫、卢纳卡尔斯基、蒲力汉诺夫、法捷耶夫、札弥亚丁、斐定、理定、左祝黎、英培尔、绥甫林娜、略悉珂、聂维洛夫、玛拉式庚、孚尔玛诺夫、唆罗诃夫、班菲洛夫、伊连珂夫、班台莱耶夫以及俄罗斯和苏联其他作家的作品。编校了勃洛克的“十二个”、绥拉菲莫维支的“铁流”、唆罗诃夫的“静静的顿河”第一卷、伊凡诺夫的“铁甲列车”、聂维洛夫的“不走正路的安得偷”、草拉特考夫的“士敏土”以及瞿秋白同志译的“海上述林”等等。正由于鲁迅的数十年如一日的这种坚韧不懈的努力,使俄罗斯和苏联文学,在中国反动统治的高压下,“在御用文人的明枪暗箭之中,大踏步跨到读者大众的怀里去,给一一知道了变革、战斗、建设的辛苦和成功。”(“祝中俄文字之交”,全集卷5,页57)。

介绍鲁迅范文第3篇

年初,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教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清朝还没有灭亡,他却留短发,没有当时绝大多数人拖在脑后的辫子,常喜欢穿着洋服,走起路挺胸直腰,很有精神。他身上好象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走得很快,而且习惯走在路中央,同那些弯腰曲背、行走缓慢的教经学的老师大不一样。

绍兴府中正门的墙上,写着“府正堂示,学堂重地,闲人莫入”的字样,同时挂有皮鞭。如果有人不经许可,随便进,管门的老头就可拿鞭猛打,以示威风。有一个学生的父亲是农民,不识字,也不明校纪,擅自走入校门去找儿子,结果遭到一鞭之辱。鲁迅知道此事后,立即建议校长取消这一陋习,不准在校门口悬挂皮鞭,更不准鞭打客。校长准许了鲁迅的这一标志文明的建议。

7月,鲁迅辞去绍兴府中学堂的教职。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绍兴府中学堂一时无人负责。因为鲁迅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声望,学生坚请鲁迅回校主持校务,鲁迅推辞不掉,便又回校主持了一段时间的校务。

11月4日,革命党人活捉了浙江巡抚增韫,杭州宣布光复。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绍兴,沉寂的小城沸腾起。绍兴城里召开了一个庆祝大会,大会主席就是鲁迅。年底,鲁迅和青年学生商定,创办《越铎日报》,用监督新政府。“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复,振勇武之精神。”这是鲁迅为这份报纸拟的出世辞,表明了立场和心愿。

在一个月内,《越铎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抨击和揭露秋瑾案的告密者和在绍兴军政分府的人。但是到了2月中旬,绍兴光复军都督王金发受贿,将秋瑾案的告密人、绍兴城的大劣绅章介眉释放,次日,鲁迅在《越铎日报》上发表文章,尖锐地进行揭露和抨击,王金发非常恼火,说是鲁迅骗取了他的钱,还骂他,扬言要杀鲁迅。

介绍鲁迅范文第4篇

浓浓的一字胡,深黑的眼珠,一簇一簇直竖起来的黑发,和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他时常拿着烟斗,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印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1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跟着旅游社去绍兴。经了大约5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绍兴,我们的第一站是鲁迅故居。

一下车,住在绍兴的小林导游来接我们,她把我们带到了游绍兴第一站——鲁迅故居。

进鲁迅故居前,小林导游说:“鲁迅故居有4000多平方,比鲁迅祖居多出1000平方,是周家最大的建筑。”说完,并带我们进了故居。

进去后,我们先看到了迎客的徳寿堂,徳寿堂的上方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画,画下摆着一张张清朝时代的精致凳子,上面刻着龙、凤等吉祥图案。

接着,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的卧室。卧室里有一张精致的木质清代床、刻着动物的木质圆木桌......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木制的。

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书房,书房里放着许许多多放书盒,一张精致的木桌上放着许多毛笔,那是鲁迅先生的阅读桌。

参观完鲁迅故居后,我们去了三味书屋,是鲁迅以前上学的地方。我们看了鲁迅以前坐的椅子和写字用的桌子。我们听小林导游介绍:鲁迅的桌子上刻有一个“早”字,那据说是因为有一次,鲁迅上课迟到了,他感到十分惭愧,所以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每天要早点到学校,不要迟到。

鲁迅不愧是绍兴名人,他的小时候就严格要求自己,我该向鲁迅学习。

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2我早就听说鲁迅先生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作家、大文豪。今年寒假有幸来到绍兴,让我看一看鲁迅先生幼时生活、学习的地方。

我们从故居的正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白墙黑瓦,显得非常的简陋,正当惊讶时,听到导游介绍说,鲁迅先生在当时也是富豪人家,但为了显示当时鲁迅先生的清廉,就用了白墙黑瓦。随后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客厅、卧室、厨房等地后,便来到了有名的百草园,此园坐落于鲁迅故居的最北面,这里是鲁迅先生儿时与伙伴嬉戏之所,我以为百草园必定是鲜花满地,芳香浓郁,风景别致,谁想只是一个菜园,周围几株百年古树,镌刻着园内的风雨岁月,世间沧桑。

从故居出来,没走几步就到了三味书屋,我想这大家应该都知道的,绍兴旧时耕读之风盛行,家塾私塾星罗棋布,“三味书屋”就是其中之一了。“三味书屋”原名为“三余书屋”,三余取义为“冬着岁之余,夜者日子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来塾师寿镜吾先生儿子将”三余”改为“三味”,取“读经味如稻粮,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意。”此处为鲁迅先生读书之地。三味书屋正门一间房内,正面是一副梅花鹿图,旁边是八张桌椅,乃是学生习文读书场所,鲁迅先生的书桌上还刻了一个早字,以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我终于明白了鲁迅先生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大作家,是因为他儿时的努力为他奠定了基础,我们正处于这个黄金时期,一定要以鲁迅先生为先榜,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此次鲁迅故居之行真的是不虚此行,必定铭记在心!

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3正月初三,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自驾去绍兴游玩,出发前,外公笑称这可是专门为我设计的“文化之旅”!

第一站,我们去了鲁迅故居,在这里,鲁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青瓦粉台,虽然老房子颇有些年纪,但保存得非常好。小堂沿、祖母卧室、鲁迅起居室……看过文字介绍,再看看陈列的一件件旧物件,我仿佛穿越到了鲁迅小时候,那个有长妈妈讲故事、小鲁迅嬉戏玩耍的情境。

从鲁迅故居出来,走不多远便是此行的第二站——鲁迅纪念馆。纪念馆共有二层,一进大门,看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半身雕塑,旁边赫然写着“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几个大字,妈妈说,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在纪念馆,我了解到了更多鲁迅的生平轶事,比如家境从富裕到落魄,从被人宠爱的长子长孙到天天跑药铺当铺被人瞧不起……这些都给鲁迅的成长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啊!

三味书屋是我们一行的第三站,据说这是当时绍兴城里比较有名的一个私塾,鲁迅小时候就在这里听寿镜吾先生上课。我看到了当时鲁迅求学时用过的一张硬木书桌,桌角上刻着一个“早”字。原来,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受到寿先生的严厉批评,他很惭愧,就在书桌上刻了“早”字用来告诫自己。可见,偶然犯了错不要紧,顶重要的是要能牢记在心,积极改正!

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4鲁迅爷爷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也想去看看大作家鲁迅爷爷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还有他念书的地方--三味书屋。暑假的某一个早上,爸爸终于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同意我们一大家子,去鲁迅爷爷的故里游玩,终于亲身经历了一次精彩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烈日炎炎,毒辣的太阳光狠狠的烤着大地,即使隔着鞋底,似乎也能感到大地的滚烫,天地仿佛一个大火炉。首先我们来到充满田园气息的百草园。一进门首先映入我们眼眶的是一大片一大片充满生命气息的绿油油的菜畦,还有一堵其貌不扬,而且长满野草的矮墙,我走到一口井边,心中不免疑问:这就是鲁迅爷爷书中提到的光滑的石井栏吗?我把手轻轻的放上去摸了一下,还真的挺光滑的,百草园中点缀似的,种植着几棵树,只是我也分辨不出来是什么树,其中只有皂荚树我还能勉强认出来,只不过这时已经过了结果期,妈妈帮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松树,桑树上结出的紫红紫红的桑果,鲁迅爷爷书中提及到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单是周围的短短的矮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鲁迅爷爷笔下的百草园令人神往,可在我亲眼看来却显得有些乏味,有点小小的失落。

在百草园又逗留了一会,我们就进入了三味书屋,这是一座古老但又稍显破旧的旧房子。并不是很白的墙,乌黑的门,石板铺的地,我们很快就找到了鲁迅爷爷念书的教室,教室中间的上方挂着块木牌子,上面遒劲有力的写着四个大字:三味书屋。牌子下方是一幅画,画上画着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树下。教室里有八个座位,鲁迅的座位在左边的一个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还刻着一个早字,表达了鲁迅的勤奋。

鲁迅儿时无限乐趣的游乐园,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毫无特点的一个菜园子,而他读书的地方只不过是一间简陋的房子,然而正是这样平凡的地方,却走出了一个极其伟大的文学家,我们现在拥有环境优美的公园,设施齐全的学校,还有一流的教学环境,这里会走出什么样的人呢?我真的很期待。

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5寒假里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冬令营活动,(华东六日六市游)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是我对参观的各个景点都有印象,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故居了。

鲁迅先生是闻名世界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中国革命的一颗火种。

走进鲁迅先生的故居,里面挤满了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鲁迅先生的半身铜雕像,他神情严峻,炯炯有神地凝望着远方。雕像两侧刻有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跨过左边那扇门,里面分为三个房间,陈列着鲁迅先生生前用过的物品。

介绍鲁迅范文第5篇

1929年8月底,我又到了上海。这时候鲁迅先生住在横滨路景云里。28日那一天,因为鲁迅先生约我晚上去吃便饭,所以我是单人去的。我到鲁迅先生家的时间大抵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两个小时左右。其实我是在约定时间的一小时多之前就出门的,只因为到了景云里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家,所以耽误了。先生也猜到我大概又由于迷路所以迟去的,给我留着四碟饭菜。

当我吃完了饭上楼去时,就在楼上鲁迅先生书房兼卧室的一间房子里,有一位年纪在五十岁上下的客人,坐在靠南窗前的椅子上,和鲁迅先生在谈天。鲁迅先生就指着这位客人给我介绍:“这就是邵明之先生。”并把我介绍给那位客人。

邵明之先生是绍兴人,是鲁迅先生的老朋友,我是早就听说过的。约莫邵先生也是知道我的,虽然以前彼此都没见过。

后来,柔石也来了。

我挨着邵先生,柔石在床前,大家就一齐坐下来闲谈。景宋这时在楼下吃饭间里,为即将出世的海婴赶制襁褓,没有上来。

8月的上海,即使在夜晚,谈起天来,手里还需要有一把扇子才好。然而我的一把折扇在这一天的白天和郁达夫出去时丢失了,也不晓得丢在哪里。

由于说到我丢扇子的事,鲁迅先生就说:“以前的人用‘扇袋’,而且将扇袋挂在腰间,是不无道理的――那就不会丢失了。”

从挂扇袋在腰间,又说到以前的人在夏天穿着实地纱袍套,腰间还系着一条带子,带子上挂着扇袋、表袋、荷包,年纪大些的还挂着一个眼镜袋,悬灯结彩似的在热天里也真够受的。

于是,鲁迅先生眼睛看了我一下就说:“扇袋倒也罢了。表袋实在太笨,要看表时既要弯下腰去,又要用手擎起表袋,倒过来看。”就做了一个低下头去,弯着腰,手擎表袋,倒转过来看表的姿态。

这时节只听得邵明之先生说:

“咳!呆虫!”

我和柔石听了这一声,四眼相对,有些愕然。

邵先生又接着说下去:“哪里会像你这样笨!只要你坐在那里,拖长喉音喊一声:‘来……’就有人会进来,毕恭毕敬地站在你面前,然后你把肚子稍微一挺,将手向表袋上一指(邵先生也做了一个姿态),他自然就会说:‘着!大人!八点三刻。’”

鲁迅先生听完就哈哈大笑,又渐渐谈到别的上去了。

原来所谓表袋,只是具体而微的一个褡裢,将表装在褡裢的袋中,袋面上有一个圆洞,把表嵌在里面,表面就露出来了,只要从表袋外一看,就可以知道时间。

和鲁迅先生有过交往的青年们,总觉得鲁迅先生的脸相尽管很严肃,但是和蔼可亲,有时即使我们放肆些,先生也总是原谅的,而且我们并不觉得先生是在纵容我们。但我先前也常听到鲁迅先生的一些同辈老朋友说起:鲁迅先生神经过敏,脾气大,嘴不让人,容易吵起来。并且我也听鲁迅先生说过,他自己容易和朋友们“闹开”。我又知道“闹”的时节,鲁迅先生总不退缩;“闹开”了,鲁迅先生也不后悔。在这前一天,鲁迅先生就和林语堂“闹开”了,刚还和我们谈着这件事,因而一听到邵明之先生这么一句“呆虫”,就不免联想到以前的种种,不但有些惊愕,而且还有些顾虑,顾虑鲁迅先生和邵明之先生争执起来,闹成僵局,在场的柔石和我又都是后辈,劝也没法劝。“呆虫”的语气和含义,也并不算轻呵。可是这一次的实际情形,是大家又谈笑风生地谈下去,谈到半夜才走散。

(节选自同名文章,原载《和鲁迅相处的日子》,略有改动)

相关期刊更多

烧结球团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长沙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少年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

少年电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