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刚经原文

金刚经原文

金刚经原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俄藏敦煌文献;妙法莲华经;金刚经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3-0153-0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ree Court Manuscripts among the Dunhuang Documents Collected in Russia

ZHAO Heping

(School of Histor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There are three court manuscript fragments dated back from Xianheng to Yifeng of the Tang dynasty among Russian-collected Dunhuang documents, namely, Дх.00160, Дх.04930, and Дх.11013+Дх.11014. The first two might be volume seven of the Lotus Sutra, while the latter one is part of the Diamond Sutra. This paper also sorts out the five fragments of Дх.11013+Дх.11014 in sequence.

Keywords: Dunhuang documents collected in Russia; Lotus Sutra; Diamond Sutra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一 Дх.00160《妙法莲华经》卷七

这件写本的图版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6册第106—107页。是一件残卷,只存唐代标准写经的上半,下半残去,长度为两纸又多出四行半,经文正文加尾题“《妙法莲华经》卷第七”共47行。每行存7—9字不等,经文内容为“普贤菩萨劝发品第廿八”的后半部分。之所以判定其为宫廷写经,是在尾题左下方残存一条横纸,残存十行,每行有一至二字不等,这与我们整理的五十余件咸亨至仪凤中宫廷写经的格式完全相同,加之抄写规范,一眼望去,的确是宫廷抄本。从第一行“上元”二字可知,这是唐高宗上元(674—675)某年所抄宫廷写经。

2006年8月,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转型期的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笔者宣读了《武则天为已逝父母写经发愿文及相关敦煌写卷综合研究》的论文[1],会后,日本友人花园大学衣川贤次教授不仅写信鼓励,还寄来了高博001、津艺002及此件的复印件,同时寄来了藤枝晃教授于1961年发表的《敦煌出土的长安宫廷写经》长文[2],使笔者深受感动。2009年9月笔者去圣彼得堡参加敦煌国际学术讨论会,得波波娃所长慨允,得睹原件,更加确认,此件为宫廷写经无疑。

二 Дх.04930抄经列位

这件写本的图版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11册第361页,仅一残纸,存12行;第1行存一“书”字,末行为“[行]太府寺丞阎玄道监”。这一纸是宫廷写经的“抄经列位”,应该是从《金刚般若经》1卷或《妙法莲华经》7卷中的某一卷尾部脱落,我们尝试着从这残存的12行文字中找出端倪。

写本第1行残存一个“書”字,应是“某年某月某日书手某某写”中的“书手”的“书”字。第2行只余2字,上一个字是“十”,下一个字是“张”,两字中间残去一块;此行应是“用纸十张”,中间残去一字应是一个个位数。第3行存“手解集”三字,应是其他宫廷写卷中的“装潢手解[善]集”。第四行至第六行残存相同的“实际寺僧怀恽”,应该是“初校”、“二校”、“三校”的僧人。第7行至第10行为“详阅”的太原寺大德神符、嘉尚及寺主慧立、上座道成。第11行为“[判官司农]寺上林署令李[善]德”;第12行为“[使朝议郎]行太府寺丞阎玄道监”。

我们先来讨论这份残叶究竟是从什么经尾脱落的。

在我们已经检出的五十余件唐代咸亨至仪凤中的宫廷写经中,《金刚经》1卷用纸12张,据残卷第2行,“十”和“张”之间残去一个个位数字,所以有可能是从《金刚经》尾部脱落。但是,我们现在已知的《金刚经》14件宫廷写经中,除去S.5710、S.7236仅存“序”,不见抄经列位,其余12件“抄经列位”中,初校、二校、三校均为书手,未见一名僧人;而其余近四十件《妙法莲华经》中,初校、二校、三校除极个别初校有书手参加之外,几乎全部由寺院僧人承担,因此,我们判定此纸是从某卷《妙法莲华经》尾部脱落,而非从《金刚经》尾部脱落。

排除《金刚经》之后,我们可以再深究一下,《妙法莲华经》有7卷,此纸究竟从7卷中的哪一卷卷尾脱落呢?

从已知的《妙法莲华经》宫廷写本抄经列位中可知,卷1用纸18张,卷2用纸20张,卷3用纸19张,卷4用纸22张,卷5用纸21张,卷6用纸20张,卷7用纸17张。而残卷第2行“十”与“张”之间的个位数可能是“七”、“八”、“九”中的一个,故而此纸可能是从《妙法莲华经》卷1、卷3、卷7的某卷卷尾脱落。

Дх.04930这件有抄经列位的写卷究竟写于何年呢?我们从最后两行残存的16字中可以发现抄写时间。

对五十余件敦煌所出咸亨至仪凤中的宫廷写经所涉及的机构及运作情形,笔者2010年10月撰有《唐代咸亨至仪凤中宫廷写经机构研究》的长文,文中对前后两位写经使虞昶、阎玄道和前后两位写经判官向义感、李善德的有关讯息做了比较详细的考证,为免繁冗,此处只引结论,不做深论①。

阎玄道最早出现于日本书道博物馆藏、写于上元二年(675)三月廿二日的《金刚经》,结衔为“朝散大夫守上(尚)舍奉御”;P.2195写于上元二年十月十五日的《妙法莲华经》卷六、上博30写于上元二年十月廿三日的《妙法莲华经》卷三、羽006写于上元二年十月廿八日的《妙法莲华经》卷四、日本京都博物馆写于上元二年十二月七日的《妙法莲华经》卷三等四个写卷,写经使阎玄道结衔均作“朝散大夫守尚舍奉御阎玄道”,此后诸写卷直至S.3094写于仪凤二年五月廿一日的《妙法莲华经卷二》,阎玄道的结衔始终未变。唯一例外的是日本三井八郎右卫门藏写于上元二年十一月廿六日的《妙法莲华经》卷二,阎玄道结衔作“朝议郎行太府寺丞阎玄道”。笔者发表在《敦煌研究》2006年第6期(总第100期)上的《两件高宗、武则天时代敦煌藏经洞出宫廷写经辨伪》一文,曾根据阎玄道结衔推测此件有作伪的可能,主要理由是阎玄道的结衔如过山车一般上下,殊不可解。Дх.04930的发现,动摇了笔者的推测,俄藏此件残片阎玄道所衔正做“[朝议郎]行太府寺丞”。换一个角度思考,倘若“抄经列位”中书手出错,将“上元二年”抄写时应写成“上元元年”的后一个“元”字写成“二”字,或将“元”字用重文符号“”表示,则读作“上元元年十一月廿六日”,六年前笔者的怀疑或可解开,即上元元年十一月廿六日抄的《妙法莲华经》卷二,是阎玄道刚刚继虞昶为写经使。因为虞昶监写的最后一件上图032《妙法莲华经》卷一抄于上元元年十月十日,如此解读,则三井八郎右卫门《妙法莲华经》卷二的“朝议郎行太府寺丞阎玄道监”与Дх.04930的阎玄道结衔相同。那么,阎玄道最初任写经使时的官衔是“朝议郎行太府寺丞”,至迟在上元二年三月廿二日,即升迁为“朝散大夫守尚舍奉御”。所以,Дх.04930卷应抄于上元元年十月十日之后至上元二年三月廿二日之前。另外,三井藏卷与Дх.04930卷初校、二校、三校的僧人均为实际寺僧,前者是道深,后者是怀恽,亦非巧合。

最后,笔者想做一大胆推测,Дх.00160写本为《妙法莲华经》卷七,抄经列位第一行存“上元”二字,而此卷据阎玄道所衔及任使时间,应写于上元元年十月十日之后至上元二年三月廿三日之前,此卷应用纸18张,不知Дх.04930与Дх.00160是否为同一写卷?

三 Дх.11013+11014《金刚般若经》

图版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15册第127—129页。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董大学博士于2012年元月8日告知笔者,说Дх.11013+11014为宫廷写《金刚经》,并复印图版相赠。Дх.11013存四片,Дх.11014存一片,下面先将此残卷末尾抄经列位抄录,然后对此件《金刚经般若》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金刚般若经

咸亨四年正月十一日門下省群書手韓方興寫

用 紙 十 二 張

裝 潢 手 解 [善] 集

初 校 書 手 韓 方 [興]

再 校 書 手 呂 思 明

三 校 書 手 張 禮

詳 閱 太 原 寺 大 德 嘉 尚

詳 閱 太 原 寺 大 德 神 符

詳 閱 太 原 寺 主 慧 立

詳 閱 太 原 寺 上 座 道 成

判官 少 府 監 掌 冶 署 令 向 義 感

使太中大夫守工部侍郎永興縣開國公虞昶監

目前已知咸亨至仪凤中宫廷写《金刚般若经》共14个写卷,除S.5710、S.7236两件仅存不完全的《金刚般若经序》之外,其余12件均有抄经列位,相对而言,甘肃高台县博物馆所藏写于咸亨三年六月七日的“高博001”《金刚般若经》最为完整,图版见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甘肃藏敦煌文献》第6册第321—328页。2010年8月,笔者在高台县参加学术会议时得高台县博物馆馆长寇克红慨允,得以对该馆所藏敦煌文献近距离观察,并蒙寇馆长厚意,将高博001从展柜中取出仔细观察,而且对尾部及轴头用相机进行重新拍摄。写经尾部木轴两端轴头,是象牙和青金石镶嵌,非常美丽。这卷《金刚般若经》的另一可贵之处是前有《金刚般若经序》,题目加正文共28行,令人惋惜的是前端右下角残去二十余字。这个《序》,是武则天所撰,故置于《金刚经》之首。《金刚经》用纸12张(抄经列位第2行为“用纸二十张”,显然是书手误书),第一纸倒数第2行为经题《金刚般若婆罗蜜经》,经文加前后经题为303行,则经正文为301行。高博001的抄写时间早于Дх.11013+11014七个月,且书手都为门下省群书手,装潢手、四个详阅僧、判官、使都同,只是初校、二校、三校书手两卷不同,所以,我们以高博001《金刚般若经》为参照,将Дх.11013+11014在《金刚经》中相对应位置加以重新排序。

首先,我们将高博001号《金刚经》正文301行按行标出数字,再把俄藏Дх.11013+11014共5片,按其在高博001的对应位置标出,即可把这五片重新排序。

Дх.11013第一残片,连残行计共32行。第1行4残字对应高博001第19行后4字;最后一行对应高博001第50行,不过,此断片只存1行半边字,其后残。第一残片对应高博001《金刚经》正文第19—50行,对应高博001的第2纸后半至第3纸。

Дх.11014残片共计27行,第一行对应高博001第53行,与Дх.11013第1残片中间仅佚去2行;末尾1行对应高博001第80行,对应高博001第3纸后半及第4纸前半部分。

Дх.11013原第三残片共计50行,第1行9个残字对应高博001第125行,第50行4个残字对应高博001第175行中的对应处,对应高博001的第5纸末行、第6纸和第7纸的前半部分。

Дх.11013原第2残片共存19残行,第1行残字对应高博001第260行,末行3残字对应高博001第278行,对应高博001第10纸尾部至第11行前半部分。

Дх.11013原第4残片经文正文存14残行,第1行残字对应高博001第287行,末尾及经题与高博001相同,对应高博001第11纸后半部分,甚至纸缝也都是在经文末行与经题之间。

Дх.11013+11014共5残片与高博001号《金刚般若经》写本对照后,都被安排进在《金刚经》中的对应位置,这两号俄藏写卷拼合后共有经文142行(部分残缺),加尾部经题共143行,大约是《金刚经》全文的一半较弱。

结 论

俄藏三件敦煌宫廷写经,Дх.04930应为从《妙法莲华经》卷一、卷三或卷七卷尾脱落,最大可能是从卷七脱落,因为写经使阎玄道结衔为“朝议郎行太府寺丞”在上元元年十月十日后,上元二年三月廿二日之前,而Дх.00160《妙法莲华经卷七》抄经列位第1行恰残存为“上元”二字,有可能此两号俄藏原为一件。而Дх.11013+11014两号《金刚般若经》5个残片,经我们的整理,可按新顺序排列,可以通读。

参考文献:

[1]赵和平.武则天为已逝父母写经发愿文及相关敦煌写卷综合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6(3):1-22.

金刚经原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打滑层 孕镶钻头 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P634.4+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120-1

应当明确机械钻速低不是“打滑层”判定的唯一标准,钻进参数选择不当也会造成机械钻速过低,这种情况应当排除。即在使用正常钻头,采用正常参数钻进而机械钻速很低的岩层才能称之为“打滑层”。遇到这类地层往往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技术措施以克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实践证明,从钻头设计出发,采用特定钻头是对付此类地层的最佳选择。

1 “打滑层”钻进常见的应对措施

一般按“大钻压,低转速,低泵量,孔底适当研磨”的原则进行,主要有:

1.1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选择大钻压钻进。由于“打滑层”岩石抗压强度高,硬度大,钻头必须有较大钻压才能克入岩石,完成微切削,按单位唇面面积计算钻头压力时应当取高值,如Φ75mm绳钻钻头,钻压一般在15KN以上才能得到较经济地钻速。但应根据钻机负载、钻具受力有适度选用,防止发生意外。

1.2 转速不宜过高。“打滑层”钻进转速不宜过快。这是因为:一方面转速过快会对切削刃的冷却产生不良影响,加剧切削刃的提前磨损、磨纯甚至出现出刃抛光,发生人为打滑现象;另外有关实验还发现,在坚硬岩层中钻进时,过高的转速将会导致钻头与破碎面产生“相对打滑现象”,对碎岩无益,却对钻头寿命和进尺大大不利。

1.3 泵量要小。“打滑层”钻进产生的岩粉本来较少,岩粉适度积存有助于胎体磨耗和金刚石锐化,这对钻进是有利的,因此在满足钻头冷却的前提下泵量取小值是有好处的;另外大泵量会加剧孔内钻具运转的不稳定性,将会对钻进参数的传递尤其是钻压带来很不利的后果,所以“打滑层”宜用小泵量钻进。

1.4 钻头预出刃。一般采用旧的、出刃较好的钻头(外径要保持)钻进。当发生打滑不进尺时,可采取孔内投碎石研磨、孔口修磨出刃甚至采取腐蚀胎体出刃等方法使钻头保持适当出刃来完成后续进尺。

1.5 钻具级配调整。绳索取心钻头唇面面积大,相应地需要更大的钻压才能取得有效进尺。在坚硬岩层钻进时,岩心采取率一般问题不大,可将双管钻进换成单管钻进,钻头采用薄壁钻头,效果往往比较明显。扩孔器外径与钻头外径间隙要取小值,一般取0.2-0.3mm,扩孔器优先使用电镀单晶细粒金刚石扩孔器,不宜使用聚晶扩孔器。

1.6 冲洗液。冲洗液性能调整主要从降低粘度、减少性、降低固相颗粒分散度等几方面着手,综上所述清水是最经济适合的冲洗液,因为清水的冷却能力最强,粘度很低,对固相无分散能力,有利于金刚石出刃,因此在孔内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清水钻进是“打滑层”钻进常用的方法之一。

2 “打滑层”钻头的设计原则

以往在钻进“打滑层”时,往往选用细粒到特细粒金刚石,软胎体,低浓度钻头,金刚石品级要高一些,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寿命问题:当采用软胎体钻头时,在大钻压参数下,胎体对金刚石颗粒的支撑不够,很多脱掉,无法发挥有效碎岩作用(从钻头唇面可以清晰看到),钻头寿命很低。因此要克服钻头寿命问题必须对钻头重新设计,摒弃原先方法,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1 选用高品级人造金刚石。常用钻头选用MBD8品级金刚石,在“打滑层”钻进应选用MBD12(SMD25)级以上的高品级人造金刚石,具有晶形好,单粒抗压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等特点。高品质金刚石能在大钻压参数下有效切入岩石并保持自身性能稳定(不易被钝化或折断),较易保持机械钻速的均衡性并获得较高的寿命。

2.2 粒度适当增大。广谱钻头常用40/60目数的钻头,“打滑层”钻进金刚石粒度应大一些,原先使用细粒到特细粒的做法欠妥,但金刚石粒度也不能太大,主要原因:一是大颗粒金刚石合成技术复杂,成本高且晶体缺陷多,质量不稳定;二是粒度增大后单粒金刚石需要更大的钻压才能刻入岩石,这在坚硬岩层中因钻头制造工艺以及设备钻具能力限制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通过我队在某工地试验,坚硬打滑层钻进选用高品级、中粒度35/50目左右的金刚石取得了很好地试验效果,由于混粒比单粒具有更好的切削作用,在“打滑层”钻进宜用混粒搭配,金刚石最小粒度不要大于50目,常用30/40目为好。

2.3 金刚石浓度要低。金刚石浓度低,唇面上单位面积内金刚石颗粒就少,在同样的钻压条件下,作用在每粒金刚石的钻压就会增加,有利于金刚石切入岩石,从而提高机械钻速。

2.4 选用中等硬度胎体。以往选用软胎体钻头目的是为了金刚石颗粒能适时出刃,但过软胎体将不能对金刚石颗粒形成有效支撑,造成金刚石颗粒的过早脱粒,这是软胎体钻头低寿命的根本原因。采用高品级金刚石,就要求胎体硬度不能太低,并且粒度增大的前提下,就必须选用硬度较大的胎体材料,金刚石颗粒才能被包裹牢固,与胎体一起形成整体性能良好的工作层。

2.5 钻头水口设计。因金刚石钻头内外径线速度不同造成内外径磨损不同,金刚石钻头水口通常采用内小外大的扇形水口,以平衡钻头唇面磨损。为了提高唇面单位面积压强,水口断面面积适当增大对提高机械钻速是有利的,但为了能保证胎体有足够的环状面积来支撑钻压,水口面积又不宜过大,并应考虑冷却和排粉要求。

2.6 钻头唇面形状设计。在钻进此类地层时,往往采用较多自由面的唇面形状如梯齿型、锯齿型、尖齿型等钻头,较大的钻压集中作用在较小的唇面面积上,利于金刚石切入岩石;同时也能形成较多自由面的破碎面,有利于岩石破碎,提高钻速。为了平衡唇面磨损的均匀性,提高钻头寿命,胎体唇面上金刚石颗粒的布置应有针对性,比如在磨损较大的钻头外径处选用更高等级的金刚石或增加金刚石浓度等都是具体的应对措施,在具体采用时应考虑胎体唇面形状、硬度等,保证胎体工作层的整体性。

2.7 采用金刚石单晶保径。由于“打滑层”岩石特别坚硬,使用针状合金或聚晶保径往往会严重影响进尺,而金刚石单晶对于坚硬的井壁有磨削作用,有利于提高钻速。

3 结语

本文从钻头设计和采用的常用方法两方面来阐述“打滑层”钻进的一些技术措施,供业内同行借鉴和参考,促进经验交流,使钻探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金刚经原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超硬材料;市场发展;质量对比;评述;今后发展

中图分类号:F4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142-01

1、论述当前我国超硬材料的发展状况

1.1 金刚石单晶

首先从产量角度对金刚石单晶进行论述,目前我国的金刚石产量在世界上已经位居前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每年的生产量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全球总金刚石产量中我国已占据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比例,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不断增长。

其次,要说的就是金刚石的粒度及主要用途。金刚石一般根据粒度的不同被分为了不同的类型,如:单晶大颗粒、特粗颗粒、中粗颗粒及细颗粒金刚石等等,首先介绍的是单晶大颗粒,这种类型的金刚石是当前人造金刚石中最大的一种,多采取籽晶法生产,主要目标:一方面可直接切磨后做成金刚石刀具,另一方面可代替部分天然金刚石做宝石用,所以多称其为宝石级金刚石。用它做静态超高压的压砧也是极好的代用品。大尺寸单晶金刚石是高质量的探测器材料,特别适合需要极高探测灵敏度的应用环境。单晶金刚石是粒子、辐射探测器的首选材料。单晶金刚石由于不存在晶界缺陷,透光率高于微米、纳米金刚石膜,在光学窗口等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特粗颗粒金刚石:一般指1~3mm,目前已经可以用直接合成法获得透明度和晶体形态都相当好的单晶颗粒。粗颗粒金刚石:一般指0.5~1mm的金刚石,这类产品做滚轮是相当好的。中粗颗粒金刚石:一般指30~60#,这类产品在金刚石钻探,特别是石材加工方面发挥了极好的作用。中细粒金刚石:多数指70~120#,是石材、玻璃、陶瓷加工的很好选择,所以促使了这部分粒度的开发。细颗粒金刚石:多数指120~320#,是磁性材料、硬质合金等的加工良好材料,现在为了提高加工精度,不少已用。而且有的磨磁性材料的砂轮往往都做得相当大。目前生产工艺水平已经相当好,是达到镜面精度抛光的首选产品,也广泛应用于电子-微电子产业。

最后讲到的则是金刚石的品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上金刚石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多个领域中,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同的粒度、要求对品质多少会有影响。本文主要围绕作为石材或钻探工具常用到的几种粒度金刚石为例进行详细论述。在我国上世纪末期金刚石的片状触媒合成工艺运行时,金刚石高品质的只可合成到180~200N,而且每个品质按国标都有确定值,不过在市场上不经常用。更高的公斤数只见于标准,很难有产品。而且非常简单,用一项强度指标,金刚石质量就全部包含其中。而新的质量表征必须有颜色、晶形、透明度、杂质含量、TI、TTI、粒度峰值等。

1.2金刚石聚晶与复合片

先前,人们想获取较大颗粒的金刚石,但是又没有理想的方法获取,此时聚晶就产生了。通过对纯天然的金刚石进行考察发现,在大自然中其实有很多与其类似的种类,如:圆粒金刚石、黑色金刚石、巴拉斯型,这就是我们发展金刚石聚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以硬质合金作为衬底的复合片,这样进一步提高了聚晶的适用性。

1.2.1形态与产量

实际上,要想准确评定聚晶形态,就要在了解其实际用途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对于聚晶的形态早在上个实际七十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多层、密集排列等原则性理念,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同形态的聚晶自有专业厂家给予提供模具,使合成者大为省心省力!目前,国外多数都是制作复合片予以应用。而国内是聚晶和复合片同时生产,而且聚晶的生产量远远大于复合片。

1.2.2磨耗比与应用

早前,在对金刚石的磨耗比进行测定时发现,其磨耗比非常的低,但是在经过了创时间的发展之后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其可比性不高,所以只当做是参考依据而已。但是聚晶磨耗比也不是越高越好,应该因用途不同而有差异。

1.3 立方氮化硼

与金刚石相比,我国还有另外一种起步较晚的超硬材料,那就是立方氮化硼,该超硬材料由于应用范围不如金刚石的广泛,所以在产量方面与金刚石有很大的差距,现如今在全球的总产量并不多。尽管它还是有着自己独到的特点和优势。结合立方氮化硼的工艺、质量及应用我们作了分类,这应该是代表了国内的水平。(1)黑色低强度立方氮化硼:黑色、单晶体、低强度、易破碎。广泛用于树脂结合剂立方氮化硼系列产品。(2)黑色中等强度立方氮化硼:黑色、中等块状、中等强度、具较高的热稳定性,兼顾了磨削效率和产品寿命,破碎强度和破碎特性较稳定、均衡。广泛用于陶瓷结合剂立方氮化硼系列产品。2 我国超硬材料的发展

在今后的市场发展中,超硬材料将向着更加先进化、针对性、方向性的层面不断前进,同时还应加大对超硬材料制品的推进速度,这些将成为今后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下是针对超硬材料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首先,对于普通的磨料来讲无法进行再生,但是金刚石有所不同,它属于碳,而碳能够在大自然中不断的循环产生,从而形成一个产物链,属于一项可再生的经济,且能够良性循环,这是普通的原材料无法比的。在对金刚石进行生产时可以不断的重复利用。金刚石具有高的电子、空穴迁移率,高的击穿电压,高的热传导率,掺杂可半导体化,是一种很有希望的高温半导体材料,它的商业价值也将是巨大的。

3、结论

在今后的市场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我国超硬材料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将超硬材料普及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我国先进的技术,重视新方法的研究等方面阐述了我国超硬材料高速发展的可能性、必然性;我国在高速发展金刚石的今天,不仅是稳定的金刚石大国,同时已经步入世界超硬材料的强国。但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我们一定要在全球超硬材料和制品行业都烙上“中国制造”的印证,为我国经济腾飞服务!

参考文献:

金刚经原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形金刚 G1玩具 MP系列 电影玩具

一、变形金刚品牌

变形金刚玩具主要由美国Hasbro公司与日本takaratomy公司联合开发。与其他动漫类玩具先有动画(漫画、电影)后有玩具不同,变形金刚是现有玩具后有的动画,也可以说变形金刚动画是美国孩之宝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玩具制作的大型动画“广告”。此外,它的创始国也并不是美国而是日本。变形金刚玩具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1984年至今是最具市场活力动漫品牌之一,是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之作,15部大型电视动画系列,超过700集动画片、五部真人版电影,发行上百部漫画图书。如此庞大的动画体量,自然少不了相关玩具的发展。从早期的G1系列、G2系列、经典系列到最新的MP系列、电影系列。变形金刚玩具的设计演变可以说代表了世界变形类玩具的发展历程,下文将着重介绍代表早期变形玩具的G1系列和代表新时代变形玩具的MP系列、电影系列玩具,对新老玩具特点进行对比,从而对变形玩具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分析。

二、G1玩具

Generation 1(G1),是指1984-1992年间的所诞生的所有动画/漫画/玩具系列。在玩具方面,包括G1 98集动画、头领战士、隐者战士、胜利之斗争等系列玩具,美版(hasbro)、日版(takaratomy)、复刻等等加在一起总共超过700款,数量非常庞大。

G1玩具的特点是变形相对比较简单,人形可动性差,但材质用料比较扎实,有金属、橡胶等材料运用,玩具产品线单一,没有分年龄设计不同产品。这一时期的玩具,往往兼顾伪装形态(变形金刚在人形和伪装形态之间变换)更多一些,对人形的兼顾要稍差一些。举个例子说,变形金刚的主要角色之一的擎天柱有两种形态,一个是人形,另一个是卡车形态。卡车形态(图1)相对比较好,而人形(图2)的还原就相对差一些,可动性也不高。

总之,G1玩具开始了变形金刚玩具的漫长发展历程,虽然从变形设计、造型还原、可动性方面都有欠缺,但为后面的玩具系列、乃至说为整个变形类玩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MP系列玩具

MP为Master Piece的简写,意为大师级变形金刚,完全收藏倾向的系列,以此为名的变形金刚系列玩具自从2003年的MP01开始,就堪称为变形金刚玩具中的杰作,迄今MP玩具已经跨过了14个年头,编号也从01出到了37,玩具造型较老版有非常大的提高,被誉为G1造型的终极版。

MP玩具的特点是变形精妙,材质用料上乘、玩具造型高度还原动画当中的形象,无论是人形还是伪装形态都还原的相当到位。图3是新时代下MP系列编号10的擎天柱玩具。可以看出相比较G1擎天柱而言,MP10擎天柱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人形方面,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总之,MP系列玩具做工出色,质量扎实,具备了大量诸如换脸、声光、通讯仪等噱头,具备相当高的可玩性。

四、电影玩具

电影系列玩具是从2007年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第一部到现在2017年真人电影第五部之间的玩具。目前美、日版玩具数一千余款,设计相对复杂,产品线丰富,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设计了不同等级的玩具。从小到大(玩具尺寸)、从简单到复杂分别是传奇级、加强级、航海家级、联盟级、领袖级、无畏级玩具。

电影系列玩具特点是种类繁多,兼顾了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其中高级别玩具变形十分复杂(图3是变形金刚电影版领袖级擎天柱),可玩性相当高。从设计上说,相对动画版玩具来说造型也更加复杂,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机械感强,可动性也不错。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电影版玩具设计本身结构比较复杂,有很多细小尖锐的地方,设计师为了玩家把玩时的安全,把尖锐的部分用软胶材质实现,代替了硬质的树脂材料,考虑的十分周到。同时高级别玩具还加入了声光系统,可以说电影系列玩具是目前变形金刚玩具产品线的主力阵营之一。

五、结论展望

变形金刚玩具的演变可以说代表了变形类玩具的发展。从G1系列玩具到MP系列、电影系列玩具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变形玩具在进化。首先,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从单一产品线到分级产品线,扩大细分了消费群体。其次、从玩具设计本身来看,从原来的兼顾伪装形态到两种形态全兼顾;从可动性差到超可动;从普通变形到声光系统;从简单的变形结构到复杂的变形结构;从单纯考虑玩具造型到软胶材质的应用。这些进化带来的是更加有趣的新奇想法,以及变形玩具给我们带来的更多乐趣。市面上还有很多其他变形类玩具,比如说果宝特攻、数字变形玩具、超时空要塞玩具等,但从规模、产品线的丰富程度上相较变形金刚玩具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变形金刚玩具无疑引领了变形类玩具市场,从变形金刚玩具发展来看,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从玩家角度考虑的设计一定是未来变形类玩具的发展趋势。让我们期待能有更多像变形金刚这样经久不衰的玩具系列诞生,让变形玩具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海彪.探析《变形金刚》动漫衍生品的设计及营销[J].艺术科技,2013.

金刚经原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鸠摩罗什;玄奘;金刚经;翻译

鸠摩罗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他祖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因此他从小就擅长梵语和胡语。他十几岁就因为通达佛教义理而著称于世,因此可见他的佛学修养是非常深厚的。事实上,鸠摩罗什对翻译理论是非常通达的,但可惜的是,现今保留下来的这方面的著述不多。但从保留下来的零星议论和大量的译作来看,他是比较倾向于意译的。据他自己说,在他所翻译的佛教经论中,只有《十诵律》是没有经过任何删减的,而其它的众多经论都是经过他删减的。鸠摩罗什非常重视翻译当中的文采。

玄奘俗名陈t,唐代洛州(今属河南)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历史上把鸠摩罗什及其以后的译文叫作旧译,而把新译的称号独留给玄奘,可见他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重要地位。玄奘的翻译比较倾向于直译,后人总结玄奘的译经时,说他的翻译风格是“既需求真,又需喻俗”。他提出了著名的五不翻理论,所谓秘密不翻,多义不翻,此处无不翻,顺古不翻和生善不翻。玄奘一生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西行求法。其实,玄奘在西行求法以前就已经具有深厚的佛学造诣,而到达印度之后,又广学了印度的中观、唯识等佛学理论,佛学造诣更加炉火纯青。作为中国人,并且具有深厚的汉语言佛学功底,他的汉语水平自然没有问题。而留学印度十几年,又使他的梵语有了很高的水平。因此,玄奘是梵语、汉语和佛学三方面的专家,翻译起佛经自然是得心应手。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系的一部重要经典,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受国人重视的佛教经典之一。据说禅宗的六祖慧能就是听《金刚经》而开悟的。《金刚经》主要说的是“应无所住,行一切善法”。也就是说,一方面,要体会诸法的空性,做到不著相。而另一方面,又不是说一切就空了,就善也没了,恶也没了,堕入虚无主义,这在佛学上叫作断灭,是一种需要提放的状态,而是还要行一切善法。总之,做到空而妙有,妙有而空,不执著而行善,行善而不执著,就是佛教修行者的最高状态。下文笔者将举例说明《金刚经》玄奘译本的优越性。

在鸠摩罗什的《金刚经》译本中,提到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众生信仰《金刚经》的情况时,有一句话叫作“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意思是说,在这个时间,能信仰《金刚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这个“后五百岁”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释迦牟尼灭度于公元前486年,那么后五百岁就是五百年后,也就是公元14年。第二种解释是说如来灭后的一千年中,包含着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那么这个“后五百岁”指的是第二个五百年这整个五百年间。第三种解释是说,如来灭后的1500年间包含着前五百年,中五百年,后五百年,那么这个“后五百岁”指的是第三个五百年这整个五百年间。那么,这个“后五百岁”到底指的是什么时间呢?如果参考玄奘的译本,这个问题就会变得十分清楚。在玄奘的译本中,对应的句子是“后时、后分、后五百岁,正法将灭时、分转时”。在这里,“后时”即是“后分”,也就是“后五百岁”,也就是“正法将灭时”。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根据佛教理论,正法时期有教说,修行,证悟,像法时期有教说,修行,可是却没有证悟,末法时期只有教说,修行和证悟都没有了。至于正法,像法,末法的时间分界,有这样两种说法:第一,正法有五百年,像法有五百年;第二,正法有五百年,像法有一千年;第三,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对于末法的看法基本一致,即认为末法有一万年。根据玄奘的译本,众生信仰《金刚经》的时间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五百年”,一个是“正法将灭时”,两个条件综合到一起,可以下结论,“后五百岁”指的是公元14年左右。有人说正法可以是一千年,那么这个“后五百岁”可以指的是这一千年中的第二个五百年,但这是个时间段,而“正法将灭时”是一个时间点,因此可以排除这种可能。

在鸠摩罗什的《金刚经》译本中提到,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信仰《金刚经》的般若法门。那么,到底是哪些众生不会信奉《金刚经》的教法呢?鸠摩罗什的译本中是这样说的:“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根据字面的意思,这样的一群人“乐小法者”,也就是喜欢小乘佛教的人,他们“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以不能信仰《金刚经》的般若法门。可问题是,这与佛教义理是矛盾的。因为小乘佛教也是非常反对我见和人见的,认为“我执”是众恶之源,是一切烦恼和谬误的来源。小乘经典《俱舍论》中也说:“由我执力,诸烦恼生,三有轮回,无容解脱。”可见小乘人也是反对我见和人见的。难道《金刚经》中佛说错了吗,佛怎么会和自己的佛理相矛盾呢?如果参考玄奘的译文,这一问题就会变得十分清楚。我们来看看玄奘的译文中是怎么说的。玄奘的译本为:“如是法门,非诸下劣信解有情所能听闻;非诸我见、非诸有情见、非诸命者见、非诸士夫见、非诸补特伽罗见、非诸意生见、非诸摩纳婆见、非诸作者见、非诸受者见所能听闻。此等若能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无有是处。”原来如此。原来“诸下劣信解有情”(相当于鸠摩罗什译本中的“乐小法者”)和持“诸我见、有情见”的众生(相当于鸠摩罗什译本中的“著我见、人见”的众生)是两类人,“著我见、人见”并非是修饰“乐小法者”的。那么这两类人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一是“诸下劣信解有情”(相当于鸠摩罗什译本中的“乐小法者”),也就是修小乘佛法的众生,他们只能理解“人空”,不能理解“法空”,因此不能理解《金刚经》中的一切皆空之甚深道理。第二类人是持“诸我见、有情见”的众生(相当于鸠摩罗什译本中的“著我见、人见”的众生),这种人其实是佛教讲的外道,比如说婆罗门教,他们都认为实有“我”,实有“人”。这段经文因此就变得非常清楚了。

为了说明一切不实,应无所住的道理,《金刚经》多次以怎样观察如来为例进行阐述,其中以如来身相为观察对象就有五次。在第五次以身相为例进行阐述的时候,鸠摩罗什的译本又出现了问题。鸠摩罗什的译本中是这样说的:“‘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里须菩提对释迦牟尼佛提出的能否以三十二相观察如来的问题作了肯定的答复。然而,这是与全经义理不相符合的。事实上,在前面出现的四次类似的提问中,每次须菩提都给予否定的回答,并且都得到释迦牟尼的认可。须菩提怎么会在“深解义趣”之后,反倒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呢?事实上,在《金刚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叫作“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有一句话叫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有一句话叫作“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有这些都说明不应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须菩提却说:“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难道须菩提真的一时糊涂吗?玄奘译本对于这一问题是十分有帮助的。他的译文中说:“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可以诸相具足观如来不?’善现答言:‘如我解佛所说意者,不应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佛言:‘善现,善战!善战!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不应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善现,若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不应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如是应以诸相非相观于如来。’”原来,和其它几次一样,须菩提对这个问题依然做出的是否定的回答,这就一致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鸠摩罗什大师翻译错了吗?很可能金刚经有几个不同的梵文原本,而有的原本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讹谬,而这个原本恰恰成为了鸠摩罗什所用的原本。(下转第230页)

(上接第123页)在鸠摩罗什的译本中,在大乘正宗分第三中有一句话,叫作“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其中“应如是降伏其心”在玄奘的译本中被译成“应当发起如是之心”。一个是“降伏”,一个是“发起”。差两个字,但其中的门道就大了。降伏的是妄心,发起的是真心。按佛教理论,心分为真心和妄心。耽著妄心使我们流浪生死,证悟真心使我们住在涅。虽然从胜义谛的角度看,真心、妄心是一体的两面。但从世俗谛来看,真心和妄心区别是很大的。对于妄心应该破,对于真心应该立。《金刚经》是一部以“破”为主的经典。不光是《金刚经》,整个般若系统的经典都是以“破”为主,强调“诸法皆空”。但对于上根的佛教徒来说,他们不会走极端,知道“离一切相”的同时,还要“行一切善法”。但对于下根的修行人来说,听到诸法皆空的道理之后,就会觉得善也空,恶也空,因果也空,西方极乐世界也空,总之什么都空了,什么都没有了,就会堕入佛教所谓的“恶趣空”,也就是世间人所说的虚无主义。所以在破的同时适当地立就显得格外重要。按照佛教理论,宇宙的本体叫作诸法实相,契入诸法实相的状态就叫作体悟到了真心。这个诸法实相还有很多其它的名字,如法界,如如来藏,如大涅。真心无形无相,但是可以变化出一切现象和事物。这个真心是存在的。以这个真心为依托,因果规律也可以成立,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成立,森罗万象的现象世界才被变化出来。因此,破的同时适当地立可以确保修行者不会堕入一切皆空的虚无主义。佛教上因此有一句话,叫作宁可执有如须弥山,莫要执空如芥子许。因此,在一部整体上以破为主的《金刚经》中,适当地强调发起真心,对于平衡整部经的侧重点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

结论: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玄奘的译本可以澄清一些鸠摩罗什译本中的一些概念,化解鸠摩罗什译本中的一些矛盾,并且从佛学义理上来讲,玄奘的译本也更加平衡,不会导致读者进入“偏空”的虚无主义。其实,从整体上看,玄奘译本更加具体准确,包含着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因此,我们今天提倡《金刚经》的玄奘译本,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至少,玄奘译本可以成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