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方言笑话

方言笑话

方言笑话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合作原则;故意违反;典型对白;“冯氏幽默”

言语幽默研究是一门跨门类、跨学科的课题。在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在语言学界,对言语幽默的研究同样也是百花盛开,学者们从语义等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详细而有趣的探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语用学方面,还未对言语幽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言语幽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试图运用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以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Ⅱ》中的典型对话为例,分析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所产生的幽默效果。

一、合作原则与幽默的产生

1967年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格赖斯首次提出“合作原则”。他认为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是互相合作的,谈话双方都希望能互相理解,相互配合。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双方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即“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涵盖如下内容:(1)量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2)质准则:努力使说的话真实,即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井井有条。

要使对话顺利进行,交际双方都要试图遵守合作原则,这是交际的理想状态,而在实际交谈中,谈话双方由于个体的差异,说话人可能会因为某些现实需要故意违反一些准则,当听话人意识到说话人有意违反一些准则时,听话人就会结合具体语境去推断说话人的意图,而幽默往往会在这种意料不到的会话含义中产生。(何兆熊,1999)

二、《非诚勿扰Ⅱ》中的“冯氏幽默”

与《非诚勿扰》相比较,《非诚勿扰Ⅱ》中的故事情节更为连贯和完整。《非诚勿扰Ⅱ》讲述的是秦奋和梁笑笑之间的爱情故事的延续:两人从北海道回来后,笑笑对方先生死心,在秦奋的不懈追求下,梁笑笑答应先住在一起试婚。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试婚,梁笑笑感觉自己对秦奋其实只是一种感激,自己并不真正爱他。秦奋非常伤心,两人于是渐行渐远。秦奋回到北京后,作为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与轩轩搭档。秦奋好友、节目制作人李香山患上癌症,在秦奋的主持下,好友们在他生前搞了一场“人生告别会”,这让笑笑和秦奋感受颇多。于是两人再次牵手。《非诚勿扰Ⅱ》中的“冯氏幽默”继续保持着京味儿调侃的基调,与《非诚勿扰》相比较平添了许多人生的感悟。《非诚勿扰Ⅱ》通过夸张、反讽、错位、陌生化、揶揄、戏拟式模拟等手段,充分展现了爱和死这两个主题,通过秦奋和笑笑的试婚生活和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将“冯氏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合作原则对《非诚勿扰Ⅱ》中“冯氏幽默”的阐释制造幽默有很多途径,如搞怪的动作、夸张的表情、荒诞的语言等,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言语带来的幽默。言语幽默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下文将对《非诚勿扰Ⅱ》如何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来制造“冯氏幽默”进行剖析。

(一)对量的准则的故意违反

根据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与交际目的相适应,既不超出也不少于交际目的的需要。 对量的准则的违反情况有两种:

1.所说的话没有满际所需要的信息量

下面是《非诚勿扰Ⅱ》中的一段经典对白:

一女:企鹅宝宝,终于有救了。

李香山:别着急,北极一时半会儿融化不了,就是融化了,企鹅宝宝也会没事的。

一女:怎么会没事呢?

李香山: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宝宝呢?

一女:是。好像没有听说有吃过啊!为什么呢?

李香山:是啊!为什么呢?

一女:你知道吗?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宝宝呢?

秦奋:因为企鹅宝宝生活在南极,它跟北极熊见不着面。

一女:你们好讨厌啊!

量的准则第一点要求: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而在此对白中,李香山说“就是融化了,企鹅宝宝也会没事的”,但是为什么会没事,他并没有提供足够必要的信息,而是进一步以问题设置悬念,“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宝宝呢?”让观众认为北极熊是有可能吃企鹅的,只是它因为某种原因没吃企鹅,从而造成误导。然后通过秦奋之口从容地给出答案,“因为企鹅宝宝生活在南极,它跟北极熊见不着面”。李香山故意先不提供足量信息,等到成功地将对方误导之后,再补充提供剩下的信息量,形成误导前后巨大的反差,从而产生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效果。

2.所说的话超出了交际目的所需的信息量

下面是《非诚勿扰Ⅱ》中秦奋在长城向梁笑笑求婚的一段经典对白:

笑笑:你起来,你实在点行吗?

秦奋:你答应我,咱俩先结了,以后后悔再说以后的。

笑笑:你想清楚了,结了我可是不离的。

秦奋:你要离,我就接孟姜女的班,把剩下的那点长城也哭塌了,没你我活不了。

这段对白中,秦奋其实就是想表达自己对笑笑深深的爱慕之情,用简单的两个字“不离”,就行了,而秦奋却选择将一个简单的意思复杂化,提供了比所要求的信息(“不离”)更复杂的话语信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对梁笑笑的倾慕之情,观众也会为秦奋的幽默而大笑不止。

从上面的经典对白可以看出,说话一方故意违反量的准则,提供超过另一方所需要的信息量,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看似多此一举,实则富有深意,幽默往往也在提供复杂信息量的同时悄然产生。

(二)对质的准则的故意违反

质的准则要求,说话双方要努力说真话。包括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下面分两种情况对质准则的故意违反进行解释。

1.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下面是《非诚勿扰Ⅱ》中李香山“人生告别会”上的一段经典对白:

香山:下辈子要是有人无端地冲你笑,走过来说喜欢你,记住,那就是我。

轩轩:那好,总要有个暗号,下辈子喜欢我的人太多了,那怎么办?

香山:暗号,谁在前世约了你。

轩轩:那就这么定了。

这段对白中,说话双方都违反了质的准则的第一点(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说话双方都故意说虚假的话,虚构下辈子的一个场景,从而引发了观众的笑声。

上面的经典对白告诉我们,说话双方故意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可以达到幽他一默的目的。

2.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下面是《非诚勿扰Ⅱ》中的一段经典对白:

香山:我也不认为奢侈就是高级,我也最恨至尊、帝王、皇家。我爷爷就是辛亥革命打响第二枪的人,但是你得在商言商啊,要不你就别拿人家钱,拿了钱还骂钱,那叫不义。同意我这观点吗?哥哥。

秦奋:打响第二枪的是谁呀?

香山:行行行,咱不往下讨论,搁置争议。

这段对白的幽默在于“我爷爷就是辛亥革命打响第二枪的人”。李香山很明显说的是缺乏证据的话,谁是辛亥革命打响第二枪的人这一点无从考证,而秦奋的故意反问,让李香山尴尬万分,更让人笑不可支。

上文的经典对白说明,说话一方故意说一些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同时对方通过自己的语境知识,也完全能够意识到,这些话其实是故意编造出来的谎言而已,以极度的夸张制造出了贻笑大方的幽默效果。

3.对关系准则的故意违反

关系准则要求交际双方要说与话题相关的话。然而,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经常会出现,一方不愿对另一方提出的话题做出直接性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采用迂回的方式,这种回答看似文不对题,实际上已经迂回地告诉了对方自己的答案。

下面是《非诚勿扰Ⅱ》中笑笑准备离开家去出席天使在艾美决赛之前的一段经典对白:

秦奋:你真打算去凑这热闹?

笑笑:我就是一俗人!

从上文的经典对白可以看出,说话一方故意违反关系准则,迂回回答,看似文不对题,实则富有深意,听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感觉,幽默也在答非所问的语句中悄然产生。

4.对方式准则的故意违反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要简练;要井井有条。对方式准则的故意违反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下面是《非诚勿扰Ⅱ》中梁笑笑和秦奋在李香山芒果离婚典礼上的一段经典对白:

笑笑:你那么急着娶我,是不是也惦记着早结早离啊!

秦奋:我是打算跟你一条道走到黑的。

上面的经典对白说明,有时候说话一方故意违反方式准则,会增强语言效果,更能成功地实现交际,幽默也在对方式准则的故意违反中悄然产生。

四、结 语

在实际会话中,人们常常出于特殊需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当人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时,并非是不合作,而是为了表达一种言外之意,而幽默也时常在这时产生。通过对《非诚勿扰Ⅱ》中经典语言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品味“冯氏幽默”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Grice P.Logic and Conversation[M].P Cole,J Morgan(ed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67:41-58.

[2] 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尤碧珍,郑 艳.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所表达出的语用意义――从《呼啸山庄》看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5] 俞晓丽.从会话合作原则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人物关系[J].考试周刊,2007(39).

[6] 韦小敏.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含义[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01).

[7] 万文龙.《非诚勿扰》中“冯氏幽默”的关联阐释[J].电影文学,2011(02).

方言笑话范文第2篇

短信笑话又称幽默短信, 可以视为短信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在手机这种移动网络上传输,同时也可在互联网上传送。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 到 2005 年 8 月底,全国手机用户已超过 3.7 亿户, 比上年底增长3795.2 万户;手机普及率为每百人 28 部,手机短信发送量已达 1906.2 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39.8%。如果以每个手机用户平均每周传播短信笑话2 条(次) 计算,他一年可以传播短信笑话 104 条(次),而全国手机用户一年传送短信笑话可达 384.8亿条(次)。如果每个手机用户每周传送仅1条(次),则全国用户一年也可发收短信笑话 192.4 亿条(次) 。但就这个数字看,短信笑话的影响面之广泛应是不言而喻的,其超过通常的杂志文学、报纸连载文学甚至影视文学的巨大传播力量就可想而知了。就我个人的有限观察和体会看,每到逢年过节时,短信笑话的收发数量可谓滔滔而来,应接不暇。

公众之所以喜欢发送和收看一些短信笑话,原因很多,探索途径也应多样,但从语言形式来看,语言的修辞性组合不能不引起重视。具体说来,短信笑话的感染效果是通过种种语言修辞手段实现的。下面不妨看看一些文本实例。大量的短信笑话是用来传达爱情、友情的。“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我傻跑, 背着LOVE行囊把你追,直到天荒地老,灵魂出窍。看见你精神百倍,梦见你忘却疲惫,想你想得无法入睡, 别说你还无所谓, 收下我的红玫瑰, 你不爱我是你不对!”“玫瑰开在九月里,我的心中只有你,好想和你在一起, 没有什么送给你, 只有一句我爱你!”轻松诙谐的语句传达出爱情的真挚。“夏日高温不退, 生活枯?]无味, 革命工作太累, 个人身体宝贵, 多吃瓜果才对。”这属于韵文达情,即以整齐的押韵文字传达夏日炎炎中的朋友关爱。“茶,要喝浓的, 直到淡而无味。酒, 要喝醉的, 永远不想醒来。人, 要深爱的, 要下辈子还要接着爱的那种。朋友, 要永远的, 就是看手机的这个!”依次以“茶”、“酒”、“人”起兴,直到推出“看手机”的“朋友” 体现了起兴赞友这一设计理念。“一个人能走多远, 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 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 看他与什么相伴。感谢上帝把你带到我的身边,很高兴认识你!”这里通过列数不同侧面而赞美朋友的重要作用。

讽刺、调侃或针砭时弊在短信笑话中也不在少数。“学问之美, 在于使人一头雾水; 诗歌之美, 在于煽动男女出轨; 女人之美,在于蠢得无怨无悔; 男人之美, 在于说谎说得白日见鬼”,这显然是以整齐对称的语句讽刺或调侃当下一种时髦学问、诗歌、男女的品行。

去年传诵很广的《这年头》这样说: “这年头, 警察横行乡里, 参黑涉黄, 越来越像流氓;流氓各霸一方, 敢做敢当,越来越像警察。医生见死不救, 草菅人命, 越来越像杀手; 杀手出手麻利, 不留后患, 越来越像医生。教授摇唇鼓舌, 周游赚钱, 越来越像商人; 商人频上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明星风情万种, 给钱就上, 越来越像妓女;妓女楚楚动人, 明码标价, 越来越像明星。谣言有根有据, 基本属实,越来越像新闻; 新闻捕风捉影, 夸大其辞, 越来越像谣言……”这则短信以角色对换的方式把当前社会中影响广泛的几个社会群体的一种遍恶习揭露了出来。警察与流氓、医生与杀手、教授与商人、明星与妓女、谣言与新闻等,一股脑地成了嘲讽的对象。虽然有着把所涉人物都绝对化的偏颇, 但毕竟对于当前的几种流弊给予了空前辛辣的讽刺。可以说, 这则短信笑话具有不可多得的当代“经典”意义。

常常可见到以俗露真的手法。“我是一棵葱,站在风雨中,谁要拿我沾大酱,我操他老祖宗!走过南闯过北,厕所后面喝过水,火车道上压过腿,还和傻子亲过嘴。操!啥也不拒,就是想你!”粗鄙语言或脏话换个语境可能会有伤大雅,但在这里却颇为得体——不粗不足以显示亲密程度,不亲不粗,越亲越粗。正是这里的粗,也只能是粗,才可以更直接地袒露对话者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大海啊全他妈是水,蜘蛛啊全他妈是腿,辣椒啊真他妈辣嘴,认识你啊真他妈不后悔。祝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国骂”的运用同样拆散了朋友之间的社会礼仪屏障, 造成了真情得以尽情流露的独特效果。

“了”字也可以显示其特殊的修辞力量:“恋爱了吧!高兴了吧!从此花钱大了吧!结婚了吧!爽了吧! 从此有人管了吧!离婚了吧!自由了吧!做爱要花钱了吧!艾滋了吧!傻了吧!躺在床上等死吧!”

正反同体也效果奇特:“祝身体健康,牙齿掉光;一路顺风,半路失踪;一路走好,半路摔倒;天天愉快,经常变态;笑口常开,笑死活该!”还有名人效应:“听说你最近很牛B,普京扶你下飞机,布什给你当司机,麦当娜陪你上楼梯,金喜善给你烤烧鸡,刘德华帮你倒垃圾,连我都要给你发短信息!”名烟缀联也得到应用:“祝愿你致富踏上万宝路,事业登上红塔山情人赛过阿诗玛,财源遍布大中华。”还有叠辞传情:“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发一条短短的信息,祝你微笑甜甜。”

上面只是一些简要列举,目的是见出短信笑话的修辞状况之一斑。如何把握这些修辞状况?俄裔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逊(Roman Jakobson,1896- 1982) 的言语沟通六要素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基础。他认为任何言语沟通行为(verbalcommunication) 都有其基本的构成要素(the constitutive factors) : 发信人(the addresser)发 送 一 个信 息 (message) 给 收 信 人 ( the addressee) ; 这个信息有其据以解读的参照语境(context); 为发信人 和 收 信 人 都 共 通 的 代 码(code) ; 最后, 使得发信人和收信人之间建立联系成为可能的物理渠道——触媒(contact) 。这六要素确实是任何言语沟通都必不可少的,短信笑话也不例外。限于篇幅和论题, 我这里只谈短信笑话中的“信息”要素, 而且只是它的语言形式方面。

从语言形式看, 短信笑话在实际的社会交际中往往体现出自身的特点。不妨看看这则短信笑话: “你被通缉了……以下是你的罪行……对朋友太好,又够义气, 善良纯真贴心又可爱……本庭宣判……一辈子做我的好朋友。”先是以法律语言如“通缉”和“罪行”等造成“吓唬”效果, 继而转说原因是一贯可亲可爱, 最后回到法律语言,做出令人突兀而又兴奋的“一辈子做我的好朋友”这一庄严“宣判”。这则短信笑话显示出两个特点: 一是短语性, 即短信笑话的篇幅必须短小, 通常不足百字, 而这则短到只49 字。这是要适应手机的屏幕尺寸, 可以说是由手机媒体(触媒) 的媒体特性所决定的。二是速笑性,即它必须在半分钟左右这个超短时间内迅速引起收看人发笑。具体到这则短信笑话,它引发的不是一般的大笑, 而是好友之间的会心的微笑。这就是说, 不短不足以成短信, 而不笑不足以成短信笑话。由此可见短语和速笑对于短信笑话有多重要了。

不过, 光凭这两个特点还不足以造成短信笑话的传播在社会公众中的具体实现。我凭什么要发送或收看这条短信? 难道不是白白浪费时间、白花冤枉钱?这里肯定有送看的主体间条件和动机在。在这里不能只谈单一主体, 而必须谈主体间, 也就是必须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社会关联出发去谈。短信笑话总是发生在人群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间,不能脱离这种主体间去对单一主体做单方面考察。因此考虑短信笑话的主体间性是必要的。从主体间条件看, 发送者和收看者必须相识或相熟, 具有沟通的社群基础。“知道我在做什么吗?给你五个选择: A: 想你 B: 很想你 C: 非常想你 D: 不想你不可能。”如果两人彼此不相识、甚至不熟悉, 怎么可以随便送看这则情人间或好友间才可以发送的短信笑话?发送和收看上面的短信笑话的两个人之间, 肯定有着情人或好友这一层特殊关系。从主体间动机看,发送者和收看者一个愿发、一个愿收, 两厢情愿, 导源于共同的社群沟通、同感、同情、关爱或传情等需要。如果缺乏这种社群需要,短信笑话的传播就可以免了。这种导致短信笑得以传播的主体间条件和动机可以合称为主体间社群同感性, 简称同感性。同感性在这里是说, 短信笑话必须依赖于主体间的社群沟通基础,并导源于其同感需要。在这里, 同感性体现出短信笑话在语言形式上对于主体间社群生存的依存性: 笑话总是对主体间的社群生活具有某种用途, 而正是这种实际用途制约着笑话的语言组织方式。“我一直都守在你身边,也一再为你担心, 今天你吃的饱吗? 睡的好吗? 深夜会冷吗? 我向来都知道你就是不会照顾自己, 每当我一走开, 你就会从猪栏跳出去。”前面几句都是在描述人间温情,但最后一句中以“猪栏”形成突转,由人转向猪, 从而引人发笑。这种笑声有助于让朋友、同事从轻快、幽默的语言游戏中获得一种日常解脱。可以说, 笑话正是依据主体间的社群需要组织起来的, 目的是为了在主体间造成实际感染效果,满足他们的社群生活需要。

综合上面的短语性、速笑性和同感性这三个特点看, 短信笑话具有不容置疑的美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等丰富意义。也就是说,它所可能包含的意义往往可以超出我们的通常想象或者纠正我们的传统偏见。在这个意义上, 短信笑话不能简单地从通常的语言学角度去理解, 而应当更合理地从超语言学或修辞学的意义上去理解;同时,这种“修辞”又不能仅仅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去领会, 而应当同人的现实生活形式的调适紧密联系起来考虑。这样, 短信笑话可以被约略地定义为一种在社会公众间展开的以笑去调节社群状况、主体间关系及个体生存方式的短语修辞行为。在这个意义上,短信笑话具有短语博笑修辞的特点。

短语博笑修辞, 是说短信笑话总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旨在传达日常生活同感和引发笑声的短语组织及行为。传达同感和博取笑声是短信笑话的两大最显著的社会功能。与传统和经典的文学文类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悉心追求意义深度、历史关怀相比,短信笑话更多地关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同感的传递, 把这种同感加以平面化, 服务于有时十分廉价的笑声的激发。短信笑话当然也有其意义、有其历史感, 这在上面列举的《这年头》这则短信笑话中有比较鲜明的展现,但是,它的短语性和速笑性限制了它, 既使本来就有限的意义竟变得扁平, 同时又使跳动的历感显得轻飘了。

我想追问的是, 短信笑话凭借其短语博笑修辞已经和正在随处博取数量庞大的公众(手机用户) 的群体笑声,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具体地说, 当越来越多的公众或手机用户正满足于从短信笑话中阅读或谈论“文学”而对诗歌、小说和散文等经典文学文类不屑一顾时, 一种怎样的新的文学现象正在兴起? 我不禁联想到宋词、元曲先后在各自时代兴起及其对传统权威文类如诗歌构成冲击时的情形。短信笑话这一语言形式是否会对目前的现成主流文学语言形式构成强力挑战?公众对短语博笑修辞的重视和喜爱, 是否会意味着淡化或者已经和正在淡化他们对主流文学语言形式的重视和喜爱?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和媒介技术正努力把生活中的全能信息终端聚集到技术越来越复杂和精巧、功能越来越多而全的复合手机而不是人们原来设想的电脑系统上,那么,短信笑话的语言形式是在对目前及未来的文学语言形式的基本范型提供新的预设、启迪或感召,还是只是在构成昙花一现的无序的过渡式狂欢?谁也不能轻易否认信息技术和媒介技术在生活变化和文学变化中的巨大能量。需要辨明的只是,这种能量其实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与它们所身处于其中的特定社会情境整体一同发挥作用的。随着短信笑话的日渐深入人心, 作家们或如今还不被看成是作家的年轻们是否会“穷则思变”地呕心沥血, 认真研究短信笑话的奥秘,尤其是它的语言形式的奥秘及其启示,直到从中转化出一种专门适合于手机人群传播的语言短而新奇、表述面窄而又兴味深长的新的文学文类或样式来? 手机短信笑话的兴盛(以及本文未及谈论的手机小说或手机诗歌的出现), 使我不能不产生一种预感、期待或警惕。但这是否会出现,或者具体以何种方式出现, 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注释:

方言笑话范文第3篇

    工作机制进行探究。

    关键词:冷笑话 ;语言非范畴化;认知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195-01

    冷笑话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新词,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它已经渗透到了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偶尔爆出的一两句冷笑话能使交流氛围变得轻松愉悦,也能展示交谈者的幽默和智慧。

    冷笑话的主要应用群体是熟悉网络的平民、青年、学生、白领等,他们具备熟练的网络技能、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往往对冷笑话抱着积极的态度,因此,可以说他们是冷笑话产生和发展的主力军。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们缺乏语言学理论修养,所以很难把冷笑话当成一种语言现象来进行专门的研究。笔者尝试运用语言非范畴化理论来揭示冷笑话在语义,句法,语体等方面表现出的语言结构非范畴化特征。

    一、语言非范畴化理论

    人类对世间万物进行分类的高级认知活动被称为范畴化。范畴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范畴化使人从无穷无尽的客观世界中活的感性知识转化为有限个范畴内的系统的理性知识,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建立世界的秩序,以便给事物、行为或性状进行必要的分类,从而减轻认知过程中的认知负担,实现认知的经济性原则。因此,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的体现范畴化的过程。然而,世界处于永不停止的运动之中,万事万物也总是在发展变化。为了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事物之间新的联系,人们的认识也必须突破原有的界限才能建立新的结构。所以,人类认识不断范畴化的过程中包含了一个从一般到个别体现非范畴化的阶段。非范畴化指在一定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范畴成员在非范畴化后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即在原有范畴和即将进入的新范畴之间会存在模糊的中间范畴,这类中间范畴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也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

    二、汉语冷笑话非范畴化特征

    (一)、语义的非范畴化

    语言意义的非范畴筹划是指在词语经历由无范畴—范畴化—丧失范畴(非范畴化)—重新范畴化的循环过程中,人们为满足不断出现的新的认知与表达需求,使语言实体不断获得新的意义和功能。在大学校园中流行的冷笑话,如:“期末临考试,奉劝大家不要看不太吉利的电影,譬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里的“挂”字就丧失了其指称意义,指挂科的意思。再譬如:局长与科长共乘电梯,局长放一屁后对科长说:“你放屁了!科长说:不是我放的…不久科长被免职,局长在会上说:屁大的事你都担待不起,要你何用?”此处的“屁”也丧失了其指称意义,做了“大”的状语。这类冷笑话一般都具有故意转义,刻意篡改,明讥暗讽等特点。且大都是出于对刻板语言的叛逆心理。

    (二)、句法的非范畴化

    语言是受规则制约的符号系统,各个符号通过组合关系而组成线性的句法结构。句子中各个语言要素的排列受各种语言因素的限制,必须遵循许多强制性的语法规则。句子的形成是各个语言成分相互制约的结果。冷笑话语言正是打破常规,改变了惯用的语言语境。在此例中:“比如有辆车,小李坐在驾驶座上,小王坐在副驾驶,小张坐在后排。请问:这车是谁的?答:是比如的,因为比如有辆车。”在常规的语言中,“比如”往往是用来引出例子的发端语,而在此处它却被用作具有名词性质的主语。

    (三)、语体的非范畴化

    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涉及语言的本身,涉及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的准确选择。

    譬如以下的例子:

    何当共剪西窗烛, 夫妻对坐到天明。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

    想当年,金戈铁马,看今朝,死缠烂打。

    人生自古谁无死,有谁大便不带纸。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壶二锅头。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的香。

    西塞山前白鹭飞,东村河边爬乌龟。

    千山万水总是情,多给一分行不行。

    以上的这些例子均是由古诗词改编而来,其中每个例子中的前一句都是诗词中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其每一句都属艺术语体的范畴。而后面的一句,诸如:“富则妻妾成群”“有谁大便不带纸”“恰似一壶二锅头”“东村河边爬乌龟”等都突然变成了日常生活语体中粗俗的市井语言范畴。

    冷笑话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时间大红大紫,广泛流行于互联网、论坛、博客、电子邮件、电视综艺节目、喜剧电影、书籍、杂志等媒体中。它理解起来不用动脑筋,可以达到思维方式和精神上放松的目的;它蕴藏了蓄势待发的下一波主流文化,可发掘年轻人洞察力的细节;它体现了一定的再造力、理解力、拆解力、重制力,使人感觉到创意力的无所不在。冷笑话是一种特殊的幽默观,一种轻松看待生活的态度,勇于挑战传统的栓桔;它的流行是特定时期的思想的反映,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它反映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讲究的就是言谈和思维的跳跃性。因此本文在以往冷笑话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语言学角度入手,以冷笑话为研究对象,运用语言非范畴化理论对冷笑话进行分析,深化了对该语言现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龚维才.幽默的语言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3]、胡范铸.幽默语言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方言笑话范文第4篇

有说有笑 〖解释〗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

贻笑后人 〖解释〗贻:留下;后人:后世的人。因为荒唐,而让后人耻笑,给后代留下话柄。

眼笑眉飞 〖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笑而不答 〖解释〗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

笑不可仰 〖解释〗笑得直不起腰来。

笑傲风月 〖解释〗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解释〗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似笑非笑 〖解释〗像笑又不笑。

皮笑肉不笑 〖解释〗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传为笑谈 〖解释〗笑谈:笑话;笑料。流传开去成为人们谈笑的资料。

付诸一笑 〖解释〗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比喻不值得理会。同“付之一笑”。

追欢买笑 追求欢乐。多指狎妓饮酒之类。

追欢卖笑 谓出卖色情,供人取乐。

载欢载笑 形容尽情地欢笑。

语笑喧哗 大声说笑。

语笑喧呼 见“语笑喧哗”。

一笑一颦 同“一嚬一笑”。指脸上的表情。

一笑倾城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因以“一笑倾城”形容女子的绝色。

一笑了之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

一笑了事 见“一笑了之”。

遗笑大方 谓让内行见笑。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一笑百媚 形容美人的笑态。

一颦一笑 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

一嚬一笑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倚门献笑 见“倚门卖笑”。

依门卖笑 以色媚人。旧指娼妓生涯。

以宫笑角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言笑自若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言笑自如 见“言笑自若”。

言笑晏晏 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言笑不苟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掩口而笑 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

谑浪笑傲 形容戏谑笑闹。

笑逐颜开 逐:驱使;颜:脸面。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相视而笑 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先笑后号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以“先笑后号”指命运先吉后凶。

先号后笑 ①《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以“先号后笑”指命运先凶后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结尾比开头精彩。

嘻笑怒骂 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③嘲弄辱骂。

嘻皮笑脸 ①形容嘻嘻哈哈的样子。②形容轻薄嘻笑的样子。③形容谄笑讨好的样子。

五十步笑百步 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投壶电笑 《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矫出而脱悮不接者,天为之笑。”张华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后遂以“投壶电笑”为闪电不雨之典。

千金一笑 犹言千金买笑。

遣愁索笑 消愁求乐。

破涕成笑 见“破涕为笑”。

破愁为笑 犹言转忧为喜。

捧腹大笑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亦作“捧腹大喜”。

买笑追欢 狎妓,寻欢作乐。

买笑迎欢 见“买笑追欢”。

第二组成语:形容笑的成语

开眉笑眼 见“开眉展眼”。

烘堂大笑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含笑入地 面带笑容而死。犹言死而无憾。

谄笑胁肩 讨好地强装笑脸,缩敛肩膀。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

不值一笑 〖解释〗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

买笑寻欢 狎妓,寻欢作乐。同“买笑追欢”。

轰堂大笑 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放声大笑。

谈笑自如 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谈笑有鸿儒 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载笑载言 边笑边说话。

音容笑貌 指死者生前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贻笑大方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语笑喧阗 形容许多人挤来挤去地大声说笑。

倚门卖笑 旧时形容的生活。

一笑千金 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一笑置之 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表示不当回事。

哑然失笑 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嫣然一笑 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指女性)。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胁肩谄笑 胁肩:耸起双肩做出恭谨的样子;谄笑:装出奉承的笑容。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笑面夜叉 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笑容可掬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谑浪笑敖 形容戏谑笑闹。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喜笑颜开 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笑比河清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喜眉笑眼 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笑面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嬉皮笑脸 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嬉笑怒骂 嬉:游戏。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啼笑皆非 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谈笑自若 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谈笑封侯 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莞尔而笑 形容微笑的样子。

声音笑貌 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强颜欢笑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鹊笑鸠舞 喜鹊欢叫,斑鸠飞舞。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

拈花微笑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破颜微笑 形容心领神会。

破涕为笑 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千金买笑 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眉开眼笑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哭笑不得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见笑大方 指让内行人笑话。

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回眸一笑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付之一笑 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抚掌大笑 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当面输心背面笑 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传为笑柄 笑柄:被人取笑的材料。流传开去被人们当作取笑的资料。

嗔拳不打笑面 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冁然而笑 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拈花一笑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卖笑追欢 指娼妓取媚于人的营生

眉语目笑 指以眉目传情

眉欢眼笑 形容非常兴奋、高兴

眉花眼笑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方言笑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式理论;俄语笑话;俄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239-03

一、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 схема )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 1871)的著作。康德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新思想时,只有把它们同脑海中固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以后又经过皮亚杰和巴特利特等人的发展成为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才把图式理论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这个理论同时也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鲁梅哈特指出图式理论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图式具有变量;图式可以嵌套,一个图式可以包含在另一个图式之中;图式表示的是抽象水平上的知识; 图式所表征的不是定义而是知识;图式活动是一种主动过程;图式是一种认识的单元,有了这种单元就能够评价所加工材料的匹配度。

Carrell将图式进一步划分为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内容图式指人们所具有的背景知识,关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内容的背景知识,回答所给篇章的内容是什么,主题是什么;而形式图式是人们关于篇章题材、结构方面的背景知识,回答的是所给篇章的题材和结构是怎样的。

简单地说,每个人的大脑都储存着世界上无数事实,这些事实在脑中按各种规律分门别类,组成图式网络,某个词就可激活这个图式网络。而且随着人的知识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人的大脑中会建立更多的新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图式。这些图式互相联结、嵌套,纵横交错,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立体网络系统。

不论是内容图式还是形式图式,乃至更高一层图式网络,都是背景知识。在同外国人交往时,如果发音或个别词的语法出现问题,或许还可能被原谅,只要是彼此了解便可“心照不宣”。但是,如果是因为文化背景差异所造成的语用错误恐怕就不那么容易过关了。因此,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外语教学教授文化背景知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弥补某些语言知识的不足。

二、笑话和幽默中的图式理论

图式是认知构架,它使信息有序地储存在长时记忆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在长时记忆里建立起各种图式。每个图式可以被某个单词或某些提示所激活,被激活的图式连接几个相关的图式,这样就成了帮助理解事物的图式网络。

笑话和幽默的特点多为短小精悍,以对话滑稽的小故事、双关语为存在形式,其结局常出人意料、发人深省[1]。虽然笑话不等于幽默,但两者之间同多于异,而相互之间的区别将不在本文论述。这里仅就图式理论关照下的幽默笑话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作以论述。

幽默笑话就形式图式而言一般都比较短小,通过简洁语言表达深远意义,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而就内容图式来说,即使一个小的幽默笑话,只有几句话,其中对背景知识,即内容图式的要求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例如有这样一个小笑话:

― Бизнесменыи бизнесментки ! Настойчво боритесь за звание ударника рыночн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труда 。

这里“ударник”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产物――“突击手”,本是褒义词,但在这里成了贬义词,与“бизнесмен рыноч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труд ”― 市场经济商人相提并论,以讽刺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商人们[3]。不对新时期俄罗斯现状有所了解,只停留在前苏联的记忆中,这句话里的讽刺意义就不好被理解了。

有的时候为了含蓄表达和产生幽默效果也会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幽默语言来代替原句或原词。如在英语中说外面天气不好可以用“rain cats and dogs”,直译是“下猫和狗”,如果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知道这是来自北欧的一则神话。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主神是奥丁(Odin), 狗(dog)和狼(w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 所以就用象征“暴风雨”。而用“red tape ”(红带子)讽刺官僚作风也常在幽默笑话中出现。据说在17世纪英国习惯用红色带子来捆扎官方文件,因此“ red tape ”就成为了官方文件的象征。到了19世纪,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习俗象征了英国官场的懒散、惰滞。现在就用来讽刺“官样文章,官僚作风”[4]。以上这些没有一定的图式背景知识都是无法真正理解的,甚至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

三、跨文化交际中对幽默笑话的理解

幽默语言作为一种隐性语言是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一方面是语言文化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语言文化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5]。把俄语幽默笑话引入教学是实现俄汉民族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之一。但是,每个人所具有的图式网络都是在不断增加的知识和不断丰富的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国度的人所具有的知识和经历都会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图式网络,使得交际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实验:图式差异对非本族语幽默笑话理解的影响

1.问题的提出

图式是一个深植人们大脑中的长期积累的产物。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积累的知识和经历就会有所不同[6],因而形成不同的形式图式、内容图式,组成完全不同的图式网络,即使是类似背景的人,由于对事物理解的切入点的不同也可能差异很大。不同民族的人由于背景差异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对于纯民族的东西更可能完全不能理解。

2.假设

图式理论显示对同一个词激活不同,产生的反映也会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学习俄语的中国学生对俄语中民族感很强的幽默笑话很难理解甚至不能理解。

3.实验对象及方法与步骤

实验对象选择了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专业三年级的一个班,共26人参加实验。

实验步骤

给出两个笑话 :

A、Маленькая девочка спрашивает у мамы:

――Мама, как это голубь может превратитьсяв свинью?

――Это, дочка, только в сказках бывает,―отвечает мать.

――Да, нет, ―возражает дочь, ― когда папа шёл на работу, ты говорила: “Возвращайся, мой голубь, поскорее”, а когда он пришёл поздно, ты сказала:“Вот свинья, опять напился!”

B、Учительспросил :“Иван, скажите, пожалуйста, где находится Сибирь? ” Ученик ответил:“В Азии”. Опять учитель спросил:“Как пройти в Сибирь?” Ученик подумал и ответил: “Только через суд области , можно.”[7]

问题: (1)请在下面按自己理解翻译这两段笑话。

(2)你认为这两段笑话是否可笑?(回答“是”或“否”)

(3)如果认为可笑,请说出可笑的原因。

(4)数据收据分析及结论

分析:

小女孩对妈妈早上说爸爸是“голубь”(鸽子),而晚上又说爸爸是“свинья”(猪)感到很奇怪,不明白鸽子怎么能变成猪。在俄语中“голубь”可以用作对男人的称呼“亲爱的”。所以早上上班妻子对丈夫说:“亲爱的,早点回来!”而“猪”在俄语中可以作“下流胚,下贱东西” 的骂语,故而丈夫晚回家时妻子骂到:“你这个下流胚,又喝多了!”。如果对“голубь”和“свинья”的深层含义一无所知,就很难理解这则笑话的深意了[8]。或者中国人可能理解到认为“鸽子”比较可爱,而“猪”比较笨、蠢的程度,知道前者褒义后者是贬抑,这仍然不会完全理解,翻译也就不会十分准确。

第二个幽默几乎没有生词,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会理解,为什么经过“суд области”(州法庭)就可以到达西伯利亚。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图式被激活才可以理解。西伯利亚十分寒冷荒芜,在俄罗斯政治犯常被流放到那里。因此学生回答说:“只要通过州法庭就可以到达西伯利亚。”没有这一图式背景知识是不可能感觉到这则笑话的讽刺意义的。

经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受试者由于本身固有知识图式网络不同,对幽默笑话的理解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所有人对两则讽刺幽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理解上的障碍,也说明民族差异对图式网络形成和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结论

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俄语自然也不例外。俄语教学不应该只采取古老的翻译法,只以语法为纲。为了交际需要,俄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灵活性、启发性。这就要求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一定的研究。而把幽默笑话引入教学,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我们可以适当把一段段精彩的小幽默笑话应用于教学。在课前一段笑话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一个新的生动的理解图式,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起到了热身的作用。在课间给出一段小笑话,使他们提起精神,轻松面对新知识的学习。

在读大学时,泛读课上常常出现“Новый русский”,很多同学都不太理解,是否还有个“Старый русский”?如果有,那这个“Новый”和“Старый”的区别有在那?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几个关于“Новый русский”的幽默笑话,使同学们对这个新时期特殊“俄罗斯新贵”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价值观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给学生印象深刻,更优于读多篇艰涩的阅读,而且使学生建立了一个新的关于新时期“俄罗斯新贵”的图式网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理解俄语幽默笑话不仅要求外语学习者有自如的语言能力,还要求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识,了解当前俄罗斯民族心理。对外语学习者来说,理解和讲述俄语幽默笑话也是交际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俄语幽默笑话更是俄语语言文化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中适当应用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 КУПИНАН.Н. языковое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е[M],1995.

[2] ЧЖАО ЧЮЕ. Когнитивный поход к овладению умениями рецептивной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русскоязычныхтекстахкитайсими студентами-филологами[M]. Хэйлунцзянск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2000.

[3] 王金玲.俄语笑话与跨文化交际[J].中国俄语教学,2003,(5).

[4] 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王文忠.现代俄语笑话题材的对话性[J]. 中国俄语教学,2002,(11).

[6]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 姜列青.俄罗斯笑话和幽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相关期刊更多

方言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方言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

东方语言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