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范文第1篇

1、光速是指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采用的光速值c=299792.458±0.001千米/秒。这是dao指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因为介质对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很大,在折射率不同的透明介质中,只要以真空中的光速除以该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即可。

2、例如假设玻璃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为1.4,则玻璃中的光速=299792.458±0.001千米/秒/1.4

3、=214137.470±0.001千米/秒。

4、V=f*入, f是指光波的频率 ,入是指光波的波长。

(来源:文章屋网 )

光的传播范文第2篇

一、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例析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识别或者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生活现象,这类题目大都源于教材,源于生活,比较简单.

例1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检查一块木板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过去

D.日食、月食的形成

解析 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才沿直线传播,而大气层并不均匀,靠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密度较大,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因此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弯曲,故B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答案 B

例2 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 造成的.

解析 台灯放在左侧,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台灯发出的光线能射向左脸,右脸光线射不到,故拍出的照片左脸白,右脸黑.

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

点评 此题容易错填为“光的反射”.

二、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探究例析

例3 小明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解析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能在真空中传播,通过实验发现光在各种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在实验②中由于慢慢倒入的海波溶液不均匀,所以光在其中传播时会发生弯曲,在实验③中由于经过搅拌,使溶液均匀,光又会沿直线传播.

答案 D

例4 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 ,

而忽略了光的亮度、 (写出一条即可)等其他性质.

解析 光线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描述了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而忽略了光的其他性质,如亮度、速度、颜色、频率等内容.

答案 方向 颜色、速度、频率

例5 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图2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

解析 激光笔能发射出激光,再利用塑料吸管来创造传播路线,以此来判断光是否沿直线传播.

答案 (1)用激光笔对着塑料吸管的一头,将塑料吸管拉直,如果光从塑料吸管的另外一头射出,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把吸管弯曲,用激光笔射一束光从一管口入射,不会从另一端射出,说明光在空气中是不可能沿曲线传播的.

点评 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同学们有没有实验探究的意识.

三、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作图例析

例6 如图3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

解析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答案 如图4所示.

点评 光线必须加箭头,同时要注意箭头的方向.此题中E点为青蛙的眼睛,所以光线上所加的箭头是向下的.如果E点是一个点光源,要画出光源照射到井外的范围,这样光线的箭头就要向上了.

例7 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5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解析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每条光线通过小洞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只要将每条光束的发光点找到,它们的交点即为光源处.

答案 如图6所示.

四、关于影子、日食、月食问题例析

例8 小明同学面向正北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那么,现在的时间应该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无法判断

解析 这是一道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小明同学面向正北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说明阳光是从他的右侧射过来的,他的右侧是东方,所以现在是上午.

答案 A

点评 影子是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线照射不到的区域形成的阴影.

例9 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7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

A.光的反射;a区

B.光的折射;b区

C.光的直线传播;a区

D.光的直线传播;b区

解析 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处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投出了影子.此时,如果地球上的人正好处在影区中,就可以看到日食了.图中a区为月亮的本影区,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全部被挡住,能看到日全食.b区为月亮的半影区,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部分被挡住,能看到日偏食.

答案 C

五、关于小孔成像问题例析

例10 2010年1月15日,我国许多城市观测到了日环食,如图8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情况,月亮把太阳遮住了一部分.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 ).

A.圆环形的 B.圆形的

C.树叶形的 D.小孔的形状

解析 形成亮斑的现象属于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与光源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太阳被月亮遮住一部分后成为圆环形状,故所成的像是圆环形的.

答案 A

例11 2010年12月21日,扬州出现了日偏食奇观.小华借助如图9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解析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即像是在物体的基础上旋转180度,像和物相比,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答案 C

例12 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10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倒立/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改变/不变).

光的传播范文第3篇

[摘要]:光绪的开明自由传播观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准许报刊自由出版和报道;二允许士民上书言事。光绪的开明自由传播观念和政策,在现实中积极推动了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兴起,在历史上为中国言论自由思想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内涵。

Abstract:AsapartofthesystemofGuangXu’sreformingthought,Heregardedthepressasanimportanttooltorealizenationalrichandstrong.Headvocatedandimplementedasetofpolicyofthefreedomofexpress.GuangXu’snewsthoughthasplayedanactiveroleinthenewsthoughtandactivityofreformists.

Keywords:EmperorGuangXuCommunicationIdeasInfluenceandEvaluation

光绪皇帝在晚清诸帝中思想最为开明。作为他维新变法思想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绪在期间形成和推行一种开明的传播观念和传播政策。虽然,光绪的变法政策大多由于顽固派千方百计的阻挠和抵制并未真正付诸实行,[1]但他开明的传播政策却基本得到了贯彻和落实,并且在短暂的实施时间中产生了显著的现实影响:直接推动和促成了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兴起。[2]本文拟对时期光绪皇帝的开明传播观念和政策作一简要述评。

一、光绪开明自由传播观的主要内容

光绪的开明传播观念主要体现在他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谕旨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开明传播观念和传播政策基本是一致的。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开明的新闻出版观念和政策

作为一位国家统治者,光绪主要是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认识和利用报刊的。他赋予了报刊两大使命:一是“宣国是而达民情”,[3]二是“开风气以扩见闻”。[4]显然,报刊这两大使命对于推行维新变法,实现国家富强具有重要作用:一能够自上而下地传达政府变法政令,宣传国家维新政策;二可以传播世界新信息,开阔民众视野,更新民众观念,为维新变法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三能够自下而上地反映新法新政在社会中的实际实施情况以及民情民意对其的反响。为了保证报刊能够有效地执行和实现他所赋予其的使命,光绪下谕:

允许民间自由创办报纸,并且要求官员切实倡导民间办报。“该学士所称,现在商约同志,于京城创设报馆,翻译新报,为上海官报之续等语。即著瑞洵创办,以为之提倡。此外官绅士民,并著顺天府府尹、五城御史切实劝办,以期一律举行。”[5]

准许报纸自由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他下谕说,“至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利弊,开扩见闻为主。”[6]随后,他又在一则谕旨中对此作了详尽的阐释:“一切学校农商兵刑财赋,均准胪陈利弊,藉为鼗铎之助,兼可翻译各国报章,以备官商士庶开扩见闻,于内政外交,裨益非浅。”[7]由此可以看出,他要求报刊一要能够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中一切重大事务进行如实地报道和评论,以助人们全面认识事物的真相;二报刊还要能够广泛传播中外知识和信息,以利人们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为确保报刊能够做到以上两点,他还特别强调赋予报刊自由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的权利,“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8]此外,光绪上述谕旨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各报”都拥有“胪陈利弊”权利,即无论清政府创办的官报和民间创办的民报都享有自由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的权利。而同一时期,洋务派重臣张之洞则提出了“官报定国是,民报达民情”的主张。[9]张之洞这种将官报和民报划定不同报道范围,肩负不同社会功能的思想,其目的就是限制民报报道和评论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的权利,其实质就是剥夺民报的言论自由权利。揆诸实际,张之洞也常常是对官报大力扶持,而对民报采取打压措施。[10]相比之下,在这一点上光绪的思想要比主张洋务的张氏开明。

光绪意识到他推行的报业理念和政策要落到实处必需依靠一种制度化的保障,因此他批准创设报律。“……泰西律例,专有报律一门,应有康有为详细译出,参以中国情形,定为报律,送交孙家鼐呈览。”[11]值得注意的是,光绪制定现代报律的思想是作为他学习西方现代法律体系全面改革清政府法律系统的部分而展开的。百日维新期间他电令法学家、时任驻美国、西班牙和秘鲁的大使伍廷芳“博考各国律例,及日本改定新例,酌拟条款,咨送总理衙门覆办。”[12]事实上,现代报律只有在现代法律体系中才能真正发挥它保护人民言论自由权利的法律效应。如果,单独将现代报律镶嵌在封建法律体系内,它即使不是形同虚设,也很难完全发挥其法律效应。[13]因此,在这一点上,光绪要比前一阶段改良思想家陈炽、郑观应等在不触动整个封建法律系统的前提下,而单独要求制定报律的认识要深刻。但是由于戊戌随即发生,包括创设报律在内的全面改革清政府法律系统的政策未能付诸实行。

为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报业发展,光绪还颁布书籍报纸免税的优惠政策:“书籍报纸一律免税”。[14]这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最大受益者是读者,尤其是边远地区的读者。按当时清政府的财税政策,出版发行报刊不须纳税,但报刊是作为纸张须交纳关税和厘金,特别是厘金的征收,其实际额度虽不高一般在4%-10%,但各地“关卡林立,一物数征”。[15]报纸从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发行到内地,经历重重厘卡,层层征收厘金,待报刊送到读者手中时,价格就远远高于定价了。所以梁启超在请求减免报刊书籍税收的奏折中,指出报刊上税最大危害就是使得“山、陕、云、贵、四川各省士子欲购一书,欲览一报,殊不易易”。[16]“书籍报纸一律免税”有利于降低报刊外销售价,使得内地读者自然会从中“获益匪鲜”。

除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外,光绪还赋予士民著述出版自由的权利,并对士民的著述出版行为予以积极鼓励。“各省士民著书……给予奖励”。[17]

光绪不仅提出一套开明自由的新闻出版观念和制度,而且也能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的政务处理工作中。如他在处理《知新报》报道失实时,仅以警告处置,表现出了他所秉持的开明自由言论观。“褚成博奏,澳门知新报所纪各事,语极悖诞等语。此次俄使觐见,礼颇恭顺,该报馆内所纪,实系信口编造。著谭钟麟、许振祎,派员晓谕该馆,嗣后记事,务当采访真确,不得传布讹言。”[18]甚至对汪康年抗旨不交《时务报》将其私改为《昌言报》,光绪也提出要查明报刊究竟属于汪系还是康梁,实事求是地处理。总之,以不耽误报纸的正常出版发行为要。“该报馆是否创自汪康年?及现在应如何交收之处?著黄遵宪道经上海时,查明原委,秉公覆议电奏,毋任彼此各执意见,致旷报务。”[19]

日本明治维新是光绪维新变法的一个主要学习目标。其实,就新闻出版政策而言,光绪时期推行的这一系列新闻出版政策,不仅比日本明治维新初期,而且比日本在同一时期实施的新闻出版政策都要进步。明治维新初期颁行的《报纸刊行条例》(1869年)规定,报刊出版需经政府批准,报刊内容“不许妄加批评政法”。[20]而与同一时期,日本实行《新闻条例》更是细密峻苛,不仅从严取缔报纸,对批评政府的新闻记者及政治评论家更是处以重罚。这一时期被称为日本“新闻纸的恐怖时代”。[21]

(二)开明的言论观念和政策

按清旧制,四品以下京官,三品以下地方官,都没有资格直接上书皇帝,一般中下级官吏如有上书,须由高级官员转奏。布衣上书只能通过都察院,而都察院有权视其内容是否适宜,决定是否转递。由于繁复的程序和诸多的限制,实际上很少有一般百姓上书,即使上书也是申白诉冤,发表政治见解的可能性极小。[22]梁启超譬之,“如十七重浮屠,层层塞隔,虽有才人志士,扼腕嗟叹,而敌患民隐,无由达于上听”。[23]

光绪原本意欲完全采纳康有为“许天下人上书”[24]的建议,允许士民自由上书言事,但为顽固派以祖制为由横阻,改为低级官员由所属衙门代递,普通士民由都察院代递,代递官员无权审查其内容,更无权借故扣压不递。代递者只是起到代为传递的中介作用。[25]百日维新时期,1898年8月2日,光绪再次明降谕旨,强调各衙门在执行士民上书言事政策时,“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隔。”“部院司员,有条陈事件者,著由各堂官代奏,士民有上书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隔,用副迩言必察之至意。”[26]

随即,光绪就在王照上书事件中显示出了他落实士民上书政策的决心。就在1898年8月2日这天,官阶微末的礼部主事王照“开人所不敢开之口”,[27]上书建议光绪皇帝游历日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按照光绪新政谕旨,此折应由礼部部堂[28]代递光绪。可是,以礼部尚书许应骙、怀塔布为首的礼部六部堂以条陈荒谬为由,不予代呈。王照生性直勇,指斥六部堂阻挠上书是违旨不遵,并宣称如果礼部不予代递,他将通过都察院上奏。六部堂害怕事态闹大,只好代递,并在代递的上奏中参奏王照上书居心叵测,“咆哮署堂,借端挟制”,请严加惩治。[29]光绪对礼部压制王照上书的事情感到极为愤怒,随即将许应骙、怀塔布等礼部六部堂尽行革职,并对勇于上书的王照予以嘉奖。同时,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光绪又一再颁谕旨,重申保护士民上书,各级官员“傥有阻隔,即以违旨惩处。”[30]

由于允许士民上书言事不仅废除了惟有朝廷重臣上书言事的特权,而且反将他们置于民众普遍的舆论监督之下,因此朝廷诸大臣将此政策视“为第一切肤之痛”。[31]但光绪这一举措得到民间舆论的欢迎。《申报》发表评论谴责礼部六部堂压制王照上书,指出其实质,“盖恐此风一启,诸大臣或有蒙蔽之处,即遭指摘之虞,故于王照所条陈,请为代奏者,阻遏其言,为先发之举,俾皆钳口结舌,不敢有所指陈,然后诸大僚得各揽大权,保全禄位,虽然,其用心亦可谓左矣。”并高度赞誉“许士民上书言事”政策,认为“国家转弱为强,其机即伏于此”。[32]同时,光绪这一举措有力地鼓舞了低级官吏和一般民众的上书热情。《国闻报》当时报道称,此事件后村野鱼樵、三教九流也纷纷上书光绪,“封奏每日多至数十件”。[33]据茅海建先生考证,1898年2月28日至9月26日之间,共457人次至少上递567件上书,其中最多一天有37人次上书53件。[34]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日益增多而且内容从富国强兵、奇门遁甲甚至向光绪本人告贷借款,等等鱼龙混杂的上书,光绪均能认真对待。康有为记述,当时光绪面对“各衙门每日折数十件,厚式盈寸,上鸡鸣而起,披览章奏,至于日昃不尽,体裁沓杂,上并不责问,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长条,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以一笑置之。”[35]光绪还改革旧制设法提高士民上书的传递效率,以便其能尽快批阅。“近日各衙门呈递封奏,有一日多至数十件者。嗣后凡有呈请代递之件,随到随即分日进呈,不必拘定值日之期。”[36]甚至面对顽固派反对他变法的上书,光绪也能大度处之。湖南举人曾廉上书,指责光绪不敬祖宗,变祖宗成法,并要求光绪斩康有为以谢天下。军机章京谭嗣同欲加以毁谤新政之罪,但光绪还宽恕了曾廉,他说:“朕方求言,乃以言罪人乎?”[37]

在维新变法各项举措中,光绪坚持最力的就是广开言路,鼓励臣民上书言事,[38]并且表现出超乎清代所有帝王的耐心和宽容。康、雍、乾厉行言禁自不必说。嘉、道放开言路主要也是针对统治阶级内部。并且嘉庆仅面向官员开放言路后,就对上奏数量增加,内容庞杂表现得十分烦躁:“朕近阅臣工条奏,累牍连篇,率多摭拾浮词,毛具细故。嗣后,有官守者各言官守,有言责者各进言责,不得以琐事空言,逞臆渎听。”[39]随后,他还严惩了上书揭露时弊,建议改革的洪亮吉。这更使群臣噤若寒蝉,言者日稀。[40]

二、光绪开明自由传播观的思想来源

光绪之所以具有开明的传播观念,并倡导和力行开明的传播政策,其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在甲午战败的刺激下,推行维新变法,富强国家的需要。光绪并不是甫一亲政就开始推行开明自由的传播政策,甚至甲午后还查禁《中外纪闻》,[41]并要求官书局报“不准议论时政,不准臧否人物”。随着甲午巨变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日益紧迫。光绪这才逐渐意识到“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42]而光绪认识到报刊的“宣国是而达民情”的社会功能在推行维新变法,实现富强国家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光绪本人并不清楚变法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步骤,为此,也亟需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与天下官员士民共同寻求和探讨维新变法的方法和途径。实事上,光绪的新政举措基本上也是广开言路之后据维新派人士和其他开明官员的奏议拟定的。[43]

二是光绪的西学素养为其提供了知识资源和借鉴经验。自幼喜爱玩留声机、火轮车等西洋玩具的嗜好可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光绪从小就对西方文化形成一种开明的态度,及壮,他学习英文,阅读现代报刊,尊重基督教。[44]光绪学习英文的举动,甚至得到在华西报《字林西报》的报道和赞誉,“恭闻皇上神圣英武,万几余暇,典学不倦,现欲通英国语言文字”。[45]甲午战后,胶旅变起,光绪更是“大购西人政书览之”,[46]同时也开始广泛阅读《校邠庐抗议》、《庸书》、《盛世危言》、《日本国志》等中国改良思想家所著的传播西学,呼吁变法的著作。他颇为认同和赞赏这些著作,还曾大规模地组织臣僚阅读和讨论一些著作的新政观点和改革建议。[47]这些著作或提到过,或系统论证过报刊的性质、功能以及西方言论自由制度,并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言论自由的要求。因此,光绪对西方报刊的性质、功能以及言论自由制度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出于种种原因,这些著作都有意无意地夸大了享有言论自由权利的报刊在实现国家富强中的影响和作用,[48]光绪对报刊在实现国家富强中的作用抱持的过于乐观的,甚至不切实际的估计与期待,与这种夸大的论述恐怕不无联系。

三是出于光绪加强自己政治统治权力的需要。由于他的年轻,更是由于他实际上的无权,大臣常对他进行欺瞒和敷衍,他深切地体会到倍受臣僚愚弄,昧于政情民意的痛苦。[49]要获取政治社会真实信息,破除臣僚的欺瞒和敷衍,从而巩固自己的权力,广开言路,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四是深受维新人士和开明官员一再上奏进谏要求言论自由的影响。甚至,光绪一些具体的开明自由传播政策就是对维新人士和开明官员相关奏议的直接批复。如书籍报纸免税政策是孙家鼐、梁启超等提议的,创设官报、制定报律、奖励新书出版是康有为提议,[50]等等

三、光绪开明自由传播观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在充分肯定光绪开明传播观念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历史局限性。梁启超曾对光绪开明的传播政策评价甚高,“虽古圣之悬鼗设铎,岂能比之哉?虽泰西立治之国,亦不过是也。”[51]其实,正好相反。光绪心仪的恰是前者而非后者,后者只是维新派一厢情愿的远大政治愿景。尽管,光绪与维新派在传播政策上取得大体一致的看法,但他们在对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远景的认识和思考上存在着本质差别。

指导光绪倡行开明传播观念和政策的思想基础依然是洋务思潮的核心理念——“中体西用”,这在他著名的标志百日维新正式启动的《明定国是诏》中揭示的最为清楚:“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52]虽然此谕由翁同龢草拟,但也经过光绪本人审定,代表了他的观念。光绪开明传播观的出发点是贤君圣王从谏如流的民本思想,其推行开明传播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他本人的皇权和清政府的统治,“用副朝廷明目达聪,勤求治理之至意”。[53]而维新派所追求的自由传播政策,是以西方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将包括言论自由在内的自由权利视为天赋人权,如康有为所说,“人有自主之权……此为几何公理所出之法,与人各分原质以为人,及各具一魂之实理全合,最有益于人道。”[54]他们将言论自由视为创造自由民主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步骤,这正如倾向维新的孙宝瑄谈到许士民上书之事,则说到“要在居上者之渐散其权而已。今之许士民上书言事,即散权之机,而议院之先声也。”[55]

四、小结

质言之,光绪传播观念和政策中开明自由的一面,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维新思潮中维新派人士和部分开明官员所思索和呼吁的言论自由观念的集中体现。但,出于巩固自己皇权和维持清政府统治的根本立场,他与维新派的传播观念在理论基础和发展远景上又存在着本质差别。

戊戌后,光绪的开明传播政策被慈禧全部废除,但其在短暂的实施期间,在现实中积极推动和促进了国人第一办报高潮的兴起,在历史上则为中国言论自由思想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内涵。

[注释]

[1]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中国史学会编:《》(一),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336页。为节省篇幅,以下凡引中国史学会编撰的《》丛书,只注引文篇名、书名、册数和页码。

[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19页。

[3]1898年7月26日《上谕》,《》(二),第44页。

[4]1898年9月12日《上谕》,《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二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页。

[5]1898年9月12日《上谕》,《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二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页。此外,值得商榷的是,《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中说:“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宣布变法维新,公布了……‘准许自由开设报馆’等项命令”。并且一些著述也常常引述‘准许自由开设报馆’这一说法。仅据笔者查阅光绪维新变法时期的上谕,未见到刊有‘准许自由开设报馆’字样的上谕,并且《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中也没有注明这一引语的出处。所以,仅就笔者所见,这一引语似不准确。

[6]1898年7月26日《上谕》,《》(二),第44页。

[7]1898年8月9日《上谕》,《》(二),第51页。

[8]1898年7月26日《上谕》,《》(二),第44页。

[9]张之洞,《劝学篇•阅报第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10]关于张之洞和报业关系的相关详细讨论参见,裴晓军《张之洞报刊管理与报刊思想的双重性》,《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8期。

[11]1898年8月9日《上谕》,《》(二),第51页。

[12]1898年8月2日《上谕》,《》(二),第49页。

[13]梁启超曾对此问题进行过批判,虽其针对的是商法,但报律依然。“仅一商法不足以独立,则不可不颁定各种法律以相辅,……不可不定司法官之权限,……不可不定行法官之责任,推其极也,非制宪法,开议会,立责任政府,而商务终不可得兴。”见:《新民说•论进步》,《梁启超全集》第二册,张品兴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688页。

[14]1898年8月26日《上谕》,《》(二),第62页。

[15]相关详细讨论可参见,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清代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37页。

[16]1898年8月4日《梁启超呈》,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56页。

[17]1898年7月13日《上谕》,《》(二),第37页。

[18]1897年6月18日《上谕》,《》(二),第5页。

[19]1898年8月23日《上谕》,《》(二),第59页。

[20]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2页。

[21]苏进添,《日本新闻自由与传播事业》,致良出版社1990年版,第31页。转引自殷莉《清末民初新闻立法研究(1898—1926)》,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42页。

[22]相关详细讨论可参见,茅海建《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19页。

[23]梁启超,《光绪圣德记》,《梁启超全集》,张品兴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页。

[24]康有为,《请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折》,载孔祥吉编著:《康有为变法奏章辑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页。

[25]张鸣,《再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7页。

[26]1898年8月2日《上谕》,《》(二),第48页。

[27]1898年9月1日《上谕》,《•梁启超案》(二),第68页。

[28]清代对中央各部长官,包括管部大学士、尚书和侍郎的通称。

[29]梁启超,《戊戌记》,《饮冰室合集》第6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4页。

[30]1898年9月2日《上谕》,《》(二),第71页,另见1898年9月1日、13日《上谕》,《》(二),第68、91页。

[31]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一),第342页。

[32]《申报》1898年9月8日,《》(三),第357页。

[33]《国闻报》1989年9月13日,《》(三),第412页。

[34]相关详细讨论可参见,茅海建《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19页。

[35]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四),第156页。

[36]1989年9月9日《上谕》,《》(二),第81页。

[37]梁启超,《戊戌记》,《饮冰室合集》第6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4页。

[38]张鸣,《再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8页。

[39]转引自彭明、程肃,《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40]有关嘉道开放言路政策,以及洪亮吉上书事件的相关详细讨论参见关文发《试评嘉庆的“广开言路”与“洪亮吉上书事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黄俊军《论道光皇帝开放言路政策与内政改革》,《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41]1896年1月20日《上谕》,《》(二),第2页。

[42]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四),第257页。

[43]刘振岚,《戊戌维新运动专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页。

[44]相关详细讨论参见:王日根,《光绪VS明治》,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1页。

[45]转引自薛福成,《薛福日记》下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683页。

[46]梁启超,《光绪圣德记》,《梁启超全集》第一册,张品兴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55页。

[47]光绪对这三本书评阅情况的相关详细讨论,《校邠庐抗议》见李侃《时期对〈校邠庐抗议〉的一次评论》,《文物》1978年第7期;《庸书》见赵树贵《陈炽年谱简编》,《陈炽集》,赵树贵、曾丽雅编,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91页;《盛世危言》见夏东元《郑观应》,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页。

[48]相关详细讨论见,孙振斌《郑观应新闻思想述评》,《现代传播》1987年第3期。

[49]张鸣,《再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8页。

[50]康有为,《请以爵赏奖励新艺新法新书新器新学,设立特许专卖,以励人才而开民智折》,孔祥吉编著:《康有为变法奏章辑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271-274页。

[51]1898年7月26日《上谕•梁启超案》,《》(二),第44页。

[52]1898年6月11日《上谕》,《》(二),第17页。

[53]1898年7月26日《上谕》,《》(二),第44页。张朋园先生也认为,“光绪可能想做大比得,未必甘心做明治皇帝。”参见,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54页。

光的传播范文第4篇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是299552816米每秒。光是沿射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也不需要任何介质。但是,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光受到介质的相互作用,其传播路径遇到光滑的物体会发生偏折,产生反射与折射的现象。

光的特征

1、在几何光学中,光以直线传播。笔直的“光柱”和太阳“光线”都说明了这一点。

2、在波动光学中,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光就像水面上的水波一样,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

光的传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光纤传输技术;应用

1光纤传输技术概述

1.1光纤传输的概念

光纤传输是指以光导纤维为介质进行的信号传输,这种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二氧化硅,既有纤维层也有纤芯,能够实现对光波的完全反射,降低光线的折射率,这样在对信号进行传输时就能够尽可能减少损耗。光导纤维能够传输包括视频在内的多种信号,并且传输速率还非常高,一秒之内就能够传输几千兆的数据信息,还能进行远距离传输,超过几十千米,可以说光纤在信息传输方面的功能是十分强大的[1]。

1.2光纤传输系统的构成

首先是光发射机,这是光纤传输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常包含光源、调制器等设备。光发射机属于光端机,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并处理光波信号和电信号。其次是光接收机,通常包含光电检测器、均衡调节器和放大器等设备,同样也属于光端机,其主要功能是对信号进行转换,然后再借助放大器、均衡器等设备,对其进行放大处理,最终发送至用户终端。再次是中继器,主要包含光源、光检测器和再生电路等设施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对转换过程中发生扭曲畸变的光信号进行放大和补偿处理。如果出现了失真现象,则可以借助中继器进行修正处理,从而能够切实保障通信质量。另外还有耦合器和连接器,在光纤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求光缆的长度必须符合规定,如果出现其长度达不到相关标准和要求,或者是其质量不过关等问题,或者是出现多条光缆线路彼此缠绕的现象,则势必会影响到信息传输的质量。而有了耦合器和连接器,则能够有效提升光纤连接的效果,避免光纤信号传输受到影响。

1.3光纤传输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光纤传输技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去发展这一技术。具体来说,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稳定性好,损耗小。传统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受到各种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遇到雷雨天气时,就有可能会导致用户收不到电视信号。而光纤传输技术则不容易受到电磁和一些恶劣天气的影响,从而能够切实保障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同时,通过运用光纤技术来进行信号传输,也能够有效减少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损耗,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要。二是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传统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所采用的是金属导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腐蚀,进而有可能会影响信号传输的效果。而光纤传输技术所采用的光导纤维,其主要制作原料是石英,这种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即便是在温度和湿度都较高的条件下,也能够进行正常作业,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三是经济性较好。要使光纤传输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则不得不考虑其自身的经济性。光导纤维的成本十分低廉,同时又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信息传输的质量也很高,因此是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的。四是能够实现多信号转换和大流量传输。光纤传输技术在信号传输方面的功能还是十分强大的,不仅能够轻松实现对光信号、电信号等多种形态数据信号的转换,也能够实现大流量和远距离传输,从而更有利于满足现代人对数据信息传输的要求[2]。

2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存在的问题

2.1不重视维护,技术应用混乱

首先,目前部分广播电视台的采购人员由于责任意识不高,在采购设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再加上在此过程中,监察人员也没有尽到应尽的监督指正责任,从而很容易影响到传输设备的正常使用,难以有效保障信号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无法满足用户正常的观看需求。同时,一些设备检修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待自身的工作不够认真负责,也没有对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形成足够的认识,在日常设备检修过程中往往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电视的转播效果。其次,各个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不一,其中部分地区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没能及时引进新的先进的转播技术,有时就会出现新旧技术交替操作的现象,这在后期就有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无法确定统一的标准,从而有可能会影响到广播电视转播工作的正常开展。

2.2容易受到各种外界条件因素的干扰

首先是自然条件因素,由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信号输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等设备,而用户所使用的接收装置又一般是被安装在室外的,当出现雷电、暴雨、冰雹或者是风沙天气时,就有可能给接收装置的正常作业带来不良影响。比如雷电有可能会击中接收装置中的金属球,使信号中断,影响用户的正常观看。再加上这种恶劣天气是很难被避免的,而且通常是随机出现的,比较容易影响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其次是卫星信号因素,截止到今天,人类已经发射出了几千颗地表卫星,它们有各自不同的频段,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当然,地球表面也有与广播电视相关的卫星,这些卫星能够接收并反馈信号,完成传输过程。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缺乏远见,以至于后期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些卫星的信号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有可能对正常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干扰[3]。

3光纤传输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的意义

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是希望这些节目看起来能更加清晰,也更加流畅,这就需要做到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数据的传输,而光纤传输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有利于提升节目的质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同时,如今网络直播行业风头正盛,受到行业本身性质的影响,其每天都会产生高额的数据流量,在此过程中,通过合理运用光纤传输技术,则能够有效满足其对信息传输的需求。其次,由于光纤传输技术不易受到各种外界条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能有效克服中继器产生的噪音,这就有利于增强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另外,虽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每种传输技术也都具有各自强大的应用优势,但相比较而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不容易出现传输问题的技术还是光纤传输技术,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也十分便于管理,因而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4]。

4光纤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

4.1非压缩传输技术

非压缩传输技术目前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优势就在于不仅能够有效保障信号的完整度,并且能够很好地实现远距离信号传输。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实时收听观看一些赛事和活动等节目,该技术于是被广泛应用于传输各个场景的现场直播信号。以广播为例,通过合理应用非压缩传输技术,则能够以终端设备为中转站,把信号及时传输至全国,给全国范围内都能带来现场直播的效果。只不过,要想切实保障现场直播信号传播的及时有效性,必须能够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现场相关设备必须具有信号传输的功能,第二个条件是机房的位置和现场之间的距离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能相隔过远,否则很容易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以世乒赛为例,其转播车和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是五十米,这个距离就是比较适当的,能够有效避免直播过程中出现信号中断的现象。具体来说,这种转播车就相当于是电视转播机房,在里面可以先借助光端机来转换信号,待这项操作完成后,再利用光缆将信号传输至IBC机房。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光缆最好能够单独占据一条通道,这样有利于切实保障信号的传输质量。

4.2压缩传输技术

压缩传输技术具有独立性的特点,该技术的原理是借助专门的压缩设备,对信号进行压缩处理,经过压缩后的信号质量并不会发生改变,但所占的空间会变小,这样在同等的条件下,能够传输相当大量的数据信息,从而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大数据传播。在该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如果是远距离传输,则为了有效保障信号的完整性,则需要充分发挥出编码器和解码器的作用。具体来说,对于需要传输的信号,可以先借助编码器对其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在获得ASI信号之后,将其传输至IBC机房,再利用解码器来进行解码处理。

4.3压缩与非压缩结合技术

压缩传输技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能够轻松实现高质量的大数据传播,十分适用于录播节目的信号传输,而非压缩传输技术则十分适用于直播,不仅能够有效保障信号传输的完整性,而且也能实现远距离信号传输,总而言之,两者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能对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如今多样化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需求。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越来越高,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果能够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运用,各取所长,则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宽带的增删,明显改善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通信质量,有效满足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比如一些电视台在制作亚运会跳水赛事广播电视节目时,就是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5]。

5光纤传输技术的维护措施

5.1做好日常维修护理工作

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平时多进行检查维护,提前排除一些安全隐患,则能够有效避免后期一些故障问题的发生,切实提升光纤传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了相应的故障问题,能够做到及时维修处理,则能够避免一些更严重后果的产生,有效延长光纤设备和线路的使用寿命。具体来说,首先需要重视建立科学的光纤传输技术维护工作制度,对维护期限、维护方法以及相关负责人等进行明确规定。其次则要重视建设专业的维修团队,并重视做好内部培训,使所有维修人员都能树立起严格的责任意识,认真对待日常的维修护理工作,切实保障维护工作的质量。

5.2做好线路维护工作

线路在光纤传输信号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线路出现了问题,则会对信号传输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线路维护工作。如果发现线路功率出现异常,则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查看线路的接头部分是否发生了损坏,至于损坏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了外力而被划破,也有可能是光缆本身的质量较差,而这些问题都是有可能导致光纤线路功率不正常。其次是长距离传输光纤损耗过大,主要是因为光纤接续点或者光纤受机械外力扭伤、受力或被拉断等,导致光纤损耗增大或断纤,信号无法传输,可以通过OTDR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点进行重新熔接处理。再次则需要检查光接收装置是否有异常,如果是的话,则不能一般对待,而需要借助专业的维修工具进行专门处理,或者是对光接收装置进行更换。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其他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相比,光纤传输技术的性能更加优异,稳定性也更好,在促进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速度和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来看,光纤传输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即压缩传输技术和非压缩传输技术,在实践中,这两种技术往往会被结合起来运用。虽然光纤传输技术具有十分强大的实际应用优势,但如果不注意日常的维修护理,也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故障问题,对信号传输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应当重视做好对光纤传输的日常维护工作,并不断对这项技术进行完善,以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微.光纤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有效利用探究[J].科技传播,2020(2):87-88.

[2]张伟,李嘉琦.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9(8):267-268.

[3]闫志龙.光纤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7(24):93-94.

[4]梁岳钧.光纤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有效利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7(19):30-31,36.

相关期刊更多

光源与照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游泳季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体育学院

农业工程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