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盲人读书机

盲人读书机

盲人读书机范文第1篇

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见盲人走路,心里很难过!他们手里都拿着拐杖,走一步点几下,生怕跌倒,真可怜!我想:盲人的心里一定很痛苦。因为他们看不见蓝蓝的天空,看不见飞翔的小鸟,看不见壮丽的河山,看不见美好的世界。更使他们痛苦的是,不能看书看报,不能从书报中得到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从小就暗暗下了决心:将来我当了科学家,一定要发明一种盲人读书的机器,研制出一台“盲人读书机”。

“盲人读书机”主要由激光扫描器、电脑和播音器三部分组成。激光扫描器先把各个文字信号传送给电脑,再通过电脑把文字信号变成声音,由播音器“朗读”给盲人听。“盲人读书机”的外形像架电子琴,它的顶部长着一个长长的“脖子”,“脖子”上连着一只大眼睛,这就是激光扫描器。机器的正面有四个喇叭,这是播音器。机器的两旁还各有一只机器手,是用来翻书的。

盲人如要读书,只要对机器说一声:“请您读书。”机器会立刻亲切地回答:“Yes!(是)”随着激光扫描器的移动,播音器里传来清脆宏亮的读书声。“盲人读书机”可以按盲人的需要加快或减慢读书的速度。更为有趣的是,它还可以模仿亲友的声音来读亲友写的回信,使盲人倍感亲切。那是因为亲友的声音和字迹早就输入电脑贮存器了。

我的发明受到中国和国际残疾人基金会的赞扬和支持,“盲人读书机”在全世界推广了。当第一位使用“盲人读书机”的盲人从机器里听到他美国亲友的信时,激动得流泪了,连声说:“感谢万科学家……”不知怎的,我的鼻子酸了,眼睛里含满了泪花,说不上是激动还是高兴!我说:“不要感谢我,要感谢我在小学时读过的一本书——《激光王国旅行记》,它使我对激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用科学为人类做贡献的种子。”

盲人读书机范文第2篇

[收稿日期:2015-12-16

作者简介:何文彬(1986― ),广州图书馆助理馆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

摘 要:文章对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完善对策,旨在促进实现知识无障碍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1588 ( 2016 ) 01-0022- 02

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2 新媒体对视障服务的影响

在新媒体出现前,视障人士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盲文图书和广播、电视等,通过这些媒介获取信息存在许多限制。如视障人士专用的盲文图书,由于盲文读物制作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品种有限、制作耗时耗力,专业翻译人员需要将书本中的文字、图形全面重新编制转译,以求与视障者触读要求互相符合[1]。目前,我国每年盲文出版的图书有10万册左右,文献资源较匮乏。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一方面,新媒体使人们的个体能力得到增强。如:中国盲文图书馆自主研发的阳光读屏软件、阳光听书郎系列阅读终端、文星盲用智能手机、文星扫描棒、文星电子助视器等产品,通过听觉、触觉和剩余视觉等各类补偿通道获取信息,通过此类辅助产品,视障人士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人们获取文本信息与交流信息的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文本信息的网络化,催生了网络阅读、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等电子网络阅读方式,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阅读文本信息。而由移动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交流平台,如:邮箱、MSN、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人们的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这些平台,视障人士也可以随时随地与人交流。

3 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服务资源不足,难以满足视障人士的需求

目前,我国仅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盲人有声读物、盲文书刊。该出版社主要以法律类、文学类、医学类等书籍为主,综合类、休闲类的书籍较少,无法满足盲人读者的正常需求,更因受到购书经费不足的影响,公共图书馆购买盲文文献的数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广州图书馆仅收藏3,000余册盲文图书,浙江图书馆仅收藏2,000余册盲文图书。虽然近年来视障人士的辅助产品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作为视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公共图书馆,在视障辅助产品的普及水平偏低。如:读屏软件的视障电脑只在省、市一级的视障阅读室配备,大部分的县级视障阅读室没有配备视障电脑,而像盲用智能手机、文星扫描棒、电子助视器等设备更是只有少数公共图书馆才拥有。视障设备的不足,使视障读者不能体验新媒体带来的变化。

3.2 盲文图书借阅量与视障设备使用率较低

根据残疾人联合会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人阅览室1,616个,盲人阅览室的设立为视障人士提供学习的便利,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盲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笔者从中国盲文图书馆的数据得知,截至2013年,我国接受视障服务的视障人士有1万人,30个单位、集体参与借阅服务,4,000多视障人士以个人为单位参与借阅工作。为了有效利用资源,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开通了邮寄馆藏资源的服务,但是盲文图书的借阅量仍然难以提高。如:广州图书馆与邮政局合作,免费为视障人士送书上门,虽然每个月的业务量较稳定,但是其寄出的馆藏资源主要以有声读物为主,盲文图书的借阅量并没有显著提高。目前,全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大部分设立视障读者阅览室,同时配置有盲人专用设备,但因视障人士较为缺乏计算机操作知识,无法独立、有效地使用设备,从而影响其使用计算机的热情。

3.3 视障人士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难度较大

在新媒体时代,视障人士可以借助读屏软件独立使用电脑,并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冲浪、在线聊天、下载信息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视障人士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时仍会存在较大的困难。一方面,读屏软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读屏软件主要采用“听网页”的方式取代“看网页”,目前的读屏软件都仅能够在文本内容上读取相关信息,在读取图片及视频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视障人士是依靠辅助软件来使用电脑的,在下载信息和浏览网站时容易感染病毒,对视障人士获取信息造成不便。

3.4 图书馆员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盲人阅览室是被动向视障读者提供服务的,即视障读者提出申请服务的要求后,图书馆馆员才会给予针对性的服务,在提供服务时出现敷衍了事、拖拖拉拉等情况,使视障人士在图书馆获取信息时受到影响。另外,图书馆馆员对盲文计算机输入法及盲文阅读能力不强,对盲人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了解程度不够,在帮助视障人士操作及使用盲用仪器时无法很好地满足视障读者。

4 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对策

4.1 加强专项经费投入,促进视障资源的完善

近年来,许多公共图书馆对视障读者服务重视程度均有所提高,但是视障服务的专项经费仍然十分有限。由于盲文图书制作困难、成本高,且全国只有一家盲文出版社,每年出版的盲文图书不能满足视障读者的需求。为了满足视障读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努力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利用目前文本信息网络化、电子化特点,建设视障读者专用的网站和数据库,增加视障服务馆藏资源。视障读物的辅助设备较为贵重,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专项经费投入及政策支持力度。如:深圳图书馆依靠政府全额财政拨款建设了视障专用网站;上海图书馆通过财政的投入,采购了一批视障设备,率先开启了外借“阳光听书郎”的服务,满足了视障读者外借阅读器的需求。

4.2 加大盲用电脑培训的力度

新媒体时代下数字资源服务重点是服务,而数字视障服务中盲用电脑培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视障人士进行盲用电脑培训,对视障服务起着重要作用。据某图书馆做的“常用的图书馆服务”调查得知,视障读者选择“学习盲用电脑操作”的人数占44.33%,位居首位。但是大部分县级地区的图书馆尚未有条件建立视障阅读室,无法为视障读者提供电脑培训。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有75%以上视障读者无法进行电脑操作,或者操作能力不高。因此,应将市级以上的盲校及图书馆作为电脑操作基础知识的培训点,教学人员及图书馆员负责培训工作;对市级以下公共图书馆阅览室视障服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逐渐开展盲人电脑培训的工作;图书馆也可以与公益组织等机构互相合作,全方位地开展电脑培训课程。

4.3 实现网站无障碍化,建立盲用资源统一平台

2012年8月1日公布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规定,政府、残疾人网站及残疾人公益网站需进行无障碍化改造[2]。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应率先完成网站的无障碍化改造,在官方网站上设置无障碍化通道、语音版,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还应该建设视障专用的网站,把视障读者需要的电子资源收录进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盲用资源统一平台。在全国盲用资源统一平台中整合残疾网站及盲人图书馆的讲座、培训课程、电子读物、有声读物、盲文读物等资源,通过联合认证的方式,确保一站式获取盲用资源得以实现。全国盲用资源统一平台不仅是资源获取平台,同时还是双向互动平台,能够让视障人士在获取信息时提供资源索求平台。视障人士在上传阅读需求后,平台资源建设小组开始建设资源,确保视障人士阅读需求得以满足。利用全国盲用资源平台构建志愿者共建资源库,将助盲志愿者录制的口述电影、有声服务收录其中,从而实现全国视障人士共享的要求[3]。公共图书馆在视障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要从公益性原则角度出发,加强与资源版权拥有方的合作,支付少量费用获得版权。建设数字资源,要循序渐进,综合考虑视障读者的要求,使视障专用资源得以有效积累。

4.4 加强图书馆员职业培训,推动网络在线服务

新媒体时代下,由于用户信息服务要求、服务环境的改变及信息服务设备更新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使图书馆馆员对新媒体视障信息传播、信息技术的特征及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图书馆馆员在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时应该具有一定的责任性:①要求图书馆员摆正心态、端正服务视障人士的态度,确保视障读者在图书馆获取信息时得到热情的服务。②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料要熟悉掌握,还应该学会如何维护以及操作各种盲用设备仪器,确保能够为视障人士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及指导。③采用网络在线服务的方式,利用QQ语音、微信语音等向视障人士提供网络在线服务。可以为视障人士建立交流群组,图书馆馆员采用语音的方式与视障人士交流,及时回答视障人士的问题,了解视障人士对读物的要求。另外,还可利用QQ群组、微信群组等上传有声读物、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为视障读者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④图书馆员不仅要有着热情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耐心以及爱心,使视障人士能够在平等、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下获取信息。同时,还需要对视障人士的阅读倾向、心理、爱好、兴趣等进行全面研究,进行针对。

参考文献:

[1] 朱海英.谈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 J ].现代情报, 2014(12):148-150,155.

[2] 张际.图书馆开展视障少年儿童社会教育管见[ J ].图书馆学刊,2013(2):86-87.

盲人读书机范文第3篇

(平顶山学院,平顶山 467000)

摘要: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 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92-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俄罗斯盲人图书馆发展借鉴及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提升举措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06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洋(1987-),女,河南叶县人,助理馆员,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建筑设计、图书馆学。

0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公共图书馆作为开放的知识信息传播中心,承担着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神圣使命,有责任实现和保障残障人士平等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权利。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现在,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1],其中视力残疾近1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非常需要关注和重视的特殊群体,公共图书馆必须做好对视力残疾人的服务,虽然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但是只要国家、社会各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这个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1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现状

河南省是残疾人口大省,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共有各类残疾人70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2%[2],视障人士近100万。

2014年4月,作者对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的视障服务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发放调查问卷表19份,回收18份。由于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基本没有开展视障服务的资源、设备,均未开展视障服务活动,所以,笔者仅分析地(市)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

1.1 盲人阅览室建设 在回收的18份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调查问卷中,有7家图书馆把视障人士作为优先或重点服务人群,在18个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中占38.9%;不把视障人士作为优先或重点服务人群的公共图书馆有3家,占16.7%;8家图书馆以后打算把视障人士作为优先或重点服务人群,占44.4%。

10家图书馆有专门的盲人阅览室,在18个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中占55.5%;5家图书馆的残障阅览室(或残疾人阅览室、特殊读者阅览室)开展视障服务,占27.8%;3家图书馆在普通阅览室里有专门的固定区域开展视障服务,占16.7%。焦作市图书馆残障人阅览室面积达290平米,盲用设备和资源比较丰富;郑州图书馆盲用电脑最多,有20台,盲文图书达5000册。8家图书馆设有专门人员为视障人士服务,在18家公共图书馆中占44.4%,河南省图书馆有3人,周口市图书馆有2人;10家图书馆未设为视障人士服务的专职人员,占55.5%。

1.2 人员要求 6家图书馆在挑选为视障人士服务的工作人员时有专门要求,占33.3%。洛阳市图书馆强调为视障人士服务的工作人员要“热心公益事业、对残疾人有爱心”;焦作市图书馆要求“在服务残障人读者方面,工作人员须具有更多的责任心、爱心,熟悉一些残障人的知识和设备的操作使用”;许昌市图书馆要求“有一定盲文基础”;三门峡市图书馆要求视障服务人员“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沟通技巧”;南阳市图书馆要求“熟悉盲文,能够熟练为视障读者服务”;信阳市图书馆要求“有技能、有爱心”。10家图书馆对视障服务人员没有专门要求,在18家公共图书馆中占55.5%。9家图书馆对视障服务工作人员开展专门培训,基本要求会使用盲用设备,部分馆指导工作人员与视障人士交流沟通的技巧。8家图书馆没有对员工开展专门的视障服务培训。

1.3 无障碍设施 盲人(或残障人)阅览室设在图书馆一楼的有15家,在18家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中占83.3%;9家图书馆建有盲道;7家图书馆有残障人士专用洗手间;5家图书馆有无障碍电梯。郑州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许昌市图书馆均建有盲道、无障碍电梯、残障人士专用洗手间,盲人(或残障人)阅览室都设在图书馆一楼。

1.4 经费来源 绝大多数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主要经费来自上级拨付的全馆业务经费中的一部分,专项经费很少,来自外部捐赠与其他机构承担的经费更少。

1.5 盲人文献 在河南省18家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中,17家公共图书馆自行购买盲人文献(占94.4%),没有一家图书馆自己制作盲人文献。郑州图书馆、开封市图书馆、新乡市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有捐赠的盲人文献;与其他单位如盲文出版社开展合作交换盲人文献的有郑州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17家图书馆有盲文图书(占94.4%),6家图书馆分别有供视障人士用的磁带和通过读屏软件听读内容的电子图书(33.3%),12家图书馆有视障光盘(66.7%),焦作市图书馆有供低视力人士用的大号字体书,3家图书馆分别有DAISY有声书和视障专题数据库(16.7%)。18家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盲人文献馆藏基本以盲文图书为主(有15家),河南省图书馆供视障人士用的磁带最多,漯河市图书馆视障光盘最多。河南省18家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盲人文献类型基本以中医按摩推拿等医疗保健类为主(有15家),新乡市图书馆、信阳市图书馆以文学休闲类为主,漯河市图书馆以时事政治类为主。

1.6 盲用设备 在河南省18家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中,大部分图书馆(13家)有装读屏软件的电脑,郑州图书馆的视障辅助设备最全,安阳市图书馆、许昌市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周口市图书馆的视障辅助设备较全。7家图书馆只有装读屏软件的电脑,鹤壁市图书馆只有阅读器。漯河市图书馆、三门峡市图书馆、南阳市图书馆由于没有专门的盲人阅览室,也就没有开展视障服务的辅助设备。信阳市图书馆虽然有盲人阅览室,但没有相关的视障辅助设备。

1.7 视障服务宣传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不太重视视障服务宣传。在河南省18家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中,8家图书馆(占44.4%)没有做广告或其他方式宣传图书馆的视障资源与服务,8家图书馆制作宣传册或传单宣传图书馆的视障服务,通过广播电台、网络和海报宣传图书馆视障服务的分别有3家,4家图书馆在报纸上做广告宣传图书馆的视障服务,通过在电视上做广告宣传图书馆的视障服务只有新乡市图书馆1家,郑州图书馆宣传视障服务的方式最多。

1.8 视障读者调查 由于视障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在信息需求和利用图书馆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公共图书馆只有深入细致的展开视障读者调查,了解视障群体的真正需求有哪些,才能更好地为视障群体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调查显示,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还缺乏视障读者信息需求调查的主动意识,只有少数图书馆开展视障读者信息需求调查,10家地(市)级以上图书馆从未调查视障读者的信息需求。

1.9 视障服务活动 13家图书馆年接待视障读者不超过200人次。河南省图书馆年接待视障读者在200-500人次之间,周口市图书馆年接待视障读者在501-1000之间,年接待视障读者超过1000人次的有郑州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8家图书馆没有开展过20人以上的视障读者活动,5家图书馆年开展视障读者活动1-2次,焦作市图书馆、周口市图书馆每年开展视障读者活动3-5次,年视障读者活动超过5次的有郑州图书馆、新乡市图书馆。

1.10 对外合作 视障读者利用图书馆往往需要一对一服务,但图书馆的视障服务专职人员少,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调查显示,图书馆较多地和残联、盲协和盲校合作,但与同样开展视障服务的图书馆、爱心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郑州图书馆开展合作单位较多,除了残联、盲协、盲校,还与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同样服务的图书馆及爱心企业合作。4家图书馆(漯河市图书馆、信阳市图书馆、驻马店市图书馆)没有与外单位合作开展视障服务。大多数图书馆没有与合作单位签订协议,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只有一半的图书馆定期与协作单位开展视障活动或上门服务。12家图书馆认为合作障碍是缺乏经费和相应条件。

1.11 志愿者服务 河南省其他13家地(市)级以上图书馆没有利用志愿者。志愿者可在盲用电脑培训、面对面朗读、读者活动、读者心理辅导、录制语音读物等方面进行辅助服务。在志愿者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招募到合适的志愿者很困难、缺乏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管理不够规范化。

1.12 视障服务的开展情况 大多数图书馆图书馆(14家)提到本馆视障服务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是缺乏经费;13家图书馆认为视障读者不习惯于利用图书馆;9家图书馆认为缺乏外部政策鼓励。部分图书馆认为本馆盲人文献老化,盲用设施不足,不能满足视障人群需求。绝大多数图书馆(16家)认为国家或上级部门应进一步加大视障服务专门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12家图书馆认为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和残联、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拓展视障服务领域;10家图书馆认为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大视障服务的宣传和利用程度;8家认为图书馆之间应多加强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统一的视障服务。

16家图书馆认为开展视障服务提高了图书馆的地位和形象;9家图书馆认为开展视障服务增加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5家图书馆认为开展视障服务使图书馆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或国家的重视,增加了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

2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策略分析

2.1 国家应对视障服务进行政策和经济上支持 首先,国家应从法律的层面上对网络信息无障碍予以保障,为高质量的视障服务提供基础。只有从法律上保障了视障人士的相关权益,才能真正使视障人士享受到资讯科技所带来的裨益。其次,国家应加强公共图书馆对视障读者服务的相关制度和规章进行规范,为众多的公共图书馆实现高质量服务提供参考依据。国家也可对制作盲文图书和期刊的相关单位给予财政上的补贴,支持盲文纸质文献的制作。

2.2 加强资源建设,满足多层次阅读需求 盲人文献资源缺乏是在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很少看到视障人士的一个主要原因。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应加强盲人文献尤其是DAISY有声读物、视障专题数据库的建设,馆内文献资源与网上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站方便视障读者快速获得视障资料。这种多渠道的资源建设可以满足视障读者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2.3 加强盲人阅览室的硬件、软件环境建设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除郑州图书馆等个别馆外,其他公共图书馆的盲用设备都很缺乏,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应多配备盲用设备,如盲用电脑、阅读器、助视器、点显器、读书机、盲文刻印机、复印机等,满足不同类型盲人读者的阅读需求。

2.4 针对盲人行路难问题,实现服务上门 出行不便是视障人士很少利用图书馆的一个原因。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只有个别馆在盲校、福利院设立阅览室或借书点,实行送书上门服务的图书馆不多。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应采用汽车图书馆等方式把文献送到方便视障人士借阅的地方,也可实行送书上门、通过邮局寄送盲人文献。

2.5 加大盲用电脑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可携手相关机构共同开发更全面和深入的电脑课程供视障人士选择,比如残联、盲校、IT公司、公益组织等;对专职的视障读者服务馆员提供用于视障服务方面的计算机培训,以更好地帮助视障读者解决各种电脑操作问题等等。

2.6 加强图书馆无障碍设施建设 要想吸引更多的盲人朋友进入图书馆,应该给盲人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首先应保证道路的畅通,具体应做到在图书馆两侧铺设盲道,同时在馆内安装语音导盲系统等。一座城市的无障碍化程度与其文明发展程度相辅相成。图书馆作为城市文明的窗口,有责任有义务为城市无障碍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7 加强图书馆视障服务的宣传 公益广告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广告,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图书馆视障服务的宣传,由此提高视障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强化视障人士及视障人士亲人的图书馆意识,取得社会对图书馆的支持。通过宣传使更多的视障人士首先从心理上接受图书馆视障服务,同时鼓励和激发他们真正体验视障服务,成为图书馆新的读者。图书馆也可与有关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公益活动,提升图书馆盲人阅览室的社会美誉度。

2.8 招募志愿者 落实视障阅览服务,为视障读者提供的服务与一般读者有很大的不同,要从根本上培养并激发视障人士利用社会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意识,可以招募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志愿者加入为视障人士服务的队伍,完善志愿者管理机制,发挥志愿者的强大力量,培养高素质服务团队,同时扩大公益性服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盲人阅览室,志愿者可以协助视障人士使用盲用电脑软件,还可以为视障人士开展面对面阅读服务、新书速递服务等。

参考文献:

[1]诚挚问候全国8500万残疾人[EB/OL].[2014-04-08].news.163.com/14/0517/03/9SDQTLER00014AED.html.

盲人读书机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杨嘉骆(1986―),广州图书馆馆员。

“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1]。据官方数据统计,2008年,我国残疾人已达8,300万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残疾人群体同样渴望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但因受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身体障碍的限制,其学习的需求无法获得基本满足[2]。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信息引领的文化活动中心,应践行公共图书馆平等、公益、开放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残疾读者共享现代文明成果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因此,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公平合理化的服务,保障其文化权益必然成为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1 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推广现状

1.1 政策相继出台,推动残疾人阅读推广的发展

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公平地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发展成果,我国出台了多个残疾人保护政策。1990年12月,国家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保障残疾人公平地利用公共资源的权利做出了清晰、明确的规定[3]。在《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公共文化部门主动为残疾人服务,大、中城市图书馆,要提供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借阅”[4]。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 (2008) 》提出: 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的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并在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特别应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书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在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中,提到“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并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偏远地区公众等的特殊需求”和“公共图书馆应设置无障碍设施的专用标识” [5]。近年来,各级公共图书馆先后制定了残疾人服务规范,如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各大公共图书馆都针对性地制定了图书馆残疾人服务规范。一系列关于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也为残疾人阅读推广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1.2 社会参与度更加深入化

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逐渐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如各地残疾人联合会、出版机构、公益组织、企业、志愿者等。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政策、组织和宣传方面的支持,出版机构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公益组织以及志愿者提供人力支持,企业提供部分经费支持。如2011 年 4 月,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上海图书馆共同开展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为上海市残疾人读书指导委员会免费提供价值二十余万元的书籍,更好地满足了残疾读者的阅读需求。2013年10月,广州图书馆联合广东省残联、广州市残联、广东省盲协、广州市盲协等多家残疾人协会共同举办了第30个国际盲人节庆祝大会,活动深受视障读者欢迎。广州图书馆还联合志愿者力量,专门为视障人士服务区招募了残疾人服务志愿者,为视障读者提供了更加周到的阅读服务。

1.3 残疾人设施逐渐完备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并未充分考虑残疾读者这一服务对象,因此,国内公共图书馆未出现无障碍设施以及残疾读者专用服务场所。8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重视残疾人群体, 1986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率先建成第一条无障碍轮椅通道,1988年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打造了国内首个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从国内公共图书馆界对残疾人的知识关注与援助的层面来看,两者的建成具有标志性意义。20世纪90年代,公共图书馆对残疾人的知识关注与援助进入兴起阶段,各地残疾人联合会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创办的盲人图书馆、盲人阅览室陆续出现。1990年,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南京市图书馆联合打造江苏省首个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1994年,中国盲文出版社创办中国盲文图书馆;1996年,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创办华南地区藏书量最大的盲人图书馆。2000年以后,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对残疾人的知识关注与援助进入快速发展期,盲人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截止到2005年,我国共建成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室)244个,它们绝大部分都是在2000年以后建立的[6]。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十分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多数公共图书馆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并铺设盲道;在电梯的各层控制部分及梯内的控制面板都设有盲文按键和低位控制装置;洗手间设有残疾人专用厕座;残疾人阅览专区书架间距按无障碍要求标准设计,方便残疾读者轮椅的进出。

1.4 残疾人阅读资源更加丰富化

文献资源是残疾人阅读推广的基础,结合残疾人群体的阅读需要,作为文献资源中心,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如采购与共建盲文书刊、盲人有声读物、大字版读物等。为方便残疾读者进行多媒体阅读,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残疾人服务专区设置轮椅服务区,配备计算机和特殊软件进行特殊功能的检索与阅览,使其界面内容扩大化、界面内容音声化、界面内容点字化。如广州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专区内设藏书区、电子阅览区及配有辅助阅读设备的图书阅览区。藏书区文献资源丰富,藏有盲文书刊、大字版读物、盲人有声读物等多种文献;电子阅览区配备十余台可供视障读者使用的安装有语音转换软件的电脑以及多种辅助阅读的设备,为视障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多元化的阅读方式。

1.5 残疾人阅读推广形式更加多样化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形式灵活,包括公共图书馆针对残疾读者举办的各类讲座、培训、阅读沙龙、主题演讲、主题征文、无障碍电影播放活动等。归纳起来,主要划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邀请残疾人到图书馆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到残疾人单位举办阅读推广活动以及送书上门。如,广州图书馆较好地利用以上三种形式,积极发挥阵地服务优势,为残疾读者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阅读推广活动。广州图书馆邀请残疾人到图书馆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包括组织多场盲人读者参观新馆活动,联合广州市盲人学校、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志愿者在广州图书馆举办“遨游书海,欢度万圣节――参观图书馆活动”等。此外,每月为视障、残障读者免费放映一场无障碍电影。广州图书馆积极深入到残疾人单位举办阅读推广活动,与广州市盲人学校合作开展“走进广州市盲人学校系列活动”。广州图书馆于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正式推出视障读者送书上门服务:出行不便的视障读者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在家里办理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外借手续。

2 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残疾人文化保障水平仍然偏低,政府对残疾人阅读推广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仍不够,政府经费投入并不充足,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过程中经常遭遇资金瓶颈。目前,各大公共图书馆在建设残疾人阅览室时投入的经费较为充足,但由于总财政预算有限,残疾人阅读推广专项经费的申请具有一定难度,导致后续经费投入不足,再加上残疾人服务中特殊文献与专用设备价格高昂,严重制约了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2.2 宣传力度不够

公共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多数残疾人并不了解公共图书馆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服务。目前在各大公共图书馆很少能够看到残疾人的身影,造成这种局面与残疾人阅读推广宣传的缺失有很大关系。政府的不重视、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手段的有限以及两者间缺乏有效配合导致残疾人阅读推广宣传力度的缺失。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推广宣传需要多方协力推进,单凭公共图书馆的力量远远不够,尤其需要政府的推力 [7]。

2.3 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

随着残疾人文化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扶持残疾人热度的不断增加,国内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纵观全局,设立盲人阅览室以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的公共图书馆大部分都为省级或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村镇级公共图书馆少有设立,可见这些有限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在中国,多达75%的残疾人居住在农村,其余的大部分居住在中小城镇,他们难以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残疾人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宣传文化部文化处处长张学超曾表示,地域分布状况直接决定了残疾人生活水平不高、接受教育的条件有限,再加上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大部分残疾人缺乏获取阅读、增长知识的平台。因此,残疾人阅读服务的充分提供与资源合理利用之间存在较大矛盾[8]。

3 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推广发展对策

3.1 加强残疾人阅读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搭建起相对完善的残疾人阅读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构建省、市、区、社区(村镇)多层级残疾人文化服务网络,努力为残疾人无障碍获取信息创造条件。在建立和完善残疾人阅读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以基层的社区图书馆、村镇级图书馆为依托,坚持重心下移,确保残疾人服务进基层。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社区图书馆、村镇级图书馆进行合作,实现全地区范围残疾人文献的通借通还,统筹并指导基层图书馆开展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达到资源的共建共享。

3.2 开展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

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残疾读者足不出户轻松享受图书馆阅读服务,因此,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是残疾人阅读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可提供有声网页播放功能,将网页主要栏目内容实现有声化,并采用语音合成技术自动快速地将任意文字转换为清晰、准确的语音,同时提供网站无障碍浏览辅助工具,残疾读者可以通过页面字体大小、文字注音、文字提示、高亮显示效果、辅助线调用、页面缩放、区域跳转等快捷键对网站进行浏览。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开始重视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只是还未形成广泛推广的规模。2008年,国家图书馆联合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共同打造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2011年4月23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建设的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2011年12月2日,上海图书馆启动了中国“无障碍数字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提供在线听书服务。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开通为全国各级图书馆开展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展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打造信息无障碍、知识无障碍的图书馆信息平台,为残疾读者提供一个优质的、人性化的阅读平台。

3.3 建立残疾人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公共图书馆作为残疾人阅读服务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建立残疾人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成立残疾人阅读推广委员会,统筹安排阅读指导、推广与服务活动,促使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残疾人阅读推广委员会应积极指导公共图书馆开展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包括活动前期的残疾读者需求调研、活动宣传、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业务指导以及活动后期的评估分析等工作。活动前期,残疾人阅读推广委员会应做好以下工作。①指导公共图书馆对残疾读者阅读情况进行基础调研,并根据残疾读者阅读需求进行书籍采购。②指导公共图书馆通过多个渠道对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的残疾读者能够获得阅读推广活动的信息。③对残疾人阅读推广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活动开展过程中,残疾人阅读推广委员会应对公共图书馆开展残疾人阅读推广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进行业务指导。活动后期,残疾人阅读推广委员会应牵头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阅读推广活动的优劣,以便作为后续活动的参考。

盲人读书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弱势群体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关心和重视残疾人这一社会特殊群体,并通过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给予这一困难群体特殊的扶持和帮助。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和就业问题逐渐突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和弱势群体更为迫切的需要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如何建立相适应的图书馆服务,保障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使这一特殊群体共享发展的成果,是图书馆肩负的神圣使命和社会义务。现就我国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基础设施状况和资源提供现状进行粗略分析,为我馆相关研究工作起一定的铺垫作用。

一、设计立法

我国残疾人无障碍服务理念的建立是从无障碍设计规划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最初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倡议“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开始。1985 年北京率先开始研究无障碍技术。1989年4月1日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加强了城市道路、居住小区入口和通道无障碍建设,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年6月8日国务院颁布首个《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11年5月11日通过《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工作,加强残疾人服务建设,进一步提高面向残疾人的综合服务能力。

二、发展现状

我国现有各类残疾人总数约为八千多万人, 虽然我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事业起步较晚,但其涉及人口巨大,需求突出,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出台,加之新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实施,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的公共图书馆也相应设立了盲文阅览室或残疾人阅览室,并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服务工作:

(一)传统服务延伸

上海,1988年11月上海市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成立(是我国首批为残疾人服务的图书馆代表)。2002年上海市图书馆建立起了"视障读者免费邮寄外借"服务,分阶段进行试点,为视障读者提供特殊服务。之后又将服务的范围扩大到各个区,并增设了四个服务分中心。最后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郊区,从而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送书上门服务网,满足了众多出行不便,但又渴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残疾人的文化知识需求。在六年的时间中,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市残联、上海市邮政局共同探索了这一服务的新机制,调查了残疾人的文化需求,制作了送书上门的专用邮递包,形成了送书上门的志愿者队伍,采用热线电话预约的免费送书服务方式,对肢残读者采取个体结对与集体外借服务的便民模式。他们还对每位视障读者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六年中,"视障读者免费邮寄外借"总共提供人了近5000人次的服务,借阅盲文音像图书文献近17000册。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还组织开展读书会活动,有盲人读书会、聋哑人读书会、肢残人读书会,并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青岛,2002年7月青岛市图书馆残疾人阅览室成立,面积12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席42个,周一至周日全天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共收藏按摩、医药卫生、文学、经济、实用技术等多个方面盲文图书432册、期刊42种、声像资料300余件。共配置复读机4部,安装永德读屏软件的计算机6台,盲人读者可以方便的进行文字输入,上网浏览,与别人交流,获取信息资源。2006年青岛市图书馆与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签订了流动送书协议,为康复中心的学生每两月送书一次。举办“青岛市图书馆少儿读书活动――走进社区,倡导阅读”活动,为小区的残疾读者免费办理借阅证,为残疾人家庭小读者就近阅读提供方便。青岛市图书馆还加强馆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增设无障碍标示、通道、卫生间设施及轮椅,确保残疾读者出入方便。

此外,一些地区还成立了各种信息无障碍服务中心,这些信息无障碍服务中心通过各种方式为那些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信息服务。在这里,盲人可以做的事有很多:利用点显器上网冲浪,下载有声读物;用盲文打印机、复印机及扫描仪记录需要的资料;弱视力读者可以用助视器放大阅读书籍,或点歌、听歌;外地的盲人读者需要书籍,可以打电话咨询,邮寄到家。举办盲人电脑、新盲文培训班。开展面对面读书会、心理讲座、主题音乐会等活动。

(二)数字信息服务

中国康复中心1991年开展“CJKF”库研制 (全称:残疾与康复文献检索数据库) ,1994年完成“CJKF”的建库投入使用,基本上满足了当时残疾人相关信息查询的需要。2008年,国家图书馆与中国残联信息中心、中国盲文出版社联合创建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 2010年,国家图书馆又联合中国残联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启动了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了我国特殊群体数字图书馆服务建设基础。

2011年12月上海图书馆首家启动中国“无障碍数字图书馆”,成为国内首个提供电子无障碍阅读的数字图书馆,也是首个提供在线听书服务的图书馆,适应各类残疾人获取精品化的信息资源。并可延伸至老年用户等,从而消除特殊人群获取信息的障碍。实现了2000多种电子书全文有声化,把“上图讲座” 引入数字版本,提供了一千多小时的在线讲座内容。残疾朋友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图书馆无障碍数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