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庸传奇

金庸传奇

金庸传奇范文第1篇

中国当代有些学者和专家不认同金庸的成就,以中学课本讲究经典性和稳定性为由,不主张金庸作品收入课本,甚至认为金庸作品是具有争议的,只适合大学生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去研究,在中学这个打基础的阶段,不应收录这种社会流行读物。

但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的国学大师饶宗颐认为,金庸小说已到了“百节疏通,万窍玲珑”的境界。暂且撇开学术界的褒贬,我觉得金庸作品即使无法作为经典选入课本,但若作为课外阅读拓展材料细细琢磨、研究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学生自身的写作功力定能大大得以突破,这跟指导学生记背万能作文有天壤之别。且看:

一、自成一格的语言

金庸小说的一大贡献是真正写出了汉语的神韵。他的小说博古通今,包罗万象,诗词、历史、绘画、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等,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化成有趣的文字,使读者陶醉其中。金耀基教授说:“我相信,能把中国过去的小说、文字材料,运用这样自如者,查先生是没有人比得上的。”

都说语言的表达是考场获胜至宝,此种说法虽有些绝对,但言语的表述功底着实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当适合自己的表达渐成一种风格时,我们真就离写出漂亮文章不远了。

二、妙趣横生的情节

金庸小说情节,要么神秘悬疑,将读者的好奇心大大激起,如《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等,奇事一桩连一桩,读者如置云雾中方向难辨,读进去后,故事不断发展演绎推进,一层层揭开真相,看得读者欲罢不能;要么开局平平,如《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之后大幅铺叙,渐入佳境,冲突加剧,一波三折,读者如入宝山,愈探愈奇,身不由己,欲罢不能。

反观如今的中高考高分作文,均符合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既然文章无论如何写都脱离不了生活,脱离不了故事,中学生作文若能从中参悟一二,对自己的作文叙事肯定大有裨益。现今考场中,讲述故事的能力尤为重要。既然迷恋故事,讲自己的故事,讲他人的故事,成就了莫言的诺贝尔,那么我们也定然可以相信扣人心弦的故事亦可成就你我的中高考。

三、描写精湛的细节

金庸每部作品,都穿插众多武打场面,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且无一雷同。即使对武功招式的描写亦精湛独到:

突然间滴溜溜一个转身,奔向西北方位,使出降龙十八掌中一招“潜龙勿用”,手掌一伸一缩,猛地斜推出去。年轻道人剑交左手,各自相联,齐出右掌,以他人之力挡了他这一招。郭靖这路掌法已练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前推之力固然极强,更厉害的还在后着的那一缩。

“看招!”左腿微屈,右掌划了个圆圈,平推出去,正是降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这一招他日夕勤练不辍,初学时便已非同小可,加上这十余年苦功,实已到炉火纯青之境,初推出去时看似轻描淡写,但一遇阻力,能在刹时之间连加一十三道后劲,一道强似一道,重重叠叠,直是无坚不摧、无强不破。

金庸将每一招武功都安上美妙动听、充满诗情画意的名称,比如“降龙十八掌”“凌波微步”“独孤九剑”“葵花宝典”等,并把各种稀奇古怪招数的动作细节介绍得一清二楚。就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精彩镜头层出不穷,环环相扣。他还善于在描绘武打动作的同时刻画人物心理,使绝妙的武学与武者的性格尽显其中。

除去神奇的场面描写之外,金庸还特别擅长描写秘境绝景,如大漠风沙、巨雕恶浪、雪峰冰仞、戈壁荒山、水乡江南、庙宇古刹、山谷地洞、仙山琼岛……神来之笔,读者亦陶醉其中,眼界大开。

如若我们在写作时把需要描写的场景、人物、动作、表情也能刻画得如此细致入微,充满现场感并辅以慢镜头的捕捉,相信经过读者想象力的再创造,绝对比亲眼目睹还要传神且更具美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的力量。细节的好坏,有时真的可以决定叙事的成败。

四、高妙的境界

五岳的山山水水,明清的酒肆村镇,伴随着琴棋书画、刀光剑影,被金庸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为难得的是,金庸常将佛法、道教以及传统哲学融于武功中,写出一种凝神静虑、心如止水、一片空明的神奇力量,将东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神韵抒发到极点。

其实,金庸小说最吸引人的,不单是那些古怪精灵的武功,也不只是离奇诡异的情节,而是我们失落了很久的“中国”。现今多少好儿女,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淡忘中国魂谈何中国梦?金庸自认,他的武功名堂多源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灵感均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功底深厚,何愁文字不溢彩,思想不生光?金庸告诉我们,即使身处中高考的考场,最好的表达依旧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用地道的汉语,写地道的中国式生活。

五、作文之精神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开山之作,曾引起极大轰动。虽一举走红,但金庸不愿因循老路,总在寻求自我突破。三联版后记里说,这部小说“最初在报上连载,后来出版单行本,现在修改校订后重印,几乎每一句句子都曾改过”。

胡适先生认为:“绝顶聪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才有大成就。”湖南卫视主持人采访金庸时问道:“你认为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吗?”金庸答:“我不聪明,我是个很努力,很用功的人。”1972年金庸48岁,写完了所能写的全部作品,感觉无法实现自我突破时宣布封笔。他说:“我的写稿速度其实是很慢的,一字一句都斟酌,所以一千多字的稿,往往是改了又改,起码花两个钟头。”金庸认同鲁迅的“好的小说要修改五十次”。为了完善小说,求得更好的布局、内涵和文字,他完成《鹿鼎记》后,花了十年时间,把创作的全部小说逐字逐句修订了一遍,此后又做了两次修订。金庸能获得如此成就,定与他精益求精的精神密不可分。

俗话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作文是一个过程,笔下如何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铺排情节、揭示主题,皆是反复选择、不断挖掘、不断修正的过程,无论如何增删调改,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难怪郑板桥也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金庸传奇范文第2篇

摘 要:金庸有自己清醒的关于武侠小说的本体观、创作观和鉴赏观。其本体观主要体现在武侠小说是一种形式传统化、功能娱乐化、本质情感化的文学类型,与其他小说类型是平等的;创作观主要是以人物为核心并写出人物的性格、情节跌宕起伏且与人物性格相适应、设定历史背景以求真实感、武功源于想象已增神奇性以及力求不断创新;鉴赏观主要表现于不以类型论成败,应以娱乐性、情感性、人物塑造、人生思考以及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为评价标准。金庸能全面提升武侠小说品格,成为武侠小说创作第一人,得益于这样的认识及其在创作中的成功实践。

金庸小说自被施以经典命名以来,以金庸小说为对象的研究成果已颇丰,内容亦涉及很多方面,且比较深入。但是,至目前,对金庸本人的关于武侠小说的认识却研究不足。所以如此,与金庸本人从未系统地论述自己的武侠小说观有莫大关系。然而,对于武侠小说,金庸是有自己清醒而自觉的认识的。虽然这些认识只散见于小说的后记、再版序言,以及一些访谈录中,但从中却可以清楚地看到金庸关于武侠小说的本体观、创作观和鉴赏观。金庸小说所以能成为武侠小说集大成者,与此有关。梳理出它们,不仅对研究金庸小说本身有极大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武侠小说的理论建设。

一、本体观

对于武侠小说这一文类本身,金庸主要有以下一些认识:

1.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武侠小说与其他文学形式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雅俗之分。金庸在早年接受采访时就强调,“……不管是武侠小说,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有文学意义的,就是好的小说,其他任何小说也如此。毕竟,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而在2002年的新版《金庸作品集》序言中,金庸则再次明确表态说:“武侠小说只是表现人情的一种特定形式。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现一种情绪,用钢琴、小提琴、交响乐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画家可以选择油画、水彩、水墨或版画的形式。问题不在采取什么形式,而是表现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读者、听者、观赏者的心灵相沟通,能不能使他的心产生共鸣。”可见,在金庸看来,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和其他各种文学类型,尤其是和其他小说类型相比,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也因此,金庸对所谓的“雅”“俗”观念并不赞同。他说:“俗和雅是没有界限的,任何作品,艺术作品一定要俗。一定要给人民大众接受,这是毛主席的意见,这一点我同意。他主张文艺一定要为工农兵服务,你说因为工农兵接受就俗了,只有文人学者,大学教授同意,这就雅了,我不赞成这个讲法。”

2.表现情感既是文学的本质,也是武侠小说的本质。对于文学的本质问题,金庸在早期小说《神雕侠侣》后记中就曾有过回答。他说:“我个人觉得,在小说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会意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因为,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发展,“父母子女兄弟间的亲情、纯真的友谊、正义感、仁善、乐于助人,为社会献身等等感情与品德,相信今后还是长期为人们所赞美,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论、经济制度、社会改革、宗教信仰所能代替的”。而在成名之后的多次受访中,金庸始终坚持此说,且更加直截了当。例如,“以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文学主要是表达人的感情。文学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如果能够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的感情,那就是好的文学。”文学的本质如此,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种的武侠小说,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虽然有种种不同之处,如“武侠小说基本上就是描写冲突的,像两种力量的冲突,两种观念的冲突,或是命运与人之间的冲突”,武侠小说“主要是幻想的,一般人的生活不会这么紧张和惊险”,但在表现和揭示人类的情感这一根本点上,武侠小说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应有什么不同。所以,对金庸而言,写武侠小说就是要能揭示出人的情感,而且“希望写得真实、写得深刻,把一般人都不太注意到的情感都发掘出来、表现出来”。

3.武侠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中国化的、传统化的。金庸认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小说的一种形式,是西洋小说里面没有的一种形式”。它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形式跟中国的古典章回小说类似,第二它写的是中国社会,更重要的,它的价值观念,在传统上能让中国人接受。是非善恶的观念,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基本想法没有很大改变”。虽然“自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似乎出现了一种观念,以为外国的形式才是小说,中国的形式不是小说”,使现代文艺小说“跟中国古典文学反而比较有距离,虽然用的是中文,写的是中国社会,但是它的技巧、思想、用语、习惯,倒是相当西化”,也因此造成“用中国传统方式来写小说的人,就比较不受整个中国文化界的重视,甚至受到歧视”,但由于“武侠小说大都是描写中国人的社会,中国的人物”,“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长期传统……更加重视正义,气节,舍己为人,锄强扶弱,民族精神,中国传统的观念”,“具有传统的小说形式,内容也是传统的,它的道德观与一般人的道德观也趋于一致”,所以“中国人自然有亲切感”,“自然不知不觉会较易接受”。“这种现象值得每一个人去正视它”,“我们应当充实它,并且加深它的价值”。

4.娱乐性是武侠小说最为重要的功能。娱乐性是金庸在武侠小说本体认识上又一始终坚持的观念。他一直强调:“武侠小说本身在传统上一直都是娱乐性的”,“武侠小说是真正的群众小说”,即使在现代,“我个人以为,武侠小说仍旧是消遣性的娱乐作品”,“武侠小说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否则读者就不看,它的目的也达不到了”。进而,不只是武侠小说,就是所谓纯文学小说,也应当注重娱乐性,因为“小说离开了娱乐性就不好看了,没有味道,我认为这是一种创作的失败。现在有一种文学风气,不重视读者的感受,不重视故事,老是要从小说的内容里寻找思想,寻找意义,这就变成‘文以载道’了,这不是文学”。“小说一定要好看,因为小说最重要的还是好看。”当然,重娱乐不能唯娱乐,“如果一部小说单只是好看,读者看过之后就忘记了,那也没什么意思。如果在人物刻画方面除了好看之外,还能够令读者难忘和感动,印象深刻而鲜明的话,那就是更进一步了。毕竟,小说还是在于反映人生的”。

金庸关于武侠小说本体的认识,无论是对于武侠小说文类本身还是对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类型平等既意味着武侠小说文学地位的还原,也意味着金庸对武侠小说的无比坚定信念,更意味着金庸因此而怀有一种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从而致力于武侠小说创作上的种种探索;以表现情感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的根本,并以此作为自己创作武侠小说的理念,且力求表现深刻、真实,从而达到借虚幻的江湖世界表现真实的人心、人性、人情、人生的目的,这样的定位既在理论上与纯文学相一致,使类型平等之说显得更坚实,又在实践中因其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而使金庸小说能够与纯文学作品比肩;武侠小说是中国传统的小说形式,并因其中国化、传统化而深受中国读者喜爱,这既表明了金庸对这一客观现象的清醒认识,同时也表明他于20世纪中后期创作武侠小说并非只是出于偶然的机缘,也并非只是为了提升所办报纸的发行量,而是为了继承和光大本土文学传统,这在全面西化的20世纪中国文坛尤显可贵;充分肯定武侠小说的娱乐性,进而强调小说本身的娱乐性,突出读者的阅读活动首先应该是娱乐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赋予其一定的内涵从而感动读者,非常符合于文学本身的精神与功能,这不仅更加坚定了金庸创作武侠小说的信念,而且也使他在创作中更自觉、更充分地调动和运用娱乐元素。金庸关于武侠小说本体之如此立说,无疑是比较客观、合理的,也因此形成了金庸不同于一般武侠小说作家的创作追求。

二、创作观

以合理、客观的武侠小说本体认识为前提,本着创作出既好看又耐看、既能给人以娱乐又能使人感动的武侠小说的创作追求,于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金庸也有自觉而清醒的认识:

1.以人物为核心,写出人的性格。金庸在创作之初就曾说过:“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实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总应当是可能的。……世事遇合变幻,穷通成败,虽有关机缘气运,只有幸与不幸之别,但归根结底,总是由人本来性格而定。”在多次接受采访时金庸同样强调:“我个人觉得,在小说里面,总是人物比较重要。……我总希望能够把人物的性格写得统一一点、完整一点。”“我个人写武侠小说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我希望写出的人物能够生动,他们有自己的个性,读者看了印象深刻。”而在2002年的新版《金庸作品集》“新序”中,金庸依然认为:“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基本上,武侠小说与别的小说一样,也是写人,只不过环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节偏重于激烈的斗争。”而且,既然是写人,就应当写出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复杂性,所以“我写的角色也不是好人、坏人相当分明的,坏人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坏人身上也会有好的成分,好人身上也有坏的成分。作者当然希望写人写得真实,读者难免误会认为作者有时候把坏人写得相当好,是否鼓励坏人。我想作者不是这样认为,他考虑的是真实不真实的问题。他有时反映社会上具体存在的事,并不是说他反映的事就是他赞同的事。”可见,在金庸看来,塑造人物是武侠小说创作的核心,而要塑造人物,就必须写出人物完整、真实、复杂的性格。

2.追求情节的曲折跌宕,但须与人物的性格相适应。金庸认为,“武侠小说基本上就是描写冲突的,像两种力量的冲突,两种观念的冲突,或是命运与人之间的冲突。‘误会’也是一种冲突。人类社会基本上是充满冲突的,许多小说、戏剧也描写它,武侠小说只是更适合描写冲突罢了”。所以,武侠小说的“情节偏重于激烈的斗争”。也因此,“武侠小说的故事不免有过分的离奇和巧合”,同时,“侦探小说的悬疑与紧张,在武侠小说里面也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如果可以加进一点侦探小说的技巧,也许可以更引起读者的兴趣”。但是,小说家注重情节的曲折跌宕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而为。所以金庸同时认为,“故事的作用,主要只在陪衬人物的性格。有时想到一些情节的发展,明明觉得很不错,再想想人物的性格可能配不上去,就只好牺牲这些情节,以免影响了人物的个性”。因为“人有怎么样的性格,才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例如“杨过和小龙女一离一合,其事甚奇,似乎归于天意和巧合,其实却归因于两人本身的性格,两人若非钟情如此之深,决不会一一跃入谷中;小龙女若非天性淡泊,决难在谷底长时独居;杨过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会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

3.设定历史背景,符合多重需要。金庸小说大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金庸对此主要有以下一些解释:其一,文体需要。“武侠小说本来就是以中国古代社会为背景……既然以古代社会为背景,那就不能和历史完全脱节。”所以“我写武侠小说,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写他们在特定的武侠环境(中国古代的、没有法制的、以武力来解决争端的不合理社会)中的遭遇”。其二, 作品需要。因为“我写的武侠小说有的场面比较大,常有大的战争,这就必须要有所依据”。其三, 阅读效果需要。“武侠小说多是虚构的,有了历史背景,便增强其真实感,武侠小说不可能像神话那样,要有真实感。历史是真的背景,人物都是假的,这样可以使读者自己去想象一切的发生,一切都变得真的一样。”其四,个人兴趣需要。设定历史背景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我对中国的历史很有兴趣”。当然,金庸小说中也有没有具体历史背景的作品,如《笑傲江湖》《连城诀》等。没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不等于没有历史背景。因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时间很长,过去许多朝代的变化不是很大的,而是很缓慢的。一个故事发生在明朝或清朝,只要不与政治牵连在一起,背景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这样的作品虽没有具体的历史朝代,却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朝代。这是对历史本质真实的更深刻把握。

4.武功的产生想象化,招式名称形象化,境界哲学化。对于自己小说中的武功描写,金庸也有比较明确的考虑。其一,产生想象化。“大多数小说里面的招式,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看看当时角色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就在成语里面,或者诗词与四书五经里面,找一个适合的句子来做那招式的名字。有时找不到适合的,就自己作四个字配上去。”其二,名称形象化。无论给武功起什么名字,“总之那招式的名字,必须形象化,就可以了……就是你根据那名字,可以大致把动作想象出来”。其三,境界哲学化。“中国古代一般哲学家都认为,人生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淡忘,天人合一,人与物,融成一体。所谓‘无为而治’其实也是这种理想的境界之一。这是一种很可爱的境界,所以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希望主角的武功,也是如此了。”其四,集大成者。“如果我们希望男主角的成长过程,多姿多彩,他的武功要是一学就学会,这就未免太简单了。而且,我又觉得,即使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一个人的成长,那过程总是很长的。一个人能够做成功一个男主角,也绝不简单。”所以,男主角大都因有几个师傅或较多的意外机缘而成为武功的集大成者。

5.力求创新,超越前人,突破自我。金庸具有非常明确的创新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超越文类本身的限制。金庸认为,对于武侠小说创作来说,“作品不管写得怎样成功,事实上能否超越它形式本身的限制,这真是个问题。”所以对他而言,一方面既注重武侠小说的传统形式、娱乐功能,另一方面又强调“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希望藉这个形式表达出一些真实的,正确的社会意义,甚至呈现出某种永恒的艺术价值”。第二,超越前人。例如在回答何以在《神雕侠侣》中将男女主人公处理成“一个残废的男主角,一个失贞的女主角”的问题时,金庸说:“我当初决定这样写,也许是为了写武侠小说的人很多,已有的作品也很多,自己写的时候,最好避免一些别人已经写过的。一般武侠小说的男女主角总是差不多完美,所以我就试着写男女双方都有缺憾,看看是否可以。”第三,突破自我。金庸在总结自己的创作之路时说:“我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有一个愿望:‘不要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是细节。’”“我喜欢不断的尝试和变化,希望情节不同,人物个性不同,笔法文字不同,设法尝试新的写法,要求不可重复已经写过的小说。我一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大致上并不重复,现在变不出新花样了,所以就不写了。”

在武侠小说中能够以人物为核心,自觉致力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塑造,力求把人物性格塑造的真实、完整,同时注重人物个性与故事情节的辩证统一,使情节因人物个性而产生、发展,人物个性又因情节的发展而得到显示、强化,不仅因此塑造了一系列可以称之为典型的人物形象,而且避免了“庸俗闹剧”的可能;在小说中以背景的方式出现中国历史上的种种状况,或者是表象描述,或者是本质揭示,既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又丰富、提升了“侠”的内涵,尤其是当金庸以当代视角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理性反思和批判时,不仅增强了小说厚重的历史感,而且增强了小说深厚的文化感;想象的武功而非真实的拳术照搬,不仅避免了机械和一般,而且极大地拓展了表现空间,使金庸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厚的学养尽情挥洒成为可能,武功因此而具有哲学化、艺术化、性格化的品质,也更加增添了神奇性和观赏性;自觉努力于超越文体、超越前人、超越自己的创新追求,使金庸小说得以避免模式化、类型化、重复化。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金庸能够全面提升武侠小说的品质,成为武侠小说创作第一人,绝非偶然。

三、鉴赏观

相对于本体观、创作观,金庸直接谈武侠小说鉴赏的文字就更少。不过,细加梳理,与本体观和创作观相适应,亦可看出金庸关于武侠小说鉴赏方面的大致认识:

1.不以类型论成败。金庸以为,“武侠小说也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有好的,也有不少坏的作品。我们不能很笼统地、一概而论地说武侠小说好还是不好,或是说爱情小说好还是不好,只能说某作者的某一部小说写得好不好。……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和它是不是武侠小说没有关系。问题是一部作品是否能够感动人,有没有意义,而不是在于它是不是用武侠的方法来表现”。即,武侠小说作品的好坏“要从小说本身的价值来判断”,而不能从它是不是武侠小说来判断、评价。

2.娱乐为主,人物核心,情感本质,人生思考。金庸在接受采访回答“对小说有些什么基本的要求”时说:“小说一定要好看……其次,如果一部小说只是好看,读者看过之后就忘记了,那也没什么意思……毕竟,小说还是在于反映人生的”。“当然人生的各部分都可以,也应该加以反映,不过,我认为归根结底情感还是人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而在回答“理想的武侠小说应该是怎样的”问题时,金庸说:“这个问题很难答复”,但就“个人的希望和方向”而言,“我个人写武侠小说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我希望写出的人物能够生动,他们有自己的个性,读者看了印象深刻。……另外一点是,当然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从金庸这些关于武侠小说的基本要求或理想的武侠小说应当是怎样的表达中,既可看出金庸有关武侠小说的本体观、创作观,亦可得出其评判武侠小说作品质量高低的标准,其一,是否生动好看,有强烈的娱乐性;其二,是否以人物中心,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三,是否深刻揭示、表现了人的情感;其四,是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入思考。

3.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金庸虽然在根本上认为“艺术本身还是艺术,它并不是追求什么目的,只是追求一种美感”,“至于真假善恶,则是另一回事”,因而“不想把文学当成是一种影响社会的工具”,“不赞成用‘主题’来评断一部作品。主题的正确与否,并不是文学的功能”,但同时认为,“小说中有人物,就有价值观念或道德观念。武侠小说本身是很微妙的,它也是一种大众型的产物,要接触千千万万人,如果故意或不知不觉地传播一种对整个社会善良风俗有害的观念,我希望能避免。虽然它属于美的范畴,但是事实上它是对人有影响的,因此作者要考虑到武侠小说是有千千万万人读的”。即从评判的角度讲,是否传播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尺度。

4.对青少年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与武侠小说本身无关。首先,对青少年因看武侠小说而导致模仿甚至暴力犯罪的指责,金庸以为“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武侠小说来负的,一把菜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其次,对青少年因读武侠小说而废寝忘食甚至荒废学业的问题,金庸说:“坏的影响,太过当然是有……什么东西一太过必然有害”,但是这与评判武侠小说本身的好坏没有关系,“譬如年轻人喜欢打球,打得过多而打坏身体或荒废学业,难道我们能说打球是坏的吗?”所以“武侠小说是中性的,是一种普通的娱乐”,不能因其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而否定其本身。

不以类型论成败是鉴赏的前提,唯此才能做到客观、公正而不先入为主,也才能进行鉴赏;娱乐为主、人物核心、情感本质、人生思考以及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作为评价武侠小说好坏的标准,是比较全面、合理的,凭此鉴赏武侠小说基本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因武侠小说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而否定武侠小说本身的认识,也比较客观,对纠正长期以来就存在的因负面作用而否定武侠小说本身的观念,具有一定的作用。总之,金庸的与其武侠小说本体观、创作观相适应的鉴赏观,对如何鉴赏武侠小说具有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南发.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a].费勇,钟晓毅.金庸传奇[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以下引文相同处不再详注。

[2] 金庸.金庸作品集·新序[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3] 金庸.神雕侠侣·后记[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4] 黄里仁,王力行,陈雨航.掩映多姿,跌宕风流的金庸世界[a].金庸传奇[c].

[5] 刘晓梅.文人论武——香港学术界与金庸讨论武侠小说[a].金庸传奇[c].

[6] 卢玉莹.访问金庸[a].金庸传奇[c].

金庸传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庸小说 医药 武侠小说

金庸武侠小说里所涉及的中医药知识,包括医道高手、医药名著、经典名方、名贵药材以及经络、穴位、针灸、气功、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无意中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奇妙的中医世界。这个中医世界,既有艺术的虚构,也有科学的演绎,是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本文限于文章篇幅及作者水平,主要研究金庸小说中的中药问题。初探迷津恐不得要领,尚乞就正于博雅。

一、药名概览

金庸武侠小说中提到的药物数量约有70余种,范围几乎涉及到他的全部武侠作品,尤其是《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飞狐外传》、《射雕英雄传》等几部作品,更是大量而集中地存在着这方面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命名的几个特点:其一,药物名称以毒药和所谓的灵丹妙药及神异的动植物为主。这是由武侠小说的特色所决定的。武侠小说素有“成人童话”之称,超现实的想象和奇妙的巧合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以拳脚功夫为主的“冷兵器”时代,药物的相生相克具有极大威力,能够弥补拳脚功夫的不足。作者兼顾到这两点,将传统的中医知识融合到虚构的药物、药方中去,势必要冠以既虚又实的名称来增强其真实感。其二,所写药物以成药药剂为主,也有一些单味的药物,主要是一些名贵药材和神异动植物。

二、人无形的毒药

接着我们来看看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各类毒药。前面已经列出了主要的毒药名称,这里我们稍举数例,从中管窥它们的厉害之处:

例1:五毒圣姑是贵州安香堡出名的女魔头,武林中闻名丧胆,她所使的毒药之中,尤以“腐骨穿心膏”最为驰名,据说只要肌肤略沾半分,十二个时辰烂肉见骨,廿四个时辰毒血攻心,天下无药可救。―――《鸳鸯刀》

例2:张无忌“啊哟”一声大叫,险些当场便晕了过去,一时所想到的只是王难姑所遗《毒经》中的一段话:“七虫七花膏,以毒虫七种、毒花七种,捣烂煎熬而成,中毒者先感内脏麻痒,如七虫咬啮,然后眼前现斑斓彩色,奇而变幻,如七花飞散。七虫七花膏所用七虫七花,依人而异,南北不同,大凡最具灵验神效者,共四十九种配法,变化异方复六十三种。须施毒者自解。”――《倚天屠龙记》

小说中类似这样厉害的毒药比比皆是,它们有的毒性剧烈,如“腐骨穿心膏”和“化尸粉”,有的配方复杂,如“三尸脑神丹”和“七虫七花膏”,令读者过目难忘。此类毒药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正统的本草学、方剂学著作一般只记载某些药物的毒性,这类成品毒药一般罕有记载。类似“七虫七花膏”这样的成品药物,基本上可认为是作者依据民间传说和传统药物学知识进行艺术虚构的产物。

三、死回生的灵药

毒药可怕,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金庸小说中能够治病救人甚至起死回生的神丹妙药也是随处可见:

例3:她从囊中取出一颗九花玉露丸,道:“嚼碎吞下。”少年接在手中,先自闻到一阵清香,放入口中嚼碎,但觉满嘴馨芳,甘美无比,一股清凉之气直透丹田。―――《神雕侠侣》

对于这类疗效神奇的灵丹妙药,作品往往渲染得神乎其神。同时,为了加强说服力,作者还会例举这些灵丹的配方或炮制方法,以产生更强的可信度。如关于“天王保命丹”,作品指出:它由无数珍奇药材炼制始得,其中的三百年老山人参、白熊胆、雪莲等物尤其难得。(《鹿鼎记》)又如“续命八丸”,系“采集千年人参、茯苓、灵芝、鹿茸、首乌、灵脂、熊胆、三 七、麝香种种珍贵之极的药物,九蒸九晒”而成。(《笑傲江湖》)尽管现实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丹药,但通过作者对它们组方及炮制方法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相信这是有可能被制造出来的。艺术想象一旦插上科学的翅膀,就能飞得更高、更?

四、异诡秘的动植物

各种动植物是中药药材的重要来源,历代本草学著作都收录了很多此类药物。而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它们的药用价值和神秘性远远超出一般本草学著作所提及的动植物药材:

例4:这种蜘蛛叫作“彩雪蛛”,产於雪山之顶,乃天下三绝毒之一。金轮法王携之东来,有意与中原的使毒名家一较高下……这彩雪蛛一遇血肉之躯,立即扑上咬啮,非吸饱鲜血,决不放脱,毒性猛烈,无药可治。―――《神雕侠侣》

这些怪异的动植物,世间恐怕并不存在,至多只有比较接近的物种而已,如狐狸、蟾蜍、有毒蜘蛛、剧毒花草等。某些本草著作偶尔也会附录一些比较怪异的动植物,但似这般灵异之物则十之八九是作者发挥想象力杜撰的。但对读者而言,这些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却有着神话般的魅力,能极大地激发阅读的兴趣。

五、析药理,有理有据

金庸先生不仅在作品中给我们展示了五花八门的各类药物,同时对于药物的药性、配伍、炮制、运用等方面也有很多分析说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显示出作者对传统医药学的谙熟。

这番话不仅可以使小龙女听得连连点头,就连我们读者也心悦诚服。

金庸传奇范文第4篇

当夜,剑桥院长身穿长袍,以拉丁文宣布金庸成为剑桥荣誉院士和文学博士。接下来再用英语讲话,说剑桥从来不在海外颁博士学位,因为金庸成就卓越,所以破例。院长站在历史高处,指剑桥创校500年,共有4位荣誉院士,都与香港有渊源,第一位是19世纪鸦片战争时的外相巴马尊,但这个人有点争议,因为他说香港只是一个荒岛。然后是港督卫奕信和驻华大使麦若彬,今天再加上金庸,都是对香港租约期满交回中国期间卓有贡献的人物。

剑桥圣约翰书院出过6个首相、9个诺贝尔得奖人,史上最重要的校友,是废除奴隶制的议员韦百福(William Wilberforce),是18世纪大革命时代,有份推动西方文明进程的英豪,剑桥创校之初,是几个学者在牛津教书时,因政见不合,脱离牛津,到附近的剑桥镇另立出来的山头,崇尚自由。金庸当初也在一家报纸打工,但后来因人生的一些基本价值不合,也选择分离,自己另办一家信奉自由的报纸。

几百年来,若牛津象征文化正统,则剑桥是叛逆的异端,两家学府风格不一样,剑桥出产过牛顿、拜伦、达尔文、罗素,全是敢于反抗传统和思想另类的人物。金庸小说里许多角色:杨过、乔峰、令狐冲、韦小宝,个性不羁孤傲,跟剑桥的精神,是同一路数。

金庸的剑桥论文,讲的是唐朝皇位继承。唐朝文化再灿烂,开了先例,枪杆子里出政权,骨肉相残,为中国的政治基因奠基,牢固直到今日,是从一个细节钻研精深的大学问:但他平生真正的大论文,尽在14卷小说之中。

金庸小说纵横上下千年历史,穿越江南塞北,奇山秀水、大漠雪原,自成一个宇宙,撷取中国文化之最精华,14部著作,或虚或实,有风格阴柔,或气派阳刚,浓彩淡墨相间,譬如《笑傲江湖》如泼墨山水,则《鹿鼎记》为工笔细描;其中俊杰豪侠,为至善至美的理想所在,颂乔峰豪迈似辛弃疾的剑影,写令狐冲潇洒如李白醉歌,画张无忌细腻若李商隐的无题,温婉纤巧如姜白石,富丽典雅似周邦彦,虚怀冲淡处与王维一脉;中国历史上,除金庸之外,只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做得到。

金庸小说早在1980年代初就在中国内地流传,经过“”10年的精神饥荒,中国内地的读者追捧金庸小说,如获至宝,连小学生也偷偷在课堂里传阅,废寝忘食,因为金庸小说写奇幻、情爱、恩仇、游戏,尽皆人性,从不故作高深,《射雕英雄传》里憨厚忠直的郭靖,灵巧俏皮的黄蓉,加上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如一则色彩缤纷的童话,最适合儿童阅读,可当作读金庸小说的起点。等到有了一点历史常识,再读《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在精彩明快有如电影的语言里学习新的历史观点,未尝不是启蒙。

但最好的几部作品,跨越不同年龄,可以伴随读者一生:《倚天屠龙记》的多情与迷惑,《神雕侠侣》的情深义长,《笑傲江湖》之浪漫理想,《天龙八部》的超俗忘尘,《鹿鼎记》在嬉笑玩耍之中,别有山人签名看似“哭之”,再顾却是“笑之”的滋味,当是非曲直混淆到了极致,只能在哭笑不得中参详智慧。

金庸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讲的是反清复明,最后封笔之作的《鹿鼎记》同样也写反清复明。《书剑》里的义士红花会诸侠,都是好人;到了《鹿鼎记》里的天地会,陈近南一伙,却是一群庸人,可笑复可怜;其间的转化,足以写出一部“金庸思想体系”。

但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只重经史,兼容子集,却把小说视作闲科。即使等到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接受西方文明,但一心只想学好枪炮技术,对于西方的人文学术,哲学思想轻轻放过,没有心思学足,甚至到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依然认定“学好数理化”,才有能力“贡献国家”,大学教育重文轻理,至今不改。

金庸传奇范文第5篇

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有:

故事背景有区别。主人公的描写有区别。武打动作的描写。金庸的小说情节紧凑有序,步步为营,逻辑性强,也更为平和,古龙的小说情节相对散漫,却更为典折离奇,写的轻灵飘逸,洒脱浪漫。古龙小说的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分别是《飞狐外传》、《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和《倚天屠龙记》等,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期刊更多

实用医学进修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

嘉兴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