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三物理练习册答案

初三物理练习册答案

初三物理练习册答案

初三物理练习册答案范文第1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可以根据知识的可连贯性、可迁移性来提高学生有系统有条理地掌握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加快学习的速度并提高准确率呢?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对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云等事物里抽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就可得“白”的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将某知识点的本质特征概括出来,并以此为依据去阐明别的相类似的事例,便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充,能力得到发展,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所以,我在新生入学的最初阶段,就引导他们每学一知识,就分析概括这一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并在做习题时以此作为思考回答的依据,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以后碰到同类问题时,让他们回忆那些本质特征,与眼前的问题联系起来回答。经过几次强化反馈,学生基本能把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的本质特征对照联系,从而较快速地掌握。

以教学“比喻”这一修辞方法为例。这一修辞方法小学里已学过,学生很快能辨析出来,但要他们谈谈在某一语言材料中的表达作用,他们便感困难。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对比喻“乙事物有些特点和甲事物相似,而这些特点人们又比较熟悉,为了鲜明生动地表现甲事物就用乙事物来打比方”这一基本概念,只抓住“以乙事物打比方说明甲事物”这一较表层的特征,而忽略了“比喻是为将事物表述得更生动形象”这一更本质的特征之故。

因此,我在学生完成第一册第三课《歌词两首》的练习“两首歌词都将黄河、长江比作母亲,请找出这样的比喻句,并说明运用这样的比喻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感情”的时候,并不以得出“黄河、长江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孕育了灿烂光辉的华夏文化,所以把她比作母亲,更能表现我们对黄河长江的崇敬、热爱、依恋的真挚感情”这一结论为满足,而是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比作母亲,就更能表达我们的感情。最后归结:因为对母亲的形象大家最熟悉,把黄河长江比作母亲,能使形象更鲜明、生动,这样我们对黄河长江的崇敬、热爱、依恋的感情也就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二、抓住知识的连贯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所以,学生学习知识必须要求他们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七零八碎的片断。”

从初一册到初六册,尽管教材是不断加深的,但散见在各教材中的知识是相互关联并具有连贯性的。如“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知识从第一册《曼哈顿街头夜景》到第四册《烈日暴雨下的祥子》、《白杨礼赞》,直至第六册《海燕两篇》等一直反复出现。我在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为渲染气氛,衬托人物”这一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尝试着放胆让学生根据以往经验,举一反三地自己分析理解,这样既优化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曼哈顿街头夜景》有一习题要求回答:“课文是怎样描述曼哈顿街头夜晚的繁华的?”“既写‘繁华’,为什么还要写一个孤独的老人?”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答案:作者大肆描述高楼、街灯、汽车、橱窗、宫殿、人行道等等都是为渲染曼哈顿街头夜晚的繁华气氛,写这繁华是为与街角的老人对比,补托出老人的孤独凄凉。于是在上《小桔灯》一课时,我便要求学生扣住“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来分析“天色越发阴沉了”“浓雾里迷芒的山景”“黑暗潮湿的山路”这些描写环境的语句的作用自己分析,不少学生能够得出“这些语句渲染了那种黑暗阴沉的环境气氛,衬托小姑娘勇敢乐观的精神”这样的答案。

在上《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刘姥姥游赏大观园》这两篇课文时,我设计了一系列题目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有关环境描写的回答基本上能说出作者不惜笔墨大段描写烈日暴雨是为渲染烈日暴雨的厉害,烘托祥子为生活而挣扎的痛苦;描写“潇湘馆”的清幽,“秋爽斋”的阔朗,“蘅芜园”的朴素正是为衬托三个少女的不同性格。

同样,在《白杨礼赞》《海燕》两篇中回答描写高原景色的作用,描写海燕活动环境的作用,学生基本能与已学课文比较分析,举一反三,作出比较准确的回答。

三、抓住知识的可迁移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一般说,相同文体的课文较容易将知识融汇贯通,但如把不同文体的课文中存在的一些“共同要素”联系起来,实行学习迁移,同样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迁移的有效条件,一是新旧知识之间要有共同要素,二是学习者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要有一定的概括水平。

于是,我尽可能挖掘不同文体课文中的共同要素,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对它们进行概括,以揭示其共同的本质。

如我在教学“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时,先让学生找出实例,像《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及唐朝张zhuó@①言“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等句,与“比喻”进行联系,学生回答“说明石拱桥形状很美”。又追问:“这不正是中国石拱桥的一大特点吗?现在比喻用在说明文中称为‘打比方’,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特点有什么好处呢?”这时学生纷纷插嘴:“为把这个特点说得很生动形象呀。”由此得出“打比方”就是为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样的训练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得来的知识也较巩固,学生在此后的阅读材料中能较容易地辨析出“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并说出在此处的作用。

又如学生要说出议论文中“比喻论证”的作用也是较费劲的,我在教学第一册《政论两则》时,也引导学生用学习迁移的方法来分析“打扫房子”“洗脸”“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喻什么,运用这样的比喻起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我说,“在这里要阐明什么观点大家已清楚了,就是号召全党推广民主作风,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那么为什么用‘打扫房子’‘洗脸’来比喻呢?这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什么好处呢?请与比喻的本质特征联系起来。”为防止学生互相干扰,人云亦云,我要学生不说出来,马上用笔将此题答案做在练习本上。学生回答“可以把必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道理(观点)讲得生动形象”“能生动形象地说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必要性”等等。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运用学习迁移,经常促使学生将不同文体中的共同要素分析比较,让新知识经旧知识的重现后得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

以上所论,是我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目的是使学生尽可能避免“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别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的毛病,使学生能把从旧经验里得到的知识尽可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到新事物上,在语文学习上找到一些比较省力和有效的方法,从而逐步提高自己语文学习的能力。

初三物理练习册答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复习教学 综合练习 实效性

初三生物面临会考任务,在一个学期内要完成六册书的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解题能力,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中考指导思想,把握生物学教学方向

首先认真学习、研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初中生物考试纲要》,明确中考生物命题指导思想。研究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特别是烟台市毕业会考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中考的生物教学方向。

二、做好教学计划

做好教学计划可以使自己在整个学年教学中做到什么时候该讲什么内容心中有数。

三、上好新授课

充分利用属于自己的教学时间,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新授课学得好,复习课中就可以减轻压力,提高效率。

要想上好每一堂课,课下备课是关键,备课时要将每一节课中的知识理清,明白其中哪些知识是应该了解的,哪些知识是应该重点掌握的,从而有所侧重地合理分配好这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尽量用最少的时间讲清、讲透新知识。学习完新知识后,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练习,以巩固并检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尽量使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解决,不把问题带到课下,典型的试题和练习,尽量放在课堂上做,效果好。

四、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的课堂容量大,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上课时直奔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重点是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般进行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是复习六册生物课本,本轮复习用的时间较长,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小步走,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而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确保学生拿到基础分。在教学内容上,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让学生吃透课本,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基础知识只作适当拓展和挖掘,但更注意前后知识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轮复习,这一轮速度就很快,可将内容有关联的章节放在一起组成专题,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三大作用,就可以放在一起形成专题复习,编排的顺序尽量按书本的顺序,以利于学生看书,注重各个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时,讲到“科学家将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内,使大肠杆菌能生产胰岛素”。可以联系前面知识:用到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被改造基因大肠杆菌就是转基因生物;而且符合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所以这种大肠杆菌也是生物反应器;这个例子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

二轮复习完后,就进行第三轮中考试题训练。

五、中考试题训练

在两轮复习后,精选一些综合性的习题让学生做,通过做题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学会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对答案的组织表达能力。这轮复习中,先利用手中已有的复习资料,例如《伴你学》、《初中生物学业指导与训练》等,从中选典型的题让学生做,特别是近几年的本地中考题,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把握中考题的风格及难易,让学生明白中考题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并不神秘,它们大都是基础题,只要认真扎实地学习,取得高分很容易。

另外上网搜选各地的中考题让学生练习,对于偏、怪、不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坚决删掉,也不要选与原有复习资料重复的题,否则容易陷入题海战术中,尽量选有代表性、综合性强的题,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解题能力。在做题时,对学生强调以下几点。

1.书写能力,准确表述生物学术语。

把字写工整清晰,老师一看很顺眼,就不会因字不清楚而丢分,熟记生物学术语,做填空题时要把生物学词语写准确,比如,与舞蹈《千手观音》有关的一道题:演员们完成复杂的舞蹈动作,主要依靠?摇?摇 ?摇?摇的调节作用,答案应该是神经系统,而不是神经。

2.进行答题规范性训练,答题做到有条理性和层次性,表述清晰。

理解记忆并会运用生物学思想方法,做问答题时,要简洁地答出知识要点,不模糊混淆。比如,大肆捕杀田间青蛙的行为错在哪里?就可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找到两个要点:(1)捕杀青蛙后,农业害虫增加,危害农作物,使粮食减产。(2)大肆捕杀青蛙后,蛇等天敌减少甚至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再比如:酵母菌与枯草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答:有无细胞核。这个答案很模糊,究竟是哪个生物有细胞核并没有说清楚,而准确答案是:酵母菌有细胞核,枯草杆菌无细胞核。这样的题多练几次,学生就能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准确表述出来。保证会做的题不丢分。

3.要提高读题审题能力。

有的学生答题时未读完题目,未抓住核心概念,也未理解题意,就盲目做题。比如,考试题为:请用成语描述遗传现象?绝大部分同学找不到这样的成语,误以为成语就是用四个字组成的成语词,可找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下乌鸦一般黑等成语可描述遗传现象。

4.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仔细思考分析,把容易搞混淆的生物学概念和观点辨别清楚,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再例如有一道会考题中有一问是:请将图中的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归类,则形态结构是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按照生活环境或者用途分类就会做错。

5.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对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要能够用生物学知识回答表述清楚。例如:为什么细嚼米饭馒头有甜味?为什么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为什么刺激胃的药物用淀粉做胶囊?等等。

一道有关地震的题,其中的几个问题情景:很多人在被掩埋100多个小时后靠喝自己的尿液活了下来,人在缺水的情况下仍有尿液排出的原因是什么?搜救人员会给刚救出的伤员遮住眼睛,因为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摇?摇 ?摇?摇,突然接触强光会灼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可乐男孩因右臂被压,组织坏死而截肢,被压过久导致组织坏死的原因是什么?为防止震后出现疫情,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其中对饮用水和环境进行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的?摇?摇 ?摇?摇措施,为儿童接种甲肝、乙脑疫苗属于?摇 ?摇?摇?摇措施。复课后,有些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来自各地的心理咨询师也在进行着积极的心理健康工作。这是因为健康是指一种?摇?摇 ?摇?摇方面的良好状态。这些题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都可以用生物学知识解答,所以,教师在平时应注意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会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考前的最后一阶段,应停止试题训练,重新回归课本。巩固课本中的重要原理、实验与概念,对前后知识做一些串联和比较,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阅读课本中结构图和表格并作比较,记忆一些重要的专业性术语和知识。最后要求学生翻一翻历次考试题,找出自己错过的题,查漏补缺,及时做相应的补救工作。

参考文献:

初三物理练习册答案范文第3篇

一、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使用的问题分析

(一)课后练习使用的盲目性

一些语文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语文教师,他们比较喜欢逐一讲解或请学生回答课后练习。他们认为,既然编者在教材后面设置练习,那就有一定的目的。同时,万一考试考到练习上的题目或相似题目,讲过和没讲过的考试结果不一样,而且即使学生考不出教师也能够感到心安理得,因为他已经讲过了。所谓“不讲不放心,讲过就放心”,这明显没有针对性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对课后练习没有选择,不分侧重点,只是一味平铺直叙式地讲解或请学生回答。这明显脱离教学实际。他们弱化学习方式的指导,用结果代替学习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常常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而教学实效却很低。

(二)课后练习使用的随意性

有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结束后,常常根据课堂上剩余的时间多少来决定课后练习的使用。剩余时间多就多讲,剩余时间少就少讲,当然,没有剩余时间就不讲。这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他们在上课前没有认真准备,教学随意性大。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之差也就可想而知。

(三)课后练习使用的片面性

有些语文教师在使用课后练习时,只选择一些客观题目,一律放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类题目。由于客观题目答案单一、明确,他们认为易于讲解也便于学生回答。而实践活动类题目的答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一时半刻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回答,白白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这就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对新课标认识不到位,对新教材后的练习的实质理解不透,甚至懒于钻研。这种片面性的课后练习使用会大大影响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课后练习使用的缺失性

一些语文教师基本不使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他们认为如果使用课后练习,就会出现一系列诸如课堂教学结构不完整、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等问题。同时,学生人手一本类似教学参考书的辅导资料,如《语文教材全解》《语文教材详解》《语文教材全易通》等。这些语文辅导资料不仅有教材分析,还有教材课后练习答案。教师讲解课后练习时,学生基本不听。他们要么自己在看辅导资料答案,要么认为自己看过答案在东张西望。请学生回答课后练习时,他们常常照读辅导资料答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使用在这些教师的教学操作中是缺失的。他们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结果白白浪费了课后练习这个宝贵的课程资源。

二、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有效使用的策略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使用课后练习,将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判断课后练习使用的有效性的最好依据就是语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的课后练习使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灵活使用课后练习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力求为实现语文三维目标服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础练习,学生课前预习时使用

基础练习主要指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后经过查字典词典或查阅其他资料等可以完成的练习。它包括现代文中的字词注音抄写、文言文中的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类基础练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只有在这些基础之上,学生才能从事阅读理解,才能形成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其它诸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培养与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情操。

例如现代作家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4题,两人一组轮流朗读课文,结合查字典,互相检查下列字的读音是否准确。再共同辨析加点的字容易与哪些字在形体上混淆。《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2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第三题,辨别“其”和“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三峡》(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2题,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查阅相关资料都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些练习。因此,教师应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二)内容练习,教师课堂教学时使用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文章内容类题目大多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它们大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重点内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使用这类题目。如果教师能够化用,即把这类题目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改编,再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编委会副主编赖瑞云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曾经提到关于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一个教例。课后练习第1题,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叙他生活、工作中的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值得改正的吗?第2题,朗读鲁迅深夜工作至天亮、海婴连喊“明朝会”两小节,谈谈你的感受,说说哪些地方最动人。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1)课文写了鲁迅先生几件事?表现了鲁迅什么品质?(2)说说文中最使你感动的事件和细节。赖瑞云教授对教者的化用作了高度评价。显然教者很好地理解、掌握了练习,又深入浅出巧妙地改造、化用了练习,效果很好。学生们“七嘴八舌”,气氛热烈,效果极佳。

另外,语言训练一类题目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很好地使用它。《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原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组长张传宗在《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一文中也指出,课文练习应着重练语言,但必须把练习的具体要求和语言表达的可学之处讲清楚,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语言训练这类题目同样适宜于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三)写法练习,学生课堂学习中使用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文章写法类题目大多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在课堂上适当引导点拨学生,让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这类题目。

《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2题,课文由近及远地对宇宙进行了介绍。你能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的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吗?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笔者就大胆抛出了这个题目。这个问题一抛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读书的,有讨论的。在理出课文说明顺序之后,他们较好地完成了这个题目。再如这篇课文课后练习第3题,读读下列画线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人们不熟悉的宇宙空间说明得通俗易懂的。笔者先给学生补充介绍说明方法方面的知识,然后再请学生思考。他们很快举手回答这个问题。如第2小题,画线语句把宇宙比成大海,把恒星比作大海里的水滴,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宇宙之大。

如果教师善于把课后练习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学习,那么必定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大有裨益。

(四)活动练习,学生新课结束后使用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实践活动类题目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扩展,它们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而设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于实践性和活动性,这类题目灵活开放,难度较大。但是,语文教师不能因为难度大就随意弃置这些题目,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一般来说,在新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这些题目。教师要及时检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并对他们加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初三物理练习册答案范文第4篇

各位家长好。两年多的相处,我非常喜欢咱们班孩子们,孩子们在张老师的教育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我说说数学的学习情况:

1.咱们班的孩子们的优势是聪明,活泼,有一部分孩子资质特别好,劣势是有很多孩子惰性强。今后我会加强练习,每周一考,进行巩固,所以请家长们关注孩子们每周的考试成绩,从而了解他们的状况。

2.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争取讲完九年级下册的内容,以确保下学期的综合复习。

3.参考资料仍然用全品。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再加一种。

4.基础薄弱的孩子希望家长多督促孩子,以书为主。

5.请家长们一定注意,控制孩子们的手机和参考答案,不要抄作业。

6.每届的初三学生到这时候都比较疲惫,这时候需要我们共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惰性,不要总帮孩子们请假,积极进取,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才能笑到最后!

政治

政治学科学习要求:

1 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勾画好重点,落实好教材打好基础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2 课后作业认真完成,并及时改错,使知识得以复习和巩固。

3 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实践探究题四大题型方法都已讲过,一定要按照答题要求规范答题,否则成绩很难得以提高。

4 要求学生学好各科知识,政治学科是大综合考试,中考当中语文 历史 数学 物理 化学地理 英语等学科都会考到,尽管占总分比例不大,但丢分了必然影响总分成绩。

5 要求学生有心用心拓展知识面,多了解掌握书上没有的但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

化学

1、中考卷面70分。2018中考导向:加大试题的区分度,探索性、开放性、生活化。

2、练习册和课后习题必做,夯实基础,把能得到的分数都拿到。

3、实验考察,物理化学各12个实验,一共24个实验,抽一个测试,10分。在家多锻炼各种动手能力。

4、期中考试后孩子们的状态有进步,很多孩子动起来,家长多鼓励。

5、希望孩子们突破自我,拿出勇气,更进一步!

英语

各位家长:本学期学习已经过半,大部分同学英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现在我针对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下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现状

学生层次不同,需求不同,外在表现出的问题也不同。共性的问题:不够积极,时间观念不强,作业勉强完成,有抄作业现象。

二.建议

1.基础薄弱的同学,必须每天背单词,读课文15分钟。练习册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家长须监督作业。

2. 中坚力量的学生必须提高学习效率。制作日时间表。严格执行。每天朗读小册子相关词组和句型15分钟。练习册习题尤其是各种阅读题型必须限时独立完成。家长需监督作业。

3. 学习得法的同学必须静心尽力专研提高。

每天读小册子相关句型与短文15分钟。争取在校利用碎片时间完成部分作业。练习册必须独立完成。必须有训练阅读的书籍,每天做3篇左右。

这部分同学有:张溥鋭 张文涛 高承阳 宋佩琪 高梦媛 李易洋 陈嘉贤 董哲西 白云飞 侯昕池 申潇明 史钊瑞 闫骞中 梁嘉祥 牛蕾 康嘉凝 程佳露

希望家长监督学生,配合老师,在最辛苦的初中生涯做到无怨无悔。谢谢!

语文

各位家长好,期中考试结束,我们即将迎来12月中旬的月考。针对近两年山西中考命题语文试题的变化 , 我想加强学生的写作练习和古诗文默写练习。

首先是作文,中考作文分值大,除了大作文还会有各种类型的小练笔,孩子们阅读积累不够,视野不够开阔,部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够,常常无从下笔,我会找一些优秀的考场作文,推荐给孩子们,让他们模仿学习,希望语文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孩子,每个孩子最好有一本近年来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的书,认真阅读。

关于基础知识,这是学生可以拿到且必须拿到的分数。孩子们都准备了一个默写本,请您关注孩子的默写情况。

其他方面

1、各学科近期都会讲到九年级下半学期的内容,提醒您提前帮孩子准备好相关教材。

2、重要通知,从下周开始,下午的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均由原来的40分钟改为45分钟,课间操时间不变,其他时间顺延,即6:50-8:20上晚自习,8:30-9:30上无声自习,请各位家长注意接孩子的时间。冬季天黑的早,离家远的孩子,可以考虑不上无声自习。学习困难较大的孩子,也可以考虑不上无声自习,回家找人帮助有针对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3、体育分相比文化课分数更容易拿到,希望不要在轮到出早操时给孩子请假。

4、中午在小饭桌的孩子,请您一定注意和小饭桌负责人保持联系,保证孩子午休。

5、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养成阳光心态,宽容待人,不怕吃苦,认识到初三生活苦累是必然的。

初三物理练习册答案范文第5篇

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空间能力是我们平时地理教学中必然的选择。地图是地理学的形象语言,文字不足以表述复杂的地表形态,还需要用地图图像(包括立体图、剖面图、图解和图片等)来描绘。地图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教具,它把大量的地理信息汇集到一起,一目了然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利用它可以使地理知识变得更清晰直观。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要认识地理事物的分布,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就需要从感性知识出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去识别、去感受地理事物,进而抽象上升到理性思维。另外,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上看,要求对学生进行地理空间教育,读图、识图技能是地理学习必备的基本技能。

那么如何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的呢?

一、读图——地理空间能力的建立

首先,利用教材中无处不在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意识。读图、用图意识是读图的原动力和兴奋剂。教学检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情况,题目中要求利用地图,而学生却有图不用,答案就在图中的简单题目,学生却想当然地得出答案。例如,在“徐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地理试题”中的“23.(5分)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地理简图(图1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1)该省的地势特征是 ”这是一个较为简单的题目,山脉所处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位于该省的西部和南部,但是有许多学生给出了错误的答案。这说明读图、用图意识不强,空间能力不能建立。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内容,经常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特别是对具体事物分布图,例如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等地图,反复多次让学生读图,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概念。久而久之,学生会做到心中有图,并能养成用图的意识。

其次,利用典型地图,文图结合,建立地理空间能力,从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解题,用地图来落实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中国地理位置时,利用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读出图中重要的经纬线,特别是半球分界线,所处的海陆位置,学生自然能得出相关的文字结论,从而建立中国的位置特点。总之,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图,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二、填图——地理空间能力的巩固

初中地理教材除了课本、地图册,还有填图册,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工具,它是训练学生填图的最重要素材,利用填图册可以巩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通过读图学生看到了,找到了,再利用填图册来做填图练习就能很好地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能力。例如在进行中国地形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一系列山脉的名称,然后在填图册上填注出来,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我国地形的地理位置及分布特征。

三、绘图——地理空间能力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