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云的分类。初步懂得云和天气的关系。

能力目标:运用看云识天气的知识开展观察活动,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选择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制作成果报告并进行交流,形成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分析、展示活动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观察活动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借助活动增强协作意识,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信息素养目标:使用笔记本电脑与合作学校学生在“互联创未来”平台开展网络协作学习。能借助Office 2003、VCT等软件整理研究成果。

活动过程

(一)确定活动内容

提出问题:三校实验学生登录“互联创未来”平台,阅读《看云识天气》、《火烧云》等文章,提出自己的疑惑与问题。

协作互助:学生针对疑惑与问题互相回复,展开讨论,初步体现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确定内容:师生共同提炼出“看云真的能识天气吗”、“怎样看云识天气”等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准备探究。

(二)做好活动准备

1.成立研究小组

分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分组。

分工:小组内部推选组长、记录员、摄像员、资料员等,并确定小组名称、口号、标志。

龙口西小学分组样例――

第一小组:行云流水小组(组长:苏俊桦);第二小组:云游四海小组(组长:冯睿);第三小组:闲云野鹤小组(组长:温越胜);第四小组:腾云驾雾小组(组长:陈源广);第五小组:天高云淡小组(组长:刘潜)。

2.制订小组活动计划

(三)认真开展活动

1.观察、探究

(1)龙口西小学学生借助Google Earth跟踪“鲇鱼”(图略)。杨镇锴同学在Google Earth上截取“鲇鱼”卫星云图(图略)。小组讨论及访谈专家(图略)。

(2)增城实验小学细心地观察、讨论(图略)。

(3)柯木小学一丝不苟地记录、分析。

2.汇报、交流

(1)龙口西小学的汇报课: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总结汇报课,一看汇报,二看互动。展示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学会建议和评价,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才最精彩、最有意义(图略)。

(2)增城实验小学学生各抒己见时的大辩论。

(3)不同学校学生在网上分享、互动(图略)。

(4)三校学生探究结果的交流与观点碰撞。

3.制作、评价

(1)实验班级各小组根据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学习制作VCT作品。

(2)开展多元评价活动。

活动反思

在《看云识天气》项目实施中,我班的学生利用互联网、Google Earth等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跟踪鲇鱼”活动,兴趣浓厚,收获颇多。项目结束后,一些家长和我也感觉从中大受裨益――我们与学生一样都接受了解决劣构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鸢尾花(IRIS)团队负责人吴向东老师曾说过,劣构问题是教师事先难以预知的,是依靠学生生成与创造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是促进者、支架设计者、鼓动家,而不是“圈套”设计者、“正确”答案引导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者。教师除了是经验丰富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之外,其实和学生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带领外省教师合作开展《生物入侵》学习项目之初,对方也曾感到很难做,担心不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劣构问题带给我们的冲击。良构问题可以用好的传授式方法高效解决,但劣构问题只能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建构意义。学生未来面对的社会生活多表现为劣构的、不可琢磨的、变化着的现实。

《看云识天气》项目中,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例如,他们迫切想知道台风“鲇鱼”会在哪里登陆,它会来广州搞破坏吗……所有问题之中,最具悬念的当属“‘鲇鱼’会在哪里登陆”,同时,它无疑也是典型的劣构问题,具有“不受课堂学习内容领域的限制,对其解决方法难以预料,很难有统一的答案”等特性。关于“鲇鱼”的登陆地点,世界最权威天气机构在网上公布的讯息都只是泛泛而谈,而且各有说法。如,2010年10月18日实时预测显示为:欧洲中心数值海南东部沿海、中央气象台琼州海峡一带、日本气象局珠江口一带、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广东西部地区。

初看,“‘鲇鱼’会在哪里登陆”这种劣构问题的求解,简直让人一筹莫展。可是,一旦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事情就变得神奇了。在家长的指导下,很多孩子用Google Earth定时观察“鲇鱼”,截取其图片,并兴奋地将跟踪图片和观察日记拿到组内分享,各小组组员就“‘鲇鱼’会在哪里登陆”这个热门话题展开有趣的讨论。

学生在观察、截图、分析、交流、讨论时,教师在做什么呢?之前,我是一个如饥似渴的学习者和积极的组织者,虚心地请教各方面专家,了解如何下载、使用Google Earth;尽可能多地发动家长和孩子在家里用卫星云图或谷歌云图监视“鲇鱼”。其后,花了大量精力做指导:课堂演示、设计作业指引、班级QQ群“现场办公”(解答家长们在配合指导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向他们提出更细致的家中指导要求),此外还多次与其他协作教师联系。由于家校沟通顺畅,配合得力,我班三分之二的学生参与了截图、撰写活动日记。

诚然,气象变化莫测,不是单靠现代工具就能预测得百分之百准确的。即使天气专家通过气象卫星的资料,通过超强计算机来运算,也没有完全算准狡猾的“鲇鱼”的登陆地点。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开展《看云识天气》项目的意义和价值。美国学者David H. Jonassen指出,劣构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在真实的事件情境中,面对问题,学习者必须尽力寻求解决方法,通过构建问题和形成解决方法做出判断,无疑有助于学习者投入问题求解的高阶学习。不过,在学生开展劣构问题求解活动之前,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努力完成好组织者、资源提供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向学生提供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必要的资源。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好的板书 ,既反映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它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于一体。好的板书,它是微型教案。它能体现教学意图,落实教学目标,清晰准确地体现教学内容。好的板书,它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它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了编码、整合,提纲挈领,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便于学生记忆。好的板书,它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炼艺术。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好的板书,它是教师榜样的引领。身教重于言教,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板书中,教师所展示出的规范的书写过程,认真的书写态度,丰富的人文素养等,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所起的良好教育和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板书设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丢掉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板书,力争从板书内容、布局上下功夫,力求内容精炼、字迹工整,布局新颖、有创意。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板书要有计划

在板书前,教师应对本堂课板书的内容、板书的顺序、板书的时机、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方式、字体的大小,都要做周密的考虑。也就是说,板书什么,先板书什么,后板书什么,在何处板书,边讲边书或者只书不讲,都应当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讲解同步,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默契配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板书要准确

课堂板书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的概括,是学生记忆思维的轮廓。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脉络,抓住重点、难点和一些关键性词语,进行最优化的提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看云识天气?。

云 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 度

厚 度

天气征兆

卷 云

像羽毛、像绫纱、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 云

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状 排列匀称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板书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各种云名,云的形态变化,云在天空中的高度,云的厚薄以及天气征兆,然后列出表格板书。这样学生就能按表格设计的问题,一目了然地看清怎样去看云,去识别天气。

三、板书要精练

教学过程中,从时间来看,板书时间不宜过长;从空间来看,黑板有限,局限了板书的内容。因此,课堂板书只能少而精。教师备课时,必须钻研教材,紧扣教材,精心构思,反复筛选。用最精练的语言,板书出课文线索或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达到以简驭繁,语约义丰的目的。板书简练,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好懂易记。如?蚊子和狮子?。

蜘蛛 蚊子 狮子

骄兵必败

板书中的“蜘蛛”、“蚊子”、“狮子”是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胜”、“败”交代了故事情节,故事的结果,即蚊子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骄兵必败”是这则寓言的寓意。这则板书仅仅用了十二个字,就准确地概括了这么多知识要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板书要规范

板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样板,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板书正确、清楚、工整,不仅使学生容易看懂,而且还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创造最佳氛围。课堂板书时,教师写字要规范,不要写错别字,笔顺要正确,书写要清楚,布局要合理;同时文句必须文从字顺,通情达意。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课堂板书时,教师要以身示范,力求做到书写正确、清楚、工整;表意必须准确。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板书要美观

板书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式、回环式、版画式、台阶式、三角形式、梯形式等。不同的课文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同样的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使人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当直观形象,鲜明醒目,新颖美观,富有表现力。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深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抓住课文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新颖美观,富有表现力的板书,给学生以新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散步?。

这则板书设计为天秤,天秤的一边为母亲,体现为尊老;一边为儿子,体现为爱幼;天秤的底座为我和妻子,体现为责任。这样设计既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又把握了人物形象,还能体现文章的结构。这样一则内容准确、形式新颖、形象美观的板书,能为语文课堂增色生辉。

六、板书要生动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改关注学习状态设置问题学生参与学习习惯

当前全国各地正积极推行新课改,贯彻新课标,更新教育理念,我校也开始实施“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外来民工子女较多,学生原有语文基础不均等情况,我认为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最精彩的开端。好的导语好似文章的“凤头”,能调整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设计应力求语言简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如我在教初一课文《夏感》时,曾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前两天,我们从江南美丽如画的春天,走进济南温晴慈善的冬天,感受了一个别样的冬天。今天,我们要随作家梁横,走进乡村野外,去体验一下那里的夏天。”通过这寥寥数语,我很自然把学生从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引领到新的学习内容――梁衡的《夏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激发起来了。

当然导语的设计也不必拘于形式,完全可以根据教师的风格、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好的导语对于一堂课而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置挑战性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是由问题开始。

在实施“课前尝试”时,我一般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设计几个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再确定课堂教学的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

如在教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时,我在“课前尝试”中设计了这样问题:1.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有什么重要意义?2.文中从那几方面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3.文中按什么标准把各种云进行分类,分成几种,他们各有什么特点?4.文中介绍了那几种光彩现象,他们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5.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形象?6.读完文章后你有哪些疑问不能解决?

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前四题能够顺利解决,后两题则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低,完成的情况也就层次不一了,而后两题正是我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重点内容。

只有激活了每个学生的思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当今网络时代,资源共享,多媒体课件已广泛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例如:我在教学初一第三单元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及《秋天》中,就鼓励、引导学生自己上网收集有关春夏秋冬的古诗词,再搜寻这几篇课文的资料、图片,分组设计各课的学案,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的课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的活动,既激活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同时,这样的课堂由于有了学生的激情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交往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中按学生的学业水平、个性特征等,把全班40名学生编成八个小组,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交往的机会,并通过明确目标、竞争激励、及时引导调控等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活动的实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长处。

如在新学期开始时,我班转来几个外来民工子女,由于不适应这里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不愿和本地学生接触,更不敢和老师交流。针对这一现状,我有意识地把这些学生分散在各个小组中,让小组长多给这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并且能代表小组进行班内交流。现在,这些外地学生性格也变活跃了,能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和本地学生合作学习。

的确,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精诚合作、积极进取等心理素质的形成。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是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实体因素,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如果学生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组织的话,则教学过程是不可思议的。”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与“学”时,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手段的不同选择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的功能,就会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对直观性强的学习内容,应充分发挥白板的“预制”功能

在进行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应从化繁为简、简明扼要的角度出发,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过程、手段的多层次交互设计。教师可以围绕课堂学习(练习)重难点部分内容进行资料式的“预制”,通过这样的“预制”,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加快课堂节奏,提高课堂生成度。

如,教师在进行《看云识天气》教学时,围绕“云是天气的‘招牌’”这一重点,可以将“云的形态”—卷云、卷积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与“天气状况”—晴朗、阴雨、风雪的对应关系:“晕”—天气变坏,“华”大—天气晴好、“华”小—天气阴雨;“虹”东—无雨,“虹”西—大雨;朝“霞”—雨、晚“霞”—晴,设计成图文并茂的资源,存到白板资源库或电脑桌面上,以备课堂学习展开多层互动过程中随时调用。这样制作出来的资料型图片,不光可以给学生起到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还可以随时成为满足学习、研究需要的资料,较好地发挥电子白板的“预制”功能。

再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看图作文、修改病句、文言词类归纳等专项练习时,均可以把分析引导的思路、范例制作成各式图片,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解读(运用电子笔进行屏幕批注)、调用(反复回放),打开思路、发现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这样电子白板的“预制”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不光能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还能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自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对抽象性强的学习内容,应充分发挥PPT展示功能

在进行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应从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媒体的自定义动画时间、方式、效果等手段进行设计。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有许多诗文的内容单靠思维手段理解起来感觉比较费神,教师如果能将抽象的道理阐述、特殊的情境描写、情感生发用简明的动画效果进行表达,会使课堂教学更省时、更高效,同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统筹方法》一文时,作者华罗庚所列举“烧水泡茶”的例子对成年人来讲,理解起来似乎并不困难,但对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讲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整个过程按逐项完成累计时间的话—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洗茶杯(1分钟)+拿茶叶(2分钟),整个过程用时相加是19分钟。此时教师如果以PPT动画效果将“烧水喝茶”运用统筹方法安排的整个过程,以平面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图中直接看到:洗水壶1分钟(首先出现)烧开水15分钟(接着出现)洗茶杯1分钟、拿茶叶2分钟(第三步同时出现)泡茶喝(最后出现),整个过程用时16分钟。学生在观看动画效果的同时,直接明白其中的道理,对这种方法的长

(下转页)

(上接页)

处一下子就能产生牢固的认识。

此后,如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则类似的素材,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一个运用统筹方法的案例,学生就会通过实践对统筹方法有更深的理解。

如:造桥负责人王工程师讲,总部要求他们在25天内造一座桥。可是,造桥过程中,围堤抽水需5天,砌桥墩需15天,浇注大梁需5天,大梁凝固需20天,加起来共需45天。请运用统筹方法设计一下,如何才能在25天内完成45天的活儿?

教师可提示学生借助制作“烧水泡茶”PPT动画效果的方法,设计完成这一案例。只要学生能够想到先浇注大梁(5天,让大梁凝固的同时)围堤抽水(5天)砌桥墩(15天),时间利用就比较科学、合理,工期就不会耽误。至于动画效果选用,就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确定了。

三、应根据课堂学习内容选用灵活具体的手段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教学情境设置应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科价值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效课堂。

笔者在开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观摩时,由于当时正值2011年初冬,那几天强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笔者在课堂教学前设置了如下问题:“近几天由于强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同学们感受到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感受到了”。笔者趁势追问:“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对我们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请举例说明。”由于笔者所提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甚感兴趣,所以很快学生就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植物落叶”“河流结冰”“土壤坚硬”等等。对此,笔者及时总结:“由于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对我们身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其实就是一个要素的变化导致了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样自然引入新课,学生急于学习新课内容,从而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时要注重把贴近生活的地理素材、社会生活热点等“拉近”到学生身边,这样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也体现地理学科价值。

二、教学过程设计应注重学生参与,引起学生共鸣,实现情景交融

笔者在进行“地理环境整体性”内容教学时,把本班学生编成一个旅游团队,笔者为该旅游团队设计了一条旅游线路,即乘坐“旅游一号”游船从连云港起航,途经太平洋驶向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然后乘坐飞机抵达青藏高原,最后回到原出发地连云港。

“旅游一号”游船从连云港起航前,笔者提问道:“如果你站在海边,面对大海,仰望天空,远眺山峰,能看到些什么呢?”旅游团成员抢着回答:海水、蓝天白云、植物、土壤、岩石、山地……笔者及时总结道:“你们看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其实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提问道:“你们看到的这些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经过思考,旅游团很快就有成员答道:“这些地理环境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当“旅游一号”游船到达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时,笔者说道:“若当地的居民拿出了狰狞面目的‘厄尔尼诺神像’让你们旅游团参观,从该神像图中便可想象当地居民对于厄尔尼诺是何等的恐惧。”笔者提问道:“当地居民对于厄尔尼诺神像为何如此地恐惧?请查阅相关材料说明厄尔尼诺给当地居民带来哪些危害。”旅游团成员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很快回答:“每当厄尔尼诺发生时,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社会经济蒙受重大损失。”

该旅游团在南美秘鲁太平洋沿岸参观结束后,乘坐飞机来到了旅游地的下一站——青藏高原,笔者又为该旅游团成员出了如下问题:“当你站在青藏高原上时,假如你有‘千里眼’,请发挥你的想象向四周远眺,你能看到哪些地貌景观呢?”问题提出以后,该旅游团成员兴致很高,有的当时就模仿了向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远眺的情形,很快就有旅游团成员答道:“向北可以看到茫茫的内蒙古草原,向东北可看到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向东可看到茂密的森林,向南可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向西北可看到茫茫的沙漠。”笔者继续提问道:“这些地理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旅游团成员经过学习知识窗“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的内容,很快就搞清楚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了。

三、教学方式选择应注重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鉴于此,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探究资源,即让每一个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故而,教师如何根据教材设置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该旅游团在青藏高原参观结束后,回到原出发地连云港,笔者展示了秘鲁太平洋沿岸“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图”,并为该旅游团设计了以下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厄尔尼诺成因及影响教学案例来探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探究题:

请分别阅读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分析正常年份示意图中有哪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这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有哪些联系?这些相互联系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当地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②厄尔尼诺与正常年份示意图相比,请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哪些变化?变化后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当地地理环境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③变化后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全球其他地区地理环境还会产生影响吗?请举例说明。

相关期刊更多

励耘学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师范大学

云梦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中国韵文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