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汉语普通话韵母发音训练

语音是一个人进行交流的基础,是语言的声音表现形式,流利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发音是一个人进行交流的良好基础之一。在进行汉语普通话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掌握相应的语音学基础知识,按照汉语普通话韵母的标准发音方法,经过训练系统的纠正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发音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具体的介绍汉语普通话韵母和元音的定义,并根据汉语普通话韵母发音的具体特点,简要的讲述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发音和训练。

一、 简要介绍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和元音

1、简要介绍汉语普通话的元音

汉语普通话里的元音指的是“气流通过人的喉腔部位和咽腔部位进入人的口腔部位,然后再从人的唇腔部位出去,在这个过程之中,这些人体的声腔部位都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气流在这些人体的声腔部位都可以顺利的通过。”的这个过程之中所能产生的最小的开放型音段。人在进行元音发音的时候,进入人体的气流可以通过人体的声门,冲开人体内处于闭拢状态的声带,人体的声带部位经过颤动就会产生相应的乐音声波,这种产生的声波在经过人体的口腔部位的共鸣作用,就可以使得整个声音变得更加的美妙和动听。在人体的所有的发音里面,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发音是最响亮的,在汉语普通话的所有发音之中,除去极为少数的几种语气词语发音之外,基本上所有的汉语普通话的音节都包含有元音发音。

2、简要介绍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和元音的关系以及应当如何有效的训练韵母的发音

按照汉语普通话语音学的传统分类方法,汉语普通话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音节部分称作汉语普通话的韵母。一个汉语普通话的韵母部分其主要核心是元音。有的时候,汉语音节的韵母可以仅仅由一个元音来直接构成,这就是汉语普通话中的单韵母。而有的汉语普通话的韵母也可以由两个亦或者是三个元音来复合组成,这样的韵母称之为复韵母,除此之外,还有的复韵母是由元音和鼻辅音两个部分组成,称之为鼻韵母。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汉语普通话最大的发音特点便是“清晰、响亮”,汉语普通话的发音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主要就是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和元音的发音作用。而元音又是韵母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因此,元音的发音准确与否是一个汉语普通话的韵母能否发音准确的基础,这就要求在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发音和训练的过程之中注重对元音发音的训练。

二、根据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分类有侧重的进行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发音和训练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汉语普通话发音之中,一共包含有39个韵母,这些韵母具体的是:

、o、e、ê、i、u、ü、-i(前)、-i(后)、er、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an、en、ian、in、uan、uen、üan、ün、ang、eng、iang、ing、uang、ueng、ong、iong。这些韵母可以按照不同的条件进行分类。在本文中,按照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发音结构特点,笔者将把这39个韵母分成由一个元音组成的单韵母、由两个元音或者三个元音组成的复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组成的鼻韵母这三个种类。目前,我国的汉语普通话发音之中包括有以下10个单韵母:、o、e、ê、i、u、ü、-i(前)、-i(后)、er。其中,前7个单元音是舌面元音,-i(前)和-i(后)是舌尖元音,最后一个是卷舌元音;我国的汉语普通话发音之中包括有以下13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其中,前9个复韵母是二合复韵母,后面4个复韵母是三合复韵母;我国的汉语普通话发音之中包括有以下16个鼻韵母:an、en、ian、in、uan、uen、üan、ün、ang、eng、iang、ing、uang、ueng、ong、iong。其中,前8个鼻韵母是带舌尖鼻音的鼻韵母,后8个鼻韵母是带舌根鼻音的鼻韵母。在具体的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发声和训练之中,一定要注重各个韵母发音结构的不同,进行有侧重的汉语普通话韵母发声练习。

三、简述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发音和训练要点

1、根据单韵母的发音要点进行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发音和训练

在十个单韵母的结构组成里面,这十个单韵母都是由一个元音组成的。因为元音最大的特点就是响亮和乐音成分多,这就要求在单韵母的发音训练中注重对音量和乐音的训练和发声。具体的发声和训练过程是:当声带音进入人体的口腔部位之后,人体的口腔部位和声带音产生共鸣,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汉语普通话单韵母的发音。在元音和单韵母的发音过程之中,最重要的要求是掌握住由人体口腔之内的舌头所处的部位,以及唇部位置综合构成的口腔共鸣技巧。口腔共鸣技巧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根据人摆出的不同的口腔形状(这个口腔形状是由人体口腔里面的舌头位置的高低前后以及人体的嘴形的圆、展来决定的)。在整个过程之中,人体的舌头一旦提高,人体的口腔就会相应的收窄;人体的舌头一旦降低,人体的口腔部位就会相应的放宽。因此,一个人的舌头的位置会影响到人体的口腔部位的开合程度,并且可以根据人体的口腔的开合状态分成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舌头位置比较高的情况下,这样机会使人体的口腔的开合程度变小,最终可以发出高元音的发音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在人体的舌头位置半高的情况,这样人体的口腔部位就会处于半闭的状态,这样人体就可以发出半高元音的元音发音;第三种情况是在人体的舌头位置半低的时候,这样人体的口腔部位就会处于半开的状态,这样人体就可以发出半低元音的元音发音;第四种情况是在舌头位置比较低的情况下,这样机会使人体的口腔的开合程度变大,最终可以发出低元音的元音发音状态。综上所述,这就要求在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发音和训练过程中根据单韵母的具体的舌位要求作出具体的发音和训练。

2、根据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要点进行汉语普通话韵母的发音和训练

复韵母是由两个元音或者三个元音组成的,鼻韵母是由元音和鼻辅音组成的,这就要求在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过程之中,注重韵母发声强弱的先后次序。一般的来说,对于前响复韵母的发音,要注重发声过程的舌头在口腔的位置是由低到高,相应的口腔状态是由开到闭;对于后响复韵母,要注重发声过程的舌头在口腔的位置是由高到低,相应的口腔状态是由闭到开;在鼻韵母的发声练习之中要注重各个音节之间的拆分和拼合联系,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人体口腔的练习和锻炼来解决发音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汉语普通话之中韵母发音的学习和训练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锻炼的过程,也是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是根据韵母的特点找到相应的发声和练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弘毅主编:《实用播音教程第1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2]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罗莉教授讲课录音、笔记.

[3] 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3年2月版.

普通话的由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普通话;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09-02

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当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高等院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是推广普通话的生力军。然而,随着高校全国招生的普及,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来源复杂、语音特点不同、普通话水平高低不同。因此,作为我国高素质层次人才的高校大学生在促进全民族普通话的普及和应用中并未起到应有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因此,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普通话培训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层面存在的语言问题

(一)学生普通话基础薄弱

高校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生源较广泛,而各地的语音面貌和语言习惯又大相径庭,从用语习惯到发音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另外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通话教育在中小学开展的比较少,受到家庭、教师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培训意识比较淡薄,从而导致高校学生的普通话基础比较薄弱。

(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低

由于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情况,对思维训练以及语言表达训练方面基本不涉及,造成大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出现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差,语言组织能力差,说话条理不清以及语言逻辑性不强等情况。

(三)说话兴致不高,训练积极性差

高校学生大多在初高中阶段缺乏必要的语言训练,尤其是来自偏远农村的大学生,由于语言基础差,方言严重,部分内向的学生缺乏胆量和勇气不愿与人进行语言沟通。许多学生在交流中更习惯于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尤其是与同学中的老乡一起交流时,更愿意使用家乡的语言,保持一种认同感和群体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习普通话的进程。

(四)普通话认同感差

学生对讲普通话的意义缺乏认识,更多的是为了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而做的临时性、阶段性的应付式学习,使普通话测试成为一种短期行为。随着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结束,学生对在生活工作中使用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愿望和重视程度也就结束了。

二、高校自身层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教师的普通话意识淡薄

由于高校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教师到学生对于语言规范的意识并不强烈。尽管在高校教师中,普通话基础都较好,但难免在授课中存在用词不规范、方言授课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普通话教学的推广,教师语言规范意识不强也直接导致了普通话教学效率的低效。

(二)培训课程随意性强

高校普通话培训课程设置存在科学性差,以及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均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也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同时,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创造性不足,照本宣科较多。

(三)学校普通话课时少、教学资源紧张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的教学设备明显滞后,缺乏必要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同时,在课程安排中,普通话课程课时较少,不能兼顾讲授语音理论知识和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只能学到一些语言知识,在普通话水平上没有大的提高。同时,学校受编制等客观条件所限,普通话培训的专业教师较少,甚至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编制,直接由普通话水平较好的老师来兼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话在高校的推广和普及。

三、提高大学生普通话培训效果的对策研究

普通话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从而在促进全民族普通话的普及和应用中起到应有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一)在课堂培训中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普通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自信心,端正其学习动机。其次,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口语活动,锻炼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普通话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改进普通话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应坚持“以练为主、以讲为辅”,让学生通过听音、辨音等方式掌握发声方法,通过让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不断纠正其方言中存在的语言缺陷,来提高学生对于普通话的语感。同时,教师要提高普通话的实际应用,把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提高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从而营造出一种学生乐于参与、积极表达的课堂环境

(三)大学生普通话培养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

将大学生普通话培训与学生专业、职业素质相结合。大学生的普通话培养要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相结合。在课堂上不仅要进行普通话的教学,还要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加强学习和研究。将普通话培训与专业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尤其是与口语密切的专业,可以开始“职业口语交际训练”、“商务口语”、“法律口语”等专项课程,将普通话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四)普通话测试要做好考前和考后培训工作

普通话测试的考前培训是保证测试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做好考前培训的宣传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考前教育,使其认真对待,积极准备。通过培训教师的指点和讲解,可以使学生进行系统的普通话知识学习,从而找到自己发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普通话测试的考后培训是提高语言困难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重要途径。普通话水平测试后对未通过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普通话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了解自身存在的语言缺陷等问题进行有重点的培训,从而提高这类同学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将普通话引入学生第二课堂

充分利用学生的活动平台,将普通话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渗透到学生的各项日常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普通话水平。例如:通过辩论赛、演讲赛、朗诵比赛、话剧表演大赛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地练习普通话,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探索高校大学生普通话培训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热情,加强高校对于普通话培训的重视程度,强化普通话的教学和训练,从而对推动全民族普通话水平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迟永长.面向现代化:我国普及普通话教育的战略思考[J].教育科学,2008,(2).

[2]王栋.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当代大学生的语文素养[J].语言教学研究,2006,(1).

[3]李学军.从普通话测试看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7,(6).

普通话的由来范文第3篇

1.新旧大纲不同之处

(1)考试项目有变,增设“选择判断题”。此题的内容在旧大纲中体现在说话题中,在新的大纲中专项考查,占10分;“双音节词语”改为“多音节词语”,考核内容由原限于双音节词语扩展到三音节和四音节。(2)考试项目分值有变,说话题由40分变为30分。(3)考试项目所限时间有变。“单音节字词”由3分钟改为3.5分钟;“多音节词语”由3分钟改为2.5分钟。(4)考试项目内容有变。“朗读”考核内容只保留旧大纲中17篇作品;“说话”考核内容对旧大纲中规定的话题作了归纳,并增添了有关卫生与健康、服饰、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个人修养、购物等时代话题,由原50题缩少为30题,仅对话题范围作规定,不规定话题的具体内容。(5)考试评分细则有变。在“单音节字词”明确指出“复韵母鼻韵母的动程明显不够”视为缺陷;“多音节词语”指出“词语轻重格式明显不对,或一字一顿的,该词语整体算一个语音缺陷”;“朗读”增设了“声韵缺陷”、把“回读”与“错漏添读”分离开来。

2.新考试大纲对高师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新考试大纲对高师普通话教学影响有:(1)加强方言学生普通话词汇、语法训练。旧考试大纲对普通话词汇语法运用的考查没有专项考查,只在说话评分细则中有所体现,而新考试大纲设专项考查,且所占分值不轻,占10分。(2)加强方言地区学生普通话语感,尤其在音节舌位动程、词的轻重音等方面训练。由于普通话发声法和方言发声法不同,方言地区学生常受方言发声法影响,在说读普通话时常出现偏前或偏后的语音缺陷、且没有轻重音、儿化韵。(3)加强朗读、说话中普通话发声法的掌握,并尽可能形成普通话发声定势。在测试中常出现这样情况,方言学生在单音节字、双音节词这两项中,方言难点音把握不错,但在后两项中暴露非常明显,导致有些学生因此达不到应达到的水平。

二、通过教与学提高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过关率

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过关率的提高,可通过教法改进和学法改进来取得。改进普通话课堂教法,提高高师普通话教学质量,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教提高师范生正音能力

第一,突破方言发声定势,掌握普通话发声法;第二,掌握方言难点音的纠正方法;第三,巧记难点音常用字词。

普通话的发声法与方言的发声法不同:普通话发声法是喉部放松,上下后牙槽打开,软腭适当上提,舌根挺直,打开口腔(口腔打开不是指两唇张得很大,而是嘴里的空当稍大),气流集中地打到硬腭前部发出成音,口腔共鸣在硬腭前部;方言发声特点一般是喉部肌肉比较紧,上下牙槽合拢,舌头后部松平,前端隆起,对着上齿龈,气流打到上齿龈前部发出成音,口腔共鸣点在上齿龈前部。由上可知,方言发声共鸣点比普通话的共鸣点偏前,这就是方言区人说普通话时出现发音偏前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就是用方言发声法发普通话的语音,就易犯发音偏前的语音毛病,尤其在发普通话中发音部位在后的声母及舌位后的韵母。如“舌面音、舌尖后音、舌根音”及“合口呼、e 、o-i[∫]、u为韵尾的韵母及后鼻韵母等”。因此,方言区人学好普通话,说上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就必须突破方言发声法,掌握普通话的发声法。如何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声法,本人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首先,通过音像展示口腔示意图,教会学生掌握普通话发声的主要部位,如:上齿背、硬腭前部、舌根、软腭。接着,结合声乐的练声法,用打哈欠的方法,找后槽牙打开的感觉及喉部放松的感觉。然后用这种感觉连发“嘿”音,锻炼舌根肌肉与软腭肌肉的弹性,方言区人发不准翘舌音声母和后鼻韵母主要在于方言区人因方音发声法造成舌根与软腭肌肉疲软,造成方言区人在发舌位后音时舌头不易伸缩。练读声韵调时,要求学生发声时喉部放松,后槽牙打开,舌根挺直,打开鼻腔通道,掌握普通话共鸣点,改变方言偏前的音色,形成普通话发声定势。

在纠正方言难点音上,本人认为教师要吃透普通话语音音理,在给学生分析其语音难点音的音理时不能只照书搬,而需要琢磨难点音发音舌位动程。如在指导学生掌握舌尖后音时,书本音理所言是“舌身微缩,舌尖翘起抵住或对着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方言区学生因受方音影响发音时共鸣点偏前,故觉得舌头难以后缩,难以发好这一组音。假如老师在讲明如何使“舌身微缩”的技巧,此组音学生就易掌握了。按上文所言,普通话的发声法要求发音时喉部放松,后牙槽打开,舌根挺直。发舌尖后音时,舌身后缩的着力点应在舌根,即舌根隆起往后缩,如不说明这一点,方言区学生往往按方言的发声习惯为着力点在舌的中部,造成舌身后缩力度不够或者根本没有后缩,发成偏前音或错误音。

巧记难点音字词上,本人主张采用读记。本人要求学生每周练读两篇《指南》中的朗读材料,朗读要求按时间段的不同有所不同。上半期,要求学生把方言难点音注音并读熟课文读准字音;13、14周要求学生按词连读,词按普通话词格来读,提高学生普通话语感;14周以后,要求学生掌握朗读材料的基调,有感情练读。采用朗读中记难点字词,主要吸收古人认字的理念,古人认字采用读中认字,一来可通过字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增强人的记忆,二来增强人的语感,提高人的文学修养。

2.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正音能力

同是技能课,语音教学与体育、美术、书法有很大的不同。语音教学主要通过听音与模仿,而体育、美术、书法可以同过视角和模仿来获得,通过听音来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辨音能力,要不就听不出自己的发音与所要模仿的音的差别,尤其在方言难点音上,由于受方音影响,方言地区学生通过摹音来纠正自身语音错误和缺陷都比较困难,而教师所讲授语音原理又比较抽象,因此有些方言地区学生学了一个学期普通话后,普通话正音能力还是没有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使用增强了普通话语音理论教学的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正音能力。本人自2001年开始在普通话教学中采用自作的课件授课。开课之初,通过摸底测试调查所授课班级学生普通话操用水平,确定本学期训练的重难点内容,以此为依据,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授课课件。课件一般分理论讲授、语音示范、方言难点音训练、课后练习内容等四部分。理论讲授重在用动画展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原理,以及方言难点音正误音的发音区别,使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受增强语音原理的直观性,增强学生正音能力;语音示范分正音示范和正误音对比示范:每一个语音知识点讲授后通过单音节字、双音节词、语句练习进行正音示范,通过标准音范读,增强学生正音能力,根据方言的难点及缺陷音编制正误音表,并进行正误音对比范读,增强学生的辨音能力;方言难点音训练主要依据方言学生在难点音上易错的音节,制定克服这些难点音节的训练方案,编制有关训练材料;课后练习按方言难点布置学生强练自身的难点音,通过课堂抽查、推普员的记录掌握学生课后练习情况及效果。

3.以测促学,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学习兴趣

以测促学的教学观点在普通话教学中在上世纪90年代已有人提出并实施,本人吸取前辈的教学经验,结合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对之发扬及拓展,更适合方言区高师普通话的教学。本人的做法为:一是开学之初,通过摸底测试,了解所教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方言情况,确定本学期训练重点及难点。并按方言区编制学生的座位,要求学生按座位表入坐。二是确定本学期授课内容的程序,尽量做到授课及训练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拓展,把学生的难点音训练贯穿于各个环节中。三是明确各个环节的测试目标及测试的范围,让学生训练明确,看得见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4.改变学生学习普通话方法,提高学生正音能力

不少的普通话教材书中谈到学习普通话方法,普遍认为学习普通话的方法要多说、多听、多记、多读。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多数也采用此法,但对于方言区学生来说,效果不佳。本人认为,多说、多听、多记、多读是学好普通话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正如前文所说,方言区的学生受方言发声法影响,在听音、辨音能力上都不足,而且发音器官受方言音的发声定势影响,控制支配能力都很差,方言区学生常反映说发音原理不难掌握,但操用时,自己的舌头不听使唤,发不到位,就是由方言发声定势造成的。因此,本人认为,学音先要练声。不同语言其发声方法都有所不同。学语言必须通过听音、辨音、练音掌握其发声方法,突破母语的发声定势,语言才学得好。李阳在“疯狂英语”学习法中说过“学语言不是脑力劳动活儿,而是体力劳动活儿。”他提出用“三最”法学英语,把中国肌肉练成国际肌肉。本人认为李阳“三最”学习语言法的本质就是“学语言必须掌握所学语言的发声法,突破母语发声定势”。因此,本人要求所授课的学生在前半个学期一定要掌握普通话发声法,并把它作为一项检测内容,贯穿在声韵调的单项测验中。

普通话的由来范文第4篇

我家设有收购站,大量的农副产品集中收购起来,然后由购销商运往各地销售,在这期间,也有许多的老板常常打来电话或直接前来洽谈生意。记得去年“月半”前后,家里收购了大量的甜椒,由于市场上供过于求,且事先没有联系好“买家”,出售无望,妈妈急得团团转。到了傍晚,终于等到一位客商打来电话,可妈妈“喂、喂”了一阵子就挂了电话,妈说听不懂对方说什么。过后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位从外地来的、说普通话的客商,由于无法洽谈,他已经到别处购买了,好端端的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妈妈开始尝到了不懂普通话的苦头,好强的她有一股不服劲,下决心学说普通话。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也来了劲,纷纷学说普通话。他们跟着广播、电视学,让子女教,碰到困惑就去请教学校的老师,学后用,用中学,他们说普通话的水平慢慢提高,如今与客商谈生意做买卖如鱼得水。

长年跑促销的吴大叔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我以前嗓门大,方言重,就没法跟客户谈生意。学会普通话后,找我谈生意的人多了,成交额也高了,这里面少不了普通话的功劳。”

人人都学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已成了村里人的新时尚。

普通话的由来范文第5篇

《普通话》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素质课程,是训练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实践性课程。由于师资配备和实训设施等诸多限制,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容与能力要求、学习与职业需求脱节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针对普通话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笔者以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仿真教学平台的“普通话课程”教学模式。

一、普通话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校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往往放在专业课的教学上,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认为普通话的学习是多此一举,可有可无。普通话课程在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一门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只开设为期很短的20―30学时的课堂教学。授课班级也是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大合班(人数多时可达一百四、五十人),大合班、课时少等原因致使教师课堂教学难度加大,只能凭教学经验对典型的语音现象进行点评、纠错、规避测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目的,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造成普通话课程教学效果欠佳。

(二)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由于普通话课程教学起步晚,专职教师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所短缺。其中拥有部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的教师不多,甚至有些学校就由大学语文课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高校里普通话教师大多是兼职,这些教师都有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和研究任务,不仅要担任几个大合班的普通话教学,还得承担学生测前辅导、培训工作、测后评测任务,教学任务重、头绪多,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及时辅导与监督。

(三)学生认识不到位

国家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已近30年,实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已20年。但学生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并不高。其一这些学生是在国家大力倡导普通话的大环境中成长的一代,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认为学校开设普通话课程完全多余。其二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就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普通话反正人人会说,说得好也不能体现出相应的优势,所以不愿意学习。他们并未意识到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仅可以提升个人形象,展示个人气质,在今后的就业求职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教学效果不理想

普通话课程的授课时数偏少,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就无法保证实践练习,缺少练习实践,学生的语音错误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口语表达和运用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简单的“教师授、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乏味、单调无趣,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积极性。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仿真平台的普通话课程设计

(一)平台课程设计

仿真平台普通话课程整体设计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学习普通话必须经过“实践-理论-实践”反复训练,达到自如运用普通话的教学目标;真实与虚拟环境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仿真平台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弥补了教师无法及时逐一进行纠错指导的不足;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的原则;普通话课程仿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更新教师的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环境的控制者,由他们创造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应设定适切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体现不同模块知识的目标差异,如语音基础训练时要注重学生语音、声调的正确、流畅;朗读要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领会能力和技巧运用能力等等;在设置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时要能够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普通话表达思维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交际的水平逐步提高。

(三)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应重视过程与发展,以往普通话课程的教学评价往往就是学生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就给学生“定位”,但对学生后续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几乎谈不上促进。在仿真平台模式下最终的学业考试由学生平时成绩、在线自测、交流互动、拓展延伸、模拟考试等5个部分组成,一切以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发展为出发点,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关注思考方法的形成,关注学习过程的参与,关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并在关注中及时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此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仿真平台的构建

“普通话课程”仿真教学模式的核心即通过仿真平台将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等发音要领、普通话水平测试要领、普通话表达等实践操作环节通过视频或动画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原来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全面掌握普通话语音发音要领。因此,仿真平台建设是实施此项教学模式的前提,平台主要包括了教学课件、仿真学习视频、模拟自测习题库、实时交流互动、拓展延伸等几大资源模块。

(一)教学课件

依据《普通话》课程教材为蓝本,将理论知识分解成绪论、声母、韵母、声调、音变、朗读、命题说话等几个基本教学模块。并将每个模块的内容依据知识点进行碎片化、片断化分解,例如朗读的技巧就分解为停顿、重音、语调、语速四个部分;如停顿有语法停顿、强调停顿、结构停顿,将每种停顿类型分别进行讲解,制作成单个知识点讲授课件上传仿真教学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自由选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普通话各模块的理论知识原理;同时教学课件还可供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提高普通话运用能力。

(二)仿真学习视频

主要是根据课程设计模块中普通话发音的重点、难点由授课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录制成若干个知识点微视频。如湘方言区学生大多区分不清前后鼻音,那么老师将发音要领制作成动画发音图示,并录制老师示范发音指导后上传至平台。学生便可根据教师的示范发音视频进行练习、纠音,反复练习最终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

(三)模拟自测习题库

习题库内容多以学生“读”为主,学习完每个模块后,都会有一个小的单元测验,用来检验学生对本模块知识的掌握程度。单元测验主要是由学生根据每部分后的正确读音进行自我诊断,如声母n-l后的练习,学生读完后,点击后面的正确的发音便可针对自己的发音进行错误发音、缺陷发音的纠错。课程结业测试则是依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让学生根据模拟试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前的热身训练。学生进行在线测试并将测试过程录制成单个视频上传至平台。由教师评分后将建议反馈给学生,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语音、用词中的错误,顺利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资格证书。

(四)实时交流互动

依托普通话课程仿真平台的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建立的课程学习讨论群组。由于普通话课程大多是大班上课,教学时数相对较少较集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非常有限,指导学生也多是蜻蜓点水。通过仿真平台上的学习群组,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在这里与同学、老师、甚至是校外的老师、同学们一起进行探讨、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也可为教师的教学提出更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有的北方同学就提出来,自己的声韵都没问题,怎么说的普通话就是不标准呢?湘方言的同学平翘音、鼻边音、前后鼻音到底怎样才能区分清楚?都可以通过平台中的交流群组跟老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及时解决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问题,成为普通话课程课后辅导的有效实施途径。

(五)拓展延伸设计

根据普通话课程特点设置的一个课外拓展模块,学习普通话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听说及运用能力,使学生符合职业领域的岗位要求,提高高职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不能将学习目标仅限于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话发音要领的同时,还能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过程中正确地运用好普通话。例如在这个模块根据每学期选修课程的不专业的学生将来职业岗位的特点,选取一些有针对性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职业拓展练习。如酒店管理专业选取的练习内容主要是类似“欢迎下次光临!”“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等服务用语。针对所有学生选取的主要是求职面试的用语练习,如自我介绍、专业认识等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模块的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普通话运用水平,提高了学生学习普通话课程的兴趣,创设了高效的普通话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