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花钟课文

花钟课文

花钟课文

花钟课文范文第1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三课――《花钟》(板书课题,并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花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字词教学。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

(1)老师检查一下大家字词的预习情况。(自由读、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音,齐读一遍)

(2)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吗?如果有的话,谁来帮助他解答。

②如果没有,老师指出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在全班交流。

③全班齐读。

(3)我们再看看今天的生字

①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音。

②相机解决生字认读出现的问题。(纠正读音、怎么样记住这个字?)

(4)字词大家掌握得很好,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填空)

①《花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不同的( )在不同 ( )开放及开放的原因。

(5)到底什么是花钟?请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

①读一读文中有关语句。

②花圃指的是什么?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就是花钟。(相机解决“花圃”〈出示图片〉“陆续”)

③请同学们与我一起欣赏世界著名的花钟――瑞士日内瓦“花钟”,(出示图片)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三、精读细读,学习首段

1.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及具体开放的时间?

2.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请你把这些花的名字用横线划下来。

(1)学生回答

(2)同学们看一下这种花,(出示“蔷薇”两个字,)读一读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怎么记住呢?(学生说方法),对了,这就是美丽的蔷薇。(出示蔷薇的图片)课文说蔷薇是怎样开放的?

①学生读(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②其他花又是怎样开放的?(学生说,相机出示下面内容)

师:(出示语句)“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午时花开放了;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开花;昙花含笑一现……”我们大家一起齐读好不好?(齐读)

③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句子都是在描写什么?(学生:花的开放),那柏老师想改成这样描写

请你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出示语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开花……”这样改好不好?说一说原因。

(4)同学们,在习作中,我们也应该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同一种说法,作者描写的这些花美吗?你能读出花的美吗?

①配乐指名读

②配乐齐读

(5)这么美的句子,你记在心里了吗?完成填空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七点,( )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 );下午三点,万寿菊(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 )的花瓣;( )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 )……

①谁来填空?

②一起再读一读。同学们读一读作者写时间的词语,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那把“左右”去掉可以吗?

师:从“左右”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四、探究秘密,揭示原因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需要我们小组的帮助,这些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时间不同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吧?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内读一读这一段。

(2)用横线画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什么有关系,并且举例说明。

(3)在小组里交流并合作汇报。

五、主题拓展,落实读写

师:通过课前预习小调查,你们还知道有什么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吗?

(1)学生说搜集到的花的名称及开放时间。

(2)你能说出花是怎样开放的就更棒了。

(3)出示句式填空。

(4)学生说一说。

(5)小练笔:根据老师和学生搜集的资料仿写课文第一自然段花开放的句子。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段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花钟课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人教版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强的学科,人教版的教材相比通用教材,在内容上引进了标准数学实验,这种教学编排更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发现其规律、掌握其知识点,更能提高教师把握教学方法的能力。下文就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的其中一个知识点,通过设定问题情境表现出创新课堂对提升教学质量的意义。

二、人教版教材案例分析

1.教材内容情景设定

一个合唱队共有15名学生,十一放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将此消息通知给这15名学生。教师准备采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计划一分钟通知一名学生。老师提问:请同学们制订一个方案,让老师以最短的时间将消息通知给每位合唱队员。

2.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1)优化教学模式引进小学教学课堂的时间不长,绝大部分老师在此之前较少接触“优化思想”,导致老师对这种教学实验内容感到生疏,难以把握核心知识点,无法制订出有效的教学方案。老师在引领学生找最有效的方案过程中,因对教材意图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讲解过程中会出现知识点复杂、过程累赘的现象。

(2)有些老师则放弃实验教学法,直接将最终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没有意义的,老师采用单方面传播教学,学生并没有在此过程中有任何信息反馈给老师,使人教版中设计的教学实验失去价值。

3.选择优化教学方案

人教版教材呈现集中教学实验方法:第一种方案,教师花15分钟通知每位学生,这种方案耗时最长。第二种方案分组通知。假设分为3组,即:每组5人,老师通知花3分钟三组中的一个人,再由被通知的三人分别花4分钟通知自己小组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总共花7分钟的时间通知到所有人。以此类推,用此方法是否分得组越多就越节省时间呢?假设我们分为8组,老师通知完小组就要花8分钟,很显然违背了上述观点。学生通过分组结果可以看出所示的规律:通知之前,通知到人数0人,连老师在内知道消息人数1人;花费1分钟,通知人数1人,连老师在内知道消息人数2人;花费2分钟,通知人数3人,连老师在内知道消息人数4人,以此类推得出第n分钟,通知人数2n-1,连老师在内知道消息人数2n。

按照这个规律,如果要通知50人,学生可以很容易得出所需最短时间为6分钟。这个打电话的案例实质就是教师和学生履行各自分配的任务,即学生接到消息后传递给下一个同学,不会出现重复通知的情况发生,这样是最节省时间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情景再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含义。

这样的教学实验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历相结合,使学生亲自感受数学逻辑推理的过程,体会数学奥秘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花钟课文范文第3篇

语文老师大概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在山东高密四中任教时,有一年,高一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学生们依靠自学,依靠自己读书,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让老师们感到惊讶又尴尬的是:这两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和写作上的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要略胜一筹。

这件事情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感到汗颜:我们到底在干什么?我们在课堂上的口干舌燥,到底能起什么作用?

二、莫言的启示

无可置疑,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莫言幼时失学在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他反复阅读哥哥用过的《文学》课本,他最初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就是哥哥的那几本《文学》课本培养起来的。莫言曾无奈地说:“语文水平的提高,大量阅读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我们完全可以把语文课教学搞得妙趣盎然。”

然而,现实是:分割的语文课堂,繁杂的语文试题,接踵而至的各类考试评比,让语文支离破碎;老师的意识里,语文课不讲课,就是浪费,从而导致语文没有一个完整的阅读环境。这样看来,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多读几本教材之外的书了,要让他们有阅读的自由,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三、读书引导

怎么引导?从兴趣开始。我制订了一个计划――讲故事。先是老师讲,每节课前5分钟,前十次讲完整的故事,后来讲到高潮处就戛然而止,孩子们意犹未尽,自然会纠缠不放;我顺理成章地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在哪本书里,自己去看。渐渐地,部分孩子开始去借书。开始要讲最有情节的书,如《青铜葵花》――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但命运总是爱捉弄人,在青铜12岁那年,葵花被命运召回她的城市。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青铜和葵花,后来又有缘相见吗?孩子们瞪大眼睛,等着下文,有的甚至跑到办公室来问:青铜和葵花,见面了吗?我告诉他们,书会告诉你们答案。趁机带他们去阅览室借书。有个小朋友借助字典,竟然三天就看完了!下一节课上,这个孩子就成了课前5分钟的主角。

后来,又讲《时代广场的蟋蟀》。蟋蟀柴斯特从没想过离开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可它因贪吃跳进了一个野餐篮,被带到纽约最繁华的地方一一时代广场的地铁站。在这儿遇到了塔克老鼠和亨利猫,柴斯特会受到欺负吗?再后来讲了《稻草人》《三毛从军记》等等。一部分先看书的孩子就成了上课前五分钟的主角了,他们会把前一天我没讲完的故事讲出来,很神气的样子。两个月后,学校的图书室热闹起来了。语文课堂也应该相应地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原来的5分钟讲故事,延长至10分钟,孩子们兴高采烈,课堂里都是故事。我趁热打铁,每周拿出两节课做阅读课,前提是掌握新课的生字词。语文课上讲故事,孩子没有任何任务,不受任何限制,畅所欲言,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语文课,孩子们是数着手指头来盼的;当然,孩子们在故事会上表现出来的兴奋与语言能力,是任何语文课都难以企及的。

四、激发读书成就感

我让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小本子随时做读书笔记,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记下来,可以是美丽的句子,也可以是故事情节,还可以是读书的感受;千万不要强制规定,扫了孩子读书的兴。

花钟课文范文第4篇

:语文课还是表彰会?

(一上《三个小伙伴》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和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同上山来栽树,好不好啊?

生:(齐)好!

师:坏了,三个小伙伴忘记带锄头了,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呢?

生:小猪可以用嘴巴拱土,这样拱出树坑来。

师:(多媒体映示猪拱树坑情景)谁来扮演小猪拱树坑?(边问边拿出小野猪头饰。一学生上台表演,大家笑。)

师:(期待的表情)表演得好不好?

生:(齐)“棒棒棒,你真棒!”

师:树坑挖好了,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生:运肥料。

师:可是口袋没带,怎么办呢?

生:小袋鼠胸前有个口袋。

师:(多媒体映示相应段落,引读)谁来当聪明的小袋鼠呢?(拿出袋鼠头饰。一生表演)

师:同学们,他表演得怎样?

生:(齐)“棒棒棒,你真棒!”

[简评]这节课,教者的教学思路还是清晰的,但是掌声一次又一次地响起,“棒棒棒,你真棒!”充斥课堂,真像是在开表彰会。

:语文课还是才艺表演场?

(二下《台湾的蝴蝶谷》教学片段)

师:来到了蝴蝶谷,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蝴蝶很多。

生:蝴蝶很漂亮。

生:有各种各样的蝴蝶。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这么美的情景呢?

生:第2自然段。

生:第3自然段。

师:“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是真的有人撒花瓣吗?(边问边提一个装有花瓣的小篮子,把花瓣撒出来让学生看)

生:(齐)没有,是蝴蝶在飞。

师:谁愿意当蝴蝶,谁来扮演树林?(教师在排头当大蝴蝶,小蝴蝶跟在后面,师一边飞,一边提醒小蝴蝶穿过树林,一边鼓励其余的学生加入进来。这样,几乎是全班同学一起跟着老师在教室里穿梭……)

[简评]此时此刻,路过教室的人一定以为是老师和学生在做捉迷藏游戏,或者是大家在进行才艺表演呢!

案例:语文课还是在放羊?

(一下《识字8》教学片段)师:“晴天”的“晴”为什么是日字旁呢?

生:因为太阳出来了,天就晴了。

生:因为天气晴不晴跟太阳有关系。

师:谁会用“晴”再扩个词呢?

生:阴晴。生:晴朗。师:看一看今天的天气,谁会用“晴”说一句话呢?

(师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清、请、情、蜻、晴”为什么部首不同。随后教师觉得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够大胆,鼓励学生可以下位自由组合讨论。课堂上顿时热闹了,学生有的移板凳,有的下位找同学组合,有讲话的,有怀着好奇心下位看其他小组如何合作的,有的干脆不参与讨论,做起小动作来。嘈杂、纷乱持续了5、6分钟,教师喊停,开始反馈。)

[简评]这环节,学生与其说是合作讨论了5、6分钟,不如说学生玩了5、6分钟。从反馈的效果来看,小组合作讨论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分析和对策

以上列举的三个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片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闹,教师在课堂中都想体现新课改精神,但结果却造成了课堂的混乱,效果并不理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怎样让语文课不再“感冒”呢?

1.掌声求精见真情。掌声,是一种鼓励,一种赞扬,更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课堂需要掌声,它有利于活跃气氛,鼓励发言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切忌掌声泛滥。在上面《三个小伙伴》的教学片段中,树坑挖好了就要“运肥料”显而易见,还需要“你真棒”那样的齐声褒奖吗?学生表演得好与不好,不应是教者问出来的,学生自发的掌声才有价值。

2.表演求真化难点。语文课堂中的表演,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但教师不能为表演而表演、为求热闹而表演。课堂上的表演一定要以突破难点,或把学生带进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增强对文本的理解作为出发点。上面《台湾的蝴蝶谷》教例,教师示范撒花瓣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同学在找地上的花瓣,课堂从这儿已经开始乱了。蝴蝶在花丛、树林里穿梭,这些学 生是有生活积累的,再说,学生扮演树林、花丛,效果也不理想,只能在一起闹着玩而已。

3.合作求实显成效。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但是小组合作不应盲目,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如上述的《识字8》教学,针对低年级学生自控力的特点,教者完全可以不必浪费5、6分钟的讨论时间。那种答案没有难度却进行组织合作讨论,确实有一种摆花架子之嫌。运用合作探究这种形式也要注意两点:一是教者要合理掌控时间,不能放任自流,毕竟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有限和宝贵的;二是教者课前要悉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充分、合理的预设,才能提高讨论质量。如以上《识字8》,竖心旁是本节课要教学的新部首,教者却没让学生讨论,显然是教材钻研不到位。哪些字是学生讨论就能解决的,哪些是需要教师点拨的,也欠考虑。

花钟课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导入 启动认知 激发求知 丰富联想 引导探究 发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49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良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中导入新课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融于一体,通过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闹钟铃声,然后问:“这是什么声音?”在学生回答后,我再提问:“小朋友们想认识钟表吗?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课件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钟表后,我继续激励学生:“要想与这些钟表交朋友,设计出更漂亮、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仅自然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创设情境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绝佳方式。

二、设计游戏,激发求知

课堂教学中,利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艺术,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学生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教学中设计游戏导入新课,既能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的课堂气氛,又能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做好铺垫。例如,教学“10的分与合”时,我和学生玩扑克牌游戏,先给每组学生发一些扑克牌(数字是1~9),再让学生随意拿出一张扑克牌,我随即用很快的速度也拿出一张牌和学生的牌组成10,而且我每次都能拿对。学生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急切地想探究其中的奥秘。于是,我说道:“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会知道其中的原因了。”……这样在欢乐的气氛中,我轻松地引出了教学的课题,学生也很快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三、利用故事,丰富联想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和故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熊兄弟俩到森林找食物,开始时找到4个苹果,兄弟俩每人分得2个。后来又找到了2个苹果,兄弟俩每人分得1个。最后只找到一个苹果,这时兄弟俩傻眼了,该怎样分呢?”……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马上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四、比赛竞争,引导探究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鼓励学生,使他们进入新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教学“乘法的简便运算”时,我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两组题:第一组题,25×32、125×24、99×99;第二组题,25×4×8、125×8×3、99×100-99×1。然后让男生做第一组题,女生做第二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当我宣布女生做得又对又快时,男生不服气地说:“第二组题的数能口算,第一组题的数不能口算,不公平。”我及时抓住契机进行引导:“你们想不想把第一组题变成能口算的题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题的速算。”……如此的导入,能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中的奥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合作竞争的习惯。

五、设置悬念,发展思维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经常以悬念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教学“第几”时,我提出问题:“今天我们班举行花卉展,有粉红的、淡绿的、黄色的、紫色的花,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盆花,但我只知道,从左向右数,是第六盆,从右向左数是第五盆。你知道共有多少盆花吗?”这时学生由疑问产生了好奇,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我指出:“等你们学习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生不太注意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高血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腔镜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