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面对困难的作文

面对困难的作文

面对困难的作文

面对困难的作文范文第1篇

任何一个有意识的动物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人类就更不用说了,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也不例外。小时候,老师经常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是事实,如果害怕困难一昧退缩就连战胜困难的机会都没有了,可是如果你坚强的去挑战困难就有可能战胜困难。

虽然说坚强的去挑战就有可能战胜困难,但也不是绝对能够战胜的。至少到现在我还是这么认为的。困难有那么可怕吗?毕竟困难是给予人无助的,可不可怕在于自身认为它可不可怕。

我上了初中后就感觉学习跟不上步骤,听课时都是听个半懂。接下来迎接的就是月考,我考的很差。听课听不懂我会很焦急,作业做不出来我会很焦急。我正想着放弃时一封信传到我手上——是一直有跟我通信的笔友,她诉说着她学习上的困难、烦恼,不停的抱怨着......可是她的同学们认真的学习,出色的成绩她很不甘心。我猛然想到,初中才开始我现在就认输岂不是太早了,现在输了就什么都做不到了,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于是我捏紧拳头下决心要恶补......虽然效果不是很大,但是我期中考的成绩明显提高(但是有严重偏科的现象)。

困难其实在放弃的人眼里很可怕,但是如果握紧拳头再次加油的话,相信就算没有战胜困难,不放弃的人也是胜者。

面对困难的作文范文第2篇

乡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在一次特殊的机缘下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成长。在十二岁那年,青铜一家苦心抚养的葵花又被命运在极度抵触中唤回城市,而青铜却只能在芦苇荡中期盼着葵花的回归,在这极度的期待中,青铜甚至能够开口说话了……

人们面对磨难时的反应往往大相径庭,而这本书却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失去亲人,无家可归,三月蝗灾,哪一个不是磨难?也许我们根本无法、也无处体会,但是只凭想象,也足够触目惊心了。但是有谁放弃呢?没有!无论怎么悲伤,时间也不会因此停止流动,生活也还在继续。是徘徊、恍惚,还是忘却一切,从新开始,就当作是一场洗礼,青铜和葵花不是也一样挺过来了吗?既然木已成舟,过去已经无可换回,不如现在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从磨难中找到新的机遇。

青铜葵花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无数不可避免的天灾人祸:当汶川的强震震碎了几代人的梦,震惊了世界时;当东南亚的惊涛骇浪席卷海岛,让猝不及防的人们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时;当阿尔卑斯山的雪崩把人们的欢笑与记忆深埋在万年积雪下时……我有什么理由不放下安闲享乐的心情,直面灾难呢?

面对困难的作文范文第3篇

钟声响了十下,使我从书中唤醒。回想着感人的《海伦.凯勒》,思绪的潮水在心中翻腾......

是命运的捉弄,使她在一场高烧中再也看不见美丽的世界,听不到悦耳的声音了。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造就了她的一生,她那渴求知识的精神早已超越了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感动了无数人。她,就是海伦.凯勒.

我轻轻地合上书,感慨万分,回想起我平时怨天尤人,因为陷入失败的深渊而恐惧,突然体会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幸福的。

面对困难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资助工作 创新

[作者简介]魏俊玲(1972- ),女,河北阜城人,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刘佳(1984-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科技大学校立科研基金资助课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L20124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48-0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特别是近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快速增长,目前已有300多万人,在各高校学生群体的平均比例高达2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反贫困”任务艰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当代经济形势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探索更加有效的资助途径,建立科学、系统、长效的资助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北省部分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证分析,针对目前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以及这些现状对学生身心所带来的影响,从学生的基本生活、学习、思想及心理健康的角度,在不断完善认定工作的同时,结合我国“奖、贷、助、补、减、免”资助手段,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和精神“双贫”问题,进而在培养健康、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实现我国经济资助效益的最大化。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现状,笔者选取了河北省部分本科高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高校当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手段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家访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共收回986份,其中有效问卷969份;实地走访贫困家庭35户,电话家访贫困家庭70户。通过此次调研,笔者深入了解了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源呈现多样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以务农为生,且家中子女较多,收入来源单一且微薄。调查显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务农的占69.72%,拿工资的占16.06%,个体经营占8.45%,其他占5.77%。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也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多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有40%的学生属于突发性经济困难。此外,即使出生在城市家庭的孩子,也可能因为父母下岗而难以按期缴纳学费。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精神“双贫”问题。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相当节约,月平均生活费支出不超过400元,在生活费、医疗费用等方面远远低于普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常常陷入经济窘迫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拮据和学业压力,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现出力不从心、气馁、无奈的状态,甚至还有严重的自卑感,逐渐形成自我封闭、退缩或抑郁的性格特征。通过调研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对自身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都不高,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普通同学低,36%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愿意与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交往,46%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与同学相处中怕被同学歧视。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不足

1.国家方面。国家政策难以满足高校助学工作的发展需求。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其内涵和判断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这使得部分学生及家长趁机“争困”。其次,社会作为教育投资的最大受益者,有责任为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奉献力量,然而在现实中,国家却未针对高校的助困工作对社会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使得一部分本有经济能力的群体刻意逃避社会责任或怠慢承担此类义务。因此,国家有必要通过税收等政策来鼓励社会各类群体支持高校的助困工作。

2.社会方面。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认识程度不够,彼此缺乏信任。一方面,一些社会资助的不合理分配,引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的质疑。例如一些社会团体在对高校进行资助工作时,明确界定受助学生的生源地、学习成绩、班级职务等条件,给学生资助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不完善及借贷学生的“伪诚信”,挫伤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在调研走访中,很多家庭反映,生源地贷款非常难办,许多贫困家庭几经周折也办不下来,主要因为助学贷款是一种长期的无担保信用贷款,面对学生毕业后欠款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很多银行不愿承担此业务,导致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丧失了受助机会。

3.学校方面。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资助体系的功能认识不足。目前有些高校虽然认识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帮助和思想教育极为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出台有效措施,仅仅依靠文件要求来发送助学金,使得很多真正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帮助。此外,一些高校仅仅看重助学金的物质扶持功能,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育人功能,在资助的制度设计和操作步骤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导致资助体系的一些应有功能缺失,造成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和惰。

4.学生方面。在现行的资助体系中,许多资助手段都具有无偿资,这使得部分学生重权利而轻义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争困”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为达到资助目的,甚至由家长出面,笼络家庭所在地相关人员出具虚假三级证明,以争取受助资格。还有个别学生将“贫困”作为资本,依靠不劳而获,将贫困归罪于社会不公。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研究

1.树立资助工作的创新理念。物质资助是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经济资助,是一种单纯的外在资助行为,以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物质生活方面暂时摆脱经济压力。教育工作者应更关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资助,大力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工作,既要体现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生活照顾,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个体,进行优化配置,树立以经济支持、能力支持、理想信念支持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资助理念。

2.完善资助工作的有效措施。(1)拓宽资助资金的来源。建立以国家、社会、高校为主体的多渠道资助体系。首先,国家应该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政策,使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奖、贷学金制度。其次,要充分动员公司企业、民营机构等社会力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税收政策上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捐助。最后,作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直接帮助者,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健全资困助学工作机构,把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与助困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多赢。(2)确定助学贷款的主体地位。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来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其最大特点是提供给学生的资金量大,能够满足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的绝大部分要求。高校应主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把这项工作引导到有利于学生生活和学习、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高校自身发展的方向上来。此外,通过建立和完善贷款学生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及信用评估机制,降低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保证其健康、有序和长远发展。(3)加强勤工助学工作,规范管理。一方面,学校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要以“有利于培养学生”为准则,加强对勤工助学各岗位、各人员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勤工助学学生档案,实行对上岗学生的管理和监督。(4)发挥奖、助学金的激励作用。近年来,国家陆续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制度,前者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者则资助特别困难的学生。虽然奖、助学金在整个资助体系中所占比重不大,但由于其独特的资质和实用价值,它们仍是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有益补充。因此,在奖、助学金的设置上,要积极发挥 “奖励前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制定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标准。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开展各项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全面的评定体系,将定性与定量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定性的指标可以确定学生是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定量的指标则可以在不同的学生之中比较困难程度。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学生的月支出金额、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确定为定量指标,将家庭基本生活状况、学生日常消费水平等因素确定为定性指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则属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此外,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认定体系与民主评议相结合,才能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资助,实现资助工作的最大价值。(6)实现“助困”与“育人”的有效结合。一方面,高校要努力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在人文关怀体系,促使外在资助内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在精神动力,形成外部救助与内在关怀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关怀,通过心理咨询与心理档案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具备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必须将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懂得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此外,还可以建立诚信档案,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实现资助工作的最大效益。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如何创新和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高校的不断探索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燕.完善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以川北医学院为个案[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4&CurRec=1&recid=&filename=1011232969.nh&dbname=CMFDLAST2012&dbcode=CM

FD&pr=&urlid=&yx=&v=MDA5MTFLcHB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

UcldNMUZyQ1VSTG1lWmVSc0Z5N2xWYnpOVkYyNkg3RzdITmo=,2011-04-01.

[2]纪尚革,赵磊.西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及资助体系探讨[J].内江科技,2008(5).

[3]李东阳.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研究[D/OL].http:///kns/detail/detail.aspx?QueryID=8&CurRec=2&recid=&FileName=2007121054.nh&

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2007-06-01.

[4]唐雪梅,张小红.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分析及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5]王海云.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5&recid=&filename=2009016255.nh&dbname=

面对困难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庭困难大学生 助学 育人 校园文化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家庭困难学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偏远地区、中西部地区,有的是地域经济发展原因,有的是家庭突然变故而引起的经济困难。1998年,当年中国高校招生收费全面并轨,免费上大学成为历史。次年5月,国家教育部宣布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这直接带来了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大规模增加。

一、在不断完善助学体系过程中深化“助学”内涵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贫困大学生,相继出台了“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等政策。现在,贫困大学生“读书难”问题已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在学生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健康的成长、成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学生资助体系在不断的健全。由此可见,助学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使他们在大学的生活得到保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008年9月,新学年开始,厦门大学针对助学方面的工作做了一个大的调整,要求每年开学初对各类助学项目实行有序的申请和发放,根据各个同学的申请情况进行审核和发放,有利于合理分配助学金,保证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获得较大数额的助学金;与此同时,校方要求家庭困难同学主动登陆学校助学系统进行申请,此种做法对于改变一部分家庭困难学生以往等、靠、要的心态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也有很大的作用。学生的积极主动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也存在自觉发挥与被动服从、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的特点。由于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羞于申请助学金,现在校方转变助学金发放模式,某些时候学生可能要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被动去“主动申请”,但这种眼前的暂时的被动是为了更长久的主动,没有这种暂时的被动则长久的主动就得不到保证。另外尽管学生要发挥“多方面的主动性”,但也并非“所有的主动性都是我们所期望的”。只有那些正当的适合程度的主动性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此高校在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同时应给与及时的方向性指导,使家庭困难学生的“主动性”朝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方面发展。

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和干预。辅导员是和学生走得最近的一批基层教师。在大一阶段,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信息由心理咨询中心反馈给相关辅导员,有利于具有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关注“特殊学生”的情况。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高校辅导员也可了解到哪些同学是由于家庭困难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都会对困难学生进行网上家庭困难认证和通过评议小组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审核,通过对各年级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集体的和个别的隐形、显性教育和引导,包括消费观引导,感恩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感及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能力等。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掌握好时机是很重要的,在每学年开学初,配合家庭困难认证和奖助学金的申请和发放,着力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指导教育,效果较为显著。

二、“显性助学”与“隐性育人”相结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的突破点

校园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从组织在课程中的科学知识、思想观点到校园中的物质环境、组织制度、文体活动、生活方式、校风学风、都包括在校园文化这一概念中。它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知情意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和谐校园”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从大学新生一入学开始在进行助学工作的同时,各部门配合进行全方位的同步工作建立跟踪式的助学工作,此项将大大有利于家庭困难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及毕业后的顺利工作。隐性教育方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可以避免直接、显著的德育教育可能导致的逆反心理。隐性教育具有真正的“诱导”特性。隐性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德育教育中贯穿隐性教育,德育过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联系的断裂。主要原因之一是道德认知与情感之间没有建立起码的联系,而道德认知与情感之间的联系的建立除了要在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上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改变之外,还必须根据隐性课程所具有的隐蔽性、整体性、易接受性和持久性特点,在德育教育中,特别是思想道德课程中进行隐性的教育。

2.隐性教育需要广大教师和部分同学的参与。学生平时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是和广大的任课老师在一起,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以自身的道德和学识力量影响学生,在教师的权威示范作用中,教师自身的道德状况是至关重要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方面,因此,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之外,再通过课余时间或上课过程中进行隐性教育,以期达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育目的。一方面应引导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在学习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平时的日常生活对身边的同学产生积极影响。普通同学因为相互之间在心理上的认同,更容易相互之间模仿和接受暗示,家庭困难学生的活动大部分都是和同学在一起的,通过发挥学生干部的传、帮、带的作用,可以使困难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关心和尊重,对于树立他们的信心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全校学生中将近30%家庭困难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和就业问题应引起关注。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学校的各级教师员工在平时工作较忙的情况下,投入特定的时间帮助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学校在各种学习和活动中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定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更为主动地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才能在各方面提高他们的能力。高校在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时候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勤工助学岗位上提高能力和自信。正确认识勤工助学岗位,不仅为困难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家庭困难进行为人处事、工作态度的指导和教育。就业前景的不明朗也使家庭困难学生产生了较大精神压力。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能力培训,提高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是新型助学体系要实现的新目标。由此,高校应关注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情况的反馈。

三、升华助学目标,开创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

1.积极倡导和着力进行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且加强科学管理,通过高校政工干部开设相关选修课包括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引导和渗透;高校政工干部以院系学生工作组为单位,形成课题小组,开设课程。转变德育教育的理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中,如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消费观引导时就可通过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或讲座,在课程中渗透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方式、消费技巧技能,避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消费观念超前和消费实力滞后的畸形消费观。在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方向引导和方法策略指导,在一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被动。但从根本上说,这不仅不是压制,相反,它是一种激发,激发起一种较好的主动性,激发出一种长期的、有益于校园文化发展的主动性。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以师生为主体的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活动对于活跃校园学术气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调整学生智能结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通过活动不仅能增强困难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成才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而且也为广大大学生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大学生扩大交往,创造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机会。充分正确认识学生活动对困难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把开展学生活动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来抓,并且把这项任务纳入到学校的计划之中,逐步建立专任教师以平等一员参加学生社团并指导学生活动的制度,发挥教师在社团中的指导、引导作用,提高社团开展工作的质量。学校应制定有关政策,从经费、场地上鼓励学生社团发展壮大,并促进更多的困难大学生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

3.大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建立好以勤工助学活动为重点的实践文化。高校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是高校面向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通过勤工助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困难大学生就学和完成学业,还能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大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已成为社会对高校提出的必要要求。

4.大力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课堂的延续,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宿舍在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中可以作为隐性教育的新载体,困难大学生从某种角度看,他们更需要班级同学在宿舍里的支持和关心。学生呆在宿舍里的时间一般要比呆在课堂里的长;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休息的场所,这里的活动远比课堂上丰富得多;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是他们表露真实思想,相互影响最大的地方;寝室是同学们深度接触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群体,是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最真实、彻底的地方。因此宿舍的思想交流、碰撞,对困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良好的上进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平等、合作的竞争观念。

高校助学工作的任务定位为“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成才”,成才过程中许多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助学部门所能够独立承担的,需要学校相关领导全局把握,各部门通力配合,做好高校的助学工作。助学工作的内涵决定助学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减轻或解决经济问题,而是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该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冀生.现代大学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M].2002.

[2]黄婧.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6,(05).

[3]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4]杨爱民.“资助”与“育人”结合构建新型助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5.

[5]蒋肖波,倪再羊.“构建和谐校园”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陈强,严志谷.略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相关期刊更多

北京民俗论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民俗博物馆

中国纺织经济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

健康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