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北京芳草地小学

北京芳草地小学

北京芳草地小学

北京芳草地小学范文第1篇

芳草地国际学校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以地命名。“芳草”一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承载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渴求。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办学特色被首都乃至世界所认识、认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逐渐形成了首都的一个教育品牌。近年来,学校深入挖掘“芳草”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内核,以“芳草教育”命名自己的教育品牌。“芳草教育”代表着根植沃土、底蕴深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无私奉献、自信乐群,开放包容、和谐共进。“芳草教育”以“易知易行、和而不同”为基本理念,以国际化、规范化、信息化、集团化为外显特征,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为育人目标,努力让“芳草教育”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的典范、中国国际教育的品牌。

芳草地国际学校坐落于朝阳区芳草地。据史料记载,该地区正式采用“芳草地”之名,始于民国年间。《北平地名典》认为:此地芳草茂盛,所以称之为芳草地。1956年,在这里为外交部的职工子弟开办了一所小学,以地命名,叫“芳草地小学”。这就是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

建校同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把自己的第一个儿子送来北京,交给,从此揭开了芳草地小学接收外籍学生入学的历史,使学校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展涉外教育的学校。

建立国际部,国际教育在艰难中起步、发展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迅速增多。为了解决各国驻京外交官员的子女就学问题,总理指示,要在北京建立一所国际小学。芳草地小学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使命,从此芳草地小学的大门朝世界敞开。1973年3月,在外交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芳草地小学设立外国班,承担起规模招收外籍学生的任务。

规模接收外籍学生,在中国教育史上可以说是第一次。一个全新的课题摆在了“芳草地人”的面前。学校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国际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急缺外事工作的干部。鉴于学校担负的特殊任务,在市区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所需教师均从各区优质中学选调。经过精挑细选,全市、全区优秀教师被以调令的形式,选调到芳草地小学。各科精英教师汇聚芳草,为芳草地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外国孩子听不懂中文,不会说中国话,而给外国孩子上课的老师,除了外语教师,大多数不懂外语。几经摸索,学校形成共识,即 “芳草地小学要凸显‘以我为主’的原则,外国班以汉语为母语作为教学语言,同用中国教材,同操中国语言”。这一原则为芳草国际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期国内的外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这些问题解决后,学校深入研究国际教育方式方法,寻找最适合我国国情和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教学内容。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学校在汉语和英语这两门学科的学习中,根据学生语言的程度进行分班,实行年级内、学校内走班制教学。在班级设置上,根据测试情况,首先以学生的数学程度为标准来确定学生的行政班级,即学生的数学程度是哪一年级的水平,就把学生编入这个年级的班中。学生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除了汉语和英语这两门语言学科之外,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所有的学校、班级活动,都以数学行政班为一个集体来进行。在课表的编排上,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是完全一致的,即如果这节课一年级1班是汉语课,那么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所有的1班就都是汉语课,这样的课表设置为实行学校内走班制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艰苦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更多的外籍孩子投入到“芳草”的怀抱,迄今为止,先后已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以及港澳台同胞子女在此就读过。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2000年以来,学校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为推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发展为七址八部,实施集约式管理。各个校区如何更好地凸显国际化特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我们深谙中西文化的立足点是不同的:中国文化以家为单位,突出淡雅中庸,西方文化以人为单位,讲究个性凸现,中间冲突显而易见。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我们坚持开放的眼光,拥抱全球最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以践行国际理解教育为突破口,实施国际化教育。

在多年国际化办学的基础上,学校从2005年开始吸纳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理念,与学校人文教育传统相融合,以《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研究》为课题,全面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

在实施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清晰的操作思路:在文化理解中学会共同生活,在共同生活中享受成长快乐。围绕这一思路,我们探索出了“四结合”的有效途径。

第一,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课堂学习有机结合——为有效学习而教。国际理解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主要借助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得以落实。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从学科视角对世界所做的理解和把握,呈现出一幅独特的世界图景,个体通过学习不同学科逐渐形成具有个体认知特点的世界拼图。我们通过以内容为切入点、以过程为切入点、以方法为切入点、以关系为切入点四种方式,因时制宜,因境制宜,因人制宜,找到适当的教育施力点。

第二,国际理解教育与开发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为文化理解而学。作为一所国际学校,外籍学生约占学校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为了让中外学生能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基本技能,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开发了以“国际理解”价值观为核心的系列校本课程,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第三,国际理解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会共同生活。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和家长中存在的差异性文化资源,紧密结合时事,遵循“理解需要接触”的原则开展了时事教育、节日主题、饮食文化、体育文化、国粹交流等活动。几年来,一些活动不仅成为品牌,而且还进一步实现了品牌活动的常规化、系列化。此外,学校成立了几十个学生社团,包括管乐团、民乐团、棒球队、篮球队、独轮车队、测向组、文学社、京剧社等,为孩子提供深度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发展创造个性的机会。通过学生间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帮助学生形成世界公民的意识。

第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在行动中研究。经过多年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学校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而且也对国际理解教育进行了理性思考。近几年,学校还多次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层次的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扩大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群体和受益群,为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师资的培养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创造了条件。

2007年,北京市教育学会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分会在芳草地国际学校成立,研究分会将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和理性思考推向了更高水平。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了学生国际理解的认知与交往能力,形成了教师学术研究团队,丰富了办学理念,推进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整体构建国际化背景下的芳草地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如何评价学校的办学特色?关键看育人,而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着力点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从西方教育史来看,人们把课程看作是教育运行的通道、跑道。我们认为,这个看法至今仍然是科学的,反映了课程的真谛。所以学校特色最终应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同样的课程内容,同样的实施方式,很难讲培养的学生会有什么不同。

众所周知,中国的学生崇尚读书、热爱集体、学习刻苦、理解水平高、逻辑思维强,但在知识面、视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在适应性、独立性、个性特点等方面,往往不占优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程设置、实施欠科学是原因之一。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作为一所承担国际教育任务的学校,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我们坚持开放的眼光,拥抱全球最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整体构建课程体系。

在芳草地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中,课程建设历经变革,不断创新。2000年以来,学校借课程改革契机,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要特色,整体推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全面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十二五”,学校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大课程改革实验成果,有效梳理几十年课程建设经验,进一步明晰育人目标,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国际理解课程校本实践为主要思路,借鉴PYP课程理念,用 “整合”和“拓展”的思想,构建科学与人文结合、中西文化结合、课内外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体现文化融合且充满活力的芳草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有如下特点:

1. 突出育人导向

学校提出要以促进文化理解和儿童健全人格为目的, 践行国际理解,提升生命质量,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这样的学生应该热爱祖国、友好中国;应该尊重包容、友好世界;应该自信乐群、充满活力;应该会学善用、充满好奇。课程构建以目标为导向,整体研究课程设置,把国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变为学校可操作的、体现学校发展特质的课程,突出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尊重文化差异,通过回归生活,扩展视野,夯实学生的做人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切实通过课程实施达到育人目的。

2. 突出整合思想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是我校课改的基本思想,“整合”也成为我校课程建构的重要指导思想。首先是学科整合:我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类课程整合到6大学科领域,即道德、语言、数学、科学、健康、艺术;6大主题探索,即芳草地我们共同的家园、我爱北京我爱中国、我的祖国家乡在这里、我去过或想去的国家或地区、童眼看世界童心绘未来、善待地球共享地球中。其次是资源整合:学科资源整合,突出学科关联,以主题方式,开展跨学科学习;学校、社区、社会资源的整合,实现社区、社会资源教学化;人力资源的整合,学校或教师不再是独立的工作者,学生、家长、学科专家、社会贤达都成为合作者与利益相关者。最后是学习方式整合: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学生特点来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如常规教学与虚拟班级的结合、网络学习与社会实践及书本学习的结合,学习方式多样且具实效。

3. 突出实践探究

自主探究课程设计突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和实践,在努力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在课堂中贯彻自主探究的理念,另一方面立足于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变被动为主动,自主获得知识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学校努力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时空,根据主题探究的需要,开发和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4. 突出国际化特色

学校自建校起,国际化就是“芳草教育”的神圣使命。我们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落实教育国际化,把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教育追求与教育探索体现和渗透到学校办学实际中,同时还必须使本民族文化主动辐射出去,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当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汇聚到芳草地,带来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外国孩子对中国文化的渴求,中国孩子对外国文化的向往,都是课程开发的良好资源。我们开发以“地球”为主题的研究性课程,通过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现代信息素养,拓宽国际视野,促进每个芳草学生形成“热爱祖国、友好世界”“自信乐群、充满好奇”“善学乐思、充满活力”的特点。

“芳草教育”国际化一路走来,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曾给予学校高度的评价:“芳草地小学自成立之日起就同外交部有着亲密的关系,并发展成为一所特殊的国际校园。三十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数千名各国学生已经把芳草地这个美丽的名字传到了世界各地。学校的这项特殊的工作也为祖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北京芳草地小学范文第2篇

1932年,梅兰芳来北京演出,齐白石观看完他的演出,佩服得五体投地。恰巧,梅兰芳一直想向齐白石学画,通过熟人向齐白石说了想法。齐白石听说后,立即安排时间见梅兰芳。

这年9月的一天,齐白石来到了北京庐草园梅宅。二人握手坐定后,齐白石关切地问到:“听说你最近习画很用功,看过你的画,尤其是最近画的佛像,比以前进步了。”梅兰芳不好意思,忙答道:“对于绘画,我是门外汉,笨人一个,虽然拜过很多老师,但都画不好。我喜欢您老的草虫、游鱼、虾米,就像活的一样,但比活的更美。今天我诚心请您老一画,我在旁边学习学习,看看您的笔下功夫,我这就替您磨墨。”说罢,梅兰芳起身捧出文房四宝,在书桌上磨起墨来。齐白石像个孩童似地打趣道:“让你这名角给我磨墨,山人委实不敢当。不过,我给你画虫草,你回头唱一段给我听,怎么样?”

“那现成。”梅兰芳不假思索道:“一会儿我的琴师来了,我准唱。”待磨好墨后,他又铺开上乘宣纸。齐白石颔首含笑,挽上衣袖,从笔筒里挑出两只画笔,蘸了一些墨,凝神默想片刻。突然,他俯下笔。须臾间,一个毫发毕现、蠢蠢欲动的小虫便跃然纸上。齐白石下笔极快且准确,梅兰芳但见“惜墨如金”的齐白石在画成鱼鸟虫草后,笔池里的水始终是清的。

琴师到了,梅兰芳唱了一段《贵妃醉酒》。又一次,梅兰芳再三邀请师翁到缀玉轩作画,想让师翁亲自面教。齐白石欣然前往。见面后,梅兰芳要求观看作草虫图,齐白石答应了。梅兰芳连忙磨墨理纸。齐白石画完两幅草虫图后,作诗一首相赠:“飞尘十丈暗燕京,缀玉轩中气独清。难得善才看作画,殷勤磨就墨三升。”梅兰芳捧诗吟诵,敬礼谢师。从此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梅兰芳尊称齐白石为“老师”。

不久,在一位“大官家”的家宴上,二人同被邀请,赴宴那天,齐白石不慎丢了帖子,他身穿深褐色布袍,虽洗得整洁干净,但已发白陈旧。如此装束在满屋达官显贵的绫罗绸缎间,实在不起眼。加上他又一时没找着相熟之人,只能独坐一隅。偏偏门子不识相,走上前又盘问了几句。齐白石大窘,悔不该来。这时梅兰芳进来见到了孤零零的老人,独自坐在一边,忙甩开众人,快步走上前,恭恭敬敬地唤道:“老师。”然后,亲自搀扶着他,走上前排。大家一阵诧异,窃窃私语:“这个怪老头是谁?”

梅兰芳将头一摇,自豪地答道:“这是名画家齐白石,也是我的老师。”

北京芳草地小学范文第3篇

芳草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旨在经过课内外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综合性和挑战性、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与协调发展。芳草地国际学校日坛校区一年级课改组紧扣芳草地国际学校课程的六大主题,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进行了有益尝试,带领学生依据数学学科本质,紧贴“古老的北京”,共同研究北京著名的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中的规律与风俗中窗花的对称、北京小吃中的搭配规律等,以此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在节假日中,教师、家长与学生大手拉小手,行走于北京古老的胡同中,走街串巷,寻访北京古建筑;在班综课上,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畅谈与古老北京相关的学科知识;在数学嘉年华课上,学生通过教师引领解读建筑中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古老北京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在数学嘉年华汇报课上,学生们踊跃发言。他们和父母一起去了天坛、日坛、南锣鼓巷等地,通过实地考察、记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古老北京,并制作了精美的PPT和学习单。关于建筑,学生们找到的规律有很多,比如,牌楼的设计一般是高低错落,一高一低;屋檐是凹凸有致,一凹一凸;亭台楼阁的装饰颜色是有规律的;故宫每个建筑房檐上的神兽,根据房子住的人的不同,神兽的数量也不同,有的是11个,有的是9个,有的是7个,皇帝住的地方是最多的,是11个,神兽越多,代表建筑级别越高;天坛的高度、台阶和门钉都和数字9有关系等。一个小姑娘还惊喜地发现:故宫长廊里每个宫灯间的距离是按照“18步13步18步13步……”的规律排列的。我立刻引导全班学生再到北京其它地方走一走,看看用步测的方法还可以发现哪些规律。另外,很多学生都经常去学校旁边的日坛公园玩,他们在那里也找到了很多的规律……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着、寻找着,增强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锻炼了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形成了质疑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之后,我鼓励学生与父母一起制作老北京古建筑模型。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也学习到了对称性和数字的规律,进一步把数学与文化、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自己的兴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认识自己美丽的故乡――北京,学生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最大欣喜莫过于学生的变化。我和学生们在多彩的数学世界里,与“古老的北京”相识相知,一起探索建筑里的大秘密。通过数学嘉年华课,我也越来越热爱综合实践课程。今后,我还要进行学科内、学科间、超学科的多项整合,使数学课程在实施层面超越学科,走向促进素质整体提升的、以数学为核心的整合课程,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样态。学生在丰富的、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教师也要成为“专才”和“通才”的结合体,成长为综合型教师。

北京芳草地小学范文第4篇

我叫刘爱琴,1979年生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缨塘乡学坪村。我5岁时,父亲落实了下乡知识青年返城的政策回到益阳市,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一起来到益阳定居。后来,父亲从造纸厂下岗了,就在街口摆水果摊养家糊口。我们姐妹的户口随妈妈,上学时要缴纳高昂的学费和借读费,一家人生活艰难。

我外公家世代行医,是侗族有名的民间医生。外婆在世时,把祖传的湘西秘方──烧烫伤特效中草药传授给了我妈妈,妈妈又将此秘方传授给了我。1997年7月,我从益阳地区卫校医师班毕业后,在益阳市铁铺岭开了一个专治烧伤的门诊。为了提高医术,我还远赴外地向名师学习,同时参加了湖南师大医学院的函授课程学习。

在开诊所期间,我接诊了好些重度烧伤病人,大多治愈了,对有些家庭困难的,我不仅不收费,还曾冒着酷热上街为他们募捐,经我治愈的病人其中有宁乡县流沙河镇瓦子坪乡辉煌村青树组王望红18%二度烧伤的儿子王冠(0731-87510387),沅江市茶盘洲镇幸福五队的尹炳奎(0737-2337099)……开业14年来,我赢得了病人的高度赞美。

2005年,我考取了湖南师大医学院脱产本科。正当我踌躇满志准备考烧伤专业研究生时,2006年2月28日,我被益阳市人民医院确诊患上了肾病综合征。随后,男友的离去,病魔的摧残,使我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此后几年,我耗去了医药费十多万元,还拖成了尿毒症,2009年9月15日,我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作了血型配型检查,专家建议我尽快做换肾手术,否则生命堪忧。肾源、手术费和后期治疗费将近30万元。现在,我们全家租住着一所破旧小屋,年迈的父亲不顾年老力衰和高血压的危险,上山为我挖药材;身患糖尿病的妈妈到处打听偏方,每天熬药给我喝;姐姐和妹妹也在努力打工挣钱为我治病。

我的心好痛。虽然我是医生,多年来,习惯了鼓励病人坚强与病魔抗争,尽量减免他们的医药费,可是,现在自己被病魔笼罩,却束手无策。

现在,我全身浮肿,脊背痛得直不起,尿血,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我经常一人偷偷哭泣,我从来没有想到这样巨大的灾难会发生在我身上。我真的很无助,我真的不想这样年轻就永别我挚爱的烧烫伤中草药。如果我能活下来,我会用我的医学知识回报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此,我满含眼泪恳请社会各界好心人奉献爱心帮助我。就是1元钱的恩惠我也会牢记在心。滴水之恩,我定会涌泉相报的!祝好人一生平安!

求援人:刘爱琴0737-43010314208917

邮政账号:605610002200111917

通联: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铁铺岭社区31号邮编:413000

20岁小保姆:我的人生好累

我是四川人,舅妈在北京,她家请的小保姆是位藏族女孩,名叫赵淑芳。不久前,我到舅妈家去玩,了解到了这个花季女孩的沉重人生。

1989年出生的赵淑芳老家在西部贫困山区,上有姐下有弟,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没能送她去学校,她天天跑到教室窗外,拼命地偷听老师讲课。10岁时,父母拗不过哭闹的小芳,将她送进了学校大门。她像拽住救命稻草般的把握着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用每学期前3名的优异成绩回报父母。

好容易到了五年级,家里所有亲戚都坚决反对小芳继续上学,因为同时供养姐弟三人上学,她的父母已无力支撑下去。还有人劝她去城里学美容。在小芳的苦苦恳求下,父母让她坚持读到了小学毕业。就在这年,她的姐姐赵淑英顺利考上了高中,妈妈生病入院,靠四处借贷才完成了手术。小芳不得不彻底与校园告别了。2006年,北京某家政公司到小芳所在家乡招工,17岁的小芳带着对亲人的爱来到了北京这座美丽的都市,成为一名保姆,每月工资1200元,要交100给公司。这些钱,她一分也舍不得用,而是如数寄给家里。2007年,她的姐姐考上西南民族学院,小芳每月的工资就直接寄给姐姐。

小芳也有自己的梦想:准备边打工边读卫校,将来回家乡当一名护士。她在料理完家务和带好小孩之余,总是捧着一本厚厚的医学书在看。可是2008年,小芳的妈妈又遭遇车祸骨折。家里四处借钱动手术,债至今也没能还完。小芳的梦想不得不暂时放下。更要命的是,2009年,小芳17岁的弟弟赵志鹏患了重度尿毒症。

从老家看望弟弟回到北京,小芳眼里添了一层痛,更添了一层茫然。得知她弟弟买药需要四千元钱时,我发动姐姐周围的邻居们为小芳捐款,大伙平时都非常喜欢小芳,闻讯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小芳对别人的帮助满怀感恩之心。2009年夏,我离开北京返回四川的家,小芳执意要与我合影留念。我走的那天,小芳送我到地铁站,轻轻对我说:“阿姨,我会到四川来看你的。我现在无法还你的情,以后……”说着,眼睛就红红的了。时至今日,小芳红红的眼睛还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现在,小芳的弟弟住在医院,费用之高超出了一个仅靠4亩地为生的家庭的想象,每周的透析靠银行贷款还不够,她父母身体不好,年纪也大了,不能外出打工,全家就只靠小芳的微薄工资。小芳告诉我,她想为弟弟捐肾,正在请求医生给她做配型化验。

作为旁观者,我深为小芳的善良大义感动,希望借《爱》刊的平台,让天下好心人能帮帮这个苦命的女孩。因小芳没有手机和银行卡,现提供她姐姐的联系方式。

通联:赵淑英

银行卡:622848 0460504004512(农行)

电话:1306009337115109447090

北京芳草地小学范文第5篇

芳草课程基于教育方针、基于核心素养、基于国际化特色,运用忠实、整合、拓展、创生策略,以“道德、语言、数学、科技与创新、健康、艺术”为基础学科领域,以“我爱芳草地、可爱的故乡、美丽的中国、多彩的世界、我想去那里、唯一的地球”为探索研究主题,整体构建芳草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芳草课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特别是健康身心素养、友好交往素养、自主学习素养、信息素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基于核心育人目标的芳草课程

1.“一个目标”为核心

芳草地国际学校在梳理自身办学历史、办学特点、优势与挑战的基础上,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理论和国际理解教育思想,进行多层次调研,在原来的“培养世界小公民、友谊小使者”的目标基础上,明确把“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作为育人目标,并进行如下解读:热爱中国,关爱世界;自信乐群,充满活力;会学善用,充满好奇。

2.“一个主题”为引领

梳理、展示学校的课程成果,不仅可以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芳草课程在区域内扩大影响力,芳草地国际学校学术部一直以“集团化背景下芳草课程实施有效性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从实际发生到实际获得”为引领,每个月进一个校区,结合校区实际及课程特色进行有的放矢的推进。一年中,学术部联合集团各个部门,多次召开了大型研讨会。主题包括“教育改革‘更多获得感’―走进芳草地国际学校”“构建具有生长力的课堂,从实际发生到实际获得”“让每一个孩子自信地站在众人面前―从实际发生到实际获得”“从实际发生到实际获得―促师生共同成长”“重拾历史文化记忆,探索跨学科综合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建设”等

全校教师广泛参与研讨会,并达成如下共识:由10%到100%―由表象到本质―源于生活、基于学科、回归生活―通过学科,学会学习;通过学科,获得更好地生活;由课程到课堂课业―知行课堂(每节课都是带班育人课、每节课都是思维发展课,每节课都是语言训练课;思维、表达、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能力、方法);由非常态到常态―有观点、能自圆其说、有典型案例支撑。

二、芳草课程的两种走向

1.分科教学与学科整合的关系

分科课程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是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二是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科人才的培养;三是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学科整合课程,意在整合各学科知识,以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与分化,彰显知识、技能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及其价值。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把握学科其本质,又要兼顾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六大领域是以学科本质为主导,而六大主题则是以学科整合为基点。

2.从校本课程到本校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本校课程强调具体化,注重实践,追求情境化、特殊化,将一般的课程规定层层具体化,具体体现国家精神与地方课程要求,最终化为学校层面具体的课程产品,并置身于师生教与学互动的第一现场,体现出学校有效处理国家、地方课程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与行动方式,反映出学校对学校以外各级课程要求的执行、调试与创生。

芳草地国际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主要思路,将所有的课程变为本校课程。每个班级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课程,每个教师都可能会主动开发课程。

三、课程、课堂、课业的关系

芳草课程是整体建构,“以育人目标为核心,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思路,借鉴和吸取国际公认的IB课程中的PYP课程先进理念,整体构建体现‘中西融合’‘科学与人文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结’的国际化芳草课程体系”。

以育人目标“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为核心,以“道德、语言、数学、科技与创新、健康、艺术”为基础学科领域,在此基础上,基于学校特色,整合已有课程研究成果,确定地球探索研究主题,共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我爱芳草地”“可爱的故乡”“美丽的中国”“多彩的世界”“我想去那里”“唯一的地球”。

用“课程设计”指导“学科设计”。课程体系的形成,必须贯彻到各个学科中,方能让课程思想落地。学校在六大领域学科进行了“学科课程纲要”“领域标准”“学科知识树”的设计,统一了教师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增强目标性和实施的自觉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知行课堂的研究。

用评价推动执行课堂研究,新出台的评价表贯彻着芳草课程的“课堂基本观点”:聚焦学思知行,基于四个清晰,提升学科素养,实现个性发展。提出了每一门学科,每一个课堂都应践行的三个标准:每节课都是带班育人课,每节课都是语言发展课,每节课都是思维训练课。三个“每节课”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全部的教学实践中,思维、表达、实践,更是将常态课堂教学直指向学科本质和育人。

课堂的改变决定课业的改变。课程建设、课堂研究,促进了课业的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业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成为大家的共识。

如何让课改形式下的作业落地生根,让学生真正获得?芳草地国际学校就课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础性作业重基础、少而精,学校管理统一,保证底线,拓展性作业重综合、巧而活。管理粗、放,师生细创。形成“课程―课堂―课业”工作一条龙。学校努力用课程的理念武装全体任课教师,坚持“用理念引领”“用育人目标引领”,用“典型课例引领”的原则,研究课堂教学,提出建设知行课堂,进行课业研究,形成课程实施“一条龙”,保证了课程思想的硬着陆。

四、芳草课程的建构策略

1.忠实策略

忠实于国家课程。课程内容结构严谨;课程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较强;课程内容的呈现和排列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整合策略

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生活世界的多样性是我校实施整合策略的基本依据。整合策略指向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为人生奠基;指向还原学生生活世界,把与人的交往、与自然的接触、融入社会等,同样作为学习的内容,丰富学习生活;指向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

3.拓展策略

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重在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重在学科本质、精神的理解,同时努力实现社会资源教学化,为学生发展、学科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

4.创生策略

穿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实践中,凸显依托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特点: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实践学习相结合;虚拟班级与行政班级相结合;教师、学生、家长及其利益相关者共同开发学习资源,结成学习共同体;教与学的时间、空间、课程、主题等具有高度互动性、可选择性。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构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基于育人目标的课程建设”“从实际发生到实际获得”“中国立场、国际视野”……五年来,芳草地国际学校举办了几十场市区级课程研讨会,多项成果被评为市区教育教学成果奖。芳草课程的实施,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为“芳草教育”品牌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草绿缛而年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芳草师生愿继续做一棵棵安静的小草,以其自信自励、坚韧包容、开放大气,在首都教育的舞台上展示着基础教育者的风采,不断提升教育品质,描绘“芳草碧连天”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