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范文第1篇

记得从小就听过一首歌曲《我想有个家》。家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只要它温暖它就是家。每个人对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家是依靠,是责任。可对于有些人来说家却只是休息的地方。

在小时候,家的味道对我来说是幸福。自己只要上好学,其余的一切都是父母搞定。用父母的话来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时对于我来讲,家就是自己委屈时倾诉的地方。考试成绩不好,考试得奖,这道题不会做。通通都会回到家里给父母或笑或哭的倾诉一番。也不管父母烦不烦,有没有在用心听。那时记得自己只会撒娇,只要在外面受了委屈到家了里就哭哭闹闹。然后就是父母的包容和溺爱。

渐渐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幼稚。这时家的味道对我来说是叛逆。自己很皮,且任性。那时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样喜欢看书,老师家访。每次我都是让父亲训斥的对象。自己也因此经常闷闷不乐。总觉得家是一种束缚,不想回家。不想听父母整天喋喋不休的指责。可当自己离开父母,住校时。那时才感觉到家是怀念的味道。刚离开家时,觉得自己终于解放,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终于可以自由自在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可是没过几天就觉得原来父母默默无闻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住校后没有了母亲每天做的可口饭菜,没有母亲为我准备换洗的衣服,没有母亲晚上啰嗦的叮嘱——盖好被子。也没有了慈父的批评。更没有了家的温暖。陌生的同学,陌生的环境。

当自己参加工作后,家对于我来说依旧是幸福的味道。因在离家不远处上班,所以每天都可以吃到母亲亲手烧制的饭菜。当时父亲就是我领导,平日里看着挺和蔼的父亲,在工作时却让我一点也感觉不到他在家里的那份和蔼。对我的工作要求相当严格,别人没做到的我就要做到。为此没少回家给母亲告状。当母亲为我讨公道弟弟为我辩护时。那时的家是融洽的味道。是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味道。

转眼到了自己出嫁的年龄。那刻的家对于我来讲是留恋的味道。记得出嫁那天,二伯对我说:“吃了这碗面条,你就出门了,你就是别人家的人了。”那时对我来说,我很懵懂。这还是我家呀?怎么会是……?心里咯噔一下,仿佛要失去什么一样。当姐姐们送我出门那刻,我望着父母心里很难受。父亲对我说:“你将有你自己的家,高兴点。要孝敬公婆。”母亲对我说:“开心点,我女儿今天的妆真漂亮,记得要常回家看看。”边说母亲就哭了。我当时不明白,不就是出嫁吗?这还是我的家,为什么会难过呢?可当所有人送我到门口,然后让我把筷子(老家的讲究)扔到门后面时,我要跨出门时,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哭了。当时二妈说,不许回头。给前看,上车,千万不要回头看。当我坐上喜车,我听了陪嫁人的话。为了父母开心不要回头。可谁又能知道,当时我是多么留恋,多么想留下来。多想回头看看自己的父母还有没有在哭……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让我对家有了更近一步的感悟。

刚结婚时自己的家对于我来讲是不习惯的味道。陌生的家庭坏境,陌生的饮食。虽然婆婆对我很好,可是总觉得没有自己家好。习惯与母亲烧菜的口味,习惯与母亲的指责。可是到了这个家更多的却是赞诩。明明自己有时错了可婆婆还是千般理解。习惯着我的所有习惯。我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不习惯。那时的家对我而言是生疏的味道。

当自己有了儿子,这时的家对于我来讲更多的是理解,宽容的味道。那个小家伙给家带来了新的生机。一家几口人都围着他转。这时我才体会到母亲和婆婆的不容易。常言道:要想知母恩,除非儿女怀中抱。这时的我已经收起了年少时的那份幼稚。默默的学会也知道了这才是我现在的家。

家的味道范文第2篇

空气中有一种味道。细细的嗅着,深深的吸着,有晚春依依不舍的无奈的颓废,也有雨雾流淌过大漠后沾惹上一缕风沙的娇弱无力的灰败,也有树枝那柔柔的指尖缠绵的一抹绿散发的青涩,偶尔一辆汽车急驰而过,带起的水雾间弥漫着尾气的肆意。我离开公路,进入了延伸向泥火山的那条寂静的小路。尽管路途有些泥泞。

撑一把小伞,穿着登山鞋,就这样,没有目的的向泥火山缓缓走去。

我不是很想登山,只是想在雨中漫步的时候,疏泄心底的那份寂寞。

斜雨如丝,拂过脸颊,拭去了残留在眼中那抹因为孤单而积蓄的浓浓的憔悴。

雨中的空气清新。嗅过后在胸中辗转着,驱散了心底的忧郁,我振作了起来,开始欣赏身边和前方的景色,寻找可以感动的刹那。

防洪渠的这条道路上人很少,远远的瞅着,只有我一个人慵懒的缓行在路中。

南边的山坡远处是陵园,看不见那些拱形的墓群,只有环绕的那道小树林紧紧的拉扯着,阻挡风雨对先人的侵袭。

满山坡爬满了绿色,就那样,宛如浴中的少女,烟雨中只能远远的看着,心底却想象着雨雾散尽。我只是欣赏而已。

春雨总是如初恋的少女般,极尽缠绵娇柔,一会儿浓烈,一会儿细雨淡淡。

来到山脚下,看见那片低矮的民房间居然有一缕炊烟袅袅娜娜的揉进烟雨中,点缀着雨丝的青和小树的绿。

轻轻的敲敲门,门开后一位小女孩看看我询问着:“有什么事情吗?”

“哦,没有,只是看见雨大了,我想躲躲雨,可以吗?”

女孩沉默着,我拿出工作证:“我是在炼油厂上班的,今天想上山看看,不巧雨大了。”

女孩侧身让我进去了。

这是一种进去就是厨房和饭厅的房间格局,墙边的炉子上烧着开水,炉膛里燃烧着一些木块和焦炭。

在这里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这种烧柴的炉子了,我很好奇。

也许是木柴潮湿的缘故,烟囱可以见到白烟弥漫。我没有询问原因,只是低低的嗅着久违的这种炊烟的味道。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放学回家后,就是点炉子烧柴火,如今都烙印在记忆中了。空气中掺杂了一丝木柴陈旧的味道,但是很好闻,我猛猛的吸了一口,在肺中循环一圈后,如猛吸了一口烟一般,轻轻的吐出。

这是“家”的味道。

如今现代化电器充斥着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早已经忘记了生活中还有很多“家”的味道,已经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透过窗户看见外边的雨点好像小了,我对女孩说:“打扰了,我走了。”

继续登山。

站在山顶上,雨雾依然迷漫着。

风,拂乱发丝,从脖间钻入怀中,略带寒气和潮湿。

我坐在石台上,点燃一支烟,大口的吸着,缓缓吐出,烟与雨交织着,心底的忧郁随之淡淡的雾化。

当眼前的景色渐渐清晰时,雨停了。

家的味道范文第3篇

眼下正是蔬菜旺长的季节,看着父亲又拿着袋子准备下地,就跟着父亲一起去菜园看看。放眼望去,从东到西,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浓浓的绿色,好养眼!青翠欲滴的上海青,鲜嫩透亮的生菜,玉树临风的蒜苗,浓绿肥嫩的油麦菜,刚刚冒出嫩芽的玉米菜。。。春天的绿色已成为我们心中最亮丽的风景,看着都是一种舒服的感觉。

跟父亲一边剜菜,一边聊天,父亲很喜欢跟我聊天,总会把跟母亲之间的点点滴滴告诉我,甚至还会小小的告母亲一状,说母亲有时候太较真,固执,爱操心。这些年来,我真的明白,七十多岁的老父亲为了母亲付出了最大的精力,当母亲孩子一样的疼着,爱着,吃什么买什么,穿什么买什么,父亲的话说,一个月三四千块钱,吃得起,穿得起,母亲的话说:只要能够得着,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你爸也会摘给我!母亲说这些话的时候,一脸的幸福!对于母亲,父亲是娇惯的,可是每当轮到他自己,却是一分一毫的吝啬了。

母亲虽然七十多岁了,牙口不是太好,却一直喜欢吃菜馍,两张薄薄的烙馍摊上新鲜的蔬菜,在平底锅里三翻两翻就成了。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太好,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多品类繁多的青菜,能吃上一顿菜馍也算是件很开心的事了。隔段时间,母亲就会去野地里挖一些野菜回来,洗干净了,撒上盐,再滴几滴只有过年才能闻到的芝麻油,和一盆面,看着小小的擀面杖上下飞舞着推开白白的面团,一会的功夫就成了一张薄薄的饼,然后摊一些菜在里面,再烙一张盖上去,放在锅里。不一会厨房里就飘起了诱人的清香,于是我跟弟弟就会眼巴巴的瞪着准备出锅的菜馍,母亲就会笑着说:小馋猫,有你们吃的。当那松软可口的菜馍进入口中,那滋味,现在想想还是那么的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可是现在生病在床的母亲再也无力拿起小小的擀面杖了,每次回去,我都会赶时间给母亲烙几个菜馍,看着母亲津津有味的吃着,就会想起小时候我的样子。。。因为不能常常在他们身边,弟弟们也离得远,所以每次母亲想吃菜馍的时候,父亲总会央求左邻右舍,时间长了也觉得不好意思。

在跟父亲剜菜的时候,聊着天,父亲突然兴高采烈的说:惠,知道吗?我学会烙菜馍了!一次比一次烙的好,圆圆的了!你妈还说很好吃的。嗯?停住了双手,看着一身朴素衣装的父亲,再看看他一脸的喜悦,我的眼睛湿润了,七十六岁的老父亲临老却学会了烙菜馍!为了母亲他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为了母亲,他是做到老学到老。。。

家的味道范文第4篇

不管是生食还是烧菜,“高、长、脆、甜”的山东大葱,都不可或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生大葱蘸面酱卷饼,是家中的常食,如今更是走上宴席的一道名吃菜。不过,说起山东的名吃来,大葱不过是最寻常的一道。事实上,在齐鲁名吃的版图上,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彩纷呈,足以让你大快朵颐,流连忘返。

青岛海鲜

上世纪30年代,梁实秋先生寓居青岛。对青岛的大葱和青岛极具特色的海鲜青岛的海鲜情有独钟。他说,像蚶、蛤、牡蛎、虾、蟹以及各种鱼类应有尽有。西施舌不但味鲜,名字也起得妙,不过一定要不惜工本,除去不大雅观的部分,专取其洁白细嫩的一块小肉,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否则就近于唐突西施了。以清汤氽煮为上,不宜油煎爆炒。顺兴楼最善烹制此味,远在闽浙一带的餐馆以上。我曾在大雅沟菜市场以六元市得鲥鱼一尾,长二尺半有奇,小口细鳞,似才出水不久,归而斩成几段,阖家饱食数餐,其味之腴美,从未曾有。菜蔬方面隽品亦多。蒲菜是自古以来的美味,诗经所说“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蒲的嫩芽极细致清脆。

一日,有客从远道来,止于寒舍,惟索烙饼大葱,他非所欲。乃如命以大葱进,切成段段,如甘蔗状,堆满大大一盘。客食之尽,谓乃平生未有之满足。

青岛一带的白菜远销上海,短粗肥壮而质地细嫩。一般人称之为山东白菜。古人所称道的“春韭秋菘”,菘就是这大白菜。白菜各地皆有,种类不一,以山东白菜为最佳。

德州扒鸡

全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德州扒鸡始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经过几代扒鸡艺人艰辛的努力,已由地方名产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华美食,被誉为“神州一奇”、“中华第一鸡”。公元1702年,康熙大帝南巡至德州,品尝到了德州扒鸡,龙颜大悦,从那时起,德州扒鸡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乾隆年间,德州扒鸡艺人被召进皇宫御膳房,专待帝后、百官。

地道的德州扒鸡需要出炉后趁热吃,捏住腿骨轻轻一抖,骨肉立马分离,吃起来鲜嫩松软,清香不腻,会让你胃口大开。

聊城呱嗒

聊城呱嗒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是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馅料有肉类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制作时,先用烫面和呆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的馅料,两端捏实,轧成矩形,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适口,加之有馅有面,备受群众欢迎。

呱嗒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极受欢迎。单县羊肉汤

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单县羊肉汤,选用的单县东南大沙河两岸的“捶羯”、“蒙羊”等青山羊肉,其特点是: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

单县羊肉汤制作精细,在用肉、烧煮、配料、加工、器皿等方面均十分讲究。羊肉汤的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愈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峰窝汤、三孔桥汤、羊杂汤等,达72种之多。

泰山三美

“三美”指白菜、豆腐、水。泰山白菜,又叫“城白菜”,因为颜色光洁,白中透出淡黄,酷似象牙颜色,又称“象牙白”。体大,心实,清脆。豆腐是指泰山南麓唐庄、黄家庄一带出产的豆腐。做豆腐的豆子须精选当年产黄豆,碾碎去豆皮,用纯净井水泡糁,用小石磨推沫,用泰山水成浆,经过多道工序的细心制作。其特点是无苦味,无涩味,细嫩如玉似脂。水,是泰山上的泉水,清冽甘淳,是酿酒烹茗的上乘之水,无杂质,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

“泰山三美”是一道清淡风味菜,所以品尝“泰山三美”须有气定神闲之心境,方能品出其鲜香之精妙。

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仁为原料,以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俗称“瓜拉叶子烧饼”。烧饼有咸、甜两味,甜的香甜可口,久食不厌;咸的开人食欲,令人不忍释手。若细分,有甜、五香、奶油、海鲜、麻辣、新鲜蔬菜等多个系列品种。蔬菜系列产品新鲜蔬菜含量20%,营养丰富,口味纯正。

周村烧饼还具有不油污、久藏不变色不变味、易携带等特点,不管是旅游还是馈赠亲友,都是佳品。

金蒙红烧兔子头

自古蒙阴人有养殖肉兔的传统,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使蒙山兔头美名远扬。这种小吃选用3~4个月龄肉食兔子头和10余种蒙山纯天然中药材,经过10余种工序烧制而成。其特点是,口味麻辣咸鲜、肉味独特、色泽诱人,且具有滋补养颜,健脑明目之功效。

红烧兔头吃法讲究:兔头上桌先掰开,先吃舌头后吃腮,稍后再食黑眼圈,最后兔脑挖出来。

博山酥锅

博山酥锅是一种传统的时令、节令菜肴。传说是清朝初年颜神镇一位叫苏小妹的妇女创始,故菜名为“苏锅”。又因此菜肴用醋较多,以肉鱼骨剌酥烂为主要特征,遂改名为“酥锅菜”。制作酥锅一般要放几十种材料,主料有白菜、藕、海带、冻豆腐、排骨、猪蹄、鸡、鱼、肉等,调料有醋、糖、黄酒、酱油、葱、姜、盐等。酥锅材料的摆放也相当讲究,一般用白菜铺锅底,肉类、海带、藕等放在中间,盖锅前最上面再覆盖豆腐及白菜。制做时先用急火烧开,后用文火烧至骨刺酥烂为止,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或者更长。

酥锅口感酸甜适宜,醇香滑爽,回味无穷!

烟台焖子

家的味道范文第5篇

家里的味道有香有臭,奶奶养鸡的鸡屎味和爸爸放臭屁屁的味道,都是不太好闻,如果加上妈妈的香水味,变成了一种很难形容的怪味道,这也是我家的独一无二,别人家保证闻不到的啦!

有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家里只剩我和保姆,那是一种“自由”的味道,真是太爽了。但是,晚上我一个人睡觉,很怕阿飘来找我,一种“孤孤单单”的可怕味道,我实在怕怕。

我们家开?条店,有熬煮的高汤味、红葱头的香气、油油香香的味道充满在好多来品尝美食的客人之间,那也是只有我家才可以闻到的“醍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