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第1篇

一、********年工作总体情况

********年,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成********年度****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个省级、****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全面启动********年度****个省级、****个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一是********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今年以来,****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重点开展了公厕改造、污水处理、道路建设、绿化提升、停车场建设、亮化、交通信号灯设置、农贸市场整治等治脏治乱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个省、市中心村围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卫生改厕、污水处理、沟塘河渠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方面开展建设提升工作。**月下旬,市美丽乡村办组成两个验收组,对各县(市、区)********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考核验收,验收全部合格。二是********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根据年度工作任务,我市加强工作谋划,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持续发力,******个省、市中心村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完成了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群众动员和环境整治“三清四拆”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等工程建设进度,目前工作进度已超过总体建设任务的****%以上。三是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整治和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中心村脏乱差状况根本改观,环境面貌换然一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明显加强。今年以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共计清理垃圾****余万吨,改厕**.**万户,新建公厕******座,新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个,修建道路******公里,河塘沟渠清淤******口,增加绿化****万平方米,安装路灯**万余盏,新建文化广场******个。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月**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大会,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专项行动”之一,市美丽乡村办结合**实际,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方案。**月**日,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安排年度重点工作,审议了********年度市级中心村建设名单和********年度市本级财政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安排意见。**月****日市领导小组召开美丽乡村建设专题调度会,通报分析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意见。会后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函告形式,将市级督查发现的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清单发各县(市、区)书记和县长。由市领导带队赴重点县区进行调研和现场督查,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月****日,市领导小组在**召开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现场推进会,进一步调度部署,压实工作责任。为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力度,今年我市继续组织开展了市级领导联系、市直有关单位和重点企业结对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从****个省级中心村中,选择****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中心村(其中贫困村****个),按**名市级领导联系,**个市直、驻宜单位或重点企业进行结对帮扶。

二是抓好规划和项目管理。通过招投标,委托规划编制单位编制了《**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布点规划》,全市共布点中心村********个,到********年规划实施中心村********个。各县(市、区)聘请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完成了********年度各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在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的同时,各县(市、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行全程项目化管理,严格按规划落实项目,实行“先批后建”和“财政专项资金随着项目走”原则申报和核定中心村建设项目,各中心村严格按批准的项目进行施工。

三是强化工作督查。认真落实月督查、季调度工作机制,市美丽乡村办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情况开展现场工作督查。督查以暗访为主,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直接深入集镇村组、田间地头,以“解剖麻雀”方式,现场梳理发现存在问题,盯紧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交办责任单位,“点对点”地发出督查通报和整改建议,要求限时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结果。对年度申报建设的中心村逐一现场审核、实地把关,落实县级择优初评、市级审核把关责任,确保中心村建设既符合布点规划要求,又符合群众意愿、贴近基层实际。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逐年增长原则,市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万元,比********年增加********万元,增幅达到****%。市级专项资金坚持以市级中心村建设为重点、以定额奖补为标准、以考核验收结果为导向,采取因素法分配,一次及时拨付到位。资金安排注重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补助额度适当向贫困村倾斜。突出资金使用重点,重点开展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制定出台资金监管的具体办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日常督查监管。各县(市、区)也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放力度,据统计今年各县(市、区)县级财政资金投入总计**.**亿元,整合涉农资金**.**亿元,社会投入**.**亿元,农民自筹**亿元,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亿元。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经济、深化村庄整治,弘扬文明活力、强化基层基础为目标,以开展“环境提升行动、创业增收行动、农村文明行动、农房改造行动、组织服务行动”为抓手,努力建设一批滨海美丽乡村示范点。

二、总体目标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18个村的地理位置、优势产业、现有资源等实际情况,以点连线,连线成面,以特色村开发、中心村建设等为契机,采取环境整治、村庄改造、项目创建等手段,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实

现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

三、工作原则

1、分村实施:根据18个村的产业特点和现有资源,统筹安排,整合资源,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分期、分批、分阶段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扬长避短,取得成效。

2、考评合理:充分考虑美丽乡村建设的综合水平,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对建设结果进行考评,实行以奖代补。

3、主体明确:以行政村为实施主体,通过教育宣传等强化村民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来,从而推动集体的发展。

四、具体内容

(一)着力推进环境提升行动

1、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将村庄环境整治覆盖到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环境整治重点要整理村庄的“八乱”,即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积极开展改路、改水、改厕。务必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以及落实“村收集、镇运输、市填埋”的垃圾清运保洁制度。建立和健全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和保障卫生专项经费投入。按照“双清”行动工作要求,全面清理农村河道,全面整治农村突出环境卫生。(责任部门:城建)

奖补办法:按镇农村环境卫生考核办法,评出前5名工作先进村,经镇审核同意后,按先后顺序分别给予6万、5万、4万、3万、2万的补助。

2、倡导生态殡葬文化。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群众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制止乱葬乱埋现象,保护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推行生态葬法,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管理规范的要求,逐步推进公益性墓地建设,倡导生态殡葬文化。(责任部门:武装)

奖补办法:对新建造公墓地,且按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良好,且没有发生乱葬乱埋现象的,给予一定补助。

(二)着力推进创业增收行动

1、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市里确定的建设广告牌、建设标准厂房、购建经营性物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包型资源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等7种2013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扶持政策,鼓励各村积极申报以上项目,经镇可行性审核同意后,优先推荐列入下一年度市扶贫项目库。对于各村民生项目,鼓励通过“一事一议”专项补助等方式向上级争取补助,在综合考虑项目规模资金使用、建设进度等情况下,镇财政可给予一定额度补助。(责任部门:农业)

奖补办法:(1)按上年度年报为基数,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剔除补助收入后达到2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10万以上,并且能确保持久稳定增长的,奖励1万元;(2)除经济薄弱村以外的其它村,经营性收入比上年度增长50%以上的,奖励1.5万元。

2、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品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要用足用好裘村农田、山林和劳动力资源,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大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顺应人们日益增长的针对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农业传统特色生产方式的体验,兴办开心农场、绿色农场、家庭农场。着力提升主导农业产业和新兴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水蜜桃、有机稻米、弥猴桃、优质茶叶、铁皮枫斗、石斑鱼等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现代职业农民等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引进良种、良法,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扶持农民购销队伍和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改建镇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责任部门:农业)

奖补办法: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在市级补助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镇级补助。

(三)着力推进农村文明行动

1、深入开展“美丽家园”示范村创建工作。突出以农户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户积极投身改造家园、建设家园的实际行动,建设以“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屋内整洁,门前三包;诚信创业,共同致富;文化繁荣,卫生达标;体系完整,长效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家园”示范村创建工作。创建村要求有70%以上的农户参与“美丽家园”示范户的建设。(责任部门:宣传)

奖补办法:根据镇“美丽家园”考评细则,确定一定数量的镇“美丽家园”示范村,并给予不低于1万元奖励。

2、大力推进特色村创建。因村制宜,结合各村的人文历史、现有资源、村落布局及优势产业,可申请创建历史文化型特色村、产业集聚型特色村、主体开发型特色村。各村向镇提出申请,经镇同意后实施建设。(责任部门:新农办)

奖补办法:创建特色村的,优先向市里进行申报,经考核验收后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作一定奖励。

(四)着力推进农房改造行动

1、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根据镇总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聚的原则,有条件的村可申请实施旧村改造、梳理式改造等,控制单家独院,推广多层公寓,以多户联排为补充,引导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适度集中居住改变,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责任部门:新农办)

2、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加快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治理,加强土地要素保障,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优化用地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促进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

在符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可申请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经市镇同意后,可申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

实施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行政村需妥善安置拆迁户。该行政村同时实施旧村改造或梳理式改造的,拆迁户可选择在本村建新区安置,亦可选择到镇农居小区购房。(责任部门:新农办、城建)

3、推进农村环境美化水平。建设完善农村供电网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结合农村电气化建设,根据村庄经济条件和群众意愿,可在村庄主要街道适当设置照明路灯,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不断改善村庄亮化条件。对村庄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进行清理整治,可适当进行外立面改造,达到整体美观和谐。在村庄内适当设置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在醒目位置喷涂或绘制张贴倡导文明新风的宣传画和墙面画,达到美化家园的效果。建设休闲广场,安装健身设施,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使村庄人居环境达到“八化”标准,即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和服务强化。深入开展“三改一拆”3年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农村规划建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责任部门:新农办、城建)

奖补办法:由各村根据自身实际申报旧村改造、梳理式改造、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年底根据村庄面貌变化程度、项目投资总量、实施效果等情况进行项目验收,并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五)着力推进组织服务行动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监会等组织机构健全,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村干部能认真践行创业履职承诺;严格遵守《村干部履职行为规范》规定的“十个严禁、三十九个不得”,无干部违纪违规行为;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认真执行农村“四项制度”、“五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制度,定期公开村务、财务、党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到位;全面推行党员“底线管理四分法”,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十项制度”,党员活动正常开展,党员日常性的教育管理帮扶机制健全;专职村干部认真遵守工作考勤、去向告知、集中亮相等制度,不擅离岗位,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深入开展“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活动,围绕中心工作定期组织党员参加支援服务和义务劳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责任部门:组织)

奖补办法:以上工作要求通过行政村主要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贯彻落实。

2、加快推进标准型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具体建设标准为: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职责明确,确保每天都有专(兼)职代办员在岗提供全程为民服务;便民服务中心机构挂牌规范醒目,服务场所面积50平方米以上,大厅内设有“一站式”服务柜台和统一的窗口指示牌,电脑、传真、打印机等办公设施配备齐全,办公场所整洁卫生;服务大厅悬挂窗口办事流程图,内部各项管理服务制度规范并上墙公告,印有服务小册子并公布服务热线电话;对受理办理的事项能及时、如实登记,台帐资料齐全、无遗漏;工作人员在服务中态度热情、诚恳待人,不“吃、拿、卡、要”,不乱收费,无群众投诉。(责任部门:组织、民政)

奖补办法:符合以上全部条件的达标村,年底经验收合格,给予1万元奖励。

3、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法制健全、治安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村级综治工作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农村社区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做好不稳定因素信息的上报沟通,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部门:综治)

奖补办法:以上工作要求通过行政村主要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贯彻落实。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农办,由新农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主要承担组织协调、工作指导、督察考核等职责。各村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计划,积极申报。

(二)加强监督,立体考核

各责任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要制定各项行动的考评细则,跟进指导督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底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通过以奖代补、考核评审等的形式对各行政村予以奖励和补助。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第3篇

2、我乡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低,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不同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如何引导培育具有统筹全乡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企业?促进农旅深度结合,带动各村“一村一品”蓬勃发展,为已经出租土地的农户提供就业岗位。

3、石坑崆峰禁止游客进入后,我乡旅游发展遇到较大瓶颈,缺乏吸引力强的新的、条件成熟的景点。旅游也仅是传统的“赏乡村景、吃乡村饭、住乡村屋”的单一观光体验模式,如何向多元化的乡村度假与农业休闲转变,带动本乡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

4、我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村民对美丽乡村的性质、目标、范围、组织关系认识模糊,参与意识不强,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等情况,如何准确找到群众在参与美丽乡村“观望”的症结,在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又维护群众权益与利益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关于赴浙江学习考察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市财政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和部分涉农企业代表,先后考察了湖州德清县莫干山特色小镇、安吉县横山坞村、高家堂村,杭州桐庐县荻浦村、环溪村,金华义乌市青岩刘村,舟山市新建社区等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情况。通过现场参观、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座谈等方式,学习考察浙江的先进思路、运行模式和创新方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浙江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2003年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和整治,浙江全省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重点整治村庄“脏、乱、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示范村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目标;整治村达到“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全省大部分村庄得到了基本整治,农村局部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二阶段:从2008年至2010年,以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不断扩大整治范围,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绝大多数村庄得到有效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

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今,以“四美三宜两园”为核心内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升级版,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明确从内涵上推进“四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三宜”(宜居、宜业、宜游)和“两园”(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乐园),整个浙江农村面貌逐步发生了质的变化。

截至2017年底,浙江积极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现已培育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2个,打造特色风景线300多条、特色精品村2500多个、美丽庭院43万多个,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600多个。通过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出了浙江美丽乡村的“全景画卷”。

二、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浙江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在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为内涵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一)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桐庐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按照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邀请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和浙江省美院设计了“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着力打造“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整个规划建设中,既体现了个性设计,又保证了总体协调。每个村都能根据山水走势和流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少有联排成栋房屋,使自然景观与村落建设浑然一体,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二)完善环境整治。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村湾的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剩菜剩饭、农作物秸杆等)和不可堆肥垃圾(塑料、玻璃、泡沫等)分类存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便于倒查监督),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

(三)注重文化传承。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充分利用现存文物古迹。如荻浦村充分利用村庄历史悠久,各种文物资源较多的优势,大打历史文物资源品牌,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部级历史文化名村。二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让游客感受到亲切的乡土气息,仿佛回到几十年前的农村。除了利山村整村拆旧建新外,很少有大拆大建的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巷、古桥、古居以及祠堂、石坊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还尽可能保留了几十年前农民居住的土砖房、石头房,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 

(四)加强产业培育。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德清县现有农家乐、洋家乐等民宿350多家,其中以莫干山镇发展 “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达到72家,床位750余张,其中创造了一张床税收达10万余元的奇迹,成为德清县旅游的品牌,推动了区域旅游向高端、生态、精致、特色方向发展。横山坞村抓住与塘浦工业园区相连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当地区位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文化休闲”为主调的中国美丽乡村展示馆、高式熊艺术馆、横山坞雕塑园、山水灵峰·田园熊出没乐园为特色的休闲产业布局,引进的灵峰精品酒店、闲逸谷休闲度假区、雷露营房车宿营地等九大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新建社区依托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通过精心设计,深度挖掘自然美,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的新实践,通过“文化+”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渔村,实现休闲、旅游、文化、采风等元素联片发展。这两个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仅自己有实力建设美丽家园,而且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五)打造农村电商。被李克强总理称为“中国网店第一村”的义乌市青岩刘村,依托“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货源优势,在旧村改造的过程中抢抓机遇,充分盘活利用闲置的房产、店铺等资产,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形成大众创新、全民创富的格局。吸引千余家电商企业在这里聚集,并形成服务商、网商、线下网货中心等多渠道共生共赢的新农村生态。据介绍,目前全村共有网店4000多家,年销售额60亿元,日均出票12万单,从业人员3万多人。青岩刘村党建实行组织共建、先锋共创、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网络共治的“五共”工作法,以党建带动群建,营造更加浓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三、启示与思考

去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创新实施“三乡工程”,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打造了一批市民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兴乡的示范样板,取得了较好成效。对照外地先进经验,我市仍有较多的不足和短板,突出表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分类管理等滞后,“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有效挖掘和保护利用,村湾建设容易造成“千村一面”,农村乡愁特色不鲜明;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投资农业的各类要素动力不足,农民致富增收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就近就业比例较低,美丽乡村建设后继乏力。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要注重搞好科学规划。要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近期需要搬迁进入社区安置的村庄和长期保留的历史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 

(二)要注重坚持示范带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要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三)要注重突出生态治理。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第4篇

户县作为陕西省文明委在全省农村开展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活动中,被省文明办确定为2015年西安市惟一的重点示范县,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支撑,以经过充分调研并制定形成的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抓手,凝心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工作,聚力实现了“四个突出”、全力优化“四个创新”,“全面覆盖三个硬件”,为建设“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创业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氛围和时代风尚。

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户县人用智慧为笔,勤劳为墨,创新为颜料,在沸腾的土地上画出了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多彩画卷,而这无疑根植于户县人着力培育核心价值,深入践行文明风尚,倾力打造美丽乡村的执着信念。虽是阶段性成果,但这对西部陕西县域文明风尚的探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总结依然有其必要性。

构建载体,前驱后效精布局

中央向来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去年,省文明委将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201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省上又召开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要求各区县对此项工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提出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围绕“十个一”(有乡村文明一条街,有一个农家书屋或文化活动室,有一个广播室,有一个文化活动广场,有一个宣传文化栏或善行义举榜,每年评选一批十星级文明户,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好公婆、好儿媳、好儿女、好家庭,有一支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有一整套乡规民约制度,有一个宣传文化大讲堂)的建设目标,抓好民风建设,结合村规民约、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传统工作,推动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全省共确定10个重点示范县,户县成为10个重点示范县之一,也是西安市惟一被确定的县,这既是对该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肯定,也使该县对自我超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户县文明委认真讨论、研究,结合该县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活动的实施方案,明晰了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抓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花开农村的工作思路;经过半年多的工作,逐步实现了“四个突出”典型示范、“四个创新”优化机制、“三个文化彰显文明”,为建设“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创业美”的社会主义“四美新农村”营造了良好的底蕴支撑和良好氛围。

“四个突出”,典型示范促引领

突出幸福农家“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在全县各镇村开展“幸福农家”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表彰活动。各村评选出不超过总户数10%的十星级文明户,由县、镇两级给予奖励。去年以来,对评选出的10个重点村和162户十星级文明户给予了每村、每户5000元和500元的奖励。突出乡规民约评议会和乡贤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在全县518个行政村成立了乡规民约评议会,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乡规民约和评议会内容之中,扎实做好核心价值观宣传和践行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五老”的乡贤文化骨干作用,培育村子的年轻村民,传承和发扬民间传统优秀文化,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突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精细化管理。截至去年年底,全县518个行政村,建成环境卫生一类村349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0%,示范村达到102个。全县84.5%的村庄已完成美化绿化任务,村庄绿化率达到45%,县乡道路绿化率达到100%,99%的村庄达到亮化建设标准,村庄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9%,县乡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农村无害化厕所达到农户总数的66%以上。突出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该县积极开展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大力推广“十二进社区”工作,即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培优学员、金融服务、放心食品等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进一步延伸了服务触角。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22个,各类便民服务事项已经全面展开,社区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四个创新”,机制优化建长效

创新农村乡贤及优秀人才培育机制。实施农村青年“培优工程”,公开选拔培训2855名农村优秀青年,通过党校集中授课、乡镇岗位实践、村上挂职锻炼三个阶段,进行为期两年的培养,吸引、挖掘、培养农村能人,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梯队。一大批农村优秀青年迅速成长为党和政府管理社会最基层的生力军、决策部署的有力执行者和带领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同时,充分发挥“五老”的乡贤文化骨干作用,培育村子的年轻村民,传承和发扬民间传统优秀文化,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创新农村文明一条街表现形式。户县的农民画公益广告共有200余幅被中央文明办作为通稿在全国推广。按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结合户县各村实际,精选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内容的农民画,在全县村镇推行新壁画运动,打造农民画公益广告一条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观念,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群众用文明行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良好风尚。创新文明引导载体,开展文明乡风巡演活动。联合县文联、文化馆创作以文明乡风为主题的快板、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穿插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讲,倡导文明新风尚,去年共在各镇村开展巡演10余场。创新设立200万专项奖励基金助力好人风尚引领。户县出台了《户县精神文明建设奖励基金使用办法》《户县道德模范评选办法》《户县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者评选办法》等相关文件,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个人以及评选出的道德模范、五好文明家庭、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进行重奖。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向模范看齐,作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文明彰显,“三个硬件全覆盖”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 基础设施 中国美丽乡村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逐步走向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方法,指明了方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做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尤为引人关注。

浙江省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中国十大竹乡”、“白茶之乡”),全县45万人口中,其中有36万人从事农业相关事业。2008年,安吉县委县政府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提出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构想:发挥安吉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用10年时间,推进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把安吉187个行政村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让安吉的每一个农村,都有自己的个性美,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经过一年的建设,安吉县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安吉成了真正的“美丽乡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安吉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很多优点,也发现了不足之处。本次调研总的目的在于总结其在发展中较为突出的地方,深入研究,得出普适规律,同时根据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差异,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供给问题的解决策略。更希望可以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对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二、正文

(一)“中国美丽乡村”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处

1.服务性基础设施的建设

做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各地农村的发展远远低于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由农村交通运输设施基础建设。但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农村对生活、休闲、娱乐、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安吉县在对“中国美丽乡村”申报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村村必须有篮球场、公园等娱乐设施,村村必须有正规的农贸市场。

2.基础医疗体系建设突出

安吉县人口多达48万,但是全县只有一家县级人民医院。然而,安吉县并没有出现就医拥挤的场面,这得益于安吉县出色的农村社区医疗体系,“小病社区医”在当地得农村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调查的各个村中,村级社区卫生院的规模都较大,医疗人员人数都在3名以上,地处各村的中心地带且具有较好的医疗设备。一个卫生所很好的担负着一个村千人的基础医疗。全县形成了村、乡、县三级医疗体系,全县就医十分有序。

3.充分调动民间资金

安吉县采取以奖带补的方法,对申报进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村进行统一审评。村在进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期资金,主要来自于农村社区集体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和私人(企业)集资和项目审批的先期财政拨付。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性的财政资金发挥了一定的“乘数效应”,带动数倍于己的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第一年5660万的财政投入,带动和吸引的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高达13.7亿元,效果远远好于单一的财政拨付。

(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缺口大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县政府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期投入和后期奖励总金额较大。在2008年投入5660万元的情况下,2009年计划提升69个精品村,但是面对全县申报的100个村庄,对政府而言资金压力从6000万到1亿。对获得省级示范村的,人口2000人以上的奖励100万元,1000-2000人的为90万元,对经济薄弱村开展环境整治,县财政在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再增加30%的补助资金;各乡镇也相继出台配套奖励政策。

做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在农业税特别是农业特产税取消后,给安吉县财政收入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初步发展的工业也未能给县级财政提供多大的帮助。面对高达4000万的资金缺口,县财政局经济技术科朱科长直言现在拿出解决方案的难度很大。

笔者认为,资金供给缺口如此之大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筹资方式较为单一。在乡镇村一级政府,为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多为农村社区集体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和私人(企业)集资和项目审批的先期财政拨付。

下图为安吉县在“两双”工程(“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工程)累计投资状况(注:数据来源《安吉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这种先借钱建设,后在拿到奖励后偿还的现象在安吉农村已经普遍存在。在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无法弥补如此之大的缺口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奖励无法兑现或者是减少兑现的情况下,部分村镇的债务将给他们进一步的建设带来严重的问题。而对于已经评上的村来说,其资金难以得到持续的财政支撑,在长期的管理和维护上常常显得有心无力,这也间接导致了下述问题3的发生。

2.基础设施各方面建设与农民需求矛盾突出

农民满意度调查表显示,农民对义务教育和文化娱乐的满意度明显大,但是对于交通状况和农技服务方面的建设满意度极低(不足50%)。在走访过程中,正在进行建设和已经建设完成的新农村中,有近70%的乡镇村正在或多或少的进行道路修整和修建;仍然有20%左右的乡镇村只是仅仅在打算修整公路。

由表x可见,安吉县城乡收入差距逐年减少,农民与城镇居民的需求层次逐年靠近。但是,在新农村的基础设施供给方面没有做到相应的与时俱进。可见,新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建设与广大农民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3.基础设施建设后期管理效率低

由于责权不明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低下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从而致使大量的设施损坏严重。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功能普遍薄弱,常出现有人建设、有人使用,却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例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乡村道路,由于只有使用没有维护、已经出现了坏损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安吉县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对精品村进行复评,对合格的村进行奖励,不合格的第一年进行警告,第二年摘牌。但是复评合格奖励金额相对于维修金额和精品村奖励相比来说显得很少,致使部分村对管理不是十分热衷。相对应的管理制度还是显示出了他的单一和无力。

4.土地流转困难

响村庄整治规划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流转困难。一方面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等法律规定缺乏政策措施配套,两大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即现行宅基地无偿使用政策与集体供不出宅基地之间的供需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老宅基地无偿收归集体的规定与农户实际有偿取得新宅基地之间的退补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村集体资金匮乏,缺少有效的宅基地置换、流转调控手段。

(三)对解决供给缺口的专门思考

在以上存在的问题中,供给不足是所以问题中最严重也是最为根本和广泛的问题。为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结合安吉县的情况,笔者想解决供给不足可以通过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进行。

1.节流

在调研中,县委县政府在提及资金缺口时,谈到他们在08年大幅减少了政府的日常支出。加大“节约型”政府的建设,将尽可能多的财政收入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建设这是节流的一个方面。同时,我们知道,县乡级财政存在政府财力被上级政府随意肢解(税收优惠、建立基金、改变纳税环节等)、上级政府任意向下级政府转移支出负担(调整工资、粮食超储费用利息补贴和消化亏损挂账、支出配套等)这些方面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地方财政体制建设,加强和保证“省管县”财政制度的确实落实(浙江省已率先实施且初具成效)。一方面加强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控制,倡导办好“自己该办的事”,不得随意“越位”,上级政府在工作上不给基层政府添麻烦;另一方面考虑到越是基层政府越是熟悉基层的情况,在进行农村基建投资项目的安排时,应遵循“基层优先”的原则,基层能办好的一律交给基层去办,基层财力有困难的,上级政府应给予最大的扶持。这也是财政节流,财尽其用的一个重要措施。

2.开源

(1)生态立县

安吉县坚持生态立县的口号,安吉的优势是山水,潜力也是山水,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可宝贵的资源。财政开源,新农村建设资金开源都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方面。利用安吉作为毗邻湖州和杭州等大城市的特点,在各村依靠生态,建设农家乐,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激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增加农户投资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后劲不足的问题。同时,吸引较大型的休闲度假村、商务会所、休闲型旅游景点在安吉的建设,增加县级财政收入,解决财政困难。

(2)工业强县

工业强县,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安吉的工业发展速度已经在全省位列第二。新的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在引进资金上不再单单依靠外资而是内外资结合等想法,都为安吉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美好的前景。

加强招商引资一方面可以增加县级财政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雄厚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在利用企业资金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上也可以做文章,为亲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因为这是一种最为节省也是最为迅速的方式。而工业企业的进入,也增加了农村就业,农民收入增加,将使县财政投入的“乘数效应”更加明显。

在吸引资金的方式上,除了给以土地使用等优惠措施外,还可以正确的运用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以往对外来经济的税收优惠仅仅体验在减免税优惠上,其方式单一可持续性不强且逐渐为国内各经济特区所淘汰。对新农村建设的税收优惠,政府可适当对其加以引导,尤其是对于企业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鼓励和照顾,列如在所得税方面,在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法规中,可以考虑对企业使用国产设备,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允许将设备的全部投资款在企业每年的新增所得税额中进行抵扣。对农村基建投资额占当年全部投资额达到某一规定比例(如50%)的企业,可以减征10% ~15% 的企业所得税。对于农村基建投资额较大的企业,也可以考虑对其支付的农村基建投资有关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再按计税工资标准,而是按实际发生数进行扣除;在个人所得税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可以规定:对于个体从业者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取得的相关收入,按当年应纳税额的一定比例(如30%)减征个人所得税。通过以上这些税收优惠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社会各种经济主体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3)加强和推广县信用联社启动“美丽乡村”贷款工程

2009年7月17日安吉县发放的首笔‘美丽乡村’贷款,用于章村镇“中国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该举通过金融机构提前介入,缓解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能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建设进度。

据了解,所谓“美丽乡村”建设贷款是指用于“中国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该项贷款在县财政承诺的基础上采用信用贷款方式进行,具体由安吉信用联社与“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政府、县财政、县农办联合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最终还款责任。

这样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所能惠及的范围及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可按照村里的合理资金需求、偿还能力及项目总投资额比例来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下浮10个百分点执行。为使贷款资金到位、管理到位,村里取得贷款后,要根据工程项目进度情况,分期、分批使用贷款资金。并按月或按季向信用联社报送有关项目进度、建设贷款使用情况以及单位财务状况的报表和资料。这种‘镇贷村用’的贷款方式,将利率控制到最低,缓解了村里负债压力,同时,加强贷款后期监管,风险控制到最低。

三、结尾

在本次调研成文的过程中,调查小组受到了安吉县委县政府、县农办、“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各乡镇政府、村委会的照顾,并且提供了许多对论文至为关键的数据,在此特地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张志英,夏丽萍,张丽宁.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间资金的思考.农村经济,2004,(3).

[2]田雷,孙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5,(18).

[3]安吉统计网,/.

[4]“一青二白”塑造美丽乡村——安吉县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强县富民纪实.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