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深基坑设计报告

深基坑设计报告

深基坑设计报告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监理施工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事业迅猛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与日俱增,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知道,深基坑支护是临时建筑,虽然它的施工不在建筑主体施工范围内,但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事关重大,应引起监理人员的足够重视,要做到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争取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深基坑工程事故不仅会延误工期,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本文将就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监理控制要点进行分析说明。

一、施工准备监理

1、设计方案及其审查

好的设计方案应该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技术可行。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成败。因此,监理单位要真正起到咨询、监督、管理、控制的作用。第一,在介入现场施工时对方案应认真审批;第二,在使用方案时能够协调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道工序;第三,尽力了解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设计意图。同时,监理应做好业主的工作,使其了解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性。避免业主方为节约投资,不顾科学地盲目指挥,甚至压制监理单位的工作。此外,在选择设计单位方面,应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设计单位,不能由无设计资质的施工单位或挂靠设计院的无证人员提出方案。

2、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应对具体工程按照相关规范认真编制,不能粗制滥造,更不能照搬别的工地现成的施工组织设计,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本没有指导意义。监理单位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应严格执行监理规范的要求,认真审核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平面图、降水措施、基坑开挖方式、监测布置的合理性等内容。具体做法是:首先,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提出修改意见;其次,要求施工单位在修改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后按程序申报;最后,经总监审批合格方能施工。

二、施工过程监理

1、地质勘察

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比较详细的阐明了基坑开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明确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重要地层以及土质指标等内容。因此,工程监理工程师应认真阅读地质勘察报告,充分了解施工场地。在实际情况中,地质勘察资料往往不一定很详细而且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在基坑开挖中还要经常对比现场的地质情况。若发现现场的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差异很大,一定要及时告知建设单位,再由建设单位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2、周围土体止水效果控制

在制定止水方案时必须慎重,应从深基坑工程的防水、降水和排水三方面考虑。地下水的来源复杂,一般是承压水、上层滞水、潜水、雨水及基坑周围的渗漏管道水。所以,首先要深入分析地下水的成因,主要依据就是工程的地质资料,同时要了解深基坑的周围环境。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带来的危险程度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常采用止水帷幕的措施。浆喷深层搅拌法、粉喷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和压力注浆法是止水帷幕常用的施工方法。

3、原材料及设备控制

原材料控制方面,监理控制的要点是:第一,检查材质报告、进场验收登记和现场实物的批号、批量是否相符;第二,明确各项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检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例如,混凝土、砂浆应有法定检测单位的配合比或试验报告;第三,确定材料数量能否满足施工要求。设备控制方面,首先,检查现场的设备机具和技术状态能否满足施工需要;其次,配备专人维修保养钻机等机具设备,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查;最后,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质量,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

4、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及工程桩,防止挠动基底原状土,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查清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挖土。基坑开挖完成后,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应提醒建设单位尽快组织勘察、质监、监理、设计、施工等部门进行验槽,以便及早开始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基坑回填前,要保证支护层不被破坏,特别是坡脚部分。总之,在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单位要与挖土单位紧密配合,遵循时空效应原则。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做到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核验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的正确性和保护措施;第二,对地下连续墙、钢筋绑扎等隐蔽工程做好验收;第三,审查施工单位的水平及竖向施工放线是否正确,并对基坑的开挖尺寸、边坡坡度和水平标高进行检查,随时注意基坑的变化。

5、施工信息管理

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沉降和裂缝,临近建筑物及道路的倾斜、沉降和裂缝,基坑底的隆起等都属于监测内容。具体监测方法是:8~10m设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适当加密,每天进行肉眼巡视和观测,开挖后每3~5天监测一次,位移大时可适当加密,此外,因现场施工情况复杂,监测点极易被破坏,所以必须注意对监测点的保护。根据观测结果,绘出变化曲线图,确保能真实反映出所测因素影响的动态趋势,以便传达出险情前兆信息,找出险情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结合相关的诱发条件,如气象条件、开挖施工、地下水变化等,以及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经过科学决策,排除险情。需引起注意的是,开挖较深的基坑必须测试支撑的内应力,当应力达设计值90%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位等情况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动态分析监测资料,可以全面掌握位移变化的大小、方向以及变化频率,这需要与勘察、设计的预期性状作对比;另一方面,可以预测下一阶段工作的动态,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若超过位移设定的预警值,便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害,以确保工程安全。

基坑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是深基坑施工中易产生的主要问题。基坑支护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形、产生沉降,水平方向是否有位移、倾斜,是否有裂缝,以及基坑底是否产生隆起和变形等问题是决定基坑支护结构成败的关键。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降水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115-02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75m,自然地面相对标高为-1.20m,下沉式广场基底标高-5.90m,工艺品大楼基底标高-10.7m,办公楼基底标高-11.5m。地上二十六层,地下二层。

工程周边环境具体情况如下:基坑东侧开挖边线距围墙11.48m,而汽车坡道地段距围墙(红线)4.3m,围墙外10.0m为五层居民楼(居民楼未采用桩基础);办公楼南侧开挖边线距围墙最远处25.82m,最近处3.69m,围墙外为绿地(约30m 宽);基坑西侧开挖边线距二期土建临时办公用房、售楼部仅0.9m;基坑北侧距开挖边线3.6m~6.7m为城市河道,距河道北驳岸7.8m为在建工程(采用管桩基础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5.0m)。

2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时监理控制要点

本工程基坑围护SMW工法桩的主要作用是围护和防水。在监理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桩体的搭接长度、水泥的用量、搅拌的均匀性和桩体的长度。

1)了解地质勘察报告:监理工程师要对本基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做到充分的了解,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关键地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基坑土方开挖中还要经常观察基坑内地质情况,若与地质报告很大差异时要及时告知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查看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2)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本基坑深度达到11.9m(相对于±0.00),属于深基坑。因此本基坑围护方案须由具备设计资质的基坑支护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或施工单位委托具有基坑支护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并且需要进行专家论证。其目的是可以有效降低土方开挖时基坑支护的风险,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确保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监理工程师在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应做到事前控制,消除影响基坑支护安全的各种隐患,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自检和互检,坚决要求施工单位做到上一道工序质量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1)见证取样:施工进场的水泥、钢筋必须进行见证取样和必要的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后施工单位方可使用;

(2)测量放线: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使用全站仪测放轴线,用经纬仪对桩位进行测量放样定位,打好钢筋定位桩,做好标记。桩机就位和移动前须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发现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施工过程中桩位线及标志要经常检查,看不清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补上;每根桩在施打时都要从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校正垂直度;

(3)试桩:在正式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将搅拌机安装到位、调试好,并进行试桩,同时对施工单位记录好的桩号、桩长、喷浆情况及水灰比等数据及时进行检查,以便在后续施工中更好地加以监理、控制;

(4)三轴搅拌桩搅拌速度和注浆控制:施工单位严格控制三轴搅拌桩下沉和提升速度,在桩底部分适当持续搅拌注浆,并做好每次成桩的原始记录,同时现场监理人员必须检查水泥的品种、标号、出厂强度报告、复试报告、水泥浆水灰比、掺量等内容,同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要求见证取样,留足必要的试块。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旁站,对每根桩的下钻深度进行现场签字确认。现场跟踪抽查水泥用量、泥浆拌制数量和提升时间,每个台班至少用比重计抽查三次水灰比,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做好施工记录,经常抽查桩位的偏差、搅拌深度和搅拌直径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H型钢加工和下插: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需经常检查H型钢焊接质量,插入水泥土部分须均匀涂刷减摩剂。在起吊H型钢时确保垂直度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插入时须将H型钢底部中心对正桩位中心并沿定位卡靠型钢自重徐徐垂直插入水泥土搅拌桩体内。型钢拔出后要求施工单位立即用6%~8%水泥浆液进行回填拔除后留下的缝隙,自然流入整个缝隙为止;

(6)圈梁施工:钢筋绑扎之前,监理工程师应检查余桩桩头处理情况。圈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宜留过多的施工缝。混凝土浇筑时,在圈梁上及时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砼应连续浇筑。牛腿混凝土浇筑之前监理工程师应检查预埋件埋设位置是否正确,防止偏位;

(7)土方开挖要求:围护桩支撑系统须达到设计强度,试验报告合格,以及坑内水位降至基底1.5m以下方可开挖。基本原则“先开挖对围护桩移较低的一侧土体,再开挖对围护桩移要求较高的一侧土体,开槽支撑,分层分段开挖,留土护壁,严禁超挖”的原则。机械挖土应和围护桩间距有不小于20cm的空隙,挖斗不得碰撞围护桩、立柱和支撑。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开挖面的高差应控制在2m以内。电梯井、集水井等局部加深区必须先挖至浅基坑标高,待大面积垫层浇筑完后才能向下开挖。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验槽和混凝土垫层的施工,混凝土垫层需直接浇筑至围护桩内侧面;

(8)注意地下水或水患的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滞水、砂土中的微承压水、裂隙水、承压水、管道漏水、地面漏水、雨水等处理不当,都会给边坡支护和周围建筑物管线带来危害。在选择地下水的处理方式时,要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周围环境,决定采取降水还是防渗措施,以免引起地面沉降,给周围建筑及管线造成破坏。本工程采用了集水井进行降水,降水效果比较理想,没有出现流砂和管涌事故。

项目监理组在监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井点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滤网不能破坏,下入井点孔前,进行逐根检查,保证滤网完好;②滤管位置应按要求埋设,严禁将滤管插入土中,深度符合要求;③灌填砂料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灌填高度应满足要求;

(9)基坑工程监测。基坑监测方案须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当变化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束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检测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第3篇

某实业有限公司拟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境内,和平北路以东兴建一座商务大厦(包括15层办公楼、4层裙房),基坑开挖深度5.0m。基坑开挖面积约2000m2。

2周边环境状况

拟建筑场区位于万柏林区兴华街以南,西矿街以北,和平北路的东部。具置如下:东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最近处约8m,距离围墙约8m,围墙外为省四建建工小区。南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最近处约15m,距离围墙约15m,围墙外为厂家生活区。西侧: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最近处约2.5m,红线外约3m为厂热处理车间。北侧: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最近处约8m,红线外约15m为和平北路。

3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1岩土工程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岩土层具体特征分述如表1所示。

3.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地下水类型有两种,为粉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下部细砂层中的孔隙承压水。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及生活排放水的补给,水量较小无统一自由水面,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较大。细砂层中的孔隙承压水与玉门河水具有水力联系,受河水补给,水量丰富,其水位变化受河水位控制,年变幅为2m~3m。勘探期间测得上层滞水稳定水位3.7m~4.3m,其相应标高16.3m~15.7m。对BK1孔进行了孔隙承压水测量,其稳定水位为5.7m。根据地勘报告,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具微腐蚀性。

4设计思路与方案比选

1)设计原则。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期。2)基坑特点。a.基坑开挖深度为5m。b.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周边土层为:①层耕植土、②层粉土、③层粉土、④层粉质粘土、⑤层粉细砂。基坑底坐落于②层粉土上。c.基坑周边环境较为宽松。d.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本工程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3)方案优选。本次基坑支护方案比选的原则为:根据地层、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的不同,结合基坑降水需要,按照重要性对基坑支护分段设计。由于本工程周围建筑物均在基坑抽水影响范围之内,设计时应考虑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根据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本设计综合比选后采用的支护系统为:基坑西边采取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旋喷桩帷幕+内支撑复合支护方式。东南北三面采取三联驱动800mm厚水泥土搅拌桩+1∶0.5内放坡。降水方案: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土层渗透系数计算采用13m深管井间距20m,同时在东南北三面各设一回灌井,以确保这三面建筑不受降水影响。该方案经计算及专家论证均获通过,具体见图1,图2。4)岩土参数。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地区经验,确定与基坑支护有关的土层参数,如表2所示。5)支护设计。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土质条件等实际情况,基坑分剖面进行支护。a.基坑设计开挖范围。本方案是在业主提供的基础图基础上进行设计,根据惯例留足基础及地下室外墙施工空间,综合考虑坡脚线距离地下室基础边线0.7m,并且坡底线距离地下室外墙线不小于1.0m。b.基坑设计开挖深度。基坑开挖深度为5m。c.钙化地层。由于场地内各段土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钙化地层有利于针对性选取最不利点进行支护结构设计。d.坡顶超载。施工堆载等按15kPa~20kPa考虑,西侧厂房基底荷载按200kPa考虑。施工过程中坡顶堆载不得超过设计值。e.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灌注桩采用800mm,强度C30混凝土,内配14根20mmHRB400钢筋,为了增加桩的整体性,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钢管桩冠梁尺寸为0.8m×0.6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止水帷幕粉喷桩。粉喷桩直径500mm,排与排之间间距为400mm~450mm、桩与桩之间间距为350mm。

粉喷桩桩顶标高自然地坪下2m,桩底在基坑设计开挖深度以下12m,并不进入粉质粘土层。采用32.5水泥,喷灰量不少于50kg/m。6)地下水处理。本次基坑降水采用管井降水,管井直径500mm,深13m,间距20m。整个基坑布井12口,中心滤管采用350mm无砂混凝土管,下管井下部约1/2长度缠不少于60目密度网,两边填级配密石。降水宜持续至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以后停止。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加固措施;监测

根据《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96)第3.0.1条要求,除有特殊要求外,深基坑支护结构均应按保证安全和正常使用一年的临时性构筑物设计,但根据施工情况看,大部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使用期限超过一年,而且深基坑支护结构作为临时性措施,设计水平差异甚大,给施工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本文通过对深基坑支护的超期使用与加固,提出一些具体的处理措施,供大家参考。

1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由四栋塔楼组成,一栋三十六层、一栋三十层、两栋二十三层,地下室三层,裙楼六层,总建筑面积为35250m2。主体结构为框剪结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坑平面呈长方形,宽约40m,长约350m,平均深度13m,支护采用人工挖孔桩、预应力锚杆、土钉墙、树根桩等。该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使用期限为2.5~3年,加固措施主要为内支撑、重复张拉、增加预应力锚杆等,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制定应急预案,随时准备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有效地保证了该工程的施工安全。

2地质水文情况

2.1周边环境

拟建工程场地呈长方形,北面为城市主干道绿化带,主要影响为城市管线和临时工棚,管线离基坑边有20m左右,两层临时工棚三栋,位于基坑边;西面为城市次干道辅道,离辅道边约7m;南面为城中村,民房密集,均为7~13层框架结构,桩基,离基坑边约2~8m;东面为为空旷绿化带。

2.2地质条件

原始地貌为冲洪积阶地,后经人工改造,原始地形业已改变。根据钻探揭露,土质自上而下为:①层为人工填土,组成复杂,结构松散,厚0.4~5.6m。②层为第四系新近冲积含有机质粘土,呈软塑状态,强度低,压缩性高,厚0.9~2.0m。③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分粘土与中粗砂二层,其中粘土分布较普遍,呈硬塑状态,具中等强度和压缩性,厚0.4~5.2m;中粗砂,呈稍密~中密状态,具有较低的压缩性和较强的透水性。④层为第四系残积粘土,呈硬塑状态,具中等强度和压缩性,厚1.3~25.9m。⑤层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分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花岗岩四带,其中全风化粉质砂岩,厚1.7~16.2m;强风化粉质砂岩,厚2.0~16.6m。

2.3水文条件

场地地下水分上、下二层,上层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及第四系残积层中,其中冲洪积层中粗砂透水性强,涌水量大,是主要的含水地层,属上层滞水~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及地表补给,水位变化因季节而变;下层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岩中,属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及上层地下水补给。本工程除冲洪积层中粗砂层为强透水性地层外,其余均为弱透水性地层,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藏深度为0.5~4.6m。地下水在强透水性地层中对砼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3基坑支护情况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北面坡度1:0.2,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构,设8排φ22土钉,长7~12m,间距1100,水平夹角10度;第二、三排加设预应力锚杆,锚杆为3×7φ5、1860MPa级高强度钢绞线,长16米,间距2200,水平夹角15度。西面坡度垂直,采用树根桩(钻孔孔径350)加土钉墙支护,共设9排φ22土钉,间距1200;预应力锚杆设在第二、五、八排,间距2400,长度为15~18米,其他均和北面支护结构基本相同。南面坡度垂直,采用人工挖孔桩加预应力锚杆结构,人工挖孔桩φ1200@2000;预应力锚杆根据实际情况设一至三道,分别设在-3、-6、-9m处,锚杆为5×7φ5、1860MPa级高强度钢绞线,长21~24m,间距2.0~2.4m,水平夹角25度,锚杆设计承载力600KN。东面坡度较大,设有部分土钉。面层全部采用钢筋网喷射砼。

4使用情况

该工程基坑支护于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动工,二〇〇五年五月完成基坑支护施工,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停建,直到二〇〇七年五月才正式恢复施工,二〇〇七年十月底完成地下室施工,如果不计算基坑支护施工时间,使用的时间应为30个月以上,大大超过基坑支护设计的有效时间。二〇〇六年四月的监测报告显示,少量基坑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存在加速发展的趋势,北侧有两个点最大位移达40mm,超过设计允许值30mm,南侧坑边部位和坑边民房(距坑边约5m范围)院内地面出现5~20mm宽裂缝。当时雨量较多,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对基坑安全非常不利。于是召集各有关单位参加的基坑支护专题会议,确定先对支护结构进行检测,设计单位再根据检测报告进行加固处理。根据二〇〇六年四月的检测报告,绝大部分土钉和预应力锚杆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短期内可不进行加固处理,需加强观测;但考虑到南面民房密集,后果严重,中间部位应加设部分砼内支撑。采用13道水平内支撑梁,砼内支撑于二〇〇六年五月底完成施工。

到二〇〇六年底,工程开工的时间还未确定,而支护时间越来越长,虽然基坑支护的沉降和水平位移都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但基坑支护的安全已刻不容缓。除了加强基坑观测、加强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观测外,要求施工单位派专人对基坑周边定期进行巡视,制定紧急预案,准备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备万一。二〇〇七年二月的监测报告显示,北侧的最大位移达70mm,南侧顶面位移已接近警戒值,并有加大发展趋势,周边建筑物最大沉降达59mm,但最大沉降差小于10mm,小于千分之一的规定。从观测结果看,上次加固措施对位移和沉降起了较大作用,但累计的位移和沉降量已超出或接近警戒值。因此要求建设单位对支护结构进行再次检测,并进行加固处理,否则,将强行回填基坑,确保安全。根据二〇〇七年二月的检测报告,共检测8根土钉,就有3根失效;少量预应力锚杆的承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必须对土钉和预应力锚杆进行加固处理。第二次加固处理于二〇〇七年五月底完成施工,这时工程已全面恢复施工,直到二〇〇七年十月底,该工程的基础及地下室完成,十二月底完成基坑回填,该基坑支护均未发生任何安全问题。5基坑支护加固方案

第一次加固方案,主要是针对南面民房密集,后果严重,中间部位加设部分砼内支撑。支撑梁顶面设在-9.5m处,采用人工挖孔桩支撑水平砼梁,将南北基坑顶紧,砼梁应错开工程桩,另在水平砼梁中间加设一牛腿,采用45°斜支撑钢梁顶住南面基坑顶面冠梁,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共设四处十三道,间距约9m左右。

第二次加固方案,分两部分。由于部分土钉失效,设计不考虑土钉的作用,对没有支撑的南面、北面及西面的所有预应力锚杆,逐根进行检测,考虑到将继续使用一年左右,全部重新评估。最后确定土钉改为预应力锚杆,原来为预应力锚杆,全部重新张拉索定,局部增加预应力锚杆,增加锚杆采用为3×7φ5,1860MPa级高强度钢绞线,长16m左右,间距2.2~2.4m,水平夹角15o,锁定荷载450~500KN。南面基坑顶面位移有增大的趋势,少数已达到设计允许值,说明第一次加固方案中三角形支撑结构效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经过多次协商,确定采用钢结构水平支撑,中间设多个钢格构柱,支撑梁顶面设在-6.5m处,错开建筑物梁板位置,为Φ630的钢管支撑,南北基坑护壁面加设砼腰梁。为了确保基坑不再增加位移,在北侧基坑腰梁处,每根横梁设一台1000KN的千斤顶,对钢管支撑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值为800KN。加固施工由西向东分段(30m为一段)进行,施工过程采取监测-施工-支撑循环过程进行作业。加固处理前及施工过程中,要求西面道路封闭,禁止车辆通行,北面临时工棚里的工人全部转移到其他安全地方,不准住人,确保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

6基坑支护监测

该工程基坑的沉降及位移观测点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基坑四周每隔20m设1个沉降观测点,邻近建筑物每栋设4个沉降观测点,共设沉降观测点149个。基坑坡顶每隔20m设1个位移观测点,共设位移观测点45个。观测频率要求为,土方开挖时,每天一次,待位移或沉降相对稳定后三天一次;如变化幅度较大,需加密观测。坡顶位移不宜大于30mm,基坑邻近地面沉降不宜大于45mm。对于加固后的监测,坡顶位移增加值不宜大于15mm,地面沉降值不宜大于15mm。

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对基坑四周及邻近建筑物和道路进行沉降及位移定期观测,监测单位必需是第三方,由业主直接委托,监理单位监督,定期出具监测报告。基坑监测需由专业人员进行,对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以便研究对策处理。同时应做好信息化施工工作,通过不断对监测结果的分析以指导整个施工过程。

7有关建议

7.1根据施工进度选用不同的支护结构

从本工程基坑支护情况来看,土钉墙最差,有效使用时间为一年,超过18个月后,开始失效;预应力锚杆较好,使用18个月后,预应力损失不大,如果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可提高预应力锚杆的使用效果;树根桩质量比较稳定,与施工质量有很大关系;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有保证,使用时间最长。基坑支护结构的选用,应根据基坑的深度、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情况,工程规模、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支护造价综合加以考虑。

7.2超期使用措施

根据《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第1.0.2条规定,土钉使用期限不宜超过18个月,比深圳规定的一年要长,主要原因是深圳地下水对砼结构具有腐蚀性。由于土钉墙使用时间短,一年后就开始出现失效,18个月后基本不能用,因此在土钉墙的监测过程中,一年后应开始重点监控,作好各种应急准备,18个月后停止使用。

根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第2.1.3条规定,临时性锚杆使用年限在2年以内。但根据本工程情况看,预应力锚杆使用一年半后,锚杆承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锚杆使用一年后,应加强监测,对于基坑边缘与邻近已有建筑浅基础或重要管线边缘净距小于基坑深度时,还应对锚杆预应力变化进行监测,18个月后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测,以确认是否需要加固及采取重复张拉或增加锚杆等加固措施等。

7.3基坑支护设计使用时间建议区别对待

目前,深圳地区的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使用时间一般为一年,但根据施工经验,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护实际使用时间不止一年,而且不同支护结构的使用时间也不同。超过10m深以上的深基坑支护,其规模往往较大,由于雨季影响较大,工期常常滞后,深基坑支护时间往往在18个月以上。建议沿海地区土钉墙设计使用时间为一年,预应力锚杆设计使用时间为18个月,砼灌注桩及地下连续砼墙设计使用时间基本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

深基坑设计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深基坑、设计、缺陷、风险、转嫁。

中图分类号:TD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依据《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方法》,开挖深度超过5m的深基坑施工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相关专家论证通过。

一 工程概况:某工程深基坑施工开挖深度为5.18m,局部坑中坑6.68m,面积大约18367.89平方。业主委托基坑围护设计单位为;浙江省某建筑设计院。设计内容包括围护方案、围护结构受力及稳定性分析、围护施工要求、围护结构施工图、基坑开挖现场检测、应急措施。设计将地下室和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及一个多层建筑基坑作为开挖整体考虑施工围护。Ⅱ级基坑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1.0。设计采用放坡土钉喷锚、围护钻孔灌注桩围护,水泥搅拌桩为止水帷幕、地基加固,坑岸、坑底明沟排水。施工单位依据设计单位设计的基坑围护图纸编制了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2011.12.14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论证,并将修改整理的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于2012.8.基坑开挖前上报监理批准通过。

业主招标相关工程量附件一第二十一条土方施工要求中关于基坑围护的要求:

(1)、开挖施工的一切风险,列入投标报价内,结算时不做结算。

(2)、深基坑围护实施前必须经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3)、基坑监测列入深基坑围护投标报价中,结算时不做调整,监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高层组团的基坑围护按浙江省某建筑设计院设计图纸施工,投标人把设计图纸与规范要求的所有工作内容列入投标报价,深基坑围护作为措施费包干,结算时不作调整。

二 深基坑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依据

依据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2)土方开挖工程。依据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方法》第三条:危险性较大工程是指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所指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并应当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2)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由以上依据中可以看出: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的编制责任人为施工方,深基坑支护设计应有施工方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依据有关法规自行设计处置。而本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由业主按照自己的要求委托设计院设计,而后再由施工方依据深基坑支护设计图纸报价投标,并且以“开挖施工的一切风险,列入投标报价内,结算时不做结算”为条件签订合同,转嫁设计缺陷形成的风险,而由施工方承担无形中的施工损失。

三 工程事件解析:下边本人就以本工程的三次工程事件为例,给以解析,以供同仁参考。

事件一:2012.8.8,浙江遭受“海葵”台风,政府组织抗台风,人员撤离,现场断电3天,台风雨水浸泡基坑3天,造成基坑西侧围护滑塌1m,岸长20m。施工方报损,业主只同意工期延顺3天,损失不计。

解析:业主以“开挖施工的一切风险,列入投标报价内,结算时不做结算”为由,拒赔。施工单位以施工合同通用条款中“不可抗力造成工程本身的损害由发包人承担”和此处无止水帷幕设计而产生渗水为由,认为拒赔违约。

事件二:2012.8.15,基坑南侧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时,出现滑塌裂缝20cm左右,长度10m左右。

解析:施工单位以基坑南侧原为河浜回填,地质报告已做标示,设计没在次处做加固围护而造成的滑塌,应由业主承担。业主以“开挖施工的一切风险,列入投标报价内,结算时不做结算”为由,拒赔。

事件三:2012.8.20,基坑北侧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时,出现下部渗水滑塌,长度20m左右。

解析:施工单位以此处无止水帷幕设计,产生渗水滑塌为由报损。业主以“开挖施工的一切风险,列入投标报价内,结算时不做结算”为由,拒赔。

四 分析结论:

1.很明显,深基坑支护设计缺陷包括两条,一是止水帷幕没到位,施工单位经与设计单位沟通,了解到设计单位的止水帷幕原设计是封闭的,由于业主考虑到造价费用,要求取消部分止水帷幕,造成止水缺陷。这是设计和业主串通违规。二是基坑南侧原为河浜回填,地质报告中有明显说明的,设计没考虑围护加固,这是设计缺陷。按照谁委托,谁承担原则,应由业主承担损失。

2.施工单位和委托的专家论证对设计的缺陷优化修正不到位也是缺陷之一。

五 结束语:很明显,业主以“开挖施工的一切风险,列入投标报价内,结算时不做结算”为由,在转嫁自己委托设计造成缺陷形成的风险,这是业主利用自己选择施工单位权力在招标中无形中增加施工单位的风险,致使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利益损失而使工程质量下降,楼倒桥踏,年年有余,年年唱盛,这就是我国建筑市场改革的结果,这种不公平的风险转嫁还会随着时间延续下去。

参考文件:

相关期刊更多

神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