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楼宇智能化设计方案

楼宇智能化设计方案

楼宇智能化设计方案

楼宇智能化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楼宇建筑 暖通空调系统 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楼宇建筑面积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楼宇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在使用过程中是一个典型的能源消耗大户,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据很大比例。据大量统计文献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可知,楼宇建筑运行能耗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5%左右。因此,在能源供应紧张的今天,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研究的一个重点。楼宇建筑能耗往往是使用过程产生的能耗,尤其对智能楼宇建筑而言,其内部暖通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占据整个楼宇建筑能耗的60%以上,同时随着智能楼宇综合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还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城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建建筑面积也在逐年增多(目前年增长率已超过15%),但由于受建筑行业传统建设理念、建设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标准较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在运行能耗方面依然呈现增长趋势。建筑节能是我国各种节能技术方案中潜力最大、最为经济有效的节能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解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供应紧张间最有效节能技术措施之一。暖通空调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在智能楼宇建筑节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建筑暖通空调工作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暖通空调系统负荷优化策略研究

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负荷主要包括冷负荷和热负荷两大类,空调系统负荷统计计算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决定着整个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和运行管理过程中能否具有安全稳定、节能经济高效技术水平。在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空调负荷统计计算量是确定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和选择空调设备型号、容量、以及控制方案策略的最重要数据信息,而在暖通空调系统后期投运过程中,空调系统负荷量的大小、波动变化趋势等直接关乎到整个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综合运行管理费用。合理准确的空调系统负荷数据信息不仅可以保证整个设计方案满足智能楼宇建筑室内温度、湿度等具备良好舒适度,同时还可以采取合理的优化控制跳读方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空调系统优化控制方案,降低建筑物内部暖通空调系统综合能耗,提高暖通空调系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长期以来,在楼宇建筑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估算法进行暖通空调系统负荷量估计,这样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最大负荷量来进行暖通空调控制方案设计和设备容量选型,从而造成所设计出的暖通空调系统与实际运行工况间出现较大偏差,整个空调系统经常运行在“大马拉小车”的低效运行工况中,从而造成整个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冷热负荷均较实际偏高,形成大量的电能资源浪费。也就是说,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后期运行维护过程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优化分析统计均是系统节能降耗的关键。

任意一种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负荷优化节能措施的综合性能水平,均需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负荷优化节能措施在技术因素不仅要满足整个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还要符合国家或行业颁发的相关技术标准,以期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效节能暖通空调系统方案;在经济因素方面,对于楼宇建筑空调系统前期投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系统综合投资的经济性能,并从后期运行维护方便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案评估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负荷优化节能方案的实施效果,从而利用较小投资获得较佳的节能降耗经济效益。

2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2.1 冰蓄冷空调节能技术。

冰蓄冷空调节能技术是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利用楼宇建筑夜间用电低谷的电能资源转换成冰冷量储存起来,在白天建筑用电高峰将其通过冷量释放出来,给整个楼宇建筑空调系统提供全部或部分冷量,从而降低白天空调系统负荷量,提高整个楼宇建筑电能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冰蓄冷空调节能系统可以将夜间低谷电能资源向白天用电高峰转移,实现对整个智能楼宇建筑供配电系统移峰填谷的节能降耗作用,同时利用电力公司分时段电价刺激机制,有效降低整个楼宇建筑空调系统运行费用,节省了整个楼宇建筑电费开支。冰蓄冷空调节能系统是智能楼宇建筑转移高峰电能、开发低谷廉价电能资源、优化空调系统能源负荷、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在建筑行业中存在很大应用前景。虽然冰蓄冷节能空调系统的后期运行费用比常规中央空调系统要低,但是其一次性投资较大,系统综合自动化水平要求较高,在很多技术功能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因素存在,因此,在进行冰蓄冷空调节能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合理、高效经济的节能降耗方案,以满足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降耗高效经济优化设计要求。

2.2 变风量节能技术。

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变风量节能技术,是通过合理自动控制策略改变送入建筑物内部各房间(或进入末端风机盘管)的风量和温湿度参数特性,来满足建筑物房间内工作、学习、起居人员对房间不同舒适度要求,同时根据建筑物室外环境条件自动调节整个空调系统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整个暖通空调系统按需自动调节控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据一些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统计数据信息可知,将一个定风量暖通空调系统改造成自调节变风量空调系统后,在一年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会减少35%以上,其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明显,在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改造建设过程具有非常强大的应用前景。

2.3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通过改变风机电机电源频率,实现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自动变频调节控制。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变频空调等在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的使用,可以利用内部自动控制策略当空调系统达到设定温度后,就会自动进入低频运转阶段,从而有效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能效比,达到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降耗运行控制的目的。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增加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后,其可以实现超过30%的节能效果。

此外,智能楼宇暖通空调系统还可以通过热回收技术和系统自动调节控制系统改造等节能降耗技术方案,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电能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楼宇智能化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应用

引言:

楼宇智能化就是利用网络系统实现人们生活中的各种自动化设施,为人们生活带去方便和舒适的享受。在楼宇智能化建设的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其是实现楼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手段。在我国经济、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生活品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住宅环境的舒适度、便捷性、安全性有了更好的要求。此种情况下,应当科学、合理的利用电气自动化来建设楼宇,使其智能化、自动化、先进化,满足用户的需求。基于此点,笔者将在下文中就如何应用电气自动化来实现楼宇智能化进行分析。

一、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现状

从当前楼宇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全面,实现了电气自动化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效结合,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便捷、舒适、智能。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在人们对住宅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只有智能化建筑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达到人们的生活品味,促使人们青睐建筑物。因此,当下楼宇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将电气自动化系统作为楼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尽量提升;楼宇智能化水平,如安装制冷机组系统、空调系统、电能系统等来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室内用电方便性、增强室内舒适度。

二、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的特点和优势

在楼宇智能化建设中,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应用电气自动化,则可以使电气自动化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作用,实现建筑物自动化、智能化、先进化。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的特点和优势,为:

其一,全程监控楼宇的设备和系统,提高楼宇的安全性。利用电气自动化来建设智能化楼宇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所安装的设备或系统存在缺陷或不足,不仅会影响楼宇智能化程度,还可能给楼宇带来安全隐患,影响楼宇的安全性。而科学的、合理的使用电气自动化,可以对楼宇中所安装的设备或系统的运行进行数字信息化监控,确保系统或设备安全运行,提升楼宇的安全性。

其二,电气自动化可以提供精确详尽的数据。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构建精确详尽数据库,存储楼宇中安装设备或系统运行的相关数据,一旦设备或系统故障,技术人员可以从数据库中下载设备或系统的数据,用以分析故障原因,进而有效的处理故障问题。

三、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

(一)楼宇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原则

楼宇电气自动化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建筑通信自动化、办公设备自动化。为了确保楼宇电气自动化水平提高,在楼宇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设计原则。

其一,做好总体系统方案的规划。为了确保所设计的楼与电气自动化方案,可以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在具体设计;楼宇电气自动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楼宇建设的实际情况,做好总体系统方案的规划,无论是整体还细节都全面的把控,尽量提升系统整体的成熟性和完整性。

其二,注意加强电力通信的兼容性。为了保证电力通信可以支持整个楼宇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运行,在设计中注意强化电力通信的兼容性,为使楼宇电气自动化水平提高做铺垫。

(二)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

1.空调系统的应用

利用电气自动化来构建空调系统,提升空调系统的智能化、先进化、自动化水平,为更好的调控空调创造条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对新风机组的送风温度、空调系统的温度和湿度、防冻开关、风机状态、自动化控制程度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调整,及时发现空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的处理空调问题,提高空调系统应用性创造条件(如图一所示)。

2.照明系统的应用

楼宇中需要安装照明设备的位置较多,如楼道、大厅、大堂、房间等,为了保证楼宇中的照明系统可以长期安全、有效的应用,利用电气自动化对其处理,主要是从功能上区分楼宇中的照明系统,合理规划照明设备开关的安装位置;再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照明设备开关予以有效控制,确保楼宇照明系统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启使用,这可以大大提高楼宇中照明系统的应用性,还可以有效的节约电能。所以,电气自动化也可以在照明系统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照明系统的应用效果。

3.中央工作站系统中的应用

中央工作站系统是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控制的中心,在智能化楼宇中央工作站系统中主要是对全部监视点、运算以及数据存储进行监测。中央工作站系统作为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应用效果直接决定楼宇智能化程度。为了是重要工作站系统可以有效应用,再利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来构建中央工作站系统时,应当重点对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设备安装、管理系统等方面予以分析和优化,确保中央工作站系统科学、合理的建成,可以集中管理并显示整个楼宇的受控设备,并收集电气设备相关信息,对其予以分析和处理,及时向操作人员提供有效信息,让用户直观的看到截面,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脑轻松进行管理,高效便捷。

结束语: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科学、合理的运用电气自动化来建设楼宇,可以提升楼宇的智能化水平。改变思想和观念,注重运用电气自动化,从优化楼宇的角度出发,将电气自动化有效的应用于中央工作站系统中、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电能系统等,这将真正意义上促进楼宇向自动化、智能化、先进化的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安全的、方便的室内环境。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楼宇建设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熊丽萍.浅析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 ,2013(23).

[2]于海英.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楼宇智能化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楼宇自动化;立体;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王军茹(1978-),女,河南南阳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刘丽华(1970-),女,山东昌邑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0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0JG16)、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ZD02)、首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项目编号:71C12108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12-0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是北京市和部级特色建设专业,“楼宇自动化”作为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方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业渠道和学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除了加强基础理论外,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楼宇自动化”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支持上述三大系统的楼宇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楼宇不仅涉及知识极广,而且侧重于工程与实践,如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综合设计能力,启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是“楼宇自动化”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立体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学生两个因素构成,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平面教学模式。平面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即使理论知识学得再多也很难创造出效益。立体式教学模式将讨论式教学和实践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环节形成立体模式,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具体到“楼宇自动化”这门课,一些理论性和原理性较强的内容由任课教师来讲授;每个功能模块和重点的内容被分成各个专题进行讨论;教师在进行课内实践环节的同时,开设开放实验项目;教师综合课程和实践内容,设计高水平的毕业设计题目;智能楼宇遍布北京的各个角落,教师给出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周边的智能楼宇去观察其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具体实现方式,从而形成“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参观典型案例+毕业设计”这样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教学模式。

二、立体式教学模式的体系结构

立体式教学模式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和实践,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平面,其中仅仅包括教师讲授,学生接受那一方面,立体式教学模式在教师-学生平面里增加了小组讨论式教学,教师对“楼宇自动化”课程进行系统规划,针对某些教学内容或专题,开展课堂专题讨论,让学生去查阅资料,经过认真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创造力。

学生-实践平面里包括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和参观典型案例。“楼宇自动化”课程的特点就是工程和实践,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需要用实验来巩固、验证理论知识,课内实验学时非常有限,在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时候,适当开设开放性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智能楼宇相关知识。智能楼宇已经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学生随处都可以看到书本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参观实际案例去亲自感受智能楼宇的构成、发展和变化可以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教师-实践平面主要是任课教师要通过科研实践,将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带入课堂,为学生讲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程。社会不断进步,楼宇自动化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时刻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楼宇自动化最新前沿,将科研实践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第四个平面是教师实践-学生实践平面,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实验室和个人科研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开放实验项目,并综合学生学过的知识,给出高水平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工作。

三、楼宇自动化立体式教学的具体实现

楼宇自动化立体式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现:

1.教师上课讲授与小组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智能楼宇的体系结构,楼宇综合管理系统,智能楼宇系统的集成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基本构成等这些内容,学生在前面课程里面没有接触过,涉及到工业现场实际系统构建,如图2所示。集散系统构成,集散控制系统是由上层集中操作管理、下层分散控制、中间的通信层构成的,这些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讲述。

鉴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和绿色城市的概念,如何实现系统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还有每个功能模块,例如供配电监控子系统、照明监控子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子系统、电梯控制子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智能会议系统、公共广播子系统、停车场管理、物业管理、智能安防和消防子系统等都可以分成不同专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各种渠道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2.学生课内实验、开放性实验和实际案例参观相结合

根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实验室实际情况,“楼宇自动化”课程开设了楼宇给排水监控系统实验,让学生综合利用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水箱)组态相应的监控界面,模拟智能楼宇的给排水监控系统,包括上水和排水、水位控制、水压检测等。由于课内实验课时有限,所以对智能楼宇中的重要环节:安防和消防监控系统,开设了开放实验项目,学生课后可以自主到实验室组建安防和消防报警监控系统,自己开放相应的监控界面,这使学生不仅在系统硬件构成,也在软件开发方面得到了训练,增强了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了解理论、实验室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不同功能的智能楼宇,例如智能医院、智能火车站、智能办公楼、智能小区、智能校园、智能音乐厅,让学生去直接感受智能楼宇系统的构成。

3.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与毕业设计的结合

智能楼宇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含很多的知识点,例如每一个子系统或几个子系统或整个系统的综合都可以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样楼宇自动化的实践环节就可以从课内实验到开放实验再到毕业设计,层层相扣,学生也能循序渐近逐层深入,带着问题、兴趣去学习和掌握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为在专业相关领域就业打下基础。

四、教学效果

学生带着自己查阅的资料并在参观或关注典型智能楼宇案例之后,将其带进小组讨论,这种讨论式教学方式在2010至2011学年第1学期自动化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已经开始采用,学生反映良好,但这种方式适合于小班上课,如果人太多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实践部分其中课内实验是“智能楼宇给排水监控系统实验”,开设的开放实验包括:“智能楼宇照明监控系统实验”、“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实验”和“智能楼宇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实验”,已有22名同学参加了开放实验项目,效果较好。

2012年笔者指导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了“智能楼宇消防监控系统设计”和“智能楼宇防盗报警系统设计”,学生收获颇多。

五、结论

本文从立体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体系结构和实现三方面讨论了“楼宇自动化”“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参观典型案例+毕业设计”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从教学效果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厌学现象普遍,楼宇自动化采用这种立体式教学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起来,学习热情很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开发能力,增强了专业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高云红,徐涛.智能仪器设计技术课程立体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13).

[2]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61-163.

[3]马玉真,王新华,宋方臻,等.普通高校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68-169.

[4]章云,许锦标.建筑智能化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周志平,恽志东.《智能建筑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9,(1):415,406.

楼宇智能化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楼宇自控方案 结构能源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是传统建筑介乎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其使得建筑具备的智能化的特点。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够有效的节约能力、节省人力,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对其自动控制方案进行科学的设计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楼宇自控系统方案的设计目的

在楼宇自控系统中,应当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以及电梯监视系统。对于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目的,主要有:

1)要保证为室内的人员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2)要提供最佳的能源供给方式,以此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要实现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建筑物内部的很多设备在进行参数的设置时,都要以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为依据。根据该设计目的,以某酒店的楼宇自控方案设计为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为了满足使用者的舒适性要求,要根据室外室内的温度进行科学的调控,以此来达到一个科学的控制方案,使其中的人们在身体上的舒适感得到满足;

2)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出发,根据酒店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进行划分,不同的区域给予不同的空调以及通风系统的设计与管理,这样便能够实现使用该系统的区域内达到空调效果,而没有使用该系统的区域则不开通空调,则能够降低空调的运行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另外,对于不同区域的系统运行状况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和使用效果的分析,实现建筑物的统一管理。通过管理部门的机电设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这样则能够保证所有的设备处于统一的管理状态下。

3)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考虑,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其通过对众多设备的运行参数的采集与整理,比如水、电等,通过这些数据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其维修的时间、能源的耗费情况以及运行运用等数据的计算提供依据,这些数据需要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来实现,减轻人员工作负担。

2、楼宇自控系统的网络结构

楼宇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通常为集散型控制方式,也就是现场区域控制,计算机局域网通讯,最后进行集中监视、管理的系统控制方式。在这种控制方式下,每一个子系统都能够保证其独立性,并且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归属于中央工作站的集中管理,以此来实现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楼宇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中,应当包括三级内容:第一级是中央工作站,也就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中央工作站一般处在系统的控制中心机房内。中央工作站的设备主要由主机、显示器以及打印机组成,也是整个楼宇自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整个建筑物中受到监控的机电设备都能够在这里得到集中的管理,中央工作站直接与以太网相连。第二级是直接数字控制器,第三级是采集现场信号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第二级和第三级的设备一般是根据被控设备的位置就近设置(如图所示)。管理层网络运行支持TCP/IP 协议,中央工作站可以通过网络将信息传输到任何一个需要的地方。现场控制网络一般采用的是BACnet 协通信协议,其也可以独立于网络而完成控制任务。本文中的酒店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方案,既能够作为一个包括变配电系统以及电梯系统的独立控制系统,同时也能够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接口被智能化系统集成,与其他的子系统形成联动功能。

在该自控系统网络结构设计中,采用的是先进的视窗图形用于界面,能够实现对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并且将采集到的信号以及模拟量在图形中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通过多任务、多用户的操作方式,使得操作员能够通过电脑显示器实现对各个视窗信息的同步观察,并且在不同的视窗之间进行切换,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自动生成需要的图表。

3、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

准确利用能源管理软件,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耗跟踪、节能的远程及就地控制。能源管理系统由各种计量仪表和软件程序组成,安装干各种基本的空调设备(如制冷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风机等)上的计量仪表不仅可以在系统运行时采集该设备的适时运行原始数据,还可以协助中央控制器,在系统软件控制下,实现系统的节能运行。软件程序则是能源管理系统的中枢。此外,能源管理软件还可自动存储或打印设备运行数据和运行曲线,为后续的系统完善提供可靠资料。各种计量仪表也可通过显示屏直接显示运行数据,提高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

4、结语

楼宇自控系统的运用,使得建筑内部的设备管理实现统一层面的操作,为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供了更为方便的环境,同时也减少了人员与资本的投入。与此同时,智能建筑所坚持的节能降耗的原则,为现代人们的居住与工作创造了更为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辛向华,赵玉民.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及其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楼宇智能化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23-02

一、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专业建设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对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对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一起重点研究探讨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问题,确定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达到二级注册建造师的能力和水平。

“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主线,形成基本操作、综合技能训练、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岗位工作能力四个能力模块,实现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技能三层次递进训练实践能力。在每个模块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实现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达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不断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专业教学过程设置的课程以及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课程体系设计应建立在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的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基础之上。

深入企业调研后,我们建立了以能力本位为依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开放性、服务性为原则,课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与岗位对接的基础上归纳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楼宇智能管理员(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按照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对智能建筑子分部工程的划分,进一步制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即以通信网络系统、楼宇智能化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系统集成六大模块为课程体系核心,前期开设水暖设备、智能仪表与测量等基础课程,后继开设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楼宇智能化工程预算等课程,形成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特色鲜明、思路清晰的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课程体系(见图2),依此确定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

专业基础模块:使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完成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气测量实训、楼宇智能系统CAD等实践教学环节,达到基本操作能力,形成职业基础素质。

综合职业技能模块:在专业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通信与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技术、电气消防系统施工等六大子分部系统安装核心能力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开设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等课程。教学中将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中,理论教学由浅到深,能力训练过程从各系统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递进,从而使学生具备智能工程设计、安装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

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模块:在综合职业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智能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智能工程预算与招投标等岗位管理能力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知识,具备工程管理的能力。

运行管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实现与顶岗实习的“零距离”对接。

顶岗实习模块:学生直接参与智能工程安装调试、智能建筑及小区运行维护,获得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具备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准员工素质,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二、课程标准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念和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方案、课程内容纲要、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我们根据课程开放过程中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和标准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中最难的是对课程的设计,一门课程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教学组织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课程标准中要全面体现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学时安排、场地、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评价标准尤其要做细做好,粗略的评价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我们在课程标准中细分出课程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内容,每部分均详细列出考核与评价标准,最后在综合学生的职业素质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例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电气消防技术》的课程评价标准,首先列出本门课程有哪些技能训练项目,然后给出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技能训练项目的量化评价,最后给出课程的总评价。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纲,将其做细做全,有利于后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定,更是建立精品课程的基础。

三、结束语

上述内容是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改的研究与成果,改革之路总是走的艰难和痛苦。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使我们每一个参与的教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得以有了新的成果,但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出更优质的学生。

高职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如校企合作机制研究、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双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希望同行们能携手共进,在教学改革的路途上开出新的花蕾。

参考文献

[1]谭慧.楼宇智能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2).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