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股票投资决策

股票投资决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股票投资决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股票投资决策

股票投资决策范文第1篇

    [关键字]:CAMP β估计 股票投资决策

    一、引言

    股票的投资决策是投资者通过投资股票获取收益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股票本身价值是决定是否购买参考依据,显然如果我们知道股票的价值,买卖决策将非常简单,股票价格低于其价值则买入,反之则卖出。然而现实是股票的价值评估是非常困难的事,研究中各种股票价值评估的模型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缺乏实用性。所以在股票市场的实际投资决策时,我们往往通过研究影响股票价值的一些简单因素作为股票投资的依据,并且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基于会计信息对β估计在股票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CAPM模型简介

    CAPM模型是对风险和收益如何定价和度量的均衡理论,根本作用在于确认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揭示市场是否存在非正常收益。一个资产的预期回报率与衡量该资产风险的一个尺度——β相联系。模型形式如:ri,t=rf,t+βi(rm,t-rf,t)

    其中ri,t为t时刻股票i的必要回报率,rf,t是t时刻的无风险利率,rm,t为t时刻的市场组合收益率,β为企业风险系数。在实际运用中,β一般用市场模型估计:ri,t=?琢i+birm,i+Ei,t

    回归得到的bi即是β的估计值。

    三、基于β估计的股票投资决策

    按照市场模型得到的β代表资本市场对企业风险的度量,但这个度量并不一定准确,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估计出更准确的β,成为优势β。当优势β大于市场β时,说明市场确认的折现率过小,市场按较小折现率得到股票价格理应过高,则卖出该股票;反之,则买入。我们可以利用会计数据并结合市场模型来估计β能得到更精确的β值。

    由于企业财务杠杆与风险有关,我们可以用下式来估计企业的风险:

    ■

    其中βv,i,βB,i,βs,i分别是企业风险、债务风险和股东权益风险,V,B,S表示企业市值、债务市值和股票市值。

    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的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无关,这意味着βv,i与财务杠杆■无关,所以财务杠杆指数的增大不会改变βv,i,但会增大βs,i 。

    除了财务杠杆外,经营杠杠也是β估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经营杠杆指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率。从会计数据计算出的经营杠杆越大,企业风险β也越大。

    Ball与Brown是利用以下模型估计会计β:

    Ai,t=gi+hiMt+?着i,t

    其中,Ai,t为i公司会计收益在t年的变化数;Mt为t 年会计收益市场指数的变化数;hi为会计β的估计值。Ball和Brown(1968)研究结果表面无论是经营收益、净收益,还是归属普通股的收益,两个β的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Beaver、Kettler和Scholes(1970)(记为BKS模型)为了考察会计变量是否可以用于预测下一期的市场β,利用横截面资料对下列模型回归:■

    其中,bi为当期用市场模型估计的企业i的风险β;Wk,i为企业在当期的第k个会计变量,它们可以是股利分配率、财务杠杆、收益变动方差、会计β等。

    运用所得到的估计系数(C)和企业的会计变量(W)数据,就可以估计出非企业的风险系数 。就可以比本期市场模型β的估计更精确地预测下期市场模型的β。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建立在会计变量基础上的预测模型能比完全依赖于市场模型提供更精确的下一年市场风险的预测。

    四、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Hamada(1972)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04家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表明财务风险与市场β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的相关性。Mandelker和Rhee(1984)以1957年-1976年间的255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这一假设重新验证,表明每个组合的市场β与财务风险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其解释是由于回归建立在组合的基础上,使得变量的测量误差变小,相关性提高。

    Lev(1974)的研究也表明营业风险与市场风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他以1949年-1968年间电力、钢铁和石油为样本回归表明,营业风险越高,市场β及股票收益率方差越大。

    Eskew(1970)考虑到β的非静态性,以改进的β预测模型,与以会计变量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对比,发现会计变量预测模型更优越。而Rosenberg和McKibben(1973)发现,将市场β与会计变量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对未来市场β的预测能力。

    Rosenberg和Marathe(1976)开发了BARRA模型,将模型预测的市场β与仅用市场资料预测的市场β对比,找出低估和高估的股票,制定投资决策。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表面基于会计信息β的估计对股票投资决策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股票投资决策范文第2篇

一、引言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飞速发展,进行股票理财逐渐成为企业和个人进行资产增值的一个主要手段。但选取合适的股票牵涉因素非常宽泛,因此如何使用专业的统计手段选取股票逐渐成为广大投资者非常重视的部分。

层次分析法最早由美国学者t.l.satty(1977)提出,是一种将复杂系统的评价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的多目标评价决策方法。本文尝试使用层次分析法,以沪深股市的4只房地产股票为例,通过层次划分来简化各种影响选取的投资指标,通过对指标进行加权处理后对方案层进行比较,然后得到相应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为层次分析法在股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证。

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在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决策时,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

(一)对系统中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递阶的层次结构模型。

在模型中,一个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不同因素的关系,一般依照上中下不同层次划分为三类,分别是最底层(一般是要使用的各种措施方案,用于解决问题)、中间层(一般用于衡量是否达到目标的判断准则,有准则和子准则)和最高层(往往只有一个,就是决策者希望达到的决策目标)。

(二)每个不同层次的不同元素按照上一层的准则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比如,当我们考虑方案层各元素cj,j=1,2,3时,考虑到准则层元素bk,k=1,2,3,的重要性,设cij为方案ci与cj,从相对重要性的角度与上层元素bk进行比较后,其赋值规则见表1。

表1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注:cij的取值可更加细化地取2,4,6,8或1/2,1/4,1/6,1/8

定义一致性指标,要求一致性检验必须通过,因为必须要把这种不一致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在多阶判断时的不一致现象。然后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尺及其系数表,设n为判断矩阵阶数,当n=l,2,……,9时,其对应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2。

表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

维数 1 2 3 4 5 6 7 8 9

ri 0.00 0.00 0.58 0.96 1.12 1.24 1.32 1.41 1.45

由表2,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当

时,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三)通过层次单排序计算不同元素在每个准则下的相对权重。

层次单排序的算法包括方根法、和法两种,其原理是根据判断矩阵来计算各元素在与上一层某元素有联系时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本文的层次单排序使用和法来计算,共4个步骤:

1.对判断矩阵每一列元素求和;

2.用判断矩阵的每一元素除以其所在列的和,转换成标准判断矩阵;

3.对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求均值,得出层次单排序;

4.把标准判断矩阵乘以层次单排序向量(对应于最大特征根的特征向量),对所得向量的所有分量求和,得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四)层次总排序。

经过上述三步以后,就可以使用层次总排序,对最底层元素相对于最高层元素(即最终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计算,得出排序值。

三、模型构建

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房地产类股票投资决策的模型构建,经过分析,本文最终将影响因素聚焦在公司基本素质分析上,具体包括两个维度,分别是公司竞争地位和公司营利能力及增长性。

在上述两个维度上,房地产企业均有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首先,房地产公司的公司竞争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因素:主营业务收入、公司规模和融资能力。其次,房地产企业的营利能力及增长性主要由公司的股票的市盈率、市净率、重估净资产(ranv)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这四个因素来说明。按照层次分析法对上述所分析的各相关因素进行归纳,得到最底层为具体的待选股票,中间层次是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最高层次即为最佳投资目标,对其构造投资决策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房地产股票投资决策层次结构图

下面依据层次结构图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

(一)得到判断矩阵a-b。对准则层的公司竞争地位和公司营利能力及增长性两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得到判断矩阵为:

上市表示两个因素权重的特征向量,其中最大特征值。

(二)得到判断矩阵b1-c。对主营业务收入、公司规模和融资能力等三个子准则根据公司竞争地位这一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为:

上式表示三个子准则权重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ci=0,cr=0<0.1,因而矩阵满足一致性。

(三)得到判断矩阵b2-c。同理,对市盈率、市净率、重估净资产(ranv)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这四个值就公司的营利能力及增长性这一准则进行比较,得到判断矩阵:

上式表示四个子准则权重的特征向量wb2=(0.4547, 0.1411,0.1411,0.2631)t,最大特征值,ci=0.0034,cr=0.0038<0.1,故此矩阵满足一致性。

(四)对子准则层一直到方案层逐层进行层次总排序,计算出所有子准则的权重如表3所示。

表3 子准则指标权重

指标 c11 c12 c13 c21 c22 c23 c24

权重 0.14 0.05 0.14 0.31 0.09 0.09 0.18

(五)对所选股票的各项指标数据及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各股票投资价值的优劣排序。具体计算为:

转贴于

其中,即投资价值,为n个股票投资价值的得分向量,代表m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是n个企业m个指标的无量纲化数据矩阵。

四、实证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软件及上市公司咨询网,待选的4只房地产公司股票分别是万科a、渝开发、金融街和张江高科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类企业,选各公司相关指标的2011年的第一季度具体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四个上市公司的原始财务数据如表4所示。首先,对每个公司的各指标值打分,比如,假设x股票m指标的得分为sx,则计算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市盈率、市净率两指标的计算需要使用倒数,因为这两个指标值越低,就表明股票的估值越合理,则投资价值就越高。然后,按根据子准则的权重对每个指标分值加权求和,计算出各股票的投资价值相对得分 (见表5)。根据得分对股票进行投资价值排序,越靠前,则说明该股票与待选的其他股票相比越值得投资。

表4 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注:本数据采集截止日期为2011年3月31日

表5 股票投资价值相对得分

由相对得分分值可以看出,金融街和万科a的综合评价得分相对较高,更值得投资,其中万科a作为房地产行业龙头,品牌知名度高,效益好,但因为近几年国内住宅市场宏观调控比较严格,未来发展趋势仍不明朗,所以在公司营利能力和增长性上比金融街差上一些。而金融街更多的业务在商业地产上,现今已经发展为国内商务地产的领军者。基于上述分析,金融街的得分为83.82。渝开发和张江高科是地方性的房地产企业,相对得分较低,由此得出,其受地方房地产调控的影响较大,因而进行选股时要多加注意。基于上述分析,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房地产企业股票的选股投资进行决策,符合实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股票投资决策范文第3篇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2012 年2月29日,国内共有各类创新型策略私募基金产品93只,包括52只定向增发产品、11 只股票量化产品、9 只股票行业产品、4只股票多空产品、10只股票市场中性产品、11只股票量化产品、11只相对价值产品和2只全球宏观产品。

“私募市场同质化产品太多,竞争大,必须要用产品创新来吸引客户。”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彭小武如是说。

股票策略占大头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股票策略仍是创新策略中最为庞大的群体,而93 只创新型策略基金产品中含有11 只股票量化产品、9 只股票行业产品、4只股票多空产品、10只股票市场中性产品和11只股票量化产品。

此外,2011 年定向增发产品的盛行使得事件驱动型私募基金产品成为第二大创新策略种类,数君投资、东源投资为定向增发主力军。

股票产品特点

股票创新产品包括股票市场中性、股票多空、股票量化、股票行业四种。

股票市场中性基金通常采用股指期货等手段对冲系统性风险,贝塔值在-30%到30%之间。

股票多空策略则是,不追求绝对的市场中性,而根据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判断决定对冲比例。

而股票量化则主要采用量化工具决定大类资产配置、进行股票选择或交易。行业基金的基金经理在这些行业有着比一般投资者更专业的技能,大部分的资金集中于某一个行业。现存的行业基金囊括了医疗、消费、TMT 三种投资方向,从容投资的医疗系列是首个也是数量最多的私募行业基金。

全球宏观运用最广泛策略

据悉,国内第一支全球宏观策略产品成立于2011 年3 月,是由潮鑫泰安发行的“潮鑫泰安・量化成长1 期”产品。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商品期货、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品种,应用量化投资系统作为辅助投资和风控的工具。

宏观策略基金运用很广泛的策略进行交易,投资理念在于经济指标的变动方向以及其对股票,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基金经理运用各种投资技术,包括人为决策和系统决策,结合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宗旨,数理或者基本面分析,长短持有期结合。

定向增发属于事件驱动基金

事件驱动基金的意思是,包括以并购重组事件为触发条件,或以定向增发项目为投资方向的私募基金。国泰事件驱动是国内第一支并购重组事件驱动型私募基金,而定向增发型对冲基金在2010-2011 年迅猛发展。

股票投资决策范文第4篇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Theory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PortfolioTheory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Theory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赌博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6.组合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semlstrongefficient)。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7.针对羊群行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8.购买并持有策略。个人和机构投资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制订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为偏差。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提出,在某种情形下,投资者并不是尽力使财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资者还会在智力方面犯系统性判断错误,这些行为偏差将导致证券定价的错误,合理利用这些偏差将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行为型投资人则尽力寻找由于行为因素而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可见,对人类行为偏差的正确把握是获取市场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

10.ST投资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纳入证券投资组合之中的。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寻求并确定投资者可能对新信息产生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而导致证券定价错误的市场情形。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抛出获利。

四、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寻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论能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它试图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的系统的金融市场意义。如上所说,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而用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之,并由此导致了许多有价值的行为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行为金融理论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一旦证券市场的绝对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结果又会怎样?我们相信随着行为科学的深入研究、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进一步发现更多的行为金融问题,并且一些已有的行为金融现象可能会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

2.要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现有的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产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共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而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3.行为投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的深入及投资者结构的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行为金融现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小公司效应现象就不如过去明显、庄股由于监管的加强从而动量效应也明显减弱。我们预言随着管理层对股市认识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ST现象迟早会消失。

4.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层次的投资者共同参与探讨我国行为金融问题,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才能在我国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4)。

[2]杨胜刚。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5)。

[3]孙培源。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

[4]王永宏。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5]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股票投资决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 理论 证券投资

前言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其投资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于目前证券市场欠发达的我国来说,具有高投机性、高换手率以及市场和市场频繁剧烈波动的特点,市场上充斥着“短线为王”的观点。在这种投资理念指导下,投资者心理因素对股票的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力越来越强,甚至能左右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因此,加强对证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研究、教育和引导更加必要。行为金融是行为经济学在金融学领域的应用与深入,代表着金融理论的发展方向。研究行为金融理论,跟踪西方现代金融学的前沿研究,并应用这些理论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与有效市场理论不相符合也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在此背景下,主要以应用心理学研究分析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理论产生了。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将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到金融学理论,据以分析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等动因,以此来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与问题,并尝试解释与传统金融理论相矛盾的异常现象的理论。

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包括:①前景理论。前景理论认为行动决策依据是行动的期望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行动后果为对赋值为零的中性参考点的偏离。在进行心理感受的评价之前,决策者对决策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刻画出有效的行动,选择自认为适当的参考点,并预计可能的后果。②行为组合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分析上,而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这就需要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③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④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特点是认为知情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上会相互作用。噪声交易者容易产生认识偏差,并不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而信息交易者则是严格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

二、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的分析

标准金融在投资者心理与证券市场效率上所持的观点是投资者是理性人。然而行为金融则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资产价格偏离其墓本价值。行为金融理论总结出了如下一些投资决策心理和行为过程:

1、过度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个人因素,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将差的结果归罪于外部的环境,从而不能通过学习过程来修正自己的信念,导致的过度自信和固执。最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而降低了净收益。

2、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期,在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的影响时,股价会产生反向修正。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来看,过度反应是由于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不能理性分析倾向当前信息并轻视以往信息,从而引起股票的超涨或超跌。

3、羊群行为

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构造成影响。

4、动量效应

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此外还有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遗憾,暴富心理与赌博心理和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及小盘股、新股效应。

5、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行为,表现为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当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股票。

6、启发式偏差

启发式是人脑解决非规范性、不确定性和缺乏现成算法的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决策方式,为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了进行决策判断的高效思维范式,即投资者依据“经验法则”来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情况下,人类解决复杂的问题,主要是应用启发法,但同时启发式思维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认知错误,并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决策,由启发式导致的决策错误是一种系统性的、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有可能犯的错误,叫做启发式偏差。

三、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1、反向投资策略

在行为金融理视角下,采用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即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其主要论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特征,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从而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价而损失者易于低估股价的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冷门股票意味着投资者对该股票的预期较低,那么在实际投资实践中,通过一种质朴策略即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业绩较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套利的机会。那么,证券投资者就要注意,反向投资策略要在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时就开始投资于某些股票,而在大多数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也投资于这些证券时,要果断地卖出这些股票。

2、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策略又称正反馈策略、惯性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视角下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动量效应心理的分析,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持有期 (一般指一个月至一年之间)内,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因此,动量交易策略所获得的利润是由于股票基本价值的变动带来的。基于价格惯性和收益惯性的策略也可利用市杨对不同信息的反应不足而获利。

3、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在这种方法下能使投资者各期购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因为,在操作中投资者可每期以固定的金额去购入所选定的一种或几种股票,这样在股价下跌时买入的股数就多,而在股价上涨时买入的股数就少。所以在买入的总股数中自然低价股的数量大于高价股的数量。因此,一定时期后每股的平均成本就自然会低于股票平均市场价格。

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担股票的投资风险的能力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投资者在年轻时应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时间会分散股票的风险,也就是说股市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它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及思维分隔有关,因此,投资者在运用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切忌过于频繁的交易。

4、基于启发性偏差的投资策略

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启发式心理偏差的分析,优秀的投资者不仅应当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和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且能够避免由于自身因素造成重大大失误,以及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寻找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投资者发现这些偏差的最好方法是长期坚持特殊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其要点。保留长期的“投资记录”有助于投资者评估其投资策略,使投资者会更早地认识并承认这些认识偏差,从而帮助他们控制“情绪波动”。本质上避免这些认识偏差的方法是少交易并实施简单的“购买并持有”策略,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些偏差之前投资于这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这些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

四、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分析,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并由此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证券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防止教条化,随机应变

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打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果证券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同样的策略时,其策略效果如何体现呢?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注意随机应变。

2、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3、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具有共性,但同时也具有特殊性。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应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而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五、总结

基于金融市场异象和投资人认知与行为偏差的众多投资策略,诸如反向策略、动量策略、小盘股策略、平均化策略、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的略,如果应用得当,可帮助投资者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同时,行为金融理论远非一个完全成熟的理论,学习和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应将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曹宇锐.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J]. 金融经济, 2006,(02)

[2]徐健. 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