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股票投资报告

股票投资报告范文精选

股票投资报告

股票投资报告范文第1篇

一、公司财务分析的哈佛框架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并不是有效分析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个较为技术化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公司经营活动分析,必须首先了解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分析公司经营范围和竞争优势,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和风险,然后才能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由于公司管理层拥有公司的完整信息,且财务报表由他们来完成,这样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外部人士、包括股票投资者就很难把正确信息与可能的歪曲或噪声区别开来。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可以从公开或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中提取管理者的部分内部信息,但由于分析者不能直接或完全得到内部信息,转而只能依靠对公司所在行业及其竞争战略的了解来解释财务报表。一个称职或成功的财务分析者必须像公司管理者一样了解行业经济特征,而且应很好地把握公司的竞争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透过报表数字还原经营活动,从而较为全面和客观地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正是基于如上考虑,哈佛大学的佩普、希利和伯纳德三位教授在其著作《运用财务报表进行公司分析与估价》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公司财务分析框架———哈佛分析框架。哈佛框架的核心是:阅读和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的基本顺序是:“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也就是说,先分析公司的战略及其定位;然后进行会计分析,评估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数据及其质量;再进行财务分析,评价公司的经营绩效;最后进行前景分析,诊断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可见,哈佛框架完全超越了传统的“报表结构介绍———报表项目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的体例安排,跳出了会计数字的迷宫,以公司经营环境为背景,以战略为导向,立足于公司经营活动,讨论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与公司财务报表(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构造了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展示了公司财务分析的新思维。

二、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

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一般性财务分析在股票投资决策领域的具体应用。也就是说,借鉴一般性公司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再紧密结合股票投资的具体目的,就可以形成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本书借鉴哈佛财务分析框架,结合股票投资决策目的,提出一个基于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131框架。即:1个起点———问题界定3个步骤———财务情况预判、报表结构及指标分析、财务前景预测1个结果———服务于投资决策这一框架可用图1表示。

1.问题界定。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一步。在对问题进行界定时,关键是问题本身,而不是问题的表象。如公司收入增长乏力或许是问题,但也可能是行业衰退、经济下行、公司管理落后、职工激励不足的表象。抓错药方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没有正确地界定病症。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如果问题表述得准确,就等于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所以问题界定是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第一步,那基于投资决策目的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是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还是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小?是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还是评价未来的发展潜力?进一步而言,这些是分析的问题本身还是问题表象?目前股票投资者可能倾向于把问题界定为: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公司收益的稳定性;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评价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评价公司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预期收益;评价对该公司投资是否能使投资风险降低。这些都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目标而言的,若提升一下目标的层次,是否有更本质的发现?本书在此尝试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评价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股票投资者无论是进行投资的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目的无非是为获得有助于评估股票期望收益和风险的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投资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如何,理性的投资者都希望在一定收益率下,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在股票投资的基本面分析中,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核心,由于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公司是股票的载体,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定这个公司的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这才是股票投资者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根本或问题所在,而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或盈利能力等仅仅是表象。

2.财务情况预判。这里主要是指股票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行业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的反应了公司的经营情况,识别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并加以调整,从而尽可能准确的对公司财务情况进行初步的预判。财务情况预判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宏观环境分析和会计调整。宏观环境分析是财务情况预判的基础,而会计调整是财务情况预判结果的报表体现。其中宏观环境分析属于定性分析,主要是确定公司的主要利润驱动因素、辨识公司的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公司的盈利潜力。首先,宏观环境分析能帮助股票投资者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找出报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即使报表没有问题,也可以作为合理评价报表结构和报表指标的基础和依据。例如,确定了主要的利润驱动因素和经营风险后,可以更好地评价公司的会计政策,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等;对公司行业背景和竞争战略的评估有助于评价公司当前盈利水平的可持续性。其次,宏观环境分析还可以帮助股票投资者在预测公司的未来业绩时,做出合理的假设,从而保证对公司前景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所谓会计调整是在宏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进行基本的评价,特别是要对那些存在较大灵活性的环节重点进行关注,评价其会计政策和估计的适宜性。对公司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进行识别,找出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偏离准则制度、偏离行业惯例、偏离公司既往、不能恰当反映公司经营事实的事项。找到存在的问题之后,重新计算公司财务报表中相应的会计数字,通过数据或报表调整,形成没有重大偏差的会计数据,从而修正原先对会计数据的歪曲。可以说,经过会计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既是财务情况预判的结果,也是确保下一步报表结构分析和指标分析结论可靠性的必要基础。

3.报表结构分析及指标分析。这里所指的报表结构分析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自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这一分析有助于投资者理解会计报表项目的经济内涵。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是指标分析。指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目标是运用会计数据定量地评价公司的当前和过去的业绩,以及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等,并评估其可持续性。进行指标分析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形成系统有效的分析体系,从而正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一般的报表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大类指标。通过指标分析,投资者还要达到明了公司现状问题的功能。在上述分析中,股票投资者可根据需要使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等报表分析方法,对公司做出全面评价,借此形成公司流动性与盈利能力的准确判断,对公司财务风险、财务弹性及其盈利能力做出最佳测算。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分析中一定要运用权衡和变通的理念,灵活使用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使分析结果最终能有助于“评价该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4.前景预测。财务报表数据是历史数据,而决策要面向未来。因此,以报表中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对未来进行前瞻性预测,是实现财务报表的“投资决策有用性”的关键步骤。故在前述分析步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恰当的前景分析。前景分析中主要运用财务预测的工具,财务预测基于具体分析目的,可以是报表预测、指标预测,也可采用判别模型进行预测等。前景预测对股票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为股票投资是要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是公司的未来而不是现在的盈利能力所决定的。

股票投资报告范文第2篇

会计信息有两个最主要的质量特征:即可靠性和相关性。可靠性包括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披露的充分性,可靠的和可核实的公允信息;而相关性则要在编制企业会计报表时尽可能考虑到适用于大多数用户,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需求,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反映企业会计信息。两者是互相矛盾的,可能顾此失彼,同时兼顾各方面的要求,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而失去充分披露的意义。

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使广大股东、债权人或潜在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能够平等地获得必要的信息,防止少数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垄断信息而牟取暴利。2.维护证券市场的良好秩序,促进证券业务健康发展,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3.落实公司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责任,切实保护公司所控资源的安全无损,并使之得到有效利用,为股东和社会带来最大的利益。

在股票市场中,随着股票投资者的日益成熟以及股票市场的日益理性化,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股票市场的涨跌和股价的高低仍将不时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归根到底,个股股价还是要取决于其内在投资价值,亦即公司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既然如此,会计信息对股票投资者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股票投资者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公司所披露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变动等信息,从中获悉公司以往及本期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并进而结合公司管理水平、市场利率变动。行业发展周期、国内外政治经济状况等诸多主、客观影响因素加以考虑,从而对未来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做出合理预期,并据此对公司股价做出适宜的评价,从而做出最理性的股票投资决策。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今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真。而会计信息对股票投资的相关性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在最近几年虽然有了可喜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而影响了投资者对股票的投资。

二、会计信息披露对股票投资的影响

1.“巧用”会计政策而影响股票投资

会计政策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井最终产生会计报表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有些会计政策有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必须遵循;而有些则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采用。在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原则要求企业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即企业采用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当企业的经营情况、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或国家有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能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然而事实上,是否改变或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核算方法大多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来决定的。如:改变折旧政策,降低折旧率,减少折旧基金,增加本期账面利润,同时高估资产价值。改变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由备抵法变为直接转销法,既可调低坏账率,虚增利润,也夸大了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存贷计价方法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高估期末存货、低估期初存货肯定使企业当期利润增加。正因为如此,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巧妙地利用现行会计政策的弹性和不足,采用缺乏科学性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歪曲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给广大的股票投资者造成巨大的危害。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而影响股票投资

近几年,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规定尽管不断完善,监管措施有所加强,但就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程度现状而言,仍不能令人满意。像常见的定期报告,在沪深两证交所的事后审核中,有不少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充分被要求做出补充说明。如有些公司对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列报存在疏漏,有些公司对或有事项及其他重大事项未作说明;有些公司对利润总额主要由非主营业务利润构成三缄其口;有些公司对其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重大变化未作必要的分析说明。所有这些,均说明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必将使投资者不能充分认识公司的本质,不能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股票投资。

3.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而影响股票投资

在证券市场上,如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则无异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良机,从而使股票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因此,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是上市公司应尽的职责。从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来看,上市公司披露的及时性一般都能保证,但从临时报告的披露来看,则及时性就存在很大问题。由于股票市场监管机构往往难以准确确定一些重大事件在何时发生,因此监管的有效性不足。上市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决定何时披露重大事件,甚至与庄家勾结,配合任家操纵市场而择机披露,从而降低了相关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时性,直接影响到众多股票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另外,从我国目前证券市场来看,不少公司为了使股票得以高价发行以及在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多募集资金,为了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而使股票上市交易,或者为了配股筹资能够顺利地实施,往往在招股、配股及其上市包装过程中对公司发展前景做出不切实际的展望,导致盈利预测存在人为的拔高现象,这无疑会误导股票投资者,给其投资带来严重的损害。

三、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管理的建议

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利益,保持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最大限度地防止虚假会计信息披露:

(-)加强法制建设,为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公允提供法律支持。2000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会计法》,第一次把会计工作质量的保障提高到法律的高度上来,这对弄虚作假者无疑是当头棒喝。但现行的法规中仍存在着一些欠缺,如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出现欺诈舞弊等行为,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出现过失,众多中、小投资者就会因信息误导而遭受损失,而根据公司法和民法的基本原理,这只能由公司来对舞弊人员进行起诉,而作为投资者的股东却没有这个权利。因此,可考虑借鉴国外经验,在我国也建立股东代位诉讼权制,在公司因故没有追究经营管理人员责任时,由股东代位进行起诉,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以维护股东的正当权益。

股票投资报告范文第3篇

对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确认和计量,基金投资运营机构在初始取得投资时,应当以交易日支付的价款作为其公允价值入账,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及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记入交易费用。购入股票、债券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利息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发放的股利、利息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即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应当按日估值,或至少按周进行估值,即将每个工作日结束时或每周五确定为估值日。估值日对投资进行估值时,应当以估值日的公允价值计量,以此调整原账面价值,增加(或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基金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在初始和后续计量时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即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1)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20×7年4月1日,A企业委托投资管理人用企业年金以交易为目的购买B公司股票10万股,每股3元,手续费千分之1.5;以交易为目的购买D股票投资基金10万份,每份5元,手续费千分之1.5;以交易为目的按面值购入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20×7年1月1日发行的3年期按年付息E企业债券,面值为100元,5000张,共计50万元,利率4%,手续费千分之1.5。账务处理如下:

购入B公司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3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450

贷:银行存款300450

购入D股票投资基金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

——D股票投资基金(成本)5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750

贷:银行存款500750

购入E企业债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5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750

贷:银行存款500750

(2)对于收到的属于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例2]20×7年4月30日,收到B公司已宣告分派的20×6年现金股利,每股分配现金股利为0.3元,该股利到达托管账户。

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3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30000

(3)估值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3]20×7年6月1日为估值日,B公司平均每股价格为3.2元,D股票投资基金每份平均价格为5.1元,E企业债券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为98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2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票价值变动损益20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

——D股票投资基金(公允价值变动)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基金价值变动损益1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券价值变动损益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10000(4)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例4]20×7年12月30日,确认E企业债利息收入,并到达托管账户,金额为20000元。

确认E企业债利息收入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15000元(500000×4%×9÷12),计入收回成本金额为5000元(500000×4%×3÷12)。

借:银行存款2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15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5000

[例5]20×7年12月30日,B公司宣告分派20×7年现金股利,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元(所分配股利假设均为20×7年经营所得),并到达托管账户。

收到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10000

(5)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6]20×7年12月31日,投资管理人以3.5元/股的价格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B公司股票,以每张105元的价格售出E企业债券,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同,不考虑相关税费。

卖出B公司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3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270000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10000

投资收益——股票差价收入70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票价值变动损益20000

贷:投资收益——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000

卖出E企业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525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25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495000

投资收益——债券差价收入55000

同时,

借:投资收益——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券价值变动损益10000

20×7年12月31日,将各项收入、费用同时转入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账户。

借:投资收益——股票差价收入70000

——债券差价收入55000

——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000

贷:企业年金基金133050

投资收益——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000

——交易费用1950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基金所持有各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股票投资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实训;模拟交易;竞赛

一、引言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也是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为了满足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培养人才目标,即“培养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各个高校都开设了证券投资实验课程或者实训课程,在实验或者实训课上,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关理论知识、增强独立思考和独立运作能力,也能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进行模拟股票交易操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模拟金融投资的魅力,亲身体验金融交易中的获利乐趣,同时也体验到金融交易亏损的苦楚,从而大大提升学生认知金融风险的意识,在课堂上树立起正确的证券投资理念,对今后的投资生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使得证券投资学课程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传统证券投资实训课程的实训现状

证券投资实训课程的实训基本采用较为机械式的“实习—实训”模式,首先,在实训课程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讲解证券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分析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其次,在实训课程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开设股票账户,熟悉股票交易操作;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组讨论出最有价值的投资上市公司,以分析报告的形式完成该课程的实训任务。该实训明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师资力量较薄弱,重理论轻实践

证券投资实训课程包含了一定量的证券理论知识,这些理论既包含证券基础理论、证券交易理论,也包含证券交易技术分析、趋势技术分析等相关交易知识,这就要求相关老师不但具有丰富的理论功底,更要求具备股票交易实践经验,只有经过长期真实股票交易的成功者,获取的经验才真实有效,传授的实训内容则更加有用。而一般高校都是理论较强的老师偏多,有真实实战股票交易的教师较少,而在股市中长期交易的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缺少了这些具备实战成功者的实训者,仅仅实施书本理论讲授,就大大影响了实训效果。

(二)实训方法较单一,传统实训占主导

证券投资实训课程作为一门与投资理财相关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但是,随着授课内容的深入,尤其涉及计算投资组合和套利公式时晦涩难懂,教师如果沿用以往的讲授模式,不但难以有效使大多数学生融会贯通,还将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影响了实训效果。本门课程虽设计将学生组建小组,采用团队协作、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实训,但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管理难度,教师更倾向于使用传统实训模式进行实训。

(三)学生知识储备少,课程重视程度低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都认定所谓炒股都是凭“运气”,对股票投资缺乏深入认识,存在着“锚定效应”。作为会计学院的学生,金融理论知识较为薄弱是普遍现象,很多学生因就业定位于会计专业,对其他专业相关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兴趣不高,相关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学习相关金融课程时存在应付心理,对相关金融基础知识理解不透,甚至连对K线、均线的原理理解都不准确,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讲解基础知识上,大大影响了实训效果。

(四)模拟交易时间短,实训安排欠科学

以往实训课程多数以老师教授理论为主导,剩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在完成理论实训后引导学生创设模拟账户,进行相关的股票交易。如此的实训安排会产生一个弊端,即学生自主股票交易的时间限制在整个课程的后半段,学生还未完全熟悉股票市场环境以及如何进行相关股票交易操作,实训课程即宣告结束。学生实训成绩未有明显提高,实训效果较差。

三、引入模拟炒股竞赛证券投资实训设计

(一)证券投资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

模拟炒股竞赛直接贯穿整个实训课程,在一开始上课即让学生开设股票账户,要求每位学生下载模拟炒股软件,通过手机注册后,每人具有20万模拟股票资金,可随时买卖股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模拟炒股竞赛。与此同时,教师进行穿插理论实训,一是讲解证券投资各个名家理论,掌握股票投资的基础知识;二是解读各种实战K线技巧,了解当前市场热点,让学生认识并熟知证券市场;三是通过视频讲解股灾以及金融风暴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证券投资风险意识;四是从讲解公司经营层面入手,要求学生按小组收集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

(二)引入模拟炒股竞赛证券实训课程的特色

首先,模糊了传统“先讲授后实训”的综合模式。实训课程一开始就直接进入竞赛阶段,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学生一上课就无形中产生了紧迫感、竞争意识。在这种条件下,再穿插讲授证券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实训效果。其次,延长了交易时间,给予了学生更自由的空间。证券交易贯穿整个实训课程,学生进行股票交易的过程,也是认识并了解证券市场的过程,证券市场有着独特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这种认知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沉淀。而学生对股票投资的理解参差不齐,交易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熟知证券市场,随着交易时间的延长,学生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最后,教师把控模拟竞赛进程与实践实训相结合。教师在模拟竞赛中起到了引领、管理、督促的作用。在模拟竞赛中对市场热点以及竞赛排名较前的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可以产生较为真实的竞赛氛围。点评这些上市公司(基本面与技术面),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更是实践实训的重要环节。

四、引入模拟炒股竞赛证券投资实训的效果呈现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引入模拟炒股班级竞赛时,每次还未上课,学生就积极主动打开账户看排名,关注自己买过的股票行情,分析国家政策、行业前景以及买入上市公司经营背景、财务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巩固了学过的知识,领悟证券投资的风险,还能提高学生的证券分析能力、股票仓位的管理能力。此外,通过小组讨论法,学生为选择出心仪的股票,积极讨论所选上市公司的强弱,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的实力,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锻炼了实战能力

模拟竞赛开启后,伴随着老师在课堂上讲解K线技巧以及每天的市场热点分析,学生自行交易股票,统计2020年9月—12月上课期间,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仅有0.2%的震荡市的情况下,学生模拟股票竞赛成绩中最高资产数额为30.29万元,收益率达到50%;最低资产为18.1万元,亏损率9.5%,其余近70%的同学都获得了正收益,远远跑赢大盘指数。

(三)认知评估上市公司,领悟价值投资真谛

投资大师格雷姆尔曾经说过,股票市场,短期来看是一台投票机,长期来看是一台称重机。教师把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作为一个重点讲授内容,讲解行业分析、上市公司经营层面、财务分析、估值等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以教师的案例为参考,分小组讨论选取最佳投资的上市公司,从各个层面对该公司进行分析,最后按照小组形成一份投资报告。通过这种实训,可以让学生体验筛选信息、分析基本面、选股、交易等整个证券投资的流程,锻炼他们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这样就杜绝了短期投机心理,可使学生树立长期投资的正确理念。

(四)强化危机意识,提高学生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也单独设置了风控专题:通过视频播放日本股灾、金融危机以及详细讲解中国出现的近几轮的熊市,着重强调股市下跌具有超预期性、复杂性,甚至长期性。让学生感知经济周期存在着变化的规律;感受金融风险的残酷性、严重性;感悟自身的风控意识的重要性。教授学生做好资金管理、仓位管理,尤其是举实例教导学生不要去触碰金融杠杆(金融衍生品),因其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具有高风险性、复杂性,又存在极大的诱惑性。让学生懂得:在股票市场,随时会出现各种“黑天鹅”事件,真正在市场中能够长期获利的人,必须有及时止损意识,有强大的风控能力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五、模拟炒股竞赛证券实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炒股竞赛的收益率随机性过强。由于股票行情时效性较强,经常出现某些股票在短期投机的机会,有些学生购入后获得较高收益,而有些学生购入较优质股票在课程上并未出现上涨,而随着时间推移很久才有更佳的表现。这种在班级课程中以收益率为评判结果并不科学,收益率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如果不正确引导,将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投资理念,增长更多投机心理。第二,整个股票实训环节中,缺少证券公司专业人士参与。如果邀请证券公司操盘手或者资深业内人士亲临授课,讲授些证券业专业人士的亲身经历,或由有实战经验或实操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证券市场上的具体交易,这样的实训更加符合实践,将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做出更加专业的实训,实训效果会有更大的提升。第三,由于是模拟竞赛,与真实资金操作仍具有较大差距。每位学生在管理自己的股票账户时,当出现亏损或盈利时,内心深处并不会特别在意,毕竟这不是真实的资金。而作为股票投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心态的变化,由于不是真实资金,就无法考验心态心理因素,因为在现实中,很多投资者都是由于优质股票获小利急于出手或大幅亏损出现心态崩溃,最终导致投资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

[1]赵红平.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证券投资实训教学研究[J].经济学科建设,2014(12):243-244.

[2]袁月.“证券投资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研究探索思路[J].智库时代,2019(13):34-35.

[3]周周.“赛训一体化”背景下证券投资实训教学模式改革[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82-83.

[4]汪红玲.模拟法在证券投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3):116-118.

[5]彭礼.浅析如何在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证券投资教学案例的挑选与加工[J].商情,2016(21):216.

股票投资报告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对股指期货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特点作了简略介绍,讨论了我国资本市场引入股指期货这一新型金融工具的必要性。同时在新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这一重要概念的情况下。针对股指期货自身的特点,探讨了对于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两种不同目的的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市场对规避股市单边巨幅涨跌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理论工作者,对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下简称股指期货)以规避股市统性风险的呼声都越来越高。

1.股票指数期货的理论和运用

1.1股票指数期货的含义

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依据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1.2股指期货具有以下特征

⑴以现金结算而不是实物(股票)交割。这是它与其他形式期货之间的最大不同之处,它使得投资者未必一定要持有股票才能参与股票市场的幻想成为可能。

⑵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以小搏大"的高杠杆作用。股票指数期的买卖以保证金方式进行。买入或卖出一张合约都要垫付一笔保证金,作为日后合约到期时履行交收责任的保证金。但通常投资人在买卖股票时,一般必须存放的保证金不得低于股票的50%,而股指期货合约则只需10%左右,这就产生了高的杠杆作用使投资者可以以小本获大利。

⑶期货合约是由"点"来表示,价格的升降也由"点"来计算的。合约到期结算以差额折成现金完成交割手续。这种结算方法避免了从股票市场上收集股票作为交割物的繁琐步骤,同时也节省了不少交易费用。

1.3股指期货的应用

首先,股指期货主要用于套期保值。由于股市市价经常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动,这就给股票投资者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巨大风险,而股指期货则为股市参与者提供了避免股市系统风险的套期保值手段。如果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在对未来股市走势感到难以把握,为了防范股市下跌的风险,可以出售股指期货合约,这样,一旦股市下跌,投资者就能从期货交易中获利;如果投资者准备在近期购入部分股票,但资金尚未到位,为了防止股市短期上升,投资者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买进股指期货合约。这样,一旦股价上涨,投资者就可以从期货交易中获利,弥补因市价上涨所多付出的资金。

其次,股指期货还可以用来套利和投机。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一般只需交付5%一10%的保证金即可操作,也就是说,期货交易者可以控制几十倍于投资金额的合约资产,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相比在股票现货市场上投机更有"以小搏大"的优势,从而受到投机者的青睐。当然,在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大。

2.我国资本市场引进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⑴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证券市场的风险

根据西方股票投资组合理论,卖空和买空机制的并存可使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的方差为零(通常用方差表示风险),即达到理论上规避风险的目的。我国股市中,现在应经批准采用"融资、融券"的方式进行投资,打破了原有的交易限制。所以我们也可以考虑通过引入指数期货,在期货市场和股市的反向等额操作来达到规避系统性风险之目的。

⑵对投机者来说股指期货又提供了一条获利途径

如果他们对后市预测准确,利用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制度,其获利空间将比在股市大许多倍。

⑶股指期货的价值发现功能可以提高股市的有效性

在我国由于机构和散户的信息不对称,股市的未来走势信息完全由机构把握。无法反映在股价指数中的不对称信息,导致股市的大起大落。但实行了指数期货后,未来股市走势就可以通过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变为公开信息,股市价格对这一信息的迅速反映可以大大提高股市的有效性。

⑷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有利于壮大股市投资者的队伍

股指期货的推出,使这企业有了套期保值的工具。在股票资产组合的市值上升但不允许出售时可以不必担心在允许卖出之日市值再次缩小。即在盈利时可以通过股指期货锁定利润。这样大大提高了它们入市的积极性。

3.股指期货的会计处理

⑴股指期货的会计确认

股指期货的会计确认,按照传统的观念,仅确认股指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即可。但这种处理方式不能充分解释股指期货合约产生的权利、义务和相应风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对金融工具的确认也制定了标准:当一个企业成为构成金融工具的合约性条款的一个履行方时,就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综合参考上述两种确认标准,我们可以把股指期货的初始确认归纳为以下两个条件:(1)由股指期货交易形成金融资产或负债的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2)由股指期货交易所获得资产或者承担的金融债务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⑵股指期货合约

股指期货合约是一种在未来以确定日期、价格、数量买卖标的指数的合约,投资者以一定的保证金作为对将来买入或卖出的指数的承诺,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相关经济利益将来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上面两个条件在企业进行股指期货交易成功后就同时满足,所以当企业成为股指期货合约条款的一方时,就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4.股指期货的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股指期货会计核算的关键所在。在股指期货初始确认时,应以取得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初始确认后,投资者在平仓前已经能够控制期货合约,故应对持有股指期货合约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计量。因为市场交易价格是投资者充分考虑了股指期货合约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一般以其作为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各种股指期货合约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可比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在报告期末按不同时点的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收益和风险,体现会计计量属性的配比原则。

5.股指期货的会计记录与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在金融资产资产的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基础;2007中注协编著的CPA《会计》教材中,也在对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中,明确地将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股指期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同时也指出,如果衍生工具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关系中的套期工具,那么该衍生工具初期确认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应根据其对应的套期关系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曹玲.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处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2]段绍龙.股票指数期货及会计处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22).